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切片(cross section)分析有哪些測試的標准和測試項目
切片(cross section)是用特製液態樹脂將樣品包裹固封,然後進行研磨拋光的一種制樣方法,檢測流程包括取樣、固封、研磨、拋光、最後提供形貌照片、開裂分層大小判斷或尺寸等數據。目的:電子元器件表面及內部缺陷檢查及SMT製程改善&驗證。 適用范圍: 適用於電子元器件結構剖析,PCBA焊接缺陷,焊點上錫形態及缺陷檢測等。
常規檢驗項目及標准:IPC-TM-650 2.1.1 E 05/04 。1.PCB結構缺陷:PCB分層,孔銅斷裂等 2.PCBA焊接質量檢測: a.BGA空焊,虛焊,孔洞,橋接,上錫面積等; b.產品結構剖析:電容與PCB銅箔層數解析,LED結構剖析,電鍍工藝分析,材料內部結構缺陷等; c.微小尺寸量測(一般大於1um):氣孔大小,上錫高度,銅箔厚度等。
切片技術主要是一種用於檢查電子組件、電路板或機構件內部狀況、焊接狀況的分析手段。通常採用研磨的方法,使內部結構或缺陷暴露出來。富 士康 華南 檢 測 中心還可以,測試的能力 比較權 威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2. 關於電影《蝴蝶效應》
我覺得影片可以這樣理解,時間可以無限分裂成為一個二唯上的空間的三維切片, 也就是說采樣率為正無窮,且每一個D時間上的空間個數為無窮,采樣精度為無限大,即在每個時間切片上的空間為無窮大。
片中的主角具有某種機能 能在時間的2維面上進行跳躍,時間的跳躍從而引發命運的轉化,從而導致空間的轉變,,而是在每次跳躍後被強加上這個空間的「自己」記憶。(流鼻血) 如圖1
比如說A作為主角出生的時間點,第一個命運轉折點為B C D與A之間的交點,在這個轉折點上主角的選擇開始改變,選擇的改變導致空間的改變。不同的選擇可以有 B C D3個空間,以此類推
假如在L空間的主角發現自己能夠時間跳躍,他回到了B C D與A之間的交點,而且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從而導致了他進入了另一個空間,當他從時間中跳躍回來,因為他的選擇不同,所以當他意識再次恢復的時候,這個空間的記憶便被強加到他腦中,他的大腦皮層便不斷的受損。
我覺得時間和命運就像一個最優化的選擇,影片的最後主角才發現只有自己不出生,朋友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護,也就是說才能達到一種平衡,這並不是空間的唯一出路,但卻是最合適的出路。
3. 誰看過《生命的切片》這部恐怖電影到底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啊
你好!
三個故事都是用旅館兩夫妻人皮寫下的,有個女成了管理員,鬼使神差就打開看了發現最後全部實現了,最後變成了下一個寫故事的人。貌似那兩夫妻是中了什麼妖術之類的不停的寫故事,第一個和第三個故事有點惡心,第二個還好點,都是寫出人性丑惡的一面。只是最後故事我以為那女的是吸血鬼,結果沒想到是寄生蟲~~汗內容是看懂了就是沒啥意義,看看罷了
打字不易,採納哦!
4. 什麼是切片電影
指的是一個長篇電影通過裁減改成一個比較短的小電影
5. 賈樟柯電影結合具體作品分析,談談你對賈樟柯電影的認識
轉載過來的,不過挺好,這就是我所認識的賈樟柯,所喜歡的電影導演賈樟柯。
關於他的童年,有一則流傳甚廣的秩事。一天上午,縣城颳起了大風,上小學的賈樟柯聽到一種聲音從遠方傳來,他問父親那是什麼,父親說:"火車汽笛聲。"到他有了第一輛自行車時,頭一件事就是去看火車。騎上三四十里地,到另一座縣城。"我騎了很遠很遠的路,很累很累了,然後看到了一條鐵路。就在那兒等、等,一列拉煤的火車'轟隆隆'地開過,噢,這就是火車!"
多年之後,他拍了一部電影,叫做《站台》,火車與汽笛,記憶化作了影像與聲音。但當時,這個數學很差的孩子,理想是當個大混混兒,有權有勢。他打架,看錄像,縣城裡的青春,在一個狹隘荒蕪的空間里左沖右撞,無處可去。他的兄弟們,一拔一拔地輟學上了"社會"。
"跟個朋友去看電影,買完票他說上廁所,我就先進去了。我左等右等不見他,出來後發現他被抓走了,他搶了別人的手錶。""還有個混混兒朋友,有天騎車去酒廠玩,我們那兒出汾酒,第二天聽說他死了,他在酒廠喝了太多的酒,酒精中毒。"
只有一個賈樟柯,成了導演。回頭去追憶與表達。他有什麼不同呢。他遇到了一個好的語文老師,讓他坐在後排隨便看書,他遇到了一個好的中學校長,每天下午不上課,可以發呆、寫詩。賈樟柯過了幾年"文學青年"的生活。還在一個暑假跟著"東北虎搖滾樂團"走穴,走過山西中小城市。他跳霹靂舞。——因為這段生活,後來才有《站台》。
接著就到考大學的時候了。他數學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學的一個美術班,好准備考美術院校。賈樟柯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天,他看到《黃土地》。
"看完之後我就要拍電影,我不管了,反正我想當導演。"
91到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同學對他的印象是:"喜歡在天冷的時候穿著他標志性的暗紅色羽絨馬甲,一個人走來走去,碰到了就來一個溫厚的笑容。"這個時候,他的年齡都比同學們大上好幾歲了。他的心裡有緊迫感。他的表達慾望也強烈得多。
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還大張旗鼓地印了T恤衫。發動一切可能發動的力量,開始拍攝《小山回家》。這個片子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得獎並不意味著好片子。這部55分鍾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這其中,有一種敏感直接的氣質,意味著真實。它不是一個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一筆30萬的錢。讓他可以回家,開始他的《小武》。
"那次回家,走在路上,突然一輛卡車開過來,我一個從小很要好的朋友,在卡車上坐著。我在路邊站著,他看見我,我看見他,他沖我笑著。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事,因為我剛到家,稀里糊塗的,那車就開過去了。等他走遠之後,問旁邊人,才知道他是因為搶劫被拉去槍斃的,唉呀!我的感覺就像得了一場大病一樣。"
一切都在廢毀之中,而重建不知何日何時。一個叫小武的小偷,以一種手藝人的尊嚴走在一個中國的縣城街道上,他身為朋友、情人、兒子。但所有的關系都分崩離析,讓他無從站立。他被銬在光天化日之下,圍了一群人,疑惑地看著,指點著。鏡頭暴露了,它以自己的暴露為代價,撕開慣性的麻木。這是一個好作品,沉痛,溫柔。他的思考方式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
《小武》得了8個獎。進入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賈樟柯成名。
他成了"中國電影的希望",所以,《站台》的拍攝不太可能沒有壓力。但這是一塊在他心頭壓得太久的石頭。他必須搬開它。
《小武》是一個切片,而《站台》是一個歷程。從80年到90年。再隔了十年回頭去看,賈樟柯有了一段讓自己平靜的距離——他用的,幾乎全是中景與全景,沒有特寫。在這個距離外觀照,人物的面目不再有細節的記憶,而悲歡不再如當日般在身心的表面煎熬,它們沉澱到時間的潛流里去,留下的,是一個會意的笑,一個沉默的動容。
這個影片的情緒,化成了一個標志式的影像。三個年輕人坐在一輛自行車上,前面的人展開手臂,後面的崔明亮,向著觀眾坐在後座上,他斜側著頭,有一種茫然而又隱忍的表情。他們在汾陽灰暗的街道上如此飛翔。
越過《站台》,賈樟柯成了新一代電影領袖。但他還在"地下",他的電影國內看過的人還是不多,至少,象片子里的三明那樣的人,沒有看到他的影片。
"我常常會突然在一種強烈的絕望之中,對自覺失去信心,對電影失去興趣。那些無法告訴別人的怯懦,那些一次又一次到來的消極時刻,讓我自覺意志薄弱。"
電影導演是一個將情緒與思想形形式化的職業。賈樟柯是以他的決心與耐心,夢想與行動換來流動的影像。絕望與薄弱或者是不可少的,一個滿足的人,不太可能是藝術家。嚴苛地對待內心,並以實際方式去解決,是一個電影工作者的素質。他必須得在長期的瑣屑的工作中保持熱情。堅持一種完美主義的態度。
《公共場所》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一個30分種的短片,沒有劇本與對話,只有表面的展增。賈樟柯一向是強調表面的,他拒斥人為的深度。
而最近看到的他的片子,是一個5分鍾短片:《狗的狀況》。他自己攝影,狗市,一隻只狗被扔進麻袋,一隻小狗掙扎出來,從一個破洞中露出頭,它出不去,眼睛四下張望。它的眼神溫和而困惑。
他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
6. 電影如何切片
用Prmiere cs5 可以剪輯
7. 電影瘋狂的石頭的主題分析
電影《瘋狂的石頭》,我認為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因為在這部電影里,藝術手法和傳統主題實現了趨於完美的結合。
先看一下它採用的藝術手法。它們大多具現代主義特徵。
一是形象思維,比如在電影的開頭,鏡頭對准了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其實這個鏡頭代表著電影中的主人公——工廠保安科長包哥身患的前列腺炎病症的嚴重程度。
二是人物形象,電影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一群反英雄,三個騙子、小偷——道哥、黑皮和小軍,先後靠行騙和盜竊為生;一個屢遭前述三個小人物玩弄的「國際大盜」;廠長的兒子謝小盟是個「專攻人體藝術」的流氓「藝術家」;包哥的助手三寶是個窮困潦倒的彩票迷;唯一有正義感的保安科長開始也是個小人物,他雖畢業於警校但只不過是個保安,且身患前列腺炎,八個月沒領工資,撞了別人的寶馬沒錢賠,只好求助於開公交車的女友,將她的一口袋硬幣都拿來了,可還是不夠。
三是人物的語言,多採用方言和俚語,這比較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增加了電影的新穎性,從而使情節貼近生活而縮短了觀眾和藝術的距離。
四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化。電影中的時空不是直線形的,也不是通過倒敘等手法來打破這種直線性。主要有以下三點:A是時空的延異,就是將正常的時間拉長。如廠長的兒子在吊車上因耍流氓被人猛踩了一腳,易拉罐脫手而飛,電影並沒有馬上就告訴觀眾它飛向何方,而是在電影又放了兩三分鍾後,這個易拉罐才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保安科長包哥那蹣跚而行的老爺車上。B是時空的分解,就是將一個時空場面從不同的角度切分成幾個切面。包哥開的車沒有剎住,空檔滑行撞向了寶馬,這個鏡頭被分解成了三個切片。1.三個小偷正在被交警盤問架照,他們聽/看見了撞車,2.是車主正在牆上寫「拆」字,聽見撞車聲罵著向回跑,3.是包哥和他的同伴三寶正在思考易拉罐的不脛而至,驀然回首卻發現車空檔滑行撞向寶馬。C是時空的並置,就是將兩個異地空間同時展現在觀眾眼前,比如小偷中的老大道哥給他的女友打電話和他要包哥拿玉石換人後他們出發的場景。
另外,電影重點描述了反英雄們生活的世界——破舊的旅館、下水道、馬桶和他們不修邊幅的外表,這些特徵都是反英雄們身份標志。
8. 什麼電影把人切片
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第一部裡面的老黑被激光網分成一塊一塊的。
該電影講述了超級計算機「紅皇後」失控成為人類的巨大威脅,科學家感染病毒死而復生變為僵屍後,一個特別任務小組展開拯救行動的故事。
9. 好萊塢電影是怎樣與東方哲學很好的結合,例如黑客帝國
「不虞之譽與求全之毀」是金庸先生回應王朔的一篇文章名。今日影蟲拿來為自己的這篇歪論冠名實有大不敬之嫌。並且,這句話中所流露出的中庸氣息也似乎與影蟲一貫的脾氣秉性不符。中庸的文章寫好了可以兩不開罪甚至左右逢源,但砸鍋了就兩邊不是人了,這道理影蟲焉有不懂之理。但因[黑客帝國2]所引發的論戰終於讓我感到了極端思維的可怕。本來想趁熱打鐵將此文寫出,卻又實在缺乏「頂風作案」的勇氣,這一拖就到了現在。
表明立場需要清晰明確的觀點不假,然而任何理性的探討一旦落入錙銖必較的陷阱就很容易滑向小丑罵街的領域。辯論變成了袒護、交流演變成攻訐,雙方各說各話,誰在對方眼裡都是最可悲的人,哪裡還可能有半點收獲。這次[黑客]論戰讓影蟲回想起了上次周老大那篇編譯、匯總他人的[星戰]評論(註:文章並不是周老大所寫的)所遭到的「星迷圍攻戰」。影蟲並不是星戰迷,對片子的了解也是泛泛,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但這次不同,[黑客帝國1]影蟲不僅喜歡,而且非常欣賞導演的創新手法,對影片中所蘊涵的哲學思維和禪宗意識也是如痴如醉。和所有黑客迷一樣,影蟲對[黑客2]的期盼早已滲入到情感的最深處。但即便是這樣,我對[黑客2]的評價仍然定位於「一部風格獨特、並且賦有開創精神的優秀娛樂片」。
但是如今的很多黑客迷是不齒於將[黑客2]和娛樂片掛鉤的。似乎一提娛樂二字就玷污了[黑客2]高貴的身價,就貶低了[黑客]的成就。這種理解存在兩個誤區:一、娛樂片絕非是低劣弱智的代名詞,就好比很多動畫片根本不適合孩子觀看一樣,娛樂片完全可以,並且能夠具有超過藝術片的思想深度。二、[黑客2]影片雜糅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文化,並將之融合在一個新穎的故事框架里。它哲學與禪學的思考意識發源自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這一切都與故事本身保持了最佳的混合比。一方面,思想抬高了娛樂的身價,讓故事具有了多重思辨的可能;另一方面,娛樂又稀釋了思想的晦澀,讓不喜歡深挖細究的觀眾同樣可以看的饒有趣味。
這種平衡是[黑客]影片第一集成功的法寶,不過最有意思的是,這種獨特的風格卻成為了將[黑客]迷分化成為「感受派」與「理解派」的罪魁禍首。
所謂「理解派」就是那些對[黑客]隱含在故事以下的任何一丁點信息都不放過的朋友。大到影片中場景的設置,小到人物的某一句對白甚至某一個舉動直至細微到一個飾物的出現與消失等,都可以吸引「理解派」皓首窮精的去找到存在的原因和必然產生的價值。這情形猶如「大話迷」們可以清楚的記得白晶晶同學在第幾個場景里的月亮是方形的?而這方形的月亮又可以隱喻時間穿梭雲雲。
影蟲不是說這樣的研究毫無價值,[黑客]的原創者肯定是受到了傳統哲學與東方禪學的影響。而他們力求在影片中表達這種思想的慾望也非常強烈。透過故事本身適當的做思想的溯源工作對理解影片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一個影迷素質的體現。但這樣的探究工作一旦失控就很容易受到虛幻成就的蠱惑而陷入不自知的自我陶醉。理解對欣賞一部作品而言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正確的渠道。
好比我們十分佩服那些品評洋酒的高手可以僅憑看、嗅、嘗就能准確判定出酒的類型、品牌、年代、質地、甚至葡萄原產地來。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飲者而言,這種技術並不具有實用價值。酒最大的價值不是讓品者去分析然後打分。它的終極價值其實很簡單,就是讓飲者產生生理上的愉悅,讓酒的美味和酒精的刺激同時作用於舌苔和大腦,並共同催動飲者的情感。從這個方面來看,一杯XO和一杯二鍋頭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我們太聰明了,誇大了這種分別。影蟲猜測,最聰明的人其實都不懂喝酒,因為他們都太清醒、太理智了。不敢讓酒精輕易的麻醉自己的大腦,至多隻敢憑借敏銳的味覺品嘗一口酒的美味,去做一名一流的品酒師足以。
同理,電影也不是單為分析和探討而存在的。將電影的每一個部分都肢解開並拿到顯微鏡下做切片分析好像很專業,但這樣就無疑是殺死了一個鮮活的生命,讓藝術淪落為方程式的標准答案,而我們也只是在做一件類似於驗屍官的工作,所得永遠小於所失。
與「理解派」截然不同的是,「感受派」對於[黑客]最無法容忍的恰恰是它的思想性。他們對人物間喋喋不休的說辭和雲山霧罩的對白氣的冒火。感覺這不僅阻礙了影片的節奏甚至讓整部作品變的荒謬可笑。以往的好萊塢作品的確不會在任何一部以娛樂為導向的作品裡「強加」這么深厚的思想。因為它的目標觀眾多數屬於中學生,太過深奧的作品會讓其望而卻步的。但[黑客]不是這樣的影片,換句話說,它決不甘心於做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娛樂片。它要開創一種風格,不僅是技術上的,而且連同骨子裡的敘事方式也一同顛覆掉,這就讓很多朋友無所適從了。因為眩目的特效好消化,深邃的思想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理解並豁然貫通的。影蟲就有一個朋友坦言看了三遍[黑客1]還是不明白。這裡面有個思維定勢的因素,如:不習慣影片故事那強烈的唯心主義傾向。但最根本的原因我想是我們都低估了娛樂片的厚度,仍然沿用以往好萊塢作品的智商指數去看待[黑客2],當然就不夠用了。
用純感官刺激的標准去衡量娛樂片的良莠很象是以貌取人。我不管你的內涵如何,只要看著順眼就成。這么對待一部影片固然不失為一種態度,而且說心裡話,絕大多數的影視作品都不具有勞煩智力的潛力。只要催動情感,讓心緒伴隨人物、劇情一同起伏盪漾,最後在精神上得到屬於自己的愉悅就足夠了。但當面對一部真的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時,任何感情用事的謾罵都是荒唐可笑的。因為這只能反襯出觀者的懶惰和淺薄。
[黑客2]相比較第一集而言,無論是思想的深度還是廣度都做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對導演這種手法的成功與否影蟲持保留意見,但若就此批判[黑客2]是一部垃圾片實在是有失公允,甚至顯得有些可笑了。拋開思想部分不談,單看影片的娛樂部分也是出類拔萃的。[黑客]不是象很多批判者所說的那樣在做無聊的抄襲組合。相反,它借鑒不同優勢文化並改造成自己風格的技術相當精湛。對這一點漠視不理而硬要將影片打入爛片之列的朋友我感覺實在是意氣用事。更讓影蟲不解的是,平時我們批判好萊塢弱智作品侮人智慧,為何一部可以發揮我們分析力潛能的作品真正問世後,我們反而要當其是怪胎而恨不能立刻將其一把掐死而後快呢?
說句心裡話,影蟲真的不希望[黑客帝國]系列片變成另外一個宗教式的圖騰。(如:星戰系列)因為那樣就將更多的觀眾阻隔在了外面。只有超級崇拜者才會喜歡、才會理解的[黑客]想來不是導演所追求的境界。由少數崇拜者饋贈的「不虞之譽」除了聊以自慰以外真的無甚價值。影蟲也希望那些對[黑客2]動輒破口大罵的朋友可以嘗試放下因欣賞習慣而導致的驕橫。「求全之毀」不是個性的體現,作為一個影迷,承認自己對一個領域的無知並不可恥,相反,死摟著無知者無畏的姿態四處放炮才顯得尤為可笑。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