1. 求 美国电影《毕业生》1967年
简介:
美国电影《毕业生》1967年:《毕业生》根据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罗夫特等主演。该片于1967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爱情经历,体现了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1968年该片获得了第25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第40届奥斯卡奖。
鉴赏:
《毕业生》就是新好莱坞的开山之作,它具有新好莱坞的许多特点。
首先,《毕业生》的男主角本杰明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他的身高才1.63米,而且与当时好莱坞中的众多俊男相比,只能说是相貌平平了。其次,这部影片是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世界不再是一片歌舞升平。它反映出了美国60年代刚走上社会青年人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助。片中的主角班杰明是一个毕业生,根本就没有工作。毕业后很迷茫,整天无所事事。
片中有好多场景令人记忆特别深刻。其中一段场景是潜水,很滑稽。笑过之后,却又觉得这个场景别有深意。在班杰明的生日宴会上,身穿潜水服的班从屋里缓慢的走出,很慢,一步一步的在走。他走的很沉重,很压抑,而外界却只有亲朋好友的喧哗声。令人费解,生日怎么会穿成这样?哗众取宠吗?影片在这里用了一个长镜头,并把视角转换到班杰明的眼中,让人觉得是自己在那套厚重的潜水服中。透过厚厚的潜水服,所有的喧嚣都是空洞的,班戚戚然地沉在水底,只能听见他自己的呼吸声,还有那咕噜咕噜的一串串泡泡。迷茫麻木的内心使得所有人的脸都是扭曲的,静止的。这里导演运用第一人称视角让人体会到了班的彷徨无助与逆来顺受。
还有一段场景是结尾,在他们大闹婚礼疯狂逃跑的过程中,阻止人们追出来的,居然是那圣洁的象征——十字架,让人觉得很怪异。班杰明和伊莲最后一起跑上了公车,坐在最后一排,但他们俩中间却隔着一大段距离,并没有很亲密,都默默的看着前方,互不说话,甚至连对方也不瞧一眼,让人怀疑,他们真的相爱?他现实是逃避不了的,始终都要面对的,班杰明对未来的迷茫仍将继续。
2. 如何评价1967年电影《毕业生》
《毕业生》的剧情很简单,讲述大学生班泽明在毕业后陷入对前途的迷茫状态中,在思考未来之际,他受到一位女性长辈的诱惑,陷入不伦关系当中,之后又爱上这位女性长辈的女儿。面对这种混乱的情况以及来自女性长辈的威胁,班泽明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是要为保守不伦秘密而放弃爱情,还是要追求爱情并让不伦关系曝光出来。班泽明最终的选择是勇敢地追求爱情,他主动向所爱的女孩承认自己与她母亲发生过不伦关系,然后在双方家长的责骂和阻挠中,不顾一切地将女孩从她与别人的婚礼中抢夺过来。
同时与母女两人陷入纠葛的不伦关系,这种题材在现在看来,可说是云淡风轻、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纪六0年代,却是极为惊世骇俗和充满话题性。影片中,风情万种的女性长辈大胆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导演所采用的镜头取景角度与蒙太奇处理方式,也成为后来许多电影模仿的对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议题和手法外,《毕业生》最大的特点在于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国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以及战后婴儿潮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们的茫然与困惑。
美国的婴儿潮发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间,由于战争结束、生活渐趋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缓,新生儿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目前人口三亿人左右,但在婴儿潮的那18年间,便有约7800万新生儿诞生。二战结束的四0年代后期,一切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所有人只得埋头于重建生活,拼命工作、积累财富,而当时间来到六0年代后期,物质环境已渐渐步入富足与安逸,成长起来的婴儿潮世代便无需再为金钱和生活担忧。
影片中的主角班泽明二十岁,是二战结束后那波婴儿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步出校门之际,房子和车子都是现成准备好的。班泽明的父母那一代,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种种梦想,如今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奋斗后,积累的财富、将来的希望、未竟的梦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们迫不及待要为孩子配备齐全,迫不及待要为孩子指引方向、铺好道路,好让他飞黄腾达、更上层楼。
但是对于班泽明这个婴儿潮世代的人来说,学识和物质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为他铺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过努力便能过上舒服和体面的生活,但循着这道路前进,获得的成功都不过是来自父母的给予,这如何能体现自己作为独立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当班泽明步出校门后,便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知道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头是要“不一样”。
■独立价值的追寻与渴望
这种超脱主流价值桎梏的渴望与急切,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现。在《毕业生》中,则是透过班杰明所陷入的情感纠葛来表现这样的心理挣扎。班杰明在面对来自女性长辈的诱惑时,一直都保持非常坚定的拒绝态度,但在被暗示生活过于单调严谨后,他这才决心回头找这位女性长辈,而在被讥讽缺乏性经验后,他才就义无反顾地与女性长辈发生不伦关系。班杰明虽然能在情感欲望前把持住自己,却无法抗拒对父执辈们的逆反心情。
借由对上一辈人的反抗和颠覆来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是美国上世纪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杰明在陷入不伦关系后,虽然内心不时出现内疚和挣扎,但这种跳脱规范和框架的沉沦感觉,又让他迷恋不已。班杰明后来之所以从不伦关系中脱身,疯狂爱上女性长辈的女儿,其实也仍是基于逆反的心情。这位女性长辈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过教育,但为了家庭,只能放弃自我和理想,困守在无味的生活里头。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儿身上,要女儿比自己嫁得更好、过得更幸福。她自己虽然主动勾引班杰明,和他发生关系,但内心里她觉得班杰明不够好,配不上女儿,而正是这种轻视的态度导致班杰明对她女儿的疯狂执着。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杰明和女性长辈的女儿来往,两人之间未必会发展出什么结果,然而,由于班杰明的不伦丑闻,长辈们不断地对他施予压力,干预和阻挠他接近女性长辈的女儿,这便助长了班泽明的决心,让他深信自己深爱那个女孩,决心要娶她为妻。于是班杰明不顾自己的前途、不顾千里的距离,死缠烂打地搬到女孩学校附近,天天在她身边打转、要她嫁给自己。而当女孩的父母闻讯赶来,硬逼着女孩与另一个男孩结婚时,班杰明更是千里飞车奔波,仿佛不要命似地闯进教堂阻拦婚礼进行。
很多人为班杰明不懈求爱和强抢新娘的动作而感动,说他在经历迷惘和混乱后,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确认真爱而非一时的情欲才是生命的真谛。但是,《毕业生》里头最为经典的一幕其实是在电影的结局处,而这结局诉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杰明与身穿婚纱的女孩从教堂中逃出来,两人手牵着手飞快地奔上公车,在一整车乘客的惊诧目光下,坚定而快乐地走向最后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后,两人仍止不住兴奋和胜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后,他们相视对看一眼,便齐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尴尬与茫然的表情--这表情就像两个负气离家的孩子,在叛逆的兴奋情绪过后,无言地问着自己:那然后呢?
■后话
《毕业生》之所以成为美国经典电影,在于它以非常商业的手法、极为争议的话题,来呈现一个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不光是电影本身,里头的配乐、班泽明所开的爱快罗密欧敞篷跑车,都成为经典。有趣的是,《毕业生》虽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头描绘的婴儿潮世代的境况,恰好与中国出生于八0和九0年代之间的青年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历经二战、内战、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后,中国的婴儿潮出现在1982年到1990年之间,时至今日,这波婴儿潮新生儿都成长为青年人,而且类似于美国婴儿潮青年们所面对的情况,他们的父执辈们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便不余遗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青年们在生活条件上比父母辈更优渥许多,学经历也更丰富,加上是独生子女,除了三千宠爱在一身外,更是背负着上一代所有的希望与梦想。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中国婴儿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因为网络等媒介的发达与普及,信息的流动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长成,也解释了为何当代出现更多的愤怒青年,以及社会为何出现较强的改革声浪。我想,这种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压力,绝非简单的打压和限制可以阻拦的,需要透过适当的顺应方能疏导。当然,这只是随便想想、随便说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3. 奥斯卡经典电影毕业生的内容是什么
片名:毕业生/The Graate
导演:Mike Nichols
主演:Anne Bancroft, Dustin Hoffman, Katharine Ross, William Daniels, Murray Hamilton, Elizabeth Wilson
原作者:
发行公司:UA
制作公司:Lawrence Turman, Embassy
首映:1967年
片长:105分钟
语言:英文
区域:欧美
类型:剧情片 爱情片 喜剧片
人气:299
内容简介:本恩的父母忙着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但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却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的约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太太的女儿伊莱恩,遭到鲁宾逊太太坚决反对。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讲述了自己的坠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伧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
4. 电影《毕业生》是哪年出的
毕业生(1967)
片 名: The Graate
译 名: 毕业生
导 演: ( 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
主 演: (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达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威廉·丹尼尔斯 William Daniels) (默里·汉密尔顿 Murray Hamilton) ( Elizabeth Wilson)
上 映: 1967年12月21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IMDb评分8.1/10 ( 48924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4-Track Stereo
时 长: 105
类 型: 剧情 爱情 喜剧
分 级: 美国:PG 美国:已认可 英国:AA 英国:15 冰岛:L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澳大利亚:R 加拿大:AA 加拿大:G 加拿大:PA 智利:18 芬兰:K-16 意大利:VM14 荷兰:AL 荷兰:MG6 挪威:15 新加坡:PG 瑞典:15 西德:12 西德:16 加拿大:R
5. 电影《毕业生》的结局
其实,我想如果你到一定年龄就一定会明白你自己提的这个问题了。
《毕业生》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年轻人那种青春的冲动,这种冲动有的时候也许很单纯、很幼稚,也许很浪漫、很美……,但是,这种冲动会把我们带进一种怎样的人生旅程呢?年轻的朋友也许不会知道,甚至也不想知道。所以,这种青春冲动是有一定盲目性的,不理性的。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也弄不清楚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他们这样做只是简单的冲动,这以后的事他们还没有考虑过。而当似乎一切尘埃落定,他们才有点点的迷惑——这样做到底对吗?值得吗?……,但是这些疑问只是“一点点”,所以他们在兴奋中夹杂着些许忧虑,也就是你所说的不能理解的表情。
其实,当我们在真正成熟了以后就会明白,明白一切,呵呵~!但是,那是种无语的顿悟,无法言表~!只会对后来人说:唉~!其实无所谓值不值得,一切都不过是个过程~!
6. 谁有《毕业生》的电影,求百度云分享
链接: https://pan..com/s/1-ABnAMRIpV4jWXMaF0C9AQ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编剧:卡尔德·威灵汉姆/巴克·亨利/查尔斯·韦伯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达斯汀·霍夫曼/凯瑟琳·罗斯/威廉·丹尼尔斯/莫瑞·汉密尔顿/更多...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67-12-22(美国)
片长:106分钟
又名:Le lauréat / Die Reifeprüfung
毕业生的剧情简介· · · · · ·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恩(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对前途十分茫然,偏偏在这时遇上了风流的鲁滨逊太太(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饰 )。虽然不再年轻,但鲁滨逊太太却一再勾引本恩,二人发生了关系。他们在约会过程中,本恩遇上了太太的女儿伊莱恩(凯瑟琳•罗斯Katharine Ross 饰 ),被她的纯真青春深深吸引。本恩吐露了爱意,与伊莱恩开始了正常的恋爱关系,却遭到了鲁滨逊太太的剧烈反对。母亲的震怒使伊莱恩觉察到了一些内情。伊莱恩非常伤心,仓促同意了另一个人的求婚。本恩冲向伊莱恩结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澜…
7. 电影《毕业生》的详细简介
作为一部上映于1967年的爱情电影,在今天还能打动第一次看到它的观众,《毕业生》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也许在中国,人们提及最多的就是它的电影配乐,简单说就是那首实在太出名的《斯卡布罗集市》,甚至前几年还有人在网络上写出歌词的“诗经体”。其实虽然西蒙&加芬克的配乐的确为本片增色不少,但我第一次看时,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动听的音乐,而是扑面而来的逆反之风。
“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园里待了十几年,一朝赢得解放、卷铺盖走人,到底是迅速在社会上尽得风流还是深陷泥潭,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做的一两件关键事。在这种人生重大转折的背景下,毕业生的奇怪心态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不扯远,单说爱情,刚毕业的学生仔自然而然要面对一堆声色犬马的诱惑,以及再也无所顾忌的轻松心态,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性上,像本·布拉多克这样的“愣头青”自然会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那些学生时代拴住男人脐下三寸的所谓伦理、道德,因为再无规矩和舆论的束缚而显得形同虚设。罗宾逊夫人的性感躯体其实只是诱因,根本的动力还在于刚从男孩自己的一颗祸心。可是电影毕竟是电影,本偷情的结果与现实中的大多数样本比起来实属倒霉透顶,偏偏就偷到了自己喜欢女生的妈妈身上,以至于被“老女人”算计而鸡飞蛋打、身败名裂,唉,男人啊,一旦解开裤带,等着他们的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不过《毕业生》毕竟还是一部好莱坞喜剧,尼科尔斯也没有兴趣严肃地讨论乱伦+婚外情这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在影片的尾声看到了“超现实”也是必然的一幕,执着的本终于打动了深爱的女孩艾琳,从婚礼上把她硬生生撬走,留下的是一群被锁在教堂的亲朋好友,带走的则是一个在公路上狂奔的落跑新娘。
尽管结局显得有些矫饰的成分,但仍然不能影响本片在几十年后仍为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自然影片的前半部分更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罗宾逊夫人用美腿丝袜诱惑小本同学的那一幕,更是成为了影史经典。再加上西蒙&加芬克绝对高附加值的配乐,本片在家庭娱乐市场上一直潜力巨大、广受追捧的节目。
然而在DVD时代,本片迈向电影收藏者碟架的路却一点都不顺当。先前本人已经撰文介绍过此片DVD的发行状况,总的来说,就是二区强于一区,不仅是因为一区的正片视频长期一直不可变,也因为二区(法国Studio Canal公司)提供了有质量的花絮内容。不过这一切在本周成为了历史,福克斯接过米高梅公司片库的代理权之后,在一区发行了本片的四十周年纪念版DVD,与Studio Canal合作修复的画面焕然一新(Studio Canal早先在法国发行了此片的HD DVD),首次成为可变宽银幕,音轨上除了添加一条DTS以外,还有两条评论音轨可供选择。此外花絮方面也多有补充,最终让本片在DVD时代终于有了一个免洗的终极版本。
一区新版的正片画面修复得很棒,与一区老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修复了一区不可变老版画面色彩的失真和串色,还有效消除了胶片划痕和灰尘。而与PAL制的二区相比较,则在色调上更暗,特别是黑暗场景下,二区的偏红非常明显。
8. 电影”毕业生“讲的什么
导演达斯廷·霍夫曼1967年上映的成名作《毕业生The Graate》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由达斯汀·霍夫曼,凯瑟琳·罗斯,安妮·班克罗夫特主演,曾获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等多项奖项。
剧情描述本恩的父母忙着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但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幽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承了自己的坠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决定与别人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爱人的心。
《毕业生》电影原声大碟带由戴夫.格鲁辛Dave Grusin 与保罗西蒙Paul Simon 合作编写,前者负责音乐部份,后者则负责片中多首插曲,包括脍炙人口的 “The Sound Of Silence” 、 “Scaebrough Fair” 、 “Mrs. Robinson” 等,当年都是令人朗朗上口的畅销曲。格鲁辛是著名爵士乐钢琴手,但配乐风格颇为多样化,本片偏向清新的民谣风,颇能反映入世未深的大学生心境。西蒙则是著名民谣二重唱 “Simon And Garfunkel” 的作曲主将。
西蒙(Paul Simon)是美国歌坛上的一个奇迹,常被冠以作曲家、歌唱家和吉它手的美誉,实际上再加上诗人也不过分。他的个人演唱以及和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的重唱作品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中。他的歌词首首都是优美的诗歌,他的歌曲旋律优美迷人。西蒙和加芬克尔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风靡多年的重唱可说是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和《斯卡波罗集市》一样,是电影《毕业生》的插曲,一个在片头,一个在片尾。前一首1966年同名单曲获美国排行榜冠军;后一首1969年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两首歌的风格差不多,都是那种经典的怀旧情怀。它的旋律直入心底,静静地、一尘不染的,轻柔的从耳边拂过。很容易让人想起雪后的黎明、原野的清风
http://cache..com/c?word=%B1%CF%D2%B5%3B%C9%FA%2C%B5%E7%D3%B0%2C%BC%F2%BD%E9&url=http%3A//hi%2E%2Ecom/%C3%CE%D0%D1%CE%DE%C6%DA/blog/item/fdc74916dd62764a20a4e919%2Ehtml&b=20&a=1&user=
9. 求电影《毕业生》的下载链接,谢谢哦
《毕业生》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VB6MviMX-omAInh-3aAHw
《毕业生》根据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罗夫特等主演。该片于1967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爱情经历,体现了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1968年该片获得了第25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第40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等奖项。
10. 谁知道电影《毕业生》的主要内容
整部电影因为母女通吃加上反战和大学生对前途迷茫的问题在这里升华 因此才拿下当年奥斯卡奖
记得在贴吧里讨论过这个问题
Elian的父母和参加婚礼的人的无声呐喊 代表了什么什么的 貌似是自私 不负责 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的意思 ,比如她老妈可以追求性福跟ben做 就不同意自己的女儿 她老爸跟老婆关系不好可以忍受老婆跟ben做(后来知道的),但不允许女儿的幸福,以此来表明当时的美国人只注重越战是不对的 但没考虑士兵的心情, 还有就是想当然的规划大学生(ben)的前途 ,却不看重他对社会的看法。。。。。。说的不太清 最好去贴吧看看
用十字架封住教堂的大门 很有寓意的。。就像是《飞越疯人院》里边土著人拿着代表纯洁正义的冲水器(WC里出水的那个)砸破(正义的医治病人的精神病医院)监狱式的窗户 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这不仅仅是那一代的反叛 还有对生活的挣扎
在公交车上两人喜极而视 是一种对亲人的无奈 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事对是错 但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不得不这样做 整个电影一开始就为表现达斯汀霍夫曼的迷茫而插放保罗西蒙 寂静之声 和犹豫的 斯卡布罗集市 还有在影片中溺水 以及偷情 ben整部电影都没笑过 只有结尾真正开心的笑了。。。。。
确切的说,那是一个时代或当时社会的缩影。电影是在70年代末拍摄的,很清晰的反应那个社会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实质:迷茫的一代。
同时期的电影还有《午夜牛郎》,同样也是达斯丁霍夫曼的作品。也是反应当时年轻一代的迷茫。追求迷失,不知道命运在什么方向,或者说诱惑让他们失去了理智!
评价一部电影或是小说都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就是那样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像是最近的《贫民窟中的百万富翁》一样,反应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