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電影在行業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網路電影在行業中起到了催化與促進的作用。
一般上院線的電影都是大成本大製作,請的都是大明星來保證票房。
對於小製作,小成本,高質量的電影,完全是打壓態勢。
隨著網路電影的崛起,讓人們看到了電影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所以說,網路電影起到了對影片質量的催化與促進作用。
Ⅱ 影視行業在過去一年的變化給2018帶來了哪些變化
傳媒大眼導讀
隨著影視作品由「商品」向「作品」方向的轉變,也預示著2018年的影視劇行業必將重回理性。
回顧2017年影視劇行業的發展狀況就不難發現,一些新的「熒屏規則」正在慢慢確立:「IP+流量明星」已換不回一部爆款劇;觀眾對演員演技與劇集內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品質正劇照樣能虜獲年輕受眾的心;視頻網站自製劇日趨精品化??隨著影視作品由「商品」向「作品」方向的轉變,也預示著2018年的影視劇行業必將重回理性。
「IP+流量明星」風光不再,「大叔」與品質劇將進一步升級為主流
從2014年的《古劍奇譚》爆紅開始,到2015年的《花千骨》,再到2016年的《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短短三年時間里,共有一百多部IP劇爆發式躥紅。無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幾乎每部劇都是「小花+小鮮肉」的演員陣容。
劇情如何放在一邊,只要有這些流量明星加盟,就是收視率的保證。但這些小花小鮮肉們接拍的IP劇,往往不到半年即宣布殺青,再經歷幾個月的後期製作,就可以直接上檔衛視播出,儼然已經成為一套熟練化的操作流程,這也是盛行於前三年的快餐式IP劇製作邏輯。
但很快的,「IP+流量明星」的套路就開始行不通了。2017年年初,從《孤芳不自賞》開始,IP劇演員職業道德問題被搬上檯面,演員「軋戲」、演技不在線、濫用「替身」、劇組「摳圖」??這一模式對觀眾好感度的消耗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並很快導致IP劇熱度的銳減。當觀眾變得不再買賬,《秦時明月麗人心》《醉玲瓏》等劇一經面世自然也就只能是反響平平了。
相較於知名IP帶來的強關注度,觀眾也漸漸意識到作品自身質量才是一部好劇的保障。製作精良、劇本完成度高的良心劇,也較以往更容易脫穎而出。《那年花開月正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演技在線、製作精良的作品,開始重新活躍於觀眾視野中。
與此同時,對比往年大行其道的流量明星,今年顯然是演技精湛的「國民大叔」們更受青睞。以張嘉譯為例,就是一個從2017年初霸屏到年尾的典型。如果說4月的《卧底歸來》和《白鹿原》還只是個預熱,那麼接下來就確實稱得上是全面霸屏的節奏:11月在《急診科醫生》中與王珞丹展開忘年戀,在《獵場》中和胡歌、陳龍同場飆戲,在《我的!體育老師》里再度上演老少配,年末又和姜武一起致敬《生逢燦爛的日子》。這也是自2011年後影視圈再次用「張嘉譯年」來致敬這位敬業精神極佳的中年演員。
同樣稱霸全年熒屏的還有老幹部靳東。從《歡樂頌》《外科風雲》到《我的前半生》《我們的愛》,最終在《守衛者浮出水面》中打破老幹部形象,成就荷爾蒙爆棚的「破案王」。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觀眾品味的逐漸提升,這些品質大劇在新的一年中將更受觀眾認可。當流量小生已經無法再輕易地換回同等流量,那些演技在線且極具人格魅力的演員自然會成為觀眾的心頭好。
觀眾選擇愈發理性成熟,主旋律正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過去的一年間,影視劇市場的受眾年齡開始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年輕一代觀眾在以往追劇時更看重顏值、明星,而在經歷了各類IP劇的狂轟濫炸後,逐漸變得理性的他們在選擇上也成熟起來,開始對缺少誠意、花拳綉腿的表演不再買賬。可見現在的觀眾並不缺乏審美能力,對良心佳作也會回饋以高口碑與高收視率。
比如今年的熱播劇目《白鹿原》《雞毛飛上天》《軍師聯盟》等作品,雖然前期宣傳並不火熱,但最終成就的卻是一部部堪稱現象級的熱播大劇,並成功引發了全民討論的熱潮。其中《雞毛飛上天》更是斬獲了今年白玉蘭獎的最佳男女主角。
反觀那些粗製濫造、毫無誠意的作品,只能慘遭觀眾的diss與拒絕。最為典型的非《深夜食堂》莫屬。盡管前期宣傳奇招盡出,但還是難掩並不成功的引進模式與改編手法,迅速由原本萬民期待的焦點大劇淪落為全民吐槽的對象。
另一方面,近年來年輕觀眾漸漸遠離電視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讓主打年輕受眾的視頻網站迅速成為最大的內容生產商之一。隨著傳統影視業巨頭、知名編劇、導演等專業人士的不斷入局,再結合平台自身在大數據及規模化覆蓋上的固有優勢,網劇品質已逐漸趕超電視劇,一場轟轟烈烈的「網台大戰」也就此拉開序幕。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走紅,很快在全社會引起了極高的話題度與社會討論度,在數據上獲得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據央視索福瑞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劇的單集收視率破8,創下了近10年來國產電視劇的收視最高紀錄。可以說,《人民的名義》的走紅已經不僅僅意味著一部劇的成功,而是成功摸索出了主旋律正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可以想見的是,新的一年這一類型劇將會在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上進行更多的嘗試,並因此贏得更多的關注與好評。
「異質化」路線布局細分市場,視頻網站自製劇走向精品化
在今年口碑前十的影視劇作品排行中,網劇竟然破天荒地佔據了半壁江山。其中視頻網站的自製劇包括《白夜追凶》《無罪之證》《河神》《你好,舊時光》。
曾幾何時,觀眾對於網劇的第一印象就是粗製濫造。但隨著視頻網站的全面崛起,以及自製劇數量的不斷上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劇開始嘗試精品化路線。相較於電視台嚴格的審查制度尤其是對敏感題材的種種限制,視頻網站的「異質化」路線無疑具有更多的優勢。比如此前的《法醫秦明》《白夜追凶》等尺度較大的作品,就不太適合台播形式。
另一方面,「異質化」路線在受眾細分領域的探索上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如《白夜追凶》《無罪之證》《河神》等作品,就是憑借著「完成度高」、「邏輯嚴密」、「人物塑造抓人」的優點成為懸疑劇領域中的佼佼者。
說到優質自製劇的誕生,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這也是視頻網站自製劇成功的一大優勢。背靠擁有雄厚實力的大東家,視頻網站顯然在財力上自然更具優勢,也能給行業的從業者們帶來更好的從業環境。
近一兩年來,隨著傳統電視電影行業的疲軟,原本很多傳統媒體行業的人才開始轉戰視頻網站自製劇的製作,比如白一驄、馮小剛、周星馳、韓三平等,而上榜的愛奇藝自製劇《無證之罪》的監制正是韓三平。
在製作模式上,視頻網站的自製劇都屬於「以小博大」型,《白夜追凶》《無證之罪》《河神》《你好,舊時光》等劇的最高投資額也不過1億,且幾乎沒有流量小生或者偶像明星擔綱,這樣就可以縮減在演員片酬方面的投入,將更多預算投入到內容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保證了作品的質量。
人才的不斷引入,加之優質內容的預算保證,這在內容為王的今天無疑成為視頻網站自製劇精品化不可或缺的條件與必備要素,也為精品網劇在新一年的繼續走紅埋下了伏筆。
Ⅲ 電視劇在國際影視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
電視劇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在各類電視節目形態中,收視率、收視份額最高、並都安排在黃金時間播出,從而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付費收看收入。2015年,在全球各國收視率排名前十的節目中,電視劇佔35%的比重,比2014年的32%上升了3個百分點。 [1] 優秀電視劇不僅深受國內觀眾歡迎,也深受不同文化的國外觀眾歡迎,成為國際影視傳播的重要節目形態。世界影視大國均將電視劇作為重要的影視出口產品,向世界各國銷售本國電視劇,不僅賺取了大量的收入,也成功地傳播了本國文化,提高了本國影響力。
一、電視劇是影視國際傳播最重要的節目形態
一方面,電視劇往往具有較長的集數,可以長時間播放,對觀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作為虛擬性節目,電視節目類型風格多種多樣,特別是精心打造的優秀電視劇,製作精良、藝術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可以廣泛吸引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觀看,往往具有非常強大的國際傳播力,銷售到世界各地。
(一)電視劇在影視出口中居於重要地位
較之電影,電視劇更適合在家庭中觀看,另一方面更貼近觀眾日常生活,尤其是價格便宜、觀看方便,往往比電影更容易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暢銷產品,在各類影視產品出口中,占據重要份額。
如韓劇最近十幾年異軍崛起,在全球廣泛傳播,成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的主要形態。2001年,韓劇出口額為800萬美元,2011年達到1.55億美元,增長了17倍。2009-2014年,韓劇6年的出口額均穩居廣電產業的多數,2009年電視劇出口額占電視節目出口額的92.6%,2014年為73.8%(見表1)。2014年,韓國地面電視台和內容提供商廣電節目出口總額達2.56億美元,其中電視劇出口額為1.89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9.62%。 [2]
表1 2009-2014年韓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註: 總出口額中不包括海外僑胞放送支援、錄像/ DVD 銷售、打包銷售和版權銷售以及放送影像獨立製作公司的出口額。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發布的 2013-2015 年《放送影像產業白皮書》等。
從中國情況來看,電視劇也是最主要的出口節目形態。從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中國電視節目類型來看,大部分以進口電視劇為主(美國以進口動畫為主,非洲以進口紀錄片為主)。歐洲進口中國電視節目中電視劇佔比超過90%,其他國家和地區電視劇進口中國電視劇佔比也遠高於動畫和紀錄片(見圖1)。
圖1 2014年中國電視節目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二)引進電視劇在各國都保持較高收視率
除節目自身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外,各國自身文化特點和觀眾收看興趣和習慣,是影響進口電視劇收視率的重要因素。總體來看,優質電視劇的收視率都比較高,也是各國電視台引進國外電視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重要原因。
美劇在德國廣受歡迎,收視率一直保持高位。2014年7月至2015年,德國8家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前10部電視劇集中,僅有2部國產電視劇,其餘全為美劇,其中排名前六以及排名第八和第十的,都是美劇。
美劇也是法國觀眾最喜歡的電視劇,是法國電視台引進較多的國外電視劇。2015年,法國電視1台播出眾多美劇,其中多年來蟬聯法國電視劇收視冠軍的傳奇劇集《超感神探》保持收視佳績、《疑犯追蹤》收視率保持穩定、歷年收視率一直都比較高的《犯罪心理》,繼續保持年度收視百強地位。法國M6集團旗下電視6台是播出美劇的超級大戶,2015年相繼引進了《海軍罪案調查處》及其衍生劇《海軍罪案調查處:洛杉磯篇》和《海軍罪案調查處:新奧爾良篇》,收視觀眾超過300萬。法國電視2台引進的英劇《小鎮疑雲》第二季,平均收視率高達19.1%,收視用戶為490萬。2014年,該台引進的該劇第一季,收視率進入法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強。鑒於該劇高收視率,法國電視2台還推出根據該劇本改編的電視劇《馬拉特拉公社》,超過350萬觀眾收看。 [3]
英劇《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在加拿大成為收視第一的肥皂劇。
西班牙電視6台和電視4台以播出海外引進劇為主,收視率分別為7.4%和7.2%。西班牙引進的電視劇主要為美劇,如《行屍走肉》《真探》以及火遍全球的《權利的游戲》。電視4台引進口碑不俗的英劇《黑鏡》以及阿根廷電視劇《相親》。
英劇也廣受歡迎。《唐頓庄園》第三季在美國PBS電視台播出,平均收視率為7.7%,平均每集收視人數高達1150萬;第三季季終集獲得了8.1%的最佳收視率,超過1230萬觀眾收看,高於當晚美國公共電視網和有線網播出的所有劇集,登上收視冠軍寶座,也是PBS有史以來收視最高的一部電視劇。 [4] 該劇第五季第九集僅在中國優酷上就收獲了近2000萬的總瀏覽量。
《唐頓庄園》劇照
英劇《神探夏洛克》第三季首播集在中國視頻網站優酷上的收視人數達到了8973萬,是互聯網上有史以來最觀看人數最多的劇集之一。韓劇在亞洲市場保持較高收視率。如2004年泰國播出的《浪漫滿屋》,收視率高達64%。2014年,泰國根據該劇改編的泰版《浪漫滿屋》取得成功。
(三)電視劇生產大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美國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劇生產大國,每年電視劇產量約2500集。由於長期的產業化發展,其電視劇質量非常高,在全球電視劇市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部分歐洲國家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在德國,美劇佔90%以上的播出份額。2012年,法國播出數十部美劇,其中30多部美劇單集觀眾超過100萬,《超感神探》還成為法國當年電視劇收視冠軍。韓國也是引進美劇大國,2011年,韓國從美國引進了122部電視劇。義大利、俄羅斯本土電視劇具有較高收視率,但引進美劇的比重逐年增加;俄羅斯已經將美劇作為海外引進劇目的首選。
韓國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影響力居於首位,每年出口電視劇5-6萬集。韓國放送通訊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放送產業實態調查報告》顯示,韓國無線頻道2014年共出口電視劇64529集,出口額為1.56億美元(而進口電視劇僅89集,金額為68.1萬美元)。韓國電視劇的主要出口市場還是以亞洲為主。(見表2) [5]
表2 2014年韓國電視劇在部分亞洲國家進出口情況
英國電視劇也頗受國際市場歡迎。英國獨立電視公司的《塞爾福里奇先生》、《大偵探波羅》、《馬普爾小姐探案》和《劉易斯探案》等劇集行銷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是英國電視節目出口的最大市場,英國電視節目佔美國進口電視節目份額超過40%,銷售額近5億英鎊。
中東地區的埃及和土耳其是電視劇生產和輸出大國,埃及劇和土耳其劇在中東具有較大影響力。2012年,埃及電視劇產量達到70多部,出口到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並向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輸出。近幾年,土耳其向阿拉伯地區出口了約50部電視劇,平均每部120集。印度電視劇則主要出口到南亞、阿富汗和東南亞國家,其次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俄羅斯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不少優秀電視劇出口到世界各國。如大製作古裝愛情電視劇《情迷彼得堡》,在以色列、塞爾維亞、哈薩克、喬治亞、希臘、保加利亞等20多個國家播出。
二、中國引進電視劇情況
電視劇一直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形態,2014年電視劇對收視率的貢獻為30.9%,2015年對上星頻道的貢獻率為62.9%,同年電視劇廣告收入對我國電視廣告收入的貢獻率為35.17%,網路電視劇廣告規模佔在線視頻廣告總量的55%。
優秀引進劇對中國電視劇產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不僅帶來較高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推動國產電視劇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中國觀眾的文化生活。中國引進劇涵蓋亞、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為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劇,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劇,以及港台劇。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電視劇觀眾規模龐大,豐富多樣以及不同國別的電視劇可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觀眾的觀看需求。1977年11月,中央電視台(當時為北京電視台)引進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拉開了中國引進外國電視劇的序幕。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引進劇規模一直不大。以央視為例,80年代,央視共引進55部外國電視劇,每年引進劇不超過10部。90年代,央視引進外國電視劇數目數量大幅提升,10年內共引進外國電視劇133部。 [6]
2015年,中國各地方電視台共引進電視電影241部486集、電視劇58部1062集;2014年引進電視電影162部334集、電視劇53部890集;2013年引進電視劇54部1073集、電視電影78部158集(見表3)。中央電視台第八套電視劇頻道海外劇場欄目共播出英國、美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泰國、加拿大等國家電視劇10餘部約300集。2013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0部596集;2014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9部675集 [7] 。
表3 2013-2015年中國引進影視劇情況
時 間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劇 中影集團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電影 中央電視台引進電視劇數據來源:央視引進電視劇數據來自有關網站,其他數據來源總局國際司。
近年來,視頻網站快速崛起,通過引進劇吸引用戶。2013年,中國流媒體視頻網站用於購買海外電視劇版權的費用將近42億元,同比增長31.2%,是2007年的3億元的14倍。 [8]
截至2016年3月底,優酷網共有境外電視劇7107部,其中美劇、港劇、韓劇、日劇各1200部、英劇500部、台劇876部、泰劇600部、新加坡劇331部;
騰訊視頻共有境外電視劇2260部,其中美劇859部、英劇382部、台劇109部、韓劇264部、其他國家引進劇626部;
愛奇藝平台上共有美劇23部281集、韓劇49部1174集、日劇24部300集。
搜狐視頻以及部分互聯網電視平台上也引進了大量的境外電視劇。
(二)韓劇占引進劇主導地位
從引進劇國別來看,中國引進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一是美劇為主階段。1980年,中央電視台引進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等美劇,受到中國觀眾的狂熱歡迎。
二是日劇階段。《血疑》《排球女將》以及297集的《阿信》,造就熒屏極高收視率,《阿信》的收視率高達80%。
三是港台劇階段。80年代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港劇在大陸引發萬人空巷的收視高潮;90年代以瓊瑤劇為代表的「台風」席捲內地,吸引了大批青年觀眾。
四是韓劇階段。1997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了韓劇《愛情是什麼》,掀起韓劇熱潮。此後,韓劇《星夢情緣》《真情》《異國女友》《戀風戀歌》《可愛先生》《天橋風雲》《妙手情天》等陸續在國內播出。2002年,全國播放的韓劇達67部。其中,《藍色生死戀》曾在內地21個頻道播出過。2003-2005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先後引進播出了《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人魚小姐》《黃手帕》和《明成皇後》等韓劇。雖然在晚間22:00以後才播出,但收視率非常高,其中長達156集的《看了又看》成為2004年度CCTV-8播出韓劇的收視率冠軍,該劇第三部單集收視率達到1.27%,第四部單集收視率升至1.62%,隨後的團圓篇更是創下單集收視率2.12%的紀錄。《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掀起新的收視高潮,其中《太陽的後裔》在中國網路點擊量突破10億次。
近年來,泰劇在中國開始熱播。2010年前,國內引進的泰劇部數遠少於韓劇,但隨著國內觀眾對泰劇的歡迎,引進泰劇數量明顯增多,2011年和2012年引進的泰劇部數均超過韓劇,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共引進泰劇71部,比韓劇多6部。 [9] 安徽衛視播出的泰劇數量最多,泰劇TOP10的收視率超過2012年安徽衛視次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
圖2 2007-2015年中國引進韓劇泰劇情況
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中國引進劇形成新的格局,韓劇、英劇、美劇是最重要的引進劇。從2010 年起,國內視頻網站掀起采購正版美劇的熱潮。2009 年及以前出品的被引進美劇有79 部,2010年引進22 部,2011年引進37 部,2012 年引進45 部。截至2013 年6 月1 日,共有6 家國內視頻網站引進了正版美劇版權,共197 部美劇,並開設美劇頻道,其中搜狐視頻90 部,土豆網59 部,優酷網56 部,騰訊視頻54 部,愛奇藝51 部,樂視網33 部。 [10]
表4 部分中國視頻網站引進美國主要電視台電視劇情況
美國電視台 引進劇集數量(部) 著名劇集 美國廣播公司(ABC) 47 《絕望主婦》《摩登家庭》《迷失》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36 《傲骨賢妻》《生活大爆炸》 全國廣播公司(NBC) 21 《老友記》《英雄》 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12 《24小時》《歡樂合唱團》 哥倫比亞及華納兄弟聯合電視網(CW) 25 《吸血鬼日記》《緋聞女孩》 娛樂時間網(SHOUTIME) 22 《單身毒媽》《無恥家庭》 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台 15 《行屍走肉》《廣告狂人》 家庭票房電影網(HBO) 1 《真愛如血》《權力的游戲》 USA電視網(USA) 2 《妙賊警探》 奈飛(Netflix) 2 《紙牌屋》 其他有線電視網 14 《美女上錯身》三、中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受電視劇產業化進程較晚的制約,中國電視劇起點比較晚,出口規模、地區和總體影響都比較小。近年來,由於產業化水平提高,電視劇製作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營銷能力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政府也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國產電視劇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也逐漸提高。
(一)出口規模
作為全球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中國電視劇製作越來越精美,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國際市場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國電視劇出口數量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近300部8000集,約佔全年影視節目出口總量的一半,高於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量200部7000集,部數增長50%,集數增長14%。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近8000萬美元,約佔全年影視內容產品出口總額的七成,相比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的6000萬美元,增長33%。
電視劇出口金額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於出口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得益於銷售價格的提升。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資金投入的加大催生了更多精品力作,精美的製作,優異的質量顯然更有利於節目銷售價格的提高。如古裝劇《琅琊榜》在海外銷售單集價格就達到近6萬美元,一舉打破中國電視劇在海外低價銷售的形勢,並有力帶動了一大批中國影視節目的對外銷售。
(二)出口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電視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在文化上接近,是國產電視劇最早和最大的海外市場。1981年,廣東電視台製作的8集電視連續劇《蝦球傳》,是第一部進入香港、東南亞地區的大陸電視劇;1992年進入香港地區《渴望》是第一部進入香港地區和東南亞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1993年該劇贈送給越南電視台播放。國產劇在港台和東南亞地區銷售量幾乎占據了全部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二。2014年,中國電視劇在亞洲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為90.79%,中國電視劇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最受歡迎,銷售額比例分別為25.98%和35.77%,二者之和超過60%。在日本和韓國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6.32%和3.69%。
非洲地區近年來成為中國電視劇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動作、愛情、家庭倫理和喜劇比較受非洲觀眾喜愛。歐美也逐漸成為中國電視劇重要出口地區。2015年3月,古裝劇《甄嬛傳》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鍾的英文版電視電影,在美國視頻網站奈飛(Netflix)播出,成為第一部在美國主流媒體平台以付費形式播出的中國電視劇。2015年11月,《羋月傳》在國內開播,但此前該劇版權已經賣到海外,凡是此前播出過其姊妹劇《甄嬛傳》的外國電視頻道(包括奈飛),均已買下《羋月傳》版權。具有傳統歷史正劇風格的古裝傳奇劇《琅琊榜》在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播出。《虎媽貓爸》將登陸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
(三)出口類型
古裝劇,尤其是歷史劇、武俠劇是國產劇出口類型。從早年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孝庄秘史》等經典作品。如日本一直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王朝》等中國歷史劇偏愛有加。2014年2月,由鍾澍佳、周曉鵬導演、馮紹峰、林依晨等人主演的古裝青春偶像劇《蘭陵王》在日本富士電視台以日語配音的形式播出後大受觀眾好評,其精裝版DVD也深受日本觀眾喜愛,一直位居亞馬遜中國電視劇排行榜前三位。該片強勢進入日本電視劇總榜TOP100,創下華語圈電視劇奇跡。近年來《甄嬛傳》《琅琊榜》等相繼登陸日本電視台。根據《步步驚心》翻拍而成的韓劇《步步驚心·麗》11月初在韓國SBS電視台上演了大結局,國產劇IP成功實現了海外輸出。2015年初,國產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在韓國收視火爆,韓國三大台之一的MBC購買該劇的版權,並將其翻拍成韓國版。緊接著《琅琊榜》登上了韓國中華電視台播出。越南一些視頻網站也對中國影視劇情有獨鍾。《武媚娘傳奇》就成為視頻網站Zingtv.vn2015年的收視冠軍,點擊量超5000萬次。《羋月傳》、《武媚娘傳奇》等電視劇熱播後,越南人經常模仿,甚至扮演劇中人物,拍攝微電影。
非洲觀眾十分青睞中國現代都市劇。2014年,《媳婦的美好時代》出口非洲,之後《父母愛情》《咱們結婚吧》《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杜拉拉升職記》等電視劇更是席捲肯亞、埃及等46個非洲國家。部分優秀電視劇在非洲地區熱播,推動一些國家與中國達成長期合作關系。阿拉伯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埃及播出,分別創造了2.8和3.2的高收視率,吸引埃及播出機構主動與國際台洽談廣告合作並最終實現廣告收益。在此基礎上,國際台還與埃及國家電視台達成合作,埃及國家電視二台將開辦固定欄目「中國劇場」,每周播出6集中國電視劇,實現中國影視劇在埃及的常態化播出。英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波札那播出,實現該國80%的國內觀眾覆蓋率,2015年11月,波札那國家電視台與國際台達成合作,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中非影視合作工程」第二期全部劇目的國家電視台。
雖然國產電視劇出口態勢良好,但整體競爭力較弱。2014年我國每年電視劇行業的產量超過15萬集,但出口數量僅為1萬多集,出口比例和價格都偏低。如日本進口劇市場,美劇單集為100萬美元級別,韓劇為20萬美元級別,而中國電視劇賣得好也就是1-2萬美元。
四、電視劇國際傳播趨勢
(一)精品力作具有核心競爭力
精良製作是電視劇國際傳播的根本保障。美國、英國、日本,電視劇創作往往高度重視編劇和劇本,美劇《24小時》一共投入16位編劇、10位導演、6位執行製片。英劇製作也是嚴謹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對劇本和拍攝工匠式地打磨才拍出像《唐頓庄園》那樣受全球觀眾喜愛的佳作。日本NHK拍攝大河劇,一般都集合日本最精良的影視戲劇人才以及各種史學、風俗專家進行論證,合作下產出最精良的製作。電視劇質量的保證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支持,普通美劇每集平均預算約為兩三百萬美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太陽的後裔》16集總投資約130億韓元,部分畫面堪比電影大片。英劇《黑鏡》具有可媲美電影的剪輯和製作水準,擁有不落俗套而又出人意料的情節,精妙而又緊跟潮流的敘事手法,以及諷刺但又讓人深思的主題,使該劇具有極大的觀賞性,成為經典之作。
(二)國際合拍是加強國際傳播重要方式
國際合拍是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的重要方式。2015年,全球共有14部電視劇進入黃金時段高收視榜單,其中合拍劇有6部,佔比超過40%。為迎合韓國觀眾對中國影視劇的喜愛,韓國OBS電視台、ChingTV、TVB韓國和武俠TV等頻道開始與中國合拍影視劇。2016年9月,中韓合拍的5集紀錄片式連續劇《壬辰倭亂1592》(中國片名為《萬曆朝鮮戰爭》)登陸韓國KBS電視台,在中秋節黃金時段重播,收獲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
(三)互聯網成為國際傳播重要平台
互聯網平台已經成為播放電視劇的主要平台,也是電視劇實現國際傳播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視頻網站是天然的國際化傳播平台,用戶可便捷地收看國外電視劇;另一方面,視頻網站用戶規模龐大,收看便利,可以極大地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如視頻網站YouTube和奈飛就是視頻節目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平台。截至2015年6月,YouTube月活躍用戶量超過10億,其中70%的觀眾都是非美國地區的;奈飛全球總用戶數為6555萬,其中海外用戶為2325萬戶,佔比高達35.5%。為滿足美國、加拿大和拉美地區對英劇的收視需求,奈飛還與BBC進行內容合作,大量引進其內容產品。2011年12月,奈飛推出著名的《神秘博士》等英劇,2014年又購買了BBC古裝劇《浴血黑幫》三季網路播出權。奈飛還從拉丁美洲、中國購買了很多在當地獲得巨大成功的節目的美國版權。中國視頻網站更是引進了規模龐大的境外電視劇,成為中國用戶觀看引進劇的主要平台。
互聯網眾包翻譯技術的發展,也使互聯網成為推動電視劇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如眾包翻譯平台Viki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各種具有多種語言字幕的視頻服務,其視頻內容來自韓國、中國、泰國、土耳其等幾十個國家,字幕翻譯者已達上百萬,有近20億個視頻,可支持170種語言,ViKi日獨立用戶達到3300萬,重點覆蓋北美地區,該地區的用戶佔比高達60%。又如,一些國外互聯網字幕組翻譯社區主動翻譯網上熱播的中國電視劇,促進中國電視劇在國際上廣泛傳播。2015年,《琅琊榜》《偽裝者》等國內熱播電視劇在互聯網上掀起熱評,吸引了世界各地中國電視劇愛好者,並通過字幕組社區眾包方式翻譯。其中《琅琊榜》字幕組成員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希臘等國家,翻譯字幕跨越各個語種。
[1]《2016年度全球電視年鑒》
[2]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3]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4] 《<唐頓庄園>第三季美國收官 獲驚人收視率》,http://ent.huanqiu.com/movie/yingshi-guoji/2013-03/3756446.html
[5]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6]滕繼果:《國外電視劇引進概況及分析》,《青年記者》2014年第17期,第68頁。
[8]王可舒:《好吃難咽的誘人蛋糕互聯網引進劇現狀調查》,《數碼影像時代》,2014年第11期。
[9] 桃小蓁:《泰劇會成為視頻網站的新寵兒嗎?》,《電視劇鷹眼》公眾號,2016-11-15 。
[10]黃康、楊維維:《視頻網站引進美劇研究報告:現狀與特點》,《聲屏世界》2013年第9期。
Ⅳ 看電視劇你會用幾倍速,這個功能對影視行業的影響是什麼
看電影我從不倍速觀看!電視劇起碼的1.5倍開始!
我們來說近年來我們國內電視劇的狀況是怎麼樣,倍速觀看對影視行業有沒有影響?
一,流量決定收益,花重資請流量明星,選個熱門IP,請個團隊,花少量的特效的錢,一部號稱上億的大作完成,靠的不是對演員的基本演技,而是靠熱門IP,小鮮肉。
二,VIP,一部好口碑的影視,上映前廣告鋪天蓋地,當你看了幾集後各種VIP出現了,後面的續集要充錢才能觀看,不然看不了,還有V中VIP的出現更是把這種風氣推到了極致!!
所以影響影視行業的不是我們幾倍速觀影,而是製作方沒有出來好的作品!
很高想能回答您的問題。
雖然我們主要做電影類,不過閑暇時也會追一兩部電視劇。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有話語權的,畢竟電影一般2個小時,對於動不動就40集的電視劇,我們可能更傾向於看主線,畢竟這個 社會 發展也越來越快。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我一般是2倍速+快進看電視劇
也不能完全是2倍速,有些冗長的地方我會選擇直接快進,當遇到關鍵情節,我會返回去多看幾遍。這可能跟我們的工作有些關系,我們基本上做一部電影,都要先看一遍,因為影視有很多手法,比如《無間道3》時間完全是穿插的,需要一點點的把主線提取出來。
第二個問題,倍速對影視行業的影響。
讓電視劇縮短集數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倍速設定。我個人認為是有兩個原因, 其一,製作方或者明星的要求。 誰都知道集數多拿到的片酬或版權費就高,這樣容易造成很多內容其實與主線並無關系。 其二,時代的發展讓人們更願意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 。現在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很難有大塊的時間去看電視劇,如果再加上等待更新,那真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再加上受國外一些電視劇的影響,比如美劇。你會發現美劇可能會有很多季,但每季基本也就10集,最多不超過20集。
說完原因在來講一下為什麼會降低電視劇的集數。
第一,倍速看電視劇體驗感很不好。 這就像你去吃一頓大餐,本應該是細細品味每一道菜的口感,變成了狼吞虎咽的解決一段大餐。對於自己容易消化不好,對於大餐就是一種褻瀆。體驗不好,那客戶還會來看下一次嗎?
第二,受外來電視劇的影響。 現在不管是美劇、韓劇還是日劇,集數都很短,情節都很緊湊,看習慣了就會覺得國產劇很多劇情發展太慢了。我身邊就有很多人直接轉韓劇了。對於國內的電視劇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為了發展,製片方肯定會有所改變。
以上就是我對您提出問題的個人見解,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現在有些國產劇為了拉長集數、湊劇情,往往用大量的記憶閃回和無用對話來填充。「回憶殺」原本是推動劇情進展的手段,但用一集中有半集都在回憶,再有耐心的觀眾都會選擇倍速播放。而在一些愛情偶像劇中,為了表現男女 情感 的發展,還會大量濫用慢動作,「動不動就開啟MV模式,開三倍速我都願意。」網友阿旭說,「這些慢動作劇情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只想讓我不停地快進。」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我們現在身邊的「誘惑」太多了,電視劇已經不是我們唯一用來消磨時間的方式了。相較於拖拉的電視劇,類似於短視頻彷彿更適合如今的快餐時代。我們現在更願意花幾分鍾看完那些能給我們帶來短暫歡樂的短視頻,而不願意花太長的時間去看完一整部電視劇。
現在的我們好像比以前忙了好多,天天工作時間長,看孩子帶娃,有點時間就手機不離手,我們好像沒有一段完整的時間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我們彷彿都有的事情都在按快進,倍速。面對拖拉的電視劇,我覺得自己彷彿漸漸的失去耐心,過了三分鍾熱度,也不願意只看一半,也就那麼「倍速」著看過去了。
不知道何時,我們發現各大視頻網站提供的「倍速播放」的功能備受用戶青睞。我們可以任意選擇0.75、1.25、1.5乃至2倍的播放速度觀看影視作品,有的網站還在進度條上提示關鍵情節。
這種技術手段讓觀賞速度大幅提高,有的觀劇者甚至可以「一集十分鍾、一天一部劇」。「倍速播放」的興起,究竟是觀眾太著急還是影視作品節奏太慢?它對影視創作和行業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從三點為大家闡述。
我從網上找到了《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的電視劇立項總量在465部以上,平均單部集數達到39.8集,而從2011年開始,每年都能播出三、四百部電視劇,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要想看完這么多的劇集,都需要花上不少時間。
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總是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習慣於高強度、移動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具體到影視領域,隨著產業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包括電視劇、電視綜藝、電影、網路劇、網路大電影等藝術門類在內的海量影視作品在視頻網站上線。為了化解接收信息量與時間等的矛盾,越來越多人選擇倍速刷劇的捷徑。
影視作品的長度和質量也是人們打開倍速播放的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的視頻網站都是按照「單集價格×集數」的方式購買影視產品。製片方把影視作品的長度拉長,集數增多就能收回更多成本、獲得更大利潤。
於是,我們會發現某些影視劇的篇幅越拍越長,集數越來越多。我們小時候看的電視劇最多也就二三十集就大圓滿了,現在有的電視劇竟然達到了四五十集,但矛盾點是:長劇集不代表高質量,反而成為劇集「注水」的徵兆。
這就出現了有些影視劇篇幅冗長、情節拖沓的情況。「內容不夠、回憶來湊」成為行業的慣用手段。更有些製片方還採用拖慢對話節奏、重復台詞和無意義留白等方式湊劇情,觀眾也不傻,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觀眾的觀賞水平和審美品位也也提升了一個維次,對於一些缺乏創新精神、以套路糊弄過關的作品,觀眾們大都是看到開頭就猜出結局。所以,為了直奔主題,點擊倍速播放的選項,或直接拖動進度條。
市面上拖延、注水的電視劇畢竟還是少數,絕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集編劇、導演、演員等諸多工作人員的努力、心血和巧思於一身的誠意之作,劇中蘊藏著大量需要認真揣摩的懸念鋪墊和情節轉圜,諸多值得我們細細品咂的生活細節、心理變化,及人性的幽微之處還是很多。如果觀眾總是匆忙地在網上「打卡」完一部劇集,就會辜負了創作者精心設計的良苦用心,破壞了觀劇過程必要的背景鋪墊和情緒積攢過程。
如果這種快進觀劇的行為,形成大眾主流,這就會迫使網站做出調整,迫使影視創作會出現了情節強、節奏快、思想淺的「爽劇」,這就大大降低了影視劇生活化的精髓,擠壓了影視劇的內涵,甚至有可能讓國產影視劇在國際上跌入深谷!
我平時不會提高倍速來看電視劇或者電影,我認為這個功能對影視行業的影響將會是致命的,長此以往,看的不認真看,不好好消化,製作的為了加速創所,粗製濫造,漸漸的會變成一個死循環!
第一,我不否認當今的影視劇或者一些商業電影,存在著注水現象, 社會 發展到今天,90後,00後漸漸成為 社會 上的主力、生力軍,生活節奏一天比一天快,快餐式文化充斥到每個角落,碎片化的休閑時間,都會成為支持倍速播放的借口!
但是反過來想一想,影視創作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影視反應真實的 社會 現象或者勵志,或者抒發感情,又或者天馬行空等等給人放鬆,回味,甚至思考和自省的時間!提高倍速播放首先不說是否能夠真正的理解影視劇中各種關系和內容,就連基本的思考時間可能都沒有!這樣我覺得不是在看影視劇作品,而是在幫助影視劇刷瀏覽量!
第二,再說製作方,影視作品的長度和質量也是人們打開倍速播放的重要因素。當下大多數播出平台按照「單集價格×集數」的方式購買影視產品。把篇幅拉長,多賣幾集,就能收回更多成本、獲得更大利潤。於是,國產影視劇的篇幅越拍越長,集數越來越多。
為了把有限素材轉化成更多成片,難免會出現篇幅冗長、情節拖沓的情況。「內容不夠、回憶來湊」成為行業的慣用手段。部分創作者還採用拖慢對話節奏、重復台詞和無意義留白等方式湊劇情,將一集五六十分鍾的電視劇稀釋地只剩下二三十分鍾的有效觀看時間。
此外,隨著閱片數量的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觀眾的觀賞水平和審美品位也水漲船高,對於一些缺乏創新精神、試圖以套路糊弄過關的作品,往往看到開頭就猜出結局。為了直奔主題,盡快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他們只得自行擠干「水分」,點擊倍速播放的選項,或直接拖動進度條。
從某種意義上講,倍速播放承載著時下觀眾對影視劇注水問題的抵觸情緒。此時,觀眾手中掌握的不再僅是選擇劇集的「遙控器」,更是能夠決定劇作影響力的「傳聲筒」、檢驗劇作質量的「試金石」。
最後平復一下情緒仔細想想缺乏誠意的注水作品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集編劇、導演、演員等諸多工作人員的努力、心血和巧思於一身的誠意之作,其中蘊藏著大量需要認真揣摩的懸念鋪墊和情節轉圜,包含著諸多值得細細品咂的生活細節、心理變化,及人性的幽微之處。
如果觀眾總是匆忙地在網上「打卡」完一部劇集,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刷」下一部,缺少消化、吸收和思考的過程。那麼,長此以往,將很難再產生那種對某個情節絲絲心動、對某處藝術處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敏銳觀感,甚至使感知美的能力有所下降,只剩雜亂瑣碎的片段擠占腦海。
以「倍速播放」為主要特點的快速追劇,不僅辜負了創作者精心設計的良苦用心,破壞了觀劇過程必要的背景鋪墊和情緒積攢過程,更使影視作品原本讓人們「慢下來」、舒緩壓力、放鬆心情的文化功能逐漸消解,反而助長了大眾在快節奏生活中本就嚴重積壓的焦慮情緒。
而這種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觀劇需求又倒逼影視創作——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情節強、節奏快、思想淺的「爽劇」,一邊吸引觀眾的目光,一邊受到業界的批判,擠壓了內涵深刻但節奏相對較慢的精品劇作的生存空間。
所以,影視行業的從業者乃至全 社會 必須對這一現象重視起來,趕快想辦法應對——探討改變播出平台以集數作為購買劇作量化指標的可能性,適當借鑒國外電視劇「邊拍邊播」「按季播出」的制播方式,讓觀眾口碑成為決定劇集長短的主要因素;
嚴把影視創作的質量關,規范劇集長度,抵制情節注水,為虛胖的影視創作抽出多餘的「脂肪」,補充藝術和思想之鈣,從而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
只有這樣,才能讓普通觀眾有機會歇一歇,喘口氣,尋回原速觀劇的樂趣,順便領會「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這要看劇情,如果是偶像、言情之類的二部速走起,如果是懸疑劇,可能就是正常。
至於對影視行業的影響,我覺得並不大。
1、為什麼出現?
要想知道有什麼影響,你必須先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功能!
坦白說,倍速的出現針對的正是電視劇拖沓、過長的現場。國產劇之所以劇情慢、拖沓啰嗦,更多是因為國產劇都是按集數賣錢,這就與電視劇質量存在一定的悖論(但不是絕對的)。
好的劇本加好導演,確實能讓一部長劇變得引人入勝。關鍵問題是好劇本少、好導演少。正因為如此,這些導演才會想盡辦法注水,盡量拉長電視長度,只要賣出去掙錢就行。至於口碑,不是有句話叫黑粉也是粉嗎?
這樣一來,很多劇情都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倍速可以幫觀眾規避這一問題,也就應孕而生了。
2、出現是必然,如今看怎樣?
網站上倍速這個功能已經出現很久了,但觀察現在的網路劇,會發現該灌水的地方還是灌水,該啰嗦的還是啰嗦,事實證明,完全沒有影響。
因為無論你怎麼倍速看,你是沒辦法減少視頻點擊量的,你更沒辦法跳過劇情和廣告,只是加快的看劇速度,甚至連廣告都沒辦法加速。
這樣一看,會員已經沖了,點擊已經有了,廣告正常播放, 無論對平台、對製作方,還是廣告方,都沒有任何損失!
3、至於很多人說這個功能讓劇變短,我認為跟這個沒關系
現在我們發現,像《我是余歡水》《龍嶺迷窟》《危險的她》等劇,劇集都很短,只有十幾集,節奏明快非常棒。但這些與倍速功能無關。
這些劇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它們走的是網路分賬。依據該電視劇在網路平台的點擊數量分賬,這對用戶的觀感和口碑要求很高,畢竟一旦口碑差沒人看就賠了。
所以這些劇去掉多餘的水分,讓劇集變短,讓劇情有趣,這也在情理之中。
綜上所述,倍速功能只是方便我們去看劇,其他沒有任何影響!
來一張我平時看劇倍速截圖,一般情況下是1.25倍速。
當然,碰到我不感興趣的內容時,就會調2倍速,甚至忍不住拉進度條。
現在很多視頻平台在播放影視作品都有「倍速」這一功能,觀眾可以開啟0.5X、0.75X、1X、1.25X、1.5X最高2X等倍速。毋庸置疑, 倍速追劇已經是時下觀眾的標配。
再來談談為什麼現在觀眾喜歡「倍速播放」這一功能?
一、國產電視劇注水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播放平台是按照劇集數購買影視劇,劇集數更高就能賣出更高的價格。所以人們看到的可以30集拍完的影視劇非要剪輯成50集、60集,更以超前點播這種方式刺激觀眾消費,播出平台才能收回更多成本、獲取更大利潤。
二、現代人時間碎片化
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休閑時間已經嚴重碎片化。這也正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的焦慮、急迫,有太多想干卻又干不完的事,看劇也相當沒有耐心尤其是肥皂劇,便選擇倍速播放。
三、國產劇產量高
自2017年國家四部門聯合發布「明星限薪令」後,電視劇產量已逐年減少,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暨全年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頒發統計情況,2019年全年全國電視劇產量還是高達254部。時間太少,觀眾想看的又太多,所以只能按下「快進鍵」。
四、(部分)影視劇質量低
「倍速播放」雖然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對劇情人物有所了解,但這種方式也辜負了影視製作團隊的良苦用心。這是對影視行業敲響的「警鍾」,只有把握好影視劇的質量,多拍精良的好劇,創作更多有思想的優質影視劇,才能讓每一幀畫面都能吸引觀眾,慢下來,用原倍速欣賞更多影視作品。
一般來說,電視劇的正常情節都是1倍速度播放,跳過片頭和片尾部分,播放器提供多倍速度功能無非是幫助人們快速過濾掉冗長的無聊情節,又不會跳播漏掉關鍵情節。對影視劇的影響有限,長久來說,或許會對編劇要求更高,劇情需要更緊湊,少尿點。
《如懿傳》海報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海報
現在不少視頻網站都配有倍速播放的功能,而二倍速追劇已是時下觀眾的標配。倍速播放是什麼意思?會帶來什麼結果?它越來越受歡迎的背後,到底是劇集普遍質量不高,還是觀眾過於著急?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一部戲恐怕只有足夠精良才能吸引和留住觀眾的注意力。
倍速看劇不等於倍速生活
劇情注水、觀眾時間碎片化、移動端技術便利化,只是倍速刷劇的表層原因。更深層的在於,倍速看劇是影視劇從供應方市場到需求方市場徹底轉變的結果,觀眾逐漸變成用戶,他們甚至紛紛參與內容生產,發彈幕、出cut(精彩集錦)、重剪……越來越豐富的用戶行為讓他們只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讓自己發出的內容得以及時呈現在屏幕上。可以說現在大多數劇集都是這種待遇,偶爾會有一兩部很有深度的劇集出現,此時觀眾才會用原速欣賞。
觀眾的倍速看劇還和時代變化有關,移動互聯網時代做什麼都要求快,我們願意為一件事情付出的時間越來越少。就像我們叫外賣要求30分鍾以內送達,充會員為了跳過片頭60秒的廣告,三分鍾就能遍覽天下大事,買東西要求一天之內送貨到家,發出一條微信希望對方能秒回,出一趟遠門希望有高鐵幾個小時就能到。我們受不了的是,打開一個網頁半天都在轉圈圈,點一下屏幕一秒鍾才有反應,播超清晰度視頻看到「緩沖」二字。生活似乎也倍速了,急匆匆的。
所以,二倍速追劇根本不算什麼,然而倍速生活的結果卻不是快速看劇那般簡單。我們以為那樣就很充實,有獲得感,其實長此以往,我們就慢不下來了,失去了對生活、人、事物的具體、細膩、深刻的感受,進而會麻木,忽略我們本不該忽略的東西。所以,對於生活我們何不慢下來,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多一點詩情畫意,去發現和感受身邊的美好,世界或許會在你面前現出另一番面貌。
今天你開倍速看劇了嗎?
在熱播劇《如懿傳》《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橙紅年代》的彈幕中,經常看到有人透露,自己正在用二倍速觀看,其他人隨後表示感同身受,積極響應。
實際上,打開現在的視頻軟體,播放電視劇時總能看到「倍速」的功能設置,從0.75倍速度起,最高可以達到2倍,受到用戶的普遍歡迎。而一些原來沒法倍速播放的軟體,也可以通過下載各類插件來實現此功能。進階版本則是,觀眾可以選擇只看男主角、女角以及男女主角對戲的戲份,這就更節省時間。
所謂「倍速」是指能改變播放的速率。通常一集劇40多分鍾,你如果用二倍速播放,只需20多分鍾看完,時長大大縮短。比起拖進度條跳著放,倍速播放並不會遺漏掉重要情節,所以它成為大家檢驗劇集好壞的重要手段,假如故事、人物、對白引不起興趣,觀眾快速瀏覽一集就可以果斷棄劇。
另外,許多人發現,改變倍速播放以後,畫面配合聲音還會產生 搞笑 效果,因此即使是對於本可以正常速度欣賞的劇集,有人也特意嘗試倍速播放,增加追劇的 娛樂 性。
倍速播放還能讓人迅速跟上潮流。在社交網路上,有一些「爆款」劇集在開播之初就能引起大家熱烈討論,你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流行速度,失去了和周邊朋友、網友的共同話題。有不少人為了追上潮流,及時了解最新的「梗」,就會倍速刷劇。比如在二倍速時,一天半就能刷完70集的《涼生,我們可不可不憂傷》、63集的《香蜜沉沉燼如霜》、70集的《延禧攻略》……
原因:劇集注水的必然後果
觀眾時間碎片化,卻想看更多內容 倍速播放為什麼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標配?分析發現,這種模式在年輕觀眾中比較流行,中老年觀眾還用得不普遍,這是因為前者的時間已經嚴重碎片化。每年國產劇的產量在500部左右,各種視頻節目內容都呈現爆炸式增長,觀眾想看的內容太多,而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他們肯定會選擇倍速觀看。
技術革新,讓觀眾有了主動權
其次,這是技術革新的結果。在傳統電視時代,許多觀眾都一定有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某個節目、某部戲的記憶,這意味著大家需要被動接受播出內容和播出時間安排。現在隨著智能電視、IPTV電視以及高清互動機頂盒的誕生,各種電視節目可以點播、回看了,受眾對內容觀看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在視頻網站時代,大量內容同時在線,年輕觀眾只要有一部手機在手,就可以隨時隨地看,搭地鐵、坐公交,甚至是等人約會時等各種場景都被充分利用到,而開啟倍速播放,只是觀眾主動控制內容播出的又一個明顯體現。
劇集拖沓
更重要的是,不少劇集質量不高、拖沓重復的敘事節奏促使大家倍速播放。很多網友反映,現在的劇動輒在70集以上,劇情越來越緩慢,其中很多內容用大量的慢鏡頭、回憶鏡頭、注水台詞來湊劇情、拉長集數,始終不能離開固定套路。尤其是現在的清宮題材,人物在後宮斗爭用的還是下葯等那些老橋段,反派人物的特點都寫在臉上,懸念頓失,這裡面許多無效信息迫使觀眾採取倍速播放。
對此,業內擔心自己花費心血的作品在倍速播放之下,價值減少,但倍速播放反而是提醒了行內人,影視行業製作要精耕細作,多拍好劇、短劇,讓每一幀畫面都能吸引觀眾,如此,倍速播放自然就派不上用場了。
我一般不會用倍速,除非某集劇情相當無聊的時候才會加快一點,而且我基本只看我喜歡的類型,既然要看自己喜歡的劇,就要慢慢的看,是享受愉快的過程,如果整體都要加快速度看完會覺得沒意思;
要說這個功能對影視行業的影響,我覺得是弊大於利,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對影視行業的影響,不是觀眾;
利是相對於觀眾的: 為了給觀眾更多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影習慣,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無聊的肥皂劇,用2倍速看也很輕松,不會漏下劇情;
弊是相對於行業的: 主要是對於電視劇作品,現在好多劇為了不同目的,本來20集就可以演完的劇情,硬生生的播了40集,而且內容做的不夠細膩豐富,即便是有興趣去看,也早就磨沒了,最終棄劇;如果說這種用倍速看的習慣一直流行或者更盛,大家都養成了習慣,觀看好的作品也是這樣,勢必會少了很多對作品的感受,作品也失去了公平的對待,那以後行業里誰還會去做出好作品;就像用兩倍速去看《紅海行動》一樣,觀影體驗天壤之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