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脏坡动
走进西柏坡(散文)
●段章山
一脚踏上西柏坡,如同走进了历史的长卷,在湖光山色、青山翠柏间,我踏寻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邂逅的全是民族的精魂。
当吞纳百川的红色铁流,蜿蜒过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太行深处的西柏坡。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一时名声鹊起,所有的目光都聚到这里。从秋收起义的星星之火到井冈山中的短刀长枪;从万里长征的艰苦跋涉,到延安岁月的发展成长;无数大大小小村庄赋予革命丰盛昂贵的营养。当解放的交响曲演奏到战略决战的乐章,又是一个小小的山村,成了搏动革命的心脏。
走进展厅,沿着历史的河道,我走过了50多年的时光,胸中翻腾起滚滚波涛,我听见历史发言,领袖说话。那一张张小小的油印传单,风暴中曾给人以信心、信念;那一束束发黄的党内文件,黑暗中曾燃起多少火炬、希望。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名字都闪射着战斗的火花;每一件实物都是那段光辉岁月的见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展厅,它记录着中国革命最辉煌的一幕。
不要感叹这里的平房太矮小,正是在这里,导演了三大战役的千古绝唱。4个月零19天杀声染红的日子,西柏坡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先是捉住辽沈战役的“瓮中鳖”,再是吃下了淮海的“夹生饭”,而后又在华北缚住了“惊弓之鸟”的翅膀,去首斩尾,赢得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辽沈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托起了红色的共和国。在那三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红色的箭头,是多么凌厉,他指到哪儿胜利就在哪儿孕育。那时西柏坡非常繁忙,通明的灯火天天迎接着早晨的太阳。无线电波是革命的神经,连起了四面八方的战场。战争进入了这么一个阶段和境界,已没有了当初的艰难悲壮,运筹帷幄的将领,豪情高涨;转战围歼的士兵,神采飞扬。那时的天气已度过了严寒,奔泻而来的是明媚的阳光。沉默了太久的惊雷一声声掠过长空,烈烈长风卷起民族的热望。那时的战场啊,宏阔而又壮观,南北西东都燃起了反攻的火光。冲锋的呐喊像解冻的冰排,冲锋的身影像奔涌的巨流。毛泽东是气吞山河的指挥家,指挥着这天地间最为伟大、壮丽的交响。
如今三大战役的欢畅淋漓,仍深藏在西柏坡平房的深处,那些已被岁月风蚀的照片在供人遥想当年的辉煌,那些沉默无语的桌椅、板凳,还在把当年的主人回想。这里是军人的必修课堂,因为那些扫荡乾坤的壮举,就发生在这平平常常的地方。如果当今的军人能参研透彻这里的运筹韬略,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创下辉煌!
阳春三月,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途中一路春风,大家谈笑风生,喜上眉梢。但队伍的统帅心中并不轻松,他一路所想的是如何能让“赶考”成功。
毛泽东同志最先向队伍敲响了警钟,预言了未来的考验。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以为吃惯了野菜,就会对佳肴不动心;不要以为听惯了敌人的谩骂,就能经受住他们的吹捧;不要以为翻过了雪山草地,就一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不要以为穿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就一定能战胜不拿枪的敌人。他谆谆告诫全党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他从自己做起,立下了胜利后的几条规矩: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再证实毛泽东同志的英明与远见,他那一番朴实无华的话语,像一盏桅尖的红灯,照亮了新生的共和国的航程。五十年的沧桑巨变,我们仍在赶考。我们国家、我们的党经受住了考验,把整个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如今的赶考,是开卷大考,人人都在用行动赶考,要在赶考中百考不倒,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我们就能在新时代的大考中再创辉煌!
离开西柏坡已好远了,一回头,我们仍没走出西柏坡的视线,她在注视着我们,慈爱而又威严!
2. 我的精神永不断是什么歌
我的精神永不断是出自歌曲《走进西柏坡》。
《走进西柏坡》这首歌是一首值得大家多听几遍的歌曲,很很值得大家反复来听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词属于很朴实也很写实,旋律也是朗朗上口,很受广大听众朋友们的喜爱。
歌词
青青的山啊静静的河
今天我走进西柏坡
红旗漫卷走过多少血与火
主席党中央这里创建共和国
这里创建共和国
五星红旗扬江山人民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脚步轻轻闪着泪花
献上我心红花一朵
西柏坡啊人人敬仰
革命精神暖心窝暖心窝
千里追寻西柏坡
重温历史那一刻
继承先烈革命志
扬我中华魂与魄
扬我中华魂与魄
西柏坡啊西柏坡
你的精神永不朽
中国梦里熠熠闪烁
中国梦里熠熠闪烁
蓝蓝的天啊放飞白鸽
今天我走进西柏坡
座座院落唤起多少人思索
煤油灯旧纺车默默向人们诉说
默默向人们诉说
井冈杜鹃红宝塔山巍峨
漫漫长征路燎原的星火
漫漫长征路燎原的星火
看粗布衣洗褪了色
光荣传统激励着我
会议旧址啊用心聆听
革命故事震山河震山河
千里追寻西柏坡
重温历史那一刻
继承先烈革命志
扬我中华魂与魄
扬我中华魂与魄
西柏坡啊西柏坡
你的精神永不朽
中国梦里熠熠闪烁
中国梦里熠熠闪烁
3. 西柏坡纪念馆的西柏坡著作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主编:中央档案馆出版社:海天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主编: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王运芳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8年出版
《西柏坡与新中国》主编:王玉平出版社:199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主编:谢忠厚 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柏坡与新中国》主编:王玉平 出版社:199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建设一个新世界》主编:夏月娥 出版社:1998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柏坡研究文集》主编:谢忠厚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大型电视纪录片文本及文论》主编:张军锋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两个务必”教育读本》主编:中共石家庄市委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 出版社:200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作者:阎涛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日出东方》作者:阎涛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走进西柏坡》作者:阎涛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红都西柏坡》作者:阎涛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出版
《西柏坡凝思》作者:袁学骏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进京赶考——“两个务必”的故事》主编:赵贵世 副主编:焦习峻 安康美 执笔:阎涛 出版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编:王智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主编:王聚英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红色记忆——西柏坡历史概览》主编:赵福山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出版
《西柏坡人物》主编:赵福山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出版 (待续)
4. 游西柏坡观后感,要求有游览顺序200字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走进西柏坡,先看见了两边墙壁上刻着的画,那画刻的十分壮观,也十分的美丽。我们进去之后,先参观了石刻园,石刻园的东西都十分美丽、也十分壮观。参观完石刻园,我们就去参观西柏坡旧址。我们来到了西柏坡旧址,一进去,向右拐,就是卫生间。直着走,就是几个大会的会址。继续走一段落,就是领导的旧居了。我们先参观了朱德的旧居,里面没有什么东西。随后我们有走了防空洞,我们正准备继续参观,可是该集合了,于是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走了。
5. 有古小月演的电影吗
《重庆谈判》、《毛泽东在延安》、《走进西柏坡》、《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在河南》。《延安保卫战》.《风云突变》等.
古小月,出生于1965年。毛泽东特型演员,全国著名的毛体书法家,湖北省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古月先生唯一弟子,北京电影制片厂特邀演员,1993年任某艺术团团长,1999年从事毛泽东特型演出。2001年参加由文化部主持举办的全国新人大赛,获影视特型表演一等奖,最佳形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