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快递小哥微电影哪里看
北京快递小哥微电影在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可以看。因为这两个软件有权限,微电影《快递小哥》成品修改是微电影类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发布时间:20170816。
2. 快递的微电影什么名字
快递的微电影是微电影《快递,让生活更美好》。
微电影《快递,让生活更美好》根据圆通速递真人真事改编,由3个小故事《骑士》《礼物》《逆行》组成,近距离生动讲述中国快递小哥的点点滴滴。
以微小见大爱, 展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弘扬了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骑士剧情介绍:
在充满烟火气的石库门里弄,快递小哥救助了一位独居老人……影片在金陵东路上的宝兴里——申城第一个居委会拍摄完成,获得街道居委和居民的大力支持。
如今,创造上海旧改征收速度的宝兴里已经圆了居民们的“新居梦”。
3. 如何利用营销思路逻辑做好借势营销
前几天借顺丰事件的热点营销谈谈借势吸引上千流量,顺丰小哥被打事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对于营销行业内的朋友来说,除了关注事件本身,其实还有更多内容值得深思,本博主也进行了参与话题,一天60多点的推广费用吸纳2300多粉,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如何做好借势营销。
当然在这里说个题外话就是不要怕别人怎么骂你,只要去借势发布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别人觉得有几分道理就可以轻松吸粉了,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恶心。
这种营销思路逻辑很简单,找准自身产品的品类特性,抓住潜在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和热点话题勾搭融合,并且快速地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布,然后就等着“创意不错,虽然是广告,但还是赞一个”的各种好评吧。借势营销就富有这么一种魔力,因而广受各行各业中小企业的追捧。
素来低调的顺丰集团总裁王卫事发当天(4月17日)即在朋友圈发声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随后顺丰集团也在微博等公开渠道对私家车车主的行为进行谴责,并在公开信表示了其力求维护快递小哥权益,追究私家车主的决心,社会各界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打人者的道德抨击,对顺丰小哥的关怀与支持,都让大家感觉到一股暖流。但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面对如此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身在营销界的各位朋友,深思的自然是事件背后的另一面可能性—借势营销。
所以,企业想在社会化媒体平台曝光自己的品牌,只有两种可能:
1、制造稀缺性内容,借助新闻性热点话题,制造一种既不会遭用户排斥,又能满足媒体内容需要的创意图文,只不过想要制造出这种内容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必须不断地尝试,看似简单,实则是从0到1,需要在内容导向、情绪感染、广告注意力转移等层面完成质的转变。
2、采购渠道资源,说白了就是付一笔高额的公关费买通媒体,然后就可以任性地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了,只不过随着网民对内容辨识度的提高,媒体在利益和公信力之间需要有个权衡,即使背后有金主,也不可能任性胡为,何况买通媒体这事,逻辑又是从1到N的,除非你的企业足够大,包里足够多金,不然根本玩不起。
相比之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只能是有限的采购渠道无止境的制造稀缺性内容了,而创意这个东西,一个人玩算新鲜,一群人玩就庸俗了,以至于现在的网络媒体营销生态就成了一两个西施走秀,一大群东施效颦的奇异景象,几乎充斥着整个社会化媒体,根本无力逃脱。
二借势营销是一种思维升级
尽管抱热点大腿,是一种很无脑的内容生产逻辑,但当下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却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玩这种营销,没有人再大红大紫,没有品牌赖以成名,没有产品赖以畅销,但现在的借势营销跟传统的事件炒作还是有区别的,之所以缺乏持续性热度,取决于媒体不断刷新的信息洪流和用户不断迭代的猎奇需要,今天伟大的安妮又打着梦想的旗帜来刷朋友圈,大家都一窝蜂的追捧,明天文艺范的足记又成了热门了,回头一看,没有人再去过问余佳文在做着什么,整个网络内容生态都有一种浅薄症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借势营销,只是一场热闹,有必要做么?
1、“流量”是线上的生存逻辑:众创背景下,小企业越来越多,都需要借助媒体喊那么一嗓子,加之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开放、透明规则的侵蚀下,再也无法闷声发大财了,不得已加强品牌输出,通过媒体优越感来强化品牌竞争力。从新品发布,到粉丝party,再到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无一例外都需要通过营销来聚焦眼球,对他们而言“流量”是线上生存的基本逻辑。如果企业没有调戏媒体,吸引眼球的能力,靠什么闯荡网络江湖?
2、传统营销思维亟待升级:现如今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大小企业的标配,这可愁煞了那些被高薪挖到传统企业做新媒体运营的媒体人。因为这些新媒体平台,很多都是老板上了一堂培训大师的课,觉得有必要认真做就来搞的,老板并没有考虑清楚如何去做。要知道,做新媒体营销是个短时间很难见效的差事,跟传统的广告资源投放逻辑不太一样。
之前有个房地产企业,老板只提了一个需求,能不能通过一篇文章就把我们的品牌引爆网络,我说准备投入多少钱,他说给你配一个实习生助理,我说,再见。虽然很搞笑,但确实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窘境,想搞传播,又没啥投入。大多数企业新媒体从业者都被严苛的KPI考核搞死了,或者说制造虚假的阅读数、转发量、评论量、点赞数等蒙混过关。敢问,这是老板们想要的么?
3、借势营销的过程很痛:当《后会无期》热播时,里边有一出“仙人跳”的场景,尚客优连锁酒店就以尚客优酒店作为场景拍摄了《后会有期》轻喜剧,花费不菲,很多中小企业老板第一反应会是,这样能给酒店带来订单量吗?
事实上帮助很小,但这样做的话会给品牌带来近千万的曝光度,外行看了称赞,这个团队的创意不错,同行看了着急,这么下血本搞新媒体,不明觉厉。这可能就是一家公司走品牌路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会很痛,从品牌隐效果转化成订单显效果,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三如何看待借势营销的效果、目的?
首先:与媒体博弈,得学会如何示好。尽管说社会化媒体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有价值性的原创内容还是比较稀缺的,企业捆绑热点做创意图文,拍微电影,可以为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这种做法其实是亲和媒体的,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基于“创意”的“内容供应链”关系,如果不做这种尝试,只是发发企业自身的新闻稿,价值性并不大,如果媒体认可了你们的创意能力,没准赶上哪一个热点,就是一次给力的资源位推荐。
其次:借势的最终目的是人格化品牌形象。企业有好的产品是前提,但同一品类有很多好产品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具备一种产品表现力。产品表现力是企业做品牌,塑文化,圈粉丝的综合素质。这种产品表现力玩多了就会改变企业的营销基因,潜在效果可想而知。而持续性的借势营销,就能将企业的品牌形象人格化,时间久了自然会打动媒体,网友。杜蕾斯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脑白金就是最好例证。
最后:借势能改变与用户的关系。表面上看似借势营销是企业借媒体的舞台在作秀,但跟媒体玩其实挺费劲的,每一次无节操的作秀,都是在传递自己的情绪、品性、格调,然后吸引一大批好这口的粉丝关注,一旦有了自己的社群,企业无需再讨好媒体,也无需制造大量的噱头性内容,因为已经靠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取得了粉丝信任,和粉丝之间会建立一种品牌黏性。
4. 参加NIO Day像追星回顾现场,发现“套路”太深
这几天蔚来又传来好消息:蔚来汽车在12月一共交付3170台新车,其中ES6交付2537辆,ES8交付633辆。
蔚来的上一个好消息三季度亮眼的财报,以及NIODay和由其引起的一连串反应,这次就和大家聊聊NIODay。如果你不介意这盘冷饭,可以花一点时间看一看,如果能留言交流一番,那是最好不过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很同意我们主编王建军老师的观点:蔚来的出现,使得中国品牌有一个能跟特斯拉(或者其他豪华品牌)正面竞争的希望。
确实,说蔚来有这种实力着实有些托大,但说有这种希望,倒是不过分。
一句话,2020我看好蔚来,你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