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評價電影《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我以為它是一部在二戰時上演的浪漫家庭喜劇。然而看進去才知道,它是一部披著溫情外衣的悲劇。
把悲劇拍得這么溫情還起了這么溫馨的名字的電影,我是第一次得見。
我看過的災難片、戰爭片不少,讓我感動的影片也很多。可是將整個殘酷的戰爭作為背景板,讓人通過孩子的天真笑顏領悟戰爭殘酷的,我認為僅此一部了。這也是為什麼《美麗人生》能夠得到豆瓣如此高的評價。如果這樣的影片你還在挑刺,你根本不配擁有美麗的人生。
圭多和多拉的情感描寫占據了影片的前半部分,前面浪漫愛情的鋪墊,才顯得後面身陷囫圇的反轉有多麼虐心。
那些劫後餘生的人們,身上的血跡觸目驚心,然而孩子看不到這些殘酷,他的父親已經把所有的黑暗一並帶走了。
他被槍決前的那段浮誇步伐,承載了對孩子最深沉的愛——孩子你看,我只是去玩個游戲而已。
這是孩子對父親最後的印象,一個可笑的、快樂的,不斷給他驚喜的父親。
B. 美麗人生電影簡介
《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無名的小人物與戰爭和命運的對抗。
非常具有想像力和幽默感的基多隻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侍者,但卻憑借著天賦的浪漫贏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溫馨的生活。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蔓延,法西斯對猶太人實施殘酷的滅絕政策,他們一家人也沒能躲過這場災難。
猶太血統的基多和兒子也被關進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雖然不是猶太人,卻為了不和心愛的人分離也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們進入集中營。人生真正的磨練和考驗開始了。活著還是死去,真的成為了一個不得不選擇的問題。
為了讓兒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到野蠻戰爭的戕害,為了兒子能夠對人性與未來保有希望和信賴,基多憑借一個父親強大的心靈和胸懷,用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營造了一個「童話」世界,在重重陰霾下為兒子守住了一份光明。
這個虛擬的游戲,讓兒子在飢寒交迫又壓抑恐怖的集中營里延續著童年的快樂,並成功地度過這段本應艱難的時光,重新回到陽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卻沒能走出「游戲」,他用全部的智慧與生命與戰爭對抗,為妻兒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美麗人生》由羅伯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於1997年12月20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劍走偏鋒,通過一個父親的視角審視與對抗戰爭。在幽默中深藏悲愴,在傷痛中迸發力量。彷彿一點光明,照亮了整個時代,使我們再次透過戰爭的陰霾,生出一點希望,去勇敢地相信未來。
C. 電影美麗人生中的人物性格介紹
男主人公:機智、樂觀、幽默、充滿愛。女主人公:美麗、勇敢、善良。叔叔:和藹、善良、安份。朋友:博學。兒子:乖巧伶俐,聽話。醫生:嚴謹認真、重感情。
D. 電影美麗人生中的人物性格介紹
過少哲(Leonardo) - 郭晉安 飾演
人物性格及遭遇:
多年打滾,練就一身好本領,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穿梭於上流階層之中,建立了良好人際網路,交友無數,但是與各人的交往皆建基於利益之上,衣冠楚楚的包裝下掩藏著道行高明的奸險本性,有風駛盡,得勢不饒人。
秉承惡人爸爸過大海的教誨,自以為是,心胸狹窄,凡事講求利益,事事精於計算,有恩不記,有仇必報,無寶不落,無惡不作,笑裡藏刀,背後放冷箭,擁有一套堅定不移的生存歪理,名副其實的賤精先生。然而,雖然對外人尖刻計算,但當面對家人時卻是溫情善良,團結友愛,對爸爸過大海孝義,對弟妹疼惜,一切以家人利益為依歸。
憑著在公關行頭排行榜的名望,被羅致入天比高公關公司,對其貌不揚的鄔文萃諸多留難挑剔,公報私仇,更利用鄔文萃一時迷失的報復心排除異己。表面上對太子爺霍韋舜言聽計從,極為尊重,實質陽奉陰違,另有盤算。
注重儀容,極度貪靚,對自己的外型充滿自信,甚至自戀。早年曾經參加藝員訓練班,常不經意地擺出偶像劉德華式的有型甫士。憑著俊朗儀表,自命少女殺手,「小哲飛刀,例不虛發」,然而對等閑女子全看不上眼,一心高攀才貌出眾、身家豐厚的名媛卓藍,當得知卓藍遭受感情挫折,趁勢乘虛而入,奪取芳心,無奈卻遭遇重重波折。可惜生性執拗、冥頑不靈,當見到家人一個接一個被文萃感化向善之時,仍然未有悔改之心,鄔文萃遂在天堂特使的協助下,把過少哲打擊至人生最低點,過少哲至此方痛定思痛,覺悟前非。
而感情路上,一番轉折,雖然一度打動到夢中女神卓藍肯首下嫁,但最終亦醒覺到原來尋尋覓覓,兜兜轉轉,心中至愛的人竟是身邊的鄔文萃...
…… http://tieba..com/f?kz=458921336看下這里啊。
E. 電影 美麗人生 內容概括及人物評價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
羅伯托·貝尼尼(9張)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魯道夫)頭上,簽字人(魯道夫)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
海報及DVD封面(16張)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叔本華。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叔本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叔本華,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叔本華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
義大利《美麗人生》劇照(8張)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干著臟苦的工作,一邊編造游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 本來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前面會提到他很不喜歡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其實是為了避免身份泄露),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與多拉母子團聚。
F. 23年後重映,你該如何評價《美麗人生》這部電影
這次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結尾男主角被殺時坐在我前面的一名四五歲的小男孩放聲哭了起來,當年我也是一邊歡笑一邊含淚看完了電影。用喜劇演繹悲劇,我想這就是電影的成功之處吧!
影片的前半段男主擁有著24k撩妹炫酷神技能,且精力過剩的猶太青年圭多,用一句「早安,公主」演繹出了一個平凡男人最高級別的浪漫,看完前半段再結合片名,天真的我曾一度認為這就是一部言情浪漫的愛情片了,男主的機靈警覺,膽子極大,遇事不慌,永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任何事情,很難讓人不喜歡他,他每一次見面的『早安,公主』,不僅打動女主,也很打動我們這些觀眾。
刻畫人物細致而在集中營洗澡時,女納粹不小心摔倒,他下意識扶起並關心她,即便女納粹依舊是厭惡的態度,即使他的眼神中流露著被人侮辱的心酸,可他依舊是極有風度的站在那裡。導演沒有直接用語言形容或者藉由他人之口說出叔叔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可是幾句簡單都對話,就把叔叔禮貌且刻在骨子裡的紳士修養以及強烈的自尊心表現出來。
男主是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人,在他的世界裡,撞車的災難可以浪漫,淋雨的狼狽可以浪漫,衣服撕裂的尷尬也可以浪漫,他甚至可以用到別人的生活習慣營造浪漫。於是在集中營里,他可以用廣播給他的公主告白,在納粹的宴會上,見縫插針的給女主播放了當初音樂劇的上的那首義大利歌。
父親用犧牲所贈的禮物。這個禮物不僅是指他在至暗時刻給兒子編造的一個美麗謊言,更是教會他兒子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樂觀生活的態度,所以影片最後定格在了母子二人劫後重逢的幸福笑容上。後來我想,在男主在家裡被納粹抓走,女主堅定要上車時,他們已經有了承擔死亡的准備,我也覺得女主和兒子以後會過得很幸福,盡管他人不在,但愛會永存,他們依舊會積極陽光的笑面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美麗人生。
G. 美麗人生男主人物形象
《美麗人生》中,男主角基度,基度的叔叔以及基度的兒子都是猶太人。在那樣一個大時代背景里,猶太人的地位和狗一樣卑微低賤。導演在賦予這三位猶太男性明確的身份和地位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表徵意義。而從這些蘊含在人物形象之中的表徵意義,我們可以領悟到導演心裡關於「美麗人生」的真諦。
基度的叔叔在影片中的戲份並不重,但他卻代表了一種寬容的人生態度。當看到自己的房間被一群野蠻人「踐踏」後,他只是淡然地面對這一切,「沒有關系,無聲勝有聲」。沉默不代表懦弱,他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予以了還擊。因為他明白,單純地抗擊報復沒有絲毫的作用,只有實現心靈深處的凈化,才能改變現實的一切。所以他選擇以寬容面對這一切,希望可以通過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感化那些被扭曲的心靈。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他依然以一顆寬容的心,彎腰去扶起一位不慎跌倒的女軍官。在這個鏡頭里,導演在喻示一種地位的轉換。猶太人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救贖」一個跌倒在他面前的非猶太血統的人。而這一次「救贖」沒有語言的溝通那個,有的僅是眼神的交流,或許還有心靈的碰撞。從而在更深的一個層面上詮釋了叔叔的話「無聲勝有聲」。而對於一個人真正的救贖只能源自對於他心靈的救贖,叔叔從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擇寬容。
基度這個角色貫穿了整部影片,並完成了從一個男人到一位父親的角色成長。而且這個角色本身就被導演賦予了多種美麗,如同叔叔具有寬容之美一樣,基督擁有智慧之美,心靈之美,他更是讓人性之美閃耀於那個黑暗沉重的年代。影片中這個美麗的角色代表了一種大愛的人生態度。他雖然是一個猶太人,但他由衷地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給予他的一切。他熱愛自由,就像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那輛剎車失靈的汽車,可以任意馳騁;他熱愛平等,於是屢次試圖換走店主那頂黑色帽子。在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里,帽子之於男人的意義就如同高跟鞋之於女人的意義,它是表徵一個人身份和地位的符號。所以導演在影片中精心設計了三場換帽的戲,從而賦予基度這個角色更加飽滿的思想內涵。而「上帝之手」幫助基度兩次換帽成功,似乎也喻示了一種神的旨意。上帝是西方世界共同的信仰,他平等地對待著他的每一個子民,卻無法讓他們平等共處。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然而基度這個角色在形象上的升華還是源自他對孩子的愛。而這份愛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語境中被無限放大,形成一道用愛築就的城牆,讓小孩在這片純凈的樂土裡享受他本該擁有的美麗童年。正是因為這種大愛,「牢獄」的痛苦變成了游戲的刺激;也正是因為這種大愛,驅散了孩子世界裡的陰霾,讓他的美麗人生擁有一個美麗的起點。導演通過基度這個角色,詮釋了「用生命去拯救一段人生」的意義——被拯救的人生是美麗的,因為它沒有揮之不去的如同夢魘般的開始;而為這段美麗人生抒寫序言的那個人,他的一生更會因為這篇珍貴的序言而綻放出絢爛的美麗。一份無私的大愛,兩段美麗的人生,是他的愛讓他的一生變成了某種美的存在。
H. 《美麗人生》影評,從內容,構圖,色彩,敘事結構的角度來講,急用!謝謝~~
〔一〕
實在的說,在看到這部《美麗人生》之前,我對喜劇類型的藝術電影,總是懷有些許微詞的。而且再說這部《美麗人生》又是反映與描寫大戰期間納粹暴行的片子,所以我總能想到,一個專事喜劇創作的西方電影人羅伯托·貝尼尼,能夠拍得過大導演史蒂芬
斯彼爾伯格徹底悲情的《辛德勒名單》嗎?能拍得過羅曼斯基完全悲愴的《鋼琴師》嗎?我比較懷疑,恐怕羅伯托·貝尼尼連鬼才導演法斯賓德的反納粹名片《莉莉
瑪蓮》的一半深度,也不會有吧 ?
沒有看過羅伯托·貝尼尼的這部《美麗人生》以前 ,我真的就是這么想的
。再加上,那些戰爭本身就是殘酷和悲烈的,彷彿根本不有什麼喜劇可言。這一點常識老幼皆知。記得有位大的影評家說過: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眼淚。這部《美麗人生》由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出品。哦
對了,我看到的這個版本是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後來偶然一個機會,去看羅伯托·貝尼尼的另外一部影視片子,在場觀者,好象無一不提及他的這一部《美麗人生》
。人們往往感嘆這部影片的收獲成果,說它前前後後獲得了太多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影壇大獎。還說《美麗人生》在戛納電影節試映落幕之際
,全體觀眾就地起立,舍淚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 ……
就這樣感召下,我也終於,打算去認真看一看,這一部喜劇的《美麗人生》了。看《美麗人生》這一天
,正好還是一個臨近紀念人們共同父親節的日子。
〔二〕
影片《美麗人生》是由義大利藝壇所謂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
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表面上,在這里,貝貝尼拿了一種極為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大庭觀眾喜劇性地講述了一個大戰期間極為悲慘的三口之家的故事。特別認真的講,《美麗人生》開片將近一半時刻,我仍然沒有看到並且感受到,人們常常提及肺腑之痛
。反爾隨著銀幕故事,我總是笑口常開的樣子,不時跌入在喜劇導演善常的連環搞笑的場景裡面。換一個視角說,也就是在《美麗人生》的前半部
,我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納粹或者戰爭的悲劇色彩以及暴力疑點。也就是說,《美麗人生》至此一半 ,還屬完完全全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
有人說,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與他們地處的天然環境有關 。
我甚至想到,義大利明星羅伯托·貝尼尼自費編導演的這《美麗人生》
,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全世界都拍爛拍絕的影視題材。《美麗人生》故事背景是戰爭前的義大利某處一個小鎮。逍遙樂天的猶太青年人基多有點混世味道,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出現在銀幕之上。基多特有女人緣,他在進大城市投靠開餐館叔叔時,又有多次巧遇美麗女教師多拉的天作機會。真有一點天賜良緣的意思。
《美麗人生》愛情場面有一些類同小學生謄印描紅,動效拍得,實在象一些國產電影中的乏味愛情故事一樣,平淡收斂,死水微讕。如果認可這樣一句話: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那麼導演貝貝尼的感情生活,大概理聽應當是一帆風順的。電影正如觀眾所料那般
,熱烈追求,花言巧語,棄富奔貧,情人們隨天從願,而且不久,基多夫婦生活裡面,發生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約書亞 。
基多一家的幸福生活,這時候才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美麗人生》由喜漸悲。納粹來了,生活不在喜劇。美麗的人生,加上了血腥。
〔三〕
我們看到,《美麗人生》的電影故事進展五年之後,第二次大戰爆發了,基多被迫帶上小男孩約書亞,在刺刀威逼下登上了開往集中營的悶罐火車。妻子朵拉捨去求生之望,尾隨家人一起,主動跟上基多和約書亞,來到殘忍強暴,不堪血腥的猶太人集中營。這時候我發現
,男主人公曾經一向開懷的那種大笑,不再顯得由衷。這時候的基多,他掛在臉上的,是苦苦的笑。隱痛的苦笑。
基多開始心事重重。基多為了保護自已可愛的孩子,不讓他的小約書亞心受創傷,於是父親仍然貌似開懷。基多總是騙自已的孩子說,我們在這個集中營的生活,只是暫時的,這只是玩一個掙分的游戲。這是一個掙夠了一千分之後,我們就可以贏得一輛坦克車,並且獲得人身自由的游戲。小孩子約書亞喜歡玩具坦克車,那是每一個孩子純真深中的自覺天性。游戲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美麗人生》中,游戲對於父親
,一方面是為了迎合親兒子。另一上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這是一個真實而又美麗的謊言。一個讓人笑看又心痛的動情故事。這是
父與子的生死游戲。
《美麗人生》這種藝術情境的手法,顯示了義大利民生開朗樂觀的一面,並且影片隨時隨地用逗樂搞笑效果,神奇的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童活般故事搬上銀幕,娓娓道來。基多用游戲的方式讓小兒子的未泯童心不受任何傷害。天真好奇的兒子對父親的話信以為真,他崇拜這個永遠打不垮的樂天老爸。這個看似喜劇的父親的心,是那麼的神聖與高潔。
悲情隨著喜劇畫面,漸入佳境。如果說,悲劇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看到《美麗人生》以後,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悲劇的這一定義。後來以為,《美麗人生》是悲劇的,而不是喜劇的。《美麗人生》是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喜劇只是《美麗人生》的一個善良外套。《美麗人生》的真正核心,應當是悲情的。是一種天哭的慟情。她還是大悲之中的人情呼喚。
〔四〕
影片《美麗人生》中間,父親基多一點一滴都不願意,讓自已兒子幼小的心靈因戰爭苦難而異暗。基多害怕小約書亞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陰影。於是導演盡量渴望,把《美麗人生》拍得童真再顯,拍得實如溫暖。在影片《美麗人生》當中,有這樣兩處場景,鏡頭表達的寓意非常。
第一處場景 書店前的父子對話 :
小約書亞問父親:為什麼商店門上掛著猶太人與狗不準進入牌子?
父親回答說:我們開的書店就不掛這種牌子。
小約書亞說:我們也掛一個。父親說好,牌子寫什麼?
小約書亞想了一下,拿格外的孩子氣說 :野蠻人和蜘蛛不許進書店 ……
第二處場景 敵寇關押猶太人集中營里,放送的廣播歌劇 :
在敵寇慘無人道的血腥集中營里,基多一面求生心切,另一方千方百計想和隔壁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他渴望向多拉報一個信息,告訴多拉,這一邊父子平安。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基多利用敵軍廣播喇叭,播放了多拉從前喜歡聽的奧芬巴赫的歌劇。聽見這動人樂聲,多拉心裡,明鏡一樣明白了,那邊的父與子還活著。艱苦卻樂觀的活著。
父與子,還有母親,一家人,一邊游戲著暗炎人生,一邊艱難渡過每一天。
〔五〕
影片里,世界民族大解放來臨前夜,納粹准備逃走的時候,基多一反笑容,嚴肅冷靜地將兒子藏在牢獄角落的一個鐵櫃里,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不讓約舒亞發出任何動靜,也不要探頭出來。直到完全天亮。接下來,忠誠的基多化妝女犯,又趁亂跑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不幸的是,可憐的基多被核槍實彈的納粹發現。納粹押送槍斃基多,經過的舒亞密藏的的小鐵櫃時,基多仍然還是裝出一副樂觀開朗的模樣,甩開正步,顯出慣常喜氣,巴望著兒子走過去,同時暗暗示意兒子千萬不要出來。
再接下來,監牢大牆角落深處一聲槍響,基多慘死在納粹槍口之下。
天終於放亮了,小約書亞小心從鐵櫃里爬出來,他站在空盪盪的牢獄大院子里,杳無一影。這個時候,一輛標記五角星的真坦克車出現在約書亞面前。小約書亞爬了上去,紅軍坦克隆隆地開去。直到重逢母親。小約舒亞和父親母親一起,肩並肩挨過飢餓,熬度恐懼,忍愛寂寞,並且戰勝了黑暗,贏得了一千分,收到了爸爸許諾給他的禮物
—— 那是一輛真正的坦克車。
這是孩子的禮物。是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的禮物。
直到影片《美麗人生》一片終了時刻,我看著小約書亞乘著紅軍坦克遠遠開去,路上孩子找到了他的媽媽,當小約書亞擁入愛母懷抱時候,我不禁站起身來,為了這個小男孩約書亞重見母親,為了孩子收獲到了這樣一份人生大禮物,深深的致示敬意。
我同時,也為了小約書亞的爸爸和媽媽們表示由衷敬意。向他們祝福。我為他們的美麗的人生用心鼓掌。用心淚流。我真的,為了他們在那一段暗黑生活中,苦苦掙扎中的慘痛每一天,安靜地流下來眼淚
。掌聲和眼淚,為了這一場電影里的純真游戲 。一場父與子的生死游戲 。
笑容與欣慰,為了電影裡面這個美麗的人生 …
I. 催人淚下的電影《美麗人生》編制了最美的謊言,它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美麗人生》像是一壺酒,經過歲月的沉澱,越發的有味道,可以說是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影片。
這部片子在豆瓣的評分九分以上,更是說明了這是一部值得看,反復看的一部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