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國外古代戰爭電影出現的巨大機器

國外古代戰爭電影出現的巨大機器

發布時間:2022-07-10 01:12:45

⑴ 國外經典古代戰爭電影有哪些

斯巴達三百勇士(溫泉關戰役)、勇敢的心(蘇格蘭起義)、天國王朝(十字軍東征)、亞歷山大、特洛伊

⑵ 請列舉十部外國的古代戰爭大片

十部外國的古代戰爭大片:《特洛伊》、《亞瑟王》、《天國王朝》、《勇敢的心》、《俠盜羅賓漢》、《聖女貞德》、《火與劍》、《斯特凡大公》、《鐵血武士/冷血奇兵》、《第一騎士/劍俠風流》。

⑶ 國外古代戰爭類的大片,有哪些是堪稱經典的

一部老電影《斯巴達克斯》,絕對的經典。不過樓主喜歡看場面宏偉的,我推薦《魔戒》系列。

⑷ 外國大型古代戰爭電影

斯巴達300勇士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國國王王薛西斯一世(羅德里格·桑托羅)統率五十萬大軍(號稱500萬之眾)、戰艦千餘艘,大舉進攻希臘。並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一世還向希臘各城邦發出勸降書,希望小邦們不戰自降。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達城。
結果,薛西斯的使者在眾多希臘人的反抗熱潮中吃盡了苦頭。此時,為了抵禦強敵,勇猛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傑拉德·巴特勒)親率由各處集結而來的希臘聯軍約七千人,率先趕到溫泉關,扼守住地勢險要的關隘之地。
另一方面,已經在激烈的海戰中消耗甚大的波斯軍隊,顯然已經無法在兩天內在陸戰中組織起什麼強烈的攻勢,因此,兩軍的短兵相接並未一觸即發。
但兩天後,狡猾的薛西斯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偷襲關後,措不及防的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
為保存實力,列奧尼達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實力。自己親率三百名斯巴達勇士殿後。與洶涌而至的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鬥。
最終,這三百位勇士全部戰死,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兩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特洛依 根據荷馬史詩的電影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14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

天國王朝
在孩子和妻子相繼死去後,法國小鐵匠巴利安(奧蘭多·布魯姆飾)心灰意冷,他殺死了侮辱妻子屍體的神父,而此時,從耶路撒冷而來的十字軍將領戈弗雷(利亞姆·尼森飾)告訴巴利安,他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私生子。巴利安為了尋找救贖,跟隨父親前往耶路撒冷。並且繼承了父親的領地。當他來到耶路撒冷後,未能尋找到心靈上的安寧,卻愛上了公主希比拉(伊娃·格林飾)。然而當臨死的耶路撒冷王請求他為了和平,殺死註定要繼承王位的嗜血蓋伊,繼承聖城王位時,鐵匠認為這與救贖之路格格不入因而斷然拒絕。
耶路撒冷王故去,新王繼位。好戰的新王挑起戰爭,卻被薩拉丁擊敗而全軍覆沒,薩拉丁率領撒拉森騎士要收復他們的聖地——耶路撒冷。危急之時,巴利安挺身而出,誓言捍衛「天國王朝」……

⑸ 外國古代戰爭電影,敵方射來箭雨,己方發射多個金屬神器在空中旋轉像傘一樣阻擋敵人的箭。是什麼電影啊

電影《霍比特人:五軍之戰》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是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霍比特人》系列魔幻冒險電影的最終章,改編自托爾金小說,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 米高梅電影公司聯合出品,伊恩·麥克萊恩、馬丁·弗瑞曼、理查德·阿米蒂奇、伊萬傑琳·莉莉、李·佩斯、盧克·伊萬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凱特·布蘭切特、奧蘭多·布魯姆主演,定於2014年12月17日在美國上映。

⑹ 星戰裡面像大象一樣的機器人叫什麼,哪一部出現的

AT-AT(舊譯:帝國戰馬、帝國步行者)是龐大的帝國步行機,初次出現在《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中,是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的主要戰斗和運輸工具。AT-AT或乾脆稱之為帝國步行機(Imperial Walker)。在銀河內戰的戰場上,他們隱約地以巨大的裝甲的古老的大象騎兵出現。

All Terrains - Armoured Transport Walker 全地形裝甲步行機。在星球大戰中銀河帝國的地面主要運輸工具,每輛AT-AT能夠攜帶40名沖鋒隊員(Storm Trooper),並且裝有能夠反射能量武器的護甲,裝備有兩門重型激光炮和兩門高能粒子炮

優點:體型龐大,火力強勁,護甲堅硬,適合正面進攻。

缺點:太高,其弱點暴露於四條長腿,於是義軍同盟在雪地飛行艇上安裝了鉤子,只要用繩子絞著AT-AT的腿,它一移動,就會被絆倒。在霍斯星上的義軍就是用了雪地飛行艇來對付AT-AT,給軍隊的逃離提供了許多時間。

在帕爾帕廷皇帝統治時期,這些巨大的"步行機"首先主宰了地面戰。這個高22.5米,能夠大幅度邁進的全地形裝甲運輸機,被稱為AT-AT或乾脆稱之為帝國步行機。在銀河內戰的戰場上,他們隱約地以巨大的裝甲的古老的大象騎兵出現。這些機器與古代動物和昆蟲十分相似,經常被那些碰到這種單位的人當成怪獸。

有著長腿的AT-AT研製成功後在誇特動力船塢量產。它在克隆人戰爭期間第一次服役。上百台AT-AT在像誇特,卡利達,貝爾德隆那樣的工業世界中的設備里被製造出來。步行機扮演著一個雙重戰斗的角色:它們的下巴上的重型鐳射加農炮和臉頰上裝載的連射爆能加農炮讓他們成為強大的地面載具,他們厚重的裝甲讓他能讓他們有效的運載反重力機車,偵查用步行機以及地面步兵。它可以在它跪下時從後部的突擊坡道放下部隊,或者從身體中釋放牆上的機架或繩索來投放單位。銀河帝國的帝國殲星艦和其他的大型軍艦能攜帶補充的步行機,他們從軌道通過運輸船和運輸船將步行機投放到星球上。

AT-AT並不是種完美的武器,他們的火力覆蓋面是有限的,他們的長腿損壞時需要花費長時間的保養與維修。與他的裝甲堅固這一良好的聲譽相反的,他們並不是無懈可擊的:他們柔軟的用來連接指揮室與身體的"脖子"是他的弱點,他的腹部也是弱點,但是,只有極少的敵人才能使他們自己能夠讓自己在看到AT-AT的裝甲巨足與這巨大的,怪異的,看起來如同有機生命體靠近他們時攻擊它的弱點。

⑺ 歐美古代戰爭片中的士兵裝備符合歷史嗎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一次戰爭發生在巴勒斯坦的麥吉多。公元前1469年,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一些部落舉旗反抗年輕的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的統治。叛軍集結於卡梅爾山北面的麥吉多,並派前哨部隊扼守麥吉多山口。圖特摩斯乘坐戰車,率部強行突破封鎖,越過了山口。接著又迅速將部隊組成新月狀隊形,向叛軍進擊,而叛軍卻不知埃軍已經接近。圖特摩斯以其右翼部隊牽制住驚慌失措的叛軍,又率左翼的部隊向北包抄叛軍的側面,一舉將其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在這次有文字記載的戰爭之前,武裝沖突早已是長期存在的事實了。最初,人類使用石塊和棍棒作為尋找食物、配偶和棲身之所的工具,或者將它們用來征服他人,以滿足其生來就有的慾望,從而認識了石塊和棍棒作為「武器」的價值。後來,人類又發現,邊緣鋒利的石塊或者削尖的棍棒要比圓石或鈍棒威力更大。遠古時代的人類還懂得,在進攻敵人或獵取食物時,如果隱藏在草叢中或者猛然從樹上、岩石上跳下,就更容易得計。這樣,人類就確立起一種典型方式,即採用跟自身能力相適應的特定手段來發明、改進、選擇和使用武器。人類在整個戰爭史上,始終是按照這種方式行事的。

早期的戰爭工具
由於人類最初的幾千年歷史一直沒有文字記錄,因此當時的武器庫中的許多原始兵器已經無從查考。金屬的啟用,劍、弓和矛的發明,曾給戰爭和戰術的發展產生過革命性的影響,可惜都未能留下隻字片語。在後來的各個歷史時期里,這些基本的作戰武器及其使用方法又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發展,不斷地影響著人類的戰爭。
兵器從開始就分為兩大類:劈刺式和投擲式。史前人類所用的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擲式兵器是人類投向敵人或獵物的石塊。
從史前時期開始,人類就會用獸皮製成投石器來投擲小而光滑的石塊,這要比單純用手臂投擲力量更大,距離更遠。這種投擲器還使用泥土燒制的彈丸,後來又採用鉛制彈丸。在龐培和其他古代遺址中已發現了橡子形狀的彈丸實物。生活在巴利阿里群島的投石手都有一套特別高超的投石技術。他們通常配有三種投石器,分別用於遠、中、近距離的投擲。大衛(公元前1040年-前970年,以色列王)就是用投石器殺死歌利亞的 [ 注 ] 。在好幾個世紀里,投石兵在作戰陣容中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
有些地區,投擲石塊逐漸改為投擲尖利的棍棒,後來就演變為投槍、標槍和曲形硬木飛鏢。荷馬勇士每人都攜帶兩支標槍。作戰時先向敵人投擲標槍,然後再用劍進行白刃戰。跟標槍相配合的沖刺式兵器是沉重的長矛或梭鏢。在許多古代社會中,梭鏢是作戰勇猛的標記,也是君權的神聖象徵。在古羅馬的瑪爾斯(戰神)神殿和希臘的各種聖堂中,梭鏢是人們崇拜的聖物。
希臘梭鏢的普通長度為六至九英尺。但由於是手工製作,所以實際上是形狀各異、長短不一的。梭鏢和長矛是古希臘甲兵的制式武器。這種甲兵配備有重型兵器和盔甲,是古希臘戰斗隊形——方陣的基本成員。

在整個石器時代里,棍棒兵器種類繁多。其中北美印第安人用的石斧屬於戰斧型兵器。如果將棍棒削出銳利的刀口,就成了劍的雛型。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人們冶煉出堅硬而富有韌性的金屬,製造出了刀口長而薄的劍。青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由於自然界中存在有天然的青銅,因此很難說人工生產青銅最早始於何時。青銅工具的使用,希臘的克里特島開始於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而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則始於公元前2800年,特洛伊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和幾個世紀後中國的黃河流域也出現了類似的技術發展。由於青銅具有堅固、柔韌和耐磨等特性,因此很適宜用來製作非常尖銳和刀口鋒利的武器。
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金屬製造工匠的技術日益提高,發明了許多新的製作和澆鑄技術,生產出來的劍不僅外形有了改進,而且更加耐用。青銅劍起初是尖頭的,劍頭比劍身要大,看來既可用於刺殺(類似決斗用的輕劍),也可以用於劈砍(類似軍刀),因為青銅質地較軟,故青銅劍最初主要是用於刺殺。

鐵制工具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後,居住在亞美尼亞山區的查萊比斯部落學會了將熟鐵放入炭火中加熱,然後淬火,再加熱、錘打,經過輪番加工處理,使鐵質變得十分堅硬。在進行上述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由於偶然在鐵的表面溶進了碳微粒,因而製成了最初的鋼。公元前1200年前,這種新的冶金技術已在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得到廣泛採用。
盡管最初鐵的造價十分昂貴,而且產量有限,但是,鐵的發現畢竟給古代兵器和戰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到了公元前1200年時,鋒利的劍開始在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等地區出現了。由於這種金屬堅硬而不易斷裂,因此劍的外形也發生了變化。
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劍分成了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形似馬刀用於砍殺的長劍,這種劍沒有尖頭,後來高盧人和凱爾特人用的就是這種劍。另一種劍比較短,很象一柄匕首,是古希臘甲兵佩帶的武器。這種劍的劍身長約16至18英寸,寬2至2.5英寸,劍柄長4至5英寸。它就是後來比它稍長稍寬的古羅馬短劍的雛型。——古羅馬以前的劍雖然仍是一種劈砍兼刺殺的兵器,但主要用於劈砍。

金屬武器的使用也導致護身甲具製造業的興盛發達。原始人類發明的最重要的護身具是盾。最初它僅僅是一張獸皮,幾乎總是用左手拿著或者擋在左臂上,這樣,右手就可以騰出來操持武器。後來,人們常常將獸皮包在一個簡單的木框架上,製成了盾。但有些古盾完全用木料製成。在亞洲常用的是柳條盾。用來保護頭部、軀乾和腿的護身具最初也是用獸皮、柳條、襯有墊料的布套或木頭等材料製成的。
盡管金屬已被用於兵器的製造,但皮革仍然是制盾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當然,有時也用金屬來增強盾的牢度。錘制金屬鎧甲和頭盔需要很高的技術和費時的勞動,而用熟鐵小片製成的鱗甲則較為便宜和實用。古代東方的亞述武土得益於新的金屬製造技術,他們手裡拿著很長的鐵制砍劍,身披外面縫有鐵鱗片的皮里盔甲。自從鐵出現以後,希臘甲兵的梭鏢便裝上了鐵的尖頭,腰上佩帶的劍也用鐵製成,而他們的盔甲、盾和頭盔都是青銅的。古羅馬軍團士兵的胸甲,是在皮革上綴以重疊的青銅片或鐵片製成的。
弓問世於石器時代的後期。在發明黑火葯之前,它一直是士兵手中基本的投射式兵器。在人類歷史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時候,中東、印度和中國早就使用它。從古代直至公元十六世紀這段時間里,弓始終是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手提兵器。在既有重裝弓箭兵又有輕裝弓箭兵的亞述軍隊中,弓也是主要兵器。對古希臘、馬其頓、古猶太人和古羅馬軍隊來說,弓雖然也很重要,但只是輔助性的兵器。
印度弓的長度為4至5英尺,在2200年的時間里基本上一直保持著原樣。竹子是常用的製作材料,也試用過一些包括金屬在內的別的材料。箭的長度為2至3英尺,用竹子或藤條製成,通常採用金屬箭頭。弓箭兵一般不帶盾,由前面一排持盾的標槍兵來保護。在印度,不論弓箭兵或是標槍兵都配備有相當長而寬的砍劍。

為了有效地使用弓,士兵必須經過反復不斷的技術訓練,同時,還需要適宜於作戰的開闊地形。因此,它成為了一種具有專門技術的士兵手中的兵器。如亞述弓箭兵和後來的克里特島的僱傭弓箭兵(馬其頓和古羅馬人對他們十分稱贊)以及游牧狩獵者都使用這種武器。
期的弓是一種「單材弓」,它只用一種木料製成。大約到公元前1500年,中東和亞洲出現了「混材弓」,有時也稱作「角弓」,所用的混合製作材料取決於工匠能夠得到哪些材料。這種角弓後來就成為整個亞洲和有些歐洲人所用的制式兵器。直到現在,地球上的一些邊遠地區仍在使用它。

混材弓是用幾層不同材料製成的。在歷史上的大部年代裡,這種弓通常用一條扁平的木質基板做成弓的中心骨架,在對著弓箭手的一面壓上一層劈開的角片材料;在弓架的另一面再加上一層野獸的腱。多數混材弓是反射式的,弓弦鬆弛時弓的彎曲方向跟弓弦拉緊時的彎曲方向恰好相反。混材弓的長度一般不足4英尺,而土耳其弓和蒙古弓則在5英尺以上。

角弓種類繁多,其射擊距離和穿透力也各不相同。比如土耳其角弓的射擊距離在300碼以上,穿透力也相當大。但是,直到公元16世紀左右,經過改良的土耳其弓方能穿透鎖子甲。到了騎兵用上角弓時,它的威力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而使軍隊的機動性和兵器的殺傷力得到了令人生畏的有機結合。

古代戰車是一種小型馬車,由一匹或多匹披帶盔甲的戰馬牽引。它在很古的時候就發展起來了。早在特洛伊戰爭時(約公元前1200年),戰車就作為弓箭兵和梭鏢兵的機動平台來使用了。在古希臘末期前,戰車主要用來把戰將運送到戰場,戰將下車後再跟敵人進行白刃格鬥。在印度和中國,戰車的形體較大,主要用作國王和貴族的移動指揮所。車上還載有擊鼓傳令兵、馭手和一名或幾名弓箭兵。隨著時間的推移,戰車逐漸變成了亞洲多數軍隊的主要突擊武器,用來撞擊或碾壓敵人部隊的士兵。由於在車軸和車輪上裝上了長柄大勾刀和別的刀劍兵器,車的四周還掛上了盾等不同的裝甲護具,因而大大提高了戰車的突擊威力。聖經上曾經記載說,從埃及逃出來的希伯來人特別害怕埃及法老的戰車。亞述戰爭中的戰車對當時和後來的史學家們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不過,由於戰車所用的牽引馬匹容易受到敵人的襲擊,而且必須有平坦開闊的地形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它的使用是有限的。盡管如此,只要有適合的戰機,用於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戰車在作戰中曾多次贏得過勝利。
騎兵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次等的貴族組成。他們有足夠的財富,買得起盔甲和好武器,還佔有許多馬匹。但是,大多數軍隊中的精銳突擊隊里仍舊保留著一支戰車隊,用來運載大貴族或皇室成員奔赴戰場。
在印度,由於氣候的關系難以培育出品種優良的馬匹,而最好的牲口又都用於馬拉戰車,這就是古代印度很少騎兵的緣故。因此,約在公元前600年的時候,印度開始用大象進行作戰。這種巨型動物組成的部隊的突然出現常常使敵人驚恐不已。不過,實戰表明,它大不了只能起一種心理上的威懾作用。當大象所引起的驚恐平靜下來之後,訓練有素的部隊便可以找到對付大象的有效手段。這些野獸很容易四散亂竄,反而將自己的隊伍搞得亂七八糟。為此,驅趕戰象的士兵在大象亂竄時就用一根尖鐵刺入它的頭部。在印度則用沉重的鐵箭和燃燒的火箭射擊大象。希臘有些天才的無名將士曾用與現在的反坦克雷場相似的辦法,將鐵尖樁連環埋在適當的地方,以劃破厚皮動物大象柔軟的腳。
盡管大象作戰有很大的局限性,又容易被擊傷,但敵人從來不敢等閑視之,因而大象的使用逐步擴大到了近東和北非地區。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古羅馬人曾迫使迦太基人接受和談,規定作戰中禁止使用大象。可以說,這是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武器限制。

在古代軍隊的組成、兵器的使用以及戰術的運用方面,能否靈活機動是十分重要的。當時的軍隊通常由大批手持矛和盾的步兵組成,另外還有配備著投擲式兵器的投石兵和弓箭兵,這支步兵構成了整個部隊的一個堅強基地。這就使裝備更好的戰車隊、騎兵隊和戰象隊可以在其周圍順利地進行作戰活動。

當兩軍對陣時,大群梭鏢手集中在一起,前面是密集的輕裝弓箭兵和投石兵,再前面和側翼是騎在馬上或乘坐戰車的貴族隊伍。兩軍互相接近時,弓箭兵和投石兵連續不斷地向敵陣進行騷擾性投射,一直到戰車或騎兵向敵人發起沖鋒。接著,輕裝部隊就穿過重步兵之間的空隙移向陣營的側翼和後背。除象麥吉多戰斗中圖特摩斯作戰方式那樣的少數例外情況外,部隊的運動只是相機而行的舉動,並非事先有計劃的安排。通常,混戰中的雙方互相咬在一起,踩著地上越來越多的屍體和傷兵,時面向前,時而退後。有時一方的戰車和騎兵在發起沖鋒時就嚇垮了對方,那末,這場戰斗就變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追擊。
自從人類歷史開始有文字記載以來,軍事戰術、軍隊的編制和軍事學說,不僅受武器不斷更新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如何用兵、如何使用武器的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影響。合理而創造性地使用現有的武器的思想,大大地促進著軍事的發展。 亞述人的戰爭機器
從亞述人採用的一種新的軍事組織體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戰爭機器的具體情況。公元前700年左右,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廢棄了當時的民兵組織,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一支常備正規軍。當然,國家必須給士兵發放軍餉,而這支軍隊又最容易靠對外擴張來得到維持。因此,這個國家的首要事務變成了從事戰爭。它依靠戰利品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個真正的軍事體制來保持它的財源和興旺繁榮。他們不遺餘力地設法保持軍隊的高效能。依靠這支軍隊,提格拉·帕拉薩擴展了窮兵黷武的亞述先王已經建立的帝國疆界。
有跡象表明,世界上最先充分認識鐵的性能比銅優良的是亞述人。他們的軍隊全部配備了鐵制兵器、戰車和鎧甲。由於他們不斷地、系統地改良兵器,並嚴格訓練土兵,使他們熟練地掌握兵器的使用方法,因此,亞述軍隊長期保持著軍事技術上的優勢。
亞述軍隊的主力由大量的梭鏢兵組成。他們行動緩慢而且相當笨重,但是,與當時別國的同類步兵相比,技術尚算較好,機動性也比較強。在亞述人的典型作戰方案中,高潮階段便是以不可抗拒之勢向敵人發起突擊。 亞述軍隊的弓箭兵比敵人組織得更加嚴密,弓的威力更大,並能以極高的命中率發射鐵頭箭。他們的射擊常常使敵人隊伍亂作一團,從而,為戰車和騎兵的密切協同,進行沖鋒創造了條件。
亞述軍的主要進攻力量是馬匹牽引的雙輪戰車隊。它的任務是在敵人的步兵隊伍中沖殺出一條前進的道路。跟當時別國軍隊一樣,亞述人利用戰車強大而兇猛的作戰威力組成浩浩盪盪的戰車隊,與弓箭兵、梭鏢兵和騎兵緊密配合進行作戰。
騎兵在亞述軍隊中所佔比例最小,但技術訓練最嚴,裝備最好。那些貴族將士都是騎馬奔赴戰場的。到了戰場上,一部分人下馬徒步作戰,也有的坐在戰車上進行戰斗,但是,許多人是騎在馬上跟敵人廝殺的。騎兵比別的兵種紀律更嚴,技術更熟練,而且更加機動靈活。作戰時唯有使用騎兵方能實施機動。
亞述軍隊能夠在各種復雜的地形條件下進行作戰,這清楚地說明,它的組織編制是高明的。亞述軍隊的詳細編制情況人們並不十分清楚。不過,它的野戰部隊有時可能接近五萬人的兵力。一支如此龐大的軍隊要能夠在沙漠和山地作戰,必須有一支龐大的保障軍需供給的輜重隊,同時也要有一套效能極高的作戰參謀機構和後勤供應系統,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戰斗威力。 恐怖戰術是亞述軍隊取勝的另一重要手段。當時,多數國家的軍隊都以狠毒兇殘而著稱,亞述人採取的正是這種恐怖政策——這可能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心理戰實例。他們在攻佔一座城池之後,往往杷男女老少斬盡殺絕,或者把所有的人都監禁起來,他們以殺人不眨眼的殘酷手段實施著恐怖政策,實踐證明,這對亞述軍隊的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戰的開端
大約在亞述人大力發展常備軍的同時,腓尼基人似乎已經開始使用最早的專用海軍戰船了。居住在地中海和愛琴海沿岸以航海為生的人早就將船隻應用於軍事目的。不過,當時只局限於將商船用於運送部隊和補給物資。這些帶著帆和槳的又短又寬的小船,基本上是用來支援陸地部隊的。腓尼基人製造的新式戰船是用槳推進的帆船。與典型的商船相比,它的船身更長,更窄,速度更快。 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對腓尼基帆船的設計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並使海軍具備了當時在陸上或海上戰斗最熟練和最完善的技術。雅典人的三層槳帆船是一種船身既長,又淺又窄的戰船,由於它的槳在船的兩邊各排成三組,故而得此船名。為了提高船的速度、動力和機動性,他們不惜降低船的適航性,舒適性、貨物容量和最大航程。船的兩個桅桿上安裝了風帆,作為槳的輔助動力,但在作戰時只劃槳驅動,劃漿手的數量從75人加到150餘人。 三層槳帆船的主要戰斗部位是位於吃水線處突出於船頭約十英尺的金屬撞角。如果撞角插進敵船的舷側,必然造成致命的創傷。但是,大多數希臘人寧肯採取陳舊的戰術,即劃到敵船的旁邊,然後強行登上船去襲擊敵人,因此,他們的船上往往裝載著登船部隊。
雅典的海軍是依靠高超的航海技術、船的高速度和機動性取勝的。如果雅典戰船就近沒有機會直接撞擊敵船舷側,那末,它就在敵船旁邊突然轉彎,並在最後一刻把槳取下放入船內,再去撞擊那驚慌失措的敵船,這時無能為力的敵船好比一隻只伏窩的鴨子,聽憑雅典戰船用撞角進行猛烈的撞擊。 我們決不應該低估古代腓尼基人及其在迦太基和敘拉古斯的「繼承人」在海軍作戰方面的影響,因為腓尼基人用了幾百年的戰船和戰術一直是當時世界各國的海軍所效仿的典型。當然,他們沒有照抄照搬,作了許多改進。譬如,槳的數量有增有減,槳的位置也各不相同,船身變得更淺更長,船上增加了放置戰鬥武器的炮塔,使用了能夠鉤住敵船的撓鉤和攻佔敵船的渡橋。在兩千年左右的時期里,長而淺的帆桅戰船始終是西方世界的主要作戰艦型。沖撞和跳幫也一直是海軍作戰的基本戰術。直到公元十五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的海軍沖出地中海,離開近海水域,開始了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外擴張和征服戰,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變。
古代早期的作戰思想
根據我們對亞述人從事戰爭的情況的了解,加上麥吉多這種早期戰爭的零散資料記載,可以看出古代軍事將領已經具有我們今天所謂的作戰條令和戰術之類相當高明的軍事思想了。而且古代帝國的國王和法老也必定具備了一些朦朧的軍事戰略觀念。只是我們對此所知不多,因此只能作些推測罷了。 顯然,那時肯定已經有了我們今天所謂的作戰條令。
我曾在別的場合 [ 注 ] 將作戰條令一詞定義為「由作戰原則、策略和思想組成的一個有機體系,用來支配作戰時軍隊的各個組成部分,並確保連貫協調地使用這些組成部分。條令的產生可以來源於作戰經驗或者軍事理論,也可以兩者兼而有之。它代表了用兵的最佳指導思想,並依靠理智來確保它的實施。條令實際上是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法,只有軍隊的一切部門都知道它,弄懂它,並遵守它,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條令是通過戰術來實施的。我把戰術定義為將可能得到的分散部隊加以調度部署和巧妙的運用,以實現既定之作戰目的的技術。
` 盡管現存的文字記載中,有關古代戰爭的詳細描述寥寥無幾,但依靠我們已知的情況,足可證明古代(遠遠早於公元前500年)的軍事將領已經制定了原始的作戰條令、良好的用兵戰術和武器的使用方法。他們能夠很好地組織和部署兵力,使之處於優勢的地位,派遣各種類型的士兵去完成特定的作戰任務。他們已經深知突然襲擊的優越性,懂得採用典型的機動作戰方法(直至現代仍在繼續使用著),其中最重要的是機動包圍的方法。此外,他們也能夠很好地使用投射式兵器。投射式兵器的作用距離大大超過了白刃格鬥兵器,它能造成敵人隊伍的嚴重混亂。倘若跟突擊沖鋒很好地配合,就可以充分發揮它的效能。
古代戰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就是給施展兵器留出足夠的空間,並在軍隊的各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留出一定的距離,每個士兵平均要佔一平方米的位置。一支有五萬人的亞述軍隊,其中步兵有四萬五千人,編成縱深為20人的密集隊形,騎兵和戰車隊的縱深約5排,各編隊單元之間的間隔大約相當於他們所佔位置的面積,合計總面積不到四分之一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寬度約二千五百米,縱深約一百米

⑻ 國外古代戰爭電影

《王者之心》,另外兩者不是兄弟關系。

⑼ 找91年以前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有機器人出現的.

不知道 是不是
片 名: Robot Jox

譯 名: 機械威龍

導 演: ( 斯圖爾特·戈登 Stuart Gordon )

主 演: (加里·格雷厄姆 Gary Graham) ( Anne-Marie Johnson) ( Paul Koslo) ( Robert Sampson) ( Danny Kamekona) ( Hilary Mason)

上 映: 1990年11月21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8.9/10 ( 1票 ) 詳細

IMDb評分4.1/10 ( 947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立體聲(Stereo)

時 長: 85

類 型: 科幻

分 級: 新加坡:NC-16 芬蘭:K-16 澳大利亞:PG 冰島:16 英國:15 美國:PG 加拿大:14 加拿大:PG

加入站內收藏夾 查看評論及點評 對本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Robojox ·機械威龍劇情介紹:

五十年前的一場核子戰爭幾乎摧毀了人類,戰爭已經被廢止,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領土爭端通過戰士駕駛巨型機器人單挑來解決,他們被稱為「機械威龍」。
同盟國機器人戰士亞歷山大已經接連殺死了合縱國的九位機器人戰士,為了爭奪阿拉斯加,下一場戰鬥合縱國別無選擇,只有背水一戰。
這次將由合縱國的機器人戰士阿基里斯來迎戰亞歷山大。
但是,叛徒已經向同盟國泄露了合縱國機器人的設計圖紙。
這最後一戰,不僅是為國家,更是為個人的恩怨情仇……

閱讀全文

與國外古代戰爭電影出現的巨大機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新年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69
經典二戰電影大全完整版譯製片 瀏覽:106
韓國電影愛情戰爭完整版在線播放 瀏覽:805
貓眼電影如何交友 瀏覽:307
趙英俊參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15
2021年怎麼沒有外國電影上映 瀏覽:845
少年朱元璋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858
電影寄生蟲完整版 瀏覽:66
熊出沒之雪熊風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48
哪些教做好女人的電影 瀏覽:258
歐美美女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4
2001年大陸電影票房前十 瀏覽:314
大人物電影片段壁紙 瀏覽:275
電影片段訓話 瀏覽:750
余男電影圖片 瀏覽:91
手機電影在線觀看網站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329
死亡公路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541
北京電影學校學費貴嗎 瀏覽:602
飛天烙鐵哪個電影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