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戰爭史詩電影都有哪些
賓虛,阿拉伯的勞倫斯,勇敢的心,愛國者,亞瑟王,天國王朝,特洛伊,角鬥士,最後的莫希幹人,亞歷山大大帝,斯巴達300勇士,最後的兵團,蒙古王,珍珠港,風語者
圓明園,墨攻,投名狀
❷ 推薦一些史詩戰爭電影
第九區(人的內心,講述反戰得)
❸ 有哪些史詩級戰爭電影
史詩級的戰爭電影還是比較多的,比如《三大戰役》、《英雄兒女》、《太行山上》、《喋血孤城》等,國外的有《兵臨城下》、《風語者》、《斯大林格勒戰役》等。場面宏大,敘事完整,人物表現力很強。
❹ 關於戰爭的電影名,詩歌和成語
電影:北非諜影 魂斷藍橋 辛德勒名單 二戰風雲 詩歌:《蒿 里 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成語:破釜沉舟 走為上策 短兵相接 堅壁清野 兵荒馬亂 投筆從戎
❺ 中國史詩戰爭電影
讓你同學看看那個是真材實料的 史詩級電影
國外的電影有幾個人做演員拍,九成靠特技加ren
哪個國家敢比 三大戰役,動用解放軍
讓那個傻X看記錄
共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
拍攝《大決戰》動用的軍隊數量創下了中國影史的紀錄。
■「大片」報告
●拍攝《大決戰》時,擔任群眾演員的士兵每人每日補助2元,後來拍攝《大轉折》時,每人每日補助6元,錢少得可憐,一個人買一斤包子都不夠。但如果拍攝一個萬人場面,部隊從駐地開拔到外景地一天,幹部拍攝現場定位一天,實際拍攝一天,等樣片一天,再加上返回駐地一天,共五天,不算後勤保障,光製作費就30萬元,這個數目就相當可觀了,這還是軍委特批,地方廠就不止這個數目了。所以怎麼製作如何花錢其實是「大片」把關的重要問題。
(口述:韋廉)
●《開國大典》實際成本690萬元人民幣,其中有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出資300萬元和吉林省政府的財政支持,否則長影是無法負擔出資的。
●電影《周恩來》中周恩來的活動地點基本上是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西花廳、釣魚台及305醫院,為了影片的真實性,攝制組得到了專門的批准和支持,深入要地,完成拍攝任務。
●《大決戰》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3個盛市、自治區的50多個市、縣、區,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參拍群眾達15萬餘人次。解放軍沈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個軍區和海、空軍的一些部隊,陸軍航空兵以及有關院校、武警部隊共20幾個軍級單位,30幾個獨立師團單位,共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同時,還動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影片中出場的歷史人物達238人,其中主要演員50餘人。
❻ 介紹幾個戰爭電影
《拯救大兵賴恩》
《黑鷹墜落》
《風語者》
《我們曾是戰士》
《珍珠港》
《愛國者》
《現代啟示錄》
《金甲戰隊》
《父輩的旗幟》
《太陽淚》
《硫磺島的來信》
《太陽帝國》
《虎!虎!虎!》
最經典的十部戰爭影片
第一位:現代啟示錄 (1979)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
我個人將它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並非電影本身,而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選擇了The Doors的《The End》作影片的主題音樂,而Jim Morrison正是本人的最愛。影片本身當然也是經典。我看的是並非1979年版而是2001的重新剪輯版。影片選用了最古老、最普遍的「道路與旅途」的情節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中,通常包含著一個基本的敘事行為——尋找。被尋找的對象通常具有遠遠超出它自身的價值。在片中,尋找科茨之路,是一條走向邪惡之路,是走向人們寧願稱之為瘋狂也不願直面的旅途。本片以主體的先銳和深刻將越戰納入了一個被審視的領域。片中並未出現過多的戰爭場面,而是著力捕捉參戰士兵們瘋狂的變態行為和越南人全民皆兵的可怕現實。人性之惡呼之欲出!科波拉帶觀眾作了一次感性和理性兼備的戰爭考察,故意以種種矛盾來強化科茨的神秘感,當最後科茨和公牛落到同樣下場時,才點出主題:科茨和這頭牛一樣,成為文明祭壇上的一具犧牲。這是他為恐怖付出的代價,而威爾德完成並重現了科茨的心靈旅程。
第二位:全金屬外殼 (198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把它擺在第二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庫布理克這個名字。庫布理克的電影總是在剛剛推出時不能得到認同,這部也是一樣。影片上映之初遭到了很多越戰老兵的指責,稱其為「不真實」。而實際上,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庫布理克的電影,就會發現,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幾乎都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這種表面上的稍許不真實恰恰增強了其影片的藝術魅力。庫布理克在戰斗間隙兩次加入了越南*女向美軍士兵「拉客」的情節。在這樣一片被戰火扶過的廢墟中,突然加入一個女人,不能不讓人始料不及和贊嘆不已。在諸如討價還價、生殖器規格的爭吵里,庫布理克放大了戰爭的荒謬性。這種和平生活中被視為丑惡的肉體交易,在此時此地成了否定戰爭的一個符號,成為對人性的召喚。在影片結尾,士兵們攻進樓中,發現他們的敵人居然是個女兵,而後他們高唱「米老鼠之歌」消失於夜色之中……
第三位:奇愛博士 (1964)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又是一部庫布理克的作品。庫布理克說,他拍攝該片的原因來自於「一種對求生本能的關注。久而久之,我開始認識到核威懾自相矛盾的本質:如果你是弱者,你會選擇先下手為強。而如果你變得十分強大,就會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維持這種平衡的企圖師徒勞的,因為保密措施根本不讓你知道那邊正在做什麼。」庫布理克在本片中摒棄了借表現人類遭到核武器摧毀,從而喚起觀眾對核戰爭的恐懼心理的做法。他更傾向於用幽默的手法去展開這個故事,使它看上去像一部荒誕不經的黑色喜劇。從片中可以看出庫布理克對人性和世界深刻獨到的見解,對人類未來的悲觀態度:人類遲早會被自己的發明所毀滅(這種觀點在他後來的作品【2001:漫遊太空】中表現的更加明顯)。本片是表現「冷戰」這一特殊戰爭的經典之作。影片最後核彈爆炸後銀幕上一片空白的鏡頭被後人稱作「神來之筆」。
第四位: 野戰排 (1986)導演:奧利弗·斯通
這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步曲之一,奧利弗斯通也是我偏愛的導演,不僅以為【天生殺人狂】,還有【The Doors】,又是與大門有關的。奧利弗·斯通要告訴人們不僅僅只有馬丁·西科塞斯喜歡探討美國夢,他也是此中好手。越戰使傳統的美國夢、美國人的自豪感、美國人的樂天派精神都變成了泡沫。這場戰爭使這個一向充滿優越感的國家分裂為兩半。作為親自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奧利弗·斯通在【野戰排】中正是以令人震撼的寫實手法描述了這種分裂在戰場上的體現。伊萊亞斯中士嚴守戰爭規則,決不殺不持武器的平民。巴恩斯中士則認為戰爭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抗爭,這中間沒有任何規則可言。而克里斯則在這兩種價值觀中搖擺不定。他既陶醉在伊萊亞斯一群人的那種溫暖、傷感,又有點軟弱的友誼中,同時,越戰的殘酷又使他本能地產生了一種報復心理並且偏向巴恩斯。該片對越戰提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評價:美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美國自身的矛盾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第五位:西線無戰事 (1930)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該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反戰小說,雷馬克曾參加過一次世界大戰,並在西線負過傷。他將自己的戰爭體驗寫進了小說,對戰爭吞噬生命的殘酷性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影片從年輕士兵保羅的視線來展開情節,刻劃了他對戰爭從狂熱到迷惑進而失望直至絕望的每一個心理轉變過程,而本片片名來自書中軍方上司的報告——在主人公被擊斃的當天,該報告稱:「西線無戰事。」本片是所有反戰影片的「聖經」,它對戰爭的深刻控訴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
第六位:拯救大兵瑞恩 (1998)導演:史蒂芬·斯皮爾博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 馬特·達蒙
斯皮爾博格說:「我想拍講真話的電影。從40年代到50年代,好萊塢歷來拍攝的二戰影片不是鼓勵年輕人從軍,就是表現災難和冒險。而我想做的是將大兵們如何打這場大戰真實地、通俗地呈現出來。我根本就不打算在片中運用那些可以輕易表現冒險受難、榮耀勝利以及犧牲的電影技巧。我想讓觀眾體驗一個士兵如何在那場戰爭中求生的真實感受。關於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值得八個人冒險去拯救?這個問題很矛盾也是我拍這個主體的原因,因為它引發了很值得探討的道德上的爭議。而我所想的是:光榮的代價是什麼?為了補救而要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這就是我拍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我想導演自己的這段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影片的意義和價值。
第七位:光榮之路 (195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該片片名取自於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墓園輓歌》中的一句詩「光榮之路通向墳墓」。影片描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軍遭遇到了一座久攻不下的德軍據點,戰斗中,有些法軍士兵居然逃離了戰壕。暴怒之餘,上司決定要從每個連隊中拉出一個班的人執行槍決。但軍方最終只給了三個指標。這三個人被挑選了出來,其中一人對前來聽他懺悔的牧師施以拳腳,結果被看守們痛打一頓。他竟然是在昏迷的狀態下被戰友們送上了刑場。影片受到國際范圍內的普遍好評。但在法國,該片卻遭到禁映,禁令直到1976年才得以解除。法國政府甚至威脅要以誹謗罪將庫布理克送上法庭。美國防部也擔心該片的負面影響,因而禁止在軍內放映。
第八位:生於7月4日 (1989)導演:奧利弗·斯通 主演:湯姆·克魯斯
參加過越戰並且兩次負傷的奧利弗·斯通,這次從一個新的角度對這場戰爭進行了透視和反思。與其他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不同,該片避開了對戰爭的直接描寫,將重點放在戰爭的後果,特別是對美國社會、家庭籍個人的影響上。片中直接反映戰爭的場面只有17分鍾,但戰爭的陰影卻始終籠罩著全片,籠罩著片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角落。奧利弗·斯通以對影片主題的深刻理解、強烈感受,以及對人物心理和情緒的准確把握,將一個美國青年從愛國士兵到反戰鬥士的轉變過程表現得細致入微,動人心魄。
第九位:桂河大橋 (1957)導演:大衛·里恩
影片通過日軍戰俘營中一個造橋事件來表現戰爭的荒誕和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理的可悲性,為了給英國爭得榮譽,英軍尼克爾森上校全力以赴位日軍建造一座大橋,並阻止游擊隊的炸橋行動。戰俘營日軍長官齋藤為了完成造橋任務,勉強忍受著英國人的狂妄,大橋一完成,他就將剖腹自殺,同樣也表現出一種狹隘盲目的民族自豪感。美國的希爾茲少校則是這兩個人的反襯。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要逃跑,要享樂,不願打仗。不過一旦開戰,他又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體現了美國人的注重行動的實干精神。這幾層對比不僅使人物的個性分明,也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
第十位:獵鹿人 (1978)導演:邁克爾·西米諾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
該片借用越戰中新鮮的血腥味,復活了一個老套的美國英雄的故事。影片採用大段跳切的表現手法,以製造出一種和平與戰爭之間的強烈落差。前半段近40分鍾都在描繪一場喧鬧的俄式婚禮。然後在一個短短的過場戲後,邁克爾等三人就成了越南前線的戰俘,成為越軍施暴的對象。片中,邁克爾的兩次行動無疑是「正義」的:一次是從越軍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同伴,一次是履行諾言,從美國返回越南救出摯友。在銀幕上的敘事空間中,呈現出一種直接的,強烈的情感撞擊,准確地傳達出一個從和平環境中被突然拋入越南原始殺戮中的美國青年的內心經歷。
❼ 想看史詩戰爭片,推薦推薦~~~~!!
1 《賓虛》1955年
是影帝查爾頓·赫斯登主演的,不可能不帥。
並獲得了是一項奧斯卡大獎。
2 《叛徒與英雄》
英德合拍,講述國王查爾斯一世的被審判和王朝復辟的故事。
3 《巴頓將軍》
人物與情節基本上忠實於歷史。巴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毀譽參半的經歷,包括毆打士兵、發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論等都得到了如實的反映。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4 《珍珠港》
愛情和戰爭似乎是史詩片永恆的主題,這部大振美國雄威的經典似乎也不例外。
5 《辛德勒的名單》
斯皮爾伯格的大作,採用黑白畫面,給人一種真實感,震撼。
6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效果可能不太好了,但是確實是不得不看的二戰片。
7 《天朝王國》
你熟悉的
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
伊娃·格林 Eva Green
簡 介:
公元180年,羅馬帝國的老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對外宣稱他希望立羅馬軍隊里最有威望的將軍馬克西姆斯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馬庫斯的兒子卡默多斯的強烈不滿。權欲熏心的馬默多斯竟然軾父篡位,並下令殺死馬克西姆斯。
馬克西姆斯潛逃埋名,被迫成為競技場里用性命的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他本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角鬥士之一。
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邪惡的卡默多斯復仇,馬克西姆斯開始用自己的聲名和角鬥技術引導羅馬的人民起來推翻暴君。卡默多斯終於發覺了馬克西姆斯向他發起的挑戰,決定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
8《國王班底》
西恩潘,還有英倫美女凱特主演的哦。
9紫眼睛泰勒的《埃及艷後》可以考慮。
❽ 有什麼好看的史詩戰爭電影
戰爭《辛德勒的名單》《珍珠港》《威爾遜的戰爭》《雷霆救兵》《風語者》《勇敢的心》《角鬥士》《最後的兵團》《特洛伊》《最後的武士》《斯巴達三百勇士》《傭兵傳奇》《亞瑟王》《麥克白》《王者之心》《征服者》《羅馬軍團》《聖女貞德》《史前一萬年》《玉戰士》《蒙古王》《蒼狼》《哈特之戰》《太陽淚》《現代啟示錄》《生於七月四日》《壯志凌雲》《間諜游戲》《桂河大橋》《魂歸傷膝谷》《西線無戰事》《巴頓將軍》《止損》《波弗特》《蓋鍋頭》《捍衛天騎》《虎虎虎》《黑鷹墜落》《最後的空降兵》《飛行戰士》《父輩的旗幟》《硫磺島來信》《絕密飛行》《空戰英豪》《反恐戰壕》《孟菲斯美女號》《我們曾是戰士》《前進高棉》《猛虎營》《大偷襲》《諾曼底大風暴》《幻影一號》《紅色警戒》《獵殺U-571》《光榮歲月》《沙漠兄弟連》《前進巴格達》
❾ 求戰爭史詩篇電影
阿提拉 特洛伊 天國王朝 亞瑟王 潘神的迷宮 木乃伊 300 納尼亞傳奇
末日危城 亞歷山大大帝 范·海辛 羅馬帝國
❿ 叫《詩人》的戰爭電影 急急急
速度超快2010電影詩人全集電視劇高清戰爭電影
在線
觀看完整版
http://www.ranshao.com/dianying/
搜索
若沒有
留言求片
他們會及時更新補檔的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