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譚寧邦演過哪些電影

譚寧邦演過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2-06-29 11:25:12

① 電影《白學恩大夫》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白求恩大夫》是196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人物傳記電影,由張駿祥、李舒田、高正執導,譚寧邦主演,村裡、英若誠、吳雪、楊在葆、田華等出演,於1977年正式上映。

根據周而復同名作品改編,講述了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功績,直至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中國的故事。

諾爾曼·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勞工進步黨黨員,著名外科醫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白求恩從西班牙馬德里前線回到美洲,正在加拿大和美國旅行演講。

在國際援華會的支持下,他立即組成了一個醫療隊,決定來華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38年初他遠渡重洋,突破重重阻撓,到達延安,並在同年6月進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這里,白求恩被任命為軍區的醫葯顧問,受到根據地幹部、戰士和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剛剛安頓好,白求恩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軍區所屬醫院進行了視察。他發現這里的情況比想像的還要差,沒有正規醫院,沒有正規手術室,缺乏有技術的外科醫生,缺乏必備的醫療器械。為了解決這些困難,白求恩首先向軍區司令員請示,辦一個示範的後方醫院,調各分區最好的醫生來加以訓練。然後,他又寫信讓加拿大的朋友寄一些醫療器械。

中國電影《白求恩大夫》(1965)劇照

在訓練班,白求恩自己撰寫講義,向學員們認真傳授外科手術的技術。學員們雖然文化水平較低,但十分刻苦,因此,也增加了白求恩的信心。經過培訓,軍分區各醫院醫生的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白求恩還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最前線為傷員做手術。

一次,三五九旅在山西靈丘打一個比較大的伏擊戰。白求恩率醫療隊奔赴前線,在一個破廟里,白求恩布置了一個手術室,為傷員做手術。徐連長負重傷,失血過多,白求恩抽自己的血為徐連長輸血,挽救了徐連長的生命。眼看炮火緊逼破廟,有的炮彈就落在廟的附近。白求恩仍堅持做完最後一個手術,才撤離。

白求恩在這里看到了許多奇跡發生,許多外界不了解的事情。他希望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的情況,告訴全世界的人民。

他決定回加拿大一趟,軍區開了歡送會,童秘書、方大夫送白求恩到小河邊。突然遠方傳來緊急集合號聲,白求恩停下腳步決定暫時不走了,覺得這里更需要他。白求恩又上前線了,並轉戰各處,最後參加了著名的黃土嶺戰役。

在前線的臨時手術室,白求恩正在做一個手術,敵人突然進行猛烈的進攻,方大夫勸白求恩趕快撤離,白求恩說這是一個腹部手術,一定不能耽擱,否則有生命危險。他堅持做完了手術,但在手術中手指卻被劃破。後來回到醫院,白求恩又堅持做了兩個手術,不慎手套破了,手被感染,他不幸患上血液中毒症。由於根據地醫葯缺乏,白求恩經搶救無效,不幸病逝

② 譚寧邦的個人簡介

譚寧邦在民國34年(1945年)被選為軍隊無線電台成員到中國重慶及中印緬戰區司令部工作,建立「軍隊網路(中國部分)」任副主任,同時擔任上海XMHA電台指揮官。民國35年4月在中國從美軍復員,加入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公關部當記者。同年7月1日任中國福利基金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總幹事,兼任戰災兒童義養會中國分會總幹事。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後,任中國福利會顧問。1962年為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原著改編為兒童劇《哈克貝利·芬歷險記》。1972年回美國定居。
曾經在中國電影《停戰以後》、《白求恩大夫》、《林則徐》等影片參加過演出。

③ 老電影是怎麼拍的難道那些外國人還會來當臨時演員,戰時

新中國50,60年代拍的電影中的「外國人」,有的是請在華外國人,比如《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停戰談判》中的美國顧問,是一位叫譚寧邦的外國人。其他的則是中國演員化妝的。其中有些是有混血,比如邱岳峰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還有請新疆人演蘇聯人,如《熊跡》。

④ 停戰以後電影的美國人是誰演的

賀炳炎簡歷:
賀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從炎,開國上將,湖北省松滋市劉家場鎮人。
賀炳炎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久經考驗的優秀指揮員。[1]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中隊長、騎兵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手槍大隊大隊長、團長、師長等職。在戰斗中負傷被截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第358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領導組建江漢軍區,任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軍區第3縱隊副司令員兼5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四川省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7月1日於成都病逝

⑤ 周而復是誰

周而復
周而復(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祖籍安徽旌德,出生於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作家書法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1]。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1]。
中文名
周而復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3日
人物關系
王亞南好友
王亞南(1901年-1969年11月13日),男,現代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學執教三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辦學經驗,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對現代教育的本質和功能,對如何辦好綜合性大學、如何培養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學,多
快速
導航
人物逝世主要著作人物事件出版圖書文學成就書法成就人物軼事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4年1月3日,出生於南京。
共2張
周而復
20世紀30年代,參加左翼文藝活動。
1938年,赴延安。
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香港中共華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副書記等職。
1949年5月後,歷任華東局統戰部秘書長,上海市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上海市政府人事局副局長,上海市政協黨組書記,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1959年後,歷任對外文委委員、黨組成員,兼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粉碎「四人幫」後,先後當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1978年,任文化部副部長。
1981年,任對外文委副主任。
1983年,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1]。
人物逝世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1]。
在周而復病重期間及去世後,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劉雲山、賀國強、宋平、李嵐清、華建敏、陳至立、巴金和劉復之、王光英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1]。
主要著作
周而復在70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雜文和文藝評論等,共計1200萬字左右。創作有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其中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1]。
共3張
周而復代表作——《上海的早晨》
人物事件
嚴重違紀
1985年10月,周而復率對外友協代表團參加日本新製作座成立35周年活動期間,違反外事紀律,犯了嚴重錯誤。周而復不聽同志多次勸阻,於11月10日擅自參觀供奉有日本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並拍照留念。周而復在出席日方招待宴會時,中途退場,以傲慢態度對待日方友協組織,損害了友好關系。正式訪問按計劃結束後,周而復在即未請示,又無日方邀請的情況下,又留下三人,在東京游覽四天,收看閉路電視的淫穢節目,並要求女翻譯陪看,被拒絕。周而復身為高級幹部,而且是訪日代表團團長,竟在訪日期間犯有如此嚴重的錯誤,為黨紀所不容。1986年2月,經中央紀委討論決定,黨中央批准,開除周而復黨籍,並建議撤銷其所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之職。
申訴平反
1999年10月17日本人提出申訴,要求復查處分所依據的材料,核實平反,恢復黨籍。十六年後恢復黨籍——被開除黨籍的處分公布之後,周而復依舊沒有停止寫作,他「相信黨,相信群眾,相信歷史,凡是冤假錯案,最後總要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不過時間遲早罷了。」於是他「一邊繼續努力工作,一邊等待這一天到來」,「閉門謝客,盡可能減少和外界往來」,「在內外交攻中,忍氣吞聲地寫作」。他寫作、出版了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回憶錄《往事回首錄》、雜文與文藝評論集《六十年文藝漫筆》、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等作品。
2004年1月8日,周而復溘然長逝。新華社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同志逝世。蓋棺論定,歷史終於給了公正的評價。[2]
出版圖書
沒有更多了
白求恩大夫
作者名稱 周而復
《白求恩大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人物傳記電影,由張駿祥、李舒田、高正執導,譚寧邦主演,村裡、英若誠、吳雪、楊在葆、田華等出演,於1965年完成,1977年正式上映。該片根據周而復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故事。
文學成就
1979年後,周而復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懷念集》,文藝評論《文學的探索》和《周而復選集》(第一卷)。從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6卷)。期間還出版了書法集《周而復書琵琶行》、《周而復書法作品選》;散文集《浪淘沙》、《歐美風情錄》;報告文學集《難忘的征塵》。1997年至2000年,陸續出版了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1-4部)、雜文、文藝評論集《60年文藝漫筆》和《周而復散文集》(4部)。出版了書法集《周而復書屈原離騷》、《周而復研究文集》、《往事回首錄》、《死海》和《周而復文集》等。在中國的文學和科學取得了巨大的貢獻!
書法成就
周而復書法藝術造詣頗深,郭沫若稱其書法逼近「二王」。趙朴初詩贊《周而復書琵琶行》:「歐書端嚴可南面,氣清骨重胎羲獻。白公長歌千載傳,琵琶實勝長生殿。」啟功詩雲:「神清骨秀柳當風,實大聲洪雷繞殿。初疑筆陣出明賢,吳下華亭非所見。」
書法家
周而復周而復不僅以小說著稱,而且還是老一輩書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還參與領導成立中國
書協和建立各省、市書協分會的工作,並先後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和中國書協顧問等職。從童年時代讀私塾開始,他就在父親和業師朱華的嚴格指導下學習書法,先後臨習過顏、柳、歐、趙和二王的大量碑帖,並長期涵泳於歐、王之中。幼時家貧,無錢購買紙硯,他就經常蘸著清水在一塊大方磚上練字。他酷愛文學,喜讀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作品,從而為其日後的文學創作和書法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0年代初,他進入上海光華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同時開始從事寫作,結識了魯迅、茅盾等人,並參加左翼文藝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奔赴革命聖地延安,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都未停止對書法的研究與學習。建國後,工作很繁忙,不能夠經常書寫,於是他就利用休息時間來讀帖。「觀千劍而後識器」,周而復正是通過對歷代碑帖的閱讀,將其中有益的精華化為自己的筆墨語言,「會通於意態之際」(明·項穆),從而達到廣覽博收、取精用弘的目的。他的書法,過去不輕易示人,也鮮為人知,還是在他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以後,由於經常參加和主持一些書法活動,同時也總不時地關心著中國書協的工作,並抽出時間來參加一些會議,大家才從筆會、電視和書法雜志及報刊上見到他的書作,於是很快被他書法的意趣所吸引,以至於長期以來,國內外求書者絡繹不絕,令他應接不暇。周而復的書法從小篆、楷書、章草、行書到草書諸體均能,尤以楷、行書為主。他的書法結構嚴謹,欹側而取姿美;筆法方折,纖勁而達清秀;結體或大或小,或簡或繁;筆畫或仰或俯,或輕或重,形成了節奏明快、骨力洞達、肌腴筋健、剛勁蘊藉的藝術特色,並具有濃郁的書卷氣息。對於周而復的書法,中國許多著名書法家都有過高度評價。郭沫若在寫給周而復的信中說:「你的字滿好,逼近『二王』。」同時又不無自謙地寫道:「在善書者之前,呈獻孩兒體,尤覺手軟,真正貽笑大方了。」茅盾在收到周而復的書法作品後復信雲:「兄之書法實勝於我,投之木李,報以瓊琚,我有奢望焉。」趙朴初在《周而復書琵琶行》一書出版時題詩雲:「歐書端嚴可南面,氣清骨重胎羲獻。白公長歌千載傳,琵琶實勝長生殿。君以
歐書書白詩,開卷乍似移船見。心聽鶯語與流泉,恍睹輕攏而慢捻。詩乎書乎消息通,今古相看兩不厭。」啟功在《次朴翁韻奉題一首》中也雲:「周書下筆開生面,不數江東羲與獻。神清骨秀柳當風,實大聲洪雷繞殿。」這些都非常生動地道出了周而復的書法藝術特點。周而復手寫的門匾古往今來,一些有成就的書法家,往往又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文人和學者,周而復也是這樣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游歷世界各地、飽覽名山大川實地考察的見聞。長期以來,這多方面的知識和自身的藝術修養也就自覺不自覺地融入到書法創作之中,從而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書法格局。同時,這也是其作品呈現濃郁書卷氣息和內涵豐碩、意味雋永的主要因素。周而復在書法創作時還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學性,他將自己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對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去,追求和創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與書體形式相統一,從而使書法更富內涵,且具時代氣息。他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為自作詩詞,格調高昂、激情豪放,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這些書法作品的內容,也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書法水乳交融,相互輝映,斑斕奪目。在擔任文化部副部長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期間,在對外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中,周而復總是不遺餘力地倡導書法這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並先後多次率中國書法代表團到日本訪問,交流書藝,以加強兩國人民間的友誼。多年來,他曾出訪亞、非、歐、美和大洋洲,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處,他總是深入了解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書法交流歷史,積極促進書法藝術的交流,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人物軼事
與包立民
周而復第一次到包立民家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同時邀請的還有兩位老報人、老作家。一位是香港老報人羅孚,曾主編過《新晚報》,與周而復相識但不太熟,他比周年輕,也近古稀之年。另一位是京城老報人陳鳳兮,她是法國文學翻譯家金滿成的夫人,擔任過何香凝的秘書,被金滿成的老同學陳毅戲稱為「小京官」。她比周而復年長九歲,時年85歲,與周相知卻不相識。他們都是聶紺弩的老朋友,可以說,他們是因聶詩而相識,又因聶詩而相聚。
談詩之餘,包立民取出了一部當代美術家自畫像的冊頁,封套是山水畫家何海霞題簽的《百美圖》。冊頁中已有賀友直、林鍇、黃苗子、尹瘦石、葉淺予、陸儼少、崔子范、何海霞八人的自畫像,並有畫家的自題或友人題的打油詩詞。這些打油詩詞,多抒發像主甜酸苦辣的藝術人生,明眼人一看便能辨出個中況味,他們不僅是聶詩的擁賞者,而且題寫的詩詞也與聶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包立民萌生廣征美術家自繪漫畫像並附打油詩的靈感。他把《百美圖》的創意向三位老作家講述了一遍,並請他們一一傳閱。
包立民知道周而復不僅是小說家,而且是書法家,他的行草長卷《琵琶行》曾博得書壇大家啟功、趙朴初的贊評。包立民見他饒有興味地翻閱自畫像詩,忽發聯想,如果在冊頁前的空白引首處,請他為今後出版或展出的《百美圖》題一首評贊。包立民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周而復聽了不以為忤,十分爽快地說:「好啊,不過我無曹子建七步成詩之才,要帶回去慢慢推敲。」不久他電話告知詩已題好,等包立民取來一看,在引首處,周而復題了一首《點絳唇》小令,詞曰:
描繪神州,萬千人物出君手。
不分美醜,盡比花和柳。
自寫真容,稱誦時人口。
實難朽,畫情詩趣,百美醇如酒。
1997年,《百美圖》由山東畫報社出版社出版。
周而復第二次來到包立民家是1996年深秋。他們一同赴甬參加「巴人文學研討會」。會後,周而復邀包立民一起游雁盪山名勝,又在溫州參觀了馳名全國的小百貨市場,包立民購了一套落地燈具。回京後,因攜帶不便,周而復囑咐前來機場接他的司機,先順道送包立民回家。車到樓前,周而復本可以打道回府。可是他帶著李秘書非要上樓。當時包立民家中來了兩位遠道親戚,事先沒有準備,客廳沒有收拾。他卻一點也不介意,走進客廳,坐在沙發上,與遠道親戚聊了起來,像與家裡人聊天一樣,十分平易近人。
周而復作品
最後一次周而復到包立民家中是2000年冬日。包立民喬遷新居,從三元里搬到和平里,由小三居擴充到中三居。周而復聽說後,一定要去看看,同時去的還有中國工人出版社的編輯劉嵐。劉嵐是《周而復六十年文藝漫筆》的責編,穿針引線者就是包立民。這一年周而復又將百餘萬字的《往事回首錄》交付劉嵐,所以帶了劉嵐一起前來祝賀喬遷之喜。包立民妻子聽說86歲的周老不怕六樓沒電梯,來到家中,十分感動。
周而復的住房比包立民大得多,五室兩廳——客廳、餐廳,除二廳不設書

⑥ 電影《林則徐》故事,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趙丹被罵神經病,還有什麼

對於著名影星趙丹的評價,一直以來都小有爭議,有人說他是戲瘋子,有人說他是「戲霸」,有人贊揚他演技精湛,也有人吐槽他用力過猛。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都有道理,因為本身就有一部電影能集合趙丹身上的所有特點,那就是普遍認為的趙丹電影的巔峰之作《林則徐》。

本文說一說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故事。

一、被冤枉的豫堃

《林則徐》的原始劇本是由兩部作品結合在一起的,一部是上影廠選中的《鴉片戰爭》,另一部是北影廠選中的《林則徐》,前者偏重戰爭和劇情,後者偏重人物塑造,最後北影廠聽說上影廠在搞這個題材,就將《林則徐》劇本連作者一起轉送上影廠。

上影廠經過商討,最終決定以北影廠的《林則徐》劇本為核心,揉進去上影廠的《鴉片戰爭》拍攝一部歷史人物傳記電影。導演由鄭君里擔任,主演則選用趙丹,該片將是一部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片。

在劇本商討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時文藝界正在批評電影中的中間路線人物,而原劇本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過程中除了面對洋人之外在國內並沒有太大阻力,這顯然不符合當年電影藝術創作中關於用對立沖突塑造人物的理念。

為此,劇組將歷史上的海關監督豫堃給黑化了,豫堃就是片中被林則徐軟硬兼施要了三十萬兩銀子的豫監督,劇組將他設計成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中的對立面人物,其形象和台詞風格也隨之改變,演員則啟用了在《南征北戰》中飾演李軍長的陽華。

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的海關監督豫堃是林則徐禁煙的鐵桿支持者,在虎門銷煙中一直沖在最前面,把他黑化的原因是他的名氣不大,不會在史學界引起太大的波瀾。

黑化豫堃和《甲午風雲》中被黑化的劉步蟾性質不同,劉步蟾是因為史學界研究不夠,豫堃則乾脆是劇組有意選中的,本文在此也算為豫堃大人正一次名吧。

不管歷史真相的話,陽華的表演肯定是一流的,不知大家是否會感到電影中的豫堃有些面熟,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著名動畫片《漁童》里的那位縣官,就是陽華給配音的,而且筆者估計也許那個縣官的形象也參考了《林則徐》里的豫堃。

可憐的豫堃大人啊。

二、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很多電影里的外國人都是找的少數民族演員,比如《海鷹》里的美軍艦隊司令就是,還有一些是依靠外表化妝,比如《上甘嶺》里的美軍士兵的大鼻子全是用硬紙殼粘在臉上的。

而在電影《林則徐》中有一位看上去無論如何不像化妝也不像少數民族的演員,就是飾演鴉片商人顛地的那位。

這位演員叫譚寧邦,是一位地道美國人,英文名叫傑拉爾德·坦納鮑姆,出生於1916年,二戰時加入美軍服役,在擔任軍隊報紙編輯時被授予上尉軍銜。

二戰結束後,譚寧邦從美軍復員加入聯合國善後救濟署並來到中國,1947年他回國前夕受聘加入中國福利基金會,還曾介紹美國著名學者陽早和寒春來到中國。

在工作之餘,譚寧邦也發揮了他外國面孔的優勢參演了一系列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白求恩大夫》中飾演白求恩,在《停戰以後》和《林則徐》中他則屬於客串演出。

後來譚寧邦主要擔任中國福利基金會總幹事,並在上海的幾個大學里兼職教授美國文學,1972年他回到美國在大學里擔任國際關系講師,2001年譚寧邦病逝。

第三個是巔峰。

有一說一,筆者也認為趙丹在《林則徐》中有些地方的演技確實用力過猛,這是他的表演風格,比如林則徐在觀戰時禁不住像新兵蛋子一樣高喊:打得好,打得好。這就不太符合他封疆大吏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林則徐》中的趙丹不管是演技還是精氣神,都可以稱得上他的巔峰之作。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同時也是清朝名臣,他不僅能和洋人斗,也能在官場里縱橫捭闔,這樣的角色其實是很難把握的,趙丹完成得相當出色。

筆者認為,在林則徐被摘掉頂戴花翎這場戲中,趙丹的演技是教科書級的,是極具人性魅力和感染力的。

如果說趙丹在小人物上的代表作是《烏鴉與麻雀》的話,那麼他在塑造大人物上的代表作無疑就是《林則徐》。

四、拍攝小花絮

《林則徐》中飾演道光帝的是導演高正,本來這個角色是屬於該片另外一位導演岑范的,但岑范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家世還是推掉了。

岑范的叔曾祖父是清朝名將岑毓英,曾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他的叔祖父是國民黨創始人之一的岑春煊,因此岑范有顧慮也是正常的,不過後來他表示還是後悔了。

片中有道光帝聽京戲的橋段,這場戲似乎穿幫了,因為那時候京劇還沒有形成呢。

《林則徐》中有幾場戰爭場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英國的風帆戰列艦和炮台對轟的畫面。

這些風帆戰列艦實際上都是模型,最大的四米多長,中間的三米多長,最小的一兩米長,擺放在湖水裡就像是一個艦隊一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戰列艦的細節部分也都是經過劇組美工精心打造的,再加上導演和攝像爐火純青的鏡頭調度,整個戰爭場面就非常逼真,讓觀眾根本看不出那是模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林則徐》還是第一部在美國上映的中國彩色故事片,而英國方面也為林則徐樹立了蠟像作為紀念。這可能也在歷史人物層面上印證了那句話,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林則徐還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⑦ 關於白求恩的電影有哪些

每當北美的楓葉之國在中加關繫上刷存在感的時候,相信有些國人就會對這個國家產生有點迷茫的感覺,因為我們始終對這個國家抱有相當深厚的感情。

這份連楓葉國的很多人民都難以理解的感情,有小部分來自於那個說相聲的大山,絕大部分則來自於一位犧牲在我國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我們大多數人對白求恩的印象一部分來自於這張照片,這是著名戰地攝影記者吳印咸1939年在晉察冀根據地拍攝的,照片發表前夕白求恩大夫不幸犧牲。

在25年後,吳印咸作為攝影師參加了電影《白求恩大夫》的拍攝,這部電影也是我們對白求恩印象的另一個主要來源。

本文就講一講《白求恩大夫》的故事。
一、強強聯合群英薈
從1951年開始,關於拍攝白求恩事跡電影的提議就沒斷過,甚至國際友人伊文思也曾策劃過但都不了了之,直到196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同時計劃拍攝這個題材,在上海電影局局長張駿祥的主持下,兩家電影廠建立了強強聯合的攝制組共同拍攝《白求恩大夫》,因此該片幾乎是群英薈萃,當時兩個電影廠里的很多知名演員都出現在這部電影里,有些甚至就跑跑龍套。

河北本地人村裡在片中飾演八路軍方軍醫,他在電影中一度成為白求恩的「對立面」,白求恩因為方軍醫的技術不過關發了脾氣。其實,這是導演組特意加入的戲份,因為白求恩一直在後方工作並不直接和日軍戰斗,因此電影里缺少矛盾和沖突,為了製造必要的對立面,方軍醫只好委屈了一下。

英達的父親英若誠飾演白求恩的翻譯童秘書,關鍵還是因為英老爺子的英語確實很棒,由於童秘書和白求恩始終在一起,因此英若誠的出鏡率在配角里超高。


值得表揚的是,該片中英若誠的翻譯幾乎都是同步的,該翻的地方一定會翻,不像現在很多電影里的翻譯就像擺設一樣。


楊在葆在片中飾演受傷的戰斗英雄徐連長,為了搶救他,白求恩大夫抽自己的血為徐連長輸血,這個橋段來自於真實事跡。

據說當年在黃土嶺戰斗中,戰士們知道白求恩到了前線紛紛高喊:沖啊,不要怕受傷,白求恩在後面呢。
「小白鴿」師偉飾演白求恩的助手,當時的師偉已經36歲,但演繹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護士也毫不吃力

田華也在片中出現過,她飾演一位在游擊區堅持斗爭的醫生。


上影廠的老演員仲星火在片中飾演照顧白求恩的伙夫。


剛剛走紅的梁波羅則在片中飾演年輕的醫生,他也幾乎是一位大龍套。


二、姜昆疑似出鏡

說到梁波羅,近些年網路上流行著一個說法,據說梁波羅曾經回憶,當年他和李農在北京房山區尋找《白求恩大夫》里的小演員,偶然碰到一位虎頭虎腦的小孩覺得不錯,在徵求家人的意見後將他帶到了劇組出演了片中的兒童團員虎子。

二十年後,有一次梁波羅在演出時遇到了姜昆,姜昆特意感謝梁波羅當年選中自己出演了《白求恩大夫》,為此梁波羅還興奮地告訴了李農。


現在網路上也有資料認定姜昆曾出演了《白求恩大夫》里的小虎,但筆者認為這個事情可能有點兒出入,因為姜昆在1964年時已經是14歲的少年,而飾演虎子的這位小演員怎麼看也是一位兒童。

因此,筆者推測,姜昆可能確實出演了《白求恩大夫》,但並不是這個戲份較多的虎子,可能是另外一個角色,只是後來在影片剪輯中被刪掉了戲份。


三、美軍上尉飾演白求恩

電影的主角白求恩是一個難點,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美國人譚寧邦主動請纓出演這個角色。

譚寧邦是美國人,曾在美軍中擔任上尉,他在1946年隨軍來到中國,之後投入福利基金會的工作,曾以美軍上尉的身份押送大批葯品送往延安,沿途一路暢通無人敢擋,換句話說,譚寧邦的事跡本身和白求恩的事跡在性質上也是有共同之處的。


出演該片時譚寧邦48歲,和剛來到中國的白求恩同歲,此外譚寧邦還擁有非常豐富的從影經驗,曾在《停戰以後》和《林則徐》等電影里出演外國人,他和上影廠很多演員都是老相識老搭檔。


電影開拍前,譚寧邦和劇組一起前往部隊和河北農村體驗生活,他和同事們一起學習醫療技術,到體驗生活結束後包括譚寧邦在內的幾位主演幾乎都可以在手術室里給真正的醫生幫忙了。


和電影里的白求恩一樣,劇組也給譚寧邦單獨設立了不錯的待遇,每天的補助比較高,宿舍也是單人的,但譚寧邦和他飾演的白求恩一樣也迅速和大家打成一片。

當然,譚寧邦畢竟還是屬於業余演員,因此在很多細節上達不到總導演張駿祥的要求,張局長就毫不客氣地用英語罵他:你怎麼這么笨。


每當這時候,譚寧邦總是自嘲地點點頭然後再來一遍,劇組里其他人都不懂張局長罵的是什麼紛紛向英若誠打聽。

為什麼譚寧邦挨罵也不生氣呢,一方面他比較敬業,另一方面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的譚寧邦也確實不敢跟畢業於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的張駿祥掰扯。


四、電影之外的白求恩

電影《白求恩大夫》本來有五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講的是白求恩來中國之前的經歷,但在拍攝影片時將這段略去了,因此我們長期以來了解到的白求恩就是一位救死扶傷的國際主義戰士。


其實白求恩的身世也很傳奇,他祖籍蘇格蘭,家境優渥,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據說年輕時也喜歡流連風月甚至飛葉子,娶了一位蘇格蘭貴族小姐當妻子,後來因為他患上了當時的絕症肺結核主動要求離婚。

肺結核病癒後的白求恩開始人生開掛,他在醫學上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發明了很多醫療器械,也獲得了醫學界的認可成為著名胸外科專家。


1936年白求恩趕赴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線,1937年又帶領醫療隊來到中國,他親手在根據地建立了衛生學校和衛生所,建立了整套的野戰醫療救護體系,因陋就簡發明了著名的野戰醫院裝置「盧溝橋」。


電影《白求恩大夫》將白求恩在中國的大部分事跡都拍了出來,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拍出白求恩曾連續48小時做71台手術的壯舉。


白求恩去世後,他的事跡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中加建交也傳到了他的故鄉,在中國和加拿大都有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醫學院、學校和紀念館,也都有他的雕像。

本文最後附上白求恩臨終前寫的最後一封信,雖然看起來絮絮叨叨卻催人淚下,筆者相信你看完之後也會為之感動:


親愛的聶司令員:
我今天感覺身體非常不好,也許就要和你們永別了。
請你給(加共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倫多城威靈頓街十號。同時抄送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聯盟會。告訴他們,我在這里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做貢獻。
也要寫信給(美共書記)白勞德,並寄上一把繳獲的戰刀。這些信可以用中文寫成,寄到那邊去翻譯。隨信把我的照片、日記、文件寄過去,由蒂姆·布克處置。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一個箱子里,用林賽先生送給我的那18美金作寄費。這個箱子必須很堅固,用皮帶捆住鎖好,外加三條繩子。
將我永世不變的友愛送給蒂姆· 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同志們。
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撥一筆生活款子,或是分期給也可以。在那裡我(對她)所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而把她遺棄了。向她說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時告訴她,我曾經是很快樂的。
兩張行軍床,你和聶夫人留下吧,兩雙英國皮鞋也給你穿了。
馬靴和馬褲給冀中區的呂司令,賀將軍,也要給他一些紀念品。
兩個箱子,給葉部長;18種器械,給游副部長;15種器械,給杜醫生;
衛生學校的江校長,讓他任意挑選兩種物品作紀念。
打字機和綳帶給郎同志, 手錶和蚊帳給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學書籍送給董同志,算我給他和他的夫人、孩子們的新年禮物。
醫學書籍和小鬧鍾給衛生學校,給我的小鬼和馬夫每人一床毯子,並另送小鬼一雙皮鞋。
照相機給沙飛,貯水池等留給攝影隊。
每年要買二百五十磅奎寧和三百磅鐵劑,專為治療瘧疾和極大多數貧血的患者。千萬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帶購買葯品,因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
請轉告加拿大和美國(人民),我十分快樂。最近兩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
我不能再寫下去了,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們。

⑧ 譚寧邦的晚年生活

提起譚寧邦,中國的中年人多半會記起在電影白求恩大夫里扮演白求恩的那個外國人,高高的個子,和二次大戰期間支援中國抗戰的加拿大白大夫差不多。其實,他本人也是在1946年就來到了中國的美國人,並已在宋慶齡創辦的抗日革命組織「中國福利會」擔任總幹事了。他本人並非專業演員,不過在電影中偶然客串而已。但是,他所扮演的白求恩大夫的偉大形象卻永遠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84歲的譚寧邦在美國加州的聖塔巴巴納安度他的晚年。這是一座景色秀麗的小城市,位於太平洋的彼岸,與對岸的上海遙相呼應。
譚寧邦得了帕金森症,但他並不像一般帕金森病人那樣雙手抖動不已,神智恍惚。他屬另一種症狀:手舞足蹈型,也就是手與腳不時總要動一動,但是頭腦依然清楚。他患此病,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但因醫護得法,不是惡化,而是趨於穩定。每天都有一位「特護」陪伴他度過半天,幫助他按時服葯,扶他出外散步鍛煉,幫助他洗澡擦身等等。也許是有「緣分」,這位年輕力壯的「特護」是個來自山東的中國青年,中英文都能交往,性格開朗,無所不談,和熱愛中國的譚寧邦結為好友已經很久了。這樣,也減輕了夫人的很大負擔。
自從七十年代初回美國以來,譚寧邦先後在幾個大學里教授國際關系,直到1987年退休。但是,他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割不斷的,時刻都關心著中國的變化。在未病之前,他和他在聯合國工作的夫人一起回中國,已經不知多少次了。中國朋友和他的談話,幾乎離不開他們共同熟悉的老人老事。他對於宋慶齡事業的發展感到無限欣慰,對於上海的中國福利會以及它所屬的《中國建設》雜志十分關心,問起每個他所熟識的友人。他對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評價,並且深深地懷念著他們。看得出來,他是多麼想再回中國去看看啊,雖然他沒有能說出來,因為目前也還不能有此奢望。朋友臨走之前,他突然拄著棍子一拐一拐地走進裡屋取出一張當年的巨幅電影海報「白求恩大夫」,高高地舉起,臉上堆滿了笑容。

⑨ 誰有王安憶的《夕照》原文

要是大好的天氣,太陽斜到地面上的時候,光是極均勻的。不像正午前的,轟然的陽光。沉渣泛起,沸沸揚揚,光和影都是強烈的。

這時,卻是沉靜下來,那些最細的光粒子,分布在空氣里。光是薄薄的一層,卻沒有一點疏漏,連最犄角的旮旯里,都沒有影,而是光。由於光的細致,這時的可見度相當高,那些外牆表面上,淡黃色的塗料,都被光色析出顆粒狀的質地,顯出一種毛茸茸的粗糙感。玻璃窗上的光,則是明快的,要是有人在這時推拉窗,那窗戶上的反光,便哐啷啷的,不是指的聲響,而是那股子活潑勁。要是老房子,瓦頂里的雜草,便絲絲可見,間隙里是緩緩平鋪著的光,人的臉在這時呈現最柔和的線條,是照相里稱作高光的效果。孩子是不消說了,連老人的布滿褶皺的臉,也變得清朗細膩了。並不是說,深刻的褶皺模糊了,其實反是更清晰了,但這清晰突出了它們的均衡有致,顯得十分流暢。褶痕里的紋理纖毫畢露,一無暗影,肌膚甚至是嬌嫩的。

在這樣的光線里,聲音可傳得很遠。誰家在收晾衣服,晾竿清脆地碰撞著,還有拍打曬暄的棉被的聲音,那空而實的嘭嘭聲,不緊不慢的,一記記的,在住宅區的院子里,又疏落又飽滿地散開。停在對面樓頂的鴿子,飽食的咕咕聲,也清晰可辨。有腳步聲,即便是鞋跟急驟地敲擊著水泥路面,也還是輕盈和悅的,一串地從樓前到樓後,逐一消失。放學的孩子,聚在樓底的空地上做游戲,嘰嘰噥噥地私語,雖不知道在說什麼,但那細小稠密的聲節,卻一個也不落的,像某一種鳥語。哪怕是在頂層的六樓,也是清清楚楚。要有自行車騎過,那車輪上的飛子,吱啦啦地響過,就特別的悅耳,好聽極了。連那窗檯上蹦跳的麻雀子,那小腳爪子柔軟地落地,都是入耳的。

這時的陽光也是有氣息的,是被褥的乾燥和和著灰塵的味,還是衣服上新鮮的肥皂味,竹竿子則是清澀澀的氣味。隔宿的溽濕氣曬到此刻,已經散盡掃空,東西原先的氣息,便蓬然而起,四下飛揚。它幾乎是有形的,是一種絨毛狀的東西,使勁地吸一口,幾乎要嗆鼻了。這樣的住宅區,到處是水泥:地坪,樓板,台階,牆。全少不了水泥,要說氣息是單調的。然而,日里煙熏火燎,夜裡聲鼾鼻息,朝朝暮暮的,早已脫胎換骨,難免有些焐熱的纏綿的濁氣,經得起這么好的太陽不歇氣地照嗎?到了此刻,都是清潔利落的。水泥的陰涼氣是有些出來,可卻是舒爽的,有冷暖的,染了人氣的,它簡直是帶響的,沙啦啦啦。再過些時,陽光從地面下去,暮色降臨,光,聲,氣息,就全換了顏色。

閱讀全文

與譚寧邦演過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上映的校園電影有哪些 瀏覽:667
為什麼電影院可以開 瀏覽:509
妖鈴電影全集 瀏覽:807
智能電視軟體免費看電影 瀏覽:346
計程車韓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693
斯大林格勒戰爭電影完整版 瀏覽:451
有關青春電視劇和電影有哪些 瀏覽:780
上車走吧電影國語西瓜 瀏覽:927
傷感電影動漫片段愛情 瀏覽:95
健忘村電影票房 瀏覽:675
光是哪個電影 瀏覽:833
類似昨日青空的電影動漫有哪些 瀏覽:98
黑寡婦電影北美上映時間 瀏覽:165
好看的最新中國電影 瀏覽:984
如何將現有照片p成電影海報 瀏覽:880
奇妙的美發沙龍神馬電影 瀏覽:130
2020年像一部電影 瀏覽:310
3d電影網站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92
我的世界城市感染僵屍電影 瀏覽:490
清華宣傳片勵志微電影星空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