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有些电影票房高,电影票也很贵,但影视公司还是亏钱厉害
有一些电影乍一看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而且还得到了相当高的票房收入,在普通的观众看来,似乎这部电影一定会让负责拍这部电影的影视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有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票价很高,票房也很高的电影也无法让影视公司获得预期的收入,而且甚至会出现亏损的现象。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另外,即使电影达到了最低票房收入,但是也有可能会出现电影公司入不敷出的现象。前文说到,电影公司在达到最低票房之后需要通过协定分成的方式来获得分配利润,如果电影公司在分配时没有在博弈中取得有利局面而导致分配比例过低,那么电影公司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弥补付出的成本,导致出现入不敷出的亏损情况。
② 如果一部电影的投资是两千万,那票房要卖到多少才能回本
票房需要卖到8000万才可以回收成本。实际上需要看一部电影能够收回成本,是需要从多方面来判断的。第1个方面就是看这个电影它投入了多少钱,电影行业在我国也有着一些相关的规则。比如说不管是什么影片,只要是到院线去播放的话,那么就会收取3%的一个营业税,这方面的税收是必须要的。还有另外5%是为了整体电影事业的发展而去收的专项资金,这两部分的资金是国家强制收行的。
③ 电影票房的钱是卖票挣的钱吗
一部电影的票房=各大影院的票房+海外票房-税(不包括成本) 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 先谈一下电影产业的产业链。(由于世界电影以独立制片影片较多,所以以其为例) 制片人有其想法————制作投资备忘录融资————建组————拍摄————完成首部校正拷贝————与发行商交易(其中也有很多种情况)————发行商在全国做广告————影片在院线得到上映————观众买票。 电影在影院上映时卖出票的总额,称之为票房。也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 但其的收入分配很有意思。 电影院老板拿其一部份交给发行商————发行商拿其一部份交给制片人————制片人拿其一部分交给投资方。 呵呵!投资方占的风险最长久,但分其利益时却排到了最后一个,这种方式是不公平的,别说呀!否则没人投钱拍电影了!(这种是典型的美国例子) 国内要好些!近年来国家鼓励单片拍摄!也就是说百姓私人也可以投资拍片!但很多条例还不健全,所以现在投资电影还属于风险性很大的投资!国内电影院多数都是国营的,因此在利润分配是可能要好些
④ 什么是票房怎样的电影算不亏本的
票房就是指在电影院上映的收入,在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影院之间进行分配。早年电影只有在影院上映这一条途径,按照当时的业界标准,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只有达到成本的三倍才算盈利。不过现在则不然,有各种衍生收入,因此除非票房收入足够大,否则根本无法评价亏本与否,尤其是这也是商业秘密,没有一家电影公司会透露,国内外皆如此。
⑤ 《超越》票房多少才不亏
票房3亿才不亏,一般来说,片方最终能够获得总票房的30%,算上片方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收入,一般需要获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够收回成本。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成本是3000万,票房达到9000万左右就可以回本。
自从该片上映以来,截至到电影下架,票房仅仅只有1.28亿,片方按照分成来计算的话,也就收到那么4300多万的票房,也就意味着这个数字下,投资方恐怕连成本都没有赚回来。
基本信息
《超越》是由韩博文执导,郑恺、李昀锐、曹炳琨、张蓝心、张榕容领衔主演,李晨、金靖特别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曾获奖无数的“百米飞人”郝超越在经历人生转型之后陷入低谷,因为与昔日挚友的再聚被唤醒热血回忆,并重新振作,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
该片于2021年6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⑥ 影片 票房 赚到什么时候不赔本
传统的标准是票房收入达到成本的三倍,不过现在因为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已经难以估价,只有投资者自己知道。
⑦ 这么多电影不要亏钱吗
这是看地方论的。。比如北京,上海,相对看小成本电影的人也不少。但是像杭州,就相对少了。
小成本电影一般在票房上是有点亏,但是,卖出的拷贝(或者数字电影卖出的片子),以及后期的 dvd出售合起来差不多能回本。
当然,亏的也不是没有,但大多数电影是能勉强小赚一笔的。
而且,有动力去拍啊。像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赢得很多名声啊,贾樟柯的小成本电影帮他在嘎纳电影节大获风头啊。(《三峡好人》)
一般小成本电影也就1百万到4百万间,所以,相对,收回票房也不是很难。
⑧ 8.5亿的影片成本 要达到多少票房才不会亏本
在大陆比较难回本,若只计算票房的话大约要三倍成本的票房才可能盈利,但实际可以利用电影的衍生产品来赚取其他利润,例如DVD发售,电影人物模型的制作出售和电影版权等等都可以赚取利润,具体还得看实际情况;在欧美地区这相关方面的利润赚取就显得更加成熟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⑨ 动画片电影多少票房能保本
根据国内的分账比例,一般是票房要达到总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持平。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数值,也要根据不同电影的投资组合来计算。
例如一部国产电影含明星片酬的制作成本1千万,宣发2百万,总成本就是1千2百万。现在国内分账比例一般是片方拿43%,但这是从总票房里扣除5%的专项基金和5%左右的税以后的43%,实际上也就是总票房的39%左右。粗略估算差不多是三分之一。 (如果要细算还有资金占用成本等等,这个就比较复杂了,需要请专业制片人过来细讲了。)
那么一般来说,1千万成本的电影,基本要到票房3千万左右的时候,片方才开始赚钱。如果有前期的广告植入、赞助或音像版权预售等,那么这个盈亏平衡点就可能降低一些。
⑩ 排电影的导演都靠票房赚钱,如过票房的钱没有拍摄的成本高,那岂不是亏本吗
是亏本了,亏大本!
不过电影下线后,还可以从出音像品中赚回一点点~DVD、VCD什么的!
或是卖给电视台赚点转播费!
但电影主要还是靠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