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韩少云电影全集

韩少云电影全集

发布时间:2022-08-05 12:14:50

1. 小姑贤的评剧

剧情:姚氏之子继孟娶妻靳氏,夫妻恩爱。姚氏偏爱女儿莺莺,时常借故虐待儿媳。莺莺为此感到不平,巧妙保护嫂嫂,并以自身为例劝说母亲。姚氏改过,婆媳和睦。
评剧《小姑贤》是晏甬根据传统剧目并参考定县秧歌改编。改编本将原剧中先休妻的情节改为先找茬儿后休妻,使剧情更为合理,“同是一碗面”的唱段脍炙人口。此剧于1953年由东北评剧实验剧团首演于沈阳,导演黄晶、张守维,音乐设计黄晶、王其珩、张晓亭,主演徐菊敏、蔡秀云、张忠义等。同年获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奖,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影片,徐菊敏、韩少云、菊桂芳、张忠义主演。该版本曾由许多剧团学演或移植。

2. 谁说吕剧没有“粉丝”

小姑贤 电影名:小姑贤 导 演:林农
主 演:韩少云 菊桂芳 徐菊敏 张忠义
作 曲:王其珩
评剧大师韩少云剧照上 映:1953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评剧戏曲片
小姑贤 (1953)故事梗概
姚氏25岁就死了丈夫,她含辛茹苦地将一儿一女抚养成人。女儿英英生来聪明伶俐,儿子继孟十分孝顺。继孟娶妻后夫妇感情很好,而带有封建思想的姚氏对此很不欢喜。姚氏非常偏心爱女儿就像掌上明珠,对媳妇却视为眼中钉,常常无事生非地打骂媳妇。一天,媳妇给婆婆端上早饭,婆婆挑剔地说她做的饭缺盐少酱不对胃口,并故意为难媳妇,要媳妇马上做出86样饭来给她挑选。媳妇实在没有办法做出,姚氏借口说媳妇有意与她作对,拿起鞭子就打。这时,恰好女儿英英进屋,连忙劝解,答应去替母亲另做一碗面来。英英见嫂子做的饭不错,就把嫂子做的那碗面端出房转了一圈,又重新端了进来。姚氏以为真是女儿做的,一面吃,一面不住地夸奖。姚氏吃过饭又找媳妇的碴儿,嫌她扫的院子不干净,纳的鞋底不整齐。英英怕母亲又责怪嫂子,就说扫院子和纳鞋底这些事都是她做的。姚氏立刻转怒为喜,夸自己的女儿能干。英英见母亲这样偏心,很不满意,便当场说出了事实真相,使母亲颇为尴尬。姚氏恼羞成怒,反咬一口把罪名加在媳妇身上,诬陷她把小姑教坏了要把媳妇打死。英英见事情搞糟了,便急中生智,一方面劝母亲把嫂子交给哥哥管教,一方面教哥哥怎样假装打嫂子。继孟按照妹妹的计策,故意气冲冲地把妻子拉到屋里,用棍子打椅垫,让妻子装哭和装死哄吓母亲。姚氏以为媳妇真的被打死了,闹出人命自己要吃官司了,吓得直打哆嗦。英英见母亲后悔了,才假装去救嫂子,嫂子也装作是死而复生。姚氏见媳妇醒了过来,这才放了心。英英乘机帮助母亲打通封建思想,假意哭闹着要去投井自杀,怕自己将来出嫁后,也遇到像母亲这样的婆婆。姚氏见此非常着急,面对女儿提出的条件:以后不能再给嫂子气受,让嫂子吃穿都与她一样,姚氏无奈只好答应。从此以后,姚氏不再挑媳妇的毛病了,这个家庭婆媳和睦,幸福美满。

3. 韩少云评剧电影小姑贤完整版

评剧
刘翠霞
李金顺
爱莲君
白玉霜
新凤霞
李艺兰
赵丽蓉
爱令君
鲜灵霞《井台会
》《蝴蝶杯
接杯》小玉霜
谷文月
赵丽蓉
花艳如
张少华《花为媒》喜采莲《向阳商店
夸手》小白玉霜
《秦香莲》《小借年》
新凤霞《刘巧儿》全场---------【要的话请先来选答案】

4. 都有哪些评剧

中国评剧院剧目

一:音配像

1白玉霜音配像:《白玉霜唱段选》(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可怜秋香;苏小小;棒打薄情郎;锔碗丁;杨三姐告状;双蝴蝶;潇湘夜雨;玉堂春;绿珠坠楼)

2筱白玉霜音配像:(1)《秦香莲》;(2)《杜十娘》;(3)《闹严府》;(4)《朱痕记》;(5)《玉堂春》;(6)《搬窑》;(7)《桃花庵》;(8)《金沙江畔》;(9)《包公三勘蝴蝶梦》;(10)《马寡妇开店》;(11)《李双双》选场;(12)《打狗劝夫》;(13)《临江驿》;(14)《小女婿》;(15)《王少安赶船》;(16)《锔碗丁》;(17)《珍珠衫》选场;(18)《劝爱宝》;(19)《小借年》;(20)《家》选场;(21)《苦菜花》(选场);(22)《筱白玉霜经典唱腔选(卡拉OK刘萍配像)》;(23)《小白玉霜唱腔精选(卡拉OK王冠丽配像)》

3新凤霞音配像:(1)《无双传》(2)《凤还巢》(3)《春香传》(4)《小二黑结婚》

(5)《新凤霞唱腔精选(卡拉OK王丽京配像)》;

4魏荣元马泰音配像:(1)《夺印》;(2)《向阳商店》(3)《魏荣元唱腔精选(卡拉OK孙路阳配像)》;(4)《马泰唱腔精选(卡拉OK张文鹏配像)》;

二:名家电影电视剧

1《秦香莲》(小白玉霜电影)2《花为媒》(新凤霞电影)3《啼笑皆非》(李忆兰电影)4《抢状元》(张淑桂电影)5《杨三姐告状》(谷文月电影)5《丝绒计》(刘萍电影)6《红白喜事》(马泰赵丽蓉电视剧)7《马寡妇开店》(筱玉霜电视剧)

8《闹严府》(刘萍电视剧)9《花街》(刘萍电视剧)10《驼龙传奇》(谷文月电视剧)11《凤冠梦》(张淑桂电视剧)

三:名家舞台剧

1《祥林嫂》(李忆兰赵丽蓉刚立民)2《高山下的花环》(李忆兰张德福花月仙谷文月)

3《帝女花》(张淑桂)4《花为媒》(谷文月赵丽蓉筱玉霜)

5《花为媒》(谷文月戴月琴高闯朱怀旭)6《杨三姐告状》(谷文月赵丽蓉刘萍绝版)

7《杨三姐告状》(谷文月赵丽蓉张秀兰)8《秦香莲》(刘萍谷文月李惟铨绝版)

9《大脚夫人》(筱玉霜)10《刘萍演唱会》11《朱痕记》(刘萍马泰)

12《评剧皇后》(刘萍马泰)13《二楞妈》(刘萍李惟铨)14《牡丹仙子》(谷文月)15《离宫怨》(谷文月刘淑萍)16《香妃》(谷文月)17《田嫂》(谷文月齐建波)18《祥林嫂选场》(谷文月)19《谷文月演唱会》20《包公赔情》(李惟铨朱怀旭)21《风雨聚财人》(李维铨)22《大路情话》(李维铨)23《凤仪亭》(戴月琴齐建波)24《黑头与四大名蛋》(李维铨李金铭)25《凤仪亭》(戴月琴齐建波)

26《杨乃武与小白菜》(马惠民高闯)24《山花》(宋丽)25《金沙江畔》(齐建波宋丽)26《宋丽专辑》27《玉堂春》(宋丽齐建波)28《祥子与虎妞》(宋丽)

29《贬官记》(齐建波韩剑光)30《血溅乌纱》(马惠民王平)31《闹严府》(恒红)

32《卷席筒》(恒红王景为)33《恩与仇》(恒红)34《张羽煮海》(刘惠欣齐建波)

35《李三娘》(刘惠欣)36《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韩剑光于文华)

37《桃花庵》(孟素洁恒红)38《情恋万家》39《大脚皇后》(恒红张文鹏)

40《劝爱宝》(王冠丽)41《秦香莲》(王冠丽邹海群)

42《评剧名家折子戏集锦(劝爱宝十五贯凤还巢)》(花月仙李忆兰花砚茹傅嘉祥)

43《评剧名家折子戏二(顶锅杨三姐告状包公赔情)》(花砚茹王景明李惟铨朱怀旭)

44《评剧名家荟萃》(筱俊亭花淑兰刘秀荣李秀云羊兰芬六岁红崔莲润李忆兰花月仙谷文月刘萍李惟铨刘立明莲小君马淑华)

45《纪念新凤霞评剧名家演唱会》(谷文月刘秀荣戴月琴高闯崔莲润李红霞宋丽于文华等)

天津评剧院剧目

1《包公三勘蝴蝶梦》(鲜灵霞电影)2《牛郎织女》(小花玉兰小鲜灵霞)

3《拜月记》(小花玉兰)4《哑女告状》(崔莲润)5《花木兰》(崔莲润)

6评剧《狗不理传奇》(崔莲润王友才)7《卖油郎独占花魁》(崔莲润王友才)

8《回杯记》(崔莲润)9《半把剪刀》(曾昭娟)10《宝马圆情》(曾昭娟)

11《牧羊卷》(曾昭娟)12《卖妙郎》(曾昭娟)13《夫人令》(曾昭娟)

14《谢瑶环》(曾昭娟)15《费姐》(郭美美赵茹意)16《卖妙郎》(李秀云)

17《村南柳》(李秀云马淑华)18《祥林嫂》(马淑华)19《杜十娘》(马淑华)

20《妇女代表》(新翠霞六岁红)21《周仁献嫂》(赵斌)

沈阳评剧院剧目

1《打金枝》(筱俊亭)2《对花枪》(筱俊亭)3《杨八姐游春》(筱俊亭)

4《穆桂英挂帅》(筱俊亭)5《小院风波》(筱俊亭)6《包公审太后》(筱俊亭)

7《茶瓶记》(花淑兰)8《谢瑶环》(花淑兰)9《相思树》(花淑兰)

10《梅香》(花淑兰)11《人面桃花》(韩少云)12《小女婿》(韩少云)

13《小姑贤》(韩少云电影)14《梁山伯与祝英台》(韩少云)

15《姊妹易嫁》(宫静)16《女秀才》(宫静)17《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宫静)

18《小寡妇上坟朱买臣休妻》(宫静)19《王少安赶船夜宿花亭》(宫静)

20《小二黑结婚》(宫静)21《劈山救母》(宫静)22《珍珠塔》(艳铭杰宫静)

23《红楼梦》(宋丽)24《雪花飘飘》(冯玉萍)25《风流寡妇》(冯玉萍)

26《山里人家》27《牛郎织女》(周丹牛一波)28《打神告庙》(周丹)

29《玉堂春》(何欣)30《武松与潘金莲》31《莲花庵》

32《哑女告状》(李懿柏坤)33《杨二舍化缘小姑贤》34《柜中缘》(尹敬红)

长春评剧院剧目

1《半把剪刀》(筱王金香)

2《密建游宫》(王曼苓周连生)

3《奇冤义胆》(刘立明)

4《徐九经升官记》(刘立明)

5《牢狱产子》(郑桂芳)

哈尔滨评剧院剧目

1《风流小狐仙》(赵三凤)

2《天雨花》(刘小楼赵三凤史双寅)

3《伯虎吟》(赵三凤史双寅)

石家庄评剧院剧目

1《刘巧儿》(刘秀荣)2《梦断萧墙》(刘秀荣)3《乾坤带》(刘秀荣)

4《胡风汉月》(刘秀荣赵立华)5《宝玉与黛玉》(刘秀荣)6《花为媒》(刘秀荣)

7《刘秀荣专辑(卡拉OK)》8《珍珠衫》(徐金仙剧文林)

6《杨乃武与小白菜》(刘淑琴)7《五彩水晶山》(尚丽华)8《张海迪》(尚丽华)

9《花魁女与卖油郎》(尚丽华)10《凤落梧桐》(尚丽华)11《状元与丐乞》(靳玲展)

12《冷月香魂》(徐金仙)13《喜脉案》(刘凤芝赵立华)

14《张羽煮海》(袁淑梅)15《窦娥冤》(袁淑梅)16《牧羊圈》17《五女拜寿》

唐山评剧团剧目

1评剧小生《洪影专辑》2评剧小生《石文明专辑》3《太白进宫》(洪影筱俊亭)

4《御河桥》(刘淑琴洪影)5《三看御妹》(李忆霞)6《打金枝》(李忆霞)

7《姐妹皇后》(李忆霞)8《成兆才与杨三姐》(罗惠琴)9《包公审太后》(小筱俊亭)10《红龙泉》(罗惠琴张俊玲)11《王二姐思夫》(王英)12《状元打更》

13《红丝错》(罗惠琴)

其他评剧团剧目

1《秦香莲后传》(邢韶瑛北京燕京评剧团)

2《海棠红》(邢韶瑛北京燕京评剧团)

3《啼笑因缘》(邢韶瑛北京燕京评剧团)

4《桃李梅》(邢韶瑛北京燕京评剧团)

5《生死情》(邢韶瑛北京燕京评剧团)

6《嫁不出去的姑娘》(李淑珍何广敏陈振之电影)

7《赌婚记》(张素娟骆丽娜辽宁建昌县评剧团)

8《深宫孽海》(青皇岛小海燕评剧团)

9《鸳鸯胆》(天津溏沽评剧团)

10《王妈买驴》(天津宝坻评剧团)

11《包公三勘蝴蝶梦》(营口评剧团)12《砸銮驾冯奎卖妻》(营口评剧团)

13《状元与丐乞》(宋小霞刘玉萍营口评剧团)

14《蝴蝶杯》《屠夫状元》(营口评剧团)15《孟姜女哭长城》(丰润评剧团)

16《保龙山》(丰润评剧团)17《曹雪芹》(丰润评剧团)

18《清风亭》(李鹏念丰润评剧团)19《盗金砖》(曹华鞍山戏曲剧院)

20《三娘教子》(蒿城评剧团)21《狸猫换太子(8碟)》

22《李三娘打水》23《打狗劝夫刘云打母》

24《李彦贵卖水刘翠屏哭井》

5. 红楼梦的戏剧经典部分

1、1924年戏曲短片《黛玉葬花》,演员:梅兰芳

2、1962年,越剧《红楼梦》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导演岑范,主演王文娟:林黛玉;徐玉兰:贾宝玉;吕瑞英:薛宝钗;金采凤:王熙风。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唱词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很熟悉。一部戏,便贯穿了一个戏种的历史;一部戏,就几乎容纳一个戏曲的全部精妙。这样的情形,只有《红楼梦》和演绎它的越剧。

越剧红楼梦是由剧作家徐进於1958年所编写一出越剧剧目,由於其为首度将整个红楼梦的故事完整地呈现於戏剧舞台,且以优美的台词、唱词,细致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人物个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剧本身语言的特色,以及主演者徐玉兰、王文娟等人的演技及优秀嗓音,使其在1958年2月18日於上海首演以来,广受到欢迎,其后并在1959年在北京作为国庆10周年演出,至1962年该剧在香港被拍成戏曲电影,使之更加广为流传。

越剧红楼梦成为当代戏剧中红楼戏的经典代表作,后来两岸三地改编的红楼戏曲及电影,或受其影响,或试图改弦更张以超越之。而这部戏也不断重新演出,1990年代以后,开始由新一代的越剧演员来演出此剧。

越剧红楼梦首演时的阵容: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吴琛导演:锺泯,

演员: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陈兰芳饰薛宝钗、唐月瑛饰王熙凤、周宝奎饰贾母、徐慧琴饰贾政、郑忠梅饰王夫人。

3、九十年代初,黄梅戏《红楼梦》,编剧陈西汀,导演马科,主要演员有马兰、吴亚玲、周莉,演出单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4、2004年舞剧《红楼梦》编导赵明,作曲苏聪,舞蹈家山翀、武巍峰、袁琳,演出单位:战友歌舞团。

相关资料:

历代“红楼梦”戏剧明星

梅兰芳、荀慧生、欧阳予倩、姜妙香
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
韩少云、李正敏、郑奕奏
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赵志刚
宋 丽、刘秀荣、马 兰、吴亚玲
冯刚毅、陈学希
山 翀、武巍峰

6. 小女婿的电影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上韩少云的《小女婿》获得了一等奖,不久之后长影打算要把此剧拍成电影,各方面已经准备好了,可是由于受人阻拦,阻拦之人在电影界实在是了不起,长影只好放弃。 这可以说是评剧界和戏曲界的极大遗憾。

7. 韩少云评剧电影小姑贤完整版

《小姑贤》是一部经典的喜剧,有不同的版本。简介《小姑贤》是吕剧的代表作,是一出十分耐看的传统喜剧。故事讲述了刁氏做了婆婆后,百般刁难和折磨温顺贤淑的媳妇李荣花,并逼着儿子王登云写下休书。..

8. 什么是越剧和评剧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分

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上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一八九零年前后就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年评剧刚进北京时,有人以轻蔑的口气称之为蹦蹦戏。但是,一经接触,便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北京的一大剧种。其实,评剧就是由东北的民间歌舞蹦蹦与河北唐山一带盛行的坐唱艺术莲花落,吸收、延用了全套河北梆子乐队组成的。最初是贫苦的农民以唱莲花落走村串户来谋生,通过在演唱中不断地改变、丰富,很受欢迎。唱到东北一带,与同样由莲花节子板伴奏的蹦蹦很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剧。后来由金菊花、成兆才等组成的演出班子到唐山市的茶园演出,为适应剧场的演出需要,他们对演出形式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造,不仅增加了梆子的伴奏乐队,还把演员分成了行当,丰富了唱腔和音乐,并取名为平腔梆子戏。

评剧的演出剧目以民间风情故事为主,如《王二姐思夫》、《杨三姐告状》、《王小二赶脚》、《老妈妈赴善会》等。评剧的发展很快,随着月明珠、金开芳等人到东北、天津等地的演出就开始在东北一带流传。出现了辽宁的李金顺等人的奉天落子戏班;天津刘翠霞等人组成的唐山落子戏班;芙蓉花、白玉霜等人进入北京后曾轰动一时;不久白玉霜、喜彩莲到上海也大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又成立了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魏荣元等人组成的中国评剧院;筱俊亭、韩少云组成的沈阳评剧院;鲜灵霞等组成的天津评剧院;喜彩苓为主的黑龙江评剧院。先后上演了《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向阳商店》、《秦香莲》等。另外在中南、西北、西南地区也广为流传,已成为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剧种。

作为中国戏曲第一大地方剧种,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评剧艺术,以她地域特色和独有的惟美艺术魅力,深深地扎根于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特别是沈阳评剧院创始的“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响誉全国,广为流传、影响致深。“韩、花、筱”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沈阳这座城市文化的代名词,与她的成长密不可分,“韩、花、筱”是沈阳的骄傲。

沈阳评剧院早在60年代就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剧院,评剧院曾创作并演出脍炙人口的《小女婿》、《黛诺》、《风流寡妇》、《疙瘩屯》等众多经典剧目,影响着几代人,有的名段传唱至今,不仅让人们记住了舞台上鲜活的艺术形象,戏剧情节给人们带来的启迪,至今难以忘怀,“韩、花、筱”的艺术流派已成为中国戏曲的瑰宝。沈阳的评剧艺术在中国评剧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曾创下了许许多多的辉煌。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及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这个剧种除了华北,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外,中南,西北西南的一些城市中也有不少评剧表演团体,无论在城市和农村,它都有广泛的观众基础,生命力日渐兴旺,影响亦臻扩大。特别是其代表剧目《秦香莲》、刘巧儿》、花为媒》和《杨三姐告状》等摄制成影片公映后,这个剧种亦为全国各地的广大观众所熟悉与喜爱.

越剧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县、新昌一带。流行于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全国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以绍兴为古越国都城,因而1938年改剧种名称为”越剧”。

历史沿革
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落地唱书是嵊县一带的曲艺形式,早期曲调与佛徒的宣卷调关系密切。清咸丰二年(1852)由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炳所创。后经不断发展,演变成 “呤嗄调”,一直延续使用到越剧形成之后。落地唱书向越剧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一、“小歌班”(又名”的笃班”)阶段 光绪三十年(1906)清明节,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李世泉、钱景松等,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了《十件头》、《双金花》等剧。这是唱书艺人在嵊县本地第一次登台演出,称”小歌文书班”,后简称“小歌班”,以区别于绍兴大班(绍剧)。从此,唱书艺人纷纷登上舞台,次年全县已有十三副小歌班在各地演出。光绪三十二年(1908),小歌班分三路走向外地:一是从新昌、余姚到宁波,向东北方向发展;二是从东阳、诸暨到金华,向西南方向发展;三是从上虞、绍兴向西北方向流动到杭嘉湖地区。宣统二年(1910),钱景松等的小歌班进入杭州。

二、男班“绍兴文戏”阶段 1916年后,小歌班数度进入上海, 1920年,小歌班艺人四十余人集中一起,在上海演出《琵琶记》、《梁祝哀史》、《碧玉簪》、《孟丽君》等反映妇女命运的新剧目,受到观众欢迎。从此小歌班开始在上海站住脚跟。1923年,马潮水、王永春、叶琴芳、梅月楼等三十多名演员升平歌舞台分出另行组班,在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第一次挂出了“绍兴文戏”牌子。“绍兴文戏”阶段的最突出的一点是音乐和表演上的改革。艺人魏梅朵等采用板胡(后改平胡)、斗子伴奏(定弦1、5,称“正调”),在唱腔上吸取了绍剧 、余姚清腔、武林调的音乐成分,丰富板式,创制了倒板、快板、清板、还阳调等。小歌班在上海打响后,组成第一专职乐队,试验用丝弦乐器拉“引子”和“过门”,以后又用丝弦托腔。唱腔方面则吸收了绍兴大班中的导板、流水、二凡等曲调融化进”呤嗄调”这中,使原来散唱的唱腔有慢中板、中板、快板等板式,初步形成了板腔体的音乐体制。伴奏的丝弦乐器初为板胡,以后改为音乐较柔和的平胡、胡琴定弦为“1-5”,称为“正调”,因此男班绍兴文戏时期也称为“男班丝弦正调”时期。在表演上也借鉴绍剧、京剧的程式技巧等艺术特长,并在剧目、化装等方面也有所改进。从演生活小戏走上演古装大戏的路子。从此男班进入黄金时期。

三、女子绍兴文戏阶段 1923年,在上海京剧“髦儿戏”的影响下,升平歌舞台老板王金水委托艺人金荣水办起了第一副女子科班。短期训练后即以“绍兴文戏”、“文武女班”名义进入上海演出, 1928年后,女子文戏科班大量涌现。因女声音域与男声相差四、五度,琴师王春荣根据女演员的嗓音条件,吸取京剧西皮的特点,将丝弦正调以胡琴“6-3”定弦,创造出适合女声的“四工调”女子绍兴文戏阶段因此也称作“四工调阶段”。第一副女班在流动演出中,曾与男班艺人同台。这就是越剧史上的“男女混演”(在上海、以小白玉梅为代表的女演员,进行过“男女混演”)。通过学习男班艺人的技艺和吸收绍兴大班等剧种的长处,第一批女演员在唱腔、表演上都有很大进步。其中以施银花最为有名,后被称为越剧“花衫鼻祖”。1929年,在嵊县黄泽办起第二副女班锦新舞台;从1930年起,嵊县女班如雨后春笋,比较重要的有群英舞台。1937年抗战前夕,女班有近二百副。从1933年起,女班开始进入上海,多在茶楼、旅社演出。这时期最有名的女演员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她们是“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1936年后,女班终因扮相俊美,曲调流畅,而取代了男班,盛行于浙江和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从1938年1月底起,女子绍兴文戏陆续涌往上海。据1939年9月统计,上海有十三个演女子绍兴文戏的剧场。1938年秋,已用“越剧”名称代替“女子文戏”。1941年初已有三十四个戏班,居上海各剧种首位。抗日战争前期,上海成了女子绍兴文戏的中心,几乎所有的著名演员全集中在这里。这时期,女班已完全取代男班。女演员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演员,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屠杏花、姚水娟、筱丹桂、马樟花等。常演剧目以才子佳人戏为主,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龙凤锁》、《碧玉簪》、《三看御妹》等。 1942年, 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首倡改革,聘请吕仲、韩义、郑传鉴等为编导;以剧本制代替幕表制;建立导演制度;改革服装;采用油彩化妆;改进舞台布景、灯光;充实乐队,并与琴师合作创造定弦5、2的尺调腔,成为新越剧的声腔基调。演员在表演上也吸收昆曲和话剧表演艺术之长,使越剧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全面艺术改革阶段 1942年10月,袁雪芬在上海大来剧场倡导越剧改革,打出“新越剧”旗帜。1945年3月,袁雪芬、范瑞娟为首的雪声剧团正式成立。其他剧团,也相继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活动,促使越剧的风格、演出体制形成,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部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改革活动。从1942年秋袁雪芬倡导改革时起,从事“新越剧”的各剧团建立了剧务部,聘请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最早参加革新的一批知识分子从新文学、话剧、电影中吸收营养,为越剧引进了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在戏剧文学方面,改幕表制为剧本制,上演的都是新编剧目和经改编的传统剧目。在舞台艺术上,废除了说戏制,建立了导演制。表演上吸收了话剧、电影的表现方法,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昆剧等剧种的身段。在音乐方面设置作曲职务,第一出戏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人物设计、创造唱腔与伴奏。舞台美术方面,废除了衣箱制和“守旧”制,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采用油彩化装,使用灯光、效果、立体布景。

1946年5月,雪声剧团在上海演出了根据鲁迅名某种《祝福》改编的《祥林嫂》。这是越剧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越剧在这阶段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果。上海解放后,上海和四明山从事越剧改革的队伍会合。1950年4月成立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直属华东文化部领导。1951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1954年正式建立浙江省越剧团。在此期间,上海的三十几个、浙江的七十几个专业越剧团,也先后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人、改戏、改制的工作。

在40年代,越剧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六个:袁雪芬的“袁派”,她主要师承王杏花,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端庄沉静,重视体现真情实感,塑造的多为善良、温淑的女性形象。傅全香的“傅派”,她主要师承施银花和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唱腔跳跃跌宕,表演活泼多姿,塑造的多是热情、痴情的女子形象。戚雅仙的“戚派”,从“袁派”演化而来,唱腔迂回沉郁,表演自然大方,塑造的多是悲剧形象。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畅深沉,表演潇洒儒雅,塑造的多为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范瑞娟的“范派”,唱腔富有男性美,质朴醇厚,表演富的生活气息,擅演耿直戆厚的男子。徐玉兰的“徐派”,唱腔华丽奔放,表演充满活力,以塑造深情的书生才子... .

阅读全文

与韩少云电影全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装饰图片 浏览:388
蜀山战纪ed2k电影天堂 浏览:721
世界是平的电影爱奇艺 浏览:437
玩性玩具电影手机看版 浏览:429
重庆话小电影小孩 浏览:673
再见吧妈妈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歌 浏览:700
长白山太岁电影免费 浏览:786
老电影武打片主题歌曲 浏览:714
机车微电影 浏览:157
手机vr在线电影 浏览:147
无间道的电影主题曲叫什么 浏览:564
远征的爱电影免费看 浏览:58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西瓜电影 浏览:357
uc浏览器怎么缓存不了电影 浏览:41
天注定迅雷下载电影天堂 浏览:758
大恐龙电影完整版 浏览:88
梁朝伟电影全集完整版刘德华 浏览:455
封印蛇妖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775
秦腔电影全集十五贯 浏览:336
抖音如何发剪辑电影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