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女生學什麼特長好。
喜歡動學舞蹈啊,喜歡靜學繪畫啊,練氣質學音樂啊,想實用學語言啊,反正學啥都不白學 ;
既然你已經打算學唱歌跳舞了,那就不妨再學一種樂器,選一種你自己感興趣的樂器就好(這個也要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這樣有助於你的樂感。
學這么多足夠了,不要什麼都涉獵又什麼都泛泛的,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於一兩項特長只要把它做好都很出彩的。
另外16歲還在高中吧,不要因為愛好廣泛而完全放棄學習。即使真的不喜歡書本,那至少把英語學好。別的好處不說,就拿你即將學的唱歌來講,中文歌唱的再好不如你一首英文歌給人的印象深刻,並且會讓人覺得你很有素養和內涵。
祝你能夠活出精彩的自己!記得採納哦~!
Ⅱ 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求答案
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十分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行為的觀察,但當別人對其劣跡毫無所知時,又會被罪惡感所征服。他們的軍隊受到徹底的訓練,而又具有反抗性。 日本人從一種行為轉向另一種行為不會感到心理上的苦痛,這種能力是西方人難以相信的。我們從來沒有體驗過如此走極端的可能性。可是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矛盾——在我們看來,就是矛盾——已深深紮根於他們的人生觀之中,正如同一性紮根於我們的人生觀之中一樣。 n日本人最喜歡的一種細致的肉體享樂是洗熱水澡。出浴時渾身緋紅,狀如熟蝦。然後全家團聚,同享每日晚餐前的輕松愉快。 n他們也重視「鍛煉」,其傳統包括最嚴厲的冷水浴。這種習慣被稱作「寒稽古」(冬煉)或稱「水垢離」(冷水洗身鍛煉)。 n睡眠是日本人愛好的一種樂趣,也是日本人最熟練的技能之一。 n象取暖、睡覺一樣,吃飯既是享樂式的休息,又是一種嚴格訓練。日本人在餘暇喜好烹調多種菜餚來品嘗,一道菜只有一羹匙,色味都很講究。 n按日本人的看法,強行絕食是測試意志堅強的良法。象卻暖棄眠一樣,絕食也表示能夠忍受苦難。 n我們對於性享樂的許多禁忌是日本人所沒有的。日本人在這個領域不大講倫理道德,我們則是要講的。日本人對於自淫性享樂也不認為是道德問題。他們絲毫不覺得自淫是罪惡而認為是一種享樂,只需在嚴謹的生活中把它放在微不足道的地位,就能夠充分控制住。(130) n酗酒也是被允許的「人情」之一。 nn同性戀也是傳統「人情」的一部分。在舊時代的日本,同性戀是武士、僧侶等上層人物公認的一種享樂。 n日本的道德准則對感官享樂那樣縱容,這就更加令人驚異。日本是世界上有數的佛教國家之一,但在這一點上,其道德倫理顯然與釋迦及佛典對立。 n日本人把履行義務規定為人生的最高任務。他們完全承認,報恩就是意味著犧牲個人慾望和享樂。他們經常放棄自己毫不以為是壞事的享樂,這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而這種堅強的意志正是日本人最稱頌的美德。(133) n日本人酷愛那種主角,他既拖欠社會恩情,又不能悖於名分,無法調和,只好一死了之。(138) nn日本小說和戲劇中,很少見到「大團圓」的結局。日本觀眾含淚抽泣地看著命運如何使男主角走向悲劇的結局和美麗的女主角遭到殺害。只有這種情節才是一夕欣賞的高潮。 n日本人對失敗、誹謗或排斥的反應很敏感,因而極易惱恨自己而不去惱恨別人。(惱恨自己不錯,惱恨別人也不錯,後者是仇恨心態的產生基礎) n日本人對雞毛蒜皮的小事極其過敏,極易受到傷害,在美國只能在染有流氓習氣的青少年的犯罪記錄或精神病患者的病歷中才能找到。(75) n日本人所特有的這種厭倦是一種敏於感傷的疾病。 n但一旦有追求重大使命的遠景,厭倦情緒就會消失,不管這個目標多麼遙遠,厭倦情緒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114,動輒憂郁)。 n情死是日本人喜歡閱讀和談論的話題,也是現代小說的主要題材。這與中國文學的差異是很大的。中國人忌談浪漫主義的愛情和性的享樂,由此免去人際間很多糾紛,家庭生活也相當平穩和諧。 n現代日本人施之於自身的最極端的攻擊行為就是自殺。按照他們的信條,用適當的方法自殺,可以洗刷污名並贏得身後好評。美國人譴責自殺,認為他只不過是屈服於絕望而自我毀滅。日本人則尊重自殺,認為它可以是一種光榮的、有意義的行為。(115) n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傷病員乾脆被殺掉。那時,負責的軍醫往往在臨走時,先將傷病員全部槍殺,或是傷病員自己用手榴彈自殺。按我們的標准來看,日本人不僅對戰俘,而且對他們自己的同胞,也都是犯了虐待罪的。(p.26-27) n中國常常改朝換代,日本卻一次也沒發生過。天皇不可侵犯,天皇本人就是神聖。(對具象的崇拜取代了對形而上的宇宙本體的崇拜) n對天皇無條件的無限忠誠,對天皇以外的一切人和集體則加以批判,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p.24) n沒有什麼比用言詞侮辱天皇,或者攻擊天皇更會刺痛日本人並激起他們的士氣了。對所有人來說,天皇就是一切: –「日本沒有天皇就不是日本」, –「日本的天皇是日本國民的象徵,是國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對象。」–「老百姓是不會認為天皇應對戰爭負責的。」–「如果戰敗,也應由內閣和軍部領導來負責,天皇是沒有責任的。」–「縱然日本戰敗,所有的日本人仍會繼續尊崇天皇。」 n日本人——讀過印度經典的僧侶除外——對那種前世功德,今生受報的輪回報應觀念是很陌生的。除了少數皈依基督教者外,他們不承認死後報應及天堂地獄之說。(世俗化) nn日本沒有一種現成的普遍適用的道德作為善行的試金石。(147) n日本人把中國人的道德箴言看作是中國人需要那種道德的證明,證明了中國人的劣根性。(137) n西方人大都認為,反對陳規舊習,克服障礙去爭取幸福,這是強者的標志。而日本人則認為,所謂強者,恰恰在於拋棄個人幸福而履行義務。他們認為,性格的堅強不是表現為反抗,而是表現為和諧。 n在人與神之間,日本人並不像西方人那樣有巨大的鴻溝。每個日本人死後都將變成神。n n三島女士在其自傳《我的狹島祖國》中寫道:美國人生活在一種她所謂「優美的親密感」之中,而「親密感在我三歲時就被當作不禮貌而被扼殺了。」 三島女士把她在美國結識的日本女孩子和中國女孩子做了比較。她評論說,美國生活對兩國姑娘的影響非常不同。中國姑娘「具有的那種沉著風度和社交能力是大多數日本姑娘所缺少的。這些上流的中國姑娘人人都具有近乎皇家的儀表,彷彿她們就是這個社會的真正主人,使我感到她們是世界上最文雅的人。即使在高度機械與速度的文明中,她們也不為所動,其安詳與沉著與日本姑娘的怯懦、拘謹形成強烈對比,顯示出社會背景的一些根本差異。」(156-7) 日本人一旦接受了美國那種不甚繁瑣的行為規則,即便接受的不深,也無法想像她們能夠再過日本那種規矩煩苛的生活了。他們把過去的生活有時說成是失去的樂園,有時說成是「桎梏」,有時說成是「牢籠」,有時又說成是盆栽的小樹。這顆小松樹的根培植在花盆裡時,就是一件為精緻庭園增添雅趣的藝術品;但一旦移植到地上就不可能再成其為盆栽了。他們已感到再不能成為日本庭園的點綴,再不能適應往昔的要求。他們最尖銳地經歷了日本道德的困境。(157) n在日本,由輩分和性別造成的特權是很大的。 n在日本,妻子掌管全家的采購和金錢。錢財短缺時,她必須挑選什物,送進當鋪。使喚傭人的是主婦,她對兒子婚姻有很大的發言權。當了婆婆以後更是一手掌管家務,彷彿她前半身從未當過唯命是從的媳婦。 n日本人與其他獨立民族相比,更加受這樣一種世界所制約,在這個世界裡,行為的細節規范定得宛如一幅精密地圖,社會地位是規定了的。 nn日本人不能以要求自己的標准來要求別的國家。他們的錯誤就在於他們認為能夠如此。P.67 (強迫行為) n母親常常用「危險」和「不行」來規勸幼兒,第三個常用規勸詞是「臟」。日本家庭的整潔是有名的,兒童自幼即受教育重視整潔。(180) n日本人高浦靖:日本人性格中有一個問題,對遠的事情不大關心。正如《三國演義》,大都是從務實的角度出發;而《三國志》有點像中國人,從整個歷史長河溯源,給人的感覺很遠很長。 n織田信長的開放政策使當時一大批日本人能夠包容外人。 n17世紀初,德川家康深怕外國人和傳教士搗亂,於是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境,只准許荷蘭人在長崎出入,這就是日本史上的「鎖國時代」。這三百年間,日本人孕育了自戀式的「神國幻想」,如此封閉的心理至今還留在日本人的意識深處。 n日本版西服設計細致周全,但不夠挺拔瀟灑,不如法國、意國服裝有味道。所以「日版」西服多適合商人、政客,而辦公室白領多喜歡歐美風格。 n新加坡駐日大使李炯才:日本人是行動多於思考,他們寧願讓其他人替他思考。他們的民族沒有兄弟意識,力量來自信條和社會中的集體。他們只知道跟隨能掌握權力並告訴他們干什麼的領袖,而不在乎被領向何方。 n日本學者哲郎:日本人的性格里包含了忍耐和突發兩種傾向,就像台風一樣,來的時候迅雷不及掩耳,摧枯拉朽翻天覆地,台風過後又常常是一片死寂。 n青年患者大多數愛干凈、愛整潔,他們順從、辦事認真、嚴肅;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生活習慣較刻板,遇事過於謹慎、優柔寡斷。在過分強大的壓力下易患神經症。 n碰上有潔癖的女人,男人就成了幼兒園里的孩子,處處得接受她的教育。本來,男人在外邊忙了一天,回到家裡已經很累,很想四腳朝天先在沙發上休息一會。她會向他說明回家應當先洗手,而且應該先換下那身在她看來到處都是細菌的外套,鞋也應當放入鞋櫃,不能像電影里那樣,把腳一踢鞋拋到天花板上… n每次母親一走,她就大做清潔,碗筷煮了又煮,廁所沖了又沖,沙發套拆下來重新洗過,就連門柄也是擦了又擦,邊收拾邊考慮還有沒有地方沒顧及到,做完屋內清潔,她自己也要徹底清洗,洗個澡,換洗一套衣服才能罷休。]
Ⅲ 日本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日本是一個永遠都是強盜的國家,他的骨子裡永遠都想著怎樣去偷,自私,無恥,變態。它的文明背後隱藏的是兇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