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一部大片的票房是怎么计算的计算的时间又是多少天
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同时公布了一些数据,截至上周(11月20日),全国的主流院线影院已达1626家,银幕数达4464块(而且每日以1.5块屏幕的速度增长)。这些数字告诉大家,每天票房的收入是有个极限的。以国庆期间的《建国大业》为例,最好生意的一周平均每天可以收1900万元。加上同期的其它影片,每天全国影院的总票房大概能在2500万到3000万元之间。 用这个方法来推论几部贺岁大片的收入,以市场百分比的占有率来计算,我们有权从放映日数乘以预估的收入,得出一个总和。 例如,12月份率先推出的贺岁大片是《刺陵》,若每天票房总收可到3000万元,12月9日公映,第一天独食,预估能收1500万元到2000万元。第二天有《风云2》加入战团,3000万元各给一半,到第三天(12月11日),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全面公映,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市场份额是《三枪》占优,算他可占一半,即50%,余下《刺陵》和《风云2》可出现25%和20%之比,剩下5%是其他仍在上映的片子。那么,《三枪》从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7天内,票房收入是7天乘以1500万元,即刚好过1亿元。《刺陵》则为首两天的3500万元加7天乘以750万元,即接近9000万元。《风云2》则是第一天收1500万加7天乘以600万元即可接近6000万元。 一切数据到了12月18日起变化。《十月围城》那天上市,市场占有率重新“洗牌”。算《十月围城》能占40%,《三枪》仍有余力占25%,《刺陵》和《风云2》则降至各占15%左右。那么,从12月18日到《阿凡达》公映,共有14天档期。由于节日将近,估计每天整体票房可升至3500万元,那么《十月围城》在元旦前可收14天乘以1400万元即共1.96亿元。《三枪》在这14天能多收1亿多,加上之前的1亿元,即可达2亿元。 票房游戏是此消彼长。如果《三枪》拍得好,口碑又好,那么它或者能收到2.5亿元;相反,他的市场份额会偏向《十月围城》。当《阿凡达》公映后,《十月围城》当然仍有后劲。相反几部提早上画的片子,比例肯定会降到只剩个位数。 每部大片当然都希望收3亿、亿元或更多,4 但上述的科学方法,告诉我们,票房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的可以计算出来!
2. 影片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2)电影首日票房计算时间扩展阅读
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一般直接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热播程度。2016年1月,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差等问题也会被集中治理。
2018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3. 一个电影的票房是什么按怎么计算
票房就是电影院卖出多少该片的电影票的数目乘以这个电影票的票价所得,票房越高说明电影越卖座越多人看,但是不同电影票价有些许出入,所以票房只是一个大概的比较并不绝对,同时也并不是票房越高这个电影赚越多,因为电影的成本不一样所以也不能直观地说票房高他就赚得比票房低点的多,还有根据片方和电影院的分成协议来瓜分最后的票房收入,并非所有票房都进片方口袋。
票房一般是指这部电影从上映到下架为止的票房收入,单日票房就是指当天电影卖出的票的总值,单周票房指这周卖出的票总值,根据当周票房和单日票房其实可以看出电影的火爆程度,因为有些票房高的可能是上映时间长累计的,一些票房低的可能他才上映没几天所以看不出当中的区别,用当日票房比较就能容易看出今天看这部片子的人多还是那部片子的人多(前提是票价相差不远)。
4. 票房是咋统计的就是从影片上映开始算起什么时候结束,
大致是这么算的:票房是从首映前的点映票房到下影第一部分:联网影院是信息系统计算机里面显示的数据第二部分:未联网影院未联网影院通过人工计票,人工计票影院票房数一般是占计算机票房的10%,这个都是估算的第三部分:首映前的点映票房第四部分:IMAX票房)
5. 电影票房怎么算
1、10亿票房指的是累计门票收入。
2、电影上映,一天都会有票房统计。实时票房可以到中国票房网进行查询中国票房网。
3、票房利润分成方法:
在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
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
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5)电影首日票房计算时间扩展阅读: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6. 突然想问,一般电影零点场票房到底算哪一天的
零点场,即当日零点开映的场次,零点场票房是指一部影片上映首日,零点场次的票房之和,即我们常说的午夜场票房,是算作播放当天的票房。
比如阿凡达全国公映日是2010年1月4号,那么在三号晚上24点之后,即四号零点的时候,安排场次放映,这就是零点场。在这个时间段收获的票房,即为零点场票房,零点场票房高并不意味着该片的最终票房就高,也不意味着其质量就高。
零点场一般是一些大片才会做的活动,因为平常这个时段,已经没有人去影城看电影了,只有很让人期待的大片才能吸引影迷第一时间观影。(当日一些粉丝型电影也会有)
(6)电影首日票房计算时间扩展阅读
1、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战大小金川时,军中满洲人多,因行军万里,一路无聊,始而思念家乡与亲人。
为此,八旗子弟兵自编词、曲,即子弟书,以自歌自娱。歌唱者需持有执照,所谓唱票,这些业余歌唱者之间就互称为票友,以后票友就成了业余演唱者的代称,清中叶以后,八旗贵胄嗜爱戏曲成风,并以演唱戏曲为乐。不过他们演唱不为生计,故谓之票戏。
演唱时票友们汇集一堂,其汇合的地点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当规模。
后来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常州、苏州、台湾、四川、济南、香港、澳门、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学、中学、工厂、农村、街道、茶楼、饭店、公园等到处都有。
2、票房的发展
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如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有不少人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花脸黄润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近 年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7. 电影票房以多少天票房算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1
8. 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计算的
首先定好几十家人气比较旺的影院,若全球公映就选择公映国家的大影院,全国公映就选择各省市的大影院。 每隔一定的时间(每周、每月),这些影院会把放映某部影片时售出的票数及价格总额计算出来,报给影片发行方,由发行单位统计汇总这个时期的票房。
9. 电影票房是如何计算的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
但此公式只是一个演变转化后的公式,而还是不完整的表达公式。
票房收入的表达为“票房收入=观影人次×票价A+观影人次×票价B+观影人次×票价C…………”。若进行简单的转化,可得到“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平均票价”。而展示公式也是在这基础的表达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三者乘积的实质就是“观影人次”。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更有条件找到“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个三个预测数据,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