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战四平的战争过程
主词条:四平解放战
1946年3月13日,驻四平苏联军队全部撤离。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离后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3月15日攻占了四平西郊飞机场,1946年3月16日晚围住四平城。战斗于3月17日凌晨2点打响,激战10个小时战斗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被俘或被歼。活捉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东北民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枝、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主词条:四平保卫战 1946年3月27日,由周恩来、张治中、吉伦军事三人组,签订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
1946年3月31日,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公然破坏停战协议,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
国民党军在苏撤区的大举进攻,迫使中共中央不得不迅速开始部署四平保卫战。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命令,林彪主持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方案。为实现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结,准备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一场大会战。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
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国民党军连续攻城9天。1946年5月15日又开始了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集中了10个整师的兵力到四平前沿阵地。国民党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梁华盛亲临前线指挥,部署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进攻。其左部兵团在四平以西和西北的八面城、梨树方面进攻;中部在四平西南近郊进攻;右部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进攻。1946年5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向民主联军西南、东面阵地狂轰滥炸,采用人海战术成营、成团地进行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两个团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新一军之五十师以10倍的兵力向258高地进攻,进占该阵地。
1946年5月16日,国民党军又向四平东南331.5高地强攻,经过一天的激战,民主联军顽强奋战,击退了7次进攻,毙伤国民党军600余人。国民党军用坦克冲锋、用大炮轰击,民主联军阵地和大部分火器被击毁,阵地被攻占。1946年5月17日,国民党军在空中用飞机扫射轰炸,在地面用大炮轰击,并以坦克为掩护又向塔子山阵地突击冲锋。民主联军战士打退了敌军12次冲锋。1946年5月5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国民党新六军又在10余架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从东、南、西三个方面集中全部炮火再次猛轰塔子山阵地。坚守山头阵地的民主联军指战员虽打退了多次整营的冲锋,阵地失陷。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守城部队于1946年5月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至此,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
根据国民党《四平长吉会战战斗详报》记载,此战(含追击作战)阵亡官兵一千三百六十三人,负伤两千四百九十六人,失踪六百零六人,而打死民主联军两万六千一百四十六人,伤五万六千三百零六人。但《第四野战军战史》记载自身伤亡八千余人,打死打伤国民党军一万六千余人。
第二次四平争夺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告终,但在四平城内外的阻击破坏了国民党军原定1946年4月2日占领四平的计划,成功地为友军占领黑龙江重要城镇争取了时间,也为巩固后方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主词条:四平攻坚战 第三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于1947年6月。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成功阻挡住了国民党的进攻,并展开夏季攻势,先后占领长春、吉林市及四平周围数十个中小城市。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东北交通枢纽,切断国民党军南、北满间的联系,林彪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开始筹划四平攻坚战,使四平的攻守双方再次更换了角色。
这次进攻,林彪计划以民主联军1纵、6纵和西满纵队为攻城部队,命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负责攻城指挥。
国民党方面,据《国民党戡乱战史》记载,陈明仁防守四平的部队计有第71军(缺91师,其中87师缺一个团,88师为新兵,仅接受过数次实弹训练)、第54师四个半营、保安第12区第17团,以及辽北省保安第1、第2团,辽宁省保安第1团等部。
1947年6月11日外围战斗打响,西满纵队一师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全歼国民党七十一军运输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共600余人。1947年6月13日,第一纵队二师四团二营攻占国民党军新立屯据点。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决定从铁路西市区重点突破进攻。1947年6月14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发起总攻。15日早2时30分,一纵队第一师从海丰方向突破防线。15日晨突入市区的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师并肩作战,开始了纵深战斗。16日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四平西北面突破国民党军二麦路防线。17日,攻城预备队投入市区作战,进城后采取一个营打一个街的办法。19日第一纵队一师因伤亡过大,撤出四平。20日,民主联军攻破国民党军核心守备区,占领国民党军部。国民党军城防总指挥陈明仁逃至路东,核心守备区指挥官陈明信被俘,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全部为东北民主联军占领。21日,六纵队十七师同一纵三师配合,从四平市南桥洞一带突入路东市区,攻破路东市区国民党军重要支撑点天主教堂外围据点。同日,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天桥北侧向康德火磨方向突击严重受阻。国民党军在地上撒了层黄豆,民主联军战士冲锋时脚踩黄豆极容易摔倒,国民党军趁机扫射,民主联军伤亡甚重,多次突击均未成功。23日西满纵队一二两师奉命撤出战斗,准备南下打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十八师投入四平攻坚战。四平战斗改由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统一指挥。是日晚,西满纵队一师师长马仁兴牺牲。25日,一纵队三师攻占国民党军重要据点天主教堂。国民党军残部被压缩在晓东中学、油化工厂一带顽抗,路东市区一半以上被民主联军占领。28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调集了9个师增援四平部队,解四平之围,并与民主联军决战于四平外围。民主联军遂奉命于1947年6月30日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结束。
这次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此役根据《第四野战军战史》记载,民主联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歼灭守军一万七千余人。而《国民党戡乱战史》则承认第71军(附第54师,含外围战斗)伤亡两万三千余人,估计打死打伤民主联军十五万人,俘虏两千一百二十一人。陈明仁和廖钧因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次四平作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却给野战部队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后来作战创造了条件。此后无论是民主联军还是之后的第四野战军,再也没有在城市攻坚中出现过如此巨大的伤亡。 第四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于1948年3月,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原东北民主联军)所实施的冬季攻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解放军先后占领彰武、鞍山、营口、法库、开原等中小城市,累计歼灭国民党军五万余人,争取一个师起义,在此情况下,林彪第二次决定攻打四平。1948年2月27日,林彪下达作战命令,决以1纵、7纵及3纵一部、独立第2师、总部直属炮兵团承担攻城任务,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统一指挥。
国民党方面,由于无暇出兵驰援四平。当时的四平守军仅有一个在第三次四平争夺战中伤亡惨重仍未恢复元气的第88师,以及第71军和新1军的留守人员、地方民团,计一万九千余人。守军指挥官彭锷决定死守四平。
1948年3月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开始外围战斗,集中力量扫清四平守军的外围支撑点。各部队分头进攻,先后攻占了海丰屯、徐家窑、新立屯飞机场、师道学校、红嘴子,东门外地堡群以及城北制高点三道林子,到1948年3月10日国民党军外围支撑点全部被东北人民解放军肃清。1948年3月12日7时40分,总攻开始。第一纵队从西北、正北两个突破点向城里攻,第三纵队从东北、东南向城里攻,第七纵队从西南往城里攻。8点钟,三个纵队相继突破国民党军之防御堡垒,攻入市内。突入路东的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采取迂回穿插战术,把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打乱,随即组织部队连续发起猛攻。激战至深夜国民党部分残兵缩到两个据点。
彭锷仓皇间带着一千余人向北突围而去,扔下了仍然坚持在阵地上的大部分国民党第88师官兵。1948年3月13日晨,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重新组织和准备,对国民党军残部发起最后猛攻 。7点整战斗全部结束。
这次战斗攻歼灭国民党军1.9万余人,其中生俘1.56万余人,毙伤3780人。缴获各种炮216门,机枪461挺,各种枪支9688枝,各种炮弹1.1万发,子弹77.9万发,手榴弹7474枚,火车头30辆,车皮500节,汽车85辆,骡马1651匹,电台23部,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人民解放军伤亡4931人。
Ⅱ 四战四平观后感
只有读后感,没有这部电影
Ⅲ 四战四平的战争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8月9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全面对日作战。8月1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吕正操部、张学思部、万毅部、李运昌部挥师出关,对日伪军队作战,收复东北。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派干部、军队陆续开赴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已有10万余军队、2万干部到达东北。
而国民党政府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行政接收东北的行动则受到了苏联军队的掣肘。为迅速实现对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加紧从大西南往东北调兵,实施武力接收。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国民党陆续派接收大员进入东北各城市,建立国民党各级政权。
三国四方利益在东北的交汇与碰撞,终于在1945年11月擦出了国共东北军事冲突的火花。
1945年12月,美国政府派马歇尔将军来中国调处国共冲突。东北形势开始呈现和与战交错并行的不明朗态势。
Ⅳ 李天佑血战四平观后感
观《李天佑血战四平》有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李天佑血战四平》这部影片。我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本片讲述了1947年至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城市攻坚战——四平攻坚战。本片以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担任四平攻城总指挥为主要线索,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城市攻坚战。李天佑的对手是时任国民党71军军长,后起义投诚并于1955年与李天佑同授解放军上将军衔的陈明仁。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位一代将才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相互博弈,斗智斗勇。 本片从人物入手,不仅塑造了有勇有谋、爱兵如子的李天佑上将,也刻画了一批围绕在他身边,既纯朴、可爱又令人尊敬的战士形象,人物真实可信、有血有肉。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从多维度完整勾画出了这场战史上有名的残酷战役。通过众多平凡英雄们的牺牲与奉献,展示了我军将士敢打敢拼,勇敢无畏、能打大仗、硬仗的优良作风。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是:当我军进攻敌人最后一个阵地——指挥所时,李天佑的敢死小队拿着炸弹向着敌人的指挥所冲去。但敌人用无情的机枪射死了一个个冲向敌人阵地的战士们。最后,只剩下一个新兵,和老班长。新兵虽然没有经验,但表现得十分机灵,在老班长的掩护下,一点一点接近敌人阵地。但老班长为了掩护他,身中数枪,牺牲了。而且新兵在自己唱的山歌中,用生命的代价,摧毁了敌人最后一道防线。
多么感人啊!我不禁想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原来都是老一辈用生命为我们造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用更加好的成绩,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一部好的电影让我获益良多!
Ⅳ 四平战争的简介
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3月15日攻占了四平西郊飞机场,3月17日凌晨2点攻城,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被俘或被歼。
二战四平,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发起正面进攻。历经多日血战,守城部队于1946年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至此,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双方伤亡均数以万计。
三战四平,1947年6月,民主联军开始进攻,因缺乏攻城经验,二十日未能全歼敌军,因敌援军赶到,民主联军于6月30日撤退,双方伤亡均在万人以上。
四战四平,1948年3月,再次进攻。经过十天战斗,彻底解放四平。至此,四平战役结束。随着辽沈战役展开,国军再无反攻之力了。
Ⅵ 有谁知道四平之战的前后及详细过程
四平解放战役:
在解放战争中,四平被称作“东方马德里之战”。毛泽东同志在指挥四平之役时,曾电令林彪“化四平为马德里”。这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一次最为惨烈的较量,最终,以四战四平的辉煌,打造出英雄的城市,使四平回到人民的手中。�四平的四次战役,从“一战”的发生,到“四战”的结束,前后不到两年。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我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之所以在四平频繁作战,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以及双方对东北的方针政策诸因素所决定的。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四平为“关东门户,九州通衢”,在全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有长大铁路线、平梅铁路线、平齐铁路线,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城乡市场贸易比较活跃。四平市区附近有公主岭(原怀德县)、梨树等全国出名的产粮市、县,因而,四平又是闻名的粮食集散地。这些条件,使四平成为在战争年代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
一战四平:四平解放战。时在1946年3月15日战斗打响,3月17日结束;
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时在1946年4月18日战斗打响,5月18日结束;
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时在1947年6月11日战斗打响,6月30日结束;
四战四平:四平收复战。时在1948年3月4日开始外围战斗,3月12日开始总攻,3月13日结束,四平解放。�
四平的解放,对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同国民党军队大规模作战,运转兵力和军需物资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拆除国民党军沈阳至长春的重要跳板,使其陷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
Ⅶ 四战四平的相关影视
1995年电影《喋血四平》
Ⅷ 为什么四战四平
告诉你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在当时交通不便利,四平是东北唯一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当时有句话就是占领四平就等于占领东北三省。
Ⅸ 除了四平保卫白衣将军孙仪之还有没有其他反映血战四平题材的电影给个链接,国共伤亡各是多少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历时月余,东北民主联军以8000余人的伤亡,歼国民党军1万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向北满解放区的大举进攻,配合了停战谈判。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 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平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以一部兵力保卫南满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置主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进攻。具体部署是: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在铁岭以北、四平以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迟滞、杀伤北进之敌,掩护第1、第2师,第7纵队(原滨海支队扩建),新四军第3师之第7旅、第8旅主力、独立旅等向四平地区集中,乘北进之敌在运动中或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以南满第3、第4纵队及保3旅等部担任本溪地区作战;以山东第7师主力等部夺取长春,以第359旅等部夺取哈尔滨,以新四军第3师一部夺取齐齐哈尔。
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灭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与此同时,南满我军在保卫本溪作战中,两度击退敌人的进攻,歼敌4000余人。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按预定计划解放长、哈、齐三市,歼土匪武装2.6万余人。
此时,我党与国民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但国民党为使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仍企图夺占四平、长春、吉林和更多的地方。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军,以利谈判。东北民主联军为坚决扼守四平,决定以保安第1旅组成四平卫戍司令部,由保安第 1旅旅长马仁兴统一指挥该旅和第7纵队第56团共6000人防守四平,保安第1旅1团守卫铁路以西,第7纵队56团守卫铁路以东;集中主要兵力于四平以西、以北地域,待机歼敌;并先后令山东第7师、第359旅等部南下,令位于南满的第3纵队第7、第8旅和保安第3旅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
4月18日,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新1军新30师由南面,新38师由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轮番进攻,持续达3日之久。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保安第1旅和第7纵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多次反冲击,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使其进展甚微。
此时,国民党第71军推进至八面城和四平间,向民主联军阵地右侧实施迂回,同时,新1军一部亦展开于四平东南。民主联军为加强四平左右两翼的防御,以第 1、第2师和第3师第8旅、第10旅向四平西北方向延伸布防;第3师第7旅由城北三道林子转至四平以东哈福、火石岭一带,增强第7纵队防御;以第7师杨国夫部接替第7旅之三道林子北山阵地。至此,民主联军以四平为中心,从东(火石岭)到西(八面城)组成一条蜿蜒百余里的防线,部署了6个师(旅)的机动部队。这样,民主联军虽然挫败了国民党军迂回四平的企图,但我军也因此而无机动兵力实施有力的反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杂式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四平街主要防御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近30发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白天冒着空中和地面的猛烈火力作战,夜间组织抢修,加固工事激战中,民主联军56团3连伤亡过半,但在政治指导员孙永章的指挥下,仍坚持战斗。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为集中兵力进攻本溪,于4月27日停止对四平街的进攻,双方在四平街战场形成对峙。
4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4月2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电林彪,称赞“四平守军甚为英勇”,另提出“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5月1日,中央又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民主联军为集中兵力于四平主要作战方向,增调第7纵队19旅,第7师第20旅及第21旅防守四平街东南面,以第1、第2师防守四平街以北;又调第359旅由哈尔滨南下,于公主岭担任预备队;调第3纵队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满北上参加四平作战,除在四平正面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外,还以第3纵队第7、第8 旅和第3师独立旅,分由四平东西两翼绕道深入国民党军之侧后,断其交通运输,威胁其后方。
国民党军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攻占四平,乘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北调的时机,于4月28日起在南满以5个师再次进攻本溪。我军经6天英勇抗击,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5月3日撤出本溪。国民党军领本溪后,即将南满之新6军、第52军第195师及第71军第88师北调四平方向,使四平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增加到 10个师。
12日,新6军等部进至开原一带,民主联军第3纵队沿开原、叶赫站、西丰一线节节阻击。14日,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和大量火炮掩护下,对四平实施轮番攻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辽河(河)套内而消灭之”。其部署为:右翼兵团为新编第6军14师,新22师,第71军第88师及第52军第195师,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街东南阵地进攻;中央兵团为新1军的3个师,从四平街西南近郊进攻;左翼兵团为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方向十包围攻击;第60军第182师担任四平以南护路任务。
15日拂晓,四平前线国民党军共10个师,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并采用波浪式的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2个团的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在民主联军顽强抗击下,国民党军中央兵团新1军(附195师)、左翼兵团第71军主力数次进攻均无进展,只有新1军第50师在258高地,以十倍于民主联军守军的兵力向258高地冲击,占领258高地。而右翼兵团新6军等部4个师进展迅速,16日,国民党军向四平街东南331.5高地强攻,民主联军顽强奋战,连续击退7次冲击,终因大部火器被击毁而失守。17日,国民党军攻占火石岭,随即又集中兵力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突击,塔子山阵地为四平街防御阵地左翼最后1个制高点,关系到东南阵地的安危。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58团1营浴血奋战,连续打退12次冲锋,后因伤亡过大,改由西满3师7旅19团防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19团的指战员,乘国民党军进攻炮火延伸,从血泊中爬起,以白刃肉搏抗击国民党军一次次的冲锋,终因伤亡过大,塔子山阵地失守当晚。18日,国民党军右翼兵团的195师占领哈福。至此,民主联军四平的防御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国民党军欲迂回四平东北,企图封闭我四平守军退路。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避免被截断退路,保持战斗力,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遂于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部分主力千6月初到达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队分别转移到东满、西满地区休整,并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国民党军于19日占领四平街。
点评: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Ⅹ 四战四平的战争影响
四战四平影响了东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的战局走向,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的最终结局,进而影响了此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