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动画电影,主角是一只蓝色的鹦鹉,从小被主人收养,后来被鸟贩子偷走,认识一只跟她一样的母鹦鹉
《里约大冒险》
故事讲述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的蓝色金刚鹦鹉,一直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公 金刚鹦鹉。直到有一天,一个鸟类研究博士来到了这里,告知鹦鹉的主人要是再不给它们进行人工繁殖那么蓝色金刚鹦鹉可能就会灭绝,而他们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于是,为了蓝色金刚鹦鹉,他们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Ⅱ 希区柯克经典作品《群鸟》争议重解读
《群鸟》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较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然其经典性仍是毋庸置疑的,但《群鸟》的评价却远不如希区柯克的《蝴蝶梦》、《迷魂记》等其他作品那般无可挑剔。
而因为这些争议,《群鸟》反而更加耐人寻味,倒是有了些探幽发微、引人入胜的感觉。经得住质疑、经住时间的检验,《群鸟》愈显经典。
不少对《群鸟》持批判态度的评论都会引用美国知名《综艺》对这部影片的一句评价“纯属无稽之谈……除了为吓人而吓人,什么也没有”。这种评价的出现源于影片不论是在起因上群鸟为什么会疯狂攻击人类,还是结尾米契一家能否脱险、如何处理此事都没有任何的交代。 情节看似的不具完整性被指责为叙事上的空洞或断层,同时这也就有了对影片整体只是“为了吓人而吓人”的质疑 。
我们都不难发现影片的 人与鸟二元叙述结构 ,所以我们也不能仅仅简单地站在老套的以人为中心的立场看待这部电影。仔细体会, 人与鸟在实际的叙事效果上甚至不是等价的 。
影片中的主人公生死未卜、毫无交代,人类面对鸟群也始终束手无策;而影片中的鸟群,从最初于旧金山空中盘旋,到对小镇居民的无情攻击,再到最终对博德加湾土地的占领。鸟群从天空到地面的空间位置不断降低,在与人的关系中愈发占据上风,反而是构成了完整的时空叙事的。进而以群鸟俯瞰的视角思考这部影片,莉迪亚与梅兰妮的关系如何、米契与梅兰妮能否相爱相守根本无关紧要。 《群鸟》剧情非但不是不完整,而是可以称之为一部真正完完整整关于鸟的影片。
希区柯克经典影片中常会流露出的浓厚精神分析学意味 ,这一影片中也的确刻画了丧父的徘徊在米契与母亲莉迪亚与女友梅兰妮之间的关系,这也使得很多传统的对于《群鸟》的解读集中在 弗洛伊德或拉康的心理学阐释的角度 。有学者甚至以“莉迪亚在影片中是唯一一个从未遭受过群鸟袭击的人”为由,认为鸟对米兰妮和安妮的袭击是莉迪亚与儿子米契间因约卡斯塔情结对“第三者”的怨恨外化。只是让人未免感觉过于牵强。
确立影片是以鸟群为中心的叙事角度,那么相比《群鸟》的意在精神分析学象征,影片在人物关系上的设定更像是对惯以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其电影者的愚弄。 这个大师的玩笑在安妮与梅兰妮的对话中也有表达:“答案又是什么?善妒的女人对吧?占有欲过强的母亲?错了! 说到俄底浦斯情结,我看也不是那么回事。 ” (With all e respectto Oedipus, I don’t think that was the case. )也因此,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学角度,或许根本不具有多大意义。
对于《群鸟》主旨的解读,历来都是极具争议的,除了精神分析学角度的阐释,也有很多评论界人士将影片引向对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角度上。但其实只要对于希区柯克的作品风格稍作了解,就同样会感觉到相比精神分析学角度,这种解析更为牵强附会。
而若将《群鸟》进行类型片划分,惊悚悬疑自然不必多说,《群鸟》也称得上一部确确实实的灾难片。灾难片的划定历来最受精神分析角度入手的评论家抨击,但我们再次将分析重点聚焦到影片的主角鸟群之上,我们可以发现鸟群群体本身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
(1)外在攻击性
影片中鸟群之所以能够引起人类的恐慌首先就是因为鸟群具有 显著的外在攻击性 。被鸟啄食眼睛留下的空洞的眼眶即为这种对人类权力产生了直接侵犯的攻击性体现。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眼睛与空洞意象的原因之一即为, 剥夺了人类看的权力,人类就彻底失去与鸟类对抗的能力 ,对人类完整身体与完整主权的侵犯性攻击也是影片惊悚性成立的先决条件。
(2)数量巨大
影片中除第一次梅兰妮仅受到一只海鸥攻击外,鸟类都是成群对人类进行攻击。小镇居民在咖啡馆的讨论中鸟类学专业的女士就表述过鸟类数量之巨大,甚至相比人类的数量具有 完全压倒性的优势 ,这也就暗示鸟群攻击是完全扩展到全体人类的。这也 彻底打破每个人认为自身是安全的自我优越感,预示了事件的严重性。
(3)非理性
在人类的认知中鸟类是不具有语言行为的,即是不可沟通的 。我们无法理解它们行为的意义,无法了解它们的目的,我们认为它们是非理性的存在。影片一只到最后也没有对鸟群进行攻击的原因进行交代,也因此人们始终束手无策,也无法预知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
(4)先于人类存在
在鸟类学专业女士我的阐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为 鸟类是先于人类来到这个地球,即鸟类的占领是具有合理性的 。这样的认知不是身体上、权力上的侵犯,而是一中 心理击溃 。
影片中的鸟类进攻 毫无选择 性,不论好人坏人、不因任何外形特点有别,又具有显著的破坏力和绝对优势,令人类束手无策…… 还有什么如此不加辨别的暴力,无非是黑死病,是火灾,是洪水,是地震,是战争! 如果这不是灾难,那又有什么是灾难呢?
咖啡馆的对话之中,最为专业、可信的鸟类学专业的老妇人所言在此时显得滑稽又难以理喻,那最不可信的酒鬼所言反倒成了一种真理式象征—— “世界末日到了……”
从以上鸟群所具有的每一个特点到鸟群这一描述主体的选择不无透露着大师手笔的影子。
从影片的一开始那一对爱情鸟随着梅兰妮来到这个小镇,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无法忘记,爱情鸟也是鸟类。在小镇的各种鸟类都在疯狂地进攻人类时,我们会记得厨房里还有一对爱情鸟,直到影片的最后那一对爱情鸟也仍然因为“并没有做错什么”被米契一家携带着。如同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否也会带来灾难。 即使我们确认了小镇的鸟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人类的攻击者,事件仍然没有成为已知 ,悬着的心也就仍然无法放下。
影片中的拍摄中希区柯克也会让群鸟突然从摄影机后面进入画框,这也可看做是鸟的视角。齐泽克认为这个镜头的意义在于“希区柯克调动了当分隔观众——他/她作为纯粹凝视的安全位置——和叙事体现现实的距离消失之时产生的恐惧感;污点模糊了为我们带来安全感的外部/内部分界线。” 分界线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仅仅是一个安全的看客。
影片中还有一个极具隐喻含义的意象,群鸟不断撞向窗户,就如希区柯克在另一部经典之作《后窗》中所阐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窥视与被窥视的过程中。而在此处, 每一个观影者都不再是透过窗户的窥探者,而是随时可能被群鸟攻破窗户受到伤害的一个,并且被窥探的也不再是鸟类,而是人类 。
影片开篇随着梅兰妮的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天空中盘旋的鸟群和宠物店笼子中的小鸟。而在影片的结尾,观影人却是站在与鸟群共同的视角看着米契一家渐渐远去。这里, 看的主体彻底变为了鸟群 。
不仅仅是视角的置换,情节上也从开篇人们挑选宠物店笼子之中的鸟,到后来鸟的攻击使你们被迫局限在家里、在咖啡馆、汽车、小电话亭……开篇米契与梅兰妮来到这个小镇,到最后梅兰妮和米契一家在群鸟水平的注视下离开小镇。 人类从完全的自主到成为被驱逐的群体 ,恐惧之感也油然而生。
明明一切都没有解答,但不论视角还是情节设定的高度对称都让人感到了完完全全的颠覆,感觉到故事是如此的完整无缺。精巧的构思,精确的把控,又怎么能说这不是大师手笔的经典之作。
《群鸟》是争议之作,但这些争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这部影片。也是经典之作,值得更多学者提出可供探讨的评析。
Ⅲ 恐怖电影《群鸟》影评:为什么群鸟让人恐怖
第一次仔细看希区柯克的电影,大师果然是大师,我觉得群鸟之所以恐怖以下几点功不可没:
1.角色的选择
让人觉得恐怖的原因,首先就是选择鸟作为敌人,鸟类奇怪的叫声(无法交流)、羽毛(异形外表)、飞翔(无法战胜),这一切和人类相反的特质都使得这一设定充满着他者效应,即人类被未知侵犯,未知无法战胜,无法把握,又透露着潜在的危险,未知正是一切恐怖的来源,除了鸟类本身独特恐怖内涵的形象,在电影中,鸟的未知体现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镜头或台词告诉我们鸟类到底为什么攻击人类、又缘何突然有组织有智商,鸟类攻击的背后是没缘由的,这就使鸟类带着一股侵略与强大感,试想观众平日看到的惊悚电影,无论是变异怪物还是变态杀手,无不有关于行凶的解释与铺垫,鸟类的无端行凶——这一动作本身就足够恐怖。
二.在关于动机的解释背后往往又紧接着软肋:变异怪物怕某个化学元素,变态杀手则有一段扭曲的童年回忆,哥斯拉怕后代被威胁,而本片中的鸟软肋是未知的,未知就导致片中的人物无从战胜这一敌人,其中的无力感带来的恐怖是不言而喻的(如《伊甸湖》),最后的结局与其说是逃脱,更像是娴熟的猎手给玩具猎物死亡前一线暂时的生机。
2.声音
不知道是不是无意的,在男主角母亲发现死者现场主观镜头时的选择的静音与多个惊悚场景的安静并未像我们想象的少一分惊吓,反而是独具一格地使人更加紧张,本片唯一的尖叫来自于电影后半部分鸟类已经发动攻击(敌人属性明确)后女主角发现女教授死去的场景,那时的尖叫已经有前面的混乱做铺垫,便不显得突兀。
与前面声音节省形式形成对比的场景,即湖边别墅第一场大规模攻击,动用了电影前半部分从未用过的大量鸟类及变奏的声音,响度大(威力大)、密度高(数量多)、音调杂乱且诡异(未知性),本身就十分怖人,与电影前半部分较安静相加对比,便更使人背后发凉。
经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攻击高潮,影片在结局又回到使人压抑的安静:主角一行人不敢发出一丝声音,静静地在鸟群的注视下逃跑。对于压抑的安静与惊恐的密集声音准确选择是影片恐怖情绪的营造重要元素之一。
3.情节
比起一般恐怖片温馨安全→突然危险的节奏,群鸟的人物自身就有股神秘的哥特元素:女主角与男主角交好,晚上独自一人住在对情史遮遮掩掩佯装不在乎的情敌家、并非完美勇敢而是有恋母倾向的主角、说话不明不白,情绪行为歇斯底里的老女人,比起在一般恐怖片开头出现的家庭和睦安全而又安然开心的受害者们,这些在故事铺垫阶段出现的人物没有一个让人觉得安全或者稳定,尤其是占了较大篇幅的女主角潜入男主角家中一场戏,明确的营造了以人为潜在危险的气氛,让观众感觉鸟只是一个危险信号的提示,需要提出的是,直到鸟类在镇中心大规模攻击之前,每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景与鸟类无关而一直是以角色关系的疑问结束的:餐厅中男主角母亲第一次见到女主角,以母亲疑惑又后怕的眼神结束;女主角待在暴露了嫉妒情绪的女教师家的当晚,女教师的嫉妒充分酝酿却没有爆发,场景以一只撞上门的鸟结束——留下了女教师的嫉妒线索没有解决。这些无不使人觉得危险和人物有关,而鸟类只是危险的信号。后来的情节更是加强了这一点,男主角母亲发现死去的农场主后的惊恐失声不仅和那场戏压抑的安静相符合,更使人觉得这背后是有人在捣鬼,甚至一直到鸟群在小镇中心大规模攻击,仍然有让鸟类成为危险因素而不是主体的机会——餐厅里惊恐过度的女人指责女主角是招来这一切的恶魔,这不禁让观众怀疑危险会否转向由恐怖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怀疑伤害,直到男主角作出明确的修缮房屋抵御鸟群的动作后,鸟群在正式作为危险的主体,这时影片已经只剩不到六分之一了。鸟群作为危险主体,不仅角色本身的气质神秘未知,在情节上也是一直隐藏在暗处,出现时让人觉得始料未及。
4.画面
影片中对美国的乡村用了多出大远景,画面的颜色多是墨绿、藏蓝,无不体现出那副著名油画美国哥特式气息的暗淡与危险。
把日常中十分常见的鸟变成一部恐怖电影的主角,在最后的逃跑场景里,尽管观众的常识能让他们知道那些鸟并不会攻击人类,但仍不禁看的胆战心惊,这其中的恐怖魅力,是诠释希区柯克天才的最好例证。
Ⅳ 找一部关于鸟的电影
希区柯克电影《群鸟》,电视上翻译的是《鸟》
故事梗概
本片可以称为动物灾难片的先驱,据调查本片名列希区柯克导演作品最受欢迎的第七位。剧情描述旧金山上流社会的淑女米兰妮与律师米契在一家鸟店中一见钟情,当他们的爱情遭米契的母亲误解时,不断有海鸥和麻雀飞来米契家附近对人类发动攻击,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一场大火。米兰妮奋勇地保护小妹妹免遭鸟群袭击,终于赢得米契之母的喜爱。编导并没有说明鸟群向人类发动挑战的原因,但对于整场灾祸却拍得惊心动魄,多次利用鸟的主观镜头和节奏明快的剪接手法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悬疑性,可见紧张大师并非浪得虚名。蒂比.赫德琳、洛.泰勒和洁西卡.坦迪都演得不俗。希区柯克的群鸟,一部令人情绪不安的电影,利用简单手法,甚至用最无杀伤力的动物,我们披满羽翼的朋友,转变成向只有两只脚而受限于陆地上的人类进攻。没有他惯常的 MacGuffin。在群鸟这部片子中,悬疑大师完全凭借大自然对人类神秘报复力量的震惊恐惧。当然,这是一个故事,一个软弱,被Evan Hunter封闭的人。在那里Taylor为了一位冷艳金发美女而抛弃了教师Pleshette,并且平凡的Tandy十分担心、太过于挂念著她的儿子。但是希区柯克描写在那遥远Bodega海湾遭鸟群攻击的居民--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遭受下一波攻击?--这就是这部电影引人之处。后景投影和本片中未经安排设计却可预期的特殊效果是无关紧要的。成千上万只鸟成群飞到社区,等候、潜伏躲藏、蓄势待发要扑上、啄伤受害目标至死为止。它们无所不在,让观众屏息以待,心脏就快要停止了,等著看这些可爱的动物转变成杀手。据说希区柯克透过恐怖阁楼房间场景里攻击的鸟群强暴了Hedren,将最狂野意象延伸到无稽荒诞。就技术上而言,这部电影令人惊异,运用了三百五十个以上的特殊效果镜头拍摄。在某个场景,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鸟群,覆盖了整个视野,三十几片影片放在一起造成如此效果。希区考克在这部片子之前,一而再、再而三的企图满足观众。鸟制造了神秘世界所欠缺的震撼惊惧,这故事有部份事实基础,因为数年前一个小小西海岸社区已经遭受成群结队鸟类不明原因的攻击。希区考克给我们唯一的理由不太直接了当,在那里的学校餐厅一个客人解释鸟类也许是报复人类破坏地球生态。无论如何,这部片子仍然是希区考克电影中最野蛮、最邪恶也最令人难忘的一部。
观看地址:在网络视频里输入“群鸟 希区柯克”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