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源氏物語》葵上公主是誰
也許看著《源氏物語》的眾人會把光源氏的第一任正妻葵姬當作一個小小的配角,不太會令人聚焦關注的目光。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無聲無息的葵姬,反而奠定了故事的悲劇基調,成為這部小說前半部的亮點。
葵姬是左大臣和桐壺帝胞妹的獨生女,頭中將的妹妹,是個如假包換的大家閨秀——容貌絕色、氣質高雅,全身竟無半點瑕疵可指。16歲的葵姬還未來得及欣賞周遭的絢爛風景,就被父親和天皇當作政治工具嫁給了剛元服的光源氏。雖然光華公子擁有稀世的容貌與才氣,完全能與絢爛奪目的精緻相媲美,但他畢竟比葵姬小三歲,一般來說,男生的智慧開竅比女生要晚,那麼面對這樣一個半懵懂無知半自命風雅的源氏公子,正值少女情懷綻放的葵姬該如何侍從?
生在平安京這個貴族生活附庸風雅的時代,可以說是性格嚴肅靦腆的葵姬最大的幸運與不幸。說幸運是指她出生在左大臣家,她的成長歷程不像其他少女一樣飽經現實殘酷的洗禮,因此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集高貴典雅於一身。然而這或許就是她最大的不幸。試想左大臣在金碧輝煌的皇宮里鋪上一條紅毯子,牽著小葵姬的手邁向紅毯的盡頭,雖然葵姬不會因為踩到地上的污物而弄臟腳底,而她卻只能沿著紅毯漫無目的地走,對於自己的未來,她是最後知曉的,因為只有堅強地走到紅毯的盡頭,她才能看清光君的容貌。嫁給源氏之後,她始終保持傲立枝頭的姿態,因為她怕,怕對源氏敞開心扉,怕面對這樣一個陌生的人,這也間接把源氏推到其他女人的懷抱。幸而未嘗知曉貴族間糜爛生活的葵姬愛上了光源氏,終於接受了光源氏作為「丈夫」而非「弟弟」的新身份。於是她開始害怕光源氏給她展現的新圖景,難道丈夫不是應該待在自己身邊的嗎?就像父親大人和母親大人一樣?光源氏的獵艷讓她大吃一驚,因此她和他對話的時候異常小心,而越是小心,越是激怒了光源氏,越是讓光源氏對她的熱情降到谷底。
葵姬懷上了光源氏的孩子,仍舊保持著清高的姿態,早早來臨的母愛讓她產生了「不要讓孩子跟爸爸一樣負心」的念頭,於是盡量疏遠光源氏。直到她臨生產前一天,光源氏才來到她的身邊,適才發現她為了愛他、為了保護他們的孩子變得憔悴不堪。虛弱的葵姬為了保護腹中胎兒不受六條妃子怨念的傷害而用盡了全力,疲憊地睜開沉重的眼皮,她看到他握著她的手跪在床邊,這才意識到原來他也是愛著她的。但知道這一切已經太晚了,此時的葵姬已無力再與六條妃子的怨念抗爭,帶著無限遺憾的淺笑離開了人世。她的遺容宛如睡蓮般高潔,一如她大方得體的儀態那樣清高,令貴族社會那些滿身污穢的人可望而不可即。
葵姬的死挽救了光源氏繼續與六條妃子等情婦尋歡作樂的放盪生活,警戒他再與她們待在一起,就會遭遇惡靈附身的悲慘命運。因此源氏對此有所收斂,並在一夜之間領悟人生短暫如浮游,死生不自知的真諦,他的心智開始成長。這樣的成長也就使得源氏遭須磨貶謫之後,仍舊安然度過每天的生活,並與京城居所中的紫姬保持聯系。換句話說,如果不是葵姬,源氏的遭貶很可能就導致他的「雲隱」,他不會有如此大的勇氣和如此淡定的態度來度過崩潰之後的失落。
葵姬的兒子夕霧無疑繼承了葵姬的性情高潔與用情專一,因此他和雲居雁童話般的愛情故事成為《源氏物語》中的一段佳話。在這個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昏暗世界裡,儒雅俊秀的夕霧猶如一顆啟明星,其亮光溫暖了企望愛情者的心靈。
縱觀葵姬的一生,美麗、短暫、有幸福也有遺憾,但我認為她最大的遺憾,不是成為包辦婚姻與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而是帶著對光源氏的既熱愛又敬畏而鬱郁而終,直到離開人世那一剎那方才感受到光君心中那微緲的屬於她的愛情。不過只要有這些已經夠了。
B. 《光源氏》是啥
光源氏,即源氏,源氏物語的主人公.他是桐壺帝與一更衣生下的兒子.源氏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難在宮中立足。桐壺帝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不僅貌美驚人,而且才華橫溢,一生得到眾多女子的青睞。
在光源氏諸多的風流案中有一個細節給我印象深刻。那是源氏對夕顏的侍女右近說的話:「我自己生性柔弱,沒有決斷,所以喜歡柔弱的人。」右近說:「公子喜歡這種性格,小姐正是最合適的人物,可惜短命而死」。
這幾句簡短的對話透出兩個信息。一是源氏自視自己是柔弱的人;二是他視那些柔弱的女性和自己是同類。
源氏說自己柔弱有點出人意料,這話出現在書中第四回,當時的源氏才17歲,正是少年氣盛之時,沒有經受任何的人生磨難,大權在握的桐壺帝作為源氏的親生父親對他無限寵愛,源氏做事有恃無恐,哪來的柔弱感覺呢?
原因書中沒有明確地指明,但從情節中我們可以猜測。
首先,這應該是身處宮廷的源氏在目睹多次權利爭斗時對自己性格不得已的定位。光源氏雖然長得可與日月同輝,世人稱「光華公子」,但他的才華主要是在藝術領域,他的性格和外貌均有幾分女性的柔弱和美麗,他很會與女人相處,但對其他事情興趣不大。他在受到排擠時更是任情游樂,不問政事。即使後來曾一度大權在握,但他對權術的興趣,對政治家所應該具有的殘忍、果斷、堅決等性格特徵也不是完全具備。和同性在一起,男性的強悍和粗獷對他是一種壓迫,頭中將和兵部卿大人就曾經面對源氏的美貌,色情心動,但權力斗爭不同於調情,他對自己性格中柔弱的部分是有充分感覺和清醒認識的。
其次,光源氏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追求和當時整個社會對一個男人的要求相悖,這種相悖無形中對源氏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雖然他從不改悔,但心理還是有慚愧的。源氏每天忙於尋求幽會的機緣,非常辛苦地東鑽西營,只要聽說哪裡有可能的美女,他都要派人打聽,然後親身前往。他不僅出入宮廷貴族之家,也不惜屈尊到市井貧民人家探望;對女孩子不論出身高低,一律平等看待。因為過去的女孩子不能拋頭露面,這使他鬧出很多笑話,未摘花就是聽人傳說而錯誤地撞上的。對他的這種行為宮廷從上至下的態度是不屑的。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情僕人都要發出譏笑,背後議論他無孔不入;父親桐壺帝也因為六條妃子鄭重地向源氏發出批評:「象你這樣任情恣意,輕薄好色,勢必遭受世人譏評。」說時臉色甚是不快,源氏也只有恭恭敬敬地聽訓的份。中國有「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的說法,日本當時作為深受中國影響的一個東方國家,對女人及情感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比重的觀念想來也不會相差很遠,而源氏的做法當時顯然是異類。
和同時代的男性相比,他對女人整體上有著一些憐香惜玉的感情,他一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女人身上的,對於與他接觸的女人都盡量善待,包括象華散里、未摘花等長相不漂亮的女人也在他的保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他在這方面是樂此不疲,心甘情願的。從這方面說,紫式部是把他當作平安時代理想的男性貴族形象來寫的。
但正是這個柔弱的人,身上同時有著自身無法根除的矛盾和缺撼,這些矛盾和弱點糾集到一起,加上當時社會觀念這一強大後盾的縱容,人性中尚存的丑惡常常在源氏身上顯露出來。在比他更弱的女子面前,他強硬無禮,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需要。比如他強迫空蟬,與朧月夜的第一次相遇也帶有強暴的成分,尤其是對軒端荻的誘奸,紫式部用「浮薄少年的不良之心」加以感嘆。他對自己和女人採用兩套衡量標准。源氏自己受慾望趨使,卻瞧不起聽從肉體慾望和感情召喚的女人,對朧月夜時冷時熱;自己偷東摸西,卻不能忍受三公主的不貞。而與那些愛他的女人的最大矛盾之處,是他無法調和自身慾望和理性的矛盾,面對真情,慾望驅使他仍然無休止地從一個女人流到另一個女人那裡。
關於男性的慾望,很多作家有過論述和描繪。由於它是人性中最隱秘且不可理喻的地方,一個隱藏在深深的水下的潛意識部分,很多作家把這看作是一個重要的、值得費力氣思考的領域。寫過《查太賴夫人的情人》的英國小說家勞倫斯說過這樣的話「男人有著雙重慾望,即淺顯的和深遠的,表面的、個人的、暫時的慾望和內在的、非個人的及久遠的巨大慾望。一時的慾望很容易辨別,但別的,那些深層次的,則難以辨別。」他的話指明了這個領域的形態,是復雜而多層次的。我們這里暫且先採用他的深層次和淺層次的說法,然後我們從其他文學作品中就會找到很多在深層次和淺層次慾望之間搖擺和掙扎的男人,對這種男人心態的研究,有的作家取得了比勞倫斯更接近本質的結論。最典型、最有深度的當屬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在那部小說里,我們看到渥倫斯基在得到安娜、表層慾望得到滿足之後尚有的頑固且深藏心底的煩惱,即深層慾望不得滿足時無法安寧的躁動情緒。在渥倫斯基那裡,這種深層次的慾望表現為廣闊的社會交際空間、來去無礙的自由感、被眾人肯定的社會地位、顯示自己不可缺少的能力和成就展示。也可以這樣說:安娜的生活有了渥倫斯基就滿足了,渥倫斯基的生活有了安娜還遠遠不夠。安娜故事的結論是:用什麼填充自己的一生,什麼能使自己得到滿足,兩性生活慾望的差異是很大的。愛情遠遠不會讓一個男人滿足,安娜的哭鬧改變不了什麼,如果她不能改變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托爾斯泰也正是這樣寫的。
C. 請問源氏物語這部作品的故事是歷史真有其人么
紫式部濃墨重彩揮灑演繹的源氏,究竟在歷史上有沒有可貢模仿的原型呢?歷代天皇名錄中當然沒有桐壺天皇這個人,但是有一個發音類似桐壺的醍醐天皇。此人是宇多天皇的長子,一生閱歷十分豐富,妻妾眾多,擅長和歌,曾敕令著名歌人紀貫之等編纂《古今和歌集〉。如此來看,他很有可能就是書中的桐壺天皇了。那麼源氏作為桐壺天皇的兒子,到底又會是誰呢?
醍醐天皇有十四個兒子、十四個女兒,兒子都是親王,並有兩人立為天皇,這符合書中的描寫。要緊的是,醍醐天皇第十皇子,母親叫做源周子,是個更衣。這個皇子七歲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後來叫做源高明。恐怕它就是書中的那位男主人公了!首先,他是皇子中唯一降為臣籍的,符合書中描寫。而且,他的母親是更衣,身份低微。他降為臣籍的時候是七歲,正是在行過成人禮之後……這些,都和書中記述相吻合。
這位源高明,26歲升任參議,此後一直處於平穩的陞官路上,走到了55歲,終於當上太政院的第一把手——左大臣。但是源高明一直和當政的外戚藤原氏不和(書中源氏即為外戚弘徽殿太後一派排擠流放),藤原氏鼓動源高明的女婿造反,源高明卻並不知情。源高明的女婿又假意派源滿仲「密告」朝廷,說源高明想造反。朝廷被蒙蔽,令源高明即日起去太宰府上任,實際上就是流放。3年後,源高明返回朝廷重新掌權,但他心已如止水,不久就在葛野隱居了(見書中,源氏在嵯峨野遁世)。源高明就這樣安安靜靜過著隱居生活,一直到69歲去世。因為源高明曾在京都建立了富麗堂皇的四條院(書中作六條院),又在皇宮之西,故曰西宮,源高明也因此被稱為西宮左大臣,成為歷史上醍醐源氏的始祖。
源高明的兒子叫做源俊賢(夕霧),母親是右大臣之女(葵姬是左大臣之女,差不多吧)身份高貴。源俊賢早年和父親一起遭受藤原氏的迫害,但父親回京後,他也重新獲得政治地位和仕途。源高明遁世歸隱,醍醐源氏即由源俊賢一手支持起來。他不像父親,為人比較圓滑,和藤原氏也相處的來,漸漸也得到攝政道長的職位。他生養眾多,兒孫滿堂,使醍醐源氏一系香火極旺。源俊賢在攝政道長的位子上病逝,享年同父親一樣,也是六十九歲。
關於源氏的真身,歷史上還有其他說法,
以下是日文原文:
源 融(みなもとの とおる、弘仁13年(822年) - 寛平7年8月25日(895年9月21日))は、嵯峨天皇の12男。侍従、右衛門督。大納言などを歴任し、従一位左大臣にいたる。河原左大臣とも。死後正一位を追贈された。
嵯峨源氏融流初代。紫式部『源氏物語』の主人公で美男子の光源氏の実在モデルとされる。奧州塩釜の風景を模して作庭した六條河原院(現在の渉成園)を造営したという。また、別邸の棲霞観の故地は今日の嵯峨釈迦堂清涼寺である。
我不懂日文,但就裡面的漢字可以明顯看出光源氏的原身是源融。姑且不說上面的關於桐壺天皇的說法,書中第一章說過這樣的話「卻說朝鮮國派使臣來朝見皇上,其中有一個高明的相士。皇上召見這相士,欲令其替小皇子看相。但宇多天皇時已有禁令:外國人不得入宮。」
這樣一來,書中這位稱做桐壺的天皇就應該生活在宇多天皇以後了。查一查,很容易知道宇多天皇的長子繼承皇位,稱醍醐天皇。再一看醍醐天皇的子嗣,發現其中更衣源周子所生第十皇子源高明在某些方面和光源氏相似:
1.更衣所生,臣藉降下。
2.官至高位。
3.女兒嫁給天皇。
4.曾經遭流放3年。
5.最後遁世。
當然,現在看來這些相似點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其中有好些不僅僅源高明做過,其他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實際情況是,攝關政治時代的皇族都有這些個習氣:
1.天皇的皇子、皇女中,凡是其母地位低的、沒有政治後援的,大都臣藉降下,並且賜姓源氏。這些皇親國戚不在少數,往往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是天皇用來對抗攝政勢力的刀槍。
2.這些姓源氏的皇族人士,雖然命里沒有天皇之分,但卻可以在臣藉上做到最高(比如左大臣),可以和藤原攝政一族相抗衡,甚至還真可以翻身坐回到天皇的寶座上——宇多天皇就是一例,他早年也被臣藉降下、賜姓源氏。
3.這些源氏,他們有的時候不得不充當天皇對抗攝政勢力的炮灰,而天皇大多孱弱,並不能給他們多少幫助,所以他們中許多人都有貶職、流放的際遇。他們感嘆於皇族的衰落,再加上自身命運的飄浮不定,所以許多人都頗具人世滄桑之感。
4.這些源氏與攝政勢力對抗的方法,主要是聯姻,讓他們的女兒嫁給天皇或皇太子。但是僅僅這樣事情也才完成一半,下一步就是使出渾身解數讓他們的外孫得以立為帝位繼承人。這第二步比第一步要難得多,因為會招致藤原氏的百般阻撓。源高明就是一例,他為了讓自己的外孫當上皇太子,不惜發動政變,但是朝廷里藤原氏的勢力畢竟太強,致使源高明政變失敗,被貶官作了太宰大貳,離京赴任築紫,形同流放。
5.遁跡。這些源氏大人們,在遭遇了人世滄桑之後,基本上都選擇了出家這種遁跡的方法,逃避現實。源高明就是如此。源融有沒有遁世則不得而知了。
以上這五點,在光源氏身上幾乎都能找見,所以我倒覺得說他具體是哪一個人不太好說,倒不如說他是所有這些出身皇族的源氏的縮影,他身上的某些特點可能反射的是源融,另有些也未嘗不可以是源高明或其他人。
光源氏原型第三候選人:藤原道長
前面我已經提出光源氏的原型是
1.醍醐天皇第十皇子,西宮左大臣源高明。
2.嵯峨天皇第十二皇子,河源左大臣源融。
但是我也早已認為,不能武斷地把光源氏的原型固定在一個人身上。光源氏應該是紫式部所了解的一些平安重要朝臣的集合,而且不僅僅限制在源氏一族,當時的攝政、關白家族藤原氏也未嘗不可。而藤原家最有權勢的人非藤原道長莫屬。
為什麼說是藤原道長呢?因為他是紫式部的同時代人,支配了當時的政局。他本人就和紫式部有間接關系——紫式部是他堂兄的一名「外腹」,藤原道長自然也就從他堂兄那裡聞得紫式部的才名。電影《千年之戀》中說藤原道長看過《源事物語》,然後才決定聘請紫式部作他女兒彰子的老師。藤原道長在見到紫式部之前有沒有看過《源氏物語》我看還值得進一步查證,但是他的確聘請了紫式部來教導彰子。那麼他身上到底體現了光源氏的哪些特點呢?
1.藤原道長曾官居太政大臣,但是很快就辭職了,也許是中年以後的他早已過慣了權傾朝野的生活、厭惡了政治,想退休頤養天年吧。
前面提起的源高明和源融,雖然生前都做到了太政官首領左大臣的位置,但畢竟還不是太政大臣。
在看看光源氏,他34歲時官至太政大臣,40歲過大壽時他的弟弟(實際上是兒子)冷泉帝就讓他以「准三宮」之禮官品定位準太上皇,當然也就超越太政大臣了。因此,光源氏陞官之早、掌權之大,可以說是只有小說中才會有的情節。但是紫式部怎麼會如此大膽虛構這樣一個朝廷大員呢?原因是藤原道長這個人真的官運幾乎幸運到光源氏的地步!
自從藤原道長的女兒彰子為一條天皇產下皇子以後,這小孩就自然被立為皇太子,後來繼位成了三條天皇,藤原道長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攝政。三條天皇對待藤原道長,就像書中冷泉帝對待光源氏那樣,除了皇位之外幾乎所有的貴族、官僚殊榮都給了藤原道長,最後搞得道長連太政大臣都懶得當了。
回過頭再看光源氏,這位帥哥雖然官位極高,但是實在沒有什麼政績可言,也沒有真正處理過太政官署的公文。為什麼?難道是他的權力被架空了嗎?非也!真正的原因是他身為冷泉帝的父親,作為一個富貴已極的人,實在看不出人世除了無常之外還有什麼意思。因此他把太政大臣的權力拱手讓給他的妻兄,自己只圖享樂,的確和藤原道長有絕妙的相似。
也許紫式部正是目睹了藤原道長的大富貴,才把這樣的命運加在她心中的帥哥光源氏身上,讓他近乎十全十美。
D. 源氏物語 里光源氏 光華公子 他那麼愛他名義上的繼母藤壺 可是為什麼後來跟那麼多女人糾纏不清
光源氏是母控,他一直希望找到和他母親一樣的女人,而他身邊的那幾個女人,正是他心裡的理想姿態,所以藤壺在他心裡很重要
E. 有關《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描述的朝代,到目前為止還是不得而知。但從書中的服飾與建築物描述來看,應該是平安朝時代(約當我國中唐至南宋時期,公元794~1192年)。這個說法又比較符合作者所處的年代。故比較可信。
紫式部的作品《源氏物語》以光源氏為主人公,他是桐壺帝的兒子,能文擅武,美貌無匹,人所共仰。可是12歲時就娶妻葵姬的光源氏早已明白人生的不如意,心底的苦悶深自難遣——他愛上了自己不能愛戀的人,父親的寵妃藤壺中宮。
小說在繼續。即使是姬妾如雲的冶遊,哪怕是縱欲享樂的瞬間,光源氏也不能忘記他對藤壺的愛意,禁忌的大門為他而開。在藤壺因病出宮的時候,他潛藏在房內強行求歡。良宵如同夢幻,藤壺在這一夜裡懷上了光源氏的孩子,這一切猶如一個引子,它靜靜地拉開了光源氏一生故事的序幕,他永不停息的愛情和永遠憂傷的傳奇。而藤壺為這不倫的情感自責,她逐漸遠離了光源氏,使得他終日回想只得一次的愛情記憶,心情焦慮痛苦。偶然前往北山深處的庵房之時,光源氏意外地遇見了一個和藤壺面貌酷肖的少女紫姬,他決意要把這個女孩親自培養成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以寄託他對藤壺的思念。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在歧視女性的傳統大行其道的同時,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它大概可以被看成是日本的《紅樓夢》,因為其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出場人物達到四百之多。《源》主要講述了平安時代里日本貴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為核心,帶出了眾多與之關系曖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貴氣質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陸續有了藤壺、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愛的女子。相繼和光源氏親近的女人還包括櫳月夜、夕顏、六條御息所等十數位貴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緣,書中大量寫實的白描讓貴族們糜爛而又出奇優雅美麗的生活橫陳在讀者眼前,相隔千年卻始終魅力不減。對於異國讀者而言,弄明白這部著作的首要問題是心隨意動,在沒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塗之前先領略到日本文化里美麗和曖昧交錯互動的氣氛。書里有許多關於性愛的描寫,所以日後出現《失樂園》或是《感官王國》一類日式作品實在無須驚訝,畢竟1001年的時候,日本人就已經用他們的嚴肅態度來享受這道人生易垮的堤防。
正因如此,這個故事超越悠遠的時空,至今仍在全世界為人所知所愛。
F. 光華公子紫棠的電影有幾部
那部不是電視劇,是網路電影,叫《紫棠》,由實力女演員鄭雅文、康寧領銜主演的。光華公子權輝奉命至鎮海調查,邂逅了少女紫棠,兩位善良正直心系國家百姓的同道中人深深相愛,決定聯手阻止這場叛變
G. 《源氏物語》裡面源氏公子的全名是什麼
1、源氏」是小說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並沒有交主人公代全名。「物語」意為「講述」,是日本古典文學中的一種體裁,類似於我國唐代的「傳奇」。較著名的還有《竹取物語》、《落窪物語》、《平家物語》、《伊勢物語》等。《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婦孺皆知。
2、故事開始於桐壺帝在位的時候。出身低微的桐壺更衣,獨得桐壺帝的寵愛。後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嬪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鬱而亡。小皇子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難在宮中立足。桐壺帝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
3、《源氏物語》成書於公元1001-1008年之間,「物語」是日本的文學體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4、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亂生活上層貴族之間的互相傾軋和權力斗爭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而源氏的愛情婚姻,則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在貴族社會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爭的手段,婦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貴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5、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故事描寫了四代天皇,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人物以上層貴族為主,也有中下層貴族、宮女、侍女及平民百姓。全書以源氏家族為中心,前兩部描寫了光源氏與眾女子的種種或凄婉或美好的愛情生活;第三部以光源氏之子薰君為主人公,鋪陳了復雜紛繁的男女愛情糾葛事件。從體裁看,該書頗似我國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韻味,加上書中引用白居易的詩句90餘處,及《禮記》、《戰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並巧妙地隱伏在迷人的故事情節之中,使該書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氣氛,我國讀者讀來有讀本國小說那種強烈的親近感。而且該書與《紅樓夢》一樣,所涉人物都是貴族。雖然所展示的場景是日本的貴族階層,但對愛情生活的著墨點染卻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卻比《紅樓夢》早了700多年,因此,被認為是日本的《紅樓夢》。
H. 電視劇演的是一個女的生了個私生子後出家做尼姑了後孩子長大了又相認了。是什麼電視劇
《源氏物語》簡介\r\n\r\n ——(轉帖)\r\n\r\n《源氏物語》是日本最早的長篇小說,它的作者紫式部(973-1015),姓藤原,按照日本古代婦女沒有名字的慣例,紫式部只是後人給她寫的作品上加題上的名字。她曾給一個官吏做過小妾,後守寡,依賴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後,進宮做一位皇後的侍讀女官,這篇小說就是她寫給皇後供天皇消遣的讀物。這部小說描寫了宮中的斗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被稱為日本的\\「國寶\\」。 \r\n桐壺天皇寵愛桐壺院\\「更衣\\」(妃嬪第二級),生下了一個皇子。這更衣的父親雖是大臣,但早已死去,因此,她母子沒有政治靠山。早已給天皇生下太子的弘徽殿:\\「女御\\」(妃嬪第一級)和父親,藉助宮廷內外的支持者,製造輿論,說天皇過分同桐壺院更衣親熱,會造成唐明皇寵愛楊貴妃那樣的災禍。 \r\n在輿論的壓力下,天皇只好被迫送更衣回娘家,把她所生的皇子降為平民,恩賜他姓源氏。古代日本人都沒有姓,只有最有勢力的皇親國戚才由於皇賜姓,天皇的私生兒女一律賜姓源氏,更衣有同天皇生兒女的地位,所以更衣的兒子,並不是私生子。她遭受到這個打擊之後,非常憂郁,不久便死在娘家,源氏只得由桐壺皇後收養。 \r\n源氏皇長子長得像他媽媽一樣美麗,宮中女子們都很喜愛他,把他叫作\\「光華公子\\」和\\「光君\\」,這是當時人們對英俊標致男子的通稱。源氏長到十三四歲時,就同比他大幾歲的、容貌蓋世無雙的繼母藤壺通姦。久而久之,他倆生下一個私生子,不知情的桐壺天皇認為是他的孩子,後來當了冷泉天皇。 \r\n源氏十六歲舉行\\「冠禮\\」後,同曾打擊過他們母子的弘殿女御的堂尋葵姬結婚。葵姬出身名門,架子很大,並因源氏與藤壺皇後間的私情不斷,所以夫妻間的感情不好。後來,藤壺擔心私情敗露,影響兒子前途,便減少幽會次數,直至最終拒絕與源氏交往。 \r\n與藤壺斷絕關系後,源氏內心又感到非常空虛,因而騙奸了尚未成年的養女、也就是藤壺的侄女紫姬。紫姬是已故天皇的孫女,出身比葵姬高貴,同葵姬並列為源氏正妻。她長得與藤壺一樣,也很賢惠,全心全意地替源氏管理家務,而且把源氏所有原來守寡的情婦全都接到府中來居住。她對源氏非常忠實,多次拒絕了別的男性的追求以及源氏長子的誘惑。 \r\n源氏生性好色,從少年時候起,先後姦汙了婦女成百人。他的情婦中,有年近來60歲老太婆,也有小到12歲的少女;有很美麗的,也有很醜的;有平民妻女,也有尼姑;有同僚妻女,也有自己的養女、侄女;有地方貴族的正妻,也有親王的妃子以及她們的女兒。他甚至多次企圖姦汙自己的兩個女兒。 \r\n源氏深受父皇的恩寵,又有天皇寵愛的藤壺的支持,因而權勢很大。然而由於他在朝作威作福,引起了後宮上下、皇族和外戚的嫉妒和仇視。同源氏和藤壺敵對的弘徽殿女御,與父親密謀策劃,支使她的妹妹(已早定為皇太子妃,即未來的皇後)朧月夜給源氏以通姦機會。 \r\n源氏上鉤後,盡管在朧月夜為了能繼續同源氏往來,而不願公布私情的情況下,弘徽殿的女御等卻仍然放出流言搞得源氏聲名狼藉,最後源氏被迫流放外地。源氏在流放地時,當地官長明石道人為了增加家族光榮,也支使女兒同他通姦,做了他的小妻,他倆生下一女,後來當了朱雀天皇兒子\\「今上\\」皇後。 \r\n朱雀天皇(桐壺長子)登位後,管理不了朝政,不顧母親弘徽殿太後(原女御)和外公的反對,召回源氏代管朝政。源氏回朝後,朱雀天皇把女兒二公主嫁給源氏長子,把女兒三公主嫁給源氏本人。三公主和源氏結婚時年僅14歲,而源氏已年過50。後來三公主與源氏正妻葵姬的侄兒有了私情,長期通姦,生下了兒子薰。 \r\n薰管理朝廷政事,權勢之大,遠遠超過父親源氏。因為冷泉皇名義上是他的叔父,實際上是他的二哥;他的親姑媽是冷泉的尚侍,很受寵愛;他的妹妹是\\「今上\\」天皇的皇後,他也是\\「今上\\」天皇女兒的駙馬,政治靠山既多且大,宮廷內外沒有人敢同他爭權奪利。 \r\n薰也與源氏和生父一樣,非常好色,但是由於他知道自己是個私生子,思想上很苦悶,性格也遠比源氏軟弱。後來,他的生父受到源氏威脅,恐懼地死去,他的生母三公主又因情夫死去而出家之後,他更膽小。由於他膽小怕事,許多婦女都看不起他,甚至他的兩個堂妹(叔父八親王的大小女兒)也拒絕他的求歡,其中一個還嫁給了他的侄兒。當他把八親王的私生女浮舟弄到手後,浮舟又同他的侄兒長期通姦,多方躲避他的求歡,直到逃亡。 \r\n這樣,薰感到世事無常,權勢很不可靠,後從佛教輪回說中得到了啟示,認為是他的父親和生身親父所干下的荒淫勾當,完全報應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