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耳其狂歡的影片導演
保羅·范霍文的銀幕處女作為1960年的<Een Hagedis Teveel>;,隨電視劇<Floris>;和電影<;在商言商>(Wat Zien Ik?)(1971)後,他製作了由Monique van der Ven和Rutger Hauer主演的<;土耳其狂歡>(Turks Fruit),並且一炮而紅。其後,他分別執導<;娼婦凱蒂>(Keetje Tippel)(1975)、賣座電影<;納粹軍旗下>(Soldier of Orange)(1977)、<;絕命飛輪>(Spetters)(1980)、<;第四個男人>(The Fourth Man)(1983)和<;冷血奇兵>(Flesh & Blood)(1985)。
1999年,<;土耳其狂歡>;被封為「本世紀最佳荷蘭電影」,並於奧斯卡獲提名「最佳外語片」。保羅華浩雲其他國際知馳名的電影包括<;鐵甲威龍>;、<;宇宙威龍>(Total Recall)及轟動一時的<;本能>;。其他作品有<;艷舞女郎>;(1995)、<;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1997)、<;透明人魔>;(2000)。
⑵ 娼婦凱蒂怎麼樣
喜歡歐洲電影的寫實風格,不做作,不唯美。
⑶ 保羅·范霍文的人物生平
戰火歲月中的成長
保羅·范霍文1938年7月18日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不到兩歲時就成了亡國奴,國家被德軍佔領,德國坦克在阿姆斯特丹街道上肆意橫行,但荷蘭的軍民卻是束手無策,在德軍強大的武力面前,荷蘭顯得過於弱小。
稍稍懂事後的保羅·范霍文尋常上街也能看到納粹槍斃荷蘭同胞,城市的上空還時時發生空戰,這樣的童年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苦不堪言,所幸人年紀小也不懂事,很多苦難也可以忘卻,但是作為被侵略者的恥辱是永生難忘的,這將永久地銘刻在他心中。1945年德國戰敗之後,荷蘭獲得解放,保羅·范霍文這才開始了作為一名真正荷蘭人的生活,二戰留給他的回憶傷痕會在他日後的電影中逐步展現。
少年時的保羅·范霍文因為無意中看了幾部國外的戰爭電影,從而產生了當電影導演的念頭,這在當時還是一種幻想,因為荷蘭這個小國家甚至連具備一定規模的電影公司都沒有,何來電影導演呢?可命運總是會偏袒堅持理想的人,保羅·范霍文的家庭殷實,可以給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17歲的時候,保羅·范霍文的叔叔就送給他一部16mm的手提式攝影機,當時也不過就是1955年,可以想到世界上很多同齡人都不會擁有這份昂貴的禮物,但是保羅·范霍文有了,從這一方面也說明保羅·范霍文家庭的優越程度,這份禮物也讓他和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6年,保羅·范霍文進入了荷蘭久負盛名的萊頓大學讀書,這家歷史悠久的大學成立於1575年(明朝萬曆年間)。保羅·范霍文入學時,萊頓大學已經設立了電影理論課,不過還是選修課,保羅·范霍文主攻的是數學和物理。他雖然對數學不感興趣,但聰慧的資質讓他在學業上一帆風順,8年的大學生活,讓他在畢業時順利拿到了數學和物理的雙料博士頭銜,可惜他從來未曾憑借這兩個博士學位混飯吃,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看來保羅·范霍文註定是為電影而生的人。
指揮軍隊拍電影
1965年,青年時期的保羅·范霍文應征入伍,加入了荷蘭海軍。當然,像他這樣有博士頭銜的軍人是不需要練習沖鋒陷陣的,他被編入了宣傳部,因為他從小就會擺弄攝影機(當時很多人都沒見過這個機器呢),所以負責會軍隊拍攝一些鼓舞士氣的宣傳影片。在部隊短暫的兩年時間里,他為海軍拍攝了一部名為《海軍部隊》的紀錄片,他這這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學會了場面調度,在現場指揮數百名軍人在海灘上沖鋒,頗有將帥之才的風范,這種充當總指揮的愉悅感覺也堅定了他擔任導演的願望。1966年退伍之後,保羅·范霍文開始正式邁向導演之路,在相繼拍攝了幾部紀錄片之後,荷蘭的電視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這是一個新興的娛樂傳媒,和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比電影還要具有吸引力,電視的出現給電影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給保羅·范霍文的人生帶了轉機。
1969年,保羅·范霍文為荷蘭的一家電視台執導了一部名為《弗里羅斯》的劇集,這套劇集分為12集,每集30分鍾,該劇集播出之後大獲成功,因為當時人們基本上沒有看過什麼電視劇,所以只要有故事完整的電視劇作品出現,都會拍手稱快。保羅·范霍文也就憑借這套劇集迅速打響了知名度,也終於為他吸引來了電影投資商,在1971年,保羅·范霍文的電影處女作《在商言商》正式公映了。
《在商言商》是一部什麼電影?這是一部描寫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作品,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也算是鼎鼎有名,這也直接影響到了當地居民的思想開發,所以保羅·范霍文所有的電影作品中都離不開性的元素,而童年揮之不去的納粹死亡陰影,也讓他的電影中多了幾分血腥暴力的色彩。回過頭來看這部《在商言商》,其實這部電影拍的相當保守,畢竟是青年時代第一部電影作品,所以保羅·范霍文還不敢拍的過於放肆,他只是在劇情上下了很多功夫,注意營造情節的戲劇沖突,使這部電影不僅感人,也會讓人會心一笑。《在商言商》最終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保羅·范霍文也走上一條商業電影之路。連帶《在商言商》在內,保羅·范霍文在荷蘭本土一共執導了7部電影,其中較為著名的還有《土耳其狂歡》(1973)和《娼婦凱蒂》(1975),後者還是較有影響力的荷蘭歷史劇,耗資100萬美元拍攝而成,還是當時投資最大的荷蘭電影,可見保羅·范霍文在當時荷蘭影壇的地位。
好萊塢不相信風格
在荷蘭贏得了無數鮮花和掌聲之後(其中也不乏大量爭議之聲),好萊塢終於對這位大導演拋出了橄欖枝。在1986年,美國的HBO電視台邀請保羅·范霍文赴美執導電視劇集《搭便車的人》。這部劇集宣告著保羅·范霍文正式邁入好萊塢的大門。 1987年,保羅·范霍文獲得執導科幻片《機器戰警》的機會,他原本對於這部影片的劇本不屑一顧,在妻子的勸說下,他才同意執導這部漫畫風格強烈的科幻動作影片。《機器戰警》在當年獲得了票房成功,影片不僅在特效場面上處理一流,還成功地將男主人公墨菲成功推入科幻經典人物的殿堂,堪比施瓦辛格塑造的終結者T-800。
憑借《機器戰警》奠定了自己的好萊塢商業片中的地位,保羅·范霍文擁有了掌控大筆資金和大明星的權力,他在1990年推出的《宇宙威龍》是當時的一部票房大片,匯聚了阿諾德·施瓦辛格和莎朗·斯通兩大明星,題材仍然是當時最熱門的科幻片,該片耗資近5000萬美元,在當時是一筆巨額投資,但保羅·范霍文出色的掌控能力仍然使得影片大賣特賣,《宇宙威龍》最終在全球斬獲票房2.7億美元,成為影史一部賣座大片。
1990年的《本能》讓保羅·范霍文飽受爭議,過分渲染情色場面雖然讓該片的票房一再沖高,但保羅·范霍文卻未獲得多少贊譽,不少評論家認為范霍文只會賣弄情色和暴力來吸引觀眾。《本能》之後的保羅·范霍文呈現急轉直下的發展路線,1995年的《艷舞女郎》導致了保羅·范霍文從影以來的電影大虧空,投資該片的電影公司也是關門大吉。經歷了這樣的打擊,保羅·范霍文在好萊塢從此就一蹶不振,即使有《星河戰隊》、《透明人》的影片問世,可惜反響越來越低,在導演權力日漸萎縮的情況下,保羅·范霍文選擇了回到祖國荷蘭再度開辟新的電影事業。
2006年,耗資2000萬美元的戰爭片《黑皮書》橫空出世,這部影片可以稱作是保羅·范霍文藝術生涯的一次電影總結,《黑皮書》描寫了荷蘭被德軍佔領的那段最黑暗歲月,兇殘的德軍固然可恨,而潛伏在荷蘭人內部的奸細同樣罪不可恕,《黑皮書》回顧了那段保羅·范霍文久久不遠提起的災難歲月,這同樣是一次對人性良知的拷問,在離開了好萊塢之後,保羅·范霍文終於在荷蘭這片土地上找回電影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