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好看的非洲战争题材电影
对于非洲的印象,腹黑君还停留在类《卢旺达饭店》一类的苦情片儿中。
这是一部主题非常沉重的电影。
讲的是种族大屠杀一类的。
其结局也像绝大部分的战争题材电影,让人痛苦、伤心、感慨。
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片子——无境之兽 (Beasts of No Nation)
(在妓院中肆意拿枪扫射无辜妓女的镜头,让人觉得战争对一个人本性的改变有多大)
导演在此片中安排的叙事节奏是缓慢的,并没有像其它类似的战争题材电影一样,把一个人物的成长时间跨度拉得很大,本片中甚至到片尾,代号3IC的阿古一直以未成年的小孩形象和身份做尽了杀人如麻等伤天害理之事——而这些事情确实是他在迫不得已或心态扭曲不能自制的情况下完成的。
(片尾不及战壕深度的矮小阿古正面抽烟镜头,其动作和表情俨然是一副身经百战的老兵形象了)
而就在大家都认为阿古这个小人物命的运业被无可挽回地注定的时候,
联合国维和部队出现了。
片末,导演凯瑞福永并没有延续以往战争片给人造成的“大战之后,一地废墟”,侥幸生存下来获得最后胜利的人们站在瓦砾堆上回顾过往,憧憬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套路,而是仍旧将镜头焦点聚集在阿古身上。
在深陷战争泥潭和杀人梦魇等境遇后,阿古在新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生命的新生。
而这种新生,是记忆中的亲情在唤醒着自己的心性和良知,使得阿古可以融入新的人生,续写新的生命篇章……
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非套路片在IMDB亦获得了不低的评分。
腹黑君也强烈推荐大家一看。
❷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电影
《杀戮禁区》又名《猎犬》,是一部由英国和德国合拍的反映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位白人牧师及一个年轻教师是如何利用破旧的学校收留和保护难民的故事,但最终他们未能保护所有的人。与以上两部影片不同的是 ,这是一部站在白人的视角描述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电影。(详见“杀戮禁区”词条)
❸ 推荐电影《卢旺达饭店》《杀戮禁区》
电影标注:历史、卢旺达大屠杀、战争、人性、种族。
推荐原因:以西方的视角来看待发生在1994的大屠杀。
看此电影目的无非让后人看到这段历史。所以看到电影前,非常有必要了解历史背景和因素构成。
卢旺达有两个原著民族一个是胡图族(占85%),一个是图西族(占14%),其实这两个民族开始没有什么矛盾的,愉快的生活。但是关系蒙尘来自于哪呢?恶劣到杀戮的关系来自于哪呢?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看电影的大背景。
原因:关系蒙尘主要原因来自殖民侵略,相继有英国,比利时来过,1890年卢旺达是德属东非保护地等等,殖民过程不细聊。
问题:那么给种族仇恨带来什么结果呢?
保持20世纪60年代以前,比利时统治时期图西族掌权的局面,这个就尴尬了,人很少的图西族,在殖民统治过程中,变成了88%官员是图西族的人,把身份证上特意表明民族,很明显不是巧合,是类似“印巴分治”的游戏。就是殖民者为了好统治,让殖民地的人自己内斗,自己坐收渔利。
结果:图西族上台肯定搞的有利于自己的种族活动,种族主义就特别特别凸显起来。
往后矛盾不断,纷争不停。
大屠杀的原因呢?
先说3个月杀掉80万,是胡图族作为。但是为什么玩的这么大呢?
导火索,1994年两位胡图族的总统在落地飞机于机场时罹难。是个人就不禁会问,谁杀了总统??
促导:媒体煽动(意识流)
在卢旺达政府控制的媒体鼓吹下,许多胡图族人开始着迷于名为“胡图族权力”的意识形态。该意识形态宣称图西族希望奴役胡图族人,因此胡图族人应当不惜任何代价来平定图西族的骚乱。
计划者:有计划的仇杀
“Cut down the tree。电影卢旺达饭店中的屠杀案
号
维和部队消极应对:只守不攻
总结,《乌合之众》关于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告诉我们,对于个人不管自己清楚与否,夹杂在群体中,你可能就构成无脑的猛兽,感性占据上风,一切都不可想象的愚蠢就开始了。
❹ 十部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的电影,部部令人深思!你看过哪几部
第一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这是为数不多的仪儿童的视角来看二战的电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分。故事发生在,男主一家都是柏林人,男主的父亲德国高级军官,因为升职,一家人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可见男主父亲的工作是不能被外人所知道的,在新家。男主发现所有的仆人的衣服下面都穿着条纹衣,众所周知,这种衣服是给犯人穿的,但是因为男主的年龄还很小,只是将这种衣服当做是一种睡衣而已。
❺ 非洲经典电影有哪些
非洲经典电影有:卢旺达饭店,祖鲁,末代独裁,前进或死亡,黑鹰坠落。
1、卢旺达饭店
喜欢战争电影的朋友没有人没听说过这部影片,它还原了1993年12月在索马里发生的真实一幕。故事内容不必多说,额外要提到的是,正是因为当年在索马里行动的失败,美国不再干涉非洲事务,导致了两个月后(1994年2月)卢旺达大屠杀可以肆意妄为、不受约束的发生,那次悲剧在上文《卢旺达饭店》和《猎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