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轉山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影片很簡單,只有一條線索: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張書豪,在寒意漸生的10月,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經歷了穿越無人區、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八宿打狗、由於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途中他一直在相信與懷疑之間搖擺,但最終決定走下去,因為他認為,就算是失敗,也應該在失敗面前看見自己是如何就範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眾人的幫助下,他最終到達了內心深處最純潔的地方——拉薩。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片中有一句台詞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說,當年我們去就好了……」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心中有著無數的夢想,卻被眾多俗事束縛著,以為自己還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卻不知其實在一天天地虛耗光陰,無形之中離自己的夢想已漸行漸遠,直到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張書豪給了我們一個榜樣,影片開始時他是一個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讓人不敢相信他的內心竟然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隨著他的漸行漸遠,他的目光逐漸變得堅毅果敢,雖然他選擇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鬥志,戰勝了一次又一次困難,片中有兩次在他筋疲力盡時遇到了汽車,旁人願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絕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謝謝,我可以。眉宇間的剛毅,讓他充分展示了一個陽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轉變。他的努力和堅決,終於讓他完成了這項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作為回報,他見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給人一年好運」的梅里雪山,來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片中的景色雄偉壯麗,在金字塔狀的雪峰間,環繞著如夢似幻的白雲,和天空純凈到幾乎沒有雜質的藍色互相輝映, 「雪山冰激凌」美得攝人心魄,這是人們夢中的天堂,讓我們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
這是一部屬於青春和夢想的電影,希望我們都能從中汲取力量,去征服生活帶給我們的磨難,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堅定不移的在寒風和冰雪之中, 與我們心中的高原女神:喜瑪拉雅,來一次最熱烈的擁抱。
人們都希望我成熟,覺得成熟了就長大了,覺得成熟了就不會被人欺騙了,也不會被人傷害了,是的,只有被人欺騙了,被人傷害了,才會變的所謂的成熟,因為當所有的都會偽裝和虛偽的時候,又怎麼會上當呢?當所有的感情都不會出於真誠,所有的事情都是出於目的,不會相信別人,在自己的心裡築起了牢固的寶塔,又怎麼可能會有人傷害到自己呢?可是所謂的成熟,快樂了嗎?
大家都在告訴我說,我變了,變的成熟了,穩重了,我只能跟他說,是的,因為你已經離開了我的世界,彼此之間只能是禮貌的。而我自己知道,在我的世界裡,我依然是那個愛哭愛笑,愛瘋愛鬧的女孩,我會給自己一個空間來儲藏我自己的內心,因為我知道我必須那樣活著,那才是我的快樂源泉,也許我還會被傷害,被欺騙,但是我覺得那樣會更加的精彩,而圓滑只是在我的世界之外,成熟也是與世界外的人而言。我的世界就是我的朋友與親人,其他之外的人我也會變得與時俱進,而我那麼強的學習能力也必然會促進我的交際能力。
當我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知道我的選擇是什麼了,那就是那個具有挑戰的工作,那個可以歷練我的工作,那個可以讓我接觸社會不同的人,可以讓我更加適合外面的世界的工作。
2. 電影轉山和實際的滇藏線差別大嗎真的會有那麼多危險的事嗎路上會有狼騎行的時候一定要走雪山嗎
現在差別挺大的,大多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沒有很多土路和碎石路,而且有的地方已經打通隧道,不用繞遠路。危險還是有的,比如下雨時會遇到塌方、山體滑坡什麼的,還有小孩搶劫和野狗,都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最好組隊去。狼的話我倒是沒見過。走雪山得看什麼時候去,一般四至六月份去那邊比較好,七八月份是雨季,可能會遇塌方和山體滑坡,轉山上主人公是冬季去的,所以走了雪山,其實也是路,只不過路被雪覆蓋了。四至八月份去一般不會有雪。縣鎮里的治安很好,路上就不好說了,不過應該沒什麼問題,頂多就是些藏族小孩來搶吃的。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3. 電影《轉山》對現實生活中的騎行318有指導意義么真的可以住進藏民的家中么需不需要惡補下藏語
住在藏民家是肯定可以的,他們很好客,惡補還是必要的呢
4. 轉山電影好看嗎
拋開你那些觀點不說, 純粹以一個看電影的人來說, 真的不錯。
我是晚上10點10分去的, 全場就8人
但是這部片子是我看到的最舒服的電影
5. 《轉山》電影里,當張書豪倒在雪地里,電影1小時零三分,出現的那個白色的獨角動物是什麼求解答!
應該是傳說中的白耗牛,是神話中的是雪山裡面的祥獸,看它走過的地方遍地生機,看到它的人會幸福
6. 轉山中在5020山上撒的什麼
風馬紙片。
《轉山》敘述了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2011年,該影片獲得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7. 轉山 ONE MILE ABOVE怎麼樣
很喜歡這種小成本,沒有太多噱頭、干凈,勵志的電影,近期很成功的一部就是詹姆斯弗蘭科的《127小時》。電影、旅遊,單車,心靈探討,無疑《轉山》這部電影集結了我的眾多愛好的元素。吸引人的不僅是滇藏那能令人凈化心靈的美麗畫卷,更主要的在這行程中的自我內心修煉。 不過近幾天驢友的四姑娘山遇險一事沸沸揚揚,也是驢友們提了個醒,旅行或許是一種探險,但絕對不是去冒險,專業和安... []
8. 請問誰知道電影《轉山》結尾處李曉川給張書豪寄的明信片背後寫的什麼內容
全文是:
書豪吾弟:
我又活過來啦,身上還留著7個鋼釘,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還是上路了。
大夫警告我,必須再休息6個月,但我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強烈,我實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
我說不對,我不想死。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必須走出去,這你懂吧?
騎到珠峰腳下,看到特大雪山冰淇淋,為你留照一張... ...
曉川上
我是一字一字對著視頻打出來的哦,不是復制粘貼, 網上已經有DVD版本了可以下載看呀
9.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向高原進發
勵志電影《轉山》。2011年11月首映。影片敘述了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2011年,影片獲得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10. 看完電影轉山觀後感400字左右!
轉山》——一輛自行車的精神之旅
看那山,美嗎?我想,如果歷盡千辛萬苦,到達了
那樣一個自己夢想很久的目的地,
那應該會很激動吧。自然,我實在是很難想像得出,那種激動會有多激動。要是我,我也許
會對著那山,大聲的狂叫,那種發自內心的高興,激動。很難表達的清楚。
《轉山》,
給我了一種很震撼我神經的力量。
帶著去世的哥哥的遺願,
帶著和女朋友分手的
極大痛苦,帶著對前方路途的茫然,他毅然選擇了上路,勇敢的上路!陪著他走了一路,我
也跟著他思考了一路,關於人生,關於愛情,關於親情,友情,世間冷暖。一路走來,一路
思索。
也許不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件來證實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只要你帶著心上路
就好。就如現實中的一樣,有些事兒,再多的話也不一定能夠說的清楚,那乾脆就別說了,
就想吧,放在心裡,默默的想吧,也許剛剛上路的時候你不會懂的,但是,這不代表,在旅
途的末尾,
你仍舊不懂。
或許現實中的我們,
是非觀的確是太強了。對錯真的就有那麼重要
嗎?是否有結果就那麼重要嗎?我無法否定,
這兩者的重要性,
畢竟我還是生活於這個現實
社會的人,但是,現實似乎也將我們逼得太過。
記憶深刻的有這樣的一個畫面,川哥,來自雲南,很熱愛生活,來了三次西藏,可是,每次
來,
都未能看到他一直期望看到的,
能夠給他帶來一整年幸運的梅里十三峰。
也許人生就是
這樣,沒什麼理由的,這路上的風景,你會看到什麼,你能夠看到什麼,命里有時終須有。
這一路的風景,
不像是進電影院看電影,
能夠預先給你想要的結果的。
大多數情況下,
我們
會像現實低頭。
你面前的路從來不會按照我們所設想的延伸下去,
也從來不會按照我們所想
的,在我們所謂的正確的時間里遇上我們所想的場景。但是,
即便不能這樣,
川哥還是一如
既往的,歷經風霜雨雪,奔波在只屬於他的路上。一包行李,一輛車。也許這就是生活,這
才配叫得上是生活。又想起了那句話:「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告訴了我,什麼才是真
正的生活。
寫著寫著,我覺得,有些多西,還是放在心裡好,因為說出來,似乎變味了。就像電影
里那片天,那座雪山。很美好,也許腳印走過之後,那片寧靜就盪然無存了。人生,就像這
一段旅程,感悟之中,慢慢成長,無需太多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