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天堂村的笑聲電影

天堂村的笑聲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30 22:34:32

❶ 想知道奧代麗.赫本的生平

奧黛麗·赫本生平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在雙親離婚後,她跟隨母親去了倫敦,進入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作為一名模特,她便顯得很優雅高貴,而且好像她已經找到了最適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擔任一個小角色。當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她最終決定去美國。
赫本在美國迅速顯示了她的實力,她先在百老匯出演了音樂劇《Gigi》,1953年在電影《羅馬假日》中扮演安妮公主。這部影片好評如潮,並讓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4年9月25日,和小她九歲的精神科醫生安德烈·杜提結婚。
繼1954年《龍鳳配》獲得奧斯卡提名後,1959年的《修女傳》使她獲得了另一項奧斯卡提名。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使她到達了她電影生涯的頂峰,並且又贏得一次奧斯卡提名。
1964年,赫本亮麗的容貌和風度在1964年的《窈窕淑女》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1967年,《等到天黑》又為她贏得了一次奧斯卡提名。
1968年12月,和安德烈·杜提離婚,並打算引退,後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戀愛,對愛情心灰意冷。
1988至1993年,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幫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們。
1989年,主演最後一部影片《天長地久》。
1993年1月20日,病逝於瑞士。
http://www.sg.com.cn/glxw/wh/t20030118_20464.htm

懷念經典——懷念永遠的奧黛麗·赫本她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

看了她的眼睛才知道什麼叫做明眸,看了她的造型才知道什麼叫做時尚的經典,看了她才知道什麼叫做優雅。

她的照片至今依然作為歐米茄手錶的廣告,她的名字代表著一種流派至今仍然在時裝界廣為流傳。

她就是奧黛麗·赫本,永遠的經典。

奧黛麗·赫本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名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奧黛麗的父親約翰·維克特·赫本-魯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赫本六歲開始就讀位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1938年間),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1935年),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荷蘭也落入德國納粹的佔領區內,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竄改了母親的身分文件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但,這名字從未合法正式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Arnhem後,奧黛麗患上了憂鬱症和營養不良,奧黛麗那瘦削的身材便來源於此。

戰後,赫本進入倫敦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學校學習芭蕾舞,並開始在一些音樂劇擔任角色。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發現了她,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擔任一個小角色。1950年,赫本拍攝了她的處女作-英國影片《天堂的笑聲》。1951年她又在電影《Young Wives' Tale》中為Eve Lester配音。當赫本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她最終決定去美國好萊塢發展。在美國,她先在百老匯出演了音樂劇《Gigi》。隨後在1953年由威廉·惠勒執導,並與好萊塢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中,赫本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功,許多報紙著文誇獎赫本,說「一個新的嘉寶出現了」。赫本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她還因在百老匯戲劇《翁丹》中的表演榮獲托尼獎。赫本的成功是因為她飾演的「安尼公主」那天真清純、善良典雅、賢良親切的小精靈形象以及她那古典美(俏皮活潑的短發,給人健康的感覺),不象當時風行的性感金發女郎,她使世風轉為自然清新之美。

1954年9月25日, 赫本與演員梅爾在瑞士結婚。在50年代-60年代末,赫本的片約不斷,主演了多部電影,她高貴善良的形象深入民心。並4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她主演的喜劇片輕松幽默,她的銀幕形象美麗動人,深受觀眾喜愛。《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龍鳳配》等都是電影史上經久不衰的著名影片。1968年,赫本與第一任丈夫離異。1969年1月18日,赫本和著名心理學家安德烈·多蒂舉行了婚禮。婚後奧黛麗決心退出影壇。1976年,赫本復出,拍攝了《羅賓和瑪麗安》、《血統》、《鬨堂大笑》等影片,但赫本的復出並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均不成功,這使赫本決定從此息影。1980年冬赫本遇見了羅伯特·沃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影響了赫本原已經出現危機的婚姻。在赫本與安德烈·多蒂離婚後,兩人最後成為永久的人生伴侶。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中飾演天使一角。1988至1993年間,赫本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幫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們,親赴不少國家和地區,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88年度奧斯卡人道獎授予了她。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泰瑞落修女接獲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回復,禱告傳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洛桑(Tolochnaz)死於結腸癌。

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善良的「安尼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國郵政總署發行了她的的紀念郵票。去世11年後,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志《Vogue》2004年的時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數,榮登女性榜首。《Vogue》雜志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
http://www.nzforce.net/dispbbs.asp?BoardID=25&id=265 點擊還有圖片

懷念奧黛麗·赫本的N個理由

昨天在網上看到某名為評選20世紀最美麗女性的活動的報道。據說是眾多資深評委,從數千名如雲美女中挑了幾百位,又經過層層篩選,嚴格考察,最終大海淘沙,選出了頂級的前十位。第一位就是奧黛麗·赫本。
這個結果毫不誇張地說,應該是一種人類審美觀念集成所達到的共識。就算稍有了解赫本的人也好,世界五大洋七大洲,除去極端個別地區,沒有人會不承認她是一個美的化身。純粹,而又真誠。
那個評選活動的評委意見有這樣幾點,從外表來說,奧黛麗有著像水果般鮮嫩的肌膚,和一對動人明眸。她笑起來的時候非常甜美,就像天使一樣。而更為突出,也更重要的是,她有著獨具的高雅氣質,莊重,而又親切,高貴,而又謙遜,令人傾倒,無人能及。
我想奧黛麗的這些過人天質,每一個即使看過她一部影片的人也都瞭然於心。不論是哪個角色,都在觀眾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和不可超越的地位。而奧黛麗本人卻總是說:我只是偶然進到這個電影的世界裡來的。謙遜得如一片樹葉。
但奧黛麗的光芒根本未止於此。年初的時候看過一個紀錄片,是奧黛麗在八九十年代作為世界兒童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到各地工作考察的拍攝記錄。看著片中上了年紀的赫本發現她確實老了,皮膚依然白皙,但眼角眉梢已有了明顯的皺紋。她高挑,瘦削,腰板無論何時都挺得筆直。她有時帶著墨鏡,顯出沉穩的高貴。腦後總是盤著個簡單的發髻,穿著素雅的便服和平跟運動鞋,及其平易近人。
看著片子,我們都生出一種共覺。赫本老的只是年齡,改變的只是外貌,但那都毫無緊要。就像一塊瑞士名表,只是不再簇新,價值依然。赫本渾然天成的氣質就像一團柔和明麗的光,可以照亮溫暖每一個人,而且感染力生生不息。我們覺得她的美從未失去,反而更加光耀,是一種超越了肉體的動容,從她的骨子裡迸發出來,從薄薄的肩臂中擴展開來,從每一條細小的皺紋中盪漾開來。
作為兒童基金會的形象大使,赫本不斷地奔波於世界上最窮困,最貧瘠的地方。並且總是精神昂揚,笑容可掬,絲毫不露疲態。
赫本從不像一些女明星,端著架子扭捏作態,出份名義而起。片中的赫本,完全是自覺地作為一個稱職的大使在盡力做著應做的工作,負著應負的責任。她經常摘下墨鏡,露出只淡飾過的面容,一臉隨和,與工作人員一起進出,毫不屈尊降貴,在鏡頭前悠然自得。
記不大清楚赫本考察過的地方了,但非洲中部最貧瘠落後的地區和中南亞的偏遠山區是一定去過。赫本不怕吃苦,何時都挺著兩個筆直的肩膀,在運送的大堆救援物資麻袋上跳上跳下,一臉調皮。
她也從沒有對著邋遢骯臟的孩子們擺出沉重憂心的面孔,總是毫不遲疑的伸出雙手,俯下身,孩子們抬起頭,看見的是個平生見過的最親切的笑臉,一把最溫暖的火燭,一個最美麗的天使。
車隊行駛在平川大漠和荒山峻嶺間,旱季連天黃沙,雨季爛泥污樹,片中沒有記錄途徑的艱險,有的只是赫本在很少有外人到達的目的地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的溫馨動人。她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一起交談,在破爛的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心,告訴孩子們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愛的含義,幫助小女孩紮起一個與自己一樣的發髻,肯定並鼓勵她們對美的追求。
赫本到哪裡,就點燃哪裡,照亮哪裡。除了物資,還帶去無法計數的溫情與感動。很難想像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如何散發出那麼大的能量,彷彿一盞長明的燈,將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到成千上萬的心靈里去。
有一個片斷,是赫本和考察團一起離開柬埔寨的一個小小的村落。在一條窄窄的山邊小道上,全村的人們自發地為他們送行,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大人們眼裡含著淚水,孩子們臉上寫滿無限的依戀與不舍。不是假意猩猩的憐憫,不是廉價的同情,更不是戴著以人道主義的面具裝腔作勢。也許在他們看來,赫本就是一個真正的天使降臨,賦予他們力量,賦予他們自信與頑強,賦予孩子們奮發與希望。也許即使很多年過去,他們也仍然清楚地記得那天早上的景象,會把那條路指給人看:看,那就是當年赫本離開的地方。
於是赫本更加的美麗。那種美麗不是一種單純的美,無數明麗柔和的色彩紛至沓來,你動容其中,無法一一敘說。
作為電影明星的時候,奧黛麗就完全脫離了美於肉體的束縛。53年曾有一本雜志報道過赫本的三圍,卻立即遭到影迷的指責與不屑。作為一個美麗心靈的載體,赫本的肉體不可能不美,但這種美超越了人們的感官,直接投射到了精神意識上。可以說,赫本從一開始就遠遠凌駕於眾多搔首弄姿的魅惑侗體之上。
而作為形象大使,赫本更是超越了精神之美,而達到了靈魂之美。我們甘願用最動人的歌聲,最雋永的話語,最絢爛的圖畫,最唯美的詩篇去贊美它。歌頌它,感激它。
赫本在九十年代初患病的時候,仍然堅持出訪,也依然精神昂然,不露疲態。她在美國電台作報告演講,態度誠懇真摯,話語委婉鏗鏘,儼然一副戰地前沿女戰士的神情,面容果敢剛毅。
我不知道赫本去世時是怎樣的場景。但可以肯定,悼念的人群肯定像海潮一樣洶涌,而且是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遍布世界各地的人。他們哭泣,他們悲痛,因為他們知道,一個真正的天使已然離去。
至今,人們還看著赫本的經典影片,在那純美無邪的笑容里描畫記憶和憧憬。至今,奧黛麗的照片仍然掛在大街小巷,出現在廣告牌和海報上,人們來去經過,總要會心一笑。
所以,當今天20世紀的美女桂冠戴在奧黛麗·赫本的頭上時,我們只有嘆服。也只有她,才能真正無愧於這一殊榮。
她是真正的天使,來人世間傳播美,與愛。她飛過的時候,我們都仰首。聽見她翅膀的拍響,撲拉撲拉,彷彿來自天堂的聖音。
偉大的女性,偉大的靈魂。
至此,懷念奧黛麗·赫本的N個理由......
http://sora3333.blogchina.com/2224202.html
回答者:hsy_5501 - 高級經理 六級 4-21 22:21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好呀
評論者: 清露曉芙 - 試用期 一級

其他回答共 3 條
還有完美的容貌,脫俗的氣質.
人物簡介: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簡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於瑞士
家庭: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自我表演評價: 我從來沒有什麼偉大天才或高超技藝,但無論如何,我做出了貢獻

生平

奧黛麗·赫本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名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奧黛麗的父親約翰·維克特·赫本-魯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童年
Image:1935 school.jpg
6歲大的赫本赫本六歲開始就讀位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至1938年間),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1935年),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佔領。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竄改了母親的身分文件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有利於變造),但是這個名字從未合法正式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安恆後,由於謠傳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佔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處決,母女倆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據說在1944年荷蘭飢荒期間,她常以鬱金香球根維食,並靠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他日後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鍛鏈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也沒關系。

童年

6歲大的赫本赫本六歲開始就讀位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至1938年間),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1935年),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佔領。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竄改了母親的身分文件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有利於變造),但是這個名字從未合法正式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安恆後,由於謠傳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佔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處決,母女倆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據說在1944年荷蘭飢荒期間,她常以鬱金香球根維食,並靠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他日後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鍛鏈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也沒關系。

踏入影壇

成名

年輕時代的奧黛麗·赫本戰後,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節用存下來的100英鎊到倫敦。在這里,她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深造的機會。1948年,赫本進入著名的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Marie Rambert`s)學校學習芭蕾舞,期間曾因沒錢繳學費返回荷蘭,並在部荷蘭片中飾演跑龍套的角色。經過幾個月訓練後,赫本被告知她不適合當名芭蕾舞者。為了面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她轉而成為一名兼職模特兒,並參與歌舞團的演出;這年赫本擊敗多數應征者,成為音樂劇《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團員。由於表現突出,她正式參與了另一部音樂劇《韃靼醬》(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國電影《天堂笑語天堂的笑聲》露臉,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並在一些電影中演出較次要的人物。之後她在電影《雙珠艷》里施展舞技,同時接演另一部電影《蒙地卡羅寶寶》(Monte Carlo Baby)。為了拍攝後者,奧黛麗到法國出外景,期間意外被相中成為音樂劇《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進而開啟她到美國發展的機緣;同時,她利用機會到倫敦參加威廉·惠勒的電影試鏡,獲得電影《羅馬假期》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奧黛麗·赫本到美國正式參與舞台劇的演出。她在哦十分出色,廣受人們的歡迎,並因此獲得東妮獎最佳女主角的獎項。但為了趕拍《羅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迴八個月演出後結束。這年,她以工作繁忙的理由,取消了與未婚夫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on)的婚約,但兩人日後仍保持良好的友誼。

1953年,並與好萊塢名影星葛雷哥萊·畢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正式上映。由於劇情成功的刻畫,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風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現出公主的高雅氣息,以及剪成赫本頭表現出的天真無邪,使她成功贏得多數人的贊賞。許多報紙評論稱贊赫本說:「一位新嘉寶誕生了!」。1954年三月二十五日,赫本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三天後,因為《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次榮獲東妮獎的殊榮。

1954年她與亨佛·萊鮑嘉、威廉·荷頓一同演出比利·懷德拍攝的愛情片《龍鳳配》。由於《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煙過量,赫本在醫生的建議下到瑞士修養,不久接受一同參與《翁蒂娜》演出的演員梅爾·法利爾(Mel Ferrer) 的求婚,兩人於9月24日步上紅毯。

1955年奧黛麗·赫本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可惜未獲獎,同年因意外首度流產。之後幾年,她主演的《戰爭與和平》、《甜姐兒》、《巴黎之戀》等片都獲得不錯的評價,聲勢扶搖直上。但丈夫梅爾的演藝卻遭遇挫折,逐漸轉到幕後。1959年赫本三度懷孕,為防半年前的流產再度發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約,直到生下第一個兒子尚·赫本·法利爾(Sean Hepburn Ferrer)後才同意主演《第凡內早餐》。

轉型
雖然《第凡內早餐》的作者原屬意瑪麗·蓮夢露飾演女主角赫莉·葛萊麗(Holly Golightly),拍攝過程赫本也一度為了主題曲是否採用亨利·曼西尼與強尼·莫瑟的月河而與電影公司起沖突,是事後證明她的演出與堅持是對的:1961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兩項音樂性獎項,奧黛麗·赫本第四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這部片她的演藝生涯再創高峰,但她開始挑戰更有演技難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雙珠怨》的演出,但評價平平;之後的《謎中謎》試圖挑戰懸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還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這部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歌舞片獲得8項奧斯卡的獎項,但主演的赫本卻因由別人幕後代唱的關系無法獲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見了羅伯特·沃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影響了赫本原已經出現危機的婚姻。在赫本與安德烈·多蒂離婚後,兩人最後成為永久的人生伴侶。

奧黛麗·赫本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中飾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間,赫本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幫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們,親赴不少國家和地區,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88年度奧斯卡人道獎授予了她。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泰瑞落修女接獲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回復,禱告傳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謝納(Tolochenaz)的住所,因結腸癌病逝。

影響
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國郵政總署發行了她的的紀念郵票。去世11年後,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志《Vogue》2004年的時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數,榮登女性榜首。《Vogue》雜志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

參考資料: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A5%A5%E9%BB%9B%E4%B8%BD%C2%B7%E8%B5%AB%E6%9C%AC
回答者:zm18zm - 高級經理 七級 4-21 22:24

http://post..com/f?kz=79761820
這里比較全.耐心看完吧.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赫本了!
回答者:里維斯愛雅雯 - 魔法師 四級 4-21 22:27

1929年3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的總經理,他相貌英俊,衣著考究。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荷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正是在這種家庭和生活環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認真嚴肅、氣質高雅、性格堅毅,同時又能出人意料地談笑風生,以無限的激情擁抱生活。她冰清玉潔、朴實無華,就象布魯塞爾一樣,集最古老的神秘、時代的觀念和奇異的現代觀念於一身,她的舉止總帶有一種貴族氣派。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尤其喜愛舞蹈,看芭蕾舞劇對赫本來說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夢想。

這個時候,她日益從芭蕾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身體。她開始對自己的外表不滿。她特別不喜歡自己的臉,認為她的眼睛太大,牙齒長得不整齊,而且她對自己的體形也感到絕望。從此她鬱郁寡歡,越來越孤僻、拘謹、與人疏遠。

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更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她對電影毫無興趣,對超級巨星嘉寶或者凱瑟琳.赫本一無所知,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結果,這一決定使赫本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其間,她強烈地感受了殘忍而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於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個兒,僅剩一付骨頭架子。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造成她貧血、消瘦、肌肉單薄無力,並且她的體型後來始終清瘦修長。

「戰爭把人變成四徒,無論從肉體上還是從精神上說都是如此。我周圍的同齡人,卻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想法和我不一樣。我不知怎的,在槍炮和殺戮面前,始終堅守著我自幼的夢想-----音樂,芭蕾。」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她的確從未放棄對芭蕾的追求。戰爭結束後,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個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那裡學習。索尼亞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顴骨,秀氣的鼻子,方方的肩頭,苗條的軀乾和修長的雙腿,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動作也不錯,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亞對芭蕾有許多新的見解,但得不到荷蘭政府的支持,她的學校被迫停辦。

於是赫本轉到倫敦,找到了一份在教會值夜班的工作。同時,她一邊當廣告模特,一邊進了頗負盛名的瑪麗.蘭柏女士的舞蹈學校。年已60的舞蹈家蘭柏女士對赫本很好,但是,在這里赫本發現,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別的同學。加之她個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沒有擔任舞蹈主角的前途。同時,多年的飢餓病侵蝕了她的身體,作為職業舞蹈演員體力不足。

經蘭柏推薦,赫本參加了美國音樂劇《高扣鞋》的演出,在劇中當一名群眾演員。她舞蹈設計的動作跳得很高,轉動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壞,但赫本不喜歡這種形式,也不喜歡這種生活。這個時候,赫本突然明白了蘭柏對她講的肺腑之言。蘭柏女士的話是:「你缺少芭蕾舞家應具備的天才。」至此,赫本終於明白了,干芭蕾這行,她永遠當不成主角,永遠不會成功,終於,赫本徹底放棄了當舞星的願望。此時,她19歲。

當不成舞星,就要面對現實。當時,倫敦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風光介紹,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光景物,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先後接見了她。

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地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我呢,立刻打電話把助手叫來。記得當時我對助手說「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

另一位導演則極力證明,是她第一個發現了奧黛麗.赫本:「她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是學芭蕾的,要找個工作。我向她解釋說,我不拍音樂舞蹈片。不過,我繼續和她談話。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鮮、開朗和難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圓臉上一對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個小太陽!最後,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我就對她說,我要讓她擔任一個角色。而她卻回答說:不過,我不是演員啊!你會失望的。我和她簽訂了合同。」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成功的起點:《羅馬假日》

觀眾熟悉赫本,是從《羅馬假日》開始,赫本輝煌事業的開端,也通常自《羅馬假日》算起,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對她有著特殊的意義。

就在赫本被挑選為《

❷ 介紹幾部奧黛麗赫本的經典電影

《戰爭與和平》、《砸爛他的攝影機》、《我不是你的黑鬼》、《蒂凡尼的早餐》、《龍鳳配》、《偷龍轉鳳》、《甜姐兒》、《修女傳》、《雙姝怨》、《去往蒙特卡羅》、《天堂里的笑聲》等。

「每一個女人在一生之中應該都會夢想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共舞。"奧黛麗這樣說,而且也實現了這個美夢。

這部電影敘述的是紐約格林威治村一家書店的女店員,由於被一位時裝攝影師看上並加以培養,而成為世界名模特兒的故事。當然影片最精彩的並不是他們倆後來發展出來的戀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樂。

《甜姐兒》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樂片,由於她那精彩絕倫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爾搭檔,影片又獲得了成功。由於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兒」一時成為赫本的代名詞。

奧黛麗·赫本(AudreyHepburn,1929年5月4日至1993年1月20日),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女影星,奧斯卡影後,世人敬仰她為「人間天使」。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境,開始電影。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年,她憑借電影《龍鳳配》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

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❸ 求赫本所有所演的電影的名字

奧黛麗赫本的十部經典電影
1.《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導演:威廉·惠勒
風情指數★★★★★
看點: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組合
如果沒有奧黛麗·赫本,或許《羅馬假日》只會作為一部平庸的二流愛情電影被少數人記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變得不同。23歲的赫本,把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童話,把這個電影變成了一個夢。有多少人看了這個電影,都會想著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飾演的美國記者那樣,在如畫詩情的羅馬邂逅這樣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給自己譜寫了人生童話般的開始。第一次擔綱影片主演的她,就憑借該片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可謂前無古人。更令人驚奇的是,赫本和該片的服裝設計海德共同設計的服裝也獲得了最佳服裝獎。
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因為赫本在影片里那種清新秀美的短發型,將赫本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這種後來被稱為「赫本頭」的發型也受到了無數時髦女性的青睞,風靡世界。赫本偏瘦的體型也使減肥美容業興旺起來,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裝、帽子、太陽鏡,也都風靡一時。
在攝影棚里觀看影片樣片的導演威廉·惠勒曾為赫本由衷地贊嘆漏扒:「這部電影一定會使她成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來,他的大膽論斷得到了完美的證明。

2. 《龍鳳配》(Sabrina,1954)
導演:比利·懷爾德
風情指數★★★☆
看點:戲里戲外都有故事
這一次,赫本飾演的不再是高貴的公主,而是一位窮苦司機的女兒。影片講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長子——一個不解風情只專注事業的男人經歷種種誤會,最終墮入愛河,結為連理的故事。
看上去,這是個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時的奧地利導演比利·懷爾德執導,兩位當時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萊·鮑嘉與赫本配戲,使這部電影依然獲得不俗反響。
此時的赫本雖然已經貴為奧斯卡影後,但她畢竟只是主演了一部電影的新人,因此同兩位紅透半邊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還是十分緊張。
脾氣很大的鮑嘉瞧不起奧黛麗·赫本,說她不會演戲。在他看來,赫本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居然與他這位巨星配戲,簡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靜地默默忍受他對自己的蔑視。
不過赫本卻因為飾演這部電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譜寫了一段愛的篇章,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兩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龍鳳配》終於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龍鳳夢。

3.《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導演:第諾·德·勞倫梯斯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和丈夫梅爾·菲熱的合作。
這是一部由義大利導演第諾·德·勞倫梯斯根據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編的電影。奧黛麗·赫本和丈夫梅爾·菲熱及亨利·方達共同主演。
這部電影曾經由於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無法按期拍攝的尷尬。在懷孕息影期間,赫本把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譯本《戰爭與和平》讀了一遍又一遍,她越來越被書中的貴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動,想要塑造這一人物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但是,身體狀況又使得她猶豫不決。
導演勞倫梯斯則對赫本顯示了足夠的耐心,他決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後再讓赫本出演這個苗條消瘦的年輕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導演的誠意深深打動,但是後來由於身體虛弱而小產,極度痛苦返模昌的她對是否拍這部電影又產生了動搖。
最終赫本強烈的職業責任心戰勝了內心的軟弱,丈夫菲熱也認為扮演娜達莎的這個吃重的角色這件工作,可能會把那占據她全部心思的極度痛苦驅散,使她重新振作起來。於是影片得以順利拍竣。
盡管影片的劇本由於改了又改,最終和原著距離已經相當大,再也談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彌補了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甜姐兒》(Funny Face,1957)
導演:斯坦利·杜寧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精妙絕倫的舞技
「每一個女人在一生之中應該都會夢想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共舞。"奧黛麗這樣說,而且也實現了這個美夢。
《甜姐兒》,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爾1927年在百老匯演碼模出的一出音樂舞台劇。他平常對和他合作的演員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對赫本卻非常佩服。因為赫本習舞多年,甚至還曾決心獻身芭蕾藝術,因此她的舞技讓這位舞蹈之王也無法挑剔。阿斯泰爾對和赫本合作,將這出音樂舞台劇在銀幕上完美再現也充滿期待。他在影片拍攝前曾說,「這是我和偉大而可愛的赫本合作的最後也是唯一的機會了,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這部電影敘述的是紐約格林威治村一家書店的女店員,由於被一位時裝攝影師看上並加以培養,而成為世界名模特兒的故事。當然影片最精彩的並不是他們倆後來發展出來的戀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樂。
《甜姐兒》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樂片,由於她那精彩絕倫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爾搭檔,影片又獲得了成功。由於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兒」一時成為赫本的代名詞。

5.《修女傳》(The Nun's Story,1959)
導演:弗·辛尼曼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和非洲
《修女傳》改編自根據真人真事而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影片講述了一個修女的故事:少女嘉百麗進入一個比利時的女修道院而成為修女路加。然而在比利時剛果醫院曾幫助過福雋納提醫生的路加在二次大戰爆發後, 卻因為一些規條, 讓她無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臨一些心靈上的掙扎。
為了塑造好人物,奧黛麗專程去見了小說中主人公的原型——一位偉大的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修女,從中汲取了演好這一角色的必需的精神養分。因此她刻畫角色的心靈沖突相當傳神,令人信服的詮釋了一個虔誠正直的修女何以會憤然還俗。影評家認為本片是她演技發揮最好的影片之一,她因此獲得了當年的紐約影評家協會和英國影藝學院的最佳女演員獎,並繼《羅馬假日》、《龍鳳配》之後第三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拍攝外景,劇組來到非洲。赫本開始不習慣這兒的氣候,後來漸漸喜歡上了非洲。她說在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純朴最善良的人們。
大導演弗·辛尼曼匠心獨運,使該片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修女傳》重又把赫本推上萬人矚目的高峰。

6.《蒂芬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導演:布萊克·愛德華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出演妓女形象
奧黛麗在坐月子期間讀了電影劇本《蒂芬尼的早餐》,這是喬治·阿克塞爾羅德根據特魯曼·卡波特的著名中篇小說改編的。故事主要是圍繞一個名叫霍莉的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年輕的賣笑女子,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派拉蒙公司把拍攝此片列入計劃,聘請奧黛麗·赫本擔任女主角。請年輕有為的導演布萊克·愛德華執導。開始時,奧黛麗一想到自己要演這部電影就心中緊張,因為這部片子有許多令人厭惡的外觀,女主人公那烏七八糟的生活方式也使她反胃。畢竟霍莉這個形象和她以前飾演的清純無邪的形象有相當距離,赫本也擔心觀眾無法接受。
但是,赫本憑借出色的演技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她在表演時,並沒有將她本人的風度,氣質強加於霍莉身上,也沒有把霍莉演成一個風騷、一無是處的女人。她塑造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並又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這部影片獲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很多文化人所喜愛。《華盛頓郵報》曾經報道:有幾個大學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達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種擺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們拉到電影院去看——霍莉·戈萊特麗」。
影片的插曲《月亮河》更是廣為流傳,經久不衰,不久前還入選為「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

7.《謎中謎》(Charade,1963)
導演:斯坦利·杜寧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的多面才華
少婦蕾吉(赫本飾)在夫婿被人謀殺後發現自己也開始被三名男子追蹤。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來夫婿生前曾經與四個人一同參與一項非法的勾當, 竊取並獨吞了一筆巨款。當不明白贓款下落的蕾吉正苦於歹徒的騷擾時, 一個叫做彼得·賈許瓦(加利·格蘭特飾)的男子的出現了,並協助她逃離一次次危險。蕾吉感激彼得,對他傾心不已,然而沒想到最終真相大白,彼得竟是……
《謎中謎》這部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片,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它嘗試把纖弱的奧黛麗·赫本陷於恐怖的深淵之中,從而使赫本在這樣的情境中流露出獨特的女性美。對於以前從來沒有拍過此類影片的赫本來說,這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是赫本依然獲得了成功。
赫本通過影片也展現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華,比如這部電影中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話就是赫本自己加進去的。如在蕾吉邀彼得到家裡坐的一場戲中,她很優雅地問:「你為什麼不進來,我又不會咬你。」停了一下之後,她接著說:「除非你要求我。」另一幕則是赫本靠在格蘭特的肩膀上哭泣,她抬起頭看著他時,突然不按劇本即興地說:「你看!我把你的西裝都弄濕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別擔心,它自己會干。」赫本非常喜歡兩人之間有趣的對手戲。影評則說這部電影是「上乘的輕松喜劇片」。這也是導演杜寧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8.《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導演:喬治·顧柯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爐火純青的演技
早在拍《蒂芬尼的早餐》時,奧黛麗就對記者說過,她最大的願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一角。這是根據英國劇作家肖伯納的劇作《賣花女》改編的音樂歌舞劇。故事的的內容是:語音學家希金斯用一個貧苦的賣花姑娘伊莉莎做糾正語音、語匯和舉止的試驗,使她改掉方言土語和種種不文雅的舉止,把她訓練成一個看上去高貴、闊綽的斯文小姐,而最終希金斯本人也愛上了越來越迷人的伊莉莎。伊莉莎終於由蝶蛹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舞台劇中的伊莉莎一角是由朱莉·安德魯斯扮演的。當時的朱莉年僅18歲,有一副漂亮的女高音嗓子,因此音樂歌舞劇《窈窕淑女》在百老匯演出大獲成功。但是,當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時,他們決定選擇知名度更大的赫本。
然而影片正式拍攝時赫本卻遇到相當大的困難。由於這部影片是根據舞台音樂歌舞劇改編的,所以歌曲不少。伊莉莎要唱許多支歌。奧黛麗雖說在《甜姐兒》和《蒂芬尼的早餐》中唱過歌,但在目前這部片子里,奧黛麗的聲音卻遠不能勝任。音樂導演向她攤牌了,告訴她說,她花了數周所錄的歌曲統統作廢,每支曲子都得找別人唱,重錄。為這事,奧黛麗心情沮喪自不必說。
然而除此之外,赫本的表演精彩非凡,無論是樸直而缺乏教育的賣花女,還是雍容華貴的淑女,她演來游刃有餘,恰到好處,這證明赫本的藝術造詣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遺憾的是,該片雖受到影評家和觀眾的推崇,成為音樂劇的代表作之一,並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項金獎,然而成就最大的赫本卻未能獲獎。

9.《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1967)
導演:梅爾·菲熱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獲奧斯卡影後提名
1967年拍的《等到天黑》(又譯為《盲女驚魂記》)是赫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這部懸念氣氛不亞於希區柯克的力作進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漸趨化境的表演技藝。
她飾演一個瘦弱的盲女人,要對付闖入家中的強壯歹徒,並憑借智慧最終取勝。那麼,這位盲女採用了什麼方法呢?原來她把燈泡打碎,切斷電源,使對手陷入黑暗之中。因為這是她的家,她已走過成千上萬次。所以原本兇猛的歹徒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成了「盲人」。這樣的情節設置,為表演提出了許多難題:比如她拿東西,既不能象正常人那樣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象在陌生地方那樣跌跌撞撞。無疑,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對赫本來說又是一次新鮮而刺激的挑戰。
為了體驗盲人生活,找到真實感覺,赫本到盲人學校請教老師,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對眼睛有害的隱形眼鏡。最終在影片中奧黛麗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動過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0.《直到永遠》(Always,1989)
導 演:斯皮爾伯格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
早已有著「人間天使」美譽的奧黛麗·赫本終於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部電影中,真真切切地演了一回天使。這部由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飛行員彼特似乎一心忙於自己的工作,對親近他的人的感情需要視而不見,並且從不對女友說出自己的愛。而他的女友多琳達則是一個野丫頭,她總是一身飛行員裝飾,不故作溫柔,還喜歡同飛行員們一起喝酒。當彼特最後一次飛行開始的時候,他對多琳達說了那幾個字,但卻被飛機的引擎聲蓋住。在行動中,彼特為救最好的朋友阿爾而犧牲了生命,不過,他的魂魄卻被一位叫哈普的天使帶回這個世界。起初,他為失去心愛的女人而絕望,但最後他促成了女友與別人相愛後,才安心地離去。
赫本在片子飾演的就是那個一身白衫的天使,雍容高貴,令人懷念,並且整部影片在斯皮爾伯格的精細鏡頭設置下,唯美而華麗,讓人賞心悅目。盡管在這部影片中,奧黛麗飾演的只是一個很小的角色,但是,作為她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部電影,還是值得赫本迷們深深懷念,看著作為銀幕上天使的她,也想著同是天幕下的她。

❹ 百看不厭的愛情經典,無與倫比的奧黛麗赫本,為什麼大家卻說她是渣女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塞爾分行的總經理;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何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對貝多芬和巴赫的作品,她簡直是如醉如痴。然而與音樂相比,她更喜愛舞蹈,看蕾舞劇對赫本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她是她那一夥同齡少女的典型,夢想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是,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9月,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結果,這一決定使赫本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期間,她強烈地感受了殘忍而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凄苦的流浪生活。這段時期,她正值她10-15歲的發育階段,由於食品短缺,許多人營良不良,赫本1米7的個子,僅剩下一付骨頭架子。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造成她貧血、消瘦、股肉單薄無力,並且她的體型後來始終清瘦修長,「戰爭把人變成囚徒,不論從肉體上還是從精神上說都是如此。我周圍有同齡人,卻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想法和我不一樣。我不知怎的,在槍炮聲和殺戮面前,努力堅守首我自幼的夢想――音樂,芭蕾。」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她的確從來未放棄對芭蕾的追求。在戰爭結束後,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個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索尼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顴骨,秀氣的鼻子,方方的肩頭、苗條的軀乾和修長的腿,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動作也不借,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亞對芭蕾有許多新的見解,但得不到荷蘭政府的支持,她的學校被迫停辦。於是赫本轉到倫敦,找到了一份在教會夜班的工作。

同時:她一邊當廣告模特,一邊進了頗負盛名的瑪麗蘭女士的舞蹈學校。年已60歲的舞蹈家蘭柏女士對赫本很好,但是,在這里,赫本發現,自己的舞蹈技術不如別的同學。加之她個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沒有擔任舞劇主角的前途。同時,多年的飢餓侵蝕了她的身體,作為職業舞蹈演員體力不足。主要的是,這個時候,赫本忽然明白了蘭柏對她講的肺腑之言。蘭柏女士的話是「你缺少芭蕾舞蹈家應具備的天才。」

至此,赫本終於明白了,干芭蕾這行,她永遠當不成主角,永遠不會成功,終於,赫本徹底放棄了當舞星的願望。此時,她19歲。

當不成舞星,就要面對現實,當時,倫敦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長片,是一部關於旅行風光介紹短片,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景物。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行後接見了她。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的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我呢,立刻打電話把助手叫來。記行當時我對助後『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1948年,奧黛麗·赫本進入英國倫敦的瑪莉·藍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學校學習,由於年齡和身高以及早年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發育的原因,她被告知,她無法成為一流的芭蕾舞者。 之後,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攝了一些廣告,也參加了一些舞台劇的演出,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羅馬假日》劇組的演員試鏡,從這以後奧黛麗·赫本走上了演藝道路。

1954年,赫本與梅爾·費拉結婚。雖然,水銀燈下,她總是與英俊瀟灑的男星們談情說愛,浪漫多情。然而一旦回到現實,她卻是一個一心熱愛丈夫與孩子的賢妻良母。1963年之後,奧黛麗在四年時間一直是深居簡出,精心照顧著病弱體衰的費拉。然而費拉對並非投桃報李。1967年,赫本拍完由丈夫擔任製片的《等到天黑》之後,竟發現費拉愛上了一個西班牙女郎,真誠的奧黛麗無法容忍這種欺騙與傷害,與費拉一刀兩斷。

1969年,奧黛麗與羅馬心理醫生安德列亞·道蒂結婚了。赫本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為此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熱愛的影藝事來,她對跟在身後的記者宣布:「我不再是奧黛麗·赫本了,我是奧黛麗·道蒂」。但倆人的婚姻最終以悲劇告結束。這時候,赫本重返影壇,並與道蒂辦理了分居手續。單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個男子作生活伴侶。朋友們對此很關心。其中一個好友為她介紹了一個男子――英俊的演員羅伯·瓦爾達茲。

1981年,羅伯走了大膽一步,他住進赫本在瑞士的家,開始了二人的同居生活。爾後,兩人正式結婚,赫本與丈夫住在風景幽美的瑞士共度晚年。赫本在羅伯身邊找到了幸福。

1992年,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身份前往索馬里訪問的赫本突感腹痛如絞,隨即送往洛杉機的西達茲塞尼醫院診治,一代巨星身患結腸癌。

12月,奧黛麗自知病情難復,向醫生請求回鄉看最後一眼瑞士的白雪。1993年1月20日,柯林頓就任美國第四十二屆總統的當天, 一代巨星奧黛麗·赫本在羅伯·瓦爾達茲及兒子們的看護里閉上了雙眼。

拓展資料:

赫本的父親名為約瑟夫·維克特·安瑟尼·赫本-魯斯頓,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母親名為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男爵夫人、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後裔。

赫本母親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荷蘭貴族,生下了兩個兒子。第二次婚姻對象即赫本生父,生下了赫本。母親從小有著演電影唱歌劇的夢想,父親因工作原因往來三地(英國、布魯塞爾、荷蘭),致使一家人鮮有團聚。

赫本之父傾向納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義,似乎是兩人婚姻關系的致命一擊。在女兒六歲時,父親拋下了妻子離家出走,母親一夜白頭。隨後歐戰爆發(1939.9),赫本跟隨母親來到荷蘭。由於奧黛麗這名字並不常見,為保護女兒,母親將其臨時改寫為Edda以求平安度世。

戰亂飢荒,家庭的貧困並沒有阻擋母親對女兒的愛與支持,戰爭結束,母親把赫本送到了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多年來借口不見女兒的父親在其從藝後曾給她寫過不少信,但都被母親秘密攔截。母親想讓赫本忘記父親,並告訴她,她的父親從未改變「當初的信仰」。

成名後的赫本曾專程去看望孤身一人的父親,但不歡而散,父親表示不願再次相見。肖恩(赫本長子)曾表示外祖父患有情感交流障礙,終其一生,赫本都對父親的失蹤感到遺憾,稱之為「生命中最大的創傷」 。最後十年母親與赫本同住在和平之邸,受到悉心照料,於1984年8月26日逝世

赫本的長子名為西恩·赫本·費勒,為赫本與梅爾所生,出生於1960年7月17日,從事電影行業,涉足後期、製片、推廣等。建管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著有赫本傳記《天使在人間》。西恩與第二任妻子喬凡娜及兩個兒子住在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和義大利的托斯卡納。

次子盧卡·多蒂,為赫本與多蒂所生,出生於1970年2月8日,與哥哥共同管理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

網路——奧黛麗赫本

❺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片分廠的譯制目錄

1949年
《普通一兵》(《一個普通的戰士》) 《俄國問題》(《俄羅斯問題》) 《偉大的轉折》
1950年
《憤怒的火焰》《詩人萊尼斯》《成吉斯汗後代》《勝利而歸》《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克柏林》 《詩人納沃依》《偵察員的功勛》《外科醫生彼洛果夫》《蔚藍色的道路》《他們有祖國》《小海軍》《拳斗大王》《紅領巾》《真正的人》 《區委書記》(《游擊英雄》)《小船長》《列寧在十月》《陰謀》《幸福生活》(《庫班哥薩克》) 《大敗拿破倫》(《庫圖佐夫將軍》) 《天才發明家》《丹娘》(《卓婭》) 《瑪麗黛傳》 《世外老人》(《堡壘生活》) 《第三次打擊》《俄羅斯航空之父》《宣誓》《瓦良格巡洋艦》《秘密使節》
1951年《義犬救主》(《朱巴司》) 《保衛察里津》 《海軍上將納希莫夫》(海軍大將) 《光榮之途》 《一年級女生》(《幸福童年》) 《十三人》(《沙漠苦戰記》、《十三勇士》) 《帶槍的人》 《在人間》 《波羅的海代表》 《海鷹號遇難記》《虎將》(《革命將領》) 《馬克辛青年時代》 《夏伯陽》 《美麗的華喜麗沙》 《蘇沃洛夫元帥》 《山地大戰》 《奇異的種子》(《寶盒仙笛》) 《薩根的春天》 《她在保衛祖國》 《鋤奸記》(《軍事秘密》) 《我的大學》《革命搖籃維堡區》(《革命戰線》)《政府委員》《斯維爾德洛夫》(《優秀的黨員》) 《拖拉機手》《為了生命》《我的童年》《在和平的日子裡》《每日的糧食》《明朗的夏天》《金星英雄》《頓巴斯礦工》《被開墾的處女地》1952年《少年游擊隊》 《群神會》 《冷酷的心》 《光明照耀到克奧爾地村》 《光明之路》 《民族英雄尤拉也夫》 《鄉村醫生》 《難忘的1919年》 《重返前線》 《大音樂會》 《伊萬雷帝》 《戰斗的鄉村》 《地下殖民地》 《安娜·薩寶》 《魔鬼的峽谷》 《華沙首次演出》 《火》 《最後階段》 《幸福之途》 《快樂的競賽》 《為了美好的生活》 《自然之子》(《野姑娘巴拉》) 《水堤》 《新戰士站起來》 《兩個世界》(《西部地區》) 1953年
《被開墾的處女地》 《在壓迫下》 《父子勞模》 《警鍾》 《戰斗的洗禮》 《革命的一八四八年》 《革命英雄傳》(《革命英雄》) 《最高的獎賞》 《教師》 《飛行的開端》 《最初的日子》 《走向生活》 《易北河兩岸》(《易北河會師》) 《勝利在明天》《理想實現了》《保衛家鄉》《薩待闊》《一對青年夫婦》《作曲家格林卡》《體育之光》《黑孩子》《革命醫生》
1954年《驕傲的公主》《尼門河上的黎明》《箱根風雲錄》《男女並肩前進》《不,我們要活下去!》《偵察兵》 《一個女礦工》 《山中防哨》 《對空射擊組》 《運動場上的新手》 《人民歌手江布爾》 《秘密檔案》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上下集) 《沒落之家》 《同志的榮譽》 《銀灰色的粉沫》 《偉大的戰士》(《斯坎德培》) 《別林斯基》《在我們的村子裡》《人之歌》《忠實的朋友》《培養勇敢精神》《脖子上的安娜》《游擊隊員之子》1955年《河上燈火》《中學畢業證書》《不能忘記這件事》《短劍》《我們好像見過面》《大家庭》《勇土號開往馬爾托》《蜻蜓姑娘》《忠誠的考驗》《深山虎影》《馴虎女郎》《世界摔跋冠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私生子》《勝利之兵》(上下集)《街頭五少年》《戰斗的青年一代》《台爾曼傳》(上集) 《戰勝黑夜》《游擊隊的姑娘》《危險的戀愛》《血的秘密》《姊妹倆》《鋼城倆父子》《太陽出來了》《沒有太陽的街》《流浪音》(上下集) 《暴風雨》1956年《旅行者》《球隊遠征記》《動盪的青年時代》《天才的羅蒙諾京夫》 《羅馬·ll點鍾》 《正是為了愛》 《王朝末日》 《史前探險記》 《走上斗爭的道路》(上下集)《還我自由》《圍城春曉》《春回大地》《這里有泉水》《戰火中的婦女》《新婚夫妻》《二十四隻眼睛》《台爾曼傳》(下集) 《綠色山谷》《橄欖樹下無和平》《沒有說完的故事》《銀翼上的紅星》《水銀湖上的魔影》《不稱心的女婿》《走向新岸》《大街上發生的事情》《光榮的特徵》《伊倫娜,回家去!》《禁止的游戲》《春寒》《教育的詩篇》《車禍》《雪地追蹤》《美麗的一天》《三個孩子和小狗》《當機立斷》《荒地之春》《他倆》《魔鬼集團》《長夜的秘密》《兒子》
1957年《魯緬柴夫案件》《追擊者》《白狗》《306號案件》《少年鼓手的命運》《雪地激戰》《狼》《苦難的情侶》《安東的愛情》《縮影》《她的愛》《暗無天日》《影子》 《白菜主任》 《綠色信號》《青年先鋒》《美好的日子》《一年五十二個星期》《漁民恨》《瑪格丹娜的遭遇》《原來就是你》 《革命的前奏》 《保爾·柯察金》《失蹤的人》《希望號戰艦》《讓我來辦》 《再也不能那樣活下去》 《血的河流》 《天職》 《四海之內皆兄弟》 《時代的火光》 《柏林情侶》 《三百年前》 《友與愛》 《華沙美人漁》 《小木克》 《裂痕》 《海底擒諜》《怒火》 《姊妹》 《祖國的女兒》 《良心》 《兩個勝利》 《人間地獄》 《一仆二主》 《戰斗的童年》 《浮草日記》
1958年《小皮鞋匠》 《偽金幣》 《騎車人之死》 《他們熱愛生活》 《傳奇英雄》 《歷史的教訓》 《切爾卡斯》 《大與小》 《倔強的瓦洛尼娜》 《勞動與愛情》 《汗尼巴爾先生》 《兩個母親》 《如何是好》 《祖國在召喚》 《蟹工船》 《蜜月》 《失業的自由》 《雪山血淚》 《天堂里的笑聲》 《靜靜的頓河》(第一部) 《烏里揚諾夫一家》 《那不是白費》 《女人的一生》 《百萬英鎊》 《和平的土地》 《深海友情》 《共產黨員》 《靜靜的頓河》(第二部) 《為祖國而戰》 《漁郎川》 《躲藏的激流》 《暴風雨所誕生的》 《山谷中的戰斗》 《靜靜的頓河》(第三部) 《焰火里程》 《好兵帥克》(上集) 《波羅的海的光榮》 《愛情的神話》 《偷渡的苦工》 《列寧的故事》 《七月風雲》 《生與死》 1959年《忠誠》 《黑熊與公主》 《大搜捕》 《三海旅行記》(上下集) 《在伯爵的廢墟上》 《草原烈火》 《一個婦女》 《分開怎麼活下去》 《她的道路》 《寡婦》 《安得烈依卡》 《海杜特的誓言》 《志願音》 《在十月的日子裡》 《上尉的女兒》(寬)《不眠的年代》 《田野上的雷雨》 《人生》(上下集) 《道路只有一條》 《波羅尼亞快車》 《蘭箭》 《星火》 《青年時代》 《毀滅》 《水兵之歌》 《特別任務》 《天空在召喚》 《暴行的答復》 《審判延期》 《雪崩》 《如此一個夜晚》 《生命在你手中》 《法吉瑪》 《風》 《好兵帥克》(下集) 《阿維森納》 《非常事件》(上下集) 1960年《歐葉尼·葛蘭台》 《為了楊卡什巴爾生命》 《木木》 《排演在繼續》 《柯楚別依》 《寶劍和玫瑰花》 《寂靜的傍晚》 《礦區的案件》 《來自地球上的人》 《親愛的人》 《在邊境幾步的地方》 《三顆星》 《屋頂》 《小蓮娜尋父記》 《哈桑的故事》 《農村的婦女》 《九點正》 《要愛未來》 《蘇曼瓦王》 《團結之歌》 《金剛山姑娘》 《雪山救戰友》 《密碼》 《火熱的心》 《在荒涼的河岸上》 《春香傳》 《多瑙河之波》 《謝遼沙》 《游俠納斯列金》 《伊萬娜》 《白血》 《瀑布》 《上尉的女兒》(普)1961年《拉彈弓的人》 《活著的英雄》 《給我一匹馬》 《人民的使者》 《德聶伯河,您好》 《世紀同齡人》 《被開墾的處女地》(一、二集) 《十字軍》 《斗爭的序曲》 《菲利和瑪利的故事》 《人血不是水》(上集) 《復活》(上集) 《一個婦女會員的故事》 《繼承人》 《收割》 《山鷹》 《人們到處生活》 《前面是急轉彎》 《海蒂》 《他活著》 《不速之客》 《無名氏畫象》 《麗姬婭在戰斗》 《圖們江》(上集)《祖國的黎明》 《又是一個早晨》 1962年《房客》 《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三集) 《中線炮火》 《紀念品》 《海鷗號船員》 《渴望》 《越過深淵》 《世紀之初》 《青春的故事》 《盲人音樂家》 《初次考驗》(上下集) 《兩種生活》(上下集) 《苗納爾德一家》 《馬門教授》 《這支槍留給你》 《軍樂》 《野小鬼》 《熊哥哥熊弟弟》 《鐵匠的旗》 《前夜》 《港城春夢》 《士兵經歷》 《復活》(下集) 《人血不是水》(下集) 《分界線上的鄉村》 1963年 《兩棲的人》 《光明天使》 《新春》 《神馬的故事》 《他回到了故鄉》 《1929年的魯賓城》(上下集) 《時代凱歌》 《工廠是我的大學》 《女教師》 《彼得和七數乘法》 《小兒子大街》 《寂靜的線索》 《地獄中的一場球賽》 《絞刑架下的報告》 《白煙》 《在敦化密林中》 1964年
《不要忘記敵人》 《紅色花朵》 《俄羅斯奇跡》(上下集) 《庫圖佐夫》 《百日紅》 《1211高地保衛者》 《民族英雄》(上下集) 《金童》 《恢復原名》 《新的一代》
1965年《紡織女工》 《年輕的戰士》 《浮村》 《共青團員之歌》 《為勝利乾杯》 《小榮開始演奏了》 《游擊隊的布穀鳥》 《我的無限希望》 《大地的兒子》(一集) 1966年《大地的兒子》(二、三集) 《一個戰士的故事》 1970年《森林之火》 《琛姑娘的松林》 《達吉亞人》 《血海》(上下集) 《看不見的戰線》 1971年《一個自衛團員的遭遇》 《戰斗在繼續》 《在鐵道線上》 《前方在召喚》 《鮮花盛開的村莊》 《摘蘋果的時候》 1972年《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 《記者》(上下集) 《勞動家庭》(上下集) 《戰爭與和平》(四集) 《賣花姑娘》(寬) 《回故鄉之路》 1973年《空中舞台》 《賣花姑娘》(普) 《禿魯江畔之花》 《軋鋼工人》(寬) 《原形畢露》 《氣球上的旅行》 《永生的戰士》 《軋鋼工人》(普) 《一個護士的故事》 1974年《火》 《延豐湖》1975年《送信人》 《為了新的一代》《特羅塔》《紐約奇談》《巴布希卡歷險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三妯娌》《潔白的道路》1976年《斯特凡大公》(上下集)《哥白尼》《火車司機的兒子》《石油贊歌》《多瑙河三角洲》《初春》《礦山的主人》《貝尼自己走》《在燦爛的陽光下》《高山之鷹》《最後冬天》《斬斷魔爪》1977年《農民英雄》《難忘的人》《一個水兵的故事》《67天》1978年《音樂家奇普里昂》(上下集)《偵察英雄》《高壓線》 《夜襲機場》《黎明前到達》《第26個畫面的佔領》《摩登時代》1979年《蘇捷斯卡》《舞台生涯》《南方鐵路之戰》《田園詩》《走向生活的道路》《一個國王在紐約》《人證》《尋子遇仙記》《悠閑階級》《紳士流浪漢》《我的老師》《延期宣判》《金剛山姑娘》《柳生家族的陰謀》《瘋狂的貴族》《蝴蝶夢》《歡樂的一天》
1980年《憤怒的人》《摩羯星一號》《春香傳》(上下集)《永恆的愛情》(上下集)《咖啡館》《夢幻世界》《雨夜奇案》1981年《穿黑袍的新娘》《親骨肉》(上下集)《媽媽的生日》《吉卜賽少年》 《阿西門的街》 1982年《橫沖直撞》 《臨時工》 《生活之路》 《婚事風波》 《婆媳之間》 《泥之河》 《兩個孤女》 《獨立與死亡》 《神秘的黃玫瑰》 《特殊的戰爭》 1983年《典子》 《翠彩》 《四年三班的旗幟》 《只有愛情是不夠的》 《飛蛾》 《失蹤的女人》 《愛情的故事》 《沸流江的新傳說》 《不能受勛的英雄》 《誘拐報導》 《我和我的爸爸》 《殺人狂》 《金牌》 1984年《硃砂情》 《擊鼓少年》 《隨軍記者的手記》 《最後的情感》 《十字小溪》 《閃光的時刻》 《哈里之戰》 《浪花之戀》 《警告》 《沒有回來的密使》 《決不後退》 《導盲犬——哈斯蒂》 1985年《勇士的心願》 《我的好朋友》 《弗蘭西絲》 《生死決斗》 《謀殺沒有證據》 《海盜女王》 《部長轎車的風波》 《復雜的感情》 《吹口哨的寅次郎》 《失蹤者之迷》 1986年《戰地浪漫曲》 《獅心》 《妻子》 《你好,計程車》 《w的悲劇》 《轉校生》 《兩個人的車站》(上下集) 《波托馬克河上悲劇》 《火紅的山脊》 《穿警服的匪幫》 《淚灑佛羅倫薩》 1987年《酒神的秘密》 《羅馬的假日》 《沙漠情》 《光洲的召喚》 《夏姆士的反擊》 《決斗場上的遺囑》 《緊急出路》 《被絞死的人》 《電影天地》 《一片花》 《劫後良緣》 《懷戀的冬夜》 《父母雙全的孤女》 《稻草人》 《黑林城堡》 1988年《冰雪消融》 《英雄的苦惱》 《可愛的小村莊》 《相見時難》 《一個警官的控訴》 《鐵石心腸》 《神笛少俠洪吉童》 《星期天的爸爸》 《快槍手》 《少女的征途》 《海盜喋血記》 《智擒群魔》 《閣樓案件》 1989年《血洗樂園》 《少年船長斗匪記》 《孤女艷史》 《銀河相會》 《難兄難弟》 《尋母奇遇》 《推上斷頭台》 《傘中情》 《美酒的惡運》 《一夜富翁》 《緝毒警官》 《無罪的罪行》 《幕府風雲》 《天空之城—一拉普他》1990年《莉莉·瑪蓮》 《影迷情艷》 《瘋狂決斗》 《無事生非》 《蛇谷的詛咒》 《維也納之戀——寅次郎的故事》 《電視風雲》 《匪巢探密》 《體育彩票》 《魔窟尋諜》 1991年《他們的一天》 《鐵腕小子》 《約瑟芬的夢》 《傻妹闖七關》 《復仇的牙》 《陰謀的代價》 《007之迷》 《蒙面神鷹》 《新任司法長官》 1992年《武士道之劍》 《落水姻緣》 《我嫁給一個影子》 《月夜》 《鄰居托托羅》 《雖然歲月流逝》 《愛的十字架》 《尼基塔》 《神秘女槍手》 《父子怨情》 《千里追殺》 1993年《無悔的愛》 《神鷹女殺手》 《地獄婚紗》 《警界匪案》 《午夜狂奔》 《復仇天使》 《鐵臂金剛》 《罪惡檔案》 《特赦48小時》 1994年《拙妻不可欺》 《緝毒雙雄》 《假日少女情》 《獸中之王》 《狼的影子》 《漂亮的公主》 《兩個警察》 《繼父》 《拳壇雄風》 1995年《法外有法》 《險惡人生》 《美麗的夜晚》 《無聲的恐懼》 《真情隔不斷》 《神探飛機頭》 《紐約之戀》 《狂魔傑里》 《靚女戀情》 《真正的危險》
1996年
《黑天使》 《九龍之首》《罪惡的剋星》 《黑月亮升起來》 《超級鼻子歷險記》 《獵艷狂魔》 《強權女人》 《狙擊手》 《未來水世界》 《陰謀》 《冤魂孽債》 《復仇的女巨人》
1997年
《變相怪傑》 《顫音》《異形復活》 《兩個幽靈》 《人鴨歷險記》 《神探霹靂火》 《特警急先鋒》 《愛隨心願》《蝙蝠俠與羅賓》《神秘大亨》
1998年
《越洋追蹤》 《替身》《結婚的故事》 《小壞蛋大好人》
1999年
《遊客的劫難》 《孤城末路》《我愛上了朋友的姐姐》 《與盜共眠》 奪寶奇緣》 《小鬼鬧非洲》 《重裝悍將》 《狹路相逢》 《天定姻緣》 《疑雲空降》 《冷酷無情》
2000年
《長不大》 《魔鬼刺客》《風暴》 《星際之門》 《雪山黑馬》 《囚車駛向聖地》 《月老兒》 《暗夜緝兇》 《掃雷計劃》 《大雪崩》
2001年
《愛情萬歲》 《靜靜的搖籃》《當樹枝折斷時》 《反托拉斯行動》 《本性可移》 《隱秘日程》 《宇宙追緝令》
2002年
《正義守望者》 《武士》《特工神童》 《二者必居其一》 《疑雲迷霧》 《諜影重重》
2003年
《亞馬遜迷案》 《憨仔鬼精靈》《超膽俠》 《虎女龍駒》 《章魚東河驚魂》 《冷酷收獲》 《總統浪漫史》 《加勒比海盜》
2004年
《保護行動》 《拳霸》《兒女一籮筐》 《地鐵》 《王子與我》 《奪命蜂巢》 《諜影重重2》 《冰雪勇士》《網住愛情》
2005年
《鳳凰劫》 《神奇四俠》《玩命快遞》 《馬達加斯加》 《鯊魚故事》
2006年
《防火牆》 《雛菊》《來電驚魂》 《紳士大盜》 《賽場大反攻》 《空戰英豪》
2007年
《人生遙控器》 《風暴突擊者》《生死格鬥》 《計程車4》 《諜影重重3》 《日本沉沒》《舞出我人生》
2008年
《食神爭霸》 《27套禮服》 《龍之戰》《極速漂移》 《水嘯霧都》 《深湖巨獸》 《信》 《仙境之橋》 《伯納德行動》 《護寶嬌娃》 《馬達加斯加2》
2009年
《舞出我人生2》 《玩命快遞3》 《特工008》 《星際迷航》《真愛之吻》 《愛犬的奇跡》《我的機器人女友》《地鐵驚魂》《火線特工》《決戰豪門》《特工的特別任務》《變相黑俠》《天地逃生》
2010年
《孤膽拯救》《馴龍高手》《高度懷疑》《感染列島》《黑色閃電》《悍將雙雄》《天降美食》《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1年
《叢林有情狼》《整編特工》《天際浩劫》《危情三日》《永無止境》《藍精靈》《狂暴飛車》《源代碼》《一夜迷情》《黑暗終結者》《忍者》《驅魔者》《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紅鷹俠》
2012年
《王者之劍》《人狼大戰》《馬達加斯加3》《雅典娜》《幻影追凶》《老雷斯的故事》《諜影重重4》《守護者聯盟》《鐵線蟲入侵》《俠探傑克》
2013年
《星爸克》《遺落戰境》《星際迷航:暗黑無界》《赤警威龍》《追蹤長尾豹馬修》《藍精靈2》《精靈旅社》《驚天魔盜團》《森林戰士》《神偷奶爸2》《訓龍騎士》《別惹我》
2014年
《盟軍奪寶隊》《火山對對碰》《守護天使》《哥斯拉》《冬蔭功2:拳霸天下》《明日邊緣》《無處可逃》《馴龍高手2》 《分歧者:異類覺醒》 《暴力街區(2014)》 《深海挑戰》(紀錄片) 《斑馬傳奇》《移動迷宮》 《忍者神龜:變種時代》《馬達加斯加的企鵝》 《末日浩劫》 《安妮:紐約奇緣》 《第七子:降魔之戰》 《魔法總動員》
2015年
《帕丁頓熊》《屠魔戰士》《諜影特工》《超能查派》《冰雪女王》《再次出發》《末日崩塌》《分歧者2:絕地反擊》《小黃人大眼萌》《像素大戰》《精靈旅社2》

閱讀全文

與天堂村的笑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評論電影從哪些方面入手 瀏覽:39
你瞅啥外星人電影全集 瀏覽:323
金陵十三釵電影有哪些值得分析 瀏覽:419
我的世界星球大戰電影完整 瀏覽:88
美國電影時光如水主題歌歌譜 瀏覽:405
看電影時男女怎麼坐 瀏覽:777
爸爸活電影天堂 瀏覽:600
北京330公交車靈異事件電影 瀏覽:900
吳京主演電影票房150億 瀏覽:309
環保主題的動漫電影 瀏覽:658
看韓國電影微博怎麼連接 瀏覽:658
國產日本電影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405
最狠的二戰電影 瀏覽:79
sm調教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730
ppt圖片循環滾動電影框效果 瀏覽:739
電影大全完整版高清動作片 瀏覽:397
適當看小電影 瀏覽:741
電影推薦排行榜美女圖片 瀏覽:967
二年級天堂的張望電影讀後感 瀏覽:757
俠探傑克1電影天堂下載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