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的類型特徵怎麼分析從哪幾個角度
可以從種類、風格、樣式和流派等角度分析。
如種類有: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等。
如風格有:紀實風格、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電視風格等
樣式有:劇情 動作 動畫 喜劇 懸疑 驚悚 戰爭 推理 文藝 武俠 災難 愛情 犯罪 科幻 警匪 記錄 魔幻等
流派有:形式主義、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新寫實主義等等
額,樣式跟類型差不多一個概念。
『貳』 賈樟柯的電影有哪些特色
從 1994 年的《有一天,在北京》開始,賈樟柯已經在導演這條路上走過了19年,在這19年中,他一共導演了27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鮮明的個人印記。在這些影片所表現出來的美學風格中,既有恆定不變的主題與質感,又顯露出被時光熨燙過的不同風味。賈樟柯選擇演員的標准就是「一定要看骨子裡的東西是不是像」可見,賈樟柯是在尋找和頭腦中的角色最為接近的那個人。專業演員是用演技去塑造和表現一個角色,而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是由業余演員將自身的特點發揮出來,以再現自我的方式成為片中的角色。前者圓熟,後者本真。
『叄』 什麼是電影的風格,電影都有哪些不同的風格類型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各國的電影有不同,不同的導演拍成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而這就是因為電影風格不同帶來的不同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就是電影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電影風格是通過電影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較穩定、較深刻,能夠本質地反映時代、民族和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特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和外部印記。
而今,我們不斷地湧出更加標新立異的導演,顯示出影片的多樣性,各種導演紛紛登上銀屏的舞台,整個電影行業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每一部影片,都是將其主題內容與風格類型相統一,相輔相成,讓影片的效果更加突出。
『肆』 電影中的寫實主義與現實主義
從表現手法來看。寫實主義主要是手法,重點在其再現情景的真實性,比如紀錄片類。 現實主義,是指作品主要想表達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這是種理念,手法可以寫實,也可以採用魔幻場景。
《北方的納努克》是記錄片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也是美國記錄片大師弗拉哈迪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北方的納努克》1920年開始拍攝,1921年冬季進行公映,全片主要反映了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狀況。弗拉哈迪選取了一位優秀的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影片的主要人物,集中筆墨描寫了納努克一家與艱難的生活環境和諧相處的故事。在片中,弗拉哈迪開創了一種獨特的記錄片拍攝手法,即與拍攝對象進行全面合作來完成全片,再加上長達16個月的艱辛拍攝,使得整部影片絕非淺嘗輒止,而是以深入透徹的視角全方位地揭示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狀態。
《北方的納努克》的另一成功之處在於弗拉哈迪對全片注入了人文關懷和個人情感與信仰。弗拉哈迪十分欣賞愛斯基摩人質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和他們與險惡的生存環境搏鬥但仍自得其樂的精神,並且弗拉哈迪還把自己的這種崇敬的心情溶在一系列極幽默的電影細節中來體現,這也確立了記錄電影敘事的基本原理,為後來的記錄電影樹立了楷模。
《北方的納努克》使用了把影片分為幾個段落的結構方式,在中間運用措辭巧妙、用字簡潔的字幕來連綴情節發展,並很別致地在段落中安排了幾個興奮點和情緒點,使觀眾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心態下觀賞全片。因為20世紀20年代還沒有有聲電影,所以影片的解說詞是用穿插在影片段落之間的字幕來供觀眾閱讀的。解說字幕是手寫的,弗拉哈迪用膠片拍攝下來,在亞北極天寒地凍的條件下,提取當地海水進行沖印,和影片其它畫面就地剪輯而成。
《北方的納努克》採用了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長鏡頭是這部影片貫穿寫實主義的重要手段,而長鏡頭的運用也是記錄片一直以來傳承下來的突出特徵之一。影片中表現納努克在冰上鑿洞、下漁線等待、捕拉的段落中是用一個長鏡頭一氣呵成拍攝的。在這些場面里,含有各種敘事信息的事實被攝影機連續不斷地完整記錄並表現在一段等值的時間過程里。對於長鏡頭的運用貫穿在影片之中,許多展示人物以及人與獵物關系的段落都將主體和客體置於同一個畫面中,保持了空間的完整和真實感,而沒有割裂的虛假感。
弗拉哈迪在運用長鏡頭真實再現納努克一家的生活情景時,還很注意捕捉富有情趣的細節。如對納努克一家人第一次聽唱片的情景的描述;母親與四個月的女兒聽留聲機時的驚訝與欣喜;女兒們吃糕點時的快樂;母親與女兒嬉戲時的天倫之情的流露;納努克教兒子射箭時父子情深;還有捕捉到的關注兒子與狐狸嬉戲時納努克的細微表情等等。
弗拉哈迪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記錄片,使影片具有觀賞性。如冰上捕鯨一段,納努克在捕鯨時的期待、焦急與祈望和最後成功的喜悅和觀眾的期待是同步的,被此細節牢牢吸引的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影片結尾時一家人在風雪之中趕路的場面,幾條一直與他們相隨的狗最後凍死在黑夜的風雪中的場面也都充滿了緊張的戲劇性。而平行蒙太奇的運用更加強和提升了影片的戲劇性和張力。納努克建造房子一場戲就運用了平行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呈現父親建房子時,同時表現孩子們在戶外雪地上的嬉戲以及母親、女兒輔助父親在一旁補牆縫的生活即景。
為了還原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為了達到真實,弗拉哈迪採用了搬演的方法。影片中捕鯨的場面和納努克一家人睡覺的場面,如果不採用搬演的方法根本無法完成。
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納努克》中開創、引領的這些創作方法至今還被記錄片工作者所採用,由此也更可見該片的經典性、劃時代性和恆久性。
《北方的納努克》公映後大獲成功,受到幾乎所有評論家的交口稱贊,立刻風靡世界。《紐約時報》評價說:「與這部影片相比,普通的故事片,即所謂的戲劇性的影片則像印在賽璐珞上的東西一樣,顯得淺薄而空洞。」還有評論家認為這部影片「即使從純娛樂的角度來看,除極個別的故事片外,比其它的故事片都饒有風趣,感人至深」。作為世界記錄片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在後來歷史上的歷次著名影片評選活動中,《北方的納努克》均榜上有名,名列前茅。
『伍』 什麼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現實主義電影,是30年代以義大利一批電影人為代表發起的電影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的形勢下,出現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志,批判社會不良現象。
具體拍攝手法為採用自然光,運用簡單電影語言,還原最本真的世界· (註:當時歐洲處於經濟危機時,社會動盪不安,戰後經濟好轉,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興起,但現實主義電影仍佔一定地位)出現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5)非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特點擴展閱讀
現實主義電影:
1,《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2,《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由焦點電影公司製作的劇情片,由讓-馬克·瓦雷執導,馬修·麥康納、詹妮弗·迦納、傑瑞德·萊托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3年11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羅恩·伍德魯夫的真實經歷改編,主要講述了羅恩·伍德魯夫被診斷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後,與病魔和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斗爭的故事。
『陸』 賈樟柯電影的特點
擅長利用長鏡頭 具有紀錄片美學的特徵 真實 演員都是以社會邊緣人物做主角 例如小偷 妓女 無業青年
『柒』 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
超現實主義電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學上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運用於電影創作的電影流派。承襲了這一創作主張的倡導者安德烈-布菜東的原則,強調無理性行為的真實性、夢境的重要意義、不協調的形象對列的情緒力量和對個人快感的執著追求。一度成為二十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主要傾向,後來又成為美國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業發行的故事片領域,超現實主義不構成獨立的流派,它的影響只見於影片的個別鏡頭或段落。阿杜-基洛的《電影申的超現實主義》是進行這種研究的典型論著。
二十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人士發現電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對列技巧使它成為超現實主義最理想的表現手段。這一觀點始終流行在反傳統的影片製作者中間,並被不斷付諸實踐。
『捌』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玖』 電影的特點有哪些
1.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2.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3.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4.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
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拍攝技術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