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看过《通天塔》,日本的那个聋哑女孩是个什么角色
电影《通天塔》析解
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地球到月球,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题记
―――――――――――――――――――――――――――――――――
摩洛哥,放羊的黑人兄弟拿着父亲刚刚通过交换获得的步枪(一个当地居民协助日本游客狩猎后获增)点射,检验步枪的准确性和距离。一辆旅游观光的大巴被步枪击中,前来旅游的美国公民苏姗不幸被击中,由此引发的事端开始。美国将此定义为恐怖事件,虽然摩洛哥官方并不认可,调查开始,祸及此家。摩洛哥黑人兄弟在父亲的带领下准备逃亡,被警方困在山腰,哥哥被击毙,弟弟自首承担所有的责任,一个家庭就此破灭。
―――――――――――――――――――――――――――――――――
美国公民理查德和苏姗为了挽救濒临绝望的爱情来到摩洛哥旅游,两个孩子放在了美国家中由墨西哥保姆照顾,反复的争论以及内心的挣扎之后的两人依然摆脱不了怅惘的心结,在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观光的大巴上苏姗被一颗飞来的子弹给击中,营救就此展开。因为美国官方同摩洛哥就此事件引发的争歧导致了援救工作进展缓慢,巴士被迫在当地一个村子里停留,而其它游客看着周围贫民窟似的的村庄惊恐莫名,最终抛弃了理查德夫妇绝尘而去。语言的障碍和地域的陌生让理查德夫妻在生与死的煎熬和焦灼当中获得了空前的理解和解脱,最终在当地人的协助协助下获得解救。
―――――――――――――――――――――――――――――――――
理查德夫妇留在家里的两个孩子靠墨西哥保姆照顾,从孩子出生开始,墨西哥保姆就开始照顾两个孩子,12年的时间让她同孩子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儿子结婚,她需要前去参加婚礼,而主人的孩子没有人带,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戴着两个孩子钻进了前来接送自己的侄子的车子里前往墨西哥边界老家参加儿子的婚礼。孩子在墨西哥的婚礼当中过得很愉快,异国他乡的陌生和新奇让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欢乐,婚礼结束了,保姆的侄子仍旧送他们回去。在边境上,因为保姆没有监护人的授权而私自带着孩子外出而被警方要求停留调查,而侄子在惊惶失措的情况下冲关过境,在警方追逐之下,匆忙的放下了保姆和孩子。漫漫荒凉的墨西哥沙滩让墨西哥保姆几乎绝望,最终在警方的协助下找到了孩子,她却因此再也无法在工作了12年之久的美国主人家里工作了。
―――――――――――――――――――――――――――――――――
遥远的日本,聋哑女自闭与日俱增,没有人理解她想什么,做什么,似乎只有靠着不穿内裤这样貌似裸露癖才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曾赠与非洲朋友步枪的父亲在母亲莫名自杀之后与自己沟通日益减少。对前来调查枪支事件的警探有种莫名的欢喜,终于有人开始注意她了,不管什么原因。而身体残障所导致的孤独感让自己在繁华的东京都市与日俱增,她渴望获得正常人的理解和关爱,然而似乎很难很难。
―――――――――――――――――――――――――――――――――
影片过程缓慢而漫长,不时总给人一种揪心的感受,阴郁的色彩给人视觉上的压抑,加重了观后的虚无和寂寥和孤独。
―――――――――――――――――――――――――――――――――
孤独是什么?仅仅只是一种表象吗?我离你那么的近,你却无法理解我做这些到底为什么?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无法理解,正是这种不被人理解的环境让孤独感倍增。我们时常真切的感受到孤独的存在,但是我们只是空洞或理论的理解了孤独的含义,却不知道孤独无时不刻的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之中,偶尔的莫名的孤独就会涌上心头,让自己伤感和彷徨。这就是孤独,日本女孩的聋哑看似表象,那种不能闻听的先天性的残障与世隔绝,理解异常重要却总是迟迟无法获得。而我们置身其中,谁又不是聋哑的呢?我们听不到别人说什么或不愿意听别人说什么,主观上的意识和动作导致了客观上我们无法准确的说自己的心声,我们不了解别人也就无法理解别人,或者每个个体从根本上就是孤独的,所以我们独自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的离开这个世界,所谓的‘休戚与共同生死’都变成了一句感动别人却无法感动自己的悲壮和可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变成了人生最为形象的注脚。
―――――――――――――――――――――――――――――――――
孤独是因为听不到或是听不懂,听不懂或是语言差异,而语言总是文化显著的表象之一,所以影片里理查德夫妻在摩洛哥的遭遇、大巴的绝尘而去或墨西哥保姆带着孩子出去开始,文化差异无时不刻的体现,而其中隐隐的折射了基督文化所谓的‘人性本恶’的世界观。我们无法理解美国大棒的用意,而美国人也很焦灼其它国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他们挥舞大棒的权利和作用。如果说忽略了什么,那无疑是日常行为所铭刻的种族文化的差异。而《通天塔》通过《圣经"创世纪》第11章的记载(创世之初,普天之下的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以证明自身的无所不能,想窥听到上帝到底说了些什么。上帝知道后,对于人类的骄傲感到非常恼怒,便将人类拆散到世界各地,分化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人们无法交流,最后筑塔的梦想成为泡影,而人们也从此不再沟通、交谈与倾听……)隐喻了人类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导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从而引发了各样事端的冲突的这种主观的描述是否也是一种内在的文化差异?必须承认差异存在,但是通过合理的阐述和沟通之后,我们认可这样的差异并表示理解,果如此则影片诠释的内涵已经融会贯通。
―――――――――――――――――――――――――――――――――
可能是一次偶尔的狩猎,一次表示感谢的赠与,偶然的点射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环的反应,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或事因为这次偶然事故的发生都串联在了一起,一切真的都是偶然的吗?偶然只是一个主观创造的过程,而必然却是客观体现的一种结果,偶然的背后定是必然,主观创造的过程必然是客观的结果,辩证关系总是让我时常搅进一种看似错综复杂的过程当中,因为不够睿智,所以时常迷惘。
―――――――――――――――――――――――――――――――――
影片结束,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但在挖掘明白的过程当中,糊涂却越来越多了,虽意犹未尽却置若惘然。
―――――――――――――――――――――――――――――――――
题目和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看官不要被题目给遮掩了法目,还是继续说电影的本身吧。
―――――――――――――――――――――――――――――――――
宗教、种族、国家概念、政治权术、价值观、文化差异、沟通、孤独、歧视,暴力、枪支文化、自闭……影片的野心也太大了一点,似乎最难以表述的抽象概念都要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和人物的表演来完成。这种风格我很难一眼看出是谁谁的,但看过之后的印象却是太深刻了,一下子就将你内心深处很多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勾引出来,四处的飘散回荡。你很难说它整个过程到底想要说明什么,但是看过之后相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
对于这样深刻挖掘的影片,历来我只主张看一遍,深刻的只要一遍足矣,多了反而削弱了力量和印刻。真的很难用准确的词语去说明影片到底呈现了什么给我们,但是那种揪心的过程却无时不刻的紧紧跟随,说不出来的难受始终如影随形。很多都不是靠文字能够说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反而已经到了明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所以得看个人,得去揣摩和悟。捂得久了自然长出了新的嫩芽,那嫩芽才是自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霜雨露的恩赐,它逐渐成熟,逐渐定型,最终成为果实,不要硕果,只要真切存在。
―――――――――――――――――――――――――――――――――
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是先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谁都不能再自欺欺人的一味皇帝的新装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资本主义的攻城略地之下显得不堪一击或者冥顽不化,但再也不会固若金汤。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所理解的资本主义早就和现在欧美的资本主义不相干,那时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主义观。或许全世界除了美国之外对其反感的原因不是其国家的优越性和领先性,而是它那种赤裸裸的强行要你接收的姿态。这的确是难以忍受的,就算你最好,可你也没有权利来要求别人接收你的好。显然美国政府对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焦头烂额杯弓蛇影,一旦有风吹草动边兴师动众,譬如苏姗被枪击的过程,一个看似无意的偶然最终变成了国家之间政治博弈的格局,是谁都不曾想象的。当然,一个外国公民在国外旅游的过程中被枪击的确不能算作一件小事,但因此就定性为恐怖事件而升级到国家之间的对抗和误读,却只能说明了美国当局的敏感和神经,容不得半丝的挑衅。理查德夫妻之间的感情本就以为是悲剧性的结尾了,可是突发其来的事件让两人休戚与共,在患难之中再感爱情的伟大,最终却因悲剧的事件捏合了一个比较完美的两个人之间的结局,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
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或许我们只能如此牵强的理解了。理查森夫妇最终较为完美收官的背后却是摩洛哥黑人家庭的支离破碎为代价的,虽然这个代价只是一时的偶然造成。在一个游牧家庭里持枪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正当的职业需求和防卫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一旦这个工具是具有攻击性且人为的造成了其最大负面的伤害时,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可怕的。因为一支枪,改变了三个家庭,一个美国家庭,一个日本家庭,一个摩洛哥家庭,可是真的仅仅只是一支枪吗?
―――――――――――――――――――――――――――――――――
枪,只是一个工具,在影片当中也是被沦为剧情发展所需要的工具,却是必备的工具,所谓整个剧情支撑的导火索,它的出现就展示了戏剧性的一面,从侧面也反应了人生不过也就是一场戏剧而已,有时候客观的发展是不以主观变化而变化的,虽然起因都是因为主观造成。
―――――――――――――――――――――――――――――――――
即使人类真的有了通天塔,却也不可能窥听到上帝的声音,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实在难以琢磨和确定了,说远可天涯,说近可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