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

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

發布時間:2022-07-09 00:02:31

❶ 分析小王子的人物形象

小王子:好奇、單純、善良、不懂怎樣愛一個人。象徵著希望、愛、天真無邪和埋沒在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孩子般的靈慧。雖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認識了不少人,但他從沒停止對玫瑰的思念。

小王子熱愛他的玫瑰卻被傲慢的玫瑰所傷害,陷入迷茫,於是離開自己的星球。當他看到玫瑰園中的玫瑰時,他極度傷心,原來他的玫瑰並不是她所說的那樣是宇宙的唯一。然而狐狸卻教會了他什麼是被馴養,只要你曾經被馴養,這個世界就不會是原來的樣子。

(1)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小說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因為大人都太講實際了。

接著,飛行員講了六年前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來自另一個星球。飛行員講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小王子為什麼離開自己的星球;在抵達地球之前,他又訪問過哪些星球。他轉述了小王子對六個星球的歷險,他遇見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園、扳道工、商販、狐狸以及我們的敘述者飛行員本人。

飛行員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擁有過一段極為珍貴的友誼。當小王子離開地球時,飛行員非常悲傷。他一直非常懷念他們共度的時光。他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部小說。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法國飛行員,於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

❷ 小王子的影片評價


電影保留了這本書中大部分的語句,以一種不失為相當迷人的方式表達出了故事隱含的憂郁基調,外觀上可能會符合書迷們的要求,而劇情本身引入了新的主題、人物和冒險元素,帶給它更主流、現代的情感。(PLAYLIST評 )
電影巧妙地將原著全年齡的故事過渡到其中,略去了相對晦澀的推進線,同時引入互為對比的現實世界,故事改編非常新穎,將「找回自我、保持童真」的主旨進行了通俗化的演繹,傳遞出原著的精髓。(湖南日報評 )
影片圍繞成長和找回童真的主題,通過年老的飛行員講述出小王子的故事,同時更改了時間順序和原著中略顯憂傷的結局,改動看似不大,卻蘊含著不一樣的韻味,故事總體來說有著商業考量,一定程度上其實是美式、現代的風格,又延續了原著神秘傷感的法式情懷。(搜狐娛樂評 )
電影分別用折紙靜態動畫和三維動畫表現了原著和外加的故事,場面上做得非常花哨,星星滿天飛的場景很感人,小王子的兩種不同形象使觀眾的視覺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片中有大量段落沒有對白、僅靠畫面敘事,每一段都非常精彩,看得出導演深諳默片的敘事技巧。(新浪娛樂評 )
影片製作創意令人驚嘆,演員配音表現驚艷,主題傳達直抵心靈,視聽呈現溫暖唯美,讓不少觀眾感動到當場落淚。(國際在線評 )
電影使用定格動畫和CG動畫兩種表現形式配合敘事,鏡頭轉換處理得非常巧妙,尤其在後三分之一的部分,以小王子的形象變化恰到好處地埋下了伏筆,整個故事三段式的結構非常明晰,令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也領略到小王子的世界。(騰訊娛樂評 ) 影片故事圓滿,不乏情感共鳴之處,但經過美式的好萊塢工業加工後,情感顯得太過外露直白,沒有給觀眾足夠的回味和遐想空間,後半部的原創改編故事趨於平庸,與《小王子》本身透著法式浪漫和哲思的基調相去甚遠。(外灘畫報評 )
影片只截取了原著眾多隱喻中的一面,以強烈的美式審美和好萊塢商業片意識介入,解讀帶有明顯的成人式的說教,雖使之成為了純粹的、傳統的、適合兒童觀看的純童話,但與原著相比,不能被稱為藝術。(鳳凰文化馬小鹽評 )

❸ 《小王子》賞析

一 法國著名作家聖·埃克蘇佩利的《小王子》一書,自從1943年在紐約問世以來,被譯成42種文字,多次再版,經久不衰。①《小王子》曾被多次改編成話劇和電影,盛演不斷。《小王子》已被選入許多西方國家的教科書,成為青少年的必讀書籍。人們不禁要問,產生《小王子》現象的原因何在?

我想,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對聖·埃克蘇佩利評論中的一段話或許是對上述問題中肯的回答:「《小王子》在其富有詩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蘊含著一整套哲學思想。」「這本給成人看的兒童書處處包含著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②

這是一個平實無華的童話,既沒有離奇的情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故事在平淡的鋪敘中展開。《小王子》這部精美的作品之魅力,就在於其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象徵意義,就在於其象徵意義的或明或暗。

二 正如法國文藝評論家阿�愛華德所指出的:「象徵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既滿足我們描寫現實的願望,同時也滿足我們超越現實界限的願望。它給我們具體的東西,同時也給我們抽象的東西。」③聖·埃克蘇佩利藉助象徵這一藝術形式,使用暗示的手法,在《小王子》一書中營造了詩一般的意境,既針砭了時弊,鞭撻了世界上的丑惡現象,「又展示了一個延綿不斷的經驗流中的人生本質」④,試圖指出一條通向人類文明「理想境界」的道路。

一、《小王子》中運用的象徵是紮根於現實的。聖·埃克蘇佩利以哲人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跨越時空的界限來研究長期積累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經驗。這篇童話是作者從生活中提煉、升華的人生哲學的集中表現。正如加繆在談及神話時指出的:「像最偉大的藝術家們一樣,梅爾維爾把他的象徵建立在具體之上,而不是在夢的質料之中。神話的創造才具有天才的特性,僅僅是因為他將神話置於厚實的現實之中,而不是置於想像的流雲之中。」⑤聖·埃克蘇佩利將童話置於豐富的現實生活之中,讓象徵在現實中紮根。

聖·埃克蘇佩利,首先是實乾家,是功勛卓著的飛行員,其次是作家。他的作品不僅是對他切身經歷的描寫,而且也是其人生經驗的總結。他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飛行於安第斯山上空的雲霧之間;他飛越大西洋和撒哈拉大沙漠,來往於歐美大陸。他曾在沙漠中瀕臨死亡,奮力掙扎,最後得到營救;大敵當前,他為救國救民,不顧傷殘的身體,繼續頑強地在天空中與法西斯的飛機搏鬥,直到為國捐軀。聖·埃克蘇佩利是「開拓航線的先鋒,以其堅韌不拔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為法蘭西之翼增添異彩。」⑥「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發出真實的鳴響。」⑦他的童話及其象徵都植根於現實之中。不過,其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寓意深邃。

文本中第一類象徵直白而透明。諸如:醉心於權勢的孤獨的國王(政治權力的象徵),貪得無厭、一味追求金錢的市儈(金融權力的象徵),學究氣十足、脫離實際的地理學家(精神權力的象徵),孤芳自賞的虛榮迷,因循守舊、缺乏獨立思考,但具有實乾精神的點燈人,忠於職守的扳道工,以及盲目的鐵路乘客,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人物。他們源於現實生活,性格突出,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更具有象徵意義和普遍意義。

第二類象徵需經過仔細揣摩、反復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這類象徵都取材於生活,且為我們所熟知。比如:「蛇」、「狐狸」、「花」、「回聲」、「水與井」等象徵什麼?寓意何在?若停留在表面,就會莫明其妙;若經過思考,能像列維�斯特勞斯所說的那樣,為這些象徵在「歷時性橫組合軸」與「共時性縱組合軸」上定位,那麼,就可理解這些象徵的真正寓意了:「蛇」是具有強大威力、猜破一切謎底的死神;「狐狸」是最純潔、最智慧的動物。作者通過他的嘴道出了交往的秘訣:為了交朋友,就必須經過「馴養」,建立聯系,樹立責任感,必須「用心靈洞察一切」;「花」是愛和幸福的象徵,她置身大地,網織聯系,認為人是一種無根的、只有虛假自由的生靈,只不過是風和命運的玩物。她嬌弱而任性,需要友誼的撫慰和愛的澆灌;「回聲」反映了生活在地球上感到的孤寂和惶恐心情。地球上如同荒漠一般空曠,沒有人間的溫暖和真情,令人茫然若失。「水與井」寓意深刻:「水」可以給飛行員解渴,是其生命的源泉,但對小王子來說,「水」僅僅是他的精神食糧。他們在沙漠中經過長途跋涉,終於發現並「喚醒」了一眼「井」。飛行員於荒漠之中,用這純凈的神奇之水接受「洗禮」,水「像一件禮物似地慰藉心田」,⑧他從而得到了思想的凈化。

第三類象徵則具有深層意義,須從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文化背景的高度對該童話加以審視,進而深入挖掘,方能領悟其潛在於童話文本之中的深刻寓意。

1) 小王子是一個神奇人物,具有隨意在星際之間遨遊的超人能力。他滿頭金發、身著長袍,既無國籍,也無家園,生活在人類社會之外,不受任何陳規陋習的束縛,是無牽無掛而又天真無邪的傳奇式的兒童形象。他是永保童貞的天使之化身,是智慧和真理之源泉,是作者理想之象徵。

在小王子那不曾被玷污的、純凈的內心世界裡,沒有貧富之分,沒有金錢的誘惑,更沒有仇恨、貪欲的立足之地。他充滿了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執著探求的慾望,他在沙漠之中與飛行員巧遇之後,就友誼、金錢、「愛的責任」、價值觀念等問題不停地提問,而且一定要「問個水落石出」才肯罷休。正因如此,小王子才更容易引起世界各國兒童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心靈上的共鳴,被他們所接受並得到他們的認同,才具有更加普遍的象徵意義和審美意義。

2) 小王子和飛行員之間的難以溝通或不理解,並非憑空臆造,這恰恰是作者著力揭示的客觀存在的矛盾。此種「難以溝通」,不正是兒童的內心世界與大人們的內心世界之間格格不入的象徵嗎?

世界的復雜性和現實的殘酷性致使小王子得不到他所提出問題的滿意答案,為此他感到憂郁不安,甚至悲傷地哭泣。感情脆弱,固然是其哀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卻是他探求真理的執著與荒誕世界的抵觸、撞擊乃至勢不兩立。小王子的價值觀與大人們的價值觀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以小王子為代表的兒童的精神世界純潔無瑕,充滿真情和溫馨。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都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經受現代文明的污染並且擺脫了「大人們的邏輯」的束縛。至於大人們的精神世界,盡是「清規戒律」,盡是現代文明污染的痕跡,大人們屈從於外部世界的壓力和金錢的誘惑,有的甚至是惟利是圖,喪失了真情。在這截然相異的兩個精神世界之間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沒有連接的橋梁,何以進行溝通,何以相互理解呢?請看下例:

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紅色的磚房,窗戶上擺著綉球花,屋頂上落著成群的鴿子……」他們怎麼也想像不出這座房子有多麼漂亮。必須對他們說:「我看見一幢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此時他們就會叫起來:「多麼漂亮的房子啊!」⑨

這個例子表明,兒童絲毫沒有市場交換價值的概念,大人們則認為物品的交換價值是第一性的。換言之,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語言符號系統僅有「富於詩意的價值」;而在大人們的精神世界中,語言符號系統卻被「實用功能」所主宰。因此,當小王子使用語言符號系統中「具有絕對詩意價值(或者說象徵意義)的能指」與飛行員對話時,他否認後者語言中「所指的一切直接的意義、約定俗成的價值」,而失去童心的後者卻只能使用語言符號系統中「具有實用價值的能指」⑽回答小王子的提問。這真是風馬牛不相及!在兩個截然相反、分別屬於兩個特殊對話者的語言符號系統之間,怎麼能建立聯系、進行交流和溝通呢?這就是小王子與飛行員初遇時無法溝通的症結之所在。

小王子屬於兒童世界,沒有任何約束和桎梏,他使用不受社會法典限制的「非大人」的語言通行無阻。小王子雖然接受了「大人們世界」語言系統中的能指符號,但卻隨意藉助這些能指符號,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即表達他賦予了新的含義的所指。另外,兒童世界中有自己的是非標准,獨特的評價體系。兒童們以此去判斷客觀事物,從而有別於世人和那些凡夫俗子。「蟒蛇吞吃大象」不等於「帽子」的例子即是最好的說明。關於飛行員兒時所繪「蟒蛇吞吃大象」的圖畫,大人們都把它當作「帽子」,這個在童話一開始時由飛行員講述的故事在「大人們」看來滑稽可笑,但它卻成了童年時代的作者測驗大人們是否有「正確理解能力」的一個試題。其實,故事的邏輯是按兒童世界的「非大人」語言演變和發展的。大人們參照約定俗成的法則,不可能理解兒童世界獨特的能指含義。只有童心未泯或恢復了童心的大人們,才能與小王子相互理解,進行交流,溝通思想。飛行員在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用心靈去觀察一切之後,才真正與小王子建立了聯系(當然,其間已經經過了「馴化」階段)。他肩負著「責任感」,進而發出了「愛是一種責任」的呼籲。讓人類「多一份愛心」,少一份仇恨和殘殺,便是聖·埃克蘇佩利撰寫「小王子」這部傳世之作的主旨。同時,作者在這部戰爭中完成的作品裡,通過對「人類之愛」的呼籲,不點名地譴責了法西斯的罪惡行徑。

3) 「沙漠」則是世界上人煙稀少的凈土,是脫離塵世污染的人間天堂的象徵。這種環境最適合人們進行反思和遐想,從而完成現實與想像的交融和轉換。飛行員與小王子二者都認同的生活氛圍包括:天空、星星、寂靜、黑夜。而「沙漠」恰似天空,無比遼闊,遠離塵世,是佈道和聽道的最佳場所和聖地。謊言的誘惑、金錢的毒害、惟利是圖的價值觀在這里沒有立錐之地。那麼,造成現代社會中災難重重、生靈塗炭以及形形色色畸形人物肆虐於世的根源何在?回答很簡單:其根源就在於現代文明毀壞了人們純潔的心靈,使人們欲壑難填,使人們相互疏遠,忘卻了友愛、團結和真誠。在小王子半途而廢的神奇旅行之中,在回歸沙漠後,飛行員———一個尚未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終於發現了本質的東西及其所蘊含著的更深層的象徵意義。沙漠中時而出現的幻影象徵著沒有沖突、沒有戰爭、沒有矛盾、到處充滿著友誼和人類之愛的美好世界和未來。但能否將幻影變成現實,對作者來說,就仍是一個大寫的未知數。但作者始終認為,沙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4) 「小王子之死」象徵著純朴的心靈與聖潔的沙漠之融合,象徵著從錯綜復雜、荒誕無稽的人際關系中的超然解脫,象徵著一個新的生命走向美好未來的開始。同時,「小王子之死」也是地球上成千上萬個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受到充滿銅臭味的「現代文明」的摧殘而夭折的象徵。最初,小王子受到外部世界的誘惑,開始了尋求真理的神奇旅行。歷經各種考驗之後,他發現,到處是荒唐與齷齪,到處是黑暗和被扭曲了的心靈。為此,他灰心喪氣,在哀婉而留戀、安詳而靜謐的氛圍中離開了人世。對於他,停留在地球上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人類世界美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摧殘;真情與友誼無時無刻不在受到破壞;純潔與高尚無時無刻不在遭到玷污。小王子之死,意味著他對橫遭污染、滿目瘡痍的人類社會的斷然拒絕。

綜上所述,《小王子》一書蘊含著許多全方位、多層面的象徵。它們之間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直白的象徵,自然生動,饒有一針見血的意味;含蓄的象徵,耐人尋味,發人深省;深邃的象徵,事近而喻遠,深奧難解。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之思想的局限,作者不便直抒胸臆,其真知灼見只好通過寓意深刻的象徵來表述。

二、《小王子》的象徵意義究竟是如何表現的呢?

首先,《小王子》的象徵意義和象徵功能是通過童話結構模式來完成的。作者承襲了希臘、羅馬文化傳統中的約定俗成的「敘事性范型」,以童話形式為載體,讓「英雄離家遠游」,去「追尋奇跡」⑾,其旨趣在於,使用童話這一超歷史、超文化的「超語言」⑿,以象徵手法展示人生經驗的起訖和轉折,將「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義傳示給他人」⒀,進而捍衛人類文明中被扭曲、被破壞了的價值觀。列維�斯特勞斯把神話比喻為交響樂的總譜,既有橫向上的旋律,又有縱向上的和聲。⒁童話亦是如此,其意義,或者說象徵意義,是在縱橫交錯的關系網中得到確立的。

《小王子》的敘事結構模式如下:

英雄離家遠游:先後到七個星球去旅行。
追尋奇跡:英雄經歷考驗和誘惑,未達目的,繼續前進。
找到答案:直至來到地球上,終於找到了答案。
結局:英雄之「死」。

從童話規則的角度審視上述敘事結構模象徵意義上奏效的機制。就大致構架而言,上述模式與普洛普在《童話形態學》中提出的模式相似:英雄遠走———尋求奇跡———經歷磨難———結局;但又有所不同:這里小王子執著追尋的既不是什麼「奇跡」,也不是什麼魔力無邊的器具,而是以「打破沙鍋問到底」⒂的精神去探求某種道德和哲學的秘密———人生的真諦;這里,沒有什麼三頭六臂的魔王和巨龍,小王子所遇到的都是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缺陷或有毛病、荒唐可笑的人,因而令其失望,他不得不繼續到其它星球去探尋;最後來到地球上,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愛是一種責任」,只有通過「交流」才能找到友誼和幸福,「只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見事物本質的。」結局部分,一反童話中英雄找到幸福,與心上人結為百年之好,多子多孫的大團圓的常規,而是在凄婉而陰郁的氛圍中,以小王子之「死」———或者說離去———來了結一切。童話中這一含蓄的結尾預示著小王子並沒有死,他或許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消除了丑惡現象,人間充滿了溫暖、真情和友誼,他可能還會回來。

與其它童話的模式相似,《小王子》具有童話的普遍意義和象徵意義,傳示了人類世代秉承的集體的、普遍的審美理想;與其它童話有所不同的是它注入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經驗和價值取向。聖·埃克蘇佩利在與天奮斗,與飛機奮斗,與社會奮斗的過程中,看破了紅塵,徹悟到了人生的真諦。為了表達其人生經驗和價值觀,他選擇了童話這一模式,變習見為新知並運用象徵手段,加以升華,使之更具有普遍意義和哲理意義。

童話模式傳輸的是具有深層含義、象徵性極強的信息,可謂「辭約而質豐」。應該說,童話是神話的賡續。對於原始初民,自然界是神話的異己力量;對於現代人,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也是神話的異己力量。於是出現了「現代文學趨於神話」的傾向,「新寓言派」作家形成了強大的陣容。⒃《小王子》的作者,利用童話或者說神話這種形式,通過許多具有象徵意義的故事,表現現代社會與人之間的矛盾,表現現代社會對人的心靈扭曲和摧殘,就是其中的一例。在《小王子》這篇給「曾經是兒童的大人」看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愛憎分明的真摯情感,而且閃爍著哲理的光輝。透過嘲諷的詞句和象徵性的隱喻,讀者可以領會到作者清醒的理智及其對惡勢力摧殘人世的憎惡和對荒誕的現實社會的失望。

另外,童話模式「脫離」了由以開始的語言基礎,不管人們對一種語言以及產生這語言的民族文化多麼無知,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讀者定然會把童話看作是童話。⒄童話價值可以在各種譯文中得到保留,因此,童話具有普遍意義。童話這種特定模式不受時間限制,它可以說明現在、過去和未來,可謂「事近而喻遠」。

第二,作者使用二項對立關系為其象徵營造有利的氛圍。作者藉助二項對立關系(例如:小王子與飛行員的對立關系或者說兒童與大人的對立關系,小王子與形形色色有心理缺陷的人的對立關系,自然與文明的對立關系,鮮花與莠草的對立關系,小王子與玫瑰花的對立關系以及小王子與狐狸及小王子與蛇的對立關系),來烘托有關象徵意義的氛圍,來解釋世界和人生,展示作者的人生觀和審美定勢。例如:飛行員與小王子在沙漠中巧遇後,作者通過描寫他們對許多具體事物的不同看法及各自價值觀的相互矛盾與沖突,展示了兩者的對立關系,從而為其中的象徵提供了必要的語境。聖·埃克蘇佩利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傳遞具有深層含義的象徵意義(如:對世界文明的評價、作者的價值觀、對友誼與真情的看法、對生與死的觀念),從而對現代社會的丑惡現象(包括法西斯對人類和文明的摧殘,現代文明的慘遭污染以及蠱惑人心的拜金主義等)進行冷嘲熱諷和鞭劈入里的批判。

第三,聖·埃克蘇佩利正是運用「神話思維」即「隱喻思維」的規律中「部分代全體的原則」⒅進行創作的。童話的形象思維,有一種所謂的拼合能力,這里沒有抽象的說教,直接用具體形象的經驗范疇(花、猴麵包樹、水等)去代替抽象的邏輯范疇(愛情、惡之苗、生命之源),通過加工過的「原始意象」,來表達作者的審美定勢。這里的具體形象只不過是象徵意義的外殼或包裝而已,它們同時具有感性的和精神的內容。例如:「花」就是「真情」、「友愛」、「人類之愛」的外殼,「水」就是「生命之源」、「精神食糧」、「凈化靈魂、進行洗禮之聖液」的載體,它們包涵著更廣更深的意義,從而體現了「部分代全體的原則」。
平淡的敘述、簡潔的表現手法與深奧的象徵、深刻的哲理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是作者精心構思的結果,也正是其成功之所在。童話的素材存在於作者的心靈之中,只有恰當的表現形式,才使聖·埃克蘇佩利成為充滿詩意的童話作者,才使《小王子》成為一部引導讀者參與寫作活動、補充作者未直述之意圖的可寫的作品⒆。

三 《小王子》中的諸多象徵是否仍有現實意義?回答是肯定的。1939年,聖·埃克蘇佩利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戰斗當中。在戰斗間隙,他又拿起筆作刀槍。如果說,《戰區飛行員》是對《我的奮斗》最有力回擊的話,那麼「《小王子》中『愛是一種責任』的命題更是用一種高度凝練的方式正當其時地提出了有著緊迫和深遠意義的思想。」�⑵⑽這在當時「無異於一聲戰斗號令」。]

從《小王子》一書1943年首次在美國出版,迄今半個世界已經逝去。但是,書中的諸多象徵在今天仍然頗具生命力,因為《小王子》一書所唾棄的形形色色具有心理缺陷的典型人物遠未銷聲匿跡,書中所鞭撻的丑惡現象遠未被消除凈盡。這正是聖·埃克蘇佩里希望人們「不要以輕率的態度來對待這部作品」�⑵⑾的根本緣由。

① Le Petit Prince et ses différentes adapation,Cahier Saint Exupéry,Gallimard,1981,p.141.

②⑦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利》,見《從普魯斯特到薩特》,(法)莫洛瓦著,袁樹仁譯,灕江出版社,1987年,第83、67頁。
③ 轉引自普列漢諾夫《亨利克·易卜生》,《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5卷,載《藝術論集》,蘇聯藝術研究院編,姜其煌等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第461頁。
④⑿⒀ (美)普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7、34、6頁。
⑤ 轉引自郭宏安《同剖詩心》,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第223頁-224頁。
⑥ 見法國國防部1950年3月12日頒布的決定,轉引自《聖埃克蘇佩利研究》,李清安選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⑧⑨⒂ 《小王子》,蘇文平、胡玉龍譯,載《法國中篇小說選》下冊,郭麟閣、文石選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671、630、648頁。
⑽�⑵⑾ Le Petit Prince de Saint Exupéry,M�ABAR�BERIS,LAROUSSE,1976,pp.35-36,p.11.
⑾ Morphologie Conte V,Propp,Collection Points Poétique/Seuil,1965 et 1970.
⒁⒅⒆ 轉引自張隆溪《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三聯書店,1987年,第102、55、10頁。
⒃ 余中先《巴黎四季風》,九州圖書出版社,1997年,第175頁。
⒄ 《結構人類學》,列維�斯特勞斯著,陸曉禾、黃錫光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第46頁。�
⑵⑽ 見《聖埃克蘇佩利研究》,第7頁。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法語系)

原文發表於《外國文學評論》 No.1,1998

❹ 《小王子》中主要的人物性格是什麼

1、小王子-善良

在小說中小王子象徵著希望、愛、天真無邪和埋沒在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孩子般的靈慧。雖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認識了不少人,但他從沒停止對玫瑰的思念。

2、狐狸-聰明

聰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他,雖然狐狸在兩者中顯得更有知識,他使小王子明白什麼是生活的本質。狐狸告訴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離讓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愛就是責任。

(4)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小王子》這部童話雖然只是作者在3個月一氣呵成的作品,但卻有著深刻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積累,是厚積薄發的產物。它不僅是一部給孩子看的童話,更是哲理與思考的「結晶」,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

雖然《小王子》本身只是一部童話,但卻深藏人生的哲理,作者的筆法深入淺出,較以往作品,對人生看的更透徹,是冷靜的對人生的思考,包含著濃厚的象徵意義,這就是《小王子》的特定背景之一。

❺ 《小王子》中的小王子有什麼個性特點

小王子:好奇、單純、善良、多愁善感、不懂怎樣愛一個人

他是一位孤獨的王子,嚮往黃昏日落。他其實很無奈。他不停地問「為什麼」,想要探究這個世界。因為除此之外,他也許再找不到生命的意義。畢竟,一個人生活在空曠的星球,總會寂寞。

他原本不懂玫瑰的心。他說他當時太年輕了,不懂的去愛。可是,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怎樣呢?我覺得對於玫瑰,他只是憐惜。

那隻善良的等愛的狐狸守著麥浪的顏色--小王子靜靜地聽從狐狸的話,馴服了他。卻不能守候在狐狸身旁。嚴格意義上說,他很不負責任。包括玫瑰的事,難道他就這樣選擇了毀滅,放棄了它們。

(5)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七個星球代表了七種性格:

一、國王的專制,自私,這種性格對於自由的小王子來說束縛了他,沒有選擇,只有被選擇與接受。

二、自大,自負,愛虛榮。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不用表現,只展示真實的自己。

三、酒鬼的憂傷,羞愧,小王子一直快樂得生活,每時看著日落的美好,看自己喜歡的事物。

四、商人一直在忙碌,佔有欲,計較,忙著得到許多東西,計較得失,即使不需要的也要佔有。

五、最小星球,規定,尊規守則,即有的不願改變,願望在舒適的圈內度過。

六、老先生,誠實,細心,做好現在即有的事物,不言誤事。

七、地球,包容,七情六慾。

❻ 應該如何賞析,埃克蘇佩里的這部經典的童話故事《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國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這本書以一名飛行員為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的星球到地球的各種冒險經歷。作者用小王子孩子們的眼睛,揭示了成年人的空虛、盲目、愚蠢和僵化的教條,用簡單天真的語言,書寫了在風中孤獨、無家可歸、毫無根據的人類命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金錢關系的批判和對真善美的歌頌。

因為,小王子是童年的象徵,在他的身上,它展現了人在生命之初最天真善良的童年陰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童心的缺失使得成年人無法與小王子溝通。小王子是成人世界的天使,幫助成人重新思考和感受生活。小王子作為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的出現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純真的渴望。在成人的世界裡,成年人的內心充滿了對金錢和權力的慾望,實用而功利,小王子在這里拯救迷失在貪婪和慾望的世俗世界裡的成人靈魂。我希望人們能在小王子身上看到生活純粹和簡單的一面,我希望人們能從慾望和貪婪中抽身,找到自己的純真和愛。

❼ 《小王子》中的國王是個怎樣的人

摘要 親親早上好,根據您提供的故事信息,為您分析國王形象性格特徵如下:國王是小王子在離開自己的星球後拜訪的第一個小星球。這個國王稱自己統治所有一切,他的統治必須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實上他只是徒有虛名,他只能讓別人去做別人自己想做的事,他自私,霸道,做事毫無頭腦。

❽ 《小王子》中有哪些人物,他們都有什麼性格特徵

《小王子》中的人物介紹:

1、敘述者

小說的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講述了小王子、以及他們之間友誼的故事。飛行員坦率地告訴讀者自己是個愛幻想的人,不習慣那些太講究實際的大人,反而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孩子自然、令人愉悅。

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裡遇見了小王子。飛行員寫下這段故事是為了平靜自己與小王子離別的悲傷。那次與小王子的相遇,讓飛行員既悲傷,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2、小王子

小王子,小說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個神秘可愛的孩子。他住在被稱作B-612小星球,是那個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離別自己的星球和所愛的玫瑰花開始了宇宙旅行,最後來到了地球。

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說的敘述者飛行員,並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說中小王子象徵著希望、愛、天真無邪和埋沒在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孩子般的靈慧。雖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認識了不少人,但他從沒停止對玫瑰的思念。

3、狐狸

小王子在沙漠見到狐狸。聰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他,雖然狐狸在兩者中顯得更有知識,他使小王子明白什麼是生活的本質。狐狸告訴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離讓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愛就是責任。

4、玫瑰

不懂愛情且略有「矯情」的花兒。她的內心愛慕、依賴、渴望著小王子,但是自身性格的缺陷卻使她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對小王子的情誼,導致小王子出走。但在離開的日子裡,小王子內心一直存在著花兒。她與小王子之間是共度過長久時間的陪伴,象徵著令人煩惱但又美麗的愛情。

5、蛇

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人物;也是他最終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訴小王子自己在人間很孤獨,使小王子認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訴小王子自己掌握著生命的謎。

還告訴小王子,他之所以謎語似的說話,是因為他知道所有的謎底。在書里,蛇好似一個絕對權威,一個永恆的謎,讓人想起聖經故事:亞當和夏娃被蛇引誘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

閱讀全文

與小王子電影形象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趙英俊參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15
2021年怎麼沒有外國電影上映 瀏覽:845
少年朱元璋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858
電影寄生蟲完整版 瀏覽:66
熊出沒之雪熊風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48
哪些教做好女人的電影 瀏覽:258
歐美美女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4
2001年大陸電影票房前十 瀏覽:314
大人物電影片段壁紙 瀏覽:275
電影片段訓話 瀏覽:750
余男電影圖片 瀏覽:91
手機電影在線觀看網站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329
死亡公路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541
北京電影學校學費貴嗎 瀏覽:602
飛天烙鐵哪個電影 瀏覽:50
2d電影原理是什麼 瀏覽:225
輝哥搞笑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527
世界盡頭的電影愛電影 瀏覽:230
色西電影圖片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