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迷宫 KUSA MEIKYU怎么样
《草迷宫》le labvrinthed d'herbes:日本1883年寺山修司(《上海异人娼馆》)经典名作之一,根据泉镜花的小说改编,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相米慎二是副导演,三上博史、若松武等主演。寺山修司对于弗洛伊德的钟情真是导演里面罕见的,继《上海异人娼馆》里对女性潜意识的探索,这部影片是表现男性对于自己原初性意识(俄狄浦斯情结)的追寻,导演依然用唯美而又光怪陆离的影像去诠释弗洛伊德梦的世界。 .… []
『贰』 如何评价电影《草迷宫》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不得不配服日本人的脑洞啊,真是什么都能够被拍出来,很多的电影真的是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冲击,日本的很多作家还是非常厉害的,从他们的动漫我们就可以知道。
《草迷宫》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母亲死后秋去寻找母亲曾经唱过的一首歌里面的球球,就这样找球球的故事都能够给你编成一部电影你说厉害不厉害,这部电影我感觉还可以叫另一个名字就是秋的探知记,秋在寻找球球的过程中见到了很多的人,知道了很多的事情,而且带有很大的神话色彩。
最后我们发现这整个过程都只是秋做的一场梦,但是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里面很多的故事情节都透露着人性的一面,通过梦的形式展现出来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故事情节上就有点差强人意,并不是怎么吸引人但这种小成本的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算非常不错的。
『叁』 寿山修司的代表作电影是什么
寺山修司,1935年12月10日生,日本著名诗人、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戏剧代表作《草迷宫》、《狂人教育》。
介绍歌集
天空的书(空には本,1958年)血与麦(血と麦,1962年)田园之死(田园に死す,1965年)餐桌上的荒野(テーブルの上の荒野,1971年,收录于《寺山修司全歌集》)。
电影剧本
みな杀しの歌より拳铳よさらば(1960年)干掉的湖(干いた湖,1960年)我的恋爱旅途(わが恋の旅路,1961年)像夕阳一般通红的我的脸(夕阳に赤い俺の颜,1961年)用眼泪,作成狮子的纵发(涙を、狮子のたて髪に,1962年)初恋地狱篇(初恋・地狱篇,1968年)无赖汉(无赖汉,1970年)三垒(サード,1978年)怪盗ジゴマ音楽篇(1988年)
电影执导
把书丢掉来到这个城市(书を舍てよ町へ出よう,1971年)
田园之死(田园に死す,1974年)
拳击者(ボクサー,1977年)
上海异人娼馆(1978年)
草迷宫(1979年、1983年)
再见吧,箱舟(さらば箱舟,1984年)
短篇猫学(キャットロジー)
槛囚番茄酱皇帝(トマトケチャップ皇帝)
猜拳战争(ジャンケン戦争)Rora(ローラ)
蝶服记给青少年的电影入门(青少年のための映画入门)
迷宫谭疱疮谭审判父橡皮擦(消しゴム)MARUDORORU之歌(マルドロールの歌)
一寸法师を记述する试み二头女―影の映画书见机
编剧作品
Saraba hakobune (1984)
《上海异人娼馆》 Fruits de la passion, Les (1981)
《性、爱、欲》 Collections privées (1979)
《死者田园祭》 Pastoral: To Die In the Country (1974)
《无赖汉》 Buraikan (1970)
Hatsukoi: Jigoku-hen (1969)
『肆』 草迷宫的介绍
《草迷宫》是根据《泉镜花》改编,由寺山修司导演、三上博史与伊丹十三主演的一部日本爱情、幻想电影,1979年上映。主要讲述秋在死去的母亲口中找到一首手球歌的歌词,从而开始了他的旅程。
『伍』 如何评价电影《草迷宫》
一首母亲(新高子饰)生前哼唱过的手球歌,令少年阿明(三上博史饰)魂牵梦绕,不知所措。他曾为此求教过校长和僧侣(伊丹十三饰),然而没人知道这支手球歌的来历。他走过高山大海,见识过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只为寻找困扰自己问题的答案。在此期间,童年和青年时代(若松武饰)的记忆不断交错,阿明终于慢慢碰触到记忆和内心的最深处??本片根据泉镜花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这是演员三上博史的处女作,著名导演相米慎二则担任了助理导演的职务。影片拍摄于1979年,但拍摄完毕后却束之高阁,直到1983年寺山修司去世后才在他的追悼会上首次公开。
我认为,所谓的“迷宫”,正是日本快速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暗喻。作为一个民族;日本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自身(民族心理)已迷失于与现代生活相脱节的草丛之中——所谓“母子恋”的乱伦——应当这样分析:岛国资源的匮乏(包括性资源),与自我(民族)意识的迷乱缠绕在一起。就此来说,当下我国的各种,其实也正是这种高速发展与自我意识的落后所,带来的尖锐冲突的某种体现。所谓当代中国人的道德滑坡也好,各地大中小学的各种“门”也好,根源都在于自我意识的迷乱和困惑。甚至可以说,所有国家的现代化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这种对自我意识和本身历史的迷乱情绪所困扰的问题。
《草迷宫》中,大量瑰丽的镜头,鲜艳的色彩,不断切换的各种映像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烟花绽放在观众的眼前。影片的主人公秋在寻找着他的母亲留给他的一首“手球歌”。他不断地行走,为这首歌深深沉迷,他想,也许他有另一个母亲,留给他这首歌。为了找到她,他不断地行走,穿过海洋,山脉,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电影的画面上,秋赤裸着被绑在寺庙的柱子上,一个提着灯笼的小女孩穿着红色的和服走过,一个手球落到水中??我只能说,寺山的影像真正是“触目惊心”。零碎的画面,各自蕴含着深意,流露出某种玄虚的意境。那长长的延伸到天际的红毯,飘落在一望无际的白色沙漠中,少年的秋在上面狂奔;半裸的女人,洗梳着她美丽的长发,转过头来,宛然一笑;提着灯笼的女孩,穿着红色的和服,悄然从画面中滑过;在身上写满神秘的字符,被捆绑在树上面的秋,以及后来那个被他平放在沙滩上面同样写满了字的赤裸女人。所有的画面亦真亦幻,似乎是真实的回忆,又似乎是秋的脑海中出现的虚假的幻象。影片探讨的是秋和母亲的关系。少年的秋和成年的秋不断地交替出现,对于母亲的回忆在漫长的旅途中变成一种重构,并且深藏在人物潜意识中的某些东西渐渐呈现。片中有一段,秋走上阁楼,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正在做爱,极尽缠绵。他在那里看着,突然明白原来那个女人是他的母亲,而与她痴缠的男人正是他自己。这当然是秋的幻象,但是正是从这中幻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秋是爱他的母亲的,他的心在母亲巨大的庇护之下变得非常脆弱,他不能够离开母亲,害怕失去她,所以当母亲去世之后,他依赖那首《手球歌》来追寻另外一个母亲。而另一方面来说,秋又不原意受到母亲的控制,他总是试图违背母亲的意志,想要寻找另一个母亲。秋的这种又爱又恨的情感,成为整个影片的基石。
电影《草迷宫》一部资本主义与自我意识的迷失,对此你怎么看?寺山的作品有着他明显的风格特点,我很少看到如此表达画面的导演。好像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散文,行云流水,不着边际。人物的动作被很强烈地表达出来,缓慢地,流畅地,好像一个精雕细琢的木质品。可我看着那些画面,心里莫名地怅然。就好像《食神》里面,那个裁判吃到的那碗叉烧饭,让人如此黯然。
每个人的回忆都是一个的迷宫,占据着无数或真实,或重构,或剪辑过的映像,它们有时在梦里出现,有时用另一个样子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缠绕着你。《手球歌》仿佛依稀环绕在耳边,而秋最后说:“那个戴着新娘发饰的女人就是我的母亲。白云是我的向导,穿越海洋,山脉,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都是为了寻找一种意义。不要问我为什么,我渴望听到手球歌,我将继续行走。”也许,我们一出生便是迷途的孩子,丢失了某种珍贵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寻找,不停地追逐,慢慢走完人生的旅途。在这场追逐中,没有什么是确切的,是注定能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