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两山轮战的战斗经过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
4月30日,第11军31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前推松毛岭一线,全歼越军两个连,毁灭性打击越军两个营,击溃越军三个团,越军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越军纵深增援团队炮击。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军增援的一个团被我两个重炮团密集炮火覆盖时,越军尚未下车。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廖锡龙在大战之前,亲自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回部队选择最佳迂回道路。总攻之前,他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回掉队部队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
事实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部队战前准备了200口棺材,战后,100口都多。此战之战果,不仅11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须知,当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
战后,廖锡龙升任11集团军副军长、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拉锯战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的战事有84年“4.28”之战、“6.12”之战和“7.12”之战。
其中“7.12”之战规模最大,越军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
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凶猛。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越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下午,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一个高地。
我军一个榴弹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当我军攻上高地时,越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个活人。越军十分顽强,六个团轮番冲锋,少有的发动了营团级集团冲锋。
事后证明,这是本次战斗中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一整天,越军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两山轮战的意义:
两山轮战是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从84年开始的,我军对越军控制的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的集中拔点作战。因为在84到89年间抽调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由此得名。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直到89年都没有间断过,而从84年开始的,是我军对越军控制的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集中拔点作战,并且在84到89年间抽调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这也就是著名的两山轮战。
山轮战是从八四年正式开战,一直到八九年才逐渐平息,当时中军七大军区轮流番派参战,战争十分残酷。参战部队当中有二十七军,三十八军和六十七军侦察部队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出色。
还有六十七军的一百九十九师在担任老山作战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这是在轮战当中表现极其出色的部队。还有十四军当时在两山轮战当中是参战最多的,时间最久的部队,里面也纷纷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李海欣高地”还有史光柱,英勇无畏九战士等。
两山轮战中最大的战役:
两山轮战中以老山战场最为激烈,比较出名的有“4.28”之战、“6.12”之战和“7.12”之战。
而其中7.12松毛岭战役,是收复老山最最大规模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该场战斗军史上称为船头地区防御作战,坊间俗称为松毛岭战役。
1984年4月28日,我军占领10余个高地。到5月15日,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越南自从1984年4月28日丢失老山诸阵地后,黎笋就给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下了指示,要求务必死战夺回。
1984年7月12日,我14军一直坚守在阵地,在炮兵支援下浴血奋战了14个小时,当时越军精心策划了“MB-84”计划,他们的加强师大规模反扑,我军在此次战役中歼敌3000余人(关于此战歼敌数字我军战史记载不一,3000余人是越方在战后报告中承认的数字),取得了十年对越作战的一次最大胜利。
当时炮火用光,我军战士们拼死守卫,但越军一个营还是占领了164高地。下午13:00时,炮弹运到,炮兵集中全部火力猛轰164高地,当时越军6个团一批一批往上冲,少有的发动了营团级的集团式冲锋,我方战士的机枪、炮弹,像割草一样把越军一批一批地击倒。
越军主力部队整个上午都无法接近中国主阵地。顿时,164高地上硝烟秘迷漫,一片火海,步兵一个排45人随着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冲,一下子就收复了164高地,越军一个营数百人,只剩下6人活的,164阵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断臂,场面惨烈。
7.12”一战,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3700多条生命,尸体把山坡都盖满了。松毛岭大战的伤亡占据整个两山轮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从此越军再也无力发动连级以上规模的进攻。
Ⅱ "1984年老山7.12大战"越军为什么惨败 网上亦称松毛岭战役
两个因素
1、战役组织方面的问题,越南人准备实际上非常充分,兵力具有3:1一塌糊涂的优势,火力虽略处下风,但差距并不大
但战役组织一塌糊涂,没有同时开打, 分兵但不能合击,中方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各个击破
进攻不顺的时候,又自暴自弃,打到哪里算哪里,没有统一指挥和应变
2、后勤,打了一半枚炮弹了,只能被动挨打
Ⅲ 松毛岭战役的战争过程
松毛岭位于长汀县东南,是与连城县交界的高山,南北绵延80多华里,东西宽30多华里,山峰险峻,森林茂密,因为此地生长了很多松树,故名“松毛岭”。松毛岭是东往龙岩、上杭、连城,西通长汀、瑞金、赣州的一条必经之路。当时,留守松毛岭一线的是红军第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红九军团是1933年10月新组建的部队,原辖红三师和红十四师,不久以后红十四师编到其他部队,因此只有红三师一个师,所以留守松毛岭一线的红军兵力不过五六千人。
1934年9月上旬,为了保卫长汀,支援前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在长汀县召开福建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当前形势确定:
(1)为了便于独立领导和适应游击战争环境,将所存苏区划为长汀、兆征、汀东、汀西、新杭、代英等县,实行干部地方化,准备在被敌人切断联系后独立作战;
(2)加强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独立营和游击队,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3)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准备转入隐蔽斗争;
(4)加紧运送粮食到长汀以西地区,以备长期坚持斗争。
与此同时,福建省军区紧急动员苏区青年参军参战,组织了2000多名地方武装开上前线,投入保卫松毛岭的战斗。为配合松毛岭战役,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去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茶饭。当时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成年男子全部参加武装支前工作,门板都卸掉作了担架,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仅长汀县塘背村参加修工事的有200多人,做担架745副,妇女送布草鞋560双,儿童运竹杯1359个。
松毛岭中段是全线要冲,唯有两个通道,只要堵住这两个通道,敌人就难以向长汀西进。这两个通道一个在主峰叫白叶洋岭,另一个叫刘坑口,两地相距五六华里,地势十分险要。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这两处布下重兵,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碉堡,居高临下,严阵以待。这种碉堡从地面往下挖一圆地,坑上架起大木头,顶上铺一层几尺厚的泥土,泥土上用草皮或树枝伪装。在其他几个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据点组成火力交叉,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交通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签作为障碍物。主阵地带前面的一线高地,也筑了较为简易的工事,作为红军前进的阵地或警戒的阵地。
1934年9月1日和9月3日在连城县温坊,中国工农红军歼敌4000多人。因国民党军在温坊失败,蒋介石极为恼怒,把从温坊战役逃回去的旅长许永相枪决,师长李玉堂也由中将降为上校,又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加强东路军指挥力量,并重新调整进攻部署,第三十六师主攻白叶洋岭主峰,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进攻。第三师损兵较大,改派筑碉堡修路。此外,蒋介石唯恐炮兵第五团难以摧毁红军的阵地工事,还从江西南昌派来几十架德制“黑寡妇”轰炸机、战斗机轮番助战。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时,松毛岭战役开始。担任主攻的敌东路军第三十六师在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下,配备飞机、大炮向松毛岭猛烈进攻。数小时内敌人发射了一二三公厘榴弹炮、一三○公厘山炮及八二公厘迫击炮几千发炮弹。“黑寡妇”飞机轮番轰炸,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数以万计的长汀地方武装部队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鏖战整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巍然屹立。
1934年9月25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央开会。松毛岭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形势日益严重,双方为了争夺一个山头,不惜付出巨大代价进行拼博,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多,战局形成对峙状态。
1934年9月26日,敌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各旅团营长到前沿阵地侦察。从炮兵观测镜中,他们看到红军主阵地白叶洋岭形势险要,山峦重叠,“红军利用这线山岭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几个山峰上构成主阵地带,阵地带布置相当周到,大小据点组成交叉火力。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壕。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签做为障碍物。”宋希濂及其部属惊叹红军防御设施强固而周密,估计单凭炮火难以摧毁红军防线。一返回师部,宋希濂立刻用电话向在龙岩的顾祝同报告侦察情况,要求蒋介石南昌行营再派飞机助战。
1934年9月27日上午6时,负责攻击任务的敌第三十六师第一○八旅主攻白叶洋岭,敌一○六旅担任右翼警戒并协助攻击。7时,敌炮兵向红军阵地轰击,1个小时以后,从南昌飞来的6架飞机轰炸红军主阵地,随后又有9架飞机对白叶洋岭轮番投掷大批重磅炸弹。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敌人向白叶洋岭一次又一次轮番进攻。
红军凭着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冒着敌人的炮火,大量杀伤靠近阵地的敌人。成千上万的敌军象蝗虫一样蜂拥冲上山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白叶洋岭上,硝烟滚滚,喊杀之声一次次响彻云霄,敌人一批批拥上来,红军战士用刺刀和石块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下去。
Ⅳ 烽火连城决大结局
大结局剧情:林海在残酷的战斗中活了下来,并且得以颐养天年。不过他一生未娶,只因为他始终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个小雨。
正是小雨的鼓励,他才能坚定的走过这一路。林海时常会想念在连城的日子,尽管往事随风而去,可他们有着一样的信仰,这信仰支撑他们的灵魂,永远不会消散。
第一集剧情:
不过在得知林海和叶谷雨要去龙岩时,栾君雅坚持要和他们同行。嘴上说顺路,其实是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到了龙岩,叶谷雨和林海立刻来到了医院,因为叶谷雨之前说自己来龙岩是看望生病的三叔,没想到的是栾君雅也一起跟着来了,叶谷雨只好硬着头皮随便找了一个昏睡的病人说这个人便是三叔。
巧合的是沈涛竟然也在这家医院,看到叶谷雨跟国民党的人在一起,于是开始怀疑起了叶谷雨。叶谷雨已经觉察到栾君雅在怀疑自己,不巧的是这个病人家属回来了,幸好林海灵机一动,买通了病人家属,让叶谷雨在栾君雅面前蒙混过关。
Ⅳ 毛松岭战役拍的有电影吗
没有电影,只有电视连续剧
1987年7月,昆明电视台播映了一部三集电视剧《军魂》,就是反应攻克老山和之后的松毛岭大战的
可惜因为中越关系转好,这部片子没有大量播放
现在据说有一部新片《铁血松毛岭》正在拍摄之中
Ⅵ 36年前,第一个把红旗插上老山主峰的罗仕忠,现状如何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1984年4月28日,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收复老山。有一名战士突破重重险阻,成为第一个将红旗插在老山主峰、宣告胜利的英雄。他咬着牙用伤残身躯支撑着红旗不倒,胜利不倒。他就是当年七连五班的班长罗仕忠。
这样的一幕被一位跟随主攻部队的新闻干事远距离抓拍。这张照片一次次地震撼着国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那些悄然逝去的岁月里,原来前仆后继着无数英雄支撑起我们今日的安逸生活!
那么,当年那个将红旗第一个插上老山的英雄罗仕忠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战场岁月呢?如今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英雄做出的牺牲固然是可贵的,但是人民也不希望看到这些“最可爱的人”身处困境。相信有关部门会更加重视我们的人民英雄,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使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因为,他们值得!
Ⅶ 当年松毛岭战役中的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分别是谁
松毛岭战役军团长是罗炳辉、政治委员是蔡树藩,这个是跟国民党的松毛岭战役。还一个中越老山战役中的松毛岭战役,那个我只知道三个总指挥中的一个—许世友。
Ⅷ 老山松毛岭战役: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以西,主峰海拔1422.2米,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国云南省的咽喉,由于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越在老山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争夺战。
事件起因
1984年4月28日凌晨,随着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我边防部队集结的数千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数十万发炮弹带着中国人的愤怒猛烈地倾泻在老山、者阴山的越军阵地上。炮火打得气壮山河,越军阵地完全被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越军士兵在睡梦中就被炸得尸骨无存。老山战役爆发。
战役过程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1师,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发起进攻!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到5月15日,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者阴山。
1984年6月12日,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侦察兵阵亡。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阵亡 。后来一个火箭炮齐射,我步兵才重新夺回阵地。其后越军出动500~600人冲击,结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锁住,死伤惨重。
鉴于老山的重要性,失利后的越军决定再次发动攻击。由于有了4.28及6.12之战,我军各方面均加强了警惕,在情报的搜集上更是不遗余力。情报指出,越军有可能对我松毛岭阵地发动进攻,但准确的时间无法确定。
Ⅸ 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这几个字是谁写的。
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松毛岭旧319国道护道班旁。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长汀县政府将当时当地老百姓在松毛岭战役战场遗址上收集到的数千具烈士遗骨统一埋藏在松毛岭护道班旁,并在上面建造纪念碑,用以缅怀松毛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现存纪念碑为1991年新建,底座大理石材质,碑身外贴乳白色瓷砖。纪念碑风格简约,碑文由参加过此次战斗的红军著名战将杨成武将军题写。
Ⅹ 松毛岭战役的介绍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为纪念此场战役和铭记朱毛红军与当地百姓军民深情,红九军团将“松毛岭”改名为“朱毛岭”,指挥所驻地“郭公寨”改名为“郭姆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