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禮儀活動目標怎麼寫
隨著幼兒們生活的豐富和交往的不斷增多,他們有機會與更多的人和事接觸,同時,他們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變化,在家是小寶貝,小主人,在外是小朋友、小夥伴,有時也會扮演小客人這一角色,由於年齡和經驗的局限,如何進行角色的互換,如何順利地與他人交往,是幼兒面臨的一個難題。學習做客的禮貌,嘗試在不同的環境中與他人交往,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將會使幼兒終身受益。
活動目標:
1、知道該怎樣禮貌做客:
2、體驗禮貌地做小客人的快樂。
3、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准備:
1、事先與家長取得聯系,獲得允許後集體到某個幼兒家做客。
2、錄製做客的錄像帶。
3、准備好家長提出的建議圖片若干。
過程建議:
1、引出話題,激發願望;
教師引導:
(1)爸爸媽媽為小朋友們「我是小客人」的活動出了好多主意,我們來看看是些什麼主意。教師講完後,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主意?為什麼?
(2)教師出示圖片,激發幼兒想做小客人的願望。圖片內容依次為:拜訪小夥伴、去叔叔阿姨家、生日聚會。
2、再現經驗,分享交流。
(1)引起討論
教師提示:
①圖片上哪件事我們已經做過了?(拜訪小夥伴)
②你們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你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裡感覺怎麼樣?為什麼?(高興、害怕、緊張……)
③你們做客時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2)看錄像思考問題:翻東西、要吃的、與人爭吵,這樣做對嗎?
3、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怎樣做個受歡迎的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禮貌)。
4、實踐活動,體驗成功。
(1)交代任務:今天請你們到xx小朋友家集體做客,你們能爭當禮貌的小客人嗎?
(2)討論任務:你准備怎樣做客?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你准備怎樣解決?看哪個小客人最受歡迎?
(3)任務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做客情況,注意要以身作則並及時鼓勵表現好的幼兒。
延伸提示:
回園後組織幼兒交流做客的感受。平時也請家長帶孩子更多地到同事朋友家中去做客。
Ⅱ 幼兒園邀請禮儀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禮儀課教案範文一
如何參與他人的活動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數學。教學方法:情景表演法 行為辨析法。活動目標:1. 通過學習參與他人活動的禮儀技巧,使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游戲。2. 培養良好的社交禮儀習慣。
核心要素:小朋友 做游戲 要參與 求同意
勤溝通 互幫助 多謙讓 好相處
活動准備:1.玩具。
2.班級教師事先商量示範此活動的流程與細節。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通過提問引出活動主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問:「如果你想參加別人的活動,應該這樣做?」
(二)關鍵步驟:
1.請小朋友說出自己的做法。
2.討論:「誰的方法最好?為什麼?」
3.教師示範正確的參與活動時的禮儀,要經過他人的同意才可加入活動。
一位教師扮演「小朋友」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師走過去,對她說:「對不起,打擾一下,我也想玩這個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可以。」於是兩個人一起玩了起來。
4.與幼兒團討:
「平時你是如何加入他人活動的」
「你會用什麼方式打擾他人的活動並提出要加入的請求?(輕拍一下對方的
肩膀、小聲說話等)
(三)幼兒自由活動:
在幼兒活動自由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合作,共同協商。
活動延伸:
1. 給幼兒創造活動的機會,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合作的技巧。
2. 每周評選「禮儀之星」,樹立榜樣,強化幼兒的正面行為。
家園互動:
1.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家長在要參與他人的活動時,要做到主動徵求他人意見,在同意的情況下才加入活動,為孩子樹立榜樣。
2.閑暇時,應與幼兒一起合作游戲,引導幼兒學習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3.家長對幼兒應進行隱性教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修養。
注意事項:
幼兒要徵求他人同意後才能參與他人的活動。但如果對方拒絕了請求,也應尊重他人的意願,不能生氣或說一些不友好的話,而應有禮貌地離開,繼續選擇別的活動。
Ⅲ 幼兒園禮儀如何觀看他人活動教案
你可以選取一個班級去觀察,或者選取,整個學校去觀察,從他們進幼兒園到進班級的過程中觀察他們做了哪些禮儀
Ⅳ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
Ⅳ 幼兒園組織看電影的意義
看電影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多孩子在學習和做事的時候都無法集中注意力,但是看電影的時候孩子卻十分專注,所以可以通過看電影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閱歷,豐富孩子的知識儲備量。
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正面題材的電影,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教育。閱讀和看電影可以對孩子產生積極的作用,劇中的人物也可以成為孩子的正面榜樣。
幼兒園組織看電影注意
看電影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先了解一下大概劇情,以及看電影時需要注意的行為規范,比如說話要小聲,黑暗中別亂跑等。選擇內容健康、適合孩子認知水平、時間較短的電影。
觀影前,要多了解電影內容,盡量查一下對應電影的適合年齡。如果影片中有暴力、粗俗語言等都會對兒童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影片內容遠遠超出孩子認知水平,孩子看不懂,也是浪費時間。
Ⅵ 幼兒園中班禮儀《專心聽講》教案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上課專心聽講有利於學好知識,教育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做到:眼看、耳聽、心想,注意力集中。
正文:
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你知道《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開始釣不到魚,為什麼後來釣到了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認真看《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放《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或用幻燈片配上錄音)
二、教師分析:
小貓開始因為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蜻蜒,一會兒捉蝴蝶,所以釣不到魚。後來蜻蜒、蝴蝶又飛來了,它像沒看見一樣,一心一意釣魚,所以釣到了一條大魚。小貓一心一意地釣魚,這樣就叫精神集中,也叫專心。
三、過渡語:
小貓只有專心才能釣到大魚,我們學習 知識也需要專心,尤其是在課堂上,我們更應該專心聽講
創設情境:分四組,每組發給一朵小紅花。在黑板上出示蘭蘭、圓圓、亮亮、樂樂、林林圖像。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紅花給誰戴。這五個小朋友在上課的時候,誰做得好,就給他(她)戴上小紅花。(放小品錄像《蘭蘭,好樣的》。沒有條件的可現場表演)
四、鏡頭一:
數學課上,老師在講課,同學們在認真聽,突然,外面傳來笑聲,蘭蘭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聽老師講課,圓圓卻往窗戶外看。
問:老師在講課時,外面傳來笑聲,蘭蘭是怎麼做的?
(認真聽老師講課,不受其它聲音的干擾。)
五、鏡頭二:
語文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林林拿出畫片,悄悄地對蘭蘭說:「你看,我買的新畫片,多漂亮。」蘭蘭擺擺手,還是望著老師寫字。
問: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林林拿出畫片給蘭蘭看,蘭蘭是怎樣做的? (認真看老師板書,不受同學的影響。)
六、鏡頭三:
老師提問時,前面的同學不小心碰了蘭蘭的桌子,蘭蘭像沒看見一樣,認真思考老師的提問,站起來回答了問題,非常精彩,同學們鼓掌。
問:老師提問時,蘭蘭是怎樣做的?(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七、鏡頭四、
作業 本發下來,蘭蘭的全是「√」,圓圓、林林的有幾個「X」。老師表揚了蘭蘭,同學們誇她:「蘭蘭,好樣的!」
八、分組討論:
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每組派一個代表給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紅花)
為什麼給他(她)戴上小紅花,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九、小結:
蘭蘭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認真聽講,耳朵注意聽老師講課,眼睛注意看老師,腦子還認真思考老師講的問題。
由於蘭蘭懂得只有上課專心聽講,才能學好知識的道理,因此,她能不受別人的影響,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獎。
十、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出示燈片:
《評一評》明明這樣聽講對嗎?(明明上課很守紀律,坐得端端正正,但是他的腦子里想著踢球的事,沒有專心聽講)
十一、小結:
上課專心聽講應該做到耳聽、眼看、心想,注意力集中。談談自己專心聽講的收獲或不專心聽講的後果。我們班有很多專心聽講,認真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如果還有誰這方面做得不夠好,讓我們好好向蘭蘭學習。
Ⅶ 幼兒園中班禮儀教案《觀看比賽》
幼兒園教案:友好相處朋友多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及與同伴友好和睦相處的方法。 2.體驗與老師、同伴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請幼兒課前收集有關\"我和好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以圖畫或圖示等方法記錄下來。 材料准備:紙、筆、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小黑豬嚕嚕》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導幼兒欣賞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鼓勵幼兒說說小黑豬沒有朋友的原因。提問:小動物們喜歡和小黑豬玩嗎?為什麼? 討論:如果你是小黑豬,要怎麼做才能讓小朋友喜歡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學習友好相處的方法。 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已有的友好相處經驗。 師:平時是怎樣和好友友好相處的? 師幼共同梳理友好相處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謙讓、關心幫助同伴、待人有禮貌等。 3.分組情景表演,體驗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 (1)幼兒分組進行表演,教師指導。 (2)集體分享,為幼兒頒獎。 4.活動結束,進一步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 師:朋友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多開心呀,我們大家一起比一比誰的朋友多把! (四)活動延伸:在班級進行\"誰的朋友多\"的評選活動。
Ⅷ 幼兒園大班禮儀《欣賞(在圖書館)》教案
活動思路: 通過帶領幼兒參觀圖書館,讓幼兒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他們進入圖書館閱讀的願望和初步培養幼兒遵守圖書館各種規則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激發來圖書館閱讀的願望和興趣。 2、了解幼兒圖書館是藏書、看書、借書的地方。 3、了解在圖書館閱讀的規則。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在圖書館准備圖畫書《好安靜的蟋蟀》和已經閱讀完畢的。 2、經驗准備:借幼兒園圖書館開館之際,教師從圖書館借閱《貓太噼哩噗嚕在海里》等幾本充滿趣味的圖畫書,與幼兒一起分享,激發幼兒閱讀圖畫書的興趣和參觀幼兒園圖書館的願望。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對圖書的閱讀興趣。 活動難點: 初步了解閱讀的規則並嘗試遵守。 活動過程: 一、走進圖書館之前的准備活動 1、引導幼兒發現圖書館的指向標。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發現去圖書館怎麼走? 幼兒:(指著箭頭說)走這里。 幼兒:這上邊寫著「圖書館」。 隨後幼兒順著箭頭指向來到幼兒園圖書館門口。 2、討論圖書館的作用及閱讀規則。 教師:你們知道圖書館是做什麼用的嗎? 幼兒:是用來看書的。 教師: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幼兒:安靜,要一頁一頁地翻閱,看完後書要放回原處。 二、圖書館里的活動 1、認識圖書館的兩位老師。 介紹圖書館的兩位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向他們問好,告訴幼兒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請這兩位老師幫忙。 2、認識不同類型的書。 (1)認識大書:出示大書《白羊村的美容院》,讓幼兒感知大書的特點。 教師:你們覺得這本書和我們平時看的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很大,就是站在最後的小朋友也能看到書的畫面。 教師:看看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什麼? 幼兒:有不同顏色的小羊,有小河。 幼兒:老師,我們家有這本書,是《白羊村的美容院》。 教師:是《白羊村的美容院》,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來這里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