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從人物分析論文

電影從人物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2-06-25 02:08:09

Ⅰ 關於電影《無間道》人物犯罪心理分析誰有,論文急急急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由於論文範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範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論文範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範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範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範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理論性論文範文、實驗性論文範文、描述性論文範文和設計性論文範文。
按議論的性質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立論文範文和、駁論文範文。立論性的論文範文是指從正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篇論文側重於以立論為主,就屬於立論性論文範文。立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論文範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如果論文範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論文範文。駁論文範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按研究問題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宏觀論文範文和微觀論文範文。凡屬國家全局性、帶有普遍性並對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論文範文,稱為宏觀論文範文。它研究的面比較寬廣,具有較大范圍的影響。反之,研究局部性、具體問題的論文範文,是微觀論文範文。它對具體工作有指導意義,影響的面窄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範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範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範文。專題應用型論文範文是一種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範文,其基本標准應該是:通過論文範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
2.論辯型論文範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3.綜述型論文範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4.綜合型論文範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範文。

Ⅱ 求影視鑒賞論文!!

看完《畫皮》,我對陳坤與趙薇的印象大為改變。他們都有香港演員的毛病,段落好,角色的整體感差。陳坤在《理發師》中角色整體感特別不可信,但結尾出監獄的那場戲卻演得尤其地好。《畫皮》中,他非常符合陳嘉上電影中小丈夫的一貫形象,事業有成,時不時做點與夫人無關的春夢,不過,《畫皮》中王將軍與美狐的春夢過多。
我覺得《畫皮》中最好的還是趙薇的王夫人,勇敢、善良、無畏。趙薇也是當年與周迅一樣是典型的花旦,特別是還珠格格對80後、90後的深刻影響,使得她以後的影視形象都難以擺脫一種格格的輕淺,難以沉下去。《畫皮》前,她表演最好的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可惜戲很少。《畫皮》中,她在化妝造型的外在幫助下,很快進入到王夫人這個青衣型角色中,她在台詞上盡量克制,通過聲音與眼神很好把握了王夫人的整體形象,可以說,趙薇在《畫皮》中很大氣很成熟,我們可以看見她今後在電影角色上的無數可能。這非常難得。因為大眼演員是比較難在大銀幕上有所成就的。趙薇的確是《畫皮》中最大的驚喜,同時她也會給《畫皮》帶來80後、90後的巨大的觀眾群。
當佩蓉端起小碗,義無反顧地喝下妖毒,她眼中的剛毅與柔情,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愛情就是含笑飲毒酒。」何止是佩蓉,劇中的每個人面對愛情這碗毒酒時,哪個不是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情到深處,有如毒入心肺,無葯可解!看到此處,我不禁感嘆導演的功力,贊嘆趙薇的演技,同時深深的感傷,原來愛情那麼傷!
佩蓉愛王生,所以她隱忍,她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男人無法抑制地愛上別人;她委曲求全,甚至願與小唯分享王生;她高興的跑去找小唯,想告訴她自己願意收她為妾,其實是個女人都明白,怎麼可以和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愛情?!可是因為她太愛王生,她不願意看到王生在情感上掙扎,所以她想成全。當她得知小唯是妖之後,她用自己的生命和謊言作為交易,為的還是王生。她是中國傳統婦女的代表,忠貞、堅忍、犧牲。她的眼中總是飽含淚水,她傾其所有、不計回報,甚至成為眾矢之的、面目全非、萬劫不復,依然無怨無悔,這就是佩蓉愛情的方式。現在社會依然有很多這樣的女子,當她們得知自己的老公有了婚外情後,依然在哭泣之後委屈求全,甚至在老公和「小三」一起的時候依舊不忘告訴他天冷了該加衣了,身體不好,不要多喝酒。
龐勇愛佩蓉,所以他選擇醉生夢死,浪跡天涯。當他在戰場上看到了王生佩戴了佩蓉送的定情信物後,痛苦萬分地選擇了退出,放棄了顯赫戰功,放棄龐家軍,奔走他鄉,窮苦潦倒,為的是愛;當佩蓉服下妖毒,被士兵和群眾圍得無處可逃,又是龐勇從天而降,救了她,守護她,為她心疼,為她戰斗,為的是愛。這個看似粗魯的莽夫,有著怎麼樣的俠骨柔情?他的放棄,他的逃避,他的出現,他的戰斗,只為一個原因,「我希望你過得幸福」龐勇如此這般對佩蓉說。他是愛情堅貞的守護者。這讓我想起許多為愛而痴的男子,很多人也初戀的不完美,乃至一生都孤獨著,看著她成了別人的新娘依然掛念她,知道她過的不好,依然心疼,依然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她的身邊,怪不得有人說,一個男人一生可以愛很多女人,但是在心底里只有一個女人。
小唯愛王生,因為愛,所以放棄了千年的修行。她的愛很簡單,就是只有我和你,在一起。她是那麼自信的妖,她自信可以讓王生愛上自己,只愛自己。在愛情的領地,愛是唯一的,怎麼可能能用來分享?她的這樣霸道和自信,讓我佩服。她以為讓佩蓉變成妖,她就可以得到王生的心,只是沒想到,王生對佩蓉,已經到了生死相許。所以,那一瞬間,她絕望了,那一聲吶喊,讓我看到了她內心崩潰的邊緣。刀劍穿不透的心,卻被愛情徹徹底底地撕成了碎片。王生在臨死卻說「我愛上你,但是我已經有佩蓉了。」就為了這三個字,她用千年修行的靈換得所有人的性命。因為愛你,所以放棄,所以成全。她甘願被打回了原形,做一隻小白狐,繼續在沙漠的日出日落里,等候著千年的輪回。她愛得轟轟烈烈,有如飛蛾撲火,明知將走向毀滅,卻依然勇敢而璀璨地燃燒,無論她是人是妖,她註定以這種毀滅性的方式燃燒在王生的心裡。她用千年的修行,體驗到了人類的眼淚和痛苦,卻也得到妖精所沒有的愛情。愛情本身就是妖毒,無論是人和妖,都無法抗拒,飲了,即使死了,也一樣無憾。所以我喜歡她,非常非常的喜歡,因為她的勇氣,她的犧牲,一個女子能如此敢愛敢舍棄,是多麼的令我心動。今天看新聞有人說到萬聖節,說想看到什麼樣的鬼,很多人說希望是小唯,是啊,有如此美鬼愛上自己,應該是很多男人么夢想的吧?!
在來說蜥蜴精和降魔女,他們也莫名其妙地陷入愛情的泥潭。蜥蜴精為了取悅小唯,為她殺人挖心,為她被王生龐勇等人追殺,為救她,與降魔者決斗,甚至到最後還陪她一起打回原形。對於蜥蜴精而言,你可以不愛我,但只要讓我陪在你身邊,愛你就足夠了。因為愛她所以不計較她的任何壞脾氣,只有包容和心疼。降魔女本不懂愛情,她只是追尋消滅千年美狐而來,她道行很淺,傻不楞噔的,拿著一把爺爺遺留一把可以滅妖的短劍,直到因為救龐勇心切,而無意中拔開短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她愛上了龐勇,而只有擁有真愛的降魔者才是最強大的,也才是真正無敵。而且孫儷這個演員一直是我喜歡的,她是如此的清秀可人,美麗的眼睛裡看不到任何雜質,這次她演的很好,當她爬在龐勇身上大哭的鏡頭,讓我流淚。
得不到的男人似乎更容易專情,比如為愛人做事就心滿意足的蜥蜴。但關鍵時刻還是要來搗亂的。彷彿只有女性可以把為情犧牲主動呈現,雖然總要與哀傷相伴,所以所有女人的一夜白頭都是情傷,在這里更淋漓的還有佩容的慘白面頰,兩行血淚,以及小唯最後的凄白面色,化身白狐。我最喜歡的作家張小嫻曾在小說中描述:「我們也許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又被兩個人所愛。遺憾的是,我們只能跟其中一個廝守到老。」女人如此是平常,男人如此便是難得。
約束王生的是他自己的心,他自己對自己的期許,因為能夠挑戰的只有自己。妻子對龐勇的相信,不惜以對自己說謊為代價是他心底的傷,所以幾次憤怒,要對妻子喊叫「我沒有,你根本不相信我可以做得到!」拋下將軍的盔甲,沒有身份的束縛,男人們才能為情坦誠。王生最終丈夫的擔當和對小唯的告白都是自己的心願達成。「我想跟你一起走。」一切都已經結束之後,王生對龐勇說。這一定是他的真心話。最喜歡的一句評論這樣說「因為生活太平凡,愛情太傷人,責任太沉重,生命太執著,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男人的註解吧。
《畫皮》讓大家共同經歷一場春夢,可以面對和承認自己和別人的本我慾望,回到真實中發現,有時候「原來我們都是妖精」!也可做一回超我的功德,甘願犧牲和成全,讓愛與情感完成極致的祭禮。畫什麼樣的麵皮,還看自己心的選擇!如同主題曲「畫心」所唱,「一陣風一場夢,愛如生命般莫測,你的心到底被什麼蠱惑,你的輪廓在黑夜之中淹沒,看桃花開出怎樣的結果」……

Ⅲ 如何分析電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1)人物外形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Ⅳ 求一篇題目為「解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人物的性格特點」的論文,5000——7000字

我這里有幾個小看法,你參考一下吧。安迪的性格在電影里,其實已經提示得很明顯了。文章可以從瑞德的一段話著手:I have to remind mysle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And when they fly away,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kp does rejoice.羽翼光亮,說明他聰明,有才華,入獄之前,他的社會地位也不低,說明他有上進心,負責任。

但她的妻子不那麼愛或者說是了解他:My wife used to say I'm a hard man to know,like a closed book.....God ,I loved her.I didn't know how to show it,that's all.他的才華是內秀的,不善言辭,但心性利玲。同時也不善於處理人際關系。

他內向,但不代表懦弱,當別人欺負他的時候,他不屈服,會還擊。獄中與別人起沖突,事實上也為他日後越獄埋下了一個伏筆,這個可以和其他幾個獄友的經歷相對比,別人是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you get so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zed".但是他不一樣,從這點看來,他其實是有思想領袖氣質的。

同時,在表現上,他也不是和中國文人的那種秀弱,A man working outdoors feels more like a man if he can have a bottle of suds .That's only my opinion.他們在戶外做事情,瑞德認為那才是一個像是真正的男人,他也確實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有耐心毅力,自己認準的事情就要做到底。

這些都是幾個比較突出的方面吧,因為也看了有一年多了,忘了很多,但肯定還有其他值得挖掘的地方。然後再就是在電影裡面找場面細節的安排吧,用事實說話。呵呵,希望對你有用。

Ⅳ 求一部電影分析人格心理學問題的論文。急!為謝!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連環殺手的文字。不知道符合不符合樓主的要求。

下一個就是你——記電影中的連環殺手
血奴鸚鵡 發布於: 2010-10-18 22:41
出差幾天,博客一直沒有更新,由於沒有帶電腦出門就把想寫的文字寫到了筆記本上,三天之後一看居然不知不覺寫了好幾頁,整理一下思路之後決定寫一篇長點的更新,既然前幾天已經寫了關於JTR的文字,那就繼續電影中連環殺手的話題吧。
===========引自網路的分割線==========
美國聯調局(FBI)對連環殺手的定義如下:謀殺至少3個人,並在作案期間存在「冷卻期」,與短時間內,在同一地點展開大屠殺的大規模殺手,又或四處逞兇殺人的瘋狂殺手有別。所謂「冷卻期」,就是指兩宗謀殺間隔的那段時間,連環殺手這段喘息的時間長短不一,短的可為1、2天甚至是幾個小時的,長的有1個月甚至數月,通常連環殺手通過一次「謀殺體驗」使自己興奮情緒達至一個高峰後,需要一段時間平靜下來,回味並總結這段亢奮經歷,改良行凶方法。
===========引自完成的分割線==========
連環殺手大多存在著心理問題,或者因為其對社會不滿,或者因為身體病痛,或者因為某種人格出障礙,或者因為童年時的生活(心理陰影),他們多數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有著正當的職業,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連環殺手案件的破獲過程非常困難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都是因為一些巧合或者是警探無意中的發現或者是兇手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而導致被抓獲,而被在他們被捕之前幾乎不會有人當他們與連環殺手聯繫到一起, JTR並不是世界上首例連環殺手,但是他開創一個全新的恐怖時代,他犯案時的大膽令人瞠目結舌,經過當時媒體的渲染以及他敢於嘲弄當局的態度再加上百年以來一直沒有人能夠拿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JTR的真實身份,這個神秘的殺手不停地以各種形象和身份出現在電影、電視劇、動漫、音樂等等不同的領域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已經成為了恐怖的變態殺手的代言人之一。
連環殺手總的來說都是精神存在問題的一群人,暫時不管心理醫生們可以將這群人再細分為多少種類,電影中的連環殺手幾乎涵蓋了所有連環殺手的類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因為身體的病痛或缺陷而引發精神疾病的殺人狂。
在世界十大連環殺手排行榜中有一個將受害者虐殺後烹煮吃掉的「羅斯托屠夫」 Andrei Chikatilo,他是個老師,一個快樂的已婚男人,但是他存在著一個男性不願意公開的秘密——ED,但是據他自己稱在受害者斷氣之後,他這個毛病暫時就能解決。從1978年到1992年他在廣闊的俄羅斯大地上瘋狂殺死了至少53人。因為生理出現了問題就要殺人實在令人費解,但是這一類的連環殺人兇手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根據他的行為俄羅斯電影人拍攝一部名為《Citizen X》的電影,不過電影繼續著俄羅斯電影又悶又長的套路,看得人直想睡覺。和「羅斯托屠夫」類似的連環殺手還有「密爾沃基怪物」 Jeffery Dahmer,他是《沉默的羔羊》中食人魔鬼漢尼撥的原型之一。
《十二宮殺手》中打入演播室的那個電話中的男人聲稱自己「頭痛,痛得頭都快裂開了」,他只有在殺過人之後才會覺得病痛減輕,直到下一次頭痛症狀出現之前他不會再去殺人,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案例,這個打進演播室的電話應該也是確有其事的,一個人頭痛時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估計是沒有頭痛症狀的朋友難以想像的,我自己有嚴重的偏頭痛的毛病,頭痛發作時曾經砸杯子撕枕頭,最離譜的一次我居然一拳頭打破了窗戶玻璃,幸好通過中醫的調整之後控制住了頭痛發作的頻率和痛苦感,不然我還會做出什麼離譜的事來我自己都不知道。因為頭痛難忍而舉起屠刀的人物並非只有十二宮殺手,不記得是在什麼時間什麼資料(或者是小說?)中看到過一個用斧頭殺人的女性連環殺手,她將受害者關到自己的家裡像待宰的羔羊一般等待著她頭痛病發時舉起利斧,受害者被殺害時通常都已經餓得皮包骨頭,而這位女殺手的實際工作是一名教師。這一類連環殺手所佔的比例並不大,但是他們所造成的危害卻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平時根本不會有人會看出身邊的那個人就是變態殺手。

二、生活壓力過大造成的人格分裂
反映這一類殺人狂的電影中的代表作品應該是《美國精神病人》,帕特里克.貝特曼(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是華爾街的的年青精英,英俊、聰明、富有,他可以風趣幽默帥氣逼人,但是一到夜晚他就變成了一個喜歡四處游盪的魔鬼,帶妓女回家玩玩3P已經足夠惡心觀眾了,他居然還把兩個拿錢做事的女孩弄得遍體鱗傷,他應該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但是他的內心空虛到了極點,雖然身邊有一群看似和睦的朋友,但一個一個不是上別人的女友就是有隱約的BL傾向,每天除了比誰的名片印得更具個性之外以乎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他們甚至連誰是誰都記不清楚。股票經紀人這個行業一向是出現精神問題的高發人群,帕特里克.貝特曼並非個例,聽著高雅的音樂將受害者的腦袋劈開,瘋狂地將其肢解開來,這一切是真的發生過?還是他瘋狂的大腦里的一點點幻想罷了?電影的結局讓觀眾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這個人瘋了應該是真的。
具有雙重人格的連環殺手電筒影拍攝得比較真實的還有一部名為《魔鬼雙面人》的電影,由凱文.科斯特納扮演的布魯克斯先生是個富有的商人,他善良和藹,是個好丈夫好父親,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人會是嗜血殺人狂「拇指紋殺手」,電影的布魯克斯先生有一個冷靜的分身馬歇爾(威廉.赫特飾),他們一唱一和,一個負責具體實施殺人過程,另一個做為忙觀者和策劃者冷靜地觀察著布魯克斯的一言一行並做出精準的分析。布魯克斯在一次作案之後沒注意拉上窗簾,行凶過程被一個業余攝影師拍了下來,攝影師沒有去報警而是想要參與到這一刺激的行動中來,在布魯克斯與馬歇爾的精密策劃細致布局之下,倒霉的攝影師被殺死之後還被警方當做「拇指紋殺手」的替罪羊。一部犯罪題材的電影其實拍到這個份上就已經夠精彩的了,但電影中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布魯克斯還在上大學的女兒因為懷孕回到家中休養,精明的馬歇爾通過蛛絲馬跡分析出小姑娘的突然回家不僅僅只是因為不小心懷孕而是因為她繼承了父親的嗜血基因一斧頭劈死了自己的男友,不過由於她是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行為而感到了害怕才跑回家裡,為了幫助女兒擺脫困境布魯克斯用同樣的方式殺死了無辜的一家人,這時電影才揭開了布魯克斯真正的面紗,他連環殺手的身份不僅僅只是「拇指紋殺手」而已。像這樣一個好鄰居如果住在你的隔壁,你是會害怕還是繼續拿他當個好人呢?
雙重人格就已經令人覺得毛骨悚然了,《致命ID》中卻給出了一個讓我差點崩潰的人格分裂模式——擁有十種不同人格的殺人兇手艾德,雨夜、沙漠中的汽車旅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環境里十個相互完全不認識並且都具有怪癖的陌生人,雖然觀眾已經熟悉了「最不具威脅的嫌疑人就是大BOSS」的模式,但看到這樣一部電影時還是會被情節所吸引。

三、認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的「救世主」
殺害了著名導演波蘭斯基一家五口(這個數字並不包括他未出世的孩子)的殺人犯Charles Manson組織了一個宣稱他將要發動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末日種族戰爭,而只有成為他的信徒才能存活下來,在這個殺人集團中Charles Manson扮演著世界救世主的角色,這一類連環殺手的殺人方式通常都具有某種特定的含義,他們的舉動在自己的眼中看來是在替天行道或者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其中有一些是獨立行動而有一些是組織起一小群信徒集體行動。在電影世界中《來自地獄》中的威廉.魏希.古爾爵士所採用的帶有黑魔法色彩的儀式式殺人方法應該是具中的典型之一。
電影中出現的最具「救世主」色彩的變態殺手應該是《七宗罪》中約翰.杜,他認為自己是在懲罰世間的罪惡,「七宗罪」是宗教中對人類罪惡的指代,指是的「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憤怒」 ,約翰.杜不停地喂暴食的胖子食物,直到受害者撐死;逼貪婪者參考沙士比亞的戲劇《仲夏夜之夢》中對待貪婪的猶太高利貸者的判斷一樣割下自己身上的一磅肉;把懶惰者捆在床上一年之久,直到受害者變成活體木乃伊;對淫慾採用讓其死在裝上刀具的SM用品之下;先讓驕傲者毀容再讓其選擇是以醜陋的模樣繼續活下來還是自殺;最後利用警探的憤怒心理殺掉了擁有嫉妒心理的自己……這是一個完整的殺人布局,約翰.杜有足夠的耐心去殺死一個又一個的受害者,而他的理由是「殺身以成撒旦之義」他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
《電鋸驚魂》中的賽特有點特殊,首先他是癌症晚期患者,隨時都有可能死亡,而他正是在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時才成為連環殺手的,他抓到受害者,告訴他們生命是多麼的珍貴而你們卻在浪費生命,是繼續活下去還是讓自己受到一點傷害?你自己選擇。然後游戲開始,賽特的游戲規則實在是太過變態,幾乎沒有人可以活著完成他的游戲,在死亡游戲的過程中,賽特完全不用動手,他只是動動嘴給點提示或者乾脆躺倒在血泊之中去做一個旁觀者,賽特可以向世界宣布他是道德的審判者,也許他自認為自己是上帝,不過他的所作所為比撒旦還要可怕。第一部中看到戈登醫生拿著手鋸開始鋸自己腳踝的時候,我那根已經快到綳到極限的神經差一點斷掉,想想都覺得腿痛。他就是一個披著道德名義的魔鬼,他一直堅持到死都沒有忘記繼續著他的游戲。
西班牙電影《一個連環殺手的日誌》中的連環殺手安東尼奧殺人的目的是為了「凈化」妓女或者其它自甘墮落的人的靈魂,又是一個看似偉大純潔的魔鬼,電影的結局拍得有點突然,安東尼奧被警察抓到後被審患有精神疾病入獄3年,出獄後他將自己的日記寄給了警方從此逍遙法外。

四、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而殺人
Edward Theodore Gein,被捕時警方在他的家裡發現了人皮造的燈罩、由人頭骨所造的湯碗、頭骨床頭布置和由乳頭造的皮帶等等等等人體工藝品,彷彿他殺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這些物品。他的「事跡」被無數次改編為恐怖電影中的變態殺手,例如《觸目驚心》。
電影《香水》中為了製造出獨一無二的香水而殺死少女取得其休香的殺人狂格雷諾耶實在令人費解,他出生在臭氣熏天的巴黎魚市裡,擁有超人的嗅覺而自身完全沒有體味,他迷戀著世間的各種氣味,為了製造出一種只屬於自己的氣味他瘋狂地殺死了十二名處女並取得了她們的體味,各種香味混合之後的氣味彷彿來自天堂,格雷諾耶從容離開了處決現場後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將香水全部傾倒在自己身上之後從容地讓臭哄哄的魚販們將自己生吞……幸好這個故事只是個傳說而已。
《沉默的羔羊》中的野牛比爾也是這一類形,詹姆.伽姆對自己的性別很不滿意,在做了兩次變性手術後他還沒有完全變成女性,所以他開始抓走身材較胖的女性,在她們餓了幾天皮膚變得鬆弛之後將其殺害並割下她們的皮膚,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做一件有真的女性乳房的人內背心。我只能說這傢伙是個瘋子。《人體切割》里的變態殺手將受害者殺死之後留下了人體的不同部分並將這些部分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人體,真不知道這個瘋子是不是看了太多B級白恐怖電影而迷上了「科學怪人」(科學家從墓地里刨出殘缺的屍體組合起來的怪物)。根據1970年發生在紐約的真實未破案件改編的電影《字母殺手》中還逍遙法外的兇手殺人的目的並不明確,不過他殺死的孩子的名字、姓氏與被害地點的首字母都是相同的,從這一點來看這個兇手要麼是一個偏執狂要麼就是有著他的某種目的,電影拍得不像懸疑偵探類而更像靈異類的電影,女警官梅根在被害女孩的靈魂的指引下慢慢靠近了真相卻沒有人會相信她,在被關進精神病院之後,梅根身邊出現的女孩的靈魂越來越多而她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去幫助那些可憐的受害者。

五、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的暴虐型殺人狂
在現實社會中這一類連環殺手的代表人物也許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過一位被媒體稱為「夜間狙擊者」或「惡魔的門徒」的連環殺手Richard Ramirez,這位一年之內殺死至少19人的魔鬼在會在殺人之後留下他的標志——一個倒轉的五角星。在西方符號學中倒轉的五角星代表著撒旦,他沒有特定的殺人目標,也沒有特定的殺人方式,被捕後的Richard Ramirez狂妄至極,在被判處死刑時留下一句「人終歸一死,各位迪士尼樂園再見!」《連環殺手的肖像》系列電影中出現的連環殺手的作風也是毫無指定目標的,這個系列電影的原型人物是1960-1983年期間殺死了至少150人(據兇手自稱這個數字是360-600人)的Henry Lee Lucas他的名言是:「我喜歡殺人就好像其他人喜歡散步罷了,只是嗜好不同。如果我需要獵物,我只需到街上去隨便找一個。」
完全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聽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很對好萊塢編劇的胃口,於是就有了血肉橫飛的《德州鏈鋸殺人狂》,雖然這部電影也是改編自真實的案例(上文中提到過的Edward Theodore Gein),但編劇和導演放大了兇手殺人的過程,人皮縫制的面具顯得如此猙獰恐怖,再加上鏈鋸的聲音只會讓觀眾感到心驚肉跳,這部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與畫面應該是參考了香港恐怖片《人肉叉燒包》,如果有朋友不覺得惡心的話完全可以將兩部電影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可憐的黃秋生,因為一部恐怖電影成為了香港影帝卻也從此被扣上了「變態」和「爛片之王」的帽子,至少有十年的時間我一看到他那張臉就覺得惡心。《天生殺人狂》里的米基和梅麗殺人的動機好像更簡單——因為我們不爽!在媒體的大肆報道和渲染之後這對殺人狂夫妻成為了年輕一代的偶像,甚至有追隨者認為只有被他們殺死才是真正的「追隨者」,就連一直追蹤這對夫妻的記者都甩掉了攝像機大叫:「我也要殺人了!」這根本就是一場全民的瘋狂秀,電影反映的是美國社會中年輕一代的墮落瘋狂:殺人者是瘋狂的,電視台的導演、真人秀的主持人、電視觀眾也是瘋狂的,就連抓到米基和梅麗的警察傑克.斯卡內蒂和典獄長杜埃.克瓦斯基也都不正常,一部電影里就看不到一個稍稍正常一點的角色出現,看過之後只能說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六、衣冠禽獸型
一個品學兼優,高大英俊還是運動達人的著名大學的模範生Theodore Robert Bundy還有另一重身份「校園殺手」或「密爾沃基怪物」,他以自身迷人的魅力邀請女大學生一起外出遊玩,然後將其殺害,這個優等生殺人魔鬼於1989年被判處死刑。
反映這一類型的連環殺手的經典電影當然是《沉默的羔羊》,這是一部突破了傳統恐怖電影的全新驚悚類電影,在繼承了希區柯克式懸念電影的剪輯與拍攝技巧的基礎上融合了傳統恐怖電影的音樂以及恐怖氣氛的營造,同時也吸收了推理偵探類電影的推理技巧,開創了心理懸疑電影的先河,為之後拍攝的《七宗罪》、《十二宮殺手》、《字母殺手》等電影的出現開創了良好的局面,《沉默的羔羊》成功地將恐怖電影迷、推理電影迷都吸引到了電影院中屏息欣賞,安靜地等待著最後的結局。雖然電影里並沒有太多的直觀恐怖畫面,但安東尼.霍普金斯老辣獨到的表演令觀眾真的感覺到了什麼叫毛骨悚然,直到現在都還記得被片中的漢尼拔博士盯到頭皮發麻後半夜不敢關燈睡覺的囧樣。
一個年輕的FBI見習特工克拉麗絲在實習期間參與了「野牛比爾」系列殺人案件的偵破,為了獲取罪犯心理學的資料,克拉麗絲被指派到監獄中訪問「吃人魔王」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在對人類心理學已經研究透徹了的漢尼拔博士面前,克拉麗絲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夠乖乖地走進漢尼撥設計好了的越獄圈套中。根據漢尼拔的分析,克拉麗絲最終擊斃了本名詹姆.伽姆的連環殺人兇手「野牛比爾」,漢尼撥本人也成功逃脫繼續著自己的旅程。

七、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殺手們
這一類殺手的殺人方式帶著靈異色彩,觀眾們通常搞不明白這是連環殺手所為還是鬼故事,《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有幾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最後的安眠》故事說的是一個老人收到了姑媽留下的一個帶著很多抽屜的小櫃子,她打開一個抽屜發現裡面有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當天將要發生的事,漸漸地她形成了每天打開一個抽屜看看小紙條的習慣,直到她發現了姑媽的秘密,丈夫出軌的真相和自己的死亡方式,這個故事幾乎被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古鏡怪談》中,由徐帆扮演的收到櫃子的角色顯得很年輕,故事也帶著明顯的東方色彩,如果不是因為家裡收藏著一套《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估計我也不會知道這部電影里的這段故事是借鑒來的;《奇怪的電話》故事說的是一個老人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電話聲稱可以幫助老人獲得最後的安寧,接著電話中神秘的男人說出了老人的姓名、年齡、經歷、生活現狀等等等等,隨著神秘男人的話語,老人心臟病發死亡了,只看到這里的話會覺得這是一個靈異故事,但是希區柯克筆鋒一轉這位通過電話就能殺死受害者的神秘人物居然是收錢辦事的,可是又有誰能說得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法國科幻電影《電視殺手》:一個科學家在自己的家裡做了一如可以通過電視台發射的信號殺死直播節目中出現的人的電磁波發射裝置並以此為樂,由於年代久遠我是想不起具體的細節了,反正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意思吧。
將電影《入侵腦細胞》歸到這一類完全是因為我想不起來為什麼電影中的變態殺手卡爾.斯塔格要虐殺這么多的少女了,能記住的只是被瞬間切片的馬、拉出受害者的腸子當琴彈之類會讓人覺得胃部強烈不舒服的畫面片斷。
2002年一部日本電影《連環殺手(循環自殺)》同樣讓我覺得有點莫名奇妙(不過這個應該和沒有找到合適的字幕有關),電影一開始就給出一個很瘋狂的場景,一群女學生談笑風生地同時跳入地鐵隧道,一瞬間整個畫面全是斷肢殘壁的恐怖景象,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通過音樂向人們傳達自殺信息的自殺俱樂部浮出水面……其實我真的看得有點迷糊了,有空還是重新找來看一遍吧。

Ⅵ 電影賞析論文20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寫的!謝謝,高分求助!

電影《亂世佳人》賞析:
《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國的翻譯有兩個版本:《亂世佳人》和《飄》。我比較喜歡後者,正如電影開始時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個文明是隨風而飄的,最終是要飄散的;一個人的命運是隨風而飄的,最終也會飄散。其實又豈只是一個文明的飄散,隨著文明飄散的是,無數個生命個體,一代人,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面對一個終極的目標——死亡——一樣,你是選擇清醒而悲觀空虛地活下去,還是拋開這終極的目標盲目地積極活下去;在一個文明消逝之後,你是選擇在緬懷中活下去,還是拋棄過去,從新開始。在電影中,給出了幾種選擇。

灰色的模糊輪廓
阿希禮是一個註定應該過一種富庶安寧的生活的人,否則就是一個悲劇。他見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鮮艷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線條刮傷他的皮膚。相反,平靜單調的生活、沉靜纖弱的妻子,由想像勾勒出來的音樂和文學,這些模糊的形象卻帶給了他安全感,他太習慣它們了,柔和、縹緲。但是,一聲炮響,一個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築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畫面刺激著他柔弱的神經。他很清楚的意識到世界已經變了,這於他毫無改變,只能加深他的悲劇。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去應付即將到來的世界,只是他不敢面對的態度削弱了他在新的文明下生存的能力。
其實阿希禮並不能算是他所懷念的那個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個文明只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出現,而沒有踏實的實干,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這樣的文明是沒有存活的資格與魅力。我認為在此電影中這個文明的真正代表是奧哈拉太太和玫蘭妮,她們既有修養地悠閑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這才是這個文明真正的意義與魅力之所在。阿希禮充其量只不過是繼承了文明的表象,享受這個文明經過漫長的奮斗後的成果,卻沒有記住與繼承這個文明在早期開發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的性格魅力。他天生就是懦弱的,被道德束縛的他還是可以在新的文明下生活下去,但是其內心潛藏著巨大的恐懼與厭惡,也就是說,他永遠也不能融入那個文明當中。後來也證明他不能使妻兒過上很好的生活,他沒有能力在那個滿是殘酷醜陋的競爭生存下來。
阿希禮在戰爭的殘酷現實的逼迫下,漸漸明白他所處的文明已經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 :它沒有可以抵禦他人進攻的現代化設施,卻滿懷為國犧牲的雄心與對現實情況的無知與狂妄;只既希望於與歐洲的棉花貿易幫助自己取得勝利,卻不知道世界正被一場新的革命所改變著。戰爭不是最可怕的,它只是消磨你的生命,個體的意志;戰爭之後的價值觀的侵略才卻是對過去的整個文明的顛覆。阿希禮有明確的歷史觀,能夠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卻沒有勇氣去正視歷史的前進的規律。他不夠資格代表一個燦爛過的文明,卻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給了那個文明。一旦此文明飄散,他的精神也隨之崩塌,靠道德維持的生命只是一具沒有生氣的軀殼。
在現實當中太多阿希禮這樣的人,看清現實,只能徒增他們人生的悲劇色彩,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弱者。而阿希禮的懦弱就是體現在自己的理想與庇護消逝後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就必須承擔。其實阿希禮完全可以通過自殺來解脫自己,但是,他太把自己歸類到那個文明當中,受到文明中的價值觀、人生觀、倫理道德、社會習俗的限制。他最終陷入了必須用死的意志來支撐活的軀體,活的職責的困境。他不能怨那個文明,而是自己沒有理解那個文明,沒有超脫於那個文明。

猩紅的粗線條
斯佳麗(Scarlet)本意就是熱烈的猩紅色,但是卻讓她配上了象徵希望的綠色。這本就不矛盾,只是色彩太鮮明,輪廓太清晰。她這根粗紅的線條註定要在歷史中留下她明顯而深刻的一筆。她就是電影的主角,她就是被歌頌的對象,她就是電影給予我們關於選擇的答案:拋棄過去,不顧一切的為了生存,就算是一個外表柔弱、從小嬌慣的女人,因為除了自己沒有人是真正的庇護;勇敢地擔起你應擔起的責任,因為責任只會降臨在能擔起它的人身上。她就是內戰後美國所宣揚與崇拜的女性形象——獨立、自由。塔拉(或者說那片紅色而肥沃的土地)就是「生存」的象徵,而斯佳麗對塔拉的熱愛與佔有就是對 「求生」的慾望。玫蘭妮的死亡與瑞特的離去就象徵著她沒有了依靠,以後的路將由她獨自地走下去。現在的世界上,還有好多並沒有達到沒有美國如此經濟發達的程度的國家中的女性也正在走著這條路,崇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生存」是人類在世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只有滿足了這個要求,人類才有精力把生活弄得更有意義。到電影結束,斯佳麗應該算是確保了生存,並且過得很好。可是,人生就是為了有錢,有房子,不受餓受凍這些物資條件的?盲從於生計的奔波,貌似充實的人生真的就是如此有意義,如此值得我們去效仿?
斯佳麗一生也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標准一旦降低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當她面對戰爭,以及戰爭失敗後的混亂,一步一步從一個嬌慣的小姐成長為一個堅強而獨立的女人時,她就已經拋棄了她母親教導,拋棄了宗教信仰,也就是拋棄了已逝的那個文明,拋棄的所有她認為阻礙她向前走的障礙(人或者事物):她可以不顧社會習俗而作為一個女人經營木廠,也可以不顧倫理道德而僱傭犯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讓她感到恐懼,但這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之後她並沒有真正融入到一個新的文明中去,她看不慣那些北佬,看不慣他們攫取金錢的貪婪與粗俗。因為她認為自己不同於他們,有一種優越感,一種已逝文明給予她的有教養的優越感(但她不知道給予她優越感的文明已被她遺忘,留在她身上的只是慣性存在的軀殼),使她產生了一個幻想:只要她賺取了足夠多的錢,她就能寬容地對待別人,尤其是弱者,而她將使一個過一種舒適生活、又受到人尊敬的高貴女人。先不說她自己性格上本身那中「藐視弱者,爭做強者」的態度不允許她這樣;戰爭的經歷,原有生活的破碎,讓她作出了拋棄過去、不顧一切向前走的選擇——她開始變得自私,惟利是圖,過去的生活在她現在的生活中的印跡越來越淡,她的生活標准已經降到維持生存的地步,雖然她對她的親人承擔了巨大的責任,雖然她也想要愛情,但是讓自己順利的生存下去的願望縈繞在她的心頭,左右著她的行為。她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自由主義、反傳統主義的代表。其實這本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當戰爭結束後,富庶、平靜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人們都變成了連溫飽都難以支撐,也就理所應當的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建立另一個家園,緬懷過去並不能養活自己;而那些倍受紳士們保護的淑女們再也不能享受過去的生活時,既然懷念它不能讓它復活,剩下的唯一的路就是往前走。但是斯佳麗從來沒有想到,她除了生存就再也沒有別的精神寄託:她拋棄了母親的教導,拋棄無法繼續下去的文明,以及文明中的信仰與宗教;她看透了自己不是愛阿希禮的,阿希禮對她已經沒有先前的誘惑了;她也並不是一定要瑞特的愛與幫助,她更愛土地;她最後終於明白了玫蘭妮是她聯結過去的紐帶,她對於自己有多重要,但是她死了。這就是她什麼也不怕的後果,什麼支撐也沒有了。金錢是不能支撐一個人走完一生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可以就這樣努力地生存下去,過一輩子嗎?既然原來的文明會消散,就不能保證取代它的現行的文明不會消散。即便我們無法預料到它的終結時間,終結的命運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生存」這個慾望滿足了,一旦被「生存」主宰的這個文明消散了,斯佳麗的選擇無疑就是一種低級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將被新的文明所取代。我想,新的文明也許是一種要求人文,要求倫理道德規范,要求精神滿足的文明。但是,以後呢?以後將是什麼文明呢?無從知道,只是就如「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隨時可以換成一個「The」。以後將有更加先進的文明取代它。歷史的進程就是由一個個文明推向前的。

完美的對稱
我認為在電影中,玫蘭妮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捍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阿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為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為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斗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系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為來紀念著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著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裡。
但是,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也就意味著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為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戰爭結束後,過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確定與否的問題,而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人性的土壤是養不活像玫蘭妮這樣本應生活毫無私慾的天堂的花朵。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著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阿希禮、斯佳麗、玫蘭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他們的命運就像歷史長河中的文明一樣,最終都會隨風飄散,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文明個體是可以永存的。從一個文明跳入到另一個文明,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但是,好在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長河中小小的一滴,在這長河中有無數的水滴分享著同樣的命運。看透後,也許會開闊些!

Ⅶ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人物刻畫

不用將三部影片內容放進一篇文章 影片刻畫人物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動作特徵 語言特徵 以及一些體現人物性格的事情 得以完備角色整個人格 所以你分別整理一下這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有什麼共同點?最後再說一下你影片使用這些方法的看法 你又從中得到了一些什麼思考就可以了

Ⅷ 畢業論文要寫電影《天國的郵遞員》男主角人物形象分析,求思路及例文!

(1)要有良好的心態,要有屁股粘在板凳上的毅力。記得起來運動運動,否則容易大肚子
和得chuang.
(2)要不斷動手開發,實驗,,不要停留在看paper上。只看不早做是沒戲的。
(3)要不斷地thinking, 不斷不斷。。。。。。thinking.
(4)一定要和你周邊的同學進行討論,他們能給你不少好的想法和建議。
(5)記得和朋友們一起去體育鍛煉,心情會舒暢很多。我大概只有一周一次的踢球,冷天就不動了, 習慣不好啊。
(6)不要忘了基本英文的學習(尤其是口語和聽力)Faint,到了國外才知道,這個語言是多麼重要。埃,成了聾子和啞巴,心痛啊。
(7)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准備,早動手,早開發,,,一切在於早和勤。
(8)在忙於科研的同時,不要忘記照顧家人。

我有範文。

Ⅸ 求對一部電影中人物事件的法律分析論文

《費城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就是法律題材的,不過這個案件也很值得討論,而且是湯姆漢克斯和丹澤爾華盛頓兩大影帝同台競技。至於故事,就是講述的湯姆漢克斯扮演的同性戀者,感染了愛滋病,而被公司老闆解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請來同樣是律師的丹澤爾華盛頓幫自己打官司。

閱讀全文

與電影從人物分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紅色革命微電影劇本 瀏覽:411
金三角電影全集 瀏覽:884
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還有嗎 瀏覽:615
哪裡能看變形金剛1電影下載 瀏覽:943
迅雷怎麼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116
楚漢微電影 瀏覽:802
懂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77
八妻子電影網站 瀏覽:906
與愛欲夜類似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97
電影院的是什麼3d眼鏡 瀏覽:779
上海比高電影院寶山店 瀏覽:201
格局微電影 瀏覽:360
神馬電影院午夜小彈 瀏覽:810
無人看護電影天堂 瀏覽:600
王子雄兵完整電影 瀏覽:488
美國電影鬼交在線觀看 瀏覽:897
大和號電影高清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831
電影票房實時網站 瀏覽:931
在電影院里怎麼牽手男生內向 瀏覽:477
抖音電影票如何取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