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看完《血戰鋼鋸嶺》第一感覺是震撼,在知道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後,多了一份難以置信。
我們常說電影富有戲劇性,總是在人為製造沖突,但有時候,現實更加戲劇化。
歷史上的道斯更加神奇,他不使用武器更多是來自童年的陰影。在道斯很小的時候,父親喝醉後用槍差點誤殺了道斯的舅舅,從此道斯暗自發誓不再碰槍。
他因為拒絕碰槍而被軍法處置,卻因為救了75名戰友的性命而獲得了榮譽勛章。
這樣傳奇的故事搬上大熒幕,導演梅爾·吉布森反而在一些地方做了低調的處理,因為真實的事件太難以置信。
Ⅱ 看過《血戰鋼鋸嶺》的都來說說,這個片子好看嗎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片,很好看。
美國和日本,兩個擁有各自堅定信仰的國家,在太平洋上碰撞出了最殘酷的一場場戰役。電影最後也給了武士道精神一個庄嚴的鏡頭,戰場上的士兵沒有對錯,他們都在為各自的信仰戰斗。這個片子講的是信仰的力量,影片結尾處的日本人切腹自盡也有他們對自己的天皇和武士精神的信仰,更有道斯基督教的信仰。
Ⅲ 對於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應該如何評價
如何評價梅爾·吉本森導演的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同時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在戰場上拒絕殺戮的醫療兵?
電影的結尾,出現了真實故事裡的原型人物,配上大氣磅礴的音樂,電影的主題和情感進一步升華。盡管這種做法非常傳統,但梅爾·吉布森用極為老練的手法將這個主旋律故事講的激動人心,壯懷激烈。
Ⅳ 戰場之上,上帝不存!血腥殘酷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真實原型是什麼
《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是一部非常真實,特效超厲害的片子,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主演,其真實原型是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影片前半段有種四五十年代美國電影的輕松浪漫氣息。年輕小夥子對漂亮的女護士一見鍾情,愣頭愣腦地追求,閃電式地戀愛——老電影里總有這種天雷碰地火的橋段,男女主角無比幸運地彼此看對眼,戀情順利得有種夢幻般的浪漫感。
Ⅳ 有部電影叫惡戰什麼嶺美國打日本的
血戰鋼鋸嶺 (2016)
導演: 梅爾·吉布森
編劇: 安德魯·奈特 / 羅伯特·申坎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 / 薩姆·沃辛頓 / 文斯·沃恩 / 雨果·維文 / 盧克·布雷西 / 泰莉莎·帕爾墨 / 瑞切爾·格里菲斯 / 納撒尼爾·布佐尼克 / 理查德·勞斯伯格 / 馬特·納夫萊 / 費拉斯·迪拉尼 / 瑞安·柯爾 / 盧克·佩格勒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12-08(中國大陸) / 2016-09-04(威尼斯電影節) / 2016-11-04(美國)
片長: 139分鍾(中國大陸) / 140分鍾(美國)
又名: 鋼鋸嶺 / 鋼鐵英雄(台) / 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
Ⅵ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日軍沒有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這是為什麼呢
《血戰鋼鋸嶺》主要講的是二戰時期美、日雙方在沖繩島戰役時期,最為慘烈的鋼鋸嶺大戰期間發生的事情,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在戰爭中英勇搶救隊友,不顧自身安危,硬是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救出了一個連隊的故事。
電影對戰場描述的非常真實以上情況也就能夠解釋日本人為什麼不砍斷繩索的——其實坡面落差並不大,沒有電影描述的那麼高,如果有那麼高,那麼完全可以居高臨下狙擊美軍。或者放美軍進來以後破壞這個網,至少也能遲滯美軍的進攻。實際情況是日軍頗不破壞都沒什麼意義,還不如留著放更多的美軍進來,打近身戰。
沖繩島戰役的慘烈是空前的,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也是二戰時期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了。
Ⅶ 《血戰鋼鋸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是否是戰爭佳作
是的,很經典的電影
影片戰斗片段中怵目驚心的畫面、音效和動人心魄的敘事手法確實也將觀眾的心久久地滯留在那血淋淋的戰爭場景之中難以「脫身」,但在我看來,Mel
Gibson
大量運用特效來表現戰爭的殘酷絕非為了渲染甚至炫技,而是,以此來反襯體現在Doss身上的人性光輝以及信仰所帶來的堅韌和力量。
大家覺得呢?
Ⅷ 《血戰鋼鋸嶺》是少有的優秀戰爭題材影片,評價持續升高的原因是什麼
1 戰爭題材,精良製作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有些戲劇化的傳記題材的故事,與《辛德勒的名單》不同的是,男主角是真實切身進入戰場,身上肩負救人負傷的重任,只是他到後來有些激進、有些失去理智的「無差別」救人也讓這個電影的戲劇化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推向極致。
Ⅸ 電影《血戰鋼鋸嶺》有哪些令人震撼或難以忘懷的細節
爆頭、火燒鬼子。
對於國內銀幕上少見的限制級電影,影片在公映前主動"分級",以鮮明的紅色標識提醒觀眾"戰爭幾近真實,12 歲以下兒童觀影需要家長陪同"。"爆頭"片段當中,"火燒鬼子"、斷肢殘骸等畫面則瞬間將觀眾拉到觸目驚心的硝煙戰場。
大家記得什麼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