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现代的吃穿住用行与中华民国的对比
孙中山遗嘱儿女当自爱
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可谓官高权重。然而,他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临终时只留下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书籍和一所住宅。住宅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人留下的《家属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毛主席留给我们的
在京参观毛主席的衬衣、床单和拖鞋,都补丁摞补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带头不吃肉;让儿子岸英入朝鲜参战,直到牺牲等等。看到这些,我和讲解员一起流泪,内心的震撼无以伦比。毛主席没有钱吃穿吗?论功劳,谁能功盖毛泽东;论权力,中国何人至上?所以党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廉洁从业,只要看看他的衣食住行和对亲属的安排就一目了然了。
周恩来向农户道歉
抗战胜利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主席弄点吃的补补身子。警卫战士小魏出了个主意,拿四双旧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 一条狗。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小魏说:“四双旧鞋能换到一条狗吗?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换,是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我们决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第二 天,周恩来带着小魏找到农户家里,向农户道歉,并亲自付了钱。
周总理“宴”事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周总理风尘仆仆,日夜操劳,感到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他悄悄安排炊事员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向民同志,你一月的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3684356.html
一碗白米饭
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
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摘自《廉政故事》
崔瑗撰写《座右铭》
崔瑗,字子玉,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其父崔骃博学有伟才,汉明帝时将其比喻为“龙”,足可见对崔骃的特殊恩宠了。
崔瑗自幼聪明伶俐,机敏过人。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亦喜爱读书,还是孩童之时,就已熟读“四书”“五经”了。
崔瑗9岁时,有一天早晨,他正在家门口与小朋友玩耍,忽然看见从大路上前呼后拥地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位穿官服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到他家门前,声言要来拜访崔骃。待他们进入家门以后,崔瑗从家人口中知道,这骑马的人就是当今的县令,为官清正廉洁,颇受百姓爱戴。崔瑗听后灵机一动,随手在大门上写下了一首四言诗:
“君非干木,何为文侯?
虽无光光,入我闾里。”
意思是,我们这偏僻的地方并不是古代的魏国,也没有隐居魏国的高士干木,而这位远道而来的谦谦君子也不是曾拜干木为师的魏文侯,那他为什么来到我们这街巷呢?
就在这时,县令拜客完毕,正要告辞回衙,走到门口,忽见大门上墨迹未干的诗句,字迹清秀,而内容却含有讥讽之意。他问崔骃这是谁写的,崔骃一看,马上就说:“这一定是我那调皮的儿子写的,触犯大人,请多原谅。”县令笑笑说:“请把令郎叫来,我要当面问话。”崔瑗被叫来后,县令一看,面前站着一位眉目清秀的孩子,就说:“你还能接写几句吗?”只见崔瑗提笔一挥而就:“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县令见他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情不自禁地对崔骃说:“令郎可谓奇才啊�真可谓‘龙生龙’了。”回头再看崔瑗,早已跑出去玩耍了。
东汉永元八年�96年,崔瑗 18岁时,游学京师。从侍中贾逵深造,遂精通天文、历数等。后因其兄崔章被州人无辜杀害。他怒不可遏,手刃仇人,为其兄报仇。然后隐姓埋名出逃他乡。元初五年�118年,他年已40岁时,遇朝廷大赦,始归家。
他在总结自己坎坷经历的基础上,写了一段自戒之词,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座右铭一词,乃始于此。其铭文如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胜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死诚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② 带物资往返现代和明末的小说
带物资往返现代和明末的小说名字叫《时空穿梭者》。
《时空穿梭者》是一部带物资往返现代和明末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名为李浩的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朝末年,利用现代技术和知识帮助当时的人们,同时也探索着自己在两个时代的身份和命运。小说以李浩在现代的生活为开端,他是一名年轻的IT工程师,因为意外事件穿越到了明朝末年。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张献忠的军阀,被困在了一座城市中。为了生存,他开始学习当时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识,并利用现代技术改善了城市的供水和卫生条件。同时,他也结识了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和英雄人物,如李自成、郑成功等。
小说的精彩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浩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并且发现自己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研究明朝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当时社会的建议。他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尊重,成为了当地的一位领袖人物。
然而,李浩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现代身份和使命。他开始寻找回到现代的方法,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改善了当时的经济和科技状况。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回到现代的方法,但是他却不舍得离开这个时代和人们。通过《时空穿梭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两个不同时代中的奋斗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