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期波兰军官逃离西伯利亚的电影叫啥
片名:西伯利亚波兰人Syberiada polska
导演:雅努什•扎奥尔斯基Janusz Zaorski
影片改编自波兰作家、法学家和外交官兹比格涅夫•多米诺(Zbigniew Domino;1929年12月21日~)出版于2001年的同名历史小说。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17日,苏军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以及位于波兰东部边境的克拉斯尼亚尔村。此后不久,克拉斯尼亚尔村的所有村民都被塞进火车驱逐到西伯利亚荒野深处的斯塔什卡山谷。命运将他们与一同成千上万被驱逐到此的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布里亚特人和车臣人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恐怖和无情的大自然已不再是他们的敌人。倦怠、疾病、暴力、敌意和死亡迫使他们必须重新审视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明白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互相帮助。尽管民族不同,但理解、友谊、爱情将帮助他们开始一场艰苦的生存战斗……
电影名字是:《极地重生》。
《极地重生》(又名:《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是Eurocine Films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改编自《OSEF MARTIN》-BAUER畅销传记小说。由Hardy Martins执导,Bernhard Bettermann、Hardy Martins等人主演的一部战争片,于2001年12月27日在德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二战后被前苏联军事法庭判处劳改25年的德军少尉基文斯,被放逐到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他决定逃离这人间地狱,孑然一身展开一万四千公里的“极地逃亡”的故事。
2. 一部二战电影,有关一个钢琴家
就是<<钢琴家>>
片 名:钢琴家 The Pianist
英文片名:The Pianist
IMDB:0253474
类 型:剧情 / 战争
导 演:罗曼·波兰斯基 RomanPolanski
主 演:阿德里安·布罗迪 AdrienBrody, 托马斯·克雷茨曼 ThomasKretschmann, 弗兰克·芬利 rankFinlay
编 剧:Wladyslaw Szpilman
片 长:148 分钟
上映日期:2004年2月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终于等到黎明来到……
3. 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电影(或一些二战时期有名的战役)
1,《血战西盘岛》
《血战西盘岛》是由帕维尔·乔克赫威执导的战争片,米乔·赞布罗斯基、Robert Zoledziewski、扬·恩格莱特、彼得·亚雷亚当奇克、波利斯·席克等参加演出,影片于2013年2月15日在波兰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二战初期波兰抗击纳粹德国的象征性战役,不到200名波兰士兵,阻击了将近2000德军整整七天的故事。
2,《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
该片于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9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3,《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是由乔·赖特执导,加里·奥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等主演的传记历史片。于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二战时面临来自内部的偏见与外部的法西斯战争,温斯顿·丘吉尔抵住压力,带领英国人民奋起反抗,赢得敦刻尔克战役的胜利,度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故事。
4,《登陆之日》
《登陆之日》(My Way)是一部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开始上映。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身着德军军服的两名东亚人金俊植以及长谷川达夫的故事。
5,《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
4. 冷门佳作,二战高分战争电影
冷门佳作,二战高分战争电影
《五月的四天》
豆瓣8.5
影片讲述二战结束前的四天,苏军小分队占领德国海边孤儿院,与撤退的德军遭遇。八个苏军要俘虏十倍于他们的德军,而德军偏要向英军投降,胶着僵持。为了保护孩子,苏军小分队与德军并肩作战,向自己人开火。
《五月的四天》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德国电影,以孩子的视角没有立场,讲述战争是人性的炼狱,少数不刻意强调战争之残酷的战争片,这才是最好的反战电影。
《沃伦》
豆瓣8.3
影片还原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沃伦位于现乌克兰西北边界,二战以前这里属波兰,曾经是乌克兰人、犹太人、波兰人、俄罗斯人等多民族混居地带,二战期间先被苏联占领,接着被德国占领。
乌克兰人为谋求独立,成立起义军,不仅协助德国屠S犹太人,且在1943-1944年间s害了至少10万波兰人。近期最恐怖的观影体验,真正的恐怖片是战争。部分镜头会有不适感,过于真实、残忍,血腥,反人类。
《类人猿行动》
豆瓣7.7
影片讲述了英国训练两名捷克斯贺尺仿洛伐克士兵,刺杀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行动代号“类人猿”。
真实事件改编,前面稍显沉闷,但贵在真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讲述了一个刺杀行动,通过刺杀者的视角来表现整个事件,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表达到狂热的爱国主义。
《无名战士》
豆瓣7.8
影片改编自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困灶》,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
芬兰二战题材影片,通过芬兰军队一个排普通士兵的视角,完整再现了芬兰的二战史。180分钟的片长,激烈的战斗禅纤场面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丝热血和激情,只有战争的残酷。非常出色的一部战争片。
5. 讲述一个犹太人钢琴师二战时期在波兰的电影叫什么
《钢琴师》(英语:The Pianist),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以纳粹德国侵略波兰华沙为背景,主要反映波兰犹太人遭遇的故事片。电影取材来自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的回忆录。2002年,《钢琴师》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奖。2003年,《钢琴师》又夺得三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影片主要讲述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6. 《辛德勒名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
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么呢?
资金重新到位,工厂重新命名为埃马利亚。党卫军规定:雇佣犹太技术工人每天工资7马克,其他工种和女工每天5马克,但必须直接全部付给政府财政部门,犹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佣波兰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于是,犹太人成了辛德勒当然的选择对象。
招工处人头济济,斯泰恩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许多犹太人被送上了火车,辛德勒得知后火速赶往车站,机智地斥责德军军官,并在火车启动时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并把他留了下来,责怪他日后别忘带工作证,以免遭此横祸。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个个如惊弓之鸟。腥风血雨,其状甚惨。和情妇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妇,哽咽着恳求他离去。
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忧心忡忡。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领神会,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会给以令人满意的报答。
辛德勒来到普拉绍夫劳役营,乘机和斯泰恩见了面。斯泰恩告诉他到时别忘了给党卫军军官及家属的生日送礼,还必须按时孝敬财政部和军需局的人,党卫军司令部的费用每个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来换取获准开设集中营金属加工厂的权利。
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庆祝生日时,吹灭了五层高的蛋糕上的蜡烛并亲吻了身边的每个女人。工厂里的犹太姑娘带着一个犹太女孩,也捧着他们的蛋糕,代表全体工人祝他生日快乐,辛德勒也亲吻了她们,但他没料到由此却惹下了祸。
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无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犹太姑娘。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
广播里传来了叫所有活着的犹太人立刻到广场集合的命令。刚从匈牙利来到集中营的犹太人不知道在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命运。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听军官说要脱衣检查身体,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台上,呆在闷罐车里的犹太人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口渴难忍。辛德勒给坐在月台上的戈特递上冰镇汽水后建议叫辆消防车来,用水笼头朝那些犹太人喷洒,以此取乐。于是,戈特吩咐士兵执行,犹太人纷纷用嘴去迎接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车顶多喷一点,注视着他的戈特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
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
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
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只得同意用另外300人替换。于是,辛德勒又从奥斯威辛救回了300多名妇女和孩子。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背景资料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现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实际上,影片的改编权和制片权早在1982年就已买下。但直到10年后,影片的拍摄计划才真正得以实行。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拒绝请好莱坞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的顾问。斯皮尔伯格耗费了2300万美元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作为一个犹太人,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尔伯格长期以来的心愿。《辛德勒名单》一片虽然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彩色大制作的影片。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参与演出。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当影片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这一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效果。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色彩,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此时此刻,几乎每个观众都会不由得鼓起掌来。这既是对犹太人获得自由后的欣慰,也是对导演斯皮尔伯格秘作的最高赞赏。影片的结尾同样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同时由爱尔兰影星阿姆•内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
内附<<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小提琴)
这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旷世杰作使我们对他的艺术创造力不能不刮目相看, 而这部影片的音乐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一段音乐取自该片片尾,当辛德勒的犹太人获得自由之后随着欢快的合唱,共同走向一个明朗的世界,影片渐渐变为彩色,字幕出现"辛德勒的犹太人活在今天”,紧接着旋律急转直下,小提琴奏出辛德勒的主题,画面是这些今天尚在世的犹太人轮流走过辛德勒墓碑堆砌石头表示纪念的镜头,与音乐相配,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尤其是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愈发的感到今日的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 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