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片紅高粱與原著的區別
張藝謀的前期電影尚能忠實於原著,改編於莫言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的電影《紅高粱》,主題風格上都符合原作。這與張藝謀本人當時的境遇有關。因往日備受壓抑而渴求表達的急切願望,小說對人性自由無羈的張揚與彼時心意的相契,全借初執導筒的興奮一股腦稱渲泄出來。他顧不得思考,也不想思考太多,完全沉浸於熱火朝天、五風十雨的高粱地里,縱情地體味其中的轟轟烈烈任情任性的生命。
⑵ 如何評價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
大家好,我是傾情,很高興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張藝謀的作品風格善於使用誇張的色彩風格,容易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而《紅高粱》正是其作品風格的最好體現。影片中,一片片紅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色的嫁衣,紅色的高粱酒,紅色的高粱以及紅色的大太陽,無一不透說著生命力的頑強和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但在謳歌生命的同時,影片背後同樣充斥了時代下沉重的涵容,是一部極具人文關懷的影片。 創作者採用了大量的紅色,謳歌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於生命的追求與熱愛,刻畫了生命之美與頑強,在原有的基礎上,烘託了氣氛,表達了創作者本身對於生命的高度贊揚。文章以紅色為線索,紅色的高粱酒正是人們生命活力的體現,其釀酒時的粗狂以及張揚的音樂,集中地反映了生命的活力。
《紅高粱》這部影片改自莫言的小說,而電影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豐富起來,而影片大量使用的紅色,不僅象徵著生命與愛情,更是象徵著血腥與殘酷。影片訴說得感情真摯而又熱烈,難以用語言去表達清楚。《紅高粱》中所刻畫的情感既是喜也是悲。更可以說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與責任感,同樣是一種希望和信念。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⑶ 小說紅高粱在題材上的突破和創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說紅高粱在題材上的突破和創新主要表現在莫言的經典之作再次被改不較原著和電影,都有了很大的創新和突破。九兒的大部分戲份不再單單是跟余占鰲的愛情較量上,而是賦予了她很多的智謀與性格,處境更加復雜、險惡,因此周迅版的九兒形象也更加立體和鮮明。
小說紅高粱的作用
創新了中國文學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獨特手法;小說中的人物,個個形象逼真、性格鮮明、朴實坦盪、愛憎分明,展示了豐富而復雜性的人物性格。體現出莫言小說創作粗獷、精緻而不乏華麗的藝術特色和冷漠、詭譎多變的風格。
給我們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文學創作天地,展現了文學創作那原本應有的泥土的芳香。其在主題宣示與創作藝術上的成功探索,對當代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創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⑷ 張藝謀根據莫言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跟其原著相比是否差別很大
·是的。
·張藝謀是只會看畫面色彩的「大導演」,兼大宣傳家。
·《紅高粱》還算張藝謀的得意之作的了,主要因為他選對了好的劇本。
·譬如張導近作的「賀歲大片」《三槍拍案驚奇》,就是已經埋下了下次他宣告其作品誕生,觀眾唾沫洪流沖擊的伏筆了。主要的原因,是他根本不會看劇本,更不必談編劇,選劇本了。依上所言,所以其影作《紅高粱》跟原著作相比,具有大的差異,已不足為奇了。
⑸ 紅高梁電視劇與電影紅高粱有什麼區別
電影基本是按小說的,電視拍了60集新增了很多其他人物。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創作背景
《紅高粱》根據莫言同名中篇小說改編。張藝謀看了莫言的小說以後覺著小說里的這片高粱地,小說里的這些男人女人,豪爽開朗,曠達豁然,隨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歡樂。
在創作的時候,《紅高粱》無論是在精神氣質還是在電影形態上,都沒想學誰,就是想創造一種地地道道的民族氣質和民族風格。莫言小說里的高粱地是莊稼漢們種的,在電影里則把它改成了神秘的野高粱地。《紅高粱》的編劇有三個人:陳劍雨、朱偉以及原著小說的作者莫言。
1987年,莫言在高密的時候,張藝謀就把《紅高粱》的定稿拿給莫言看。莫言看完以後發現定稿跟原來的劇本完全不是一碼事了,張藝謀實際上作了大量的精簡。
⑹ 紅高粱電影影評分析
電影《紅高粱》講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東北高密鄉,「我爺爺」解救了受困於包辦婚姻的「我奶奶」,誤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紅,最後在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中目睹「夕陽紅」的故事。
這是由莫言的《紅高粱》和《高粱酒》改編而來,當時莫言還不是什麼諾貝得主,不過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來描述這個活色生香,翻滾著血與肉,燃燒著靈與性的高密東北鄉罷了,30年前,各個導演作家演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卻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見,不僅是眾人成就了它,《紅高粱》也成就了眾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眾多的「紅」:高粱的紅,夕陽的紅,鮮血的紅,酒色的紅以及服裝的紅,紅這個色彩貫穿了全片,或作為性慾的象徵,或寓意著勞動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國百姓的民族存亡掙扎,而用色彩講故事,表現人物與情感一直都是國師擅長的手段,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
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
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長久以來國師的作品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中國鄉土氣息,逼真的細節隱藏著動人的浪漫,用人類相通的感情不分種族國界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片中的人物是豐滿生動的,「我爺爺」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怕老婆受欺負,一人冒死單挑禿三炮,喝了酒當眾指著「我奶奶」宣示主權。
「我奶奶」溫柔賢惠,勤勞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來,但同時她又是堅強剛毅的,在花轎中受折磨卻一句話也不說,與父親爭論無用後獨自拍馬疾行,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
《紅高粱》中對性,酒,死亡都表達了近乎原始的崇拜,愛情為主題卻沒有出現一句情話更是展示了中國人內斂的愛情觀,個人對國家生死存亡的責任感更是為全片主題做了升華,紅高粱在那時儼然成為中華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圖騰。
⑺ 《紅高粱》電影是否能與小說媲美
整部影片一直有一種情緒在向外噴涌,仿若生命的脈搏般雄健有力。個體的反抗是如此的決絕而動人心魄,個體生命的釋放又是如此坦盪而豐盛濃烈。我感動於九兒的堅毅,潑辣與直爽:「這屋裡的東西,能燒的就燒,不能燒得就埋!再用這高粱酒把這十八里坡澆上三遍!」眼神火一樣躍動的昂揚,語氣是那樣的堅定;我感動於九兒貼窗花的鏡頭,喜慶的嗩吶為她的歡暢鳴響,她有勇氣翻過舊的一頁,明快爽朗的開始她的新生活;我還感動於燒酒鋪的弟兄祭酒神的情景:幾個皮膚光潔黝黑的厚實男人,光著膀子酣暢的吞咽著那凜冽的高粱酒,然後將碗「咣」的一聲朝地上一砸:把生命的率真與質朴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張藝謀導演准確而深刻的挖掘出了人性中最本真,最朴實的一面,為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如火焰般跳動在我們脈搏中的鮮活的人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赤裸裸的拋灑在鏡頭前,如血一般盪氣回腸。
⑻ 電影《紅高粱》與電視劇《紅高粱》相比哪個更好
電視劇《紅高粱》更好,看著比較有感覺,朱亞文和周迅的演技都很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