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聲音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分析
孩子 你是河北經貿的吧 我也在愁這篇論文呢 哎
悲劇了 竟然搜到同胞了。。。。。⊙﹏⊙
② 急需一份諜戰電影《聽風者》專業的聲音分析從從聲音 音響 語言角度去分析 800字左右 跪求
如果你想吃,要一份諜戰電影,聽風者專業的生活分析,從生命印象的話,這個你可以到音響店去,可以就買買得到
③ 《霸王別姬》電影 聲音創作分析
影視音樂分析
------《霸王別姬》
影片《霸王別姬》講述的是程蝶衣(小豆子)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幼年時被母親切去手指賣進了戲班子,開始了地獄般的訓練,而後幾經波折的成了一個角兒。本以為可以與大師兄段小樓(小石頭)永不分離,可以唱一輩子的《霸王別姬》,無奈世事難料,蝶衣生於亂世,他處在中國的混亂時期,一生坎坷,清朝末期,他初登檯面,卻被一個退了職的老公公侮辱;抗日時期,他為救段小樓,給日本軍官唱戲,卻促使段小樓與青樓女子菊仙成親;抗戰勝利,他因當初的幾出戲被當做漢奸抓去審問;文革時期,他被批鬥;『四人幫』粉碎後,他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死法就如同他的人生一樣悲劇卻又唯美,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自己的人生唱出了《霸王別姬》,自殺在段小樓的懷中,正如虞姬在楚霸王面前自盡一樣。
影片的配樂很是精彩,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以下是我對本片音樂做的幾點簡單賞析:
本片採用的是倒敘手法,片頭是『四人幫』粉碎後,程蝶衣與段小樓二人闊別二十餘年後的再次合作,經過與戲台管理員的寒暄後,京劇所獨有的吹奏樂想起,尖銳卻又婉轉,伴隨音樂回到了蝶衣幼時。抖嗡的聲音表現了當時蝶衣心裡茫然。
母親為讓蝶衣如戲班剁了他的第六指時,低沉的鼓聲和抖嗡聲的再度響起直到京劇獨有的拉弦樂響起都暗示了蝶衣與戲劇無法分割的一生孽緣,此刻所渲染的緊張氣氛與此後蝶衣短暫的被欺,表現了蝶衣心理的巨大變化。
這抖嗡聲充斥整部影片,每當影片人物心裡壓抑時,總會響起這聲音,不斷地提醒著過去。
同樣不斷出現的還有學徒時期的練聲曲兒,小曲兒雖然悲傷婉轉卻有字有據,且鏗鏘有力。正如程蝶衣的一生,雖然坎坷無奈,卻從未放棄戲曲、放棄尊嚴,在我看來當他念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不但不是他放下了尊嚴,而是他真正的擔起了責任,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不可少的還有那小堂鼓的聲音,雖然輕巧,卻聲聲敲在心坎兒上,從第一次說出自己是女嬌娥到段小樓在青樓鬧時候,都表現著主人翁內心的變化,正如這堂鼓聲一般,看著是波瀾不興,心裡卻是洪流激盪。
而與小堂鼓相對的是吹管樂,悠遠流長,正面表現了蝶衣那看透一生的心境,並不是心死,而是麻木了,等著被再次喚醒。
自小豆子和小石頭合唱第一出《霸王別姬》起,本片正式的切入了主題,京劇《霸王別姬》唱的是楚霸王的俠骨柔情,唱的是虞姬的從一而終、不離不棄。而正是這一唱,招來了張公公招來了袁世卿,也招來了程蝶衣的痛苦一生。
小豆子被招至張公公那裡時,響起了樂隊奏的喜慶音樂,與小豆子所受的侮辱形成強烈對比,影片中多次出現這種現象;在蝶衣為日本人唱過戲後,圍牆之內,依舊是歡歌艷舞,而圍牆外,段小樓看不起程蝶衣的獻唱;在解放之後,全城響徹《歌唱祖國》的大合唱,而蝶衣卻在一點點的失去所擁有的東西;包括在後來小四取代程蝶衣時,台上唱的隨時《霸王別姬》,可是因為台下的叫好聲兒,依舊對比了蝶衣當時的悲痛;就算是蝶衣再去張公府時是喜氣的,可隨著那聲「冰糖葫蘆」勾起蝶衣對小賴子的回憶,依舊伴有那麼一絲憂傷,這種不對稱的藝術表現手法,恰恰呈現了主人翁對世事不公的無奈、憤怒與妥協。
小豆子從雪天抱回嬰兒小四時,響起的音樂伴著撞鍾聲,帶著濃重的時代感,那是清末民初獨有的悲涼曲調,有著清宮大院的蒼涼,又有著一絲動亂時期的『靡靡之音』,此曲調彰顯了蝶衣心中初明事理的震驚,悲愴。
到了電影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滿載著時代感的革命歌曲,這首《歌唱祖國》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諷刺戲中人物,當小四與蝶衣吵架離家時,邊跑邊唱的這一首;菊仙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紅袍上吊時,收錄機里播的依舊是這《歌唱祖國》;到了最後,蝶衣自殺時,堂上響起的,不是別的正是那首《歌唱祖國》。
④ 求高手解答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錄音裡面考試是怎麼考的啊聲音聽辨和電影聲音分析是什麼= =
其實錄音系的短訓班類似一個考試說明會,短短兩三天,對水平提高並沒什麼效果,建議在報短訓班的同時也要報一個時間較長的培訓班,時間以20天到一個月為宜,對水平提高有效。相對來講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短訓班就比較有效。
⑤ 正午 1952 電影音樂音效賞析
賈利·古伯扮演的執法官已年近退休,而且剛娶了年輕美貌的妻子(剛出道的格蕾絲·凱莉扮演),但他為人太正,執法太嚴,不討人喜歡。婚禮的那一天,被他送進監獄的一名惡棍出獄,並揚言要報仇。全鎮上沒有人願意助執法官一臂之力,只有新婚妻子陪伴身旁。正午時分,一場槍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一部以孤獨的正義對付邪惡的影片,劇情簡單,具有象徵意義,表明有時正義在少數人手中。主題歌《親愛的,別拋棄我》穿插在影片中,起到明顯的點題作用。本片有一部續集(1980年)和一部重拍版(2000年),但均未成功。
本片是影史上的經典西部片之一,銀幕英雄賈利·古柏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並繼1941年《約克軍曹》後,二度榮膺奧斯卡影帝。影片其他獲獎紀錄包括──金球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女配角、最佳配樂;國家影評人協會年度十大佳片;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奧斯卡最佳剪接等獎項。
據調查,《正午》是自從該片上映以來的歷屆美國總統最愛觀看的影片,據說總統小布希曾經觀看該片達50次之多。據分析,《正午》之所以受到眾多美國總統的青睞主要原因是該片的劇情中,主人公的遭遇和處境與總統的境遇相類似,總統們在看到影片時,都會或多或少的找到同病相憐的感覺,甚至會通過影片堅定信心,找到解決當前危機的辦法。
⑥ 關於電影的聲音分析有哪些比如,音樂,音響,對白,同期音。
有個專門問題的軟體你可以去看看
⑦ 分析影片《阿凡達》的聲音
詹姆斯·卡梅隆說過去14年裡自己腦海里盤旋的一直是《阿凡達》,他沒有騙人。看過阿凡達電影,想批評導演的唯一一句話就是:下次可不要讓我們等這么久了,好嗎?
當你聽說曾經導演過《異形2》、《終結者》的人再次操刀科幻電影,甚至為了新片專門大手筆投資研發了一項新的電影技術,你會如何期待這部阿凡達呢?我可以保證,電影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放下先入為主的預期,耐心體味導演的精彩構思——就是說,你不要淪為還沒有看到電影就指手畫腳的網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那麼《阿凡達》將是一次視聽的盛宴:豐富多彩,充滿靈性,激動人心,一部只能出自大師手下的精彩傑作。
阿凡達這部電影獲得最多的評價,就是「劃時代之作」,真是如此么?沒錯。電影製作時廣泛採用3D技術,將會讓包括卡梅隆在內的導演們重新審視電影技術與電影本身,它的影響至少能持續數年。這就是為什麼說它是劃時代之作,它會改變電影銀幕。
退一步說,也許它並沒有開創一個新時代,但在此之前從沒有導演在電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規模地採用復雜的3D技術。《阿凡達》橫空出世,其他導演若要不被人說「落伍」,只好也一頭栽進3D的海洋。《阿凡達》是一場視聽的饗宴,場景處處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脈,虛空中飛瀉而下的千丈瀑流,無一不驚心動魄,各種微小的細節也令人嘆服不已。
阿凡達電影開場十分鍾,是觀眾視覺保守沖擊的十分鍾。然而導演卡梅隆一點都不打算讓觀眾回神。瞬間觀眾就被帶入了緊張的情節:潘多拉星球氣候惡劣,土著敵意很深,男主人公進退兩難,阿凡達計劃沒有人性,來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無情。傑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觀眾似乎只能眼睜睜看著悲劇即將發生。
納威族看起來似乎不像真人,但確實讓觀眾感到他們是活著的生物,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特別是他們的眼部動作,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逐漸發酵,就是在一次次的視線接觸中表現出來的:視線超出必要的長時間停留,瞳孔微微放大,淚珠將落未落……觀眾清楚地看到他們之間有種東西在萌芽,長大。雖然他們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們沒有地球人的感情體驗。
卡梅隆再次顯現出他同其他動作片大師不一樣的地方:他特意把阿凡達影片節奏放緩下來。男主人公用了三個月時間細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著種族納威的文化。觀眾可以看到他的頭發和胡須慢慢變長,以示時光流逝。終於,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喜歡上了納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個納威女子——內蒂瑞。
這部分感受不到緊迫和壓力,似乎有點和電影主線脫節,然而這也是導演卡梅隆的設計。畢竟,他可是導演過《泰坦尼克號》的人。《阿凡達》不是純粹靠動作和奇觀贏得票房的電影,阿凡達是一部愛情電影。對此千萬不要懷疑。每一部卡梅隆電影,核心都是愛情。
卡梅隆用阿凡達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深奧的問題:「背叛你所屬的種族是什麼感覺?」電影中薩利被問及這個問題。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顯:電影中男主人公和人性未泯的科學家們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表邪惡,怪物,殺人兇手。雖然在生物種群意義上納威人和地球人八桿子都靠不上邊,但從他們的做事風格來看,他們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輝。
潘多拉星球是資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個大拼盤。那裡的人群和普通電影里的背景群體相比並不只是科幻設定的區別。熟悉科幻電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電影對潘多拉的描述中看到其他著名科幻電影的影子。影片最後40分鍾可以說分分鍾精彩紛呈。卡梅隆在這一部分終於端上了動作特技的大菜,什麼邁克爾·貝阿,羅蘭·艾默里奇啊,還有什麼馮·特里爾啊——統統未夠班!
地球人對潘多拉星球發起攻擊,隨後潘多拉星球在操縱阿凡達的傑克帶領下發動反擊,場面宏大異常,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完全無法想像。用一種不恰當的比喻,這里簡直讓人想起9/11事件,殺戮與毀滅中飽含史詩般的想像和創造力,而其焚天毀地的巨大破壞又是那麼叫人目瞪口呆,後背發寒!
論災難場景,《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不太一樣,不過足以讓觀眾頭暈目眩。如果條件允許,絕對推薦觀眾去看3D版。通過迷人的數碼技術,觀眾能更加充分地體會導演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顯然還沒有講完,仍會回去繼續他的探險。而作為觀眾,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隨時准備和這位偉大導演共赴一段驚險的心靈歷程。
阿凡達影評結論:
泰坦尼克號後12年,成就阿凡達。阿凡達未必沒有瑕疵,但阿凡達將成為史詩。影片普通版可以打4星分數,5星的評分留給阿凡達的3D版。
更多阿凡達一句話影評: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綜藝》影評人托德·麥卡錫(Todd McCarthy)寫道:「卡梅隆這部歷時十餘年打造的史詩巨作呈現了獨一無二的宏偉場面,壯觀的視野,激動人心的敘事以及回歸自然的主題。繼《泰坦尼克號》橫空出世並雄踞全球票房冠軍的12年之後,卡梅隆再一次奉獻出一部將吸引全球目光的電影。」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好萊塢報道》影評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評中對動作場面給予了高度評價:「卡梅隆運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視覺工具,像一位戰略大師一樣引領著觀眾,為眾人展示戰斗中的每一個轉折,展現每一個改變故事進程的勇士們的死亡與怯弱者的表情。大銀幕因為這些動作戲還有振奮人心的音樂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好萊塢報道》影評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評中對動作場面給予了高度評價:「卡梅隆運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視覺工具,像一位戰略大師一樣引領著觀眾,為眾人展示戰斗中的每一個轉折,展現每一個改變故事進程的勇士們的死亡與怯弱者的表情。大銀幕因為這些動作戲還有振奮人心的音樂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太陽報》--最後的決戰長達20分鍾,震撼無比……勢不可擋,你完全被帶進片子里和那些人物、故事融為一體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衛報》--之前有好多謠傳……有說這部3D立體影片會令人作嘔,還說這2小時40分鍾猶如一場災難,現在我們可以堅定地就這兩點為《阿凡達》辟謠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Firstshowing》--卡梅隆的確是個天才!我不能說太多,哇,但我太愛這片子了!《阿凡達》太驚人了,徹底把我震撼到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ComingSoon》--我得遵守和福斯公司的協約……我只能說《阿凡達》太棒了,我喜歡!
94
⑧ 電影《你好,之華》的聲音分析和畫面分析
整部電影以紀實感為主要特色,做為劇情片,充滿紀實感的畫面與音響能夠使觀眾將情緒更好的帶入劇情,充分地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正反打鏡頭的使用不僅僅是表達人物對話的位置與內容,亦或者是人物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是導演對過去那段時光的懷念,使得影片的感情更加的細膩。另外,本片的音樂十分的恬淡、祥和與平緩,使得整部影片的情感得到了更深程度的渲染。最後影片前後影調與音樂的一個對比,人物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大概就是這樣吧,由於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看的比較粗略(隨便找了幾個點看了看),可能有些錯誤之處,請諸位多多包含。
⑨ 影評中怎樣評論電影音效
堅挺了近十分鍾後,陳凱歌的才華終於在即將高潮之際一泄如注……
《百花深處》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想到陳升的那首《北京一夜》:「地安門外……百花深處……面容安詳的老人,等著那出征的歸人」。「時光」還是兩個作品共同的主題。所不同的是,陳凱歌的《百花深處》一如既往地超越了個人情感,以俯視的角度審視現代化與傳統殊死沖突這個國際化的命題。
陳凱歌一向是我尊重的導演。當同為「第五代」標志型人物的張藝謀完成了從反叛、漠視到招安的奮斗歷程;當一批新銳導演迷戀於個人體驗而無力自拔,年過半百的陳凱歌卻沒有放棄社會責任感,以反思和批判的目光打量著這個似乎變幻無常的年代。
影片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搬家公司的小頭目耿樂剛剛為一個顧客搬完家,馮先生找到耿樂說自己也要搬家,於是帶著耿樂一夥人找百花胡同,但當費勁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時,那裡已成為一片廢墟,只有一棵老槐樹孤零零地留在那裡。耿樂他們大呼上當,掉頭離去,這時接到公司電話,電話說,這幾天有一個瘋子到處找人給他搬家,告訴耿樂別上他的當,上了當別忘了要錢。
為了要錢,耿樂他們又折回來給馮先生搬家。於是馮先生就給他們講:這是大立櫃、這是魚缸、那是花瓶兒,於是耿樂他們就搬沒有實物的家,當搬一個前清的瓷瓶時,由於有人要吸煙借火,搬運工一鬆手瓷瓶摔碎了,馮先生哭了。
搬好了東西,車往前開,馮先生告訴耿樂胡同前面有個溝,結果車真的陷進去了。在陷車的地方,挖出了一個銅鈴鐺,馮先生撿起銅鈴鐺高興地跑向落日,耿樂他們驀然回首,落日余輝中一個水墨四合院出現了。
現代化對傳統的征服帶來了怎樣的後果?《百花深處》描畫了這樣一個場景:當傳統文化這個物質家園被摧毀之後,人類的精神家園也將無枝可棲。「馮先生」以變瘋這種極端的方式,象徵性地昭示了這一嚴重的後果。而那幾個搬家工人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在災難面前表現的是可悲的冷漠和麻木。
與絕妙的創意相比,影片的攝影平庸或是平實。在汽車駛進廢墟時,攝影機從一間殘壁的窗戶內,窗框為前景拍攝了這一畫面。這個鏡頭不過3秒鍾,但我的感覺是,它太像主觀鏡頭,有些影響觀眾沉浸劇情。這一點,阿巴斯在《櫻桃的滋味》里的處理就巧妙得多。
影片的音效頗為出彩。虛擬的搬家聲響既有趣味性,又切合了瘋子的主觀視角。當不存在的「前清花瓶」被失手摔碎時,荒誕感的鼓點變成了憂傷的長音,與向前緩移的鏡頭相配合,直到馮先生哀傷的臉部特寫出現,將影片的基調由荒誕轉為沉重。當馮先生搖著鈴鐺跑向「新家」的時候,一個動畫的四合院出現了,伴隨著的是風鈴聲、叫賣聲和傳統器樂的交相輝映,這些音效把觀眾帶回了「過去的好時光」,有力的烘託了影片的主題,並將影片推向了高潮。
而就在此刻,導演——這部故事的上帝顯現出了力不從心。
應當說,在動畫出現前,故事的講述是出色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盡管搬家公司的電話我認為不太合常理——讓他們從瘋子手裡拿工錢,但這是故事的第一個情節點,沒有這個情節點,故事就無法往荒誕的方向發展,對於一個十分鍾的影片,凱歌盡力了。第二個情節點就自然多了,發現失落的鈴鐺盡管巧合,但並不算突兀,這個情節點成功地將故事引向高潮。
總體來說,層層遞進的懸念還是能吸引人看下去。陳凱歌的名字之所以能跟國際電影大師們一起排在這張DVD的封皮上,不是沒理由的。但後來的一分鍾證明,真正要和大師們並肩,卻是一個無比艱難的任務。
博爾赫斯最青睞短篇小說,因為它是個完美的圓形。但實際上卻很難完成。長篇需要作者超強的穩定性和持久力,短篇要求作者具備高度收放自如的駕馭能力,兩者都是對創作人極高的挑戰。
顯然,對於這樣一個短篇,陳凱歌很清楚,他必須在十分鍾里就要給觀眾一次完整而完美的體驗。為了製造一個足夠刺激的高潮,在隱身奮戰了近十分鍾後,這個「上帝」迫不及待地出馬,用百花——雪花這淺白的意境動畫了一個馮先生腦海中的四合院,以彌補觀眾的想像力,人為的強迫這個故事以及每個觀眾到達高潮。不幸的是,這種最後階段的沖刺卻暴露了導演駕馭這次體驗的生疏和膽怯。將腦海中的四合院寫實無疑是畫蛇添足,用現代化的電腦動畫來表現更是匪夷所思。用搬家工人的視角來想像這一變遷則透露出明顯的說教意味,這大大沖淡了本來十分沉重的主題。由此一來,一部藝術電影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平庸的公益廣告。於是,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次大師的完美創作,而是一個年輕人初識人事的慌亂。
與許多美好的人生體驗一樣,藝術創作從來不是單向的,而是作者與受眾兩者共同完成的。對藝術家而言,對受眾是否具備足夠的尊重嚴重影響到作品的質量。世界級的大師對受眾的智力都給予了相當的尊敬,而中國的藝術家特別是電影創作者往往欠缺這一美德。
在上世紀80年代後,不斷有中國電影獲國際獎。也許最悲觀的人都會覺得,中國電影的最高水準離國際級大師僅隔一張窗戶紙。但那個四合院卻告訴大家,那張古老而陳舊的窗戶紙是多麼的堅韌,堅韌到令人有些喪氣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