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
『贰』 电影《八佰》第二日发生了什么
死守四行仓库,正是出于士兵素质太差的无奈之举。蒋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师全师死守闸北,为全线撤退的40万大军断后,并向租界内的全球媒体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牺牲意志。师长孙元良据理力争指出,第88师火线补充五次,全师都是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若按照委员长的命令,新兵可能会陷入混乱,在全球媒体镜头前“被敌军任意屠杀”,贻笑国际。
缩小死守规模,反而能达到宣传效果。孙元良选定外观坚固的四行仓库,配置一营兵力死守。这个“非典型阵地”,老兵看来不堪一击,新兵却会得到安全感,才能从容为国赴死,达到国际宣传的目的。于是,全师死守闸北计划缩小为一营死守四行仓库。唯一目的就是整营官兵慷慨战死,在全球媒体前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意志。对军人而言,这是很憋屈的一个战斗,却创造了对日抗战永恒不朽的宣传奇作。
炮兵不开炮,攻坚一筹莫展,在全球媒体前开打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持续4天。苏州河南岸的观众亲眼见证第10大队伤亡狼藉,而杨惠敏送旗、陈树生舍身炸日兵以及谢晋元一枪击毙200米开外日兵等精彩画面,更燃起全球媒体同情中国的舆论热潮。孤军误打误撞,打赢了宣传战,也就不必非得战死在四行仓库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时,第10大队才以步兵炮与迫击炮猛烈射击四行仓库,“最激烈时,每秒钟发炮一响。轰轰之声,震破长夜的沉寂”。就在这个深夜,第1营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壮士成为抗日战争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军杨惠敏以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为名,出洋宣传,引发旋风,受到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召见。四行孤军的英雄们则成为媒体焦点,无数的访问与演讲,产生巨大号召力。
最快捷的宣传法还是拍电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壮士》,成为抗战年代最经典宣传片。1975年,国民党党营“中央电影公司”拍摄《八百壮士》,由林青霞主演,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战争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壮士电影了。
望采纳
『叁』 《八佰》电影好看吗
对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更应该从这部剧里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剧情怎么样,开头日本军队用喷火枪(不知道专业名字)在向类似两个集装箱的金属箱喷火,我感觉里面押的应该是士兵,开头已然很惨烈。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大前方,而中产党那时还不够强大,是敌后根据地,所以抗日战争前期几乎都是国民党在发挥功劳。而且影片中每个士兵,不都是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人么!(共产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力大增,因为积极发动群众,走农民路线),所以我看有的说拍国民党是反革命题材真的是无知,当今的国民党是反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虽有消极方面,但绝不可磨灭他的功劳,为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为国赴死的将士们)
我国需要这种题材电影,曾经有《集结号》,从那之后近代战争题材电影时至今日才出现《八佰》,我们国家在和平的岁月里需要这种回顾历史的题材,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里面人物的刻画,我觉得里面每个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像为国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样很重要,单独刻画他们才能让大家更能振聋发聩,而不是单纯单独英雄人物的刻画,小人物的英勇有时更能突出其伟大的爱国精神。脱离电影来看,我们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吗?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片里的爱过民众那样表现吗?如片中一个一个普通壮汉l为了送电话线而付命,谁都知道那是回不了头的桥。
前阶段才查了资料,国民党虽有德械师,但打到后来那还有什么德械师,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后来的其他兵不冲上来,国民党的装备被神剧吹爆了,当时国民党的军械装备其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了,从网上看来一句“这哪还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国民党的飞机飞一个少一个,而日本的飞机却源源不断的制造。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国民党真实的机械装备,就是这样,一发子弹一上膛,这功夫日军的子弹都可以扫射多少,中国人是以命相博啊!军事力量悬殊,使我们很难有赢的机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应该以该不该看,拍的怎么样来定夺,总之这是我在集结号之后看的最让我振聋发聩的历史题材电影了,这是一部纪念壮士的电影,我们应该从中感到的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小时候总觉得是共产党打天下,长大了知道了历史,因而对那些抗日神剧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真的是太不尊重历史。而这部电影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小资产阶级,还是外国人………最后都为这场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或者捐赠。总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经是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如今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肆』 八百电影反叛人物是谁
“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整个影片围绕着上海的四行仓库展开。四行仓库是由4所银行共同出资所建设的一所大仓库,仓库建筑面积共2万平方米,因为要防水防盗,所以房屋全部采用了防爆工艺,日军想要冲破这所仓库,必须要使用重武器。
被删减了十几分钟的电影,让本来叙事线索就模糊的电影变得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交代所有战士的结局。但现实中,英雄的结局是,撤离桥头后,刚到租界,就被英国军队缴纳军械,四天激战尚不离手的枪支就这样被抢走。扣押到了意大利兵营,在兵营里他们每天都会升国旗,唱国歌,后来英国军方没收了国旗,全体将士就每天对着无形的国旗唱国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谢晋元在照例出操时被叛徒刺杀,这一噩耗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这部电影名叫《八佰》,没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创作团队是希望用“佰”这一字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所关注的并非“八百”这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背后,每个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开头所说:“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
『伍』 为什么电影《八佰》的关注度那么高
第一,《八佰》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电影院正式营业的象征。由于疫情的原因,电影院被迫停业长达半年;这对于影院来说是不小的损失,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是一种损失;尤其是喜欢电影的朋友,不能去影院看电影是很大的遗憾。许多电影都被迫下线,观众期待许久,却无法观影,《八佰》同样是观众期待的电影之一。不能看电影使人们的娱乐生活不再丰富,看电影也成了一件难事。
第三,在近期在《八佰》的点映中,收获一致好评。吴京也观看了《八佰》的点映,一位不经常流泪的铁血男儿,却流了三次泪。可见,这部电影的震撼程度之大。首轮放映票房接近一千万,观众对这部电影是非常期待的。不少网友称看完《八佰》,心情复杂;称其为国产史诗级战争大片。这些无疑让观众更加期待这部电影,也更加关注《八佰》。
『陆』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电影《八佰》正在热映,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电影也让很多人了解了那一段不为人知历史。电影上映之后便引起了强烈的方向,很多家长也将自己的孩子带去观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虽然这部电影的制作非常精良,但是因为很多观众不了解那一段历史,所以对于一些情节就会感到非常奇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那么为什么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当时中国士兵的装备,当时德械师全面学习德国军队,就连手榴弹也是与德军同种型号的,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国M24手榴弹。最为一款性能优异的手榴弹,M24的使用时间贯穿了整个二战时期,也在抗日战争时期给了日军沉痛打击。M24手榴弹又被称为木柄手榴弹,这是因为除了圆柱形的攻击部,手榴弹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柄,为的是便于投掷并且让投掷距离更加远。当时M24手榴弹大多由中国兵工厂仿制,因为中国工业的落后,所以国产M24的装药量要小得多,这也使得威力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直接将手榴弹投掷下去,一来自重过小不能击穿日军的钢板阵,而且还会被日军的钢板弹开,其次单枚手榴弹的威力过小,就算击中钢板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伤害,所以英雄陈树生才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
『柒』 《八佰》中的88师战斗力有多强为何被称为德械师
88师非常强,是当时最精锐的,国军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
塞克特曾点明“中国军队的武器处于缺乏的状态,然而向外购买武器、弹药只能视作过渡期的行为。若本土无可靠的军火生产,以资平时练兵和战时所需,则中国势必被迫依赖外国进口,而在战时无法自保”。
结果就如前述所言,连最精锐的第88师都重火力不足,国民政府也据实报告在整编20个师的时候,尚缺步枪12,000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缺612挺、迫击炮缺120门等。
这造成国军内武器杂乱、土洋混用、后勤补给不易的窘况,以及缺乏步战协同的演练机会。
『捌』 电影《捍卫者》中的服装道具符合历史原貌么
《捍卫者》的确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电影,无论是对人物塑造还是反映宝山保卫战的史实都比较到位,很值得一看。当然,电影在服装道具方面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电影里日军的服饰也存在问题,例如士兵的帽子上出现了垂帘布。当时日军虽然早有使用垂帘布,但多是在南方。进攻上海的日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都没有使用垂帘布的情况。这大概正如咱们讲军服的文章里所说,“屁帘”成了国人心中日本鬼子的标志性形象,所以影视剧中的鬼子,无论南北,帽子后面都要挂几片“屁帘”。
不过从还原历史的角度来说,作为观众自然希望以后反映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能够在服装道具细节上有所突破。《捍卫者》虽然还有些瑕疵,但却是近年来少有的不是神剧的抗战片,单冲这点,就应该支持,更要向那些在抗战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生命和鲜血的捍卫者,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