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维吾尔族老电影
绿洲凯歌 (1959)
阿娜尔罕 (1962)
向导(1979)
艾里甫与赛乃姆 (1981)
幸福之歌 (1981)
姑娘坟 (1982)
热娜的婚事 (1982)
不当演员的姑娘(1983)
边乡情 (1983)
冰山脚下 (1984)
故乡的旋律 (1984)
奴尔尼莎 (1984)
亲人 (1985)
神秘的驼队 (1985)
魔鬼城之魂 (1986)
不平静的巩巴克 (1986)
天山欢歌 (1986)
孤女恋 (1986)
买买提外传 (1987)
血溅加拉曼 (1988)
西部舞狂 (1988)
阿凡提二世 (1991)
阿曼尼莎罕 (1993)
浴血驼城 (1996)
阿娜的生日 (1996)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 (2002)
吐鲁番情歌 (2006)
买买提的2008(2008)
乌鲁木齐的天空(2011)
生死罗布泊(2012)
② 新疆拍电影小两口收养了很多小孩子是什么电影
《真爱》 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真爱》。影片根据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改编,讲述了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老人历经千辛万苦,用超越血脉、民族的人间真爱,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抚养了6个民族的19个孩子的故事。 中文名 真爱
③ 新疆题材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新疆题材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片由维吾尔族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他的《真爱》曾在美国洛杉矶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得过评委会最佳电影奖。以下是励志网带来的新疆题材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4月16日下午,新疆题材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摩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出版社等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们观摩了该影片后,对影片的主题、风格、表现内容及思想艺术性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该影片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艺术感染力强,把主旋律与文艺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部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优秀电影,应当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我一直沉浸在剧情中,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很强。一个‘鼓’,一个‘舞’,用两条线索讲述故事,切入点非常好。如此重大的题材,通过小的切口,通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出来,非常了不起。我们要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去对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影片里的音乐非常打动人心,既宏大又细腻,既粗犷又婉约。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应是加强各方的沟通、交流、安排,把这部优秀的作品宣传好、推广好、发行好。”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电影艺术》主编宋岱说。
“这部影片完美地将主旋律与文艺片、故事片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影片让观众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勤劳质朴、善良热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奉献与辛苦;宗教极端思想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践踏与破坏;凸显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整部影片润物细无声,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说,“把这部影片推广好,除了通过市场化运作外,也应该组织广大内地干部、群众都来观看。通过这部影片去了解美丽的新疆,了解一线工作同志的辛苦、奉献与情怀。”
《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表示,该影片剧情特别感人,“观影过程中,泪水一直在我眼眶里打转,这是很难得的观影体验。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振奋士气、鼓舞人心。这部作品对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贡献不言而喻。很多人都非常关注新疆的发展,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宗教极端思想斗争的情况。工作队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民意,这一点揭示得非常深刻。影片抓住关键环节,展现了工作队扭转局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我看完影片的感受是:‘鼓’与‘舞’深入人心,影片鼓舞人心。这部影片整个的基调、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影片尽显新疆之美,有新疆的自然风光之美、风土人情之美,能激发、唤起大家热爱新疆的美好感情和去新疆看看的愿望。其次,影片真实再现了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效果,影片中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都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一川说。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看到这样少数民族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很振奋、很鼓舞。影片令人深思的地方在于,一直被作为文化象征的打鼓、跳舞,怎么就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禁忌?我们怎么能够唤醒他们?这其实是一种探索。“通过影片可以看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带给村民们的是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这部影片很有启发性,我看到的是一个认认真真做出来的精品。”
4月17日,新疆题材主旋律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该片故事发生在新疆的一个村子里,这里原本是“鼓乡”,乡民们最擅长的就是打鼓、跳舞。但是因为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村子里再也没有鼓声,女孩子跳舞也被家长禁止。驻疆干部下乡支持农村建设,乡亲们才又慢慢有了欢声笑语,从小喜欢跳舞的阿依古丽终于实现了她的舞蹈梦想,擅长打纳格拉鼓的老人和小孩们也让鼓声再次响了起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首映会上表示,影片生动呈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有机融入了纳格拉鼓和民族舞蹈等民族元素,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在新疆的社会稳定状况日益受到关注,与宗教极端势力斗争愈加严峻的形势下,影片的推出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表示,电影艺术再现了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生动现实,表现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携手并进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昂扬的斗志。
该片编剧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说:“愿这来自昆仑山脚下沙漠边缘的鼓声,传递出我们铿锵激昂的心情,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近几年来,随着新疆近30万干部先后深入全疆1万多个农村、社区,开展“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驻村工作,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工作队与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天山电影制片厂组织精干的编剧团队,深入多个有代表性的“访惠聚”工作点,体验生活,采访采风,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感人素材,展开剧本创作,并将该影片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拍摄。
影片由维吾尔族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他的《真爱》曾在美国洛杉矶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得过评委会最佳电影奖。
2017年4月17日,由我担任编剧之一的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在北京举行了首映式。当震撼的纳格拉鼓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激荡的时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千万只鼓槌打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2015年10月,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先生(也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和我第一次谈到“访惠聚”驻村工作题材电影的创作时,我的心中一片茫然。“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每年7万名干部,在新疆一万多个乡村、社区驻村工作,上千万群众直接从中受益。要把这个在新疆近几年来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牵扯层面最多的政治工作,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我感到老虎吃天,一筹莫展。
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先用最笨的办法。我开始大量浏览“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各类新闻报道,文件资料,采访曾经驻过村的干部,试图从中采撷到哪怕一个触碰心灵的瞬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突然在海量的报道里发现了一篇“鼓声响起的地方”,激动不已的我立即拨通了高厂长的电话。多年担任制片人、策划人、出品人的高黄刚在电话那头兴奋不已,艺术直觉告诉他,这是块上好的“籽料”!
2016年初,在和田仲冬的暖阳下,我和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也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在南疆大地上展开了一次收获颇丰的行走。整个采风是在满满的感慨和感动中度过的,故事太多,感受更多,一些场景到今天还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在我的内心掀起波澜。有好几次,当我正在专注地采访、认真地记录时,接受采访的驻村干部早已泪流满面了,毫无准备也根本没有前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平日稳健内敛的干部变得如此“脆弱”?
近一年的剧本创作过程是艰辛、痛苦与喜悦糅杂在一起的“胡辣汤”,现在每每回忆起来还是感慨万分。编剧创作团队之间的商榷、争论、妥协,剧本人物重塑、结构大变、推倒重来,人物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如今都历历在目。我们和剧中的人物谈着恋爱,闹着别扭,时而天各一方,时而合二为一,有时干脆就是他们的“真身”。
在开机前的国庆节,我和高黄刚厂长36小时没合眼,对剧本进行最后一次打磨定型。
2016年10月8日,在美丽的和田秋光中,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终于开机了。作为跟组编剧,我投入到了近两个月的拍摄工作中。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工作者把和田县、于田县的乡村民居,打造成了农村维吾尔建筑文化的“大观园”;新疆一线维吾尔族演员和来自内地的著名演员们精诚合作,打成一片;导演团队和摄影团队默契联动(均为影片《真爱》团队),不断创新镜头语言,不断突破以往的光影叙事手法,亮点频出;其他服化道、后勤安保部门,更是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
剧组克服南疆昼夜温差大、转场路途遥远的困难,克服和田多日的沙尘,喀什突来的飞雪,在曙色未明的深秋黎明望着星星出发,在一身尘土满身疲惫中再看着星星归来……
现在,影片终于和观众见面了,我心里的鼓也终于打响了。我爱这鼓声,它给了我太多的美好回忆:在和田的一个清晨,我终于想出了剧本中一个一直没有解决圆满、影片开机后还在困扰我们的高潮处理方式,我立即和厂长、导演沟通,并达成共识——多日思想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煎熬终于释放了。中午,在距离喀拉喀什河渠首不远的拍摄现场,一个沙土丘陵上,我倒在剧组服装厢式货车的车厢地板上,沉沉地睡去……
;④ 电影阿依古丽是什么意思
电影《阿依古丽》是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爱情和家族纷争的故事。阿依古丽是一个美丽、独立的维吾尔族女孩,她爱上了同样是维吾尔族的歌手哈木。两人深情相爱,但家族的纷争和全民族信仰的冲突却让他们的爱情陷入了泥潭。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以及族群之间的矛盾。同时,电影也表达了对于维吾尔族文化和信仰的尊重和探究。
电影《阿依古丽》通过一个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的主题。它展现了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和信仰,同时也揭示了因文化差异和族群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和困境。通过阿依古丽和哈木的爱情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一个爱情和谐共生、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前进的信息。
电影《阿依古丽》透露出的启示就是: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扩宽自己的视野,增长社会经验和文化素养。同时,电影也告诉我们,任何文化都不应该被贬低和否定,每一个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个启示对于国家的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以及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和交流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⑤ 一梦十七年电影原型
维吾尔族夫妇司迪克和比力克孜。《一梦十七年》是严高山导演以新疆南部地区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妇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电影《一梦十七年》由:马明阳王文杰吾守尔·赛来祖丽菲亚·热西提主演,在库尔勒开机。
⑥ 有一个新疆维吾尔族踢足球的电影叫啥
《买买提的2008》
《曼苏尔的梦想》新疆足球微电影,维吾尔语
10:13
《曼苏尔的梦想》新疆足球微电影,维吾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