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随便聊聊独臂刀系列
之前看徐克的《断刀客》,听说是向张彻导演的《独臂刀》致敬之作,便一直记着要看独臂刀。
最近终于有空,把所有关于独臂刀的都看了。
一共5部:
《独臂刀》、《独臂刀王》、《座头市与独臂刀》(又名《独臂刀大战盲侠》)、《新独臂刀》、《94独臂刀之情》。
1、
《独臂刀》,1967年,张彻导演,王羽主演,女主是焦姣和潘迎紫。
金刀门门主齐如峰被仇家寻仇,下人方诚护主而死,临终托孤。
齐如峰将方诚之子方刚抚养长大,有意将独女齐佩许配给他,立他为继承人。
但齐如峰的两个徒弟对方刚既排斥又嫉妒,总是百般刁难。
忘了这俩徒弟叫啥,因为实在太像神雕剧情,干脆就叫他们大武小武吧。
大武小武一个沉稳狡诈,一个冒失冲动,他们约方刚到小树林决斗。
方刚赴约,但并不想决斗,而是想在离开前与他们告别。
齐佩心里别扭,一心要打,方刚百般相让,仍是不小心将她打倒在地,想过去扶,被她一刀砍掉右臂。
失了右臂的方刚被农家女小蛮所救,醒来后万念俱灰,在小蛮劝慰下,终于慢慢开始农夫生活。
但他们不惹事,却有事来惹他们。
面对无赖,方刚只有挨欺负的份,保护不了小蛮,愈发的郁郁寡欢起来。
小蛮看不下去,拿出半本刀谱,说是自己父亲以前留下的,叫他练练看是否有用。
残谱,残刀,残人。
方刚练成了独臂刀法。
小蛮总担心方刚练成武功后会去武林中去扬名立万,一如小龙女害怕杨过终有一天会离开古墓踏入江湖。
方刚以为自己不会离开,但身不由已。
齐佩被掳,他不得不去救她以偿师恩。
师门有难,他不得不重回金刀门救危。
救了师父一家后,方刚终于与小蛮退隐江湖,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这是独臂刀系列的第一部。
故事虽简单,但讲得圆满,独臂刀形象初步完成。
里面有一处我特别喜欢,金刀门的老七老八在客栈被仇家围堵,奄奄一息之际,方刚赶到。
老八说:师弟……
方刚说:你有什么重要的话就快点说。
于是老八迅速说出重要遗言。
干脆 ,利落!
没有明知自己快死了还在那叽叽歪歪一些无关紧要有的没的。
不过很可惜,金刀门的大多数弟子后来还是死了,蠢死的。
片中比较难以忍受的地方是服装化妆以及……武打动作!简直一言难尽,形同木偶。
当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几十年前的作品,但我同样无法穿越回几十年前以那时的眼光来看戏,所以,还是会觉得太丑。
打分的话,给7分吧。
主要扣分点是动作还有金刀门全体门人的智商。
2、
《独臂刀王》,1969年,导演张彻,主演王羽,焦姣。
方刚携小蛮隐退江湖,过着田园般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黑白刀使关顺、关横来送贴子,要求方刚去参加霸王寨的刀王选举大会,态度极其强硬。
方刚亦态度强硬的拒绝了。
尔后,朝阳刀卢掌门带着儿子卢通卢达前来拜会,为方刚讲述了霸王寨的恶行,以及刀王选举大会的目的就是消灭江湖上所有使刀的门派。
因为霸王寨势力太大,无人能敌,故请方刚出面主持正义。
方刚依旧拒绝,说自己答应了小蛮不再过问江湖之事,绝不食言。
卢掌门无奈离开,但前去霸王寨赴约前,留下了两个儿子,说自己如有不测,无论如何要请方刚出头。
之后,霸王寨的八大寨主果然大开杀戒,前去赴会之人无一幸免,他们的后人都收到一封信,要他们自断右臂,去赎回自己父亲或师父。
卢氏兄弟迅速联络了其他使刀门派,在有人断臂赎人之前,说出了自己父亲临走之前交待的事。
大家推举卢氏兄弟为首去请方刚,断魂刀门下弟子单雄怕方刚依旧不应,使计掳了小蛮,受到众人指责。
此时眼见霸王寨的人即将攻上来,他们便派人护送小蛮从小路走。
方刚得知小蛮被掳,非常生气,跟二卢去找单雄算帐,却看到单雄惨死,护送小蛮的兄弟也已战死,小蛮危在旦夕。
在小蛮调解下,误会解除,方刚带领众人前往霸王寨,一路上逐个击破各大寨主,最终将寨子端了,救出各位老前辈。
老前辈们找人打造一面独臂刀王的金牌送给方刚,而方刚此时也得知小蛮怀孕了,喜上加喜,大家痛饮一场。
就在这时,一直未现身的大寨主无相刀王,出现了……
这是独臂刀系列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也是我认为拍得最好看的一部。
大侠退隐江湖,似乎是圆满结局,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你如何退出?
所以方刚不得不再次出山。
故事依然很简单,但比上一部更紧张,也更精彩,一步一步,打怪升级般痛快。
节奏很明快,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一秒都不想离开,生怕错过重要情节。
故事讲成这样,已经很成功了。
虽然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故事讲好看了,才是真厉害。
并且这一部里,武打动作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僵硬,开始会飞了,人物造型妆容也好过上一部,两大帅哥姜大卫和狄龙都出来打了个酱油。
我很喜欢,想给打9分。
扣的一分是因为演员重复使用率过高,害我以为无相刀王就是方刚师父黑化了,一直在等方刚见到师父的面时大吃一惊,然后心痛着大义灭亲,结果原来是我想多了哈哈,讨厌。
3、
《座头市与独臂刀》,又名《独臂刀大战盲侠》,1971年,导演安田公义,主演王羽、胜新太郎。
看完《独臂刀王》,搜下一部,发现只有这部仍是王羽演的,于是欢天喜地点开。
结果……呵呵。
王羽是有多么想不开,要接这种片子?
化名王刚的方刚去日本寻友,路遇南方武士滥杀无辜,杀了他刚认识的唐人夫妻,他一怒之下大开杀戒,被武士通缉。
唐人夫妻的孩子被座头市拣了,然后遇到一路寻找的方刚,座头市决定带方刚去他要寻友的寺庙。
路上方刚疑似被座头市出卖,遭遇围捕。
虽然后来证明出卖他的其实是那个寺庙的朋友,但因为他跟座头市语言不通,误会无法解除,两人对决,座头市杀了独臂刀。
最后两人呢喃说如果我们语言相通就好了。
我……
一肚子的槽无从吐起。
片速从1.25调到1.5,最后调到2.0,仍觉得太过冗长。
故事讲得乱七八糟,通篇啰里啰唆不知所云,没有半点可取之处。
所有配角们都自以为幽默的在搞着笑,其实一点都不好笑,看起来非常莫名其妙。
真的太难看了,这种片子的全部参与者,日后回想起来,应该都觉得是一种耻辱吧。
想给负分。
可好歹是最后一部由王羽主演的独臂刀,所以,因为情怀,勉强给个0分吧。
之后王羽就没再演过独臂刀系列了,或许有,但我不知道?
他开始演独臂拳王,这个我还没看。
演了这么多独臂,不知道观众看到他真人时会不会惊呼:啊,原来你有右臂?!
4、
《新独臂刀》,1971年,张彻导演,姜大卫狄龙主演。
年轻时的姜大卫很帅,可我心中最认可的独臂刀仍然是王羽,或许是先入为主吧。
大侠龙异之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江湖中凡有使刀的少侠出人头地,无不被他设计陷害失去手臂,从此退出江湖。
鸳鸯刀雷力也不能幸免。
年轻气盛的雷力退出江湖后,在小酒馆做了伙计,受尽欺辱。
附近铁匠的女儿巴蕉每天来打酒,对他心生好感。
威虎山庄的人调戏巴蕉,雷力上前阻拦,被打得很惨。
危急时刻,酒馆来了位少年侠客封俊杰帮他们解了围。
封俊杰意气风发,气宇轩昂,一如当年的雷力。
巴蕉总认为,如果雷力能像别的江湖人那样,腰间挂把刀,就不会被欺负了。
封俊杰说你不懂他。
巴蕉确实不懂,所以哪怕雷力不想要刀,不想再提武功之事,她也固执的偷了父亲的宝刀送他,却在归家途中,被威虎山庄的人掳了。
封俊杰救了巴蕉,随后接到龙异之和威虎山庄庄主陈震南联名的贴子。
他本就因威虎山庄劫镖一事想去打抱不平,因此欣然单刀赴会。
雷力提醒他小心,因为龙异之的三节棍专克双刀。
封俊杰却觉得自己是去揭露真相,龙大侠感激他都来不及,两人怎么会动手。
他让雷力等着他回来,一起归隐,去太湖边种田。
雷力一直等到天黑,等来的是封俊杰惨死的消息。
龙异之以当年对付雷力的同样手段对付封俊杰,封俊杰终于识破眼前这位大侠的真面目,却被砍成两截,死得相当惨烈。
并且龙大侠还假惺惺做出宽容慈悲的样子,将他葬在山庄后山。
雷力大恸,愤而上山,踏平威虎山庄,并最终杀死龙异之,为封俊杰报了仇。
有年轻时狄姜的颜打底,怎么都差不到哪去,光看颜就够了。
但真要讲起来,故事并不出色。
之前的独臂刀,甚至包括徐克后来导演的断刀客,断臂后都过得非常悲惨,是真的弱到了极点,被人欺辱到无法反抗。
只有这部,雷力即使断臂,也并未变弱,他只是不想再涉足江湖,所以隐藏实力。
这就少了一种触底反弹逆袭的快感。
更何况,当年雷力意气风发时,尚且败给了龙异之,当了伙计许久,也未曾练武,只凭端茶倒水打鸡蛋中锻炼出来的技巧,加上根据扔鸡蛋临时想出的三把刀的创意,就能杀光了威虎山庄所有人再加上一个龙异之,实在有些牵强。
大概是修复过了吧,这部画质非常高清,再加上两位男主的颜,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这也是独臂刀系列中最基情四射的一部。
女主彻底沦为灯泡,多余得不能再多余。
封俊杰对雷力一见倾心,而雷力对他则有些排斥。
直到巴蕉被掳,雷力追上去,却因对方有马,可奈何。
一直跟着他观察他的封俊杰从树上跳下来:你在追什么人?我帮你追。
或许就是在那一刻,雷力终于完完全全的接受了封俊杰。
“你把我当朋友。”“我把你当兄弟。”
“到了晌午不会有客人了,我来陪你。”“不用管我,你忙你的。”
“待这事完了,我也封刀,我们到太湖边上务农去。”“我等着你回来。”
雷力倚在门前,目送封俊杰策马远去,封俊杰回头,有些俏皮,又志得意满的看了他一眼。
颤抖吧,腐女们。
因为我太注重故事性了,所以虽然有两位的颜打底,还是只给7.5分。
5、
《94独臂刀之情》, 1994年,导演李仁港,主演姜大卫、刘松仁、吴兴国。
错剑堂大师兄白复国与其二师弟汪靖国竞争堂主之位,汪靖国失败,愤而出走,创立一刀会。
七年后,汪靖国找白复国寻仇,抱走其独子阿宁,以义父身份抚养阿宁长大,给他灌输白复国是其杀父仇人的观念,然后让他去报仇,与此同时,联系三师弟武安国,让武安国在阿宁杀白复国时从旁相助,之后再杀死阿宁。
白复国在爱妻死后倍感寂寞,了无生意,在儿子来寻仇时,决定赴死,并且交给儿子一封信,嘱咐他在自己死后再打开。
二人打斗时白复国有意相让,加上武安国从中动手脚,很快便死在阿宁手中。
之后阿宁拆开信,得知自己亲手杀了父亲,大受打击,一蹶不振,幸有汪靖国爱女小莲陪伴。
武安国叛变事发,被错剑堂追杀,得知自己当年痴心错付,心灰意冷自尽,汪靖国派自己徒弟高杰前来追杀阿宁。
二人决斗,高杰战死,小莲知道阿宁定会找自己父亲报仇,不欲夹在中间为难,远走他乡。
阿宁终于杀死汪靖国,却在看到汪靖国怀中掉出与自己的合影时,悲伤不已,遂自断一臂,以报养育之恩。
我从头到尾都在怀疑自己看了个假的独臂刀。
还以为姜大卫是独臂刀,结果他很快就挂了。
那好吧,他应该是独臂刀他爸。
可是断臂呢?为什么都快放完了,阿宁两只胳膊还好好的?
最后三分钟,阿宁终于断臂,我长长的松了口气,虽然这臂断得有点莫名其妙。
男主阿宁是吴兴国演的,对他无感,可能是因为我讨厌许仙。
不过姜大卫和刘松仁,甚至徐少强,都是很帅的。
江珊和杨采妮也是美到让人窒息。
可惜,故事太差,白瞎了一帮那么好的演员。
首先,帮仇人养儿子,然后让这个儿子去杀仇人,这种奇葩的操作我实在不懂。
简直脑子有坑,养个孩子那么容易?
邀月宫主养花无缺那是因为变态的爱恨交织。
好吧,汪靖国可能也是……
其次,白复国不想活就不想活了吧,居然要让儿子先杀了自己,再让他得知真相。
你跟你儿子……多大仇?
真不想活也别坑自己儿子好嘛,自杀请在家,方便你我他。
之前有人推荐,说这部还不错,我是抱着很大期待的,谁知看下来觉得哪哪儿都莫名其妙。
当然,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这部,因为画面是极其浪漫写意唯美的。
徐克的《断刀客》说是致敬张彻的《独臂刀》,然而从风格上来说,总感觉更接近这部《94独臂刀之情》,画面以及配乐,甚至女主开头幽幽独白的方式,都非常像。
当然,徐克那部要强太多。
所有导演里,我最爱徐克的镜头语言,想象力也足够华丽,故事讲得还好,在我心里他是完美的。
这部给5分吧,4分给颜,1分给画面。
按喜欢程度排名:《独臂刀王》>《新独臂刀》>《独臂刀》>《94独臂刀之情》>《座头市与独臂刀》。
非专业影评,打分全凭喜好,主观性极大,如有粉丝,请勿介意。
② 这本香港电影谁知道啊
邵氏电影的光辉历史
对许多人而言,邵氏电影已是一个经典,在中文影史上,更是一个重要的光影标记。
提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最辉煌的年代,人们总会想起它当年的口号: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邵氏在最风光的时期,几乎是香港的电影王国,它的成功与声势,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而这一切需要从头说起。
就从50年代中期说起,当年东南亚的电影事业还在萌芽时代,而香港电影已开始蓬勃,可说是手执东南亚电影业的牛耳。在50年代中,香港影坛其实有三大势力,就是邵氏、电懋(国泰)和左派的长城与凤凰公司。它们的特色就是以拍摄华语片为主流,拍片数量多且稳定,而且制作都比其他独立电影公司认真严谨。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邵氏的实力与声望,起初都不及新马影业大亨陆运涛手创的电懋。当时电懋财雄势大,明星与导演阵容强大。单论明星,电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兰、叶枫、李湄、丁皓、王莱、苏凤。小生则有张扬、雷震、陈厚、乔宏、田青等。电懋的导演阵容则有岳枫、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级职员宋淇、秦亦孚,更有张爱玲编剧助阵。在钟启文的领导下,成就蒸蒸日上。
迎头赶上 与电懋一争长短
在50年代初期,尚是邵氏父子电影公司的邵氏,可说是处于电懋下风,明星阵容不及电懋强大,除了同样有当时两边走的林黛与林翠外,只有后来由长城转投入的乐蒂,而斯时尤敏则已跳槽电懋,生角只有赵雷较知名。在此时期,连李丽华、严俊、张仲文等,起初都是为电懋效力。
50年代中,邵氏改组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由新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主政。邵逸夫更由新加坡到香港主持电影拍片工作,与电懋一争长短。可以说,香港的电影事业,其实是由南洋帮新马大亨创立的。邵逸夫是商业奇才,在他的领导下,邵氏一洗颓风,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把电懋抛在身后。
早期的电懋电影和邵氏电影的主要分别,简单的说,电懋的电影时代气息较浓,它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则多数都还穿着唐装衫裤。举个例子,电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儿女》、《空中小姐》,这些女主角们都是典型的香港50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们都穿着摇曳生姿的西洋大伞裙。而邵氏同期的电影如《春光无限好》、《丹凤街》、《夜来香》、《窈窕淑女》、《黄花闺女》、《月落乌啼霜满天》等,女主角都还穿着当年大部份妇女所穿的唐装衫裤,有些更是民初装。
单从服装,就可以看出50年代早期,邵氏和电懋电影的不同风格。电懋较城市化,邵氏则着重乡土化与唐人街风味。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后,就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他拉拢了当年最红的林黛与李丽华,成为邵氏基本演员。小生阵容也加强,除了原本当家的皇帝小生赵雷外,也拉拢了陈厚跳槽加入,之后关山也由左派阵营投入邵氏,钟情与张仲文较后也加入邵氏。
单是有大明星还不够,邵氏此时更下大资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综艺体阔银幕外,更投下重资拍彩色片,观众趋之若鹜。《江山美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卖座的中文电影。有一个“笑话”说,就因为《江山美人》这部片,香港观众此时才知道除了任剑辉和芳艳芬外,还有一个明星叫林黛。有这个笑话产生也不出奇,当年香港的主流市场是粤语片,而华语片则是以新马南洋一带有主要市场,电影都是在“南洋”上映。
迎合口味 带起黄梅调热潮
邵氏电影票房后来胜过电懋电影,是因为邵氏更会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观众的口味。以前的电影观众以妇女为主,她们喜欢的除了先苦后甜的“家庭伦理文艺大悲剧”外,更喜欢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欢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时期,邵氏在歌唱片输了脚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带起了另一个更风靡观众,轰动期更长久的港式黄梅调电影热潮。在《江山美人》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王昭君》、《杨贵妃》等彩色阔银幕大制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对手电懋已黯然失色。
在邵逸夫领导时,邵氏也拉拢了当年的大导演岳枫和陶秦加盟,如虎添翼,和原本的李翰祥等人,为邵氏开拍各类型大片。
岳枫除了可以拍《畸人艳妇》和《嬉春图》这类时装片,他也可以拍古装片《花木兰》、《宝莲灯》、《妲己》,甚至武侠片《盗剑》、《夺魂铃》,堪称多才多艺。陶秦虽不擅拍古装电影,但邵氏名作《不了情》、《晓风残月》就是他的作品。陶秦更属当年少数会拍歌舞片的导演,《千娇百媚》、《万花迎春》、《花团锦簇》、《欢乐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邵氏公司的发展此时节节抢先在电懋之前,不仅因为走对了古装歌唱片的路线,也因为邵逸夫是人在香港直接主持业务,而电懋方面大事则都要向新加坡方面报告等候批准,步伐节奏就已经慢人一步。
邵氏还有一个成功要点,就是扩大业务,建立邵氏影城,拥有多个摄影棚,并搭立古装实景,方便拍片,省时省力也省钱。
它还有一个成功点,就是大量栽培新人,它设立了“南国演员训练班”,招考新人,然后签下有潜质的新人予以力捧,成为红星。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付出惊人的片酬拉拢天皇巨星加盟。胡燕妮、郑佩佩、何莉莉、李菁,就是邵氏一手捧红的大明星。甚至连早期拍福建片的小娟,也是由邵氏捧成红极一时的凌波。
写到这里想到,邵氏的演员训练班叫“南国”,它的官方宣传刊物则叫《南国电影》,它是暗示它的根源在南洋新马吗?
邵氏最高峰时期
邵氏在60年代中,成了香港雄霸一方的电影王国,也有两个外在原因,其一就是国泰大老板陆运涛在台湾参加亚洲影展时坠机身亡。陆运涛当时本已有心要大施拳脚与邵氏一决雌雄,谁知出师未捷身先死,易名为国泰的电懋群龙无首,出品每况愈下,大明星更纷纷息影,影片成绩差强人意,终于结束拍片。
还有一个外在原因就是香港1967年暴乱,造成左派电影公司没落。
这时就只剩下邵氏公司独占天下了。
邵氏公司脑筋快,眼光准,在黄梅调、山歌片渐渐被观众厌倦时,它在张彻导演的领导下,及时开拓了“武侠电影世纪”,由《边城三侠》和《江湖奇侠》打头阵,掀起了历久不衰的阳刚电影热潮,更改变了香港电影素来以女主角为主的风气,此后的电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罗烈、岳华、张翼、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等挂头牌,他们才是牡丹,女主角则只是绿叶。
邵氏的最高峰时期就是此时。
随后,每个人都知道了,邵氏开始减产,甚至停顿了生产。但这么多年来,提起香港电影,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邵氏电影,邵氏足以骄人矣。在邵氏之后,没有电影公司可称“电影王国”。
重温邵氏电影光辉(二)古装片与黄梅调年代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是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主要原因;而李翰祥为邵氏拍摄的彩色古装巨片与黄梅调电影,除了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也使当时的中文电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气象,如此回首,我们称之为:经典。
在50年代末,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声势,已迎头赶上宿敌电懋,与之并驾齐驱,到了60年代初,更有渐渐凌驾电懋之势。这当然是邵氏兄弟领导英明有方,但座下重臣,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在拍摄电影方面,有两位大导演对邵氏功劳殊大,他们是已故的李翰祥与张彻。他们为邵氏执导的某些电影,不仅令邵氏声名远播,更流芳至今。在商业上,更协助邵氏发掘了电影票房的黄金矿场。
先说李翰祥,他率先为邵氏拍摄的古装巨片与港式黄梅调电影,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
如果要推举最流行的黄梅调长青歌曲,相信不少人都会选出《扮皇帝》和《戏凤》这二首歌曲。至今在卡拉OK,乐龄歌唱比赛中,仍时时听到这两首歌。而这两首歌曲就是邵氏招牌产品,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的插曲。
胆识过人 为邵氏赚大钱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在他们的领导下,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绝对不是侥幸的。
但物有所值,《江山美人》不仅为邵氏赚大钱,更锦上添花地得到1959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亚洲影展的最佳电影金锣奖。因《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决定拍摄古装宫闱传奇故事黄梅调电影,这一着可说走对了路线,而这一着也是电懋最弱的一环。
因为电懋是擅长拍时装片,甚至连旗下的演员,除了尤敏和雷震外,其他的都因外型过于时代化,而不太适合拍古装电影。
在这一点,邵氏就胜过电懋,它手中有林黛、李丽华和乐蒂,宜古宜今,且都是拍摄古装片的能手。
在《江山美人》之前,邵氏兄弟已拍了彩色片《貂蝉》,票房鼎盛,之后邵氏就走巨片路线,彩色拍摄古装电影,而电懋仍停留在黑白片时代,自《红娃》、《空中小姐》与《龙翔凤舞》之后,要隔了好久才重新拍摄彩色片,步伐已经又慢于邵氏。
此时邵氏的古装彩色巨片就有《王昭君》、《杨贵妃》、《武则天》、《倩女幽魂》、《红楼梦》,除了《红楼梦》是袁秋枫执导外,前4部都是李翰祥的作品,尤以《倩女幽魂》和《武则天》成就最高。李翰祥重考究,杨贵妃所穿的古装,也令观众大开眼界。
这时邵氏还未全面走黄梅调路线,但凡古装片中的歌曲,都已以黄梅调唱出。乐蒂和任洁主演的《红楼梦》,也是一部黄梅调电影。
反串魅力 凌波一片成名
拍闽南片出身的小娟,此时已入邵氏,初名沈雁,后由何冠昌为她改名为“凌波”,提到邵氏的黄梅调电影,不能不提凌波,因为她也是令邵氏黄梅调电影兴盛至白热化的功臣之一,她拥有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红楼梦》中幕后代唱贾宝玉,受李翰祥赏识,提拔和乐蒂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平地一声雷,令凌波一片成名,炙手可热,当年整个台北更掀起了令人吃惊的凌波热潮。
邵氏也在此时正式迈入黄梅调电影时代,但同时也面临人事变迁。首先是乐蒂拒绝再和凌波合演《七仙女》 ,跳槽电懋,继后李翰祥又带了《七仙女》的女主角江青到台北,自组国联影片公司,抢拍《七仙女》。
邵氏这时开始重用新人,由方盈出任《七仙女》的女主角,影片一样受欢迎,令邵氏知道影片质素最重要,此后更大胆起用新人如李菁、秦萍等主演古装片,由大红大紫的凌波带起她们,这是60年代中的事。
所以虽然此时林黛已自杀身故,乐蒂跳槽,李丽华已离开,但邵氏新人女星如百花齐放,不愁没有女主角。
但此时的黄梅调热潮也带来了一起不良的后遗症--阴盛阳衰。在这些古装黄梅调电影中,所有的“男主角”几乎都由女生反串,特别是凌波,更是“反串王”,她可以说是华语片中的“任剑辉”。
男演员此时都英雄无用武之地,陈厚和赵雷也在邵氏黄梅调热潮中,先后跳槽电懋。
话说当年的古典美人乐蒂和皇帝小生赵雷,在效力已改名为“国泰”的电懋后,两人也合演了多部黄梅调电影,如《嫦娥奔月》、《红梅阁》、《锁麟囊》、《金玉奴》、《扇中人》等,但不知为何,这些古装片就比不上他们当年在邵氏拍摄的古装电影,也足证邵氏拍古装片确有一手,可称谓之为“邵氏风格”。
黄梅调盛极而衰
在邵氏影城建竣之前,邵氏除了拍摄彩色古装片外,也同时继续生产黑白片,如《不了情》、《一毛钱》、《畸人艳妇》、《姊妹情仇》、《后门》、《手枪》等。其中《不了情》、《一毛钱》与《后门》,更可说邵氏名作。在彩色时装片则有《千娇百媚》、《花团锦簇》、《万花迎春》等。
到了邵氏影城正式启用时,邵氏从此摒弃黑白影片制作,正式全面投入彩色片时代。
这时候邵氏的“片头”口号是“邵氏出品、必属佳作”。在影城方面则是“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甚至连外国《生活》杂志都来采访,作为封面故事。
黄梅调电影在大银幕上连唱好多年,观众也开始腻了,邵氏此时又因中国大陆的《刘三姐》卖座,拍摄山歌片如《山歌恋》、《山歌姻缘》等,但不能掀起热潮。
这时因为黄梅调盛极而衰,邵氏制作已没有一个明显的主干,除了继续拍一些古装片如《蝴蝶杯》、《盘丝洞》、《铁扇公主》外,也拍了好一些时装片,题材多样化,如《人头马》、《寒烟翠》、《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鹅》,此时的最佳时装电影,应以陶秦执导的《船》为邵氏名作。
重温邵氏电影光辉(三)武打片 高潮叠起年代
在60年代中,古装黄梅调电影式微,邵氏幸运的开拓一条新的戏路———武侠打斗片。
邵氏的武侠打斗片不仅令公司赚到更多钱,也使邵氏公司的名字在海外地区更响亮,因为武侠打斗片不仅在东南亚华人社区大受欢迎,世界其他非华族地区的观众也趋之若鹜,掀起了功夫片热潮。
论起邵氏武侠打斗片的辉煌成就,就绝不能忽略张彻导演,他是邵氏找到新黄金矿场的大功臣。
张彻导演可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好,早年以“何观”为笔名,是著名的影评人,更写过不少剧本。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曾被人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民谣的《高山青》,其实是张彻谱曲。
张彻其实还谱了另一首歌,是《碧兰村的姑娘》。
张彻在邵氏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都是古装黄梅调电影《蝴蝶杯》,可能这非张彻所长,结果要劳烦高立协助补拍。当时谁都不看好张彻,谁都没有料到,张彻后来凭武侠打斗片的成就,成为香港殿堂红导演。
张彻有后来的成就,旁人也要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邵是伯乐、张是千里马。没有邵逸夫的信任与重用,张彻纵有天大才华也耍不出来。
很多人以为张彻是在进入邵氏才成为导演,其实张彻的第一部执导的电影叫《野火》,是李湄自组的北斗公司出品,由李湄和高原主演。
张彻带动的武侠打斗片,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称呼“阳刚电影”。
在这之前,香港影坛一直是重女轻男,阴盛阳衰,排名都是女明星领先,女明星的片酬更远远超过男明星。
但在阳刚电影风气席挂香港影坛后,正合了“风水轮流转”这句俗语,在60年代中王羽带头,香港电影转为“重男轻女”,男主角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壮丹,女主角已变成绿叶,“林黛时代”一去不返。
武侠世纪 从摸索到成功
邵氏的“武侠世纪”一开始是摸索时代,这个时期的产品有《边城三侠》、《江湖奇侠》、《鸳鸯剑侠》与《文素臣》等。到了《大醉侠》与《独臂刀》面世,邵氏的武侠电影又走上了成功之道。
说起武侠片,一定会先想起邵氏,因为确是邵氏带头拍武侠片,但很讽刺的是,在60年代中,第一部最出色的电影却是左派长城公司拍摄的武侠片《云海玉弓缘》,由梁羽生原著改编。
在《云》片中,王葆真凌空一剑,姿势美妙、剑招凌厉,令观众叹为观止,而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正是刘家良与唐佳。
邵氏不久获得刘家良与唐佳加盟效力,在武打招式特技上更如虎添翼,独步香港影坛。
邵氏拍摄的武侠片多不胜数,但人们如果要选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侠片,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推选《大醉侠》,这是胡金铨为邵氏执导的唯一一部武侠片,邵氏当年没有留下“小胡”继续效力实在可惜。
除了《大醉侠》,邵氏的武侠片代表作尚有《大刺客》、《金燕子》、《盗剑》、《夺魂铃》、《十二金牌》。
《盗剑》与《夺魂铃》是老牌名导岳枫的作品,其中《夺魂铃》的剧情是改编自意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马》,但整部电影却青出于蓝,气氛极佳。
《夺魂铃》可能是当年邵逸夫最欣赏的公司成品,因为它时常代表公司去参加各类电影展。
邵氏的武侠片也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捧成了大明星,最红的自然是王羽和郑佩佩,也是当年的票房之宝。
张彻开创时装打斗片
在1969年左右,张彻又开创了另一条电影新路线,就是摒弃刀剑的时装打斗片,打头阵的是《死角》,由李菁和狄龙主演,其后还有《小煞星》、《拳击》、《叛逆》等。
凭着这些电影,张彻又为邵氏捧红了两名皇牌新星:姜大卫与狄龙。
姜大卫更因主演了张彻的《报仇》,成为香港第一个“亚洲影帝”。《报仇》是以民初为背景,亦是邵氏此时的代表作之一。
邵氏的武侠打斗电影基本上就是以张彻执导的电影为主线,这时张彻的作品除了时装打斗片外,也同拍清末或民初的打斗片,有《马永贞》、《仇连环》、《刺马》。前两部影片捧红了陈观泰。
《刺马》是张彻代表作之一,亦是邵氏这个时期的名作,在这部片中,狄龙真正脱胎换骨。
整个邵氏影城,是阳气勃勃,除了郑佩佩外,无人可与男星一比长短,张彻不仅捧红了狄龙、姜大卫等,也提拔了不少“配角演员”,如来自新加坡的陈星、日本的仓田保昭,以及王钟,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绿叶演员。
邵氏当然不仅张彻一个导演,文艺片导演极多,但是一提起武侠片打斗片年代提邵氏就必然和张彻脱不了关系,张彻作品就是邵氏最受欢迎的作品。
邵氏此时的作品又有《洪拳小子》、《洪拳与咏春》,捧红了英年早逝的傅声,他的顽皮与叛逆大受观众宠爱。
傅声的其他电影还有《射雕英雄传》、《绝代双骄》、《冷血十三鹰》、《五郎八卦棍》等。
刘家良指而优则导
在70年代中,邵氏又来了一位出色的武打片高手导演,他是“指而优则导”的著名武术指导刘家良。
刘家良的风格与张彻不同,他走的武打片招式美观,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有异于其他影片中的花拳绣腿,打得真实是刘家良影片的特色,所以大受欢迎。
刘家良与张彻一样,拍片快捷生产,作品有《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陆阿采与黄飞鸿》、《武馆》,以及使惠英红赢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长辈》等。
邵氏此时更有一部《天下第一拳》打入欧美市场,此片是由韩国导演郑昌和执导,罗烈主演。
在观众看腻了时装、民初打斗片后,邵氏亦没有放弃“刀剑拳脚”路线,这时由楚原执导的《流星蝴蝶剑》,掀起了古龙电影热,楚原也再度翻身,从粤语片大导演成功转变为华语片大导演。
邵氏拍的古龙电影,还有《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等,在70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邵氏的古龙电影,令狄龙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的大红星,《三少爷的剑》也令新人尔冬升走红。
电影王国 美丽的记忆
来到80年代,古龙式电影可以说是邵氏电影最后一个高潮的灿烂烟花。
之后,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抢走了大批电影观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人们都没有馀暇和闲情逸致上电影院。
以前的邵氏导演,一个一个的离开影城,邵氏电影也逐渐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无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后,它减产,甚至下来是停顿生产。
当邵氏后来大规模拍片的年代,不仅代表了一个电影王国成为美丽的记忆,香港电影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熠熠光辉映亮整个东南亚。
③ 我国著名武打明星王羽去世,他演绎过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王羽是六十年代香港武打明星,参演第一部武侠电影是《虎侠歼仇》。当时制作方向大众征选男主角,王羽以优越条件当选。随后又在1965年出演《江湖奇侠》,因为在拍摄当中从来不用替身,而深受电影界同仁敬佩。而真正让王羽红极一时影片是《独臂刀》,电影上映后刷新了当时票房记录。王羽和很多男演员比起来,身材高大显得十分有阳刚味道,使得他成为了在李小龙之前武打明星当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一位。1970年王羽拍摄了《龙虎金刚》与《四大天王》,并且在1971年参演了《独臂刀大战盲侠》。70年代中期时,成龙等武打明星逐渐出道,王羽曾与成龙联合出演过《风雨双流星》、《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等影片。
1、走红于六十年代
70年代时香港武侠电影开始快速发展,除了王羽之外,李小龙也开始逐渐走红。而王羽是李小龙之前票房最好片酬最高的武打明星。后来成龙等人逐渐受到人们认可,王羽与成龙联合出演了多部影片,比如《风雨双流星》、《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等。
④ 成龙演配角的电影有哪些
《精武门》,主演是李小龙。该影片讲述了清末民初,霍元甲被日本人设计毒死,霍元甲的亲传弟子陈真赶赴上海拜祭师父,当陈真查明是日本人暗害了师父,便独自闯入日本道馆与一众日本高手较量,最终陈真手刃了仇人,为国家与民族争回了尊严。
担任影片领衔主演的是李小龙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王羽。
⑤ 成龙早期在哪部电影中客串是个小偷,刚出镜头的时候正在抓鸡
《迷你特工队》,80年代初拍的,不是客串,因为里面有很多当时的大明星,如王羽,郑少秋,林青霞等 ,所以平均下来他的戏份比以往的电影中少些,但还是主角。
还有一部中也有抓鸡的镜头,好像是《龙腾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