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歡天喜地七仙女演員表
紅兒:劉洋 橙兒:母丹 黃兒:王晶 綠兒:蔣欣 青兒:楊蕊 藍兒:曹艷 紫兒:霍思燕食神(劉東飾),黑鷹(張桐飾),金吒(吳健飾),馬天龍(謝沅江飾),柳宜宣(林江國飾),掃把星(劉波飾),賈大人(石天生飾),嫦娥(湯加麗飾),月老(馬榮樂飾),陰蝕王(修慶飾),
土地(宋文華飾),太白金星(劉禹佟飾),木吒(陳慶飾),
千里眼(孔慶三飾),順風耳(尚當生飾),王爺(邵汶飾),
春喜(孫玉嬌飾),老族長(魯繼光飾),趙寶塔(鄭凱大飾),
柳姐(何苗飾),小陰蝕王(張伸飾),中陰蝕王(丁同倉飾),
金甲天神(馬捷飾),雷神(付勇飾)。
潘虹 飾 王母
主要作品:《走過冬天的女人》、《超越情感》、《梧桐雨》、《無鹽女》、《少年天子——順治篇》、《青衣》、《青天衙門》
主要女演員
霍思燕 飾 七妹
主要作品: 《少年天子之順治王朝》、《愛情白皮書之星夢戀人》、《 非常情綱》、《貪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蔣欣 飾 四姐
主要作品:《墜子皇後》、《五男二女》、《都是錢鬧的》、《龐神捕》、《大腳馬皇後》《天龍八部》
楊蕊 飾 五妹
主要作品:《天龍八部》、《卧虎藏龍》、《紙風箏》、《楚留香》、《大腳馬皇後》、《風雲2》
主要男演員
鄭國霖 飾 董永
主要作品:《少年英雄方世玉》、《奇人奇案》、《錦綉前程》、《絕世雙驕》、《隋唐英雄傳》、《康熙與小寶》、《還我激情》、《風雲2》、《飛刀又見飛刀》
吳越 飾 魚日
主要作品:《連城決》、《刺虎》、《霍元甲》、《精武英雄》、《浪子燕青》
吳健 飾 金吒
主要作品:《西遊記後傳》、《俠客行》、《啼笑因緣》
劉東 飾 食神
主要作品:《姑娘不出嫁》、《風雪黑龍鎮》、《種啥得啥》、《楚河漢界》、
《十面埋伏》
六小齡童 飾 太上老君
主要作品:《西遊記》、《西遊記》(續)、《連城訣》、《啼笑因緣》、《過年》、《好夢成真》、《周末戀愛角》、《喜劇明星》
張立 飾 李天王
主要作品:《燕子李三》、《中國餐館》、《玻璃漫畫》、《半邊樓》、《姐妹行》、《再生世界》
姬麒麟 飾 赤腳大仙
主要作品:《燕子李三》、《俠客行》、《新五女拜壽》、《鍾馗》
❷ 跪求《我在天堂等你》的劇本
過去曾有人斷言,英雄的時代,戰歌的時代結束了,以往我們含著淚唱出來的歌曲已經變得廉價。但是,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禮堂觀看向黨的十六大獻禮的話劇《我在天堂等你》後,證明這種斷言是訛誤的。
一、關於時代背景
我在天堂等你》為觀眾講述的是50年前的進藏軍人故事。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新中國的版圖上,除了台灣之外,還有西藏沒有解放。1950年元旦後,毛澤東從莫斯科給劉伯承、鄧小平發來電報,同意西南局和二野領導對解放西藏的部署,即同意由十八軍主要擔任解放並經營西藏的任務。白雪梅們是懷著興奮的心情加入到解放西藏的大軍中去的,在她們年輕的心裡有的只是熱情、勇敢、信仰和希望。那是一個充滿著理想信念、犧牲奉獻的年代,一個純粹、火熱、充滿激情的年代。五十年後: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也迎來了一個思想觀念多元化的嶄新時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人們對個體生命的關注超越了一切,英雄和激情都漸漸遠去,曾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被世俗生活中庸常的慾望和卑微的生活需求所消解,人們更關心自我的生存價值而不是集體的利益。年輕的一代在這個日新月異、五光十色的世界裡感到了迷茫。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一個充滿誘惑和慾望的時代,也是一個孕蓄著更多希望和更多光明的時代。離休的將軍歐戰軍得知大女兒木槿鬧離婚的消息後,決定召開一次家庭會議,解決子女們事業、家庭上的矛盾。會上兩代人由於不同的價值觀念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會議不歡而散。
二、關於戲劇沖突
這是一部非常規戲劇結構的話劇,以多散點、多時空、多段落、多線性疊化交織的結構方式構成了該劇獨特的戲劇沖突樣式:①歐戰軍、白雪梅與子女們價值觀念和倫理觀念的沖突。②革命先輩進藏軍人與險惡自然環境的生死沖突。③歐家子女們與各自家庭、婚姻、金錢、工作矛盾的沖突。④白雪梅與歐戰軍的愛情沖突。多條沖突線通過現實、回憶和心理三個時空層次的交互編織,凸現出該劇獨有的藝術特色。
三、關於主題
信仰、理想、英雄、生命、愛情、死亡、情義、背叛、苦難、金錢、理解、奉獻、價值,這順筆寫就的一串串哲學命題,都將在我們的藝術創作中或多或少、或主或次、或重或輕地涉及並加以探討。
歐戰軍突發心肌梗塞而死。歐戰軍的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妻子白雪梅塵封了多年的記憶的閘門。50年前那群進藏女兵的真實故事,猶如潮水般撲面而來,她在對歷史的回憶與懷想之中揭開了5個子女的身世之謎。女兵劉毓蓉懷著對未婚夫真摯、熱烈的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在搶救物資時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年輕的白雪梅為了革命理想,放棄了對愛情浪漫的幻想,以戰爭年代特殊的方式與支隊長歐戰軍結合;通信員小馮為救白雪梅墜下了懸崖;女兵運輸隊的蘇隊長為救朝聖的藏族姑娘尼瑪而死;辛醫生在去醫療服務的路上不幸犧牲。白雪梅夫婦收養了這些戰友遺留的骨肉,將他們一一撫養成人。50年後,大女兒木槿和在西藏的二兒子木凱遇到了婚姻問題;二女兒木蘭下崗之後,在酒店求職不成反受屈辱;小兒子木鑫在生意上為了一筆貸款跑去與女行長打情罵俏;老實的長子木軍出於對兒子小峰的愛對他要進藏當兵,內心充滿了矛盾。劇中骨肉情、戰友情、民族情、同志情相互交織,使人遐想到那個年代的艱苦與美好。
四、關於劇中人物
歐戰軍:穿越過炮火硝煙,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軍人。他勇敢頑強,重情重義;堅守人格,寧折不彎;喜歡看書,卻不善言談;對妻子白雪梅他傾注了一生默默無語的真愛和呵護。對五個或親生或撫養的子女,雖在心裡藏有一份深厚的父愛,卻橫亘著一條無法逾越的理解代溝。
白雪梅:經歷過戰火洗禮,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女性。她美麗開朗,與所有青春的少女一樣,對愛情有過純真、浪漫的追求和嚮往。在特定的戰爭年代,她選擇了放棄浪漫而與支隊長歐戰軍結合。戰爭年代,她承受過一切苦難;和平時期,她又用博大、寬厚、溫和的胸懷化解著家庭中的所有矛盾,承受著子女們的責問,也包容著他們的不理解。
木軍:歐家長子,某廠黨委書記。戰友蘇玉英的兒子。不善言談,穩重老實。對於兒子小峰進藏當兵繼承父親軍人事業,內心充滿了矛盾。
木槿:歐家長女,某雜志社編輯。生母是藏女尼瑪。這是一個新時期的知識女性,與母親白雪梅不同的是,她更注重個體的生活體驗,追求個體生命的幸福,因此她有了反抗近乎父母包辦婚姻的理由。
木蘭:歐家的親生女。這是一個敏感、憂傷、柔弱、善良的女人。她一直懷疑自己不是父母的親生女兒。下崗之後,生活艱難,但骨子裡卻有一份與生俱來的倔強和剛強。
木凱:歐家的二兒子。駐藏某部團長。女兵運輸隊隨隊醫生辛明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是一個合格的軍人。面對家庭的破裂、身世的迷團他內心有過動搖和痛苦,但最終他理解了父母,堅守在西藏。
木鑫:歐家的小兒子,某公司董事長。一個絕頂聰明、能幹上進的男人。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前,他善於接受各種新事物、新觀念,善於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機遇,憑借機智和干練在商海里打拚,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於父輩的價值觀念。
小峰:木軍的兒子。立志要到西藏當兵,是新時期有理想、有頭腦的戰士形象。年輕、充滿活力,聰明、善於思考,有獨立意識。熱愛軍人事業。
鄭義:木槿的丈夫。進藏當兵的那段經歷給他留下了長久難愈的性心理障礙,這是他作為男人不願面對的現實。因此,在木槿提出離婚的問題上,他寧願相信木槿有另一個男人。
曹青:某銀行行長。這是一個外表堅強、內心脆弱的離異女人,對木鑫她懷有一份真愛,但是她卻不能肯定木鑫對她的感情是針對銀行行長的,還是針對一個女人的。單身生活的孤獨、寂寞讓她渴望一份真摯的感情。
蘇玉英:進藏女兵運輸隊隊長。這是一個沉穩、能幹,有著革命理想的女軍官。她深愛著通過組織介紹而結合的丈夫。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她不得不將兒子留在藏民家裡,作為母親,她內心痛苦難忍,作為軍人,她平靜地接受一切。她為救藏族姑娘而死。
辛明:女兵運輸隊隨隊醫生,他博學、英俊,有書卷氣。他以知識分子特有的方式愛著白雪梅,含蓄、深情、體貼、大度。犧牲在救治藏民的途中。
尼瑪:朝聖的藏族姑娘,美麗、堅忍、頑強。死於朝聖路上。
劉毓蓉:女兵運輸隊女兵。青春美麗,對生活的熱愛緣於她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一份真摯的愛情,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熱切的憧憬和嚮往。為搶救物資,犧牲在高原上。
小馮:歐戰軍的通信員。年輕、機靈、瘦小。對歐戰軍既有英雄的崇拜,又有父子般的熱愛。在接白雪梅的途中墜崖而死。
管理員:女兵運輸隊後勤管理員。年齡稍長,穩重,善良,在一群年輕的女兵面前,他給人父輩般的感覺。進藏途中,悄悄省掉了自己的口糧而犧牲。
趙月寧:女兵運輸隊十四歲的小隊員,瘦瘦小小,一臉孩子氣。
六、 關於體裁和風格
這是一部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史詩劇。悲壯,恢弘,激盪,張揚,浪漫,抒情,詩意在時空處理上,導演把50年前的場景和50年後的場景放在同一個空間中表現,讓觀眾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劇情。當一個個有關兒女身世的謎底揭開時,進藏軍人以他們堅定的信仰、無私的情懷、純潔的心靈,對現實的矛盾與問題——做出無聲的回答,兒女們從父輩的生命中看到了真正的信仰、理想和信念。
《我在天堂等你》是成都軍區的女作家裘山山為50年前進藏軍人的那段歷史、那些歷史見證人交上了一份心靈的答卷。1990年起,她曾先後八次進藏,采訪了70多位女兵,接觸到了50年代初進軍西藏的老一代女兵的故事。這些看起來異常堅強的女軍人,一說到孩子就不由自主地掉下眼淚,因為工作和環境迫使她們生下孩子就和他們離別。一種感動促使作家下決心寫一部描寫軍人命運的長篇小說,為那些默默無聞的生命歌唱。同時,她特別留心搜集第一批年輕女兵隨18軍從四川進軍西藏的歷史,漸漸地,那些爬山涉水、忍飢受凍走進拉薩的女兵身影,開始在她眼前清晰起來。
《我在天堂等你》是一部典型的學院派風格話劇。編導黃定山充分運用、調動現代戲劇的手段,把這一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時間跨度有半個世紀的長篇小說改編成了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話劇,在舞台上傳承了精神的血脈。並大膽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把不同的生活場景,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交替展現。同樣的美好嚮往,不同年代的幾代人又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引發了觀眾通過對艱苦卓絕年代和現實生活的對比,鞭笞金迷紙醉,撥清彷徨與困惑,心中升騰的是人們對美好人生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熱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