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摩登時代》是一部讓人感到笑中帶淚的社會喜劇,它演繹的到底是什麼時代
鏈接: https://pan..com/s/1Mn8DXa-z1W3rnW_8GqA4jA
《摩登時代》(ModernTimes),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Chaplin)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2月25日上映。本片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卓別林飾)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
2. 3請結合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分析和評價泰羅制。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6
3. 摩登時代這部電影反映了資本主義哪方面的弊端呢,還有其他深層的含義呢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雖然1935年的電影已經進入了有聲時代,但卓別林還是決定用電影的形體語言,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著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著不朽的魅力。《摩登時代》講述一個被機器摧殘、異化的流浪漢在工業文明的傳送帶前窘態畢現、笑料百出的故事。這是一個集幽默、諷刺、控訴於一體的經典影片。同時影片也將當時的社會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發生在工業大生產時代,當時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故事的主人公――查里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大鬧工廠,並因此被解僱,成了一個流浪漢。失業的查里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監獄暴動,而重獲自由,提前釋放。出獄後,查里找了好幾份工作,都無辜泡湯。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個有著同樣命運的流浪女,並勇敢相愛,一起浪跡天涯。
影片中,很多鏡頭都放映了在那樣一個資本主義不斷走向壟斷的時代的社會形態,以及勞動人民所遭受的殘酷剝削。影片中主人公發明了一台新的供食機器,這樣工廠的工人們就可以不用停下工作去吃午飯了,可以節省時間繼續工作,可是那台機器卻出了岔子,結果搞得卓別林滿臉全是食物。影片辛辣犀利的諷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資本的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同時也引起觀眾對「工業社會對人性異化」的反思,被機器洗腦後的工人展現給人們的永遠是麻木呆板的表情。影片具有很強的時代感,但同時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現在看來仍具有現實意義。《摩登時代》中,還有很多鏡頭在演繹著卓別林辛酸的生活。影片中卓別林被卷進了巨大的機器,在機器的力量前無所適從,在商場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滑行,浸透了苦澀的笑料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影片中,雖然卓別林的生活是十分窘迫的,但是作者依然為其構造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影片中, 卓別林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影片的結尾是,雖然所有的努力都沒能讓卓別林和流浪女看到任何生活開始好轉的希望,但是在一個荒郊野外醒來的早晨,卓別林和流浪女依然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
在那樣一個工業大生產的時代,卓別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繹著每一個勞動者的希望,他們雖然忍受著壓迫,但對生活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這也體現者人類社會生產力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矛盾,即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之間的矛盾,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內部動力。它使生產力自身存在著由低級到高級加速發展的趨勢。其發展的一般途徑表現為,在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們的生產經驗、勞動技能代代相傳,每一代人在實踐中都會創造出新的經驗和技能,推動著生產工具的改造,不斷發現和創造出新的勞動對象。當然,生產資料和生產對象的改變也會對勞動者提出新的要求,生產資料和生產對象之間也存在著相互適應,互動發展的趨勢。例如,當勞動資料特別是新的生產工具出現時,就要求勞動對象發生變化,要求勞動者提高素質,從蒸汽機的發明到計算機的發明都說明了這一點,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卓別林熱火朝天演《摩登時代》的時候,正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摩登時代》被譽為一部經典的喜劇片,影片中的幽默與滑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諷刺和控訴。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摩登時代》正是為我們揭示了那樣一個時代的勞動者與當時社會形態的關系。
4. 《摩登時代》演繹的到底是什麼時代
《摩登時代》的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影片攝制於1935年。
劇情簡介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高峰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掙扎。查理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發瘋般地工作,以期能夠獲得填飽肚子的可憐工資。
雖然生活昏暗無比,但查理還是努力地奮斗著。不過面對時代的蕭條大潮,查理依然無法保證自己的生活,那怕是最低的要求。
而此時工廠的管理層們開始瘋狂地壓榨員工,昏天黑地的工作使人們開始麻木。查理自然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成天掙扎在生產流水線上的,由於他的任務是扭緊六角螺帽,結果最後在他的眼睛裡唯一能看到的的東西就是一個個轉瞬即過的六角螺帽。
結果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東西都遭了殃,因為只要看見六角形的東西查理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扭。大街上一位裙子上帶有六角形紐扣的女人就慘遭查理的毒手。
但工廠老闆可不會停手,他甚至認為工人吃飯的時間都過長,於是美其名曰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又引進了全新的吃飯機。這種吃飯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喂」工人吃完飯,這樣自然而然就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用於工作。
而查理則很不幸地成為了「試用品」,誰知試用的過程中機器出現了問題,不但無法停止,還開始發狂,結果搞得查理也幾近瘋狂。最終,查理還是失業了,他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地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
隨後他無意中成為了示威運動的領導者,但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查理在痛定思痛地想過之後,發現唯一不用擔心餓死和操心生計的地方是監獄!於是他又開始策劃如何進監獄,但他想盡了一切辦法包括替人頂罪都無法使自己進入監獄。
不過再艱苦的生活都無法改變查理善良的本性,雖然他自己都無法保證溫飽,他還是在街頭搭救了一個偷麵包的流浪女子,並獲得了這個女子的愛情,兩人相依為命一同度過這個「摩登時代」。
(4)摩登時代電影類型分析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查理
經濟大蕭條使得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終於使查理精神失常,被送進醫院。出院後,失了業的查里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出獄後,查里在一家造船廠找到了工作,可是由於出現紕漏,不久又被辭退了。
他路遇一個流浪女,從此與其患難與共。查里先後在百貨公司做過守夜,回鋼廠幹了幾天,在酒館當過侍者兼歌手,最後為了救流浪女,兩人再次流落街頭。可是如此境遇的查里仍然信心十足,並鼓勵流浪女勇敢面對人生。
2、孤女
她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女孩,她的父親被槍打死了,她只能逃離居所,後來她偷了一隻麵包,被捕。逃出後,結識了查理,兩人互相幫助。孤女找到了工作,卻被通緝,便與查理一同逃離。
3、機械工
一個修理機械的老頭子,查理成為他的助手,卻幫倒忙,後來隨著大批工人一同失去了工作。
5. 《摩登時代》它演繹的到底是什麼時代
《摩登時代》的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影片攝制於1935年。 《摩登時代》是電影大師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片中喜劇手法和視覺手段都有著卓別林獨特的喜劇表演風格,獨居匠心。 而其主題則圍繞美國工業起步時期勞動人民的生活悲劇展開了辛辣詼諧的諷刺。 這部電影背景發生於1930年左右因工業革命因機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大量工人失業,從而引發的經濟浪潮和社會動盪危機。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工業時代,雖然歷史滾滾的車輪從未止步,但是勞動人民卻成為了歷史變革的犧牲品。也正是這些生生不息的勞作者,推動了歷史的進展,成為了歷史里無名的英雄。
6. 摩登時代揭示了什麼社會現象影片摩登時代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背景
1、喜劇大師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工人的價值不如機器。
2、如今看《摩登時代》,依然是表現20世紀初社會化大生產的最為著名的影片了,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揭露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在那樣一個工業大生產的時代,卓別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繹著每一個勞動者的希望,他們雖然忍受著壓迫,但對生活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勞動者依然在苦中尋樂。
3、《摩登時代》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這個是沒有節制的無底洞。
7.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究竟是反映的哪一個時代
美國20世紀30年代。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高峰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掙扎。
查理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發瘋般地工作,以期能夠獲得填飽肚子的可憐工資。
美國大蕭條: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
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巿,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著更長的隊伍等候在勞務交易巿場內。
這次美國經濟大蕭條造成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所前所未有的。
8. 《摩登時代》所表現出的藝術美特徵和喜劇特徵是什麼
《摩登時代》-藝術特點 1935年,電影已進入有聲時代,可卓別林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於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就上映了。深信動作表情優於有聲對白的他拍攝了自己最後這部無聲片。《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對過去作品的一次回顧與總結,影片中許多情節與其以往作品中的不少場面非常相似。片中最精彩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誇張中蘊藏著嚴酷的真實,致使其深刻的社會批判與諷刺意味無法被後半部分的輕松場面所沖淡。《摩登時代》標志著查里這一銀幕形象在社會意義和心理意義等方面的進一步深化。在卓別林的影片中,比起《城市之光》或《大獨裁者》,<摩登時代)的確稍有遜色,但它卻是卓別林流浪漢影片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影片辛辣犀利的諷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理所當然地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一些評論家的錯誤讀解,也為這股邪惡勢推波助瀾。輿論的曲解正好證明這部影片的尖銳和。深刻。觀眾永遠忘了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麻木機械,在人的鼻子、鈕扣擰緊螺。卓別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影片同時也是他在電影藝術上告別流浪漢形象邁向更加成熟的標志。 喜劇特點《摩登時代》被譽為一部經典的喜劇片,影片中的幽默與滑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諷刺和控訴。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摩登時代》正是為我們揭示了那樣一個時代的勞動者與當時社會形態的關系。
9. 摩登時代屬於什麼流派
摘要 摩登時代屬於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一戰結束後十年期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是征服全世界的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多家電影院中全部消失,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佔到全部上映節目的60%~90%之多。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十五億這樣大的投入使電影在美國形成一個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汽車產業,鋼鐵,石油等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