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愛奇藝上,有什麼不要vip而且很好看的電影嗎
《大笑江湖》
是本山傳媒投資的動作喜劇電影,由朱延平執導,寧財神編劇,趙本山、小沈陽、林熙蕾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小沈陽扮演的一個鞋匠經歷了各種陰差陽錯的奇遇,最終成為一代武林宗師。
影片於2010年12月3日在中國上映。
『貳』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迅雷720p完整版版下載
完整不完整的也沒有,這部已伊拉克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將於2016年11月11日中國和美國同時上映,
是由李安執導,(好像還有他兒子合作)喬·阿爾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克里斯·塔克、加內特·赫德蘭聯合主演歷史劇情片。
現在片源不可能泄露出來的,因此不要相信說給你資源的,都不會是真的,還請注意HY!
『叄』 你都喜歡哪些電影導演
我最喜歡法斯賓德,他就是電影界是巴爾扎克,他是當時德國社會的書記官。他從不吝惜他的嘲弄和譏諷;他也從不吝惜他的關愛和同情。他在描述社會中各色人物時,將自己的冷靜和深刻藏在了鏡頭後面,觀眾看懂時,會得到一種找到所羅門寶藏似的驚喜。代表作《城市流浪漢》、《小混亂》、《愛比死更冷》、《死亡之河》、《美國大兵》、《當心聖妓》、《四季商人》、《瑪塔》、《恐懼吞噬心靈》、《寂寞芳心》、《鐵絲上的鳥》、《畏懼與恐懼》、《我只要你愛我》、《撒旦的一擊》、《中國輪盤賭》、《站長夫人》、《德國之秋》、《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一年十三個月》、《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莉莉瑪蓮》、《蘿拉》、《維洛妮卡•福斯的慾望》、《霧港水手》。
『肆』 電影為什麼播放的時候每秒才24幅畫面不是25幀呢
電影為什麼播放的時候每秒才24幅畫面?
高一些不是效果更好嗎?
每秒播放的畫面就叫做幀率,現在電影採用的就是24幀率
比如說一個守門員做一個精彩撲救,整個過程有10秒鍾,那麼一共就有240幅畫面。
如果我們用2400幅畫面來記錄,那麼細節就會豐富得多。
可是為什麼我們都一直沒能看上更高幀頻的電影?
因為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規格,從播放設備到想法都非常難做出改變。
最早的電影放映機如果去查的話,幾乎所有的結果都說是愛迪生發明的。
以愛迪生公司的規模跟研發實力來說,確實在放映發展的各個環節都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但是在愛迪生之前還有更早的人
他就是法國人 路易斯·勒普利斯。
因為它的影響力小。
又在發明公布前夜莫名其妙的失蹤了。
結果在歷史上幾乎找不到這個人的名字。
就在勒普利斯失蹤之後兩個月,愛迪生在美國公布了發明。所以現在電影放映機眾所周知的發明人就是愛迪生。
也就是從 勒普利斯 開始。
電影膠片改用了一種叫做賽璐珞的材料。
賽璐珞其實就是塑料所用的舊有商標名稱,是商業上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
在這之前用的材料是玻璃片,放映或者剪輯都非常不方便。
賽璐璐雖然方便,但是有一個問題是非常容易著火。
播放的時候熱量一高就容易燒起來,燃燒還極為迅速。
你像原來有一部電影叫天堂電影院。
那裡面有一個老的放映員就是在一次膠片的燃燒事故中失明的。
那會兒的膠片不但非常危險,還非常貴。
當時的電影製作人自己也在尋找性價比最高的使用方式。
後來找到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就是每秒鍾至少要播放16張圖片,看上去的效果才能算是流暢。
所以16幀就是最初電影的幀頻。
我們現在看到一九三幾年卓別林的電影,好像是在看快鏡頭一樣。
為什麼?
是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每秒24幀的播放速度,播放了當初是每秒16幀的錄制畫面。
所以就相當於我們在同樣的時間里播放了太多的畫面,所以看起來才像快鏡頭一樣。
那個時候的電影膠片實在太貴了,所以能少用是盡量少用,沒人願意用超過16幀的速度播放。
最早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後來希望加入聲音同步錄制
結果就發現想把聲音也能連貫的印在膠片上,還得繼續往上提高幀頻, 達到最低24幀才可以。
所以電影行業又不得不把16幀提升到24幀。
而這個標准一用就是100多年。
時間到了2001年,任憑哪個劇組拍攝也都不用膠片了。
所以一些大片就開始嘗試用48幀來拍攝。
比如說2012年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但是非常可惜,全球當時只有1150家影院的屏幕支持這個幀頻。
這48幀的版本在中國就始終沒能播放出來。
而那些看了48幀版本的人反應也是出人意料的平靜,好像他們根本沒體會出有什麼不同。
最近一次以提升幀頻為宣傳熱點的電影
是2016年年底 李安拍攝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他用到了120幀。
中國當時只有幾塊屏幕支持播放,不過到現在已經幾年過去了也是沒什麼反應。
所以想見到更高的幀頻的電影的普及,我估計至少再等5年。
現在提升幀頻的阻礙只剩下影院的積極性。
影院不願意投入更多改造的成本。
所以想要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能等待真正電影行業的危機來臨,或者出現一種必要的強大的需求才可能產生變化。
那個時候觀看高幀率的電影的普及速度會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