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失敗的美國電影
法制晚報4月20日報道 今日,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靈魂戰車2》 在國內上映。盡管凱奇這次的火焰骷髏頭造型拉風,摩托車特技也很吸引眼球,但該片在北美口碑糟糕。目前,投資成本5700萬美元的《靈魂戰車2》,在北美僅取得了5137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回顧今年三四月上映的美國影片不難發現,大部分影片的北美票房表現平平,有幾部甚至是公認的「爛片」。不少觀眾因此提出質疑,難道我國的引進標准就這么低?
《法制晚報》統計3月份至今在國內上映的7部美國影片的北美票房發現,除《超級戰艦》 因為還沒有在北美上映外,其它6部影片只有3D版《泰坦尼克號》 因為成本小(老片修復)賺錢了――但也沒達到預期的成績。
另外5部影片,除傑西卡・阿爾芭主演的《非常小特工之時間大盜》 的票房大於其投資成本――算上分賬等其它成本也沒賺,其它4部的票房則連投資成本都夠不上。其中《異星戰場》 最令人震驚,這部投資2.5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北美票房僅為6883萬美元,此前片方迪士尼公司公開透露《異星戰場》里外里賠了2億美元。
從口碑上來看,7部影片除《泰坦尼克號》外,其餘很不理想,多數都堪稱爛片。
米高梅
由於連年虧損,1970年,米高梅被美國賭業大亨柯克·克爾科里恩買下。克爾科里恩是拉斯維加斯賭王,熱衷於賭場和賓館業,因此,米高梅與電影業越來越遠。此後,克爾科里恩兩次將米高梅轉賣,又兩次買回,使米高梅飽經磨難。
這期間,米高梅有過—次小小的轉機,那是1981年,公司吞並了另一個不景氣的大製片公司美國聯合藝術家影片公司,這個公司曾拍出過《原野百合花》、《西區故事》、《桃色公寓》,《飛越瘋人院》、《畢業生》、《洛奇》等優秀影片,並擁有007的品牌。然而當年兩家公司聯合起來的電影市場份額僅占可憐的6%。
由於沒有任何有線電視頻道、電視網路或寬頻網路,沒有傳媒集團做後盾,像米高梅這樣的獨立製片公司自然處處受制於人。
2001年,米高梅靠《漢尼拔》、《律政俏佳人》的業績得到4個多億的票房收入,公司推出的其他影片則都不盈利。2002年,公司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米高梅再次進入被拍賣行列。
2005年4月8日,索尼公司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買下,從此,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與哥倫比亞公司同屬索尼旗下,開始了新的征程。然而,它擁有的170座奧斯卡金像(數量為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之首)卻仍在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② 有沒有關於失敗者的電影
蠻搞笑的一個韓國電影
不過挺有啟發性的
張根錫演的
張根錫真的很帥
名字叫《天才寶貝》
③ 關於{失敗}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社交網路》。
④ 為何說《小時代》是一部失敗的題材電影
很多人在看了《小時代》這部電影之後,都覺得它是一部失敗的題材電影,其實說的也是沒有錯的。因為這部電影給青少年傳達的一種價值觀就是不好的,它讓三觀還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兒童產生了一種奢華與虛無的感覺。
一、《小時代》營造的是一種奢華的生活,是虛無縹緲的。大家可以看到,在《小時代》這個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就只有兩個字浮誇。整個是一個特別上層人的生活的那種感覺,它營造的一種氛圍,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像顧里這樣,有錢才是最正確的,像顧里這樣獨立才是一個女強人。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說《小時代》是一部失敗的題材的電影也是沒有錯的。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⑤ 有關失敗後成功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
《風雨哈佛路》吧 應該很適合你 電影是比較寫實的風格 是講一個女孩奮發努力改變人生的勵志電影
另一個《錄取通知》 是喜劇 講的也是學生故事的勵志電影
⑥ 求推薦那種失敗好多次才成功的勵志電影
推薦 肖申克的救贖 ,不老的經典
⑦ 關於成長過程中迷茫、失敗、痛苦、絕望、再決定轉型的電影,求推薦~
《重返17歲》。
⑧ 剛經歷了失敗和挫折,推薦看什麼電影
涉足荒野
劇情簡介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謝莉爾·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傳,講述婚姻觸礁,母親去世,自己在絕望中生活多年之後,雖然毫無徒步經驗,卻獨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遠足之路,通過長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伊麗莎白鎮
劇情簡介
德魯(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飾)陷入了人生的谷底期,他為公司帶來了數億元的損失,逃不過被老闆炒魷、被女友甩掉的命運。萬念俱灰中,他設計了一系列完美卻又搞笑的自殺計劃,企圖一死了之。一串電話鈴聲,中止了他的自殺進程——父親的死訊給德魯帶來了迫在眉睫的任務,他必須盡快回到遙遠的伊麗莎白鎮去處理後事。
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就像一連串奇妙的隱喻,讓德魯從谷底里重新看到希望。他在飛機上遇見空姐克萊爾(克爾斯滕·鄧斯特 Kirsten Dunst飾),她美麗大方,善解人意,總是在德魯最寂寞低落的時候給予窩心的慰藉。而德魯的母親,雖然總是神經兮兮,對生活的熱忱和樂觀卻深深感染了兒子。在愛情和親情的溫澤下,德魯漸漸重拾生活的信心日漸堅壯,帶他走出生命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