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 2022 年大年初二电影票房就大幅度下滑了
大年初二大盘报收10.18亿,暴跌29.86%。平均票价55元,较昨日下降1元;总放映场次50.86万,同比减少8.65%,观影人次1859万,下滑超30%,最强最贵春节档似乎有了一丝要提前谢幕的意思了。
《长津湖之水门桥》今日报收4.54亿,比昨日下跌28.96%,2天累计总票房突破10亿,接近11亿。虽然高票价吓跑了很多要去电影院过春节的观众,但作为影史冠军续作,就算日子也不好过,但还是好过了其他同行。只不过按照这个走势,春节档票房、2月票房、甚至《水门桥》想再创新高,都有点遥不可及了。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今日报收2.09亿,如昨日预料一般,非常轻易地就拿下了单日大盘第二名的宝座,跌幅非常少,仅仅不过2%,证明了喜剧片的天然票房号召力。即便主演马丽近几年的电影没一个过5分,凭借着屡上春晚刷脸的牌面,收割观众的电影票还是如探囊取物。
《熊出没·重返地球》今日报收1.04亿,同比下降7.11%,跌幅也在可接受范围。谁也没有想到,历届春节档的票房战斗力衡量单位居然在这个号称“最强春节档”的2022年,仅仅第二天就进入了前三甲。竞争对手的战斗力也太弱了吧?
《四海》今日报收1.04亿,跟《熊出没》的差距非常小,但票房环比暴跌54.17%,几乎是一副要“暴死”的惨状。谁能想到在春节档轻松拿下十几亿的韩寒,其导演的新作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到底是剧本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女主角的问题,值得行业仔细研究,堪称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
《奇迹·笨小孩》今日报收9616万,暴跌幅度也不小,达到47.02%,首个票房过百亿的00后演员易烊千玺一番力作,口碑不错,但现实题材在春节档上映并非明智之选,观众很难会首选这部影片,而在票价高企的当下,去过一次影院的观众几乎不会再去第二次,实在是可惜了。
《狙击手》今日报收3028万,下跌37.16%。大盘火热,劣势的影片才能一起分杯羹。如今“2022最强春节档”自身难保,老谋子的新片也很大概率是个炮灰了。
B. 春节档第二天票房降幅如此“恐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春节档电影混战已经来到了第三天,经历了两天票房与口碑积攒,有一些电影明显后劲不足,不过就算热门电影口碑逆袭,却挽救不了大年初二当天整体票房下跌的事实。
综合来说,看贺岁档原本是能够让阖家欢乐的一种方式,但资本方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不停涨价,还没有特别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种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希望来年能够有所调整吧,不然连电影都看不起,观众也不会再有兴趣走进电影院啦。
C. 80年代或90年代的电视台,为什么一到晚上九点就停播
首先是没有那么多节目,还有就是作习制度。不过说九点就停播有点过了,八十年代初,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不过九十年代已经上学了,那时夜间确实没有什么节目,基本十一二点就没东西了。八十年代确实停播的会早点,我记得中央台也要到十点左右。
节目少,电视的普及律,都占有一定原因。如动画片只有晚上六点有,只演半小时。中央台会在周日播唐老鸭和米老鼠,这种引进的。播出频率是周播。
当然也与作息时间有关,我记得当时的乖宝宝要在十点前上床睡觉。因为大家的作息时间相同,电视台做出了节目也基本无人看。
D. 是什么限制了一部电影的票房
电影行业是一个残酷的行业——几十个制片人、编剧和导演都希望能大赚一笔。这也是一个危险的行业;没有一部电影是一定会成功的。这一切都是关于进行正确的赌博。
这个比你想象的要常见得多。特别是对于小型工作室来说,预算是个大问题。你所能做的就是希望你能赚回足够的钱来支付员工和广告的费用;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成功程度不足以获得利润。票房成功与否通常不是看一部电影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赚了多少钱与它的预算相比。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了1亿美元,那当然很好,但如果它只获得了1亿美元的票房,而预算只有8000万美元,那它还算成功吗?
但说到底,关键还是在于观众对你的电影有何反应。有些电影人制作电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娱乐、启发和教育。我愿意接受快乐的观众而不是丰厚的支票。
E. 为什么国庆电影票房如此低
国庆黄金周结束,国庆档电影的票房也随之出炉,但今年国庆档的成绩却大不如前,总票房仅14.5亿,同比下降65.87%;观影人次为3327.1万人,同比下降64.48%;平均票价为41.43元,同比下降11.57%,甚至不如往年一部电影的票房。
F. 2022清明档票房低迷,影院营业率不足一半
2022清明档票房低迷,影院营业率不足一半
2022清明档票房低迷,影院营业率不足一半,2022年4月3日清明“小长假”首日,全国电影票房仅为4789.6万元,观影人次约134万人。2022清明档票房低迷,影院营业率不足一半。
多部新片上映、明星话题出圈、网友热议口碑……这本该是最近发生在电影市场的热闹情形,但截至目前,清明档显得有点静悄悄。
受本轮疫情影响,全国影院营业率不足一半,《人生大事》等影片相继撤档,清明档恐难再现去年超8亿元的票房成绩。
对于影院从业者而言,这又是一个难熬与希望交织的春天。
“目前来看,这个清明档不复存在了”
“最近我们旗下有一半影城因为疫情关关停停,位于东莞的影城受疫情影响暂未开放。”北京环球艺动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腾接受采访时说。与之前有所不同,他们暂时停掉了影城的兼职岗位,停业的影城第二个月起只发基本工资。
从全国来看,停业的影城不在少数,据猫眼专业版,4月1日全国营业影院5408家,较前日减少61家,全国营业率44.98%,上海、天津、吉林等地影院则基本暂停营业。
回首去年的4月2日,电影《我的姐姐》“以小博大”出圈,之后打破多个档期内票房纪录,并与《哥斯拉大战金刚》等影片助推2021清明档成为“史上最强”。
在今年清明档,原本也有十几部新片扎堆定档,朱一龙主演的《人生大事》、刘青云主演的《神探大战》等影片更是多次登上热搜榜。
可疫情仍然是这个春天的最不确定因素。3月25日,《人生大事》《神探大战》先后宣布因疫情原因延期,《最后的真相》《被害人》等影片也相继退出,“最拥挤”的2022清明档突然变得“空荡荡”。
“目前来看,清明档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也还有最近上映的《月球陨落》和《蝙蝠侠》以及文松执导的喜剧电影《卧鼠藏虫》能够支撑一段时间。”朱腾说。
“其实影城没有淡季,就是缺片”
与国产影片集体退出相对应的是,从3月底至4月底,已有10余部外国影片宣布引进上映。目前,《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草原大作战》《密室逃脱2》《新蝙蝠侠》等进口片组成了新的清明档格局。
一位影院市场部经理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已于今年1月上线流媒体,很多观众可能已经提前观影,《密室逃脱2》则是去年在北美上映,两部影片估计能有破亿的成绩,但毕竟是“老片”,冲击2亿还是比较有难度。
进口大片能“解渴”吗?恐怕目前还是要先打上一个问号。截至4月2日,《新蝙蝠侠》上映16天票房1.2亿,《神秘海域》票房仍未破亿。不过,即将于4月8日上映的《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抢先北美一周上映,能否破圈值得期待。
谈及进口片的票房表现,朱腾说,“这些年国内观众已培养并提高了欣赏水平,对没有颠覆性的影视科技的视效大片已经有了免疫力,再加上疫情对影院的影响,不仅仅是外国大片,整体的票房都不是很好。”
事实上,在电影市场被疫情改变的两年多,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朱腾坦言,自己担心观众被小屏吸引,也担心疫情让原本打算走入影院的年轻人失去动力。“其实影城没有淡季,就是缺片,《阿凡达》在哪一天上都是旺季,还是值得让观众走进影院的电影太少,大家一定要坚持熬过这段时间。”
“相信会尽快全面复工”
前几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发文说,不能把中国电影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推给疫情。除了疫情,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电影产业内部自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他表示,归根到底,好作品才是硬道理,这需要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生产力,优化电影资源的配置。
作为影城从业者,朱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坚持”和“希望”,比如,“这波疫情来势凶猛,但是时间应该不会很久,还是要保证人力的可持续性,相信会尽快全面复工。”
对于今年的清明档,他表示,尽管有一些影片撤档,但也给最近上映的影片预留出了市场空间,票房预期肯定不及以往,但是对接下来的五一档还是充满信心。
朱腾说,自己还是想要为行业鼓与呼,他希望,目前定档的这些外语片可以让很多本来没有打算走进影院的影迷再次走进影院,“还是要给市场一些信心,毕竟我们都还身在局中。”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刚刚过去的三月,国内电影票房仅9.13亿元,同比减少63.5%。而由于新片供应不足,影院营业率持续下降,4月3日清明“小长假”首日,国内电影票房再次跌入冰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全国电影日票房已连续多日不足1200万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叹:“走势太低迷了,最近一段时间不敢看电影市场数据”。
2022年一季度,我国电影票房约14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1亿元减少约23%。
过半影院关闭
2020年,国内影院全部关闭,当年清明档票房为零。而2021年,清明档票房达到8.2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国内影院在营业率不足50%,重量级影片均撤档的背景下,再次跌入冰点。
● 数据显示,2022年4月3日清明“小长假”首日,全国电影票房仅为4789.6万元,观影人次约134万人。而2021年4月3日,国内电影票房达2.79亿元。
从具体影片来看,今年清明档首日票房排名前五的均为进口片。其中,《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月球陨落》是仅有的两部日票房超过千万的影片。而国产片中,票房最高的还是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产出票房162万元。
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影院营业率持续走低。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为5671家,全国影院营业率为47.1%。
疫情影响下,吉林、上海影院目前均处于关闭状态;山东、江苏影院营业率在5%以下,接近全部关闭;福建、辽宁等省份营业率也在20%以下。在重点票房城市中,深圳、上海、南京等地影院均处于关闭状态。
尤其是上海,长期是国内票房产出最高的城市。以今年1月份数据来看,全国票房共27.08亿元,其中上海票房产出1.98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7.3%。深圳票房8703万元,也占到全国的3%以上。
在低迷的营业率背景下,原本多部定档清明档的影片,从3月25日开始集中宣布了撤档消息。
● 3月25日,清明档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人生大事》宣布,因全国多地防控形势严峻,为减少人员聚集,配合各地开展防控工作,取消3月26日、27日,4月1日的点映及4月2日的上映计划,新的上映日期一旦确定,将在第一时间发布通知。
当日,《神探大战》、《你是我的春天》《一周的朋友》等原定于4月2日上映的影片也均发布公告,取消上映计划,新档期择日公布。
对于清明档票房表现,知名电影大V“电影票房”点评称,在原定于清明档的国产片悉数撤档之后,小长假市场完全由进口片撑场,不过由于疫情的影响仍巨大,假期市场仍然维持在非常低迷的状态。清明小长假首日大盘虽比昨天大涨超过115%,但全国单日票房未能突破5000万关口,表现甚至比此前两个周六都略逊一筹,今年清明档将成为近十年最冷清的小长假。
重磅影片扎堆五一档
全国性影院营业率降低,仅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阶段性状态。随着疫情好转,影院营业率将会快速复苏。而更受电影从业者关心的,仍然是片源供应问题。
在国产片方面,在当前的形势下,影视公司对电影投资将更加慎重,可能会调整拍摄和上映计划;此外,上海既是国内重要的票仓,也是重要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疫情反复可能对电影拍摄及后期制作产生一定影响。
在进口片方面,2021年上映的进口影片数量较2019年减少近一半,票房减少约150亿元,占比由2019年的37.5%降低至15.5%。2022年以来,进口片供给不足的势头并未明显改变。
●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的数量,与2019年相比均有一定差距。往年总有很多票房“黑马”贡献大量票房,但今年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票房“黑马”的概率低了很多。因此,2022年电影市场,将更依赖单部电影的爆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月份开始,国产片与进口片片源供应量有望加大,尤其是一些重要档期,重磅影片或将扎堆上映。
灯塔数据显示,4月份共有28部影片上映。其中,4月15日、4月30日分别将有6部影片上映。
作为清明档过后下一个重要档期,拥有5天假期的五一档备受期待。目前公布的信息显示,马丽等主演的《哥,你好》、麦兆辉导演,黄景瑜等人主演的《检察风云》、大鹏导演及主演的《保你平安》等重量级影片均瞄准五一档,有助于影院经营复苏。
业内人士认为,在动态清零方针下,国内后续疫情将更加局部化,影院出现整体停顿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此外,在科学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国内电影市场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中国电影近日就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疫情反复虽然对电影行业短期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电影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国家电影专资办4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形势严峻的3月,国内仍有14家新建影院如期开业。
多家影视公司去年扭亏
受疫情冲击,2020年,国内影视上市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而近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国内影视公司业绩普遍实现增长并扭亏为盈。
● 中国电影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2020年同期公司亏损5.56亿元。
中国电影表示,业绩增长一是由于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档期观影消费活跃,全国电影市场快速复苏;二是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稳步恢复、发展态势良好,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万达电影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0万元-1.3亿元,上年同期公司亏损66.7亿元。
除业绩复苏外,万达电影也在持续开设新影院。公告显示,2020年年末,万达电影在国内已开业影院为700家,银幕6099块;而截至2021年年末,万达电影拥有已开业影院790家,银幕6750块,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除上述公司外,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随着电影市场复苏,上述公司均实现扭亏为盈。
在A股之外,港股上市公司橙天嘉禾3月29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其收益由3.23亿港元增至5.15亿港元,增幅60%。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影城2021年重开,香港影城自2020年12月2日起关闭11周后逐步恢复营运。
电影售票平台猫眼3月24日公布的年报也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3.23亿元,同比增长143.1%;年内盈利3.69亿元,经调整利润为5.4亿元,相比2020年扭亏为盈。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电影票房仅为9.13亿元,同比暴跌63.5%,整个一季度约为14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81亿元减少了约23%。另一方面,由于新片供应不足,影院的营业率也在持续下降,即便有清明“小长假”,国内电影票房也再次跌入冰点,连续多日不足1200万元,影院影业率也不足50%。
截至4月2日,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为5671家,营业率仅为47.1%。猫眼专业版给出的数据,4月3日,全国影业影院总数5663家,影业率47.08%。
其中,吉林、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影院目前一律关闭,山东、江苏影院营业率不到5%,福建、辽宁等省也在20%以下。
截止4月3日20时,清明节假期首日总票房4149.35万元,总场次20.5万,总人次118.3万;4月3日票房缓慢增至4633.9万元。
而在去年4月3日,国内电影票房达2.79亿元,整个清明节档期达到了创纪录的8.22亿元。
具体影片方面,清明档首日票房前五名都是进口片,《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月球陨落》是仅有的两部日票房超过千万的影片,而在国产片中,票房最高的还是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产出162万元。
《人生大事》、《神探大战》、《你是我的春天》、《一周的朋友》等原定近期上映的电影,都已经撤档。
中国电影(11.400, 0.14, 1.24%)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叹:“走势太低迷了,最近一段时间不敢看电影市场数据。”
G. 关于内地电影票房的四个问题
LZ
1,虎虎生威怎么也是个成本不高的制作,只是个卡通片的剧场版,盈利是有的,其他影片的票房高,但对得起他的成本吗,请你查查他们的成本,拿个亏本的和阿凡达比较不是自己找脸丢吗
2,就是中国近年来太多武打了,我现在听见武打片就懒得看了,请问中国的大片哪一套不是古装的,不是武打的?
3,关于苏乞儿以前有过不少制作,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影迷心中基本定型了,没什么新鲜感,试问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电影花费里,人们会选择新鲜的,还是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而且新年档和亲戚朋友去看电影,理所当然找些轻松,搞笑的,难道去看一些严肃的东西吗?那么你和亲戚朋友看电影,为的是促进关系还是把关系僵化
4,不要忽视一对对情侣对电影的贡献,爱情片是非节假日里,维系电影业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所以涉及爱情的很多人都喜欢,阿凡达的上一个纪录保持者是谁??泰坦尼克号,也是爱情剧,也不要忘记,西方情人节在很接近春节,今年还是同一天。至于你说锦衣卫在香港不热,首先,锦衣卫重点不是爱情剧,其次,中国的爱情故事没香港的好,香港拍爱情故事的经验比大陆丰富多了
H. 2019年电影票房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很多人不想花冤枉钱去看一些没意义的烂片电影。就像复仇者联盟刚上映万达imax厅能卖到234元看,可想而知,什么才是好电影啊!
中国电影市场有点“冷”
据猫眼数据,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为负,出现2011年来首次下降。
中国和美国的票房差距正在缩小。
普华永道最新预测显示,202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报告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 122.8 亿美元,超过美国的 119.3 亿美元。
I. 为什么说20、30亿票房电影正在消失
虽然疫情之后国内电影市场迅速恢复元气,但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重回疫情之前的巅峰尚需时日。
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以275.67亿收官,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7亿,观影人次更是减少了15%。不仅如此,除了春节档和五一档之外,其余四个月的成绩都不及2019年,1月、3月、4月分别创造了近7年以来的最低票房成绩,6月票房只有2019年同期的一半。两个档期之外的市场塌陷,更多电影密集扎堆节日档期,意味着电影行业对“假期效应”的依赖正愈演愈烈。
虽然上半年电影市场的表现不及预期,但业界普遍对大片云集的下半年充满了期待,毕竟暑期档和国庆档会是两个出产爆款的重度“票仓”。
然而,上半年所暴露出的结构性问题也会继续困扰下半年,在缺少了外部刺激之后,国产电影除了加速内耗之外,能否在更多维度、更多题材上走出一条稳定的类型之路,培养稳定的观影群体,而不是扎堆博取出圈爆款,这将决定今年以及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走向。
J. 国庆档电影票房暴跌,为何国庆档电影市场“辉煌不再”
国庆档电影票房暴跌,这与国庆期间人们选择的娱乐活动更多密切相关。当人们在国庆期间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的时候,票房自然会暴跌。
其实国庆期间的电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张艺谋的《影》,开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妈》,包贝尔的《胖子行动队》,还有《无双》等好电影。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足够吸引人。
除此外,因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多,更多人选择宅在家里休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平时生活的疲惫已经让人无法承受,有个假期更需要好好的休息。
正是以上几种原因,导致票房暴跌。这些都与电影本身无关,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