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次列強侵華戰爭名言
英國鴉片戰爭之前,說我們象瓷器,美麗而易碎。
火燒圓明園,侵略者說,我們一腳踏進天堂,一腳踏進地獄。
義和團,他們說中國人極度的野蠻不開化,但是清楚這樣玩命送死,不是因為真的篤信什麼宗教。
日本人對談判的李鴻章說,我們餓的狠了,來不及嚼,立即就要吞下去。
日本人說欲征服世界,須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須先征服滿洲。
西方人經常討論中國人是不是野蠻人,說我們不衛生,不禮貌,不好客,不文明。。。反正有幾十個這樣的詞,都是我們該死的原因。
英國人到現在都說鴉片戰爭是貿易戰爭,是為了讓不聽話的中國人學會服從國際貿易規則。至於那個鴉片,只是數量不大的一種麻醉葯品。
義和團以後,未能分裂和瓜分中國的列強哀嘆,西方任一個國家無此腦力與體力,對付地球人口之四分之一。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俄羅斯恆覺恥辱,因為打敗他的居然是黃種人小國日本,日本則認為這是日本給亞洲做出了打敗白人的榜樣,增強亞洲的自信(記著這話吧,亞洲被日本侵略和統治,是頗能增強自信的)。
有些殖民者在中國開工廠,僱用的工人活得很苦,他們給國內寫文章:我可憐這些小東西,甚至感到有些不忍心這么虐待他們雲雲。
❷ 林則徐的愛國名言有哪些
林則徐的愛國名言有:
1、師敵之長技以制敵。
翻譯:向敵人學習他的長處,以打敗敵人。
2、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翻譯: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只求過程中不愧對自己的內心。
3、力微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翻譯: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4、苟利國家以,豈因禍福避。
翻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5、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翻譯: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❸ 《鴉片戰爭》經典台詞
《鴉片戰爭》經典台詞:「我從沒有看過這么堅的船,也沒有見過這么利的炮!但是我大清將士,有死無降!」
《鴉片戰爭》是紀念香港回歸而創作的一部獻禮片,從史實出發,真實地反映了中英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的始末,謳歌了中國民族不屈外國列強欺壓、奮勇抗爭的英雄氣概。該片突破了國產片面譜化的弱點,將一個個歷史人物再現於熒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該片投資一億人民幣,創下了國內電影投資的紀錄,也創下了國產片在國內的票房紀錄。該片以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為出發點,是以往相關題材電影中的上佳作品。
角色介紹:
林則徐演員鮑國安:林則徐湖廣總督,因為英國不斷的運輸鴉片,所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但是英國商人一面假裝聽命林則徐,一面策劃更大的陰謀。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下令燒毀所有大煙,英國商人拿此事大做文章,對華宣戰,道光不派兵應戰,把一切怪罪到林則徐頭上,將他撤職。
琦善演員林連昆:琦善,直隸總督因為道光皇帝怕英國人發動戰爭,責怪林則徐惹怒洋人,將他撤免,並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去與英方和解。
❹ 關於鴉片戰爭中的名言警句是什麼急急急急!!!林則徐
鴉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當時林作為欽差大臣,說出承諾
❺ 祖國的昨天
你是要內容對吧?
中國的昨天當然就是以毛主席為話題的,也就是關於抗日、改革之類的;中國的今天:我們可以說說科技、人文。
版式建議分為左邊、右邊各一內容。
昨天:(1)歷史大事回顧
1.鴉片戰爭
2.太平天國起義
3.洋務運動
4.中法戰爭
5.中日甲午戰爭
6.戊戌變法
7.義和團運動
8.辛亥革命
9.五四運動
10.中國共產黨成立
11.「二七」大罷工
12.北伐戰爭
13.「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4.南昌起義
15.秋收起義
16.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
17.「九·一八」事變
18.遵義會議
19.四渡赤水之戰
20.「一二·九」運動
21.西安事變
22.盧溝橋事變
23.抗日戰爭
24.南京大屠殺
25.百團大戰
26.皖南事變
27.解放戰爭
28.三大戰役
29.渡江戰役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名言名句: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❻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名句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名句:
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白話解釋:只要鴉片一天沒有消滅,我就一天不回,勢必要和這件事杠到底,絕對不中斷。
二、兒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白話解釋:我的子孫若和我一樣,那留錢給他們幹嘛?聖賢之人有太多錢只會損害他們的志氣;我的子孫要是不如我,那留錢給他們幹嘛?又蠢又有錢,只會讓他們變得更糟。
(6)電影鴉片戰爭名言名句擴展閱讀: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地點是在虎門海灘,由於鴉片數量巨大,因此整個銷煙的過程一直持續了二十三天才結束。
這次禁煙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但是這次銷煙的歷史意義不容忽視,最大歷史意義就是解決了鴉片對我國的危害,開啟民智,讓民眾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對中國今後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影響。
林則徐在廣東禁煙的時候,不僅僅面對著外國列強的壓迫,還要應對清朝內部那些為了一己私利,不斷使用陰謀詭計來阻止林則徐進行禁煙運動的官員。
但是林則徐無畏強權,一邊對抗外來勢力,一邊抵禦內部的壓力,成功地將禁煙運動進行下去。幾乎將虎門所有的鴉片都銷毀了,成功的守護了虎門地區的安寧。
虎門銷煙之後,清政府迫於壓力,貶謫了林則徐。因為人才難得,因此又被朝廷啟用,不斷的到陝西、甘肅、雲南、廣西等地做官,處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林則徐在這些地方不但參加了一些軍事鎮壓,而且還大力的發展了當地的經濟,真的是哪裡需要林則徐,林則徐就往哪裡跑。
最後,在廣西地區,因為長途奔波,再加上瘴氣的感染,所以林則徐最終死在了廣西。
❼ 林則徐愛國名言
1、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3、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4、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5、中有古佛立亭亭,苾芻合十朝誦經。催落山泉作鍾磬,秋色滿岩雲有聲。
6、社燕逢春留好語,地無寒谷春常在。
7、三生慧福孰能兼,占盡韶華頗不廉。悟徹優曇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8、
9、師敵之長技以制敵。
10、狀開元景三陽態,探得花香一樹春。
11、有容乃大千秋幾?無欲則剛百世師。比武守疆驅虎豹,論文說理寓詩詞。為官首要心身正,蓋世功勛有口碑。
12、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醫葯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13、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14、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❽ 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的下句是什麼
1、下句是:「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2、出自於清朝政治家林則徐的對聯,全文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3、意思是,如果子孫後代像我,我把錢留給他反而損害了他的鬥志;子孫不如我,留錢給他使他好逸惡勞,留的錢越多越是增加其過錯。
(8)電影鴉片戰爭名言名句擴展閱讀: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荷戈紀程》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後輯為《林則徐集》。
林則徐著作包括奏摺、公牘、文鈔、詩詞、信札、日記以及他主持翻譯的《四洲志》等譯作。這些著譯散藏各地,長期沒有經過系統整理。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參考資料:網路-林則徐(清朝道光時期大臣、民族英雄)
❾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的名言警局
第一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國
第二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中國和資本主義各國
第一編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
第三章 鴉片戰爭
第四章 戰爭以後
第五章 太平天國的興起
第六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七章 1856--1861年太平天國
第八章 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大聯合和太平天國的失敗
第二編 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形成
第九章 在農民大革命失敗以後
第十章 封建統治者的"辦洋務"
第十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群眾運動的興起
第十二章 帝國主義對中國邊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
第十三章 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
第三編 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
第十四章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掠奪
第十五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現前的國內階段形勢
第十六章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維新運動
第十七章 百日維新及其失敗
第十八章 義和團的勃起
第十九章 八國聯軍和義和團的失敗
第四編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第二十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醞醇
第二十一章 同盟會初期
第二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前夕
第二十三章 武昌起義和起義後的武昌政權
第二十四章 革命浪潮的各省風雲
第二十五章 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政府
第五編 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
第二十六章 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和反袁世凱的斗爭
第二十七章 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