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殘疾人看電影活動主題簡報

殘疾人看電影活動主題簡報

發布時間:2022-06-22 06:27:28

❶ 殘疾人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1.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我喜歡做的事,她個性喜愛唱歌、跳舞,期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我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裡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啟自我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後,家裡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裡,而母親帶著她選取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我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我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取了乞討的生活。[由www.anmeiwen.com整理]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我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此刻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我的學業,使自我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2.黃宇——贏得完美生活的「玻璃娃娃」

黃宇,男,漢族,1967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匯區人,現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經理,繫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導致下肢嚴重殘疾,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參加遠程大學教育,取得了英語自考多項單科結業證書。1991年創辦「小雨亭」刻字社,從100元的啟動資金滾動發展,現已成為年營業額60餘萬元的中型服務企業;解決了15名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曾被評為上海市肢殘人百強明星和自強模範。

在繁華的大上海長樂路,有一家刻字工藝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創辦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黃宇,先天性成骨不全,連打噴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樣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黃宇十三四歲時,30多年來他至少骨折過40多次,導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難以忍受!

黃宇母親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夢雲,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親。兒子將永遠是個殘疾人,她內心的酸痛只有自我體味。為了給兒子治病,她帶著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醫院,但專家都說目前還沒有治癒的期望。由於肌肉萎縮,也無法整形,兒子兩條腿和肢體的其他部分漸漸地都彎曲變形了。殘疾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十分痛苦,但他也認識到痛苦悲哀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坦然地去應對殘疾,勇敢地去抗爭,生活才能完美。

知識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黃宇開始要學一門技術以謀生,最後在一家刻圖章的小店當起了學徒。雖然工資只有36元錢,卻擁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復一日他風雨無阻地上班,因為這是他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開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宇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他的創業奠定了基礎。他說:「機會掌握在自我的手裡,任何擺在你面前的機會都不要錯過。」1991年,他萌發了自我創業的念頭,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創辦了「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開業至今,經過17年的發展,此刻擁有兩家門市部、一間工作室,面積加起來也有200多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0餘萬元,一年的營額將近70萬,公司共有12名員工,一半是殘疾人。對於這點,黃宇有他自我的想法:「生意場上各種各樣的企業家很多,如果單單跟別人比每月能賺多少錢,我遠遠比但是別人,但是能夠幫忙身邊的殘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對我這樣的殘疾人來說,比賺錢有著更大的好處。」黃宇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先後擔任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市殘聯青年委員會主任,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自強模範,2003年被評為徐匯「十佳青年」。2004年春,黃宇與一位溫柔賢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運動員共結連理,迎來了完美的生活。

3.鄭龍華——無手著名攝影家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於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光,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台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采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采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說:「我選取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盡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沖擊力,但我期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期望和鼓舞。」為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光。

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雖由於幼時疾病腿部行動不便但創立「江民軟體」的反病毒軟體專家王江民、雖由於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卻坐著輪椅宣傳環保的甘肅省清水縣秦亭鎮店子村袁建明……鄭龍華要展示殘疾人的「健全」生活。「我期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我: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狀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就應用心做事。」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說:「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十分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著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說,「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9歲的劉建超用手語說:「我來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後,那裡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不幸成為殘疾人,他們更需要用這些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勇敢地應對生活。」

從1歲落入火炕失去雙手後,鄭龍華對於生活的磨礪便不再陌生。他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頓中,同學寄給他台舊相機,22歲的他開始用雙腕操作這台「精密儀器」,走街串巷為村民拍照,兩年後在上海第一次獲獎。

「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封閉自我,因為我清楚自我跟別人不一樣。」……、鄭龍華說,「當別的攝影師,拍拍我的肩膀說,『老鄭,拍的不錯啊』,我才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在藝術上也能創造出好作品。」

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與他人不一樣,鄭龍華覺得最大的不一樣是「困難多於順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他看來,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鄭龍華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麼,但對於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能夠理解。」

在他看來,社會對殘疾人的保障近年來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業等,但「仍滯後於社會發展」。此次殘奧會對志願者培訓中有一條原則廣為傳播:幫忙殘疾人時,要先徵得對方的允許。「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我去做。比如殘疾人有時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4.張治平——用音符譜寫自強之歌

張治平,男,漢族,1948年生,視力殘疾,特級教師,重慶市人,現為重慶市盲人學校音樂教師,系重慶市盲人協會主席。患先天性視神經萎縮,30歲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樂學院函授部作曲專業結業,一邊教學一邊創作,其創作的歌曲、樂曲《我愛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駕駛碰碰車》獲中國殘疾人文藝匯演創作獎,歌曲《快樂王子的小船》獲中國少兒歌曲創作一等獎,《甜甜的嘞》收入全國音樂教材小學第七冊。曾獲全國自強模範、中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

雙目的失明張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卻能夠用耳朵去「觀察」,用敏銳的心思去體會。他用音樂譜寫著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自強之歌。

張治平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學時查出患有無法治癒的「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症,當時視力只有0。2。

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張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後在學校的一節音樂課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動力。老師播放了由盲人音樂家阿炳創作並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這悲傷又充滿期望的音樂以及老師對阿炳的介紹,彷彿是黑暗中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張治平的心:「學習音樂,做阿炳那樣的人!」一個聲音在心底呼喚。

張治平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二胡、笛子、手風琴等多種樂器。他明白:如果吃不了苦,就不會成為像阿炳那樣的人。他找來有關音樂理論的書籍,把自我埋在音樂里,把枯燥的樂理生吞活剝著「吃」下去。憑著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10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考入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所屬的文工隊。

張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種音樂比賽上拿獎。他開始將音樂重心轉移到創作上,並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他譜寫的《手舞銀鐮唱山歌》人們都以為是出自譜曲老手。他譜曲總是傾心傾力,譜寫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傳很廣的歌曲,而《快樂王子的小船》,從譜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張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為重慶市盲人學校的一名音樂教師,承擔著學校小學3到6年級、初中3個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他的目標就是要讓盲孩子們不但有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技之長。

張治平對待盲校的學生如自我的孩子,他要用音樂給學生一雙翅膀。他組建了一支小樂隊,里邊有竹笛、揚琴、小號、手風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幾個月,小樂隊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場。他常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看不見,但是能夠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樂,音樂能點亮我們暗黑的世界,音樂會讓我們對生活充滿期盼。」張治平所帶領的學生中,已經有5位先後考入吉林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專業,有10名成為樂器演奏家或調琴師,幾十人在各級聲樂比賽中獲獎。張治平創作了近200首歌曲,獲全國、省各種音樂比賽獎九十餘項、國際大獎16項,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歸的牧笛》《快樂王子的小船》《我愛光明》《黃桷樹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學音樂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譽已在重慶不脛而走。

此刻,張治平是重慶市殘聯主席團副主席、重慶市盲協會主席。他不辭勞苦地為重慶市20多萬盲人的權益四處奔波,他要讓這些盲人都「嗅」到陽光、「聽」到光明、「摸」到溫暖。他說:「上蒼給了我盲眼,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5高志鵬——暗黑中捕捉閃亮音符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我心靈的舞台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我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我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盪。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盪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忙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光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台「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朴方把獎杯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期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並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余時光,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光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光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准備用兩年時光,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我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

❷ 殘疾人憑殘疾證,看電影有沒有優惠

對於殘疾人暫時沒有相關優惠政策。由於影院非社會公益事業單位,是營利性機構,除非影院表示可以讓殘疾人享受觀影優惠,否則不能享受到優惠。(如對你有幫助請按有用 謝謝!

❸ 西寧市扶助殘疾人若干規定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殘疾人憑西寧市殘疾人聯合會核發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包括傷殘軍人、因公致殘人員),享受本規定的優惠待遇。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殘疾人事業。市、區、縣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負責督促、檢查、協調本規定的貫徹實施。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組織都要採取扶助、救濟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第五條殘疾人購置必備的專用輔助器械,確有困難的,其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應給予適當補貼。第六條殘疾人就醫免收掛號費,就醫、取葯優先。屬於康復對象的,在康復醫療期間的手術費、住院費減收10%,生活確有困難無力支付的,由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給予補助照顧。第七條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必須招收入學,並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技工學校、中等及中等以上各類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殘疾而拒絕錄取。第八條凡達到四級標準的聾童,普通小學應予接收。
殘疾兒童、少年可就近入學,入學年齡可適當放寬。第九條各類學校應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酌情減免學雜費和其它費用,對重度殘疾人的子女免收各項費用。第十條對大、中專殘疾畢業生,優先分配對口單位,有關單位不得因殘疾而拒絕接收。第十一條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合資企業、聯營企業、城鄉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不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工種和崗位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應按《西寧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第十二條積極興辦殘疾人福利企業,勞動服務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稅務部門應按有關規定及時辦理減免稅手續。第十三條鼓勵和幫助殘疾人自謀職業,對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符合規定的,工商部門應優先核發營業執照並減免管理費,稅務部門應按稅收管理許可權報批後給予減免稅,勞動、民政部門給予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第十四條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根據殘疾職工的殘疾程度,制定適宜的勞動定額,並為他們提供必要和適宜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各單位在殘疾職工的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工資、福利待遇和勞動保障等方面,應使他們享受與健全人同等待遇,不得歧視。
企業在關停並轉時,有關部門要妥善安排限殘疾職工的生活,再就業時,應當優先安排。第十五條對符合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救濟標准和的殘疾人應按規定實行定救;農村殘疾人享受有關優惠和扶困照顧。
對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贍)養人、無經濟來源的殘疾人,由民政部門給予定期生活補助,優先實行「五保」或送敬老院,其年齡可適當放寬。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包養戶三簽訂供養合同,受災的殘疾人農戶,優先救濟,確保其基本生活。第十六條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殘疾人提供優先服務和輔助性服務。
殘疾人搭乘本市公共交通工具,應當給予方便和照顧;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准予免費攜帶。
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
縣級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減免農村殘疾人的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第十七條殘疾人看電影和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時,可憑《殘疾人證》優先購票。
在全國助殘日(每年的五月第三個星期日)和國際殘疾人日(每年十二月三日),聾啞人在國際聾人節(每年的九月第四個星期日),盲人在國際盲人節(每年的十月十五日),市內各公園對游園的殘疾人免收門票。影、劇院對殘疾人半價收費。第十八條殘疾人比較集中的單位,應經常組織適合殘疾人特點的文體活動。凡參加鄉(鎮)以上部門組織的文化、娛樂、體育等活動的殘疾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照發工資、獎金,並保證其福利待遇不變。第十九條盲人和肢殘人在符合有關政策遷建住房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在樓層和地段安排上給予優先照顧。第二十條解決本市殘疾人配偶的戶口遷入和「農轉非」問題時,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辦理。第二十一條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殘疾人的法定撫(贍)養人和監護人必須履行其應盡的撫(贍)養義務的監護責任。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遺棄、傷害殘疾人。
指定或委託的律師事務所對殘疾人應提供優先、優惠、優質的法律服務、免費咨詢。殘疾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依法對責任人進行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❹ 我們可以為殘疾人做什麼

可以為殘疾人主要做的是幫助他們。讓殘疾人感覺到社會的溫暖,幫助他們主要是幫助他們做不了的事情,這樣能夠讓殘疾人感覺到社會的愛心。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想尋找一份寧靜,找一個獨處的空間,然後讓自己的思緒隨風飄盪,在胡思亂想的寧靜中暫且逃避一下。當靈魂承受不住生活的負載時,只能向天空發出累了的訊號,太累了,這種累的感覺可不是常人能夠想像。每一天都想讓自己的心靈找到一份寧靜,然而,真的很難。
人從生下來的那天起,就註定了要伴隨一輩子的情感以及生活的不如意,命運是註定了的,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與所有的不幸和坎坷抗衡,選取適當的逃避,那隻是無謂的徒勞。逃避有時可能就那麼一分鍾,或者也只能得到了一分鍾的靜謐,或許在寧靜中忽然有所悟,人不能活得太累了。我常常這樣安慰自己。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或許我只是一個庸人罷了。為什麼要去尋找什麼的寧靜呢?其實是想期望平和,在今年這個不平凡不好過的日子裡。我反思了又反思。大多數的時間里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干什麼。生活中的種.種,總是在一些特定的日子裡牽動人的思緒。說到尋找的寧靜,每個人都期望擁有這一刻。而對我來講,獨處的時刻中可能這種感覺更重一些,然而那並不是絕對的。有些時候,雖然人在喧鬧嘈雜的環境中,但是心早已經飛到不知什麼樣的境界中去了,經常顏面依笑的我,在內心的恆定已經將一切紛雜的事物看穿看透。
人有時會假扮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其實不然,這一切的外形也緣於無數次摸爬滾打,然後是反思的終結。沒有真正好處上的激動,沒有對生命對自然真正發自內心的崇敬,沒有一種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激與欣賞,沒有那種通透的理解,沒有一顆善良的易感的心靈,也就沒有最後的悟醒,更沒有那種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恬淡與超脫。
許多時候為了尋求寧靜而產生的動力,遠遠大於一切外部事物所引發的某種力量,每一個人在追尋寧靜的過程中,也可能是一種精益求精的過程。這是為什麼呢?我笑著問自己。對於一個真正融入生活中的人來說,會感嘆世界造物的神奇。會對生命和自然發自內心的崇敬與關心,這才是一種真摯的感激與贊嘆。

❺ 殘疾人可以開展那些活動

發現回答的人都是說廢話。可以組織看電影,觀摩,繪畫,郊遊,插花等手工藝.........

❻ 全國助殘日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殘疾人朋友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規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今年5月20日是第25次「全國助殘日」,這節日,不僅是殘疾人、殘疾人親屬以及殘疾人工作者的一個重大節日,也是促進殘疾人與其他公民之間理解和交流的一個活動契機。

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問題關系社會穩定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市委、政府一向關心殘疾人,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把殘疾人工作納入了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

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實施「民心工程」過程中,助殘濟困,在全社會逐漸形成關心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的良好氛圍,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理解和大力支持,使我市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文化生活、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殘疾人地位有了明顯提高。

同志們、朋友們,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殘疾人事業一定會蓬勃發展,讓我們共同為全市殘疾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為建設幸福繁榮、和諧美好的呼倫貝爾而努力奮斗!

❼ 公共設施有哪些是給殘疾人專門設計的

無障礙設施:是指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孕婦、兒童等社會成員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設工程中配套建設的服務設施。包括無障礙通道(路)、電(樓)梯、平台、房間、洗手間(廁所)、席位、盲文標識和音響提示以及通訊,在生活中更是有無障礙扶手,沐浴凳等與其相關生活的設施。

產品分類

按材質分為:不銹鋼、鋁合金、尼龍等。

按適用范圍分為:衛生間無障礙設施(坐便區設施、淋浴區設施、盥洗區設施)、走廊防撞扶手等;

按使用功能分為:支撐扶手、毛巾桿、淋浴凳、紙桶、自由調節角度玻璃鏡、防滑表面處理及輔助起落繩梯等;

執行標准《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等;

下面是較為常見的無障礙設施: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
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1961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准》。1991年北京建成國內首條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築
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在中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但事實上因在百姓中間宣傳
力度不夠等原因,國內城市大規模的盲道建設對盲人行路並未產生很大幫助。黃色凸出條紋樣式的盲道猶如盲人靜態的眼睛,它被鋪在馬路人行道上,是為了方便盲
人出行而設置的。形狀特殊的磚、鮮艷的黃色,利用盲人的腳感作用和盲道磚的助感原理達成。

❽ 黨建助殘如何融合到社區

黨建聚力引領,同心融合助殘,為方便轄區內殘疾人日常需求,人民路社區協同鵝湖鎮殘聯、鵝湖鎮衛生院,本著就近、便捷、自願的原則,與殘疾人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為殘疾人搭建一對一服務平台,努力讓轄區內殘疾人享受精準醫療服務。同時,社區攜手藍天音樂聯合開展殘疾人之家音樂康復培訓班活動,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通過音樂游戲、樂器演奏等音樂活動,使殘疾人朋友們手、眼、口、耳、腦得到了高度統一協調。
看電影、做手工、大合唱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深受殘疾人歡迎。社區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多方共同合作,為殘疾人提供幫扶、康復、救助、文體活動等服務,將黨建助殘服務落到實處。今年以來,社區已累計開展各類殘疾人活動20餘次,帶領社區殘疾人感受幸福美好新時代,打造有社區特色的服務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十條國家鼓勵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殘疾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履行應盡的義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第十一條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國家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開展殘疾人狀況的統計調查和分析。

❾ 電影院,殘疾人

腦癱是可以的去電影院看電影的,
如果自己不能照顧好自己最好能有一個監護人陪同照顧,
這樣也方便自己。

閱讀全文

與殘疾人看電影活動主題簡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日本電影主題曲是滴答 瀏覽:744
魚骨做的手槍的電影名叫什麼 瀏覽:402
電影票怎麼拿到 瀏覽:970
闖盪微電影 瀏覽:662
在哪個可以看到電影鴨王 瀏覽:948
二戰越獄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90
壹世界電影 瀏覽:481
一部叫勃起的電影 瀏覽:910
電影時間見證片段 瀏覽:401
雙天至尊手機電影 瀏覽:563
安琪米電影手機播放器 瀏覽:343
微電影小美點煤氣 瀏覽:674
拍攝微電影都些什麼職位 瀏覽:334
南斯拉夫電影二戰老片深入敵後 瀏覽:368
關於日本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78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上映的什 瀏覽:132
赤道2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92
如何生活電影2009 瀏覽:369
電影里游戲一隻老鼠 瀏覽:719
電影片酬怎麼算按時間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