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喜宴的威威分析

電影喜宴的威威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23 17:46:51

Ⅰ 喜宴的專業影評(從聲音,色彩,景別)

《喜宴》是一部以中西方文化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對同性戀假結婚的故事。主角高偉同來自中國台灣,一位華夏子孫的典型代表者,他的同性愛人是來自美國的賽門,而從大陸來美國求學的威威是假新娘。而高偉同的父親是退休將領的身份也暗合中國傳統道德的威嚴與古板。因為文化背景的不一樣,因而會產生很多的不同觀念。高偉同的父母親一直希望他能結婚生孩子,但是卻遲遲沒有消息,於是父母幫他安排相親。這是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的父母親的思想,結婚生子,乃是人生大事,必須要幫孩子安排好。
這種壓力,親情的壓力,偉同夾在中間,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決定,在新觀念和舊傳統中他不知道何去何從。從而在影片的開頭,這種巨大的文化沖突,讓我們的心情也為之沉重下來。他在這種矛盾下,掙扎著。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得跟父母說自己已經找到女朋友了,卻沒料到父母過紐約來見證他們的婚禮。於是威威則被作為假新娘,與高偉同結婚。當父母要過來的時候,他們整理客廳,把房間中幾乎裸照的照片被正照所代替,在房間里掛上了中國字畫。這是中西文化的明顯差異,西方的開放與中國傳統保守的思想的一種沖突。西方的奔放自由,無所拘束,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卻是不能接受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莊重嚴肅,講究內涵,表達嚴肅,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尤為重要的。
而影片中主要是圍繞著這場喜慶的婚禮的展開的,然而更是一種文化的差異的強烈對比。在影片中,高高偉同與威威採取希望的結婚方式,到公證處舉辦一個簡單的公正儀式就可以了。然後出來之後,偉同的母親放聲大哭,父親也是一臉的沮喪。他們老一輩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與新一代的人在接受了美國的開放自由式觀念上的沖突。在飯店裡,碰到老陳。 老陳聽說高偉同沒有辦喜宴,第一時刻就考慮到高偉同父親面子,堅持說要辦喜宴。這是中西方的另一方的沖突。中國的傳統,要面子,有集體導向,與眾人一起分享快樂。而在西方,更是傾向於個人,他們更注重個人導向與自由的生活。
真的戲劇性的在宴會上,中西方人的反應,也是一種中西文化差異。威威心裡不甘心,但是在喜慶的婚宴上她必須偽裝成開心。偉同滿臉愁雲但是還必須要迎合那一堆胡鬧著的顧客。中國的朋友,都用傳統的婚禮方式,讓那些美國朋友很不能理解,都目瞪口呆了。他們在婚禮上不能理解中國人喝酒的方式,以及傳統的一些風俗。甚至是在鬧洞房的時候,也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文化習俗。這看似很滑稽的一幕幕,但是實質上是在嚴肅的證實著一種來自不同地區的巨大的差異。
貫穿影片的主線仍舊是高偉同和賽門的同性戀,這向中國世俗觀念發起了重大的挑戰。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是不承認男的與男的結合,這是違背了倫理道德的,是被大家所看不起的。只有男的和女的結合然後結婚生子,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在西方是得到允許的。 作為《喜宴》的導演李安,在戲裡面說到:「這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偉同和賽門都深愛的,他們在一起是幸福的。然而在中國長期的世俗社會的影響下,「三綱五常」這種傳統觀是為根深蒂固著的。所以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者高偉同的父親和母親是不能接受理解的。但是在影片最後,卻出現了讓我們都欣慰的一刻,也是影片最後的喜的結局。我們的心情也隨著一切看似荒唐的、滑稽的劇情,心情轉好。高偉同的父母都理解了,並且偉同父親最後用英語說了他始終都知道,並且把偉同的幸福交給賽門,這就是一種認可,一種和解。在中西方發生沖突後,達到了一種和解。
中西方文化,有著各自的特徵,因而發生了沖突。然而在沖突後,需要融合,需要和解。不管是什麼沖突,相互理解就是一種完美的結局,這在《喜宴》里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Ⅱ 電影喜宴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國著名導演李安執導的影片《喜宴》,講述了一個在現代與傳統的交融和碰撞的社會下,長輩和青年人對愛情、婚姻、家庭的不同看法與追求的故事。李安導演都運用大量的鏡頭,以豐富的電影語言表現了中國傳統的婚姻習俗事像,在熱鬧和喜慶中為我們生動的展示出一副中國當代婚慶風俗畫,並通過熱鬧的喜宴婚慶習俗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和人倫觀念,不愧為一部反應我國傳統婚姻習俗和文化內涵的佳片。

《喜宴》拍攝於1993年,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傳統的中國夫婦在美國為兒子舉辦婚禮喜宴的故事。台灣青年高偉同在美國跟男朋友賽門同居(兩人為同性戀),但卻不斷受到遠在台灣的父母親電話逼婚。由於成天被逼婚的電話吵得幾無寧靜之日,賽門和偉同只好想出和租住他房子的大陸女畫家威威協定假結婚的主意,以應付父母的逼婚。然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高家父母竟突然親臨美國為他們操辦婚禮。終於婚禮舉行了,在大夥強鬧洞房的情況之後,偉同跟威威發生了關系,而且令她懷了孕。最終觀念傳統的父母後來不得不接受了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賽門也同意當威威孩子的乾爸爸。

初看劇情,好像這個故事題材大膽前衛,然而仔細看下來之後,我們可以發現,整個故事發生的舞台雖然是美國,實際上導演為我們展現的是極其傳統的中國文化,特別是對中國婚俗事像的展現,更是原汁原味。

Ⅲ 如何從跨文化角度看電影《喜宴》

定居美國的高偉同(趙文瑄飾)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西蒙(米切爾·利希藤斯坦飾)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偉同在台灣的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偉同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偉同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顧威威(金素梅飾),於是西蒙出了個讓偉同和顧威威結婚的主意。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偉同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威威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西蒙和偉同之間的同居關系。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復雜的事端,偉同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沖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喜宴》以開放的西方文化為背景,用中國文化的傳統對立達到了忍俊不禁的喜劇效果,文化既是該片戲劇性張力的切入,亦也是其脈絡的延伸,被世俗難容的同志之愛與親情的點滴溫情,兩者既沖突確又找到了頗為討巧的融點,難得於那完美結局。

Ⅳ 看了電影《喜宴》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故事起起伏伏,李安導演最後選擇將結局落在了這樣的一個點上。它看上去是皆大歡喜,威威放棄了打胎,samon也答應做孩子的另一個父親,高父與高看到了延續香火的希望,結束了美國之行。故事的最後一幀,定格在了高父舉手接受安檢的那一刻,帶著某種妥協的意味,為這場啼笑皆非的喜宴畫上了一個句號。

Ⅳ 電影《喜宴》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片子拍的輕巧,裡面全是生活壓力。根本不能被家裡人接受。沒有婚姻的黑戶就會被迫離開夢想之地。男女分明有反應才有了孩子,根據所謂的合約要打掉孩子,這些全是年輕人被所謂的規則壓得死死的。到時老爺子裝傻使得大家面子都過得去。這個叫人生經驗的智慧。真的西方家庭婚姻其實很脆弱,有部三觀極正的片子《兩天一夜》就有談及家庭壓力。所以喜宴的確誇張了,但讓大家嘻嘻哈哈,又給了一條出路。其實三觀是正的,不誇張,喜劇就會被悲劇所統治了。

Ⅵ 電影《喜宴》中有哪些有意思的情節

與葳葳「喜宴」的前一晚,偉同躲在浴室用電話打給賽門。面對父母的壓力,偉同無奈的逢場作戲。內心的糾結,再次透過電話說出真實的想法。浴室是偉同和賽門的秘密花園,「喜宴」的前一晚,偉同在浴室打電話約賽門時講過:「就像我們在學校一樣。」

Ⅶ 你覺得電影《喜宴》中最後爸爸過安檢的動作有什麼含義

光是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布光是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從表達環境氛圍上,用光線來體現人物的內心狀態,對光線的拍攝非常講究。偉同和賽門的多個場景都在昏暗的空間里,兩個人的臉部布光是一明一暗的效果,對比很強烈,昏暗的光線下,暗喻了兩個人的同性戀關系不能夠被公開,增添了兩人的生活壓力。片尾在安檢時,偉同的父親舉起雙手,這一動作寓意深厚,運用象徵融合的太極動作表達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結尾行雲流水,含蓄深遠。

Ⅷ 如何評價李安的《喜宴》這部電影

《喜宴》這部片子被定義為「劇情,喜劇,愛情,家庭。從結局看,算是幾個人皆大歡喜,該得到的都已得到,該承認的都已承認,不能接受的也必須接受,同樣,該喪失的也早已喪失。作為觀眾,卻並不覺得這是個喜劇的體驗。也許觀影時看到種種無奈,種種妥協,那種並不討喜的「喜悅」,和並不慘痛的「悲辛」,沒有大起大合,卻也如鯁在喉,讓人生出世事難料、不過如此苟且之心。

Ⅸ 急!求電影《喜宴》的影評(一定要結合法律啊)

《喜宴》,一個熱熱鬧鬧的名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中間還伴隨著一套似乎很和諧很管用的中國式的處世哲學。但是這么一部電影,卻看得我從里到外的透心涼。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組簡單、直接而又不可調和的矛盾:兒子是留美白領,父母是傳統老人;兒子是gay,父母盼著抱孫子。同性戀,無論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還是這種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見容於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威力強大的家庭倫理,深入無意識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對父母那份濃濃的親情,都成為了兒子的羈絆,他不能擺脫責任,更不能斬斷親情。按照老外的處理方式,這或許可以作為黑格爾式的悲劇——個人自由與親情責任的沖突,最後至少犧牲掉一方,沖突和解,對立統一,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合題,至於倒霉的那個,也就是悲劇之所以為悲劇的意蘊所在。但是中國的方式不喜歡搞的這么慘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闊天空:父母包容兒子的性取向,兒子媳婦離婚但留下孩子確保血脈流傳。

然而,這真的高明么?

先從「喜宴」說起。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的宴會,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喜慶氣氛和娛樂手段,也許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並不認為導演有所誇張,更毫不懷疑類似、甚至更過分的場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當導演像一個形式主義者般「讓石頭成為石頭」,當他使這熟悉的生活與我們拉開距離、而又完整地呈現出來,我們才會發現:這是一場何等糟糕的宴會,瘋狂,混亂,齷齪,荒誕……連導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個橋段親自發表議論:
一外國客人不解地說:「我原以為中國人都是內向的數學天才。」
一中國客人(李安客串)說:「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sexual-repression)的結果。」

一語中的。

性,在中國一直處於尷尬的分裂的兩個極端。一方面它作為實際行為被視為骯臟的、丑惡的,因而是避諱的,難以啟齒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卻是無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以至於我們理直氣壯地三千佳麗妻妾成群。而橫亘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正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的儒家倫理。

本文無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多論證,血緣親情對於中國文化確實有著奠基性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從這個起點出發如何分裂出兩種對待「性」的極端態度。血緣的根本意義絕對不在於兄弟姐妹團結友愛,而在血脈延續、家族繁衍,還是性的作用和意義所在。但僅止步於生物性層面,作為一套倫理體系的地基格調不高說服力也不夠,於是由血緣而自然生發的親情成了更為重要的理論支柱。在這種溫情脈脈的情感基礎上,又建立起禮法、政治……如此這般。在禮儀的樓閣之上,承擔著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為一項光輝的事業——作為手段,經由它目的的高尚而獲得自身的合法性。又為了與這種高尚相統一,具體的行為、過程的意義則被遮蔽,性成為了一個虛無的概念,一個抽象的空殼。然而,無論怎樣拔高、抽象一種形式上的意義,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種地儀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豐收,但誰也不能不做愛就生出孩子。背謬就出現了:性作為繁衍種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塊基石,但是性活動本身卻又與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則相沖突。(我們的文化多麼有趣!)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分裂:作為工具的性在禮教的粉飾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術、床幃秘事則要壓抑和避諱;性活動本身成了對目的有害的副作用,兩個人的愉悅成了為一個沒來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當這套倫理不能再靠一個假設的情感來維系,就意味著從本我到超我的階梯全部被抽空,禮教成為一個僵化的空中樓閣,從自然情感出發的體系反而與自然情感對立。這時,如果你再想追溯仁義禮智的根基,或許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沒有溫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動物性。

五千年的性壓抑,多麼辛苦,多麼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釋放了。賓客們可以起鬨、灌酒、揩油,新人則被要求表演意味豐富的小游戲,在喜慶氣氛的掩護下,誰也不用承擔道德敗壞的責任,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來,這些行為的目的絕不在於營造喜慶,而是使性在這樣的場合中,成為可以被談論的東西,可以被娛樂的東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東西。這種分享又不是把性當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東西來分享,而是把某種平時因齷齪而避諱的東西在這一特殊場合揭露出來,供大家宣洩和戲謔。(正如我們傳統中對性的避諱也不是由於尊重個體的隱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於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濫著人們的壓抑的libido,欺負伴娘的傳統無非是小規模的性慾放縱,而鬧洞房的壓軸大戲則充斥著慾望的變態演出,客人們不知羞恥地張揚著自己的窺私癖,而新人則自願不自願地充當暴露狂,一場當眾的情趣游戲,而誰也看不到自己的醜陋——禁止即引誘,越禁止越引誘,得到才越刺激越滿足,過度壓抑的慾望在難得的婚禮機會上、藉助扭曲的游戲形式宣洩出來,就像經過高壓水槍的小孔噴射而出,或許這種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開放來得遜色?難怪人們千百年來樂此不疲。

接著上面的論點:性只有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才獲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來看看父親這個形象。

可以說,在電影前面大半,父親不過是一個傳統的老人。抱孫子的願望竟可以使他從鬼門關上掙扎回來,開頭的這一筆似乎暗示出傳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尋常的分量。但總的來說,他與各個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老人沒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傳統思想,他的業余愛好(書法),他在妻兒面前的絕對權威,他的虛榮愛面子,他抱孫子的強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質都是我們有些不喜歡但又絕對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們身邊的老人;以至於我們真的相信,以這個老頭頑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氣和脆弱的身體,兒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無異於間接弒父——足夠他一氣歸西。

電影中多次出現父親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軀體,僵硬的表情,似乎隨時會斷掉的呼吸,讓人厭惡;然而就是這個腐朽陳舊的思想同肉體,卻又時時營造著壓抑的氣場,讓人恐懼。有一場戲兒子看到睡著的父親,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這一刻,他或許真的希望父親死去,這是他潛意識中的弒父的邪念,是他對沉悶的傳統的反叛。父親睡覺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那是一個讓人尊敬而又反感,讓人想擺脫而又欲罷不能的傳統,一套已經老化、腐朽而又頑強發揮著壓抑和震懾作用的觀念,那是深入我們血脈的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

於是我們真的相信了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就是這樣一個象徵,我們也許會責怪他固守著傳統觀念而不顧兒子個人的幸福,但是我們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這樣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倫理片——兩代人雙方都沒有錯,卻都過得如此辛苦。

然而,情節出現了突轉:原來父親懂得英語,原來他早已得知兒子安排的整個騙局,可是只要不影響他傳宗接代的大業,他竟可以因勢利導、將錯就錯,默許這場戲演下去。或許有人認為父親與Simon的談話是父親對同性戀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決,因此有些感動了;但在我看來,一貫可愛的郎雄爺爺卻從未像這一刻如此讓人惡心!父親通過英文勘破了兒子的秘密,但是最終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讓他們騙我,我怎麼能抱得上孫子呢。」只要能抱上孫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捨得犧牲兒子的幸福,他也不考慮兒媳婦的處境,他甚至比普通的傳統老人做的更絕——艱難地(我想應該是艱難的),默默地吞下兒子同性戀的事實,然後自己痛苦、也看著兒子痛苦地把戲演完。只要他能抱上孫子,一切都值得。在一個更崇高的目標(傳宗接代)的感召下,個人幸福是無關緊要的;與一個更高的道德標准(孝,無後即不孝)相比,騙婚行為的不道德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高尚的、抽象意義的「性」的統籌下,具體的、甚至與傳統價值背離的「性」(同性戀)都是無傷大雅的。他不介意兒子與一個不愛的女人結婚,然後又包容兒子與同性享受真愛;而這在本質上與傳統的娶妻生子,然後在外尋歡有什麼不同?戳穿了所謂的溫情,其背後只是可怕的動物性——兒子不過是生育的工具,兒媳或許連工具都算不上,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替換的零件。這樣的父親讓我涼到心底,如果他還表現得溫柔敦厚的話,那隻不過是這種文化熏陶出的一貫氣質,以及他還有顆感到些歉疚和包容的良心。

更可悲的是,我又不能說這樣的父母是完全不愛兒子的。在婚禮之前,他們與兒子擁抱嬉戲,咬他的胳膊,叫他「小胖」,那一刻時光倒退,真的是天倫之樂,舐犢情深,我毫不懷疑這樣純真自然的親情——這原本應該是我們的倫理學的起點和追求的幸福目標,然而它卻演變成了對人的壓抑和毀滅——回到傳統立場,傳宗接代的大業絕沒有讓步的餘地。其實父親也年輕過,也逃過婚,不過小小的反抗很快就被強大的傳統招安,或許只要結婚對象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父親是樂於承擔延續香火的使命的。對於這一文化傳統,他認同了,承擔了,並且規范內化為道德,他律變成自律,他又成為了傳統的衛護者,去繼續壓迫下一代人。我想,父親不是死板的,他有感情、有愛,也會感到其中的矛盾和問題,但是他還是站在傳統一邊,不由自主地。他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能改變什麼——永遠不能越界而出。

就這樣,圍繞著傳宗接代的偉大藍圖,所有人都在演戲,還是戲中戲。先是兒子等人合夥騙父母。當父親發現騙局而又裝作不知,他就在更高的層次上騙著所有人。但父親也不是全知的,母親後來也知道了兒子的取向,父親未必知道母親這一發現,於是母親和兒子合夥對父親構成了欺騙。父親不知道兒媳要墮胎,母親知道卻無力阻止,這就是兒子和媳婦對父母的又一重欺騙。最後矛盾解決時,兒子說:「我終於告訴他一件真事了。」豈不知父親知道了多少真事,又告訴兒子多少?我不否認生活中有時需要欺騙,但是如此登峰造極,恐怕真是印證了魯迅先生的斷語——「瞞和騙」,不僅適用於以阿Q為代表的國民性,在評價《喜宴》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一方面同樣准確。個體間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隱瞞和欺騙來維系,而每個人在行騙和受騙的虛假中竟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在一個謊言的系統里,元素間卻構成了和諧平衡的共在。這或許是中國文化的某種悲哀,但也可能是中國文化的精妙所在:如果我因相信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我可以通過善意的欺騙傳達了我想給予別人的體驗,那麼真實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幾分呢?而且經過多個主體間一層層一環環的瞞和騙,真實早已無處可尋。

(以上不是反語,是我真的難以判斷,瞞和騙的技巧、構造的關系、達到的效果,其復雜性都超出了我的智商所及,或許到真是個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可以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即故事的矛盾究竟如何解決,以及這是否是中國處世哲學的高明之處。

在我看來,矛盾的解決是兒媳婦威威個人的、偶然的選擇——電影給出這樣的轉折就像哲學上「危險的一躍(leap)」,就像喬伊斯的頓悟,就像禪宗的棒喝。或許出於母性煥發,或許根本沒什麼理由,威威與偉同離婚,但留下孩子並獨自撫養長大。這個轉折完全不能從之前的情節推斷出來,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必然性,威威的選擇與偉同、偉同父母沒有任何利益的或情感的關系,她選擇墮胎倒是合乎邏輯的——騙局撐不下去了,那麼結束,分手,也沒有必要留下孩子。而她的選擇只為她自己,她要孩子,但不是作為高家的生育工具。就在事情按照邏輯推演無法解決的時候,導演拋出一個偶然性來解決,顯然,威威的選擇根本不基於中國的文化傳統,那也不是她的處世哲學。父親最後那句「高家會感謝你的」是我觀影的最後一個冷戰,與威威相比,這話是多麼庸俗和低下。這是哪家哲學的高明?這是哪種文化的勝利?

Ⅹ 電影《喜宴》高爸爸怎麼看出威威能生能養的

《喜宴》
本片是李安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其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倫理觀點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令同志與非同志都能接受編導的說法,將一椿可能的悲劇變成喜劇,世故得來皆大歡喜。故事描述偉同遠在美國跟男朋友賽...

閱讀全文

與電影喜宴的威威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電影合集怎麼上傳 瀏覽:566
電影愛曼妞完整版韓國 瀏覽:447
電影世界裡抽獎鐵牛 瀏覽:827
電影跟電視劇哪個更好 瀏覽:596
3d電影大全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363
六頭鯊魚電影完整版 瀏覽:79
張國榮電影混剪上海灘 瀏覽:417
野豬國產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2
飢餓游戲2完整電影解說 瀏覽:652
德國電影香水背景音樂 瀏覽:320
陸家啟發廣場電影 瀏覽:293
抖音電影剪輯最常用音樂 瀏覽:752
如何把優酷電影投放到電視上 瀏覽:683
神馬電影網上怎麼看 瀏覽:172
電影是日文的怎麼能變成中文 瀏覽:787
94搞搞電影網迅雷下載 瀏覽:789
如何評價電影林則徐 瀏覽:747
x戰警電影票房最多7億多點 瀏覽:758
電影院院線有哪些 瀏覽:533
新樂微電影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