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仙配是什么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最先编人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编成杂剧的是元代,仅留下《路遇》一套《商调集贤宾》载于明郭勋所编《雍熙乐府》。
到了明代,在南方民间就出现过不只一个董永戏文的演出本。据传与安徽省青阳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顾觉宇的《织锦记》(又名《织绢记》《槐阴记》),该剧全本早已失传,只有《槐阴分别》作为戏胆分别载于明代有关青阳腔诸刻本。
(1)戏曲电影天仙配全集扩展阅读:
黄梅戏《天仙配》戏文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传之后世的也多,但传之妇孺之口的要算“满工”一场,这一段戏文脍炙人口,是一首清新质朴的田园牧歌,同时也是传唱海内的爱情二重唱。
黄梅戏《天仙配》戏文注重文学性和赏析性,跳出一般戏文重戏剧性轻文学性的窠臼,是戏剧性与文学性并举,撷取其戏文唱段,或雅或俗,雅俗并重,创作者侧重锤炼词句,从文学的层面挖掘人物内心,从赏析的层面赋予戏文美感,从而形成黄梅戏戏文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学特色。
② 天仙配是什么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剧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
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评价:
戏剧片《天仙配》的成功,充分说明创新赋予艺术生命的力量,其所包含的创新精神为当代戏曲艺术的继承、革新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经典剧目《天仙配》改编前后在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董永的形象经改编变得单薄,主题思想由“孝悌”变为 “情爱”,这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方面。
改编后的《天仙配》之所以能为人喜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唱腔,其绵软、柔美、细腻、婉转,具有纯音乐的质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仙配
③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里,还有几位仙女健在
天仙配该电影主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该剧获得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七仙女严凤英
严凤英于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19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并与之结婚。1968年4月8日,严凤英不堪在那段特殊时期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药自杀。
④ 老版天仙配195几年天仙配全集
1995年
?1955年由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将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推向了历史巅峰。内容取材于干宝《搜神记》中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不过,之所以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鲜为人知的是的藉以宣传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
⑤ 哪里可以下载到老版本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严凤英主演的
由严凤英、王少舫唱红的《天仙配》
是黄梅戏最负盛名的优秀传统剧目。从严凤英1953年首次主演《
天仙配》到1955年该剧搬上银幕,
再对比这个1959年的全剧现场录音,《天仙配》
的剧本和唱腔设计历经多次改动,日臻完善。黄梅戏《天仙配》
的各种录音录像制品已出过不少,
但这版1959年现场演出的实况录音仍属珍贵。
它的母带静静躺在中唱公司的版库中数十年,此次拂尘出版,
以飨广大戏曲爱好者。
严凤英和王少舫两位黄梅戏表演大师非同凡响的现场演唱功力和演出
时的全情投入,良好的现场气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种恍若亲临演出现场的感觉。
�0�2LZ ,下面的连接中就可以下载!我试过了。
�0�2祝您母亲早日康复!
⑥ 《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剧本完全不同那后来为什么要改编呢
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朗朗上口,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也变成了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度很高的一首歌。这首歌出自电影《天仙配》(1955)。
董永和七仙女 黄梅戏
改编后的版本很多人各种吐槽,但这样的改编的好处就是它的趣味性更强,使整个故事曲折离奇,不只加上反派及神仙人物出场,而原来之前的董永孝子的内容也包含在里面,使故事内容并不再一味的单一,比如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这个设定更加会引起观众心里的不平,而七仙女怀孕以及天兵捉拿七仙女的片段更容易让观众有置入戏中的感觉,引起共鸣,这些我都觉得就是这剧本传唱度更久的原因,因为白开水的剧情太过单调,吸引不了观众。
⑦ 天仙配 黄梅戏的全剧台词
【序幕:开场舞(待定)】
男)金蛇狂舞,神采飞扬九州艺苑 ;
女)黄梅情韵,银纤牵动四海云天 。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合)全国戏迷朋友们晚上好!
男)今天是4 .18全国黄梅戏戏迷自己的节日;
女)这里是欢庆黄梅戏艺术团成立的网络晚会现场
男)生旦净莫丑,黄梅唱九州,网络传情谊,戏迷展歌喉,
女)漫舞阳春曲,以戏会朋友,欢庆四一八,艺苑展宏图。
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这鲜花与微笑构成的舞台上,在这温馨与永恒铸就的圣地里,全国戏迷欢聚一堂,共庆4.18佳节。
女)先生们,女士们,在这盛满真诚与欢乐的网络间,在这激情飞扬的空间里,我们撩开欢庆九州艺苑——黄梅戏艺术团成立晚会的帏幕,共庆艺术佳节,同赏黄梅盛宴!有请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锦书致晚会开幕词!
…………
男)黄梅戏源于盛唐采茶调,沿承着古老的血脉,经历了千年磨炼,成就了一个剧种。
女)黄梅戏握动着时代脉络,传承着民族精神,吟唱着华夏文明,谱写着艺术乐章。
男)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先生,他是第一届全国黄梅戏戏迷联谊大会的倡导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掌声有请张辉先生为晚会致辞!
…………
男)感谢张辉先生热情洋溢的讲话!黄梅戏与社会进步一起成长,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有专家的打造,有戏迷的拥戴,才有今天的辉煌!
女)黄梅戏随时代变革与繁荣,梅开二度,再飘清香,靠专业团体的提升,靠各种社会平台的推广,才有今日的芬芳。
男)今天,黄梅戏艺术团落户VV社区——九州艺苑,资深戏迷的忆江南也来到现场,有请忆江南讲话!
男)感谢忆江南的讲话!回首百年沧桑,黄梅戏离不开群众的土壤,根与土的情谊千古流芳。
女)再看今日辉煌,黄梅戏靠民族文化的弘扬,徽韵乡音万代传唱。
今晚好戏连台,戏迷明星同台献艺;今夜精彩纷呈,锦绣黄梅点缀新春。有请张辉先生,为我们开场表演——————(节目未定)
1、《山野风》
男)高歌一曲《山野风》,春风催开映山红。宾朋云集艺术团,全国戏迷喜相逢。下面掌声有请来自安徽的零点为大家演唱电视剧《严凤英》的主题曲“山野的风”
2、十八相送
女)泱泱华夏,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巍巍河山,锦绣黄梅吐艳芬芳。
舞台再现了将相名臣,戏曲演绎了各色人生。梁祝的传说千古传颂,爱情的悲剧百年流芳。请欣赏武汉的纤云带来《梁祝》选段“十八里相送”
3、江水滔滔向东流
男)梅花得意占群芳,黄梅飘香万里疆。黄梅戏戏文优美,曲调流畅,标格秀雅,神形俱清。传统剧目《金玉奴》,彰孝道,秉真情,一棒打醒无情人。有请来自上海的云演唱脍炙人口的选段“江水滔滔向东流”
4、春风送暖到襄阳
女)黄梅艺术显优雅,高山流水启艳霞。乡村歌剧,清新典雅;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大家都耳熟能详。请欣赏《女驸马》选段“春风送暖到襄阳”演唱者同样是来自上海的云霞—
5、花开花放
男)四月赞歌四月花,黄梅又开新奇葩,黄梅戏曲目众多,很多剧目取材于小说话本,开人物演绎之先河,独树一帜,深入人心,黄梅剧《小辞店》就是典型的范本。请欣赏安徽的闪舞为我们带来《小辞店》选段“花开花放”。
6、英台挑水
女)梁祝化蝶是真情,海枯石烂不变心,三年同窗又共枕,不知祝弟是女人,错失良机千古恨。有请幽兰,她给我们演唱的是《梁祝》选段“英台挑水”
7、声声呼唤无回应
男)黄梅迎春生机无限,艺术团庆成立欢乐无边。黄梅戏代代人才辈出,今晚的舞台更是精彩纷呈!七号演员是来自江西的洪雨,给大家带来的是《风花雪月》选段“声声呼唤无回应”
8、西楼会
女)黄梅戏艺术精湛,对白甜美,形式自由,唱腔活泼;地方特色浓郁,通俗易懂,风趣诙谐,脍炙人口。《西楼会》就是三十六本中的诙谐一折,须眉乔装上西楼,巧扮丫鬟把婚求,三日之约半月会,私定终身真情诉。有请湖南的伊人带来清脆悦耳,令人向往的《西楼会》
9、一捧战袍
男)黄梅戏取材广泛,雅俗共举,再现了一幕幕人间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史在这里缤纷上演,人物在这里重生涅磐。巾帼不让须眉的《大乔与小乔》就是这样,留下了动人的传说。今晚,来自安徽的小乔给大家演唱“一捧战袍”选段。有请!
10、一弯新月像镰刀
女)黄梅戏承继传统,保留着它古老的魅力。黄梅戏《双下山》是根据传统折子戏《思凡》、《下山》等剧目重新创作改编的非正式黄梅戏轻喜剧。今晚现场的张辉先生在该剧的表演中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有请来自安徽的秋月冷演唱“一弯新月像镰刀”的选段
11、采莲
男)黄梅戏曲调悠扬,清新自然,歌声清脆,甜美婉转,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如痴如醉,好似江南的采莲女,惊鸿一瞥,引来无限遐想。有请雅意,来自湖南的她将给朋友们带来这唱腔优美、曲调动听的黄梅调歌“采莲”掌声有请——
12、空守云房无岁月
女)黄梅戏演绎了人间的风花雪月,也描绘了传说的恩爱情深。《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天上人间的爱情故事成为绝唱。下面是来自安徽的好心情送上的《牛郎织女》选段“空守云房无岁月”
13、董郎昏迷在荒郊
男)早在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黄梅戏《天仙配》搬上了银幕,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确立了黄梅戏发展史新的里程碑,全国人民认识了黄梅戏的魅力,而且在港澳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感受她举世无双的魅力,倾听她优美甜润的韵律吧!有请来自辽宁的百灵,她将演唱《天仙配》选段“董郎昏迷在荒郊”
14、春风万里梳柳烟
女)情意浓,爱意浓,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欢亦忧,乐亦忧,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请出来自安徽的.天意,她将为我们倾情演唱《红丝错》选段“春风万里梳柳烟”
15、民女名叫冯素珍
男)错,错,错,错是对,对是错,错中有对,对中有错,好一个有情有义的红丝错。谢谢天意的精彩演唱。冯氏素贞招东床,秀外慧中美娇娘。明知乔装欺君罪,冒名赶考救情郎。掌声有请青衣《女驸马》选段“民女名叫冯素珍”
16满工对唱
女)树上的鸟儿成双,青山绿水带笑颜。黄梅戏脍炙人口,唱遍祖国大地,享誉全球。含皖西南山水之灵气,承皖江文化之精华,如曼妙的村姑,风姿绰约,翩翩起舞,像迎春的红梅,清香四溢,情撒人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天仙配》中的“满工对唱”选段,掌声欢迎锦书、云卷云舒
《天仙配 (2007)》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XHBLz9tklDp1HSM5-VVbyg
⑧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还有几位健在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的七位仙女分辨是:
大年夜姐王少梅、二姐潘璟琍、三姐潘霞云、四姐丁俊美、五姐江明安、六姐张萍、七仙女严凤英。
这是昔时仙女们的一张合影(不包含老大年夜跟老七)左起:潘霞云(三姐),江明安(五姐),潘璟蜊(二姐),张萍(六姐),丁俊美(四姐)
七位仙女的近况:曾经有四位去世,另有三位健在。
去世的仙女们:
1.七仙女严凤英
严凤英是出色的黄梅戏扮演艺术家,是中国黄梅戏的开展创造者之一,也是中国黄梅戏传承开展重要的开辟者跟奉献者。
严凤英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抽象,她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家喻户晓,她扮演的角色深刻平易近气,有数人因为爱好她的扮演跟唱腔而爱上了黄梅戏,她为中国黄梅戏的开展跟遍及作出了弗成消逝的奉献。
严凤英的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不雅灯》等。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1968年4月8日,严凤英不堪在“文革”中遭到的屈辱,服安眠药自残,年仅38岁。
2.大年夜姐王少梅
王少梅是黄梅戏演员王少舫的妹妹,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一级演员,曾经在电影《天仙配》中扮演大年夜姐,在电影《牛郎织女》中扮演王母娘娘,在《江姐》中扮演双枪老太婆。
王少梅于2008年3月27日因病去世。
3.二姐潘璟琍
潘璟琍是有名黄梅戏扮演艺术家,曾经上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夫妻不雅灯》、《春喷鼻传》、《天仙配》等剧目。
潘璟琍于1988年11月23日去世。
4.五姐江明安
江明安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二级演员。曾经上演过《天仙配》、《女驸马》、《西厢记》、《红楼梦》等剧目。
江明安于2009年去世。
《天仙配》的众仙女中,现在健在的另有三位:
三姐潘霞云
(照片暂未找到)
四姐丁俊美(丁俊美的丈夫是《天仙配》的作曲时白林)
六姐张萍
⑨ 黄梅戏《天仙配》的主要内容
黄梅戏《天仙配》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天仙配》敷演董永行孝遇仙事。原本写秀才董永卖身傅家为奴,以所得银钱葬父,孝行感天。恰七仙女有思凡之意,玉帝乃命七仙女下凡,与董永配合百日夫妻。董永于上工之日,在槐荫树下与七仙女结为夫妻。后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又收董永、七仙女为义子、义女。百日期满,夫妻二人辞工回家。
途中七仙女告知董永实情,并赠罗裙、白扇宝,约定来年二月十五日送子相会后,在槐荫树下重返天庭。董永进宝得官,归途又逢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后与傅员外之女结为夫妇。
(9)戏曲电影天仙配全集扩展阅读
《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最先编人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编成杂剧的是元代,仅留下《路遇》一套《商调集贤宾》载于明郭勋所编《雍熙乐府》。
该剧获得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⑩ “天仙配”的完整故事是什么
天仙配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风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实、敦厚、可亲。这两个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体现。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黄梅戏影片《粱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演,风靡了无数观众,创下了空前卖座记录,而这部影片是从1954年'上影'摄制的越剧戏曲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移植的。
其实现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这首夫妻对唱的黄梅戏。
剧情介绍:
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
天上: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
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
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遂结伉俪。
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