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和小說相比情節有哪些出入

電影和小說相比情節有哪些出入

發布時間:2022-06-25 21:05:04

⑴ 電影《狼圖騰》與小說有哪些出入

我認為電影《狼圖騰》和小說對比,雖然大主題上,做到了,基本同步。 但在一些具體的,故事情節的處理上,卻有很多不同。小說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描寫人類,自然和動物之間的關系,雖然陳陣在小狼的成長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從一開始他要馴養狼的動機來看就是錯誤的。在小狼長大後,陳陣對小狼就更難以割捨,後來他拔去了狼牙的牙尖,就更有理由讓小狼留在自己的身邊。人往往對自己某件東西付出越多,他就會越喜歡這件東西。這是人的本性,但是人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越自我,陳陣愛小狼,但是這種愛只能算是據為己有的愛,自私的愛。

電影的拍攝也是非常環保,為了不破壞草原的環境,道具都是由人運輸,卡車等行駛在草原上,都事先鋪好了木板,因為車輪碾過的地方,草就長不出來。導演阿諾導演表現出純真的一面,這與他的演員對他的評價一樣,生活中幽默,率真,只要一工作起來,極其認真!他不僅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⑵ 小說《飄》與電影《亂世佳人》有哪些劇情上的區別

情節上來說:主要的人物沒有變化,但是電影受制於篇幅,比書少了很多人物,比如後來娶了斯佳麗妹妹蘇埃倫,並繼承了台拉的威爾,威爾也是書中比較不錯的人,其實比起書里眾多人物,我覺得威爾是很不錯的,他思想很現實,但他同樣尊重別人,尊重傳統。其他的人物即使有,也北刪減了很多情節。比如斯佳麗以前的玩伴,方丹家,紅頭發的塔爾頓家,在戰後他們如何生存的情節都沒有講。

⑶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從哪幾個方面寫

1、電影是視覺藝術,小說是文字藝術
2、篇幅長短不同,電影限制更大一些。
3、小說有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電影只能通過旁白來交代。

⑷ 電影版《簡愛》和小說劇情有什麼不一樣么

《簡愛》是一部自傳成分很濃的小說,雖然書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女主人公和其他人的事跡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圍人的真實經驗。

作者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相似,在牧師家庭出生,母親早逝,小時候就被送往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在電影里也有表現出來,她的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後死去。

她後來在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

後來她曾作家庭教師,但因不能忍受貴婦人、闊小姐對家庭教師的歧視和刻薄。

電影《簡愛》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原著裡面對女性地位和思想價值的表達,而且演員對角色的性格把握非常到位,充分的詮釋了在那個年代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待遇,而女主角的勇敢反抗,不屈於命運勇於沖破世俗的枷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代女性的崛起。

在原著《簡愛》里有一個矛盾點就是對於尊嚴和愛情,兩者之間該如何抉擇,原著中的描寫是找到了兩者之間的平衡,女主人公的處理方式讓人敬佩,而電影呈現在熒幕上的改編也是有理有據,充分地把原著中的作者賦予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表達地很完整,讓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也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原著中的主旨靈魂引人深思。

⑸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兩者的特點不同

電影具有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綜合的現代藝術,復雜而繁多的科系。

小說具有價值性、容量性、情節性、環境性、發展性、純粹性特點。

3、兩者的起源不同

電影是從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

⑹ 《活著》在影片中與小說中的情節有什麼出入,在此情節中做了什麼處理

原著活著講述的是一種人生,有各種意味,甚至可以說是有哲學因素。電影活著只是在講我國舊社會和文化大革命我國的樣貌而已

⑺ 狼圖騰小說和電影在情節上有什麼不同之處,簡單說幾點,謝謝!

關於《狼圖騰》的情節改編。

電影《狼圖騰》,和小說《狼圖騰》對比,雖然大主題上,做到了,基本同步。
但在一些具體的,故事情節的處理上,卻有很多不同。
有些情節的改編,是我覺得,電影比原著,改的還要好。
有些情節的改編,一開始,我覺得,很意外,甚至不喜歡,不接受——但是,細細分析思考之後,我接受了大部分的改編,而且覺得這些改編,都有道理,都有好處。

1、第一個,是巴圖之死。

雖然說,可以把它想成,是為了後面,嘎斯邁和陳陣的愛情,做好鋪墊。
但是,細細一想,這個改編,還有它的獨特之處。

看過小說的讀者,都知道,那一場的「狼群襲擊軍馬」大戰,是多麼激烈慘烈的一場「生死交響曲」。
不但馬群,傷亡大片。就是巴圖兩個馬倌,也是經歷了一場,驚險萬分的,生死大戰。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懸著心,一直想著,巴圖能活么?
一人一馬,面對群狼圍攻?直到最後,在大泡子邊上放槍的一刻,我都以為:巴圖陣亡了呢。
趕快翻書,看下一章,才知道他只是,昏死過。

所以,「巴圖殉職」——這一段改編,我覺得,並不突兀。而且還更感人。
為一個不懼生死的草原好男兒,譜寫了一曲悲壯戰歌——也順帶勾畫出了,草原生存的殘酷艱險。

電影的這一處改編,我覺得,倒算是一筆升華。
這種人物刻畫,情感沖擊,更勝於原著。
——————————————————————————
2、第二個,是陳陣和嘎斯邁的愛情。

在看電影之前,有預告片里出現了這一段戲,就有很多觀眾驚訝或不太接受。
其實,在小說裡面,就有一些蛛絲馬跡,能看出,陳陣對勇敢美麗的蒙古姑娘嘎斯邁的,愛慕欣賞之情。
比如,打圍結束之後,嘎斯邁親密無間的,從陳陣懷里,直接掏大白兔奶糖,放進自己嘴裡。
比如30年後重聚首,嘎斯邁把淚水和錘打的拳頭,都雨點般的,落到了陳陣的肩頭。
由此可見——陳陣和嘎斯邁的戀情,也不是空穴來風,無緣無故。

而在電影里,這倆人的愛情,滋生、發展,也都自然而然,合情合理。
在起黃羊的那段戲里,陳陣和嘎斯邁在雪上,嬉戲打鬧,歡暢,開心。
巴圖死後,陳陣給嘎斯邁披上衣服,在領導面前,為巴圖鳴冤,仗義直言。
陳陣被狼咬傷以後,嘎斯邁的生氣,擔心。
小巴雅爾被狼咬傷以後,陳陣為了找葯救人,幾近瘋狂。

………應該說,這一段愛情戲的加入,還是比較自然的。
而且讓人感覺,這一段感情,是很純,很唯美的。

並且,就在這段愛情戲里,編劇也沒忘了,加上「人對狼」的迫害的情節。
那個拿青黴素,換狼器官的,醫生敗類,讓人看了,恨得牙根癢癢!
都說,狼心狠,但如此看來——人心的貪婪冷酷,比狼,有過之而不及。
這樣一來,也做到了,從一側面,呼應主題。
——————————————————————————————
3、第三個,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改編——那就是,小狼的結局。

小說裡面,小狼的遭遇,是非常悲慘,令人淚下的——
從小被抱離母親懷里,然後被鐵鏈鎖上,成為沒有自由的囚犯。
幾次聽到狼群呼喚,但卻最終,回不自己的家族。
後來,在搬家途中,被牛車鐵鏈,一路強拉硬拽,搞得渾身是血,勒破喉嚨,大口吐血,吞咽困難。
最後,在狼王父親絕望的喚子聲中,小狼渴望回家、渴望自由的心,再次爆發。它最後一次瘋狂反抗,拚命掙扎,但也換來了它生命路上的,最後一程,亡命自屠,走向死亡…..
最後,陳陣不得不親手結束了小狼的生命,還給它最後一點生命的尊嚴,也恢復它作為一隻真正的狼的榮光。

還記得當時,看書看到這里,我哭得不行,心痛的不行——我為人類傷害狼的行為憤慨;也為小狼,堅強不息的,為自由,戰斗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而深深震撼,感動!
這才是「狼圖騰」的最重要的精神光輝。
也是全書,為人類毀狼傷狼行為的,最終懺悔,和最重哀殤!

但是電影裡面,則給了小狼另一種,命運的安排——把它放歸草原,讓它回歸大自然了。

⑻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在情節上有何不同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的情節基本上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是根據小說來完全分配的。

《百合花》是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延河》1958年第3期,小說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

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情節結構

小說的情節雖然單純,但有很強的節奏感。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個性特徵也逐漸展現。我起初對小通訊員生氣,接著發生了興趣,到後來從心底里愛上這傻乎乎的小同鄉。

直到最後懷著崇敬心情看著百合花被蓋上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臉,筆調起伏跌宕,結構單純而又縝密,耐人尋味。

⑼ 胭脂扣小說和電影在情節上的異同

一、李碧華小說《胭脂扣》文本潛在的視覺性挖掘 在沒有改編成劇本前,李碧華的小說本體就潛在有很強的視覺性,我在閱讀李碧華小說《胭脂扣》時,根據文字就可以在腦海中迅速構成影像:
(一).李碧華小說本身所具有的強烈的戲劇性沖突
電影相對於小說而言,受到篇幅時間的限制,有時需要濃縮在小說文本中延宕的情節,使之成為在時間鎖與空間鎖中集中發生的有聲有色的沖突。而在李碧華《胭脂扣》中,小說本身就具有時間鎖,先定在7天內,如火只申請來人間七天,可時間一天天過去,尋人卻不見效果,作者有意製造出緊張的時間氣氛,而正當如火期限即將到來之時,卻又意外找到了十二少,故事到此峰迴路轉。原小說從如花去報館登尋人啟事開始娓娓道來,以袁永定為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袁永定和女友林楚娟的現代愛情同樣受到危機,透過五十年前如花和十二少的愛情來折射現實。從袁永定初遇如花,她無錢也無身份證明,怪異的打扮與言辭讓他一步步發現如花的女鬼身份,從恐懼到傾聽其心聲到傾其所有幫助她尋找十二少,這個故事情節本身就極具看點。 (二).巧用蒙太奇
蒙太奇是構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獨特表現方法,在電影創作中,根據主題的需要、情節的發展、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度,將全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分解為不同的段落、場面、鏡頭,分別進行處理和拍攝。然後再根據原定的創作構思,運用藝術技巧,將這些鏡頭、場面、段落,合乎邏輯地、富於節奏地重新組合,使之通過形象間相輔相成和相反相成的關系,相互作用,產生連貫、對比、呼應、聯想、懸念等效果,構成一個連綿不斷的有機藝術整體。我認為蒙太奇應貫穿在電影創作的全部過程中,始於電影劇本的創作構思,完成於影片的最後剪輯和聲畫合成,既是創作過程,也包括急速過程。在李碧華的原小說中,就恰到好處地使用了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當袁永定將如花領進家後,小說中通過蒙太奇的畫面組接表述展現出永定的內心活動,「一陣空白。我計算時間,不住看錶。阿楚現今在地鐵、的士,現今下車,到了我家門。我在趔趄期間,無意地發現進屋多時,我卻未曾放鬆過,未換拖鞋,甚至紐扣也沒有解開。在自己的家,也端正拘謹。面臨一個兩美相遇的局面。」在影片中,也的確保留了這樣的蒙太奇畫面,關錦鵬在影片中交叉播放的兩個畫面,一個是永定在家中焦急地等待,一個是楚娟急忙回家的情景。她所營造的同樣是1+1>2的效果。另外,在整體構架時空上,李碧華在此小說中穿越陰陽兩界,穿梭於過去、未來,這些時間和空間的錯接,本就給導演以使用蒙太奇的機會,這樣也就可以大大增加有限時間內電影的信息容量。
(三).心理的外化動作體現,充分刺激受眾感官
李碧華在小說中對於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通常是用動作去刻畫的,這給電影劇本的改編減少了非常大的難度,例如袁永定的女友因為他和如花的聯系而醋意大發時,文章中是藉助二人吃飯的動作來刻畫其心理的,小說中寫到「她剛想發作,伙計端上油豆腐粉絲湯和春卷,她別過頭不答。我死死地幫她舀了一點湯,粉絲纏結著,有順溜跌下大湯碗去,濺起了水珠。她狠狠用手背抹了抹面,好像這水珠之產生是我故意製造的。她夾了一截春卷,倒了大量的醋。醋幾乎要把春卷淹死了。」在上述例子中,閱讀者可以調動自己的視覺、觸覺、甚至味覺,小說本身幾乎就提供了閱讀者和觀影者同樣的感官刺激。
(四).人物形象的立體化
小說主人公如花的形象非常立體,雖是舊時妓女,卻一反「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的俗語。李碧華說:「最強的女人會最弱,最弱的女人會最強,女人就像一顆眼珠,從來不痛,卻禁不住一陣風,一點灰塵叫它流淚,遇上酷熱嚴寒竟不畏懼。」如花正是如此,她最強,她瘦弱的身軀下卻飽含著沖破「門當戶對」藩籬的勇氣;她最弱,如花將自己的魂魄折磨到最後一秒時方才清醒,懷念不如忘卻。相較於如花而言,現代的故事中,楚娟是一個個性強勢、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她為了賺外快補貼家用,追逐於各種爆料與新聞,而將男友甩在一邊,楚娟的表面雖是強勢的,但是這掩蓋不住她內心的柔弱,在兩性關系中,即便她占據主導地位,卻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袁永定和凌楚娟這對為生活奔波兒不知愛情為何物的現代戀人與如花相遇後倍感慚愧,特別是當袁永定聽如花說起十二少送給她的「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的花牌時,內心頓感對女友虧欠,便立即自我檢討,而當如花的以身殉情引發楚娟對袁永定「你敢不敢」的逼問時,袁永定卻支支吾吾最終不敢承諾,可見袁永定和女友因為如花的痴情而重新審視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最終也只是停留在了臆想的層面上,如花為愛情所做的,他們並可能去做,正如李碧華所言:「所謂的兩情相悅,其實是一種粗陋的、不扎實的、吹彈得破的原始感覺。其實是鍾情罷了。一個人跟一隻貓也可以兩情相悅的啊……」在小說中,作者花費較大的筆墨強調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她的作品充滿了女性意識色彩,我們不難發現,讓人們盪氣回腸、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大多都是女人創造的,她們像祭台上的貢品一樣,別人看著是犧牲,而她們自己根本感覺不到 二、電影《胭脂扣》對文學本體的濃縮式改編
有時小說為了適應電影的改編所需,必須壓縮提煉,取其一線,舍棄廢枝,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再現原著的基本風貌。導演關錦鵬正是採取了此種濃縮式方式,將小說中大部分對於袁永定和阿楚的無趣的愛情情節進行了弱化與刪減,也並沒有在牽出永定姐姐與姐夫之間的旁枝,影片的主線在於如花和十二少之間的故事,相較於小說,導演有意增加了十二少的戲份,在影片中啟用張國榮充分演繹了細致溫文的十二少如何與如花一見鍾情的場景,可以說影片中的十二少比小說中的表述更為具象化,影片中的十二少從剛出場時的風力倜儻,到離家的艱苦度日,一直到最後的垂老之年,較之原著要豐滿得多。而梅艷芳所飾演的女鬼形象與當時香港鬼片中的鬼形象截然不同,她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眉眼之間都為情所動,這正是導演不落俗套的做法,背離了虛幻離奇的鬼怪片,而成就了纏綿的人鬼痴情文藝片,在初拍時,公司曾經要求添加女鬼飛來隱去等鬼戲中常見的鏡頭,來吸引觀眾,在影片完成後,又要求關錦鵬不拍如花被捉鬼道士分屍五段而後又合為一體等離奇戲段作為收場,對此,導演僅僅圍繞原著主題,堅持不適用虛幻的特技,正是如此,如花被處理成比人更加有人情的角色,得到了觀眾的認同。對於男性觀眾來說,梅艷芳所扮演的如花形象符合男性對情人的所有想像,她專情,肯為愛情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她又多情,懂的如何取悅男人;她美麗,卻有著多種樣子,叫人看不厭煩;她脆弱,卻甘心做一個痴情種子哪怕真心枉付,她像迷一樣吸引著觀眾,同時也實現了他們在現實中無法超越的束縛與突破。 少年喪父的關錦鵬對女性有一種特別的鍾情與尊敬,他在身邊女性身上看到的爆發力和韌度都是超乎我們想像范圍的。在電影中,女權主義色彩更加濃重,甚至關錦鵬有意將十二少定位為一個軟弱無能的負心漢,原著中,如花代十二少多方打點,免去了伺候師傅的苦役;而電影中則是太子爺身份出身的十二少連痰盂都為師傅端;原著中的十二少跟如花吵過架罵過人,更是在家庭逼迫的情況下向如花提出分手,而電影中兩人從始至終都你儂我儂,直至殉情而死;原著中的十二少並沒有吃鴉片,他看到如花身亡的慘狀慌亂出逃,結果被如花事先下好的安眠葯暈倒,而電影中的十二少是吸食鴉片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掉毒酒後,又和如花共同吸食鴉片。我認為李碧華小說中的立場是一種精英文化立場,她可以全面地剖析人物心理的多元化,十二少有他男子氣概的一面,苟且偷生只不過是在十二少的生命全部除了如花一定還有空隙。而關錦鵬的處理則是一種與大眾文化的對接,人們習慣了聽陳世美此類的段子,負心郎是大眾的思維定式,考慮到受眾心理,我認為這種改編無可厚非。 電影《胭脂扣》和同名小說中的結局也並不相同,小說中的結局是開放式結局,袁永定與女友帶著如花到片場尋找十二少,如花未留只言片語就飄然而去,無意間永定看到了報紙上登著「陳振邦」的名字,算算時日,老去的十二少儼然也非常接近死亡,也許剛好能在黃泉路上與如花相遇,來世投胎,二人也是年紀相若的男女,讀者對死亡甚至不再恐懼,在愛情面前,當死亡是唯一可以讓二人再度重逢的途徑時,死亡便是一種解脫。而在關錦鵬電影中的結局,確是閉合式的,如花找到了老態龍鍾的十二少,並把戴了多年的胭脂扣歸還於他,然後轉身離去,如花自信、平靜的微笑來源於她對這份感情的無所牽掛,若有所待便是人生,若有所憾亦是人生,她欣然接受了宿命的安排,主題曲悄然相伴,「負情是你的名字,錯付千般相思,情像水向東逝去,痴心枉傾注」,觀者不禁掩面唏噓。影片結局的這一安排,更讓觀眾認識到如花是對愛情有著至高要求的女子,當她苦苦等待之後發現等的那個人並願與自己同生共死,便毅然放棄,二人最後的想見,也豐滿了十二少這一人物形象,將其無盡的悔恨展露無遺。 另外,影片的一個重要道具就是胭脂扣。胭脂扣是貫穿全片的「愛情信物」,也正是由於這件信物的存在,將陰間與陽間,將生與死,將過去與現在聯系了起來。同時,胭脂扣是揭示真相的途徑,在電影中,袁永定走在以往自己上下班的路上,走進了一家古董店,他想給自己的女友買一個胭脂盒,在賣家搬挪復古旗袍時,忽然掉落的形如胭脂盒般的香囊映入眼簾,在這里導演關錦鵬使用了升格,使得形如胭脂盒般香囊的出現富有詩意,永定誤以為這就是胭脂盒,詢問價錢時被老闆告知這只是個香囊而已,當他再定睛看那掉落的物件時,卻發現了揭露真相的舊時報紙。而在李碧華小說中的描述是袁永定在一個小店內再次見到那個胭脂盒「我見到了那個胭脂匣子,一式一樣。」但女友阿楚和看店老伯兩人再去找時卻跟本沒發現胭脂匣子的影子。可是袁永定偏偏堅信,似中蠱一般:「我明明親眼見到。我不相信在頃刻之間,物換星移。但是,為什麼呢?好像又一種冥冥的大能,逼我逗留,我滿腹疑團。」而後永定似乎是在胭脂匣子的冥冥指引下,找到了《天游報》的舊報,找到了如花下葯與十二少共死,十二少卻並未死的真相。我認為這里關錦鵬的改編使得現實中的真相的揭示更為合理。最後對於胭脂扣這一物件的處理也有所不同,作者李碧華是安排如花將象徵「愛情信物」的胭脂扣留在了人間「摸摸口袋,有見硬物,赫然是那胭脂匣子,她不要了!我想一想,也把它扔在夜路上。」如花舍棄了所有關於十二少的記憶和執念不忘的愛情,十二少或許是因為這段苟且偷生的不堪回首的記憶也將這似乎銘記他恥辱的胭脂扣舍棄了,也或許是因為自此斷了個徹底,二人不再有相遇的後續,一段感情自此才算香消玉殞。而在關錦鵬的電影中,如花將攜帶一生的胭脂扣歸還給十二少後,並沒有講十二少也將它扔掉,當梅艷芳扮演的如花將胭脂從脖頸上取下,放到十二少手裡時,十二少一直喊著「如花,原諒我。」緊接著便時而跳切到過去十二少風光時與年輕的如花對歌飲酒的畫面,胭脂扣是五十三年前十二少最為風光的印記,這里多少透露著人事變遷的無可奈何。我甚至有想過,如果十二少真的垂老至死他該如何找到如花,他們已然沒有其他的約定了,而這個胭脂扣,便成為來世再見的唯一信物。 三、影像相較文本的歷史背景缺失
李碧華在小說中欲借古諷今,因此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背景。但是關錦鵬在這一方面確實有所缺失,這也就導致社會反思的程度實際是不高的,受眾欣賞完片子只是從個人的角度去找感同身受,卻忽略了社會大背景的急速變遷。李碧華筆下的如花是30年代的風塵女子,通過她的前塵生活作者更有意在碰擊香港社會的各個方面。比如,香港戲院放映的同性戀鏡頭使如花不禁羞得低下了頭,袁永定說:「如今一個淑女也要比她開放」。再如,當如花尋找十二少單單指憑借一串數字「3877」時,小說中的描述是如花搜索了出生證、死亡證、身份證、回港證等等,這里作者是想要表達,從數字代表人到人已然變成數字的無可奈何,活得沒有感覺更無從說起感動,這種干癟與程式化的人甚至還不及曾經的風塵女子如花,而在影片中,導演只是一筆帶過或者完全捨去。80年代的香港人,缺乏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不論是香港移民海外還是大陸移民香港往往呈現出某種矛盾,即香港雖然吸引了大量內地的居民,但並沒有因此而成為避風港,香港成為一個流動的「傷城」,人們從大陸移民到香港,又或是從香港漂流到海外,香港始終不能聚合起確定和安穩的感覺,而給人們留下無盡的傷感、落寞和遺憾。在小說中,阿楚因為工作賺錢而忽略了自己的男友,永定也從不知愛情真正為何物,甚至對如花那種痴情充滿懷疑,需要看到,香港,是一個世界上鮮有的尷尬的地方,土地是中國的,卻被英國人統治著,在這個尷尬的地方接受奴化殖民地教育的人們缺乏一種自我的身份認知和對感情的深切體悟,80年代的香港人更是因為對中國幾千年悠久文化的陌生而成為無根的一代,這就造成了他們只知為錢賣命,尋求官能刺激,感情走向疏離與冷漠。在關錦鵬的影片中,我們卻無法看到這樣的暗喻諷刺,當然故事的整體把握還是完整的。 四、影像懸念設置不足
關錦鵬最然在影片中採用了時空交錯的手法,但是我認為電影開始就直接講述十二少和如花的相識並不如李碧華文本中的結構設置巧妙,李碧華採用了「大倒敘」的手法,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一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邊來寫,而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的方法,而之所以說作者採用的是大倒敘,是因為作者有意將如花的前生以及陰間的經歷放到後面去寫,而是先寫其50年後來到陽間尋找十二少的場景,我認為這樣的結構安排比關錦鵬在影片中的安排要更能製造懸念,受眾在讀過小說開篇後自然會從心理上激起強烈的獵奇慾望,想知曉如花的前世如何才導致如此悲慘的今生,到了影片中,懸念的體現只體現在了人物的身份上,如花與十二少,導演賦予他們的身份,一個是青樓名妓,一個是富家闊少;袁永定與凌楚娟,一個被認為「最可靠,最有安全感」的沉穩有餘的報館廣告部副主任,一個是性格潑辣的娛樂記者,性格的沖突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但是相較於小說,影片並沒有涉及永定的姐姐和姐夫以及十二少與程淑賢,並且,小說中如花的出現經常與永定在一起,而楚娟也拉了個安迪出來,但在電影中對於如花和永定的關系卻較為輕易地解釋開,楚娟相信了如花是鬼的身份後就不再有醋意的體現,而安迪更是無從提及,如果說在小說中讀者對二人的愛情還不敢妄下結論,但是電影中卻已經定性,楚娟和永定二人確實愛著彼此,不是沒有愛的能力,而是缺乏愛的方法。

⑽ 小說與電影有哪些不同

最主要的還是視覺上的吧,小說塑造人物性格大部分從言行上來描述,電影還能從服飾 打光 鏡頭角度來渲染人物。。。。比如哥譚這部劇中的雙面人 導演經常打光把另一邊臉布在陰影中
另外小說經常出現第三視角旁白來補充細節或人物心理活動。。。舉例神探夏洛克這部劇就要用特效或者華生的提問來把主角的思考過程體現出來

閱讀全文

與電影和小說相比情節有哪些出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機如何徹底刪除看過的視頻電影 瀏覽:295
電影在天堂等你 瀏覽:851
美國三體電影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260
介紹個能看最新韓國電影網站 瀏覽:245
電影天堂五十度灰 瀏覽:138
畫世界動畫電影 瀏覽:277
簡易企業微電影公司 瀏覽:941
電影級動畫製作軟體 瀏覽:908
1月24號有哪些電影 瀏覽:596
王寶強電影裡面的搞笑片段 瀏覽:794
僵屍道長西瓜電影 瀏覽:591
電影天堂色 瀏覽:620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會成員 瀏覽:493
宅男電影最新 瀏覽:347
看電影不收費最強大的軟體 瀏覽:883
蔣璐霞北京電影節視頻 瀏覽:521
校園紅色革命微電影劇本 瀏覽:411
金三角電影全集 瀏覽:884
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還有嗎 瀏覽:615
哪裡能看變形金剛1電影下載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