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大家都说电影里的特效很烧钱
大家都说电影的特效其实是非常烧钱的,我认为这个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们要看到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投入的资金以及精力都是非常多的,而这个也同样影响到了电影的拍摄。并且特效也是非常烧钱的,而且越好的特效就越烧钱。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拍电影还是需要去花费大量资金的,我认为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此,拍电影也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一步都是要去完美的准备的,而这些也同样要我们去进行准备的。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特效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是非常烧钱的,而且这个特效的标准也同样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对于拍电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❷ 为什么特效那么贵
我们经常会能看到很多国外大片的制作费用成本通常高达好几亿美元,其中仅仅特效的费用就占了有7成之多。
比如说全世界票房第二名的阿凡达制作成本高达2.37亿美元其中特效分费用就高达1.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个亿左右。一部电影也就大概2个多小时左右,换算下来这一秒钟其实也差不多几十万上下了。现在想想也能明白为啥国内的为啥特效不会做的太好,因为请完演员剩下的钱也不够做特效了。
那其实是什么方面会导致如此高的特效成本预算呢?通常特效制作的话会分成三个方面的成本支出,分布是硬件、软件、人力这三种支出。
首先硬件的支出的话通常只有占20%左右,会分为建模、动画、调色、渲染、光效、抠像等,这些都是在绿幕拍摄抠图后需要提前做好用于替换的素材,比如像《复仇者联盟》中的整个纽约城都是建模出来的,而整个复仇联盟的团队则是在影棚中完成的拍摄。所以很多时候最耗时的不是拍摄的时间,而是这些素材的制作的这些后期的时间。在《复联3》中全片中只有4个镜头是没有用到特效的,可想而知需要多少巨量的素材的制作。
所以对于硬件的绘图能力、储存能力、运算能力都是需要极高的配置要求的,不然一个素材做完单单渲染的时间就够呛。所以基本都是会用到专业的服务器或者是工作站进行渲染的,并且一两个的工作站是没有用的,大部分的情况为了压缩渲染的时间会搭建上千台的工作站和服务器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
是不是有一丝矿机的味道了~
比如说国外的特效领头羊:工业魔影、数字王国就是专门会搭建这样的渲染基地,所以正常来说没个几千万美元这样特效制作基础的硬件部分都是无法满足。
那软件的话也就更好理解了,做特效的话都是需要安装各种正版版权的软件的,比如maya、nuke、mocha等专业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是包年的,一年的话一台计算机都就需要花1000多的美元,每台都装的话又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了。有些时候还需要自行开发的插件来满足需求,比如说很多的机器学习技术转换人物造型,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渲染器等。
不过最大的开支是在人力的成本开支上,通常一部特效大片的特效团队都是在上千人左右,并且不包过一些外包的工程,像这样的团队一年下来基本工资就得花接近6000万美元以上,而且通常需要制作2年左右,像《阿凡达二》这种鸽了好几年的也许单单人工这边费用都上亿起步。
并且顶尖特效师的工资普遍比较高,那是因为做特效的基本都是非常难的事情,通常需要学会十几个软件的操作,而且大部分都是英文的插件模板或者教程,在国内学习的机会都是比较少,所以还是比较难出一些非常优秀的特效师。
如果需要实时的虚拟场景怎么办呢?那也是有办法的,在广州的小伙伴如果需要实时三维的虚拟场景可以了解一下繁星空间影视抠像基地。
关于繁星空间虚拟直播内容场景搭建
繁星空间是2019年正式在广州番禺大夫山文体创意园落地,占地约350平方米,是番禺区首家影视抠像合成技术基地。基地拥有专业cg场景设计人员,由曾参与过《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综艺节目的制片制定直播方案。无论是需要哪种场景都可根据您的需求进行专业化定制,可涵盖商业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纪录片、MV的拍摄和制作、平面拍摄抠像合成、短视频制作及网红IP打造、PGC直播、网课直播等多方面服务。
虚拟直播绿幕影棚长9.5m高3.5m宽5.7m占地面积57平方米,和专业拍摄电影的绿幕场景基本无区别。
背景特效环境场内设备配备了多机位的松下摄影机,还有专业化的导播控制系统电脑让整场直播不出差错,展现出最好的视觉感官。现场还有雅马哈的专业调音台以及LED的白光以及柔光灯,呈现出不输上百万的线下舞台现场。可为企业呈现新式直播内容体验。
❸ 漫威1秒就得几十上百万的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烧钱原因在这
我们经常在听人聊科幻大片,尤其是漫威、DC这类特效满天飞的大片的时候,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一秒钟的特效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经费” , “每一帧画面都是经费咆哮” 。
那么,究竟为什么漫威、DC这个类科幻大片经常使用的电影特效如此“贵”,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电影镜头里,可能这一秒镜头就需要后期渲染一个月之久?
相信你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漫威、DC大片中这些高到令人乍舌的特效后期制作为什么会这么贵:
其实很多影迷对于电影特效贵的理解,很多都是局限于电影画面本身,甚至可能在一部分粉丝看来,这些特效贵就是单纯的后期电脑制作贵而已,但实际上,对于电影特效贵的内容,远远不止有电脑后期制作这一点而已!
简单来说,粗略罗列一下一个完成的电影特效制作就包含了:
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或技术成本)、软件成本、硬件成本、其它投入等方面!
这里面每一个成本,对于一个完成的电影特效制作都是不可获取的部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依照每个成本消耗,来细细聊一下——
1、你口中的“几毛特效”背后可能就有几十人上百人的配合;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一些有电影特效的作品中,依照电影特效的精细程度,调侃到这部作品花费了“几毛”特效,虽然一般来说,不少粉丝吐槽作品值几毛特效,也是变相的在吐槽作品方将经费都付给了天价演员们,留下的钱只能做这些粗制滥造版本的特效场景。
但如果我们抛开这一点来说,一部正常的电影特效制作常规就要包含美术原画、3D建模、骨骼绑定、元素特效、场景合成、音画合成、渲染导出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一个或几个小组负责。
因此,如果按照咱们常说的5毛特效来看,起码也是需要2-30人不止的配合,才能完成一部作品的特效部分的人力需求。
这就更不用说漫威、DC这类特效精细程度令人发指的大片了,随随便便都是上百人的制作团队,而依照不同技术门槛的定位,每个人的酬劳基本上也不会太低,这一点在用人成本更高的好莱坞更是如此。
典型的:
而且一般对于一部电影的特效制作、渲染周期长的可能有1-3年,这样算下来光是人力成本的支出就得在几百上千万左右(国外单位直接换为美元)。
当然了,个别电影还会邀请一些国际顶级团队制作,这其中的费用就更是高了。
2、按秒收费,1秒24帧,1帧渲染数小时;
对于一些电影影迷来说,应该都是知道,电影特效的制作,很多都是按照秒来收费的,而电影中一秒钟的镜头可以拆分为24帧画面,对于漫威或者是DC这类特效大片来说,经常都是直接按照一帧、一帧的画面来进行特效制作以及后期的渲染的。
因此如果我们按照最常规的的特效制作的话,假设一秒特效1000块,那么一分钟的特效就得6万块起步,而一部2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整部电影起码也得有60分钟朝上的特效时长,这就得360万了。
当然了!
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现实中对于院线电影的特效制作,很多是按照咱们前面说的“帧画面”来渲染制作的,这个花费就更是高出几个档次,而且很多时候对于电影中的一帧的特效的镜头渲染,就需要按小时为单位来计算。
所以,很多时候特效大片的一秒钟镜头就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算是下,这里面的花费也是天文数字!
3、特效软件成本也是一个吞金大户;
对于电影特效的制作,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在电影特效镜头的渲染时长上为了加快进度,直接无脑利用增加渲染服务器的数量来加快渲染效率,这其中的每台渲染服务器的价值可不是普通的电脑!
每台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几十万上下,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每一台电脑上所需要对镜头渲染的软件都必须是正版软件,否则用盗版软件,可能赚的还没赔的多,因此,对于电影特效的制作基本上都是正版软件打头。
而对于这些软件的购买就是一个吞金大户!
4、为节省渲染时间,“渲染农场”操作了解一下;
就像咱们前面说的那样,一部电影的特效,很多我们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一眨眼就过去了,但实际上就这一眨眼的时间里的特效制作,所花费的经费就是天文数字,而这些特效镜头的制作背后,就是庞大的渲染服务器的功劳结合,也就是我们说的“渲染农场”。
很多大型的特效制作公司都会在进行特效制作的时候,同时利用几百上千台渲染服务器进行工作,以此来节省制作周期,但在这背后,每一台渲染服务器等硬件也是一个大花销,几百上千万在这里基本上算是比较常见的配置开销标准了。
所以,一秒几十,上百万上下的特效经费,真心不是开玩笑的说法~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❹ 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
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科幻巨著的电影,看的制作成本都很高,动辄就是几个亿,因为科幻电影需要大量的特效镜头,这些特效镜头之所以那么贵,就是因为特效镜头需要运用多方的合力,而且一个特效镜头制作出来远不是几个人可以搞定的。
其他方面的成本当然也不低了,比如说软件儿的成本,自然就要需要使用到一定的专业软件儿,这些专业软件儿的使用就像是我们去买一个游戏一样,我们买的这个游戏就享有终身的使用权了,但是这个特效的软件儿还是年费会形式的,而且非常非常贵,他们并不能终身购买。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说一个特效镜头用到的演员用到的场景,布置用到的跟随人员,剧组人员这些都是要工资的,一个电影真正拍摄下来,尤其是大型的科幻片儿,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根本不可能完成。
❺ 很多好莱坞大片的特效都高达上亿,为什么电影中的特效那么贵
越来越多的大片开始用特效,前阵子重映的阿凡达中,就有众多特效镜头,整部影片中,光特效费用就花费了1.5亿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十亿。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觉得这部影片非常精彩。但再精彩也只有两个小时,很难想象这两个小时竟然花费了十亿,为什么电影中的特效那么贵?下面我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国内是没有这样的基地的,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对软件的要求也非常高,想要制作这些镜头,必须购买专业软件,软件本身也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费用不低。除此之外,制作团队的人数高达千人以上。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软件、硬件、人工都需要花钱,成本自然增加。
❻ 《阿凡达2》成本超过2.5亿美元,电脑特效为什么这么贵
引言:有许多小伙伴们在空闲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特效电影,炫酷的镜头,看起来十分的过瘾。比如,《加勒比海盗》,《蜘蛛侠》,《变形金刚》,还有《阿凡达》等,有小伙伴们听说《阿凡达》的特效制作占据制作成本的一大部分,就感到疑惑,为什么电影特效如此贵呢?
听了小编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电影特效有了更深的了解,总之,一部好的特效影片少不了好的设备和好的技术人员,当一部优秀的特效影片上映时,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带着敬佩之心去观看,相信会有更加独特的感受。
❼ 《阿凡达》成本2.3亿,特效1.5亿,为什么特效这么贵
其实很多影迷对于电影特效贵的理解,很多都是局限于电影画面本身,甚至可能在一部分粉丝看来,这些特效贵就是单纯的后期电脑制作贵而已,但实际上,对于电影特效贵的内容,远远不止有电脑后期制作这一点而已!
简单来说,粗略罗列一下一个完成的电影特效制作就包含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或技术成本)、软件成本、硬件成本、其它投入等方面!这里面每一个成本,对于一个完成的电影特效制作都是不可获取的部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依照每个成本消耗,来细细聊一下。
4、为节省渲染时间,“渲染农场”操作了解一下;
就像咱们前面说的那样,一部电影的特效,很多我们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一眨眼就过去了,但实际上就这一眨眼的时间里的特效制作,所花费的经费就是天文数字,而这些特效镜头的制作背后,就是庞大的渲染服务器的功劳结合,也就是我们说的“渲染农场”。
很多大型的特效制作公司都会在进行特效制作的时候,同时利用几百上千台渲染服务器进行工作,以此来节省制作周期,但在这背后,每一台渲染服务器等硬件也是一个大花销,几百上千万在这里基本上算是比较常见的配置开销标准了。所以,一秒几十,上百万上下的特效经费,真心不是开玩笑的说法~
❽ 一秒几十万,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
越来越多的大片开始用特效,前阵子重映的阿凡达中,就有众多特效镜头,整部影片中,光特效费用就花费了1.5亿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十亿。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觉得影片非常精彩。但再精彩也只有两个小时,很难想象这两个小时竟然花费了十亿。
特制作应运而生特效制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十个环节,分别是: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特效:抠像、擦除威亚、调色、合成、汇景,每个环节又细分为若干小项目,由相应的部门负责。
人力,这才是最花钱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月都得发工资啊,梦工厂动画部门1000多员工(驯龙高手2以后裁员500人)。新西兰的weta1800多员工。工业光魔600多员工。这里我觉得最厉害的是工业光魔,他们的员工数量不多,但是产量跟品质真的是全球第一!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先进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尽量把很多事情丢给电脑来做。
特效行业卧虎藏龙特效行业汇聚了世界顶级的硬件、顶级的软件、顶级的人才,耗费数年时间,经过上千人的呕心沥血,精雕细琢,才呈现出最真实震撼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精彩万倍的虚拟世界。电影特效虽然贵,但是贵得有道理,相比之下,只需几十块就可以去电影院,一睹无数钞票砸出来的超凡效果,实在是太划算了。
❾ 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贵,感觉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会那么高吧
电影特效那么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其实很贵的,下面逐个分析:
第一: 硬件成本。
大型影视的特效,没有好的硬件支持是根本做不出来的,一般机器的配置至少是双E5,64G内存。一台下来就要好几万。设备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基本3-5年就要换一拨,专门的工作站,存储阵列,巨大的耗电量,都是很大的开销。
第三:人力成本
《阿凡达》特效参与者1855人、《复仇者联盟》1453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1180人、《变形金刚3》1178人……这些影片的成功,是诸多特效公司协同合作的结果。据称,《阿凡达》的后期阶段,几乎动用了整个洛杉矶的渲染机房。
举个例子:在美国,一个中等水准特效人员的年薪在4万美元左右,高级人员大约6万美元,顶级人员则是15万美元左右。假设一家规模1000人的特效公司,中、高、尖人才比例按6:3:1分配,其一年的工资成本就要有5700万美元。
在国内,初入行的特效技术人员年薪大概4万左右,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大约年薪20万。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万元计算,一年的工资支出也在千万以上。而这种规模的团队,很难接到超大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