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漠之花》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看完電影之後內心始終不能平靜。內心的震驚和傷痛久久不能消逝,很難從這樣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這個世界太大,大到容納了各型各色你想像不到的社會和人生。不同的社會形態下,不同的尊卑,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
㈡ 有關印度割禮的電影
沙漠之花,最近剛看的,確實不錯。
㈢ 女性割禮的相關影片
看過的電影不算少,但以非洲為發生地,說的也絕大部分是西方人想像中的「浪漫、純朴、自然與野性的大地母性非洲」;絕少是著眼於非洲本地的風土民情、社會問題。Collé是一個溫和開明男人的叄個妻妾中,最為聰穎、幽默且風趣並最得丈夫喜愛的二太太;她育有一女,已經到達適婚年齡,也訂了親,卻遲遲沒有受非洲社會傳統、象徵純潔的女性割禮,這點讓村子眾多長老、男人以及其他婦女所鄙夷,連她自己的女兒也不斷要求行割禮,否則不僅在社會中被排擠,也不能捧水款待客人。面對女兒抵擋不住社會壓力,苦苦哀求行割禮,Collé就是不為所動。
Collé不僅不願女兒冒著生命危險,接受割禮;連帶也當起四個跑來家裡躲藏的小女孩的守護神,在庭院前拉起象徵巫術的繩索Moolaadé,不準年長婦人進入家裡,搜索那四個在割禮前脫逃的小女孩。割禮究竟是什麼?為什麼Collé誓死反對?
女性割禮,是割除女性部分或者全部的陰核以及小陰唇,傳統上用的是鐵片或者小刀割除,再用一般針線或者荊棘縫合,由於過程中沒有麻醉劑,刀片消毒不徹底,因此許多女孩還來不及長大便死於失血過多或者傷口感染。而即使她們的母親年輕時,在割禮中倖存,仍得終身忍受下體的疼痛,無論是行房還是小解,無論是生產還是勞動。 這部電影根據出生在索馬里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里的自傳暢銷書改編。.她本人就是這種古老習俗的受害者。從索馬里的沙漠走向T型台,成為頂級名模的她最勇敢的是把自己5歲時曾受割禮的慘痛經歷公之與眾,希望能有更多的非洲女人不再受這種酷刑。38歲時她成為聯合國反對割禮的代言人。
她是一個勇於反抗壓迫的鬥士,她生命中所體現的那種非凡勇氣會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去面對意想不到的困境。
㈣ 南非女子割禮的電影 後來成為世界名模
美國電影《沙漠之花》
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 (2009)
導演: Sherry Horman
編劇: Sherry Horman / Smita Bhide / Waris Dirie
主演: 莉亞·科貝德 / 莎莉·霍金斯 / Craig Parkinson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德國 / 奧地利
語言: 英語 / 索馬里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9-09-24
片長: Germany: 120 分鍾
又名: Wüstenblume
㈤ 個女人三歲行割禮為非洲自由而奮斗是什麼電影
沙漠之花。
請採納。謝謝
㈥ 震撼人心《沙漠之花》,究竟講了些什麼
「割禮」這個詞的出現,讓很多的人迷茫,無數的人或許不知道什麼是割禮,更不知道這些女性在經歷著什麼。
傳統習俗與本土文化的根深蒂固,據統計,在全球的1.3億女性因割禮受到影響,每天依舊有大概6000左右的少女正在經受著迫害。
現實中的華麗絲並沒有如電影中所演的一帆風順,華麗的蛻變背後是心酸的歷程,她就如同開在沙漠中的花,頑強並完美的綻放著,它存在必有它的使命。
因為陋習的存在迫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中國一直都有小腳女人最美一說,也是從小小年紀便將腳強制性的彎曲,用長長的裹腳布將其包住,無法快速的行走,卻不得不害怕發炎,三寸金蓮很美,所付出的代價便是終身的殘疾。
很慶幸我們所生活的世代,在不斷地進步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夠將陋習從根深蒂固的傳統中去除,更希望所有的人不在因為萬惡的習俗而影響終身。
㈦ 《沙漠之花》影評
《沙漠之花》這部影片告訴了我,什麼叫割禮,什麼叫文明社會的愚昧和野蠻,什麼叫幸運。你沒有生活在一些缺乏倫理道德、缺乏知識、缺乏公平的國度里,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在很多地方,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你一生痛苦,你不能去說,不能去訴,甚至還要把它視為神聖,以痛苦為榮,這種力量就是宗教和習俗。之前,我並不知道割禮是什麼,為此,我還特地查閱了相關介紹,當看到它的具體內容時,我驚嘆於這樣慘絕人寰的習俗居然存在了三千多年,直到現在,每年還有一億少女要接受這種洗禮,每天還有幾千個少女在接受這種骯臟愚昧殘酷無人性的洗禮。一生的痛苦只是為了所謂的貞潔。這宗洗禮不單是針對少女們的,在很多地方,未成年男性也要接受相似的洗禮。 天,一想到割禮後婦女一生,特別在某些時候要承受的痛苦,我便無法寫下去了。我甚至很奇怪,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將要經歷的痛苦,她就忍心割的下去!?我無法繼續了。 還是回到電影上來,總的來說,電影拍的一般,要表現的主題並不突出,反而是附帶的東西倒像下了不少筆墨。我不太清楚這是一部勵志片還是一部倫理片,導演彷彿都想要,里邊還有些友情愛情的元素。但是,多線情節必須有主有次,安排妥當,才能拍出豐富的質感。否則便會適得其反,讓人不知所以然,讓所有精彩的部分都褪色。這部電影的震撼只是源於割禮本身的震撼,拍攝的藝術並沒有給其渲染出任何色彩。也許單純的拍一部紀錄片,都會比現在的電影更加深入人心。當然,這是自傳式電影,尊重原著也許更為重要。記錄原作者的一生,比講述任何道理都要重要,但彷彿,這部電影又並非完全如此。對於Waris Diiriye,她的自傳就是記錄她自己。而對於導演而言,我總覺得,既然把它拍成電影,成為一種藝術的形態,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題,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極其主觀的。不是只陳述,你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想要給世人呈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