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頤和園鏡頭分析電影

頤和園鏡頭分析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04 23:24:33

1. 《頤和園》影評怎麼寫

該片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苦心經營的影像系統。由於通片幾乎很少出現紀實風格的畫面,這一方面為鏡頭的敘述帶來相當的困難,同時也為畫面的經營留下了空間和想像。

整個作品的影像構成,無論採用實景拍攝、情景再現的手法,還是三維製作的技術,也無論是靜態的攝影,還是動態的拍攝,設計都很到位,一個個畫面、一組組鏡頭相互照應,一氣呵成,連空鏡頭也有了感情、情緒,有了靈性和生命,也有了很好的敘述力。



主要介紹

《頤和園》是中央電視台製作、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攝制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由金明哲執導。該片於2010年12月2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

該片共分6集,每集45分鍾,以人性化的視角展現了頤和園的前世今生,主要講述了頤和園前身清漪園的很多故事、傳說,及至今未解的謎團。

2. 頤和園深度解讀是什麼

頤和園深度解讀是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我國保存得最完 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並且有著極高的園林藝術價值。

以下是對頤和園的深度解讀,首先頤和園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

其中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3. 頤和園選鏡頭

這個完全看你要拍什麼?在什麼位置拍?怎麼拍(怎麼表現)?
我個人偏愛廣角,如果是我,24-70會用的多一些。
我會只帶一隻24-70出門。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就兩支鏡頭都帶上吧。
這樣隨時可以更換。

補充:
還是有一定用處的。
一方面園子比較大,長焦能得以施展。
如果你喜歡拍些細節東西的話,長焦也會很有用。

現在這個時間(這幾天,每天現在這個鍾點光正好)諧趣園對面山坡上的蠟梅開的正好。
蠟梅花朵較小,樹枝又有一定的高度,正好用長焦來拍。

4. 《頤和園》中的李緹為什麼要自殺

最想追求的純粹,她最想追求的自由永遠都無法實現,於是她選擇了死。

李緹是真正的對於愛抱著純粹熱切的心態的人,同時她也是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時代充滿熱愛,充滿渴望,但最終無一不充滿悲觀甚至是絕望的人。

當她的愛情,事業,與價值觀一同破碎時,她並沒有選擇去重塑它,也沒有把它當作美好的幻想留在心中,而是在天台自殺。她跟余虹不一樣,像余虹這樣貧窮的無產者,還能期望等她以後有錢了,余虹還能充滿幻想。而李緹不行,她有錢,有人,她甚至什麼都有了,可她又什麼都沒有。

《頤和園》賞析:

《頤和園》是由郭曉冬和郝蕾主演的,據說郝蕾正是因為出演《頤和園》和鄧超生出嫌隙,二人分手。郝蕾雖然失去了戀情,但是《頤和園》的演技被稱為教科書式的表演。

郝蕾飾演的余虹作為故事的女主人公,帶有濃重的女權主義色彩。旁人評價她:「不是失戀,就是沒人愛,要不就是同性戀」。她倔強、桀驁、特立獨行,外表看似冷漠,內心卻熱情如火。片中通過余虹和四位男性的戀愛完成了一次女性成長的講述。

5. 頤和園景點對比分析

先試試http://www.bjdyw.com/Article/jdjs/jd/200702/680.htm
再看:頤和園造園藝術的幾個特色:

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約佔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里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如諧趣園就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

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 頤和園的後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後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

頤和園的大門稱為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央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為德和園、頤和園,古代各種建築形式應有盡有。在頤和園里,幾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台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除了木建築以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等。主要建築有:佛香閣,高41米,建築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宏偉,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物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花了78萬兩銀子,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項目。登上佛香閣,周圍數十里的景色盡收眼底。

排雲殿,是前山最宏偉的一組宮殿式建築群,是慈禧在園內過生日時接受賀拜的地方。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在頤和園居住期間朝會大臣的場所,殿內陳列著許多貴重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內居住的地方。室內的陳設,基本上保持當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並點綴著一塊名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頤和園共有各種建築3000多間,游覽頤和園,除了園林以外,觀賞各種古代建築物也是重要的內容。

頤和園擁山抱水,絢麗多姿。濃綠的萬壽山,聳立在昆明湖的北畔。在一片湖光山色之間,點綴著許多殿堂、樓、閣、廊、榭、亭、橋等精美的建築。這些建築是風格各具特色。全園布局可分為政治活動區、生活居住區和風景游覽區。

進入頤和園的大門(東宮門),迎面就是以仁壽殿為主體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前庭寬闊,松柏蒼翠,奇石假山點綴其間。階前陳列著古銅寶鼎和龍鳳。院內石須座上蹲著一隻銅怪獸,是傳說中的麒麟。在清代,這里是慈禧和光緒朝會大臣的地方。現在殿里仍照當年帝後臨朝的原狀布置著。仁壽殿南北兩側的配殿和仁壽門外的南北群房,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繞到仁壽殿後,便是慈禧、光緒及其後妃居住的生活區。這是一組用五六十間游廊聯綴起來的三座大型四合院。其中慈禧居住的樂壽堂,前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有德和園大戲樓的襯托,西接長廊入口,是生活居住區的主體。樂壽堂陳設華麗,有用珍珠瑪瑙和翡翠製成的魚桌等等。仁壽殿南側是光緒居住的玉瀾堂。玉瀾堂的後院是光緒皇後居住的宜芳館。這三座庭院里都種植著奇花異卉,尤以樂壽堂前的十數棵玉蘭最為名貴。樂壽堂和玉瀾堂內部按當年帝後生活原狀陳列,陳列物是原物。玉瀾堂兩側配殿內有一道磚牆,是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增築用來幽禁光緒的。

順著仁壽殿北面的花台右行,可到德和園,德和園是由頤樂殿和大戲樓組成的。頤樂殿陳列著二百多件文物。大戲樓建築得很有特色。翹角重檐,朱欄綠柱,是專備慈禧看戲用的。

生活居住區以西,是游覽區,為頤和園景物的精華,分為萬壽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

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屋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了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昆明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向北,經過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通往山腰的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排雲殿在這條中軸線上佔有重要的位置,是慈禧過生日舉行慶典的地方。殿內陳列的各種盆景、文物,大都是慈禧七十歲生日時大臣們所送的貢品;殿內的大幅慈禧油畫像,是一九0五年慈禧七十一歲時由美國卡爾女士畫的。

萬壽山主體建築的東側有「轉輪藏」和高達九米八八的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玉閣。寶玉閣座落在一個漢白玉雕砌的須彌座上,歇山重檐,菱花隔扇,樑柱、斗拱、椽瓦和匾額,都和木結構一樣,通體呈蟹青冷古銅色,重四十萬四千斤,是世界上少有和珍品,俗稱銅亭。

佛香閣建築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閣高三十八米。閣中有四根高達三十米的擎天柱,是用堅硬的鐵梨木做的。佛香閣的外形是按照黃鶴樓設計的。站在佛香閣前縱目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沿著前山山腳,是一條彩畫長廊,東起樂壽殿的邀月門,穿過排雲門,直達萬壽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長七百二十八米,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長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畫,有西湖風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象一座五彩繽紛的畫廊,蜿蜒曲折,把前山的建築連接在一起。

萬壽山前山面臨著廣闊的昆明湖。東岸,由北向南布置著知春亭、文昌閣、廓如亭等點景建築。知春亭,位於玉瀾堂南面的一個小島上,四面環水,有橋的岸上相通。亭子重檐圓柱,幽雅別致。廓如亭畔有一石座,卧伏著一銅牛,昂首豎耳,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昆明湖。水中的南湖島,由十七孔橋和東堤相連接,象一道長虹飛跨在粼粼的碧波之上。南湖島同石欄環繞,涵虛堂高踞島上。掩映於綠樹叢中。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依照杭州西湖的蘇堤修造的。堤上遍植桃柳,著名的西堤六橋隱現在堤花岸柳之中,其中漢白玉雕砌的玉帶橋拱高聳,遠望如一條玉帶,造型優美。西堤西部的水域,又被短堤分割成南北兩個湖面。北部湖中有團城島,南部湖中有藻鑒堂。昆明湖同北向南逐漸收攏,東堤和西堤在南端匯合於綉漪橋。昆明湖水便從這座橋下注入通往北京城的長河。

在昆明湖的西北,萬壽山西麓岸邊,有一隻白石雕造的石舫,叫清晏舫。船體用巨大的石塊雕造而成,上建兩層艙樓,窗上鑲嵌五色玻璃。

後山後湖,別有一番江南景色。後山的建築在一八六0年的一九00年兩次遭到帝國主義侵略軍的破壞,多半隻剩下荒台廢基,只有五彩琉璃的多寶塔仍然屹立在綠樹叢中。後山上的香岩宗印三閣和分布在它四周的塔台,原是一座宏大的西藏式寺廟,它的前方,是一座橫跨後湖的三孔長橋,橋北便是頤和園的北宮門。橋兩側的後湖沿河是當年買賣街的遺址。

後湖的東端有眺遠齋和被稱為「園中之園」的諧趣園。眺遠齋地勢較高,南對牆外的街道,據說慈禧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在此觀看百姓到妙峰山趕會,所以也叫「看會樓」。諧趣園是乾隆時仿無錫暢園建造的,園內一池碧水,亭亭蓮葉,環岸有用百間游廊連接起來的十三座樓台亭閣。凌架於湖心的飲綠水榭。傳說為慈禧釣魚取樂的地方。出諧趣園向東,穿過「紫氣東來」城關,便離東宮門不遠了。

元朝,萬壽山稱為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明朝,曾在瓮山上建了一座圓靜寺。清朝,稱清猗園。瓮山泊後改名為西湖。

清朝乾隆皇帝為了慶賀其母親鈕祜祿氏六十歲生日,在瓮山修大報恩延壽寺,將瓮山改為萬壽山,並仿照漢武帝在長安昆明池練水師的故事,把西湖改名昆明湖,全園改稱清漪園。清漪園最後建於一七六四年,共用了十五年的時間,耗銀四百八十多萬兩。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園中珍貴的文物被搶劫一空,宏麗的建築亦多被焚毀。

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時期,總理海軍事務的醇親王奕為了討好慈禧,就在興辦海軍學堂的名義下,開始了修復清漪園的工種,並取「頤養沖和」之意,改名為「頤和園」。工程延續了將近十年,直至一八九五年才基本結束。一九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出逃到西安,頤和園又遭到破壞,慈禧從西安返回北京後,又動用巨款,將頤和園修復。這里不但成為慈禧晚年避暑、游覽、做壽的御苑,而且是她進行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行宮。一九一四年,頤和園作為皇家花園由清皇室售票開放。一九二四年,清末皇帝溥儀離開北京,頤和園辟為公園。

在頤和園西側有靜明園。園內有巍峨的玉泉山,有享有盛名的「玉泉趵突」泉,景物奇麗誘人,為京郊四大名園之一。

個人強烈推介:澄懷閣。雖不是十分有名,但值得一看!!閣名取自老子的澄懷觀道。

6. 電影角色分析

在婁燁的電影「頤和園」的末尾,余紅(郝蕾)反思到,她的大學生活是她人生中「最迷惘」 的一段日子。我們很多人可能有同樣的想法,不過這個和電影同樣美麗和激情四射的女主角------余紅,卻有些與眾不同。 作為一個剛剛從邊遠小城來到北京大學的年輕女孩,她有種浪漫的、有時候甚至是奮不顧身的想法,在日記中她傾注了對一種猛烈的生活的渴望。在影片的前半部,經過了幾段友情、朦朧的愛情,和周偉(郭曉冬)------一個瘦削的、書卷氣的男孩,她一生的最愛------之間激烈的、嫉妒的、分分合合的感情,滿足了她這種渴望。 但是余紅和周偉------以及影片中他們的朋友、敵人------不是普通的大學學生。或者這么說,他們的大學生活有個非同尋常的背景。於紅1988年來到北京,她的大學的第一年從感情和性的混亂開始,結束於那場動盪的社會事件。 「頤和園」第一次亮相是在2006年的 戛納電影節,對於性和政治的坦率讓人印象深刻。不出意料地,它的真誠並不沒有得到贊賞,因為沒得到許可就把電影拿去戛納參展,婁燁被禁止5年內不能拍電影。但是影片對年輕時理想主義的殷切的擁抱,撥響了那些有類似經歷的人們心中的琴弦。 婁燁不僅僅滿足於重構那些從女主角(以及他們那一代人)的青春里消失的微醺的瞬間。他同樣關心接下來的那些失望、妥協、顛沛流離,這些共同構成了電影角色的天安門傳奇以及畢業後的平凡生活。他跟隨余紅和周偉支離破碎的成長,用錄像帶記錄他們周圍變化的世界。 周偉跟隨大學時的朋友來到了柏林,與此同時余紅在一個省會城市找到了坐辦公室的工作。時代在變化,川流不息的自行車和紛至沓來的信封被SUV和e-mail所代替。其間有些情感糾葛,有一次自殺也有一次流產,盡管經歷了所有這些,未來因為茫然而痛苦,但是余紅並沒有喪失信心。 不管是後來的背叛還是當初的迷戀,影片的描寫都沒有誇大。在兩小時二十分鍾里,「頤和園」都伴隨著跳動著切分音的時代流行歌。像六十年代的讓-呂克戈達爾一樣,婁燁喜歡使用無聲的推拉鏡頭和急促跳躍的剪輯,和戈達爾一樣,婁燁的鏡頭也專注於女性的美麗。但是郝蕾,一個不屈的、不受束縛的女演員,不僅僅只是電影鏡頭關注的對象;余紅的頑強和脆弱是影片的情感核心,它躍動的節奏跟隨著余紅混亂的慾望。 在描繪愛欲與政治交織的時候,婁燁和賈樟柯----另一位經常被控制的中國導演(他的新電影「三峽好人」,今天也在紐約公映)----有些共同之處。「頤和園」被看做是賈樟柯電影「站台」的姊妹作品,甚至是續集。「站台」講述了一群中國的年輕人如何經歷了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早期社會文化變革。不過賈樟柯和拍攝過黑色電影「蘇州河」以及驚悚片「紫蝴蝶」的婁燁相比,更像個寫實主義者。 電影中那些意亂情迷的宿舍性愛場面和舞廳里的舞姿超越了敘事或是心理層次的意義。很明顯這才是重點。最終,婁燁更願意梳理中國最近幾十年的歷史紋路而不是反思。也許正是這樣,影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些許不了了之的模糊的表達。 不過在電影「頤和園」中,婁燁不僅僅是記錄了這十年的重大事件,他更是找到了一種電影語言。他從那些感情的漩渦與狂想中提煉出的,正是栩栩如生的歷史的精華 宮世林你要找的這個電影角色分析在這里可以好到 www.cangjingkongba.com

希望採納

7. 影片頤和園結束後,為什麼說余虹和一個撫寧的年輕人生活到2003年的冬天

余虹不是真實存在的人,她的結局就是和一個撫寧的年輕人生活到2003年的冬天,電影的結局本就是給你無盡的續想的,到這里電影就已經結束,故事已經講完,至於後面的結局編劇沒有編,留給了觀眾

8. 婁燁的電影風格以及特色

從處女作《危情少女》(1994)至《浮城謎事》(2012),婁燁電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作者電影風格:

關注社會普通人尤其是底層和邊緣人群,表現在堅定/脆弱、忠誠/背叛、真相/偽裝、記憶/遺忘之間游移不定的情感,以及由之帶來的歷史、現實的虛無感,偏愛暴力和性內容,追求肩扛手持的紀實攝影風格,以陰郁的影調來表現對於世界的灰色認知,以及在殘酷外表下對人的悲憫和同情。

(8)頤和園鏡頭分析電影擴展閱讀:

作為紀實拍攝的一種重要手段,手持攝影在婁燁的電影中被大量使用,成為其個人化影像風格的重要體現。相比於固定機位的精準穩定,手持攝影帶來的往往是晃動與虛焦,這是一種粗糙有序的審美體驗。

多場打鬥奔跑的情節,尤其是楊家棟與姜紫成在車內的打鬥戲,沖撞與旋轉交疊著快速剪輯,使觀眾評價為「2D電影看出了4D電影的特效」。主人公頻頻撞擊畫框,打破了封閉穩定的構圖和空間,延伸出更為豐富的畫外空間。

同時,手持攝影的虛虛實實也展現出四角關系背後的利益和紛爭,以及人物內心陰暗復雜的極端心理狀態。對於小諾來說,從小到大的家庭暴力和上一輩的愛欲糾葛,使得她變得迷茫冷漠,晃動的鏡頭展現出其內心的焦慮和茫然。

面對著熊熊燃燒的大火,姜紫成留下了眼淚,或許是對其靈魂墮落的哀嘆,配合著手持攝影的大特寫鏡頭,電影描摹出了一個個被權力和利益異化了的悲劇命運。

9. 《頤和園》裡面余虹到底是什麼人

《頤和園》裡面余虹就是郝蕾。郝蕾1978年11月1日出生於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1、《頤和園》中孤獨求索的余虹,她有別人不敢擁有的孤獨和倔強。而要問郝蕾為什麼能演好《頤和園》,我覺得這個角色就是為她量身定做。郝蕾賜予了《頤和園》里余虹這個角色靈魂和生命。


2、郝蕾2003年的時候因為主演電影《頤和園》而獲得廣泛關注,之後《頤和園》還獲得了韓國釜山電影節青年導演計劃的劇本獎。



(9)頤和園鏡頭分析電影擴展閱讀


1、2004年,隨著《頤和園》的上映,郝蕾同樣迎來了感情的結束。外界傳言是因為鄧超無法接受郝蕾在劇中的尺度太大,但郝蕾只是淡淡說起:「能因為一段戲分開的愛情,那不叫愛情。」


2、毫不誇張地說,《頤和園》是中國近二十年來最好的文藝片,沒有之一。婁燁在這部電影中所想要投射的所有情感,都在余虹的身上被聚焦、被體現、甚至被折射,而恰恰是郝蕾的演繹,讓余虹這個人像一把刀,深深地刻進了觀眾的心裡。

10. 頤和園的影片評價

為表現而表現,故事太散,人物性格的發展很生硬,還有一些投機討巧的元素,總之是乏善可陳。可能我本來就不太喜歡這一類的作品。 還有這片禁了吧。。

閱讀全文

與頤和園鏡頭分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馬免費電影院在線觀看 瀏覽:160
午休時間台灣電影 瀏覽:223
電影綠色什麼 瀏覽:474
黑人歧視題材的著名電影 瀏覽:486
電影天堂口經典台詞 瀏覽:4
20世紀電影圖片 瀏覽:284
女生說要看電影怎麼約她 瀏覽:999
電影紳士視頻迅雷下載 瀏覽:702
拍攝足球微電影 瀏覽:220
你的婚禮電影怎麼拍視頻 瀏覽:701
許昌時代廣場電影票 瀏覽:483
娜娜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電影 瀏覽:107
林雪搞笑古裝電影全集 瀏覽:29
大飯店傳奇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981
ps如何營造電影的感覺 瀏覽:631
電影出現非法軟體 瀏覽:849
播放抖音最新電影 瀏覽:345
徐克電影全集下載 瀏覽:461
上海13太保的電影 瀏覽:861
電影大商店迅雷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