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爭電影的故事梗概500字

戰爭電影的故事梗概500字

發布時間:2022-07-01 05:42:05

Ⅰ 革命電影的故事梗概(五年級)

《雞毛信》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雞毛信》,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12歲的小八路海娃歷經艱險去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個放羊娃,也是個小八路。他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站崗放哨。一次,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送一封雞毛信。爸爸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路上要當心,一定要親手把信交給山王村指揮部的張連長。」
海娃選了一條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為能安全的把信交給張連長,沒想到路上還是遇到了一隊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雞毛信怎麼辦?」他急得滿頭大汗,一會把信藏在褲袋裡,一會兒塞進石縫里。忽然,他靈機一動,從身上撕下一根布條,把雞毛信捆在一隻老羊的尾巴下邊。鬼子看到了海娃,齜牙咧嘴的問:「你的,小八路的幹活?」海娃搖了搖頭,「我是個放羊的。」鬼子見問不出什麼,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趕著羊群剛走不遠,就看見幾個鬼子追了上來,原來他們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隻藏有雞毛信的羊,老羊拚命掙扎。海娃想:「雞毛信會不會從羊尾巴里掉出來呀?」於是,他對鬼子說:「老羊有什麼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來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幾只小羊烤著吃了。看著自己心愛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來。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們一起睡覺。海娃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明天鬼子還要殺羊吃,雞毛信可怎麼辦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裡,趁著鬼子都睡著了,海娃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雞毛信,飛快的向外跑去……
終於逃出來了!海娃興奮極了,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著山王村的方向飛跑。眼看著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壞了!雞毛信不見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邊回想一邊順著來路仔細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雞毛信嗎,還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收好信正要往回走,就聽見幾個鬼子嘰哩哇啦的在後面叫他,原來,鬼子今天要攻打龍門村,准備叫海娃帶路。海娃把鬼子引到一條到處是石頭、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鬼子不熟悉地形,走走停停,海娃順著熟路,飛快地逃走了。他來到了山王村,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張連長按著信,帶著隊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樓,消滅了里邊的鬼子,取得了很大勝利。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海娃那機智勇敢、意志堅強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定要倍加珍惜。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Ⅱ 關於戰爭的一個小故事梗概

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王小二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小兵張嘎

1940年河北唐縣兒童團員在執行「安檢」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Ⅲ 上甘嶺電影梗概

《上甘嶺》主要內容:1952年秋,美軍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企圖奪取上甘嶺主峰陣地五聖山。上甘嶺戰役爆發。八連連長張忠發(高保成飾)奉命執行主峰陣地的堅守任務,師指揮所要求他們堅守24小時以待後援。

可就在一個上午,敵人竟進攻23次,我軍傷亡慘重。敵人繼續增兵,師指揮所命令張忠發暫時撤進坑道。第二天,敵人大舉進攻五聖山。張忠發命令連隊配合其他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大股敵人。師指揮所要求張忠發拖住敵人,使後方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葯。

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斗爭。坑道與後方的聯系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戰士們相互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戰斗。

在朝鮮人民的支援和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他們頑強戰鬥了24天,讓我軍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備,最後一舉殲滅了敵人。上甘嶺戰役改變了朝鮮戰爭的形勢。

影片評價

該片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他把視點投向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群像。

影片多用富於個性特徵的動作、語言刻畫人物,如張連長,既有英雄氣概,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基層指揮員的形象。

影片的節奏處理也頗具匠心,既有緊張激烈的戰斗場景,又有舒緩深沉的抒情段落,二者妥貼地交織在一起,引人入勝。環境氣氛和物件細節的創造性運用,也增添了影片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本片插曲《我的祖國》在渲染氣氮、表現主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傳甚廣。


Ⅳ 戰爭與和平電影故事梗概

戰爭與和平Война и мир 1968

這是部製作精緻、構思嚴謹的巨片。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影片方面的傳統,完美地融合托爾斯泰原著精神於其中,再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影片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是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5億6000萬美元的投資,即使到了現在,許多美國大片還是望塵莫及。

好萊塢版的《戰爭與和平》,好像鐵了心要把托爾斯泰的名著拍成一部愛情電影,丁香花一樣美麗的奧黛麗·赫本,被壓縮得幾乎只剩下一條愛情主線的劇情……沒辦法,讓美國人去感受俄羅斯的歷史,是深刻不起來的。

而前蘇聯版,其宏大的場面,史詩般的鏡頭語言,讓觀者無不清晰地看到俄國人自身對本國歷史的切膚感受。

不知有沒有受之前美國人的影響,前蘇聯版的女主角柳德米拉·米哈伊諾芙娜·薩維里耶娃像極了奧黛麗·赫本,除了帶點本民族氣質,身材更豐滿一些,一樣的高挑美麗、一樣的清純活潑,表情、動作也有些相似。不過,這並不影響她演技的發揮。《戰爭與和平》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薩維里耶娃更是一躍成為全世界知名的蘇聯演員。

在那個年代,前蘇聯電影居然得到了那些充滿傲慢與偏見的美國奧斯卡評委們的青睞,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拍到了讓人無話可說的地步。

四部總共算下來應該有六個多小時吧,看完長長地吁了一口氣。非常宏大的史詩巨片,真實地還原了列夫.托爾斯泰原著的精髓,以恢宏的氣勢、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復雜的人性刻畫,再現了那段關於國家、戰爭、愛情、命運的盪氣回腸的19世紀俄羅斯的那段悲壯史詩。影片的戰爭場面非常地壯觀宏大,特別是19世紀初拿破崙侵俄的那場博羅迪諾戰役,在當時沒有電腦特技的年代下,得需要調動多少的臨時群眾演員、使用多少的拍攝設備才能完成這場極其悲壯的大戰役啊。還有最後的莫斯科大火也表現得相當不錯,鏡頭調度地很好,看著這座美好又古老的城市在大火中煎熬,讓人不得不對戰爭的殘酷報以切齒地痛恨啊。演員選得真不錯,很有那種俄羅斯民族的高貴冷俊氣質,特別是飾演娜塔莎的演員簡直就象城堡里的公主小天使,就象一股春風拂過整部影片,盡現其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更重要的一點,人長得比奧黛麗赫本還赫本(網友語),真得象極了。

Ⅳ 電影中的戰爭故事作文400字

戰爭,這個看似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遙不可及的詞語,其中到底包含了怎樣的意義?我們不能因為想要知曉而去真的發動一場戰爭,但是,我們可以從戰爭電影中尋求到一些答案。
其實在我對戰爭題材電影有了解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不過是一種烘托個人英雄主義還有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的媒介罷了,戰爭電影表達的這些思想虛幻又不真實的。然而,在某個契機下我觀看了一部名為《拯救大兵瑞恩》的美國戰爭片,它徹底顛覆了我之前抱有的那些偏見。
電影的開場就是殘酷的諾曼底登陸現場,一輛輛美軍的運兵車在離海岸不遠的地方駛下船艦,帶著裡面懷著惴惴不安心情的兵士們向那看似風平浪靜的海灘緩緩靠近。早已深知這場登陸戰役結局的我「冷眼旁觀」著這些士兵,等待著屬於他們的宿命的到來。
運兵車已經駛上了海灘,在淺淺的海水裡緩緩打開前方的閘門。
「動起來!快下船!」站在隊伍後面的一名士兵叫嚷道,下一秒,他身前的戰友就用噴濺得到處都是的鮮血相應了他的號召——埋伏在海灘四周的德國納粹用MG3機關槍向著失去閘門庇護的美國士兵們無情的掃射開去。尖利的子彈穿過一個又一個血肉之軀,把曾經鮮活的他們變成了一具具屍骸。
我認為應該存在的戰爭英雄在哪裡?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個瑟縮在掩體後面的「膽小鬼」。
盡管最後美國士兵攻下了灘頭,但那遍布整個海灘的屍體已經說明了這勝利的代價。
下一個鏡頭,米勒上尉需要帶著自己的幾名部下趕往一座橋頭將在那裡駐守的部隊里一個名叫瑞恩的士兵帶回來,讓他離開戰地,回家照顧自己的母親,因為他是這個母親四個兒子中唯一一個還沒有戰死的。
米勒上尉和他的隊友們並不想冒險去找一個根本不認識的士兵,而且剛剛經歷了登陸作戰的他們身心極度疲憊,但命令就是命令,於是當他們經歷了千難萬險,失去了兩名出生入死的戰友之後,他們終於見到了瑞恩,然而,瑞恩卻給了他們一個出乎意料的答復。
「我不能夠回去,我得和戰友們一起守衛這座橋,為什麼我可以走他們不行?他們也有父親母親。所以,我要和他們站在一起,我媽媽知道了我的決定她也一定會為我驕傲的。」稚氣未脫的年輕小夥子瑞恩這樣說道。
米勒和他的隊友們對於犧牲兩條人命換來的這個結果感到十分憤怒,但冷靜下來之後,他們也認同了瑞恩的想法,而且也決定留下來幫助瑞恩他們守護這座橋。
黃昏十分,一支人數大大超過預期的德國部隊准備跨過這座橋,米勒和瑞恩他們進行了殊死的阻攔,最終在空中部隊的協助下殲滅了這只部隊,但整個小隊也幾乎全滅,米勒上尉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瑞恩,完成了自己小隊被賦予的使命。
真實的戰爭就應該是這樣,它殘酷,它不近人情,但也展示了人性最光輝的一面;它荒誕,它吞噬生命,但也教導了我們責任的重要性;它罪惡,它陰謀滿布,但也體現了人類對美好的追求和嚮往。
(花了一個小時寫的,絕非抄襲)

Ⅵ 關於戰爭的故事500字

王二小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1997年7月一個炎熱的下午,時任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縣長的劉建軍,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
根據劉建軍說,當時的電話是從北京打來的,對方說他是一個日本人,想到這兒來,希望劉建軍去北京接他。接到電話的第二天上午九點左右,劉建軍來到了易縣和來源縣的交界處——門墩山。
不久,劉建軍看到有一輛黑色的賓士車向他馳來,停在了他的身邊。
停下來從車上下來一個老人,一米七多一點,個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一頭白發,穿得也很整齊,下來以後就給劉建軍鞠了一個很深的躬。
日本老人告訴劉建軍,開車的是他的兒子,車是從北京租來的,寒暄之後,老人向劉建軍提出了一個請求。他希望劉建軍坐上他的車,讓司機回去。
出於對客人的禮貌,和對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尊重,劉建軍盡管心裡很疑惑,但還是答應了老人的請求,上了他的車。
上車後老人告訴劉建軍,他這次來是來謝罪的,他對這個地方有罪。
這是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狼牙山就座落在今天的保定市易縣境內。由於易縣在抗戰時期是八路軍的敵後根據地,在這里曾發生過許多慘烈的戰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常常有當年在這里打過仗的日本軍人,來這里懺悔謝罪。但當那位日本老人向劉建軍表明自己的身份時,劉建軍還是吃了一驚。
他說他就是追殺狼牙山五壯士的那個小頭目。
這是當年電影再現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壯烈一幕,但劉建軍仍無法相信眼前這位慈祥的老人會是那場慘劇的直接製造者。按照日本老人的要求,車子直接向狼牙山的方向開去,當車子來到狼牙山腳下的一個拐彎處,老人突然要求停車。
下車後,他面對著狼牙山,筆直筆直地站著,隨後用日語大喊了一聲,隨後筆直地跪下了,趴在地上號啕大哭。
狼牙山距離易縣縣城36公里,海拔1105米,因山峰挺拔,形勢險峻,狀似狼牙,故而得名。八路軍五壯士在這里跳崖之後,這里已成為後人瞻仰的一個聖地,每年都有眾多敬仰英雄的人來到這里。半個多世紀風雲變幻,狼牙山就像是一位老人,閱盡了人間滄桑。此刻,它靜靜地注視著這位前來謝罪的日本老人。
回憶起十年前那位日本老人在這里伏地謝罪、號啕大哭的情景,劉建軍感慨萬千。

1941年9月25日清晨,狼牙山五壯士奉命掩護大部隊轉移,他們在棋盤陀上拖住日軍之後,沒有尾隨大部隊向東北方向撤退,而是故意把日軍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在小蓮花峰上與日軍展開激戰,最後彈盡糧絕,跳下懸崖。劉建軍陪日本老人一起上了狼牙山,老人給劉建軍講述了當年他率領著日本兵,追殺狼牙山五壯士的經過。
李振玉是狼牙山景區的一名導游,他的父輩也和狼牙山五壯士一樣,在狼牙山上跟日本人打過仗。所以他不僅熟悉狼牙山上的一草一木,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也知道得很詳細。李振玉告訴我們,今天上山的路已經拓寬了,當年這里幾乎沒有路。
但五壯士跳崖之後的一幕,日本老人的講述讓劉建軍又吃了一驚。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時候,有一個人在狼牙山的另一個山頭目睹了他們慷慨赴死的壯舉,他就是當年狼牙山腳下一個村子的游擊隊中隊長冉元通。冉元通不僅是壯士們跳崖的惟一目擊者,當時去世的三位烈士的遺體,也是他帶著另外兩名游擊隊員一起埋葬的。今天老人已經去世,老人的女婿馮成泉帶著我們,爬上了當年他岳父目睹五壯士跳崖的那個山頭。
五壯士跳崖之後,馬寶玉、胡福才、胡德林壯烈犧牲,生前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1941年10月18日,也就是在五壯士跳崖24天之後
晉察冀軍區頒發訓令:對五壯士以身殉國的英勇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為三位遇難的烈士建紀念碑,倖存下來的葛振林和宋學義則被送入「抗大」分校深造。現在這兩位戰斗英雄也都已因病去世。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地方叫小蓮花峰,我們攝制組希望去那裡進行拍攝。但當地村民告訴我們,由於這些年封山育林,樹木把原來就窄小的山路都遮蓋了,再加上山路陡峭,這些年已很少有人上去。後來在我們的執意要求下,兩名熟悉山路的村民,帶著我們攀登小蓮花峰。
經過一番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到了半山腰,但一堵絕壁擋在了我們面前。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撤下山來
日本老人在狼牙山上以自己的方式謝罪之後,心情輕鬆了下來。時近中午,車子在路過一個名叫北淇村的村子的時候,老人突然提出要請這個村子的老人吃飯。

日本老人告訴劉建軍,他們當年曾經在北淇村製造過「血井」慘案,劉建軍當然知道這起慘案的經過。抗戰時期,北淇村曾被八路軍譽為「抗日模範村」,於是日本侵略軍對該村的村民恨之入骨。1943年9月,日軍在這里滅絕人性地製造了「血井」慘案。他們把無辜的村民一個個推到二、三十米深的井裡之後,又往井裡拋石頭,一層石頭一層人,把村裡這口惟一的水井變成了「血井」。
日本侵略軍離開村子之後,倖存下來的村民們立刻從井裡救人,但大多數人都已窒息而死,一個個慘不忍睹。
讓劉建軍沒想到的是,這位日本老人,還是當年這起「血井』慘案的兇手之一,我們來到北淇村拍攝的時候,當年日本老人請客吃飯的那個小飯館已被拆除,在它的原址附近,劉建軍帶我們找到了一個跟它很相似的小飯館。劉建軍告訴我們,當時他壓著怒火,還是從村裡找來了五位老人跟日本老人見面。
這張照片是日本老人狼牙山謝罪之行留下的惟一影像。照片就是在這家小飯館里拍攝的。
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頓午餐,一桌子的人誰都沒有動一下筷子。想起當年的「血井」慘案,小飯館的空氣彷彿凝固了。
在回程途中,當車子來到易水河畔的時候,老人又一次讓車停了下來。
這把軍刀一直被劉建軍保存著,那位日本老人告訴劉建軍,他當年就是帶著這把軍刀,追殺狼牙山五壯士,又在北淇村參與了「血井」慘案,這把日本軍刀,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見證了日本老人當年所有的罪惡和暴行,但也是這把軍刀,後來幫老人撿回了一條命。
原來,在狼牙山五壯士跳崖之後,老人命令他的士兵脫帽敬禮,朝天鳴槍向五壯士致敬的事情,被人告發,不久他被遣送回國,離開了狼牙山地區。
日本老人告訴劉建軍,軍事法庭的人,最後用一條小船,把他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無名小島之後,只留給他一袋糧食和在侵華戰爭他一直隨身攜帶的那把軍刀。
像魯濱遜那樣,日本老人開始了他的荒島生活,在生與死面前,他選擇了活下去。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老人在小島上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人,也沒有看到過船隻從荒島附近的海面上經過。

直到離別時,這位日本老人才向劉建軍道出了自己的名字——茅田幸,他說這不是他本來的名字,是離開荒島以後改的,意思是他在島上住茅草房,種田,才僥幸活了下來的,所以從那以後,他就叫茅田幸
茅田幸來謝罪的那天,是1997年7月14日,他跟劉建軍說這天是他八十歲生日,他特意挑選這個日子前來謝罪。
追殺狼牙山五壯士和參與北淇村「血井」慘案,是茅田幸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也是他今生難以忘卻的一場噩夢,他一生都受到自己良心的鞭笞,謝罪是他尋求解脫的惟一途徑。
如果想要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惟有所有的戰爭罪人,都能像茅田幸老人那樣,真心悔悟,誠心謝罪,老人的舉動,已經為他們作出了榜樣 。
414498706|不錯{1987}好{70}壞{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實驗小學四年2班的吳欣慧,寫的時候是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Ⅶ 老戰爭片老電影作文300字梗概

你摸仿一下這個吧!xx月xx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Ⅷ 小兵張嘎故事梗概作文(500字)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看電視,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看了一部愛國電影,名叫《小兵張嘎》。
這部電影的內容很豐富,主人公就是張嘎小子,他的生活很困難,很多時候只能吃炒乾麵,不過他整天和小朋友們玩,無憂無慮,嘻嘻哈哈。但是,不久,她的奶奶被日本鬼子做住了,在一個地方把她給折騰死了,張嘎他不甘心,很想為他奶奶報仇,於是就去參加紅軍,再行軍的過程中,張嘎用了一把加強把一個日本鬼子的首領給捉住了,立了個小功,可是,另一場戰爭里,張嘎小子他卻立了一個大功,他進了敵人的炮塔里,放了火,炮塔爆炸了,紅軍進軍成功,救出了老百姓。最後,紅軍決定給張嘎一把真槍,讓他成為真正的八路軍。
電影《小兵張嘎》意思雖然簡單,不過讓我印象深刻,張嘎腦袋聰明靈活惹人喜愛,又很愛祖國,讓我從心裡十分羨慕、仰慕他。
電影中的主角張嘎在一場戰爭中,他弄傷了屁股,可他還在繼續追日本鬼子。我看到這里時,想到了我以前做手抄報,我畫來畫去也畫不好,畫好這個,又要畫另一個不會畫的東西,我放棄了,一手把畫給毀了。我很慚愧,為什麼當時我不像張嘎哥一樣堅強呢?
看完電影後,我明白了,做人應該堅強,應該像張嘎哥一樣愛祖國,不能動不動就放棄。

Ⅸ 大渡河電影故事梗概

電影講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

黃團長率領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越過天險,一舉粉碎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為石達開第二的陰謀。從而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

(9)戰爭電影的故事梗概500字擴展閱讀:

《大渡河》電影詳述——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准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地。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

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

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3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鍾戰斗,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丁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

紅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追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閱讀全文

與戰爭電影的故事梗概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中華的歌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04
香港老師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
五四重逢微電影下載 瀏覽:415
龍資源電影下載 瀏覽:987
女人的沉睡電影完整版 瀏覽:795
灰姑娘電影版動畫片全集 瀏覽:497
uc怎麼下載不了小電影了 瀏覽:391
哪個信用卡電影票優惠 瀏覽:547
國產最新電影剪輯 瀏覽:126
怎麼在電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 瀏覽:193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日游 瀏覽:208
改變類微電影有哪些方面 瀏覽:821
湯唯電影完整版 瀏覽:653
校園暴力微電影劇本11人 瀏覽:495
上海南方商城電影 瀏覽:190
李魁是哪個電影的人物 瀏覽:483
全景微電影製作軟體 瀏覽:331
血戰平型關電影完整版 瀏覽:675
高分戰爭場面電影 瀏覽:675
怒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