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卡門的介紹
《卡門》2003年法國、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合拍的一部愛情片,該片由文森特·阿蘭達執導,帕茲·維嘉、萊昂納多·斯巴拉格利亞等參加出演。該片講述了卡門與豪塞、艾斯卡米利奧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最終以卡門死在豪塞劍下的悲劇收場。
B. 歌劇(卡門)的悲劇藝術透析
《春色卡門》與《卡門瓊斯》的比較
卡門,一個代表著風塵華艷的名字;卡門,一朵在無邊的野火中恣意搖曳的玫瑰;卡門,義無返顧地掙扎在情感旋渦中;卡門,在命運的妒咒中為愛凋零。卡門的傳說一次又一次被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們演繹著,觀賞著,唏噓感嘆著。(這一題材在1983年被四個國家的導演改編,分別是西班牙的卡洛斯·紹拉《卡門》,英國的《卡門》、義大利羅西的《卡門瓊斯》、法國戈達爾的《芳名卡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人類自身情感深處的掙扎和無奈。在觀看了《春色卡門》(《The Loves of Carmen》),《卡門瓊斯》(《Carmen Jones》)這兩部以不同時代背景由不同民族來表現的優秀卡門電影後,令我深刻地體味到這一特殊題材中蘊涵著的獨特美感,同時也察覺到兩者間那難以言語的細膩差別。《美感的結構與功能》一書中的理論知識引導我化難為易,使我能從理性的角度深入這兩部電影的內心,傾聽她們各自微微地低語。下面我將簡要地運用該書中的基本理論就這兩部電影進行比較分析。才疏學淺,陋作還望老師多多指點。
《美感的結構與功能》一書中的理論是建立在一個獨特新穎的核心系統——一元論三層次美感體系——之上的。其中,一元指美感的產生都有其可測可探的物質,生理基礎(人體感官三大部類)。三層次即與三個級別反射活動相應的三種感覺情感活動方式(三個反射級別)。在此基礎上對游戲與藝術進行了分類,並詳述了美感產生的機理和影響美感的因素。其中一元論三層次美感體系對於電影中的美感分析具有很強的指導力,故我將主要就兩部電影在三個層次上的美感異同做一些分析,並嘗試探尋它們各自的美感物質的精神的來源。
機體部與感官部的第一級反射:鮮艷明快的色彩,地域特色的動聽音樂,華麗熱烈的舞蹈
由於卡門的形象代表是美麗撩人的女性(最基礎的特點),故雖然兩部影片的拍攝時間相對久遠,但在視聽效果上卻仍然下足了工夫。首先是演員的選擇,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俊男美女(在各自的民族的審美趣味中至少這樣認為)。《春》中卡門由好萊烏名女星(勞拉·德索爾??)擔綱,《瓊》中則由著名黑人女星桃樂絲演繹卡門的風情萬種。兩位女性幾乎完美的外貌,無論點綴以何種表情,嬌嗔,慍怒,悲傷,歡愉。。。。都足以使人的視覺器官的「評判員」傳達出積極肯定的快感。另外,兩位主角突出的歌舞才華也在影片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將在後文詳述)。
其次是服裝,背景及道具的綜合視覺效果。為了充分表現卡門的風華絕代,片中女主角的服裝真是換了一套又一套,《春》中的西班牙式翻浪花邊,多重褶皺的舞裙,大氣大塊鋪色的披巾,配以大顆厚重的寶石首飾以及大量的亮片彩粉,令人眼花繚亂,色彩更是偏重於深紅,黑,綠,水紅等充分襯托出白人白皙皮膚的鮮艷色彩;《瓊》是黑人歌舞片,由於膚色原因,採取的是簡約明快的設計風格,單色吊帶連衣裙綴以簡單飾物(如玫瑰),簡單的晚禮服以及最後一個場面中出現的白色婚紗狀晚裝是主要選擇,重點在於體現女主角的婀娜身姿,更適於黑人舞蹈的快節奏及多變的大幅度動作的表現。背景方面,《春》更像是舞台劇的風格,比較缺乏立體感但比較精緻;《瓊》則是實景拍攝,由於技術原因,背景很模糊和泛化,沒有給人留下太多印象。道具方面,《春》中典型的是卡門跳舞時的扇子和響板,強調女主角的追求自由與俏皮,《瓊》中是一個黑色手提錢袋,表現女主角的干練和對金錢的特殊感覺。幾乎都隨著女主角出現,非常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
音樂方面,西班牙的弦樂和管樂動感十足,卡門在鬥牛士家裡的宴會上那一首歌曲也是調侃與挑逗趣味很濃,特殊的「拉拉路」副歌也很特別。《瓊》則更是不用說,音樂與歌唱簡直就是情節的一部分,卡門一登場就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個性十足的歌詞與曲風,將其性格與身份直接而藝術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還有男主角高亢的歌喉傾訴著深切的愛意等等。舞蹈方面,一方是西班牙以抖肩和旋轉為特色的於小中見大的舞蹈,一方是黑人無拘無束揮灑自如的舞蹈。總之,兩部影片在第一級反射的范圍內直接轉達給人的是積極與肯定的刺激,使機體內產生較為劇烈的實感態的快感,充分地積累了感性基礎,為更好地理解進入二極反射的審美做了准備。區別在於《春》偏重視效而《瓊》偏重音效。
中樞部的二級反射:設置懸念,鏡頭語言流暢自然,情節曲折動人,給人一定的聯想空間
卡門電影講述的是愛情與背叛的故事,是以一對男女的感情糾葛為線索展開的。兩部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基本都經歷了:一見鍾情—卡門第一次叛逃—兩人重逢—誤殺長官—共同流浪—卡門動搖,再次背叛—男主角妒火中燒,與卡門同歸於盡這樣的曲折脈絡。兩者採取的敘述手法有些地方很相似,例如懸念的處理。關於電影中的懸念,《美感的功能與結構》一書中有這樣的闡述「在總懸念的統領下,人們的思維松緊交替地從一個小懸念撲向又一個小懸念,曲折跌宕,進入最佳運動態,達到高度的思維快感,最後才引向觀者期望的境地和事物。它向人顯示的首先就必須是人所感興趣和需要的事物的信息,以及與前者相依存的一些思想、信念等等。但是它的顯示又必須僅僅是信息性的、隱約暗示和誘餌性的,而決不能是那些目的物等等本身。因為觀頭即知尾,思維活動就成為沒有必要了。當然,它也不能完全使觀者摸不著頭腦,因為完全摸不著頭腦,懸念也就在觀者頭腦里找不到落腳點,"懸"不起來。造成時間差,以克服三部分活動之間的非同步性,先中樞本身感覺,後其他感覺地把人體全部感覺活動都推入最佳運動狀態,而最後達到融匯一體的總體最佳快感美感效應。」兩部影片中都採用了塔羅牌占卜來暗示卡門追求的愛情勢必招來死亡,並在影片結尾加以呼應的方式來製造懸念,這是比較顯式的。另外關於卡門的背叛也有伏筆埋下,影片先設定卡門從事著類似妓女的職業,對金錢的追求導致她們對真愛失去信心同時也產生了對浮華生活的深深依賴,所以,後來她們下定決心追求真愛時又因無法忍受貧窮與漂泊而最終背叛就變得那麼可信,沒有突兀感,懸念含蓄而不晦澀。還有難主角最終的極端舉動也來自他們的痴情。從哪裡可以看出呢?《春》中的下士霍塞是表現良好的軍人,從不隨便拈花惹草,說明他只忠誠於一份真愛,〈瓊〉中的預備空軍學員喬對自己的女朋友愛護倍至,對起初卡門的誘惑堅決抵制,說明他也對愛的忠誠看的很重。所以,在當他們為卡門付出了一切卻遭背叛時而起殺念時觀眾可以接受。
在鏡頭語言方面,我個人對兩部電影的表現不太滿意——過於單調,只能說都達到了流暢。在我的印象中,始終就只有客觀第三人稱的鏡頭語言,沒有第一人稱的直視鏡頭。且在場景的轉換方面也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最終導致觀眾無法直接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活動,缺乏代入感,引不起中樞活動的興奮。在此不予贅述。
二級反射的美感來自聯想,即間接聯系。兩部影片中帶給人的聯想不太相同。〈春〉中的卡門是吉仆塞人,熱衷流浪與舞會,吉仆塞女性充滿神秘,性格潑辣。由於這一民族的特徵,卡門種種賣弄風情的行為不僅不令人厭惡,反倒另人對她倍加喜愛,甚至在心裡默默祝福她能最終擺脫這種放盪的生活,找到真正的愛情,而當她與霍塞進展迅速時,我們從心底產生一種美好願望的滿足感,這與人們內心祝福嚮往真愛的審美經驗相符。這就是通過聯想將人們的審美經驗調動起來,產生美感的過程。而〈瓊〉中,由於卡門出場賣弄得有些過分,至少超出了大多數東方人的忍耐限度(也許因為是歌舞片的緣故才這么誇張),所以大家不免產生抵觸,形成諸如「淫賤」一類的印象。當她在吉普車上百般調弄喬及隨後誘惑他發生關系時,甚至讓人懷疑她只是為了脫身而不是像她先前所說的是因為愛慕。還有她那句反復出現的歌詞「如果你不容易得到,我就主動來找;如果我找上你,那就是你的末日」頗有玩世不恭的嫌疑,令人懷疑她心中是否還有對真愛的渴望。以致對她後來受利慾的誘惑對拳王投懷送抱時令觀眾的不滿達到極致,身體里傳達出了不協調,不積極的訊息,告訴我們,這不美,這太糟了。另人聯想到的只有欺騙與貪婪。所以,同樣是卡門,〈春〉帶給我更多的同情與憐憫(這里的卡門至少為男主角付出了一些),〈瓊〉另我更多地聯想到活該與憎惡。
總之,在二級反射層次上的美感體驗較一級反射更加豐富,而兩部影片的差別也更明晰地展現了出來。
中樞部的三級反射:關於愛沉重而深刻的主題,人類內心背叛與慾望的交疊,人性的脆弱
卡門電影的主題無疑是沉重而深刻的,不僅因為它表現了背叛與死亡,更是因為它讓我們自己覺察到自己內心那隱藏著的黑暗。一個風塵女子對於愛的追求究竟能達到怎樣的程度,又會落得怎樣的下場?〈春〉與〈瓊〉都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結局,一種以死亡與背叛構成的結局。兩個卡門是否真正有過對真愛的憧憬與追求?卡門究竟因為什麼而背叛?經歷放盪與自由的靈魂能否還能安定於一份固定的情感?太多的問題引起我們中樞系統的頻繁活動,使我們理解到兩部電影中蘊涵了深義,透析了人性。
個人認為,在主題上,〈春〉表達出的層次較〈瓊〉要淺(影片長度是原因之一)。〈春〉側重的也許是吉仆塞女人與生俱來的不喜歡拘束與控制導致了她對愛人的背叛,而〈瓊〉側重的卻是金錢與追求奢華的慾望戰勝了痛苦的真愛追求,以背叛謝幕。同樣是背叛,都表現了愛情在或內或外的影響因素下的脆弱性與悲劇性,卡門真正代表的或許就是如卡門般美麗的愛情在烈火中的自我毀滅,有過非常華麗的一瞬,但終究要凋零。這也許就闡釋了女人面對愛情要接受的挑戰——克服內心渴望的絕對自由與對物慾的過度迷戀。或許我們說,不僅僅是女人,每個墜入愛河的人都要為愛而挑戰自己內心的黑暗。因勇敢而成功,因懦弱而失敗,由此就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愛情故事上演著,卡門作為失敗的例子,帶給我們唏噓的同時,也帶領我們看到自己內心的陰暗,教會我們如何面對愛情,如何追求愛情......
小結
卡門謝幕了,它的美永遠留存,哪怕它帶給我們的,是淡淡的悲哀......
C. 誰能告訴我<卡門>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
歌劇是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藝術,起源於十六世紀末的義大利。歐洲傳統歌劇分為:正歌劇、義大利喜歌劇、法國音歌劇和法國大歌劇等幾種體裁。
因為對比才的《卡門》很感興趣,所以在上課時專心記了一下。之後又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法國喜歌劇是十八世紀初在民間鬧劇和滑稽歌舞劇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內容富於風趣,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故事。音樂因吸收流行歌曲的音調而富於民間特色。對白是用生活語言說出來的,不像義大利喜歌劇那樣用無伴奏宣敘調唱出來。法國喜歌劇的題材通常是喜劇,但有時也可以是悲劇。比才的四幕歌劇《卡門》就是一部悲劇題材的法國喜歌劇。這部歌劇取材於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描述任性潑辣、放盪不羈的吉普賽姑娘卡門,愛上了騎兵班長唐·霍塞。唐·霍塞在卡門的誘惑下,做了逃兵,跟著卡門去做販子。但卡門很快又拋開了唐·霍塞,迷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卡門對唐·霍塞的勸告和懇求置之不顧,唐·霍塞在極度痛苦、憤怒和絕望中殺死了卡門。在這部歌劇中,富於生活氣息的歌曲和舞曲,是音樂的主要成分。穿插在獨唱、重唱和合唱之間的對白,對劇情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都是法國喜歌劇在形式上的特點。
作品賞析
1.《卡門序曲》
《卡門序曲》,是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樂曲是一首歡快的進行曲,它出自歌劇第四幕鬥牛士入場時所用的樂曲。A大調,2/4拍,開頭是由木管,弦樂和打擊樂奏出歡快跳躍的快板旋律,生動地表現了鬥士入場時英武瀟灑的形象和鬥牛場中興奮活躍的氣氛。
2、《哈巴涅拉舞曲》
《愛情像一隻自由的鳥兒》是歌劇第一幕第五場卡門所唱的詠嘆調。此曲採用d小調(後轉同名大調),2/4拍,結構是帶副歌的二部曲式。音樂素材源於一首西班牙民間曲調,以加有三連音的下行半音階為特點,它通過連續向下滑行的小行板旋律,在同名大小調間游移反復,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排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奔放豪爽的性格和富於魅力的形象。副歌轉入D大調,旋律舒展而動盪,表現了卡門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在「愛情」這一關鍵唱詞上,合唱的伴合使這段音樂得到渲染和烘托,顯得格外突出。
此曲的結構圖式:
引子(第1-4小節) A(第5-20小節) B(第21-61小節)
3、《鬥牛士之歌》
這是歌劇第二幕第二場鬥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場時,在答謝歡迎和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這是一首帶副歌的分節歌曲。主歌在f小調,降A大調上交替進行,副歌轉入F大調,兩段都是4/4拍。八小節強勁的樂隊前奏,引出主歌宣敘調式的雄壯旋律,既表達了他對歡迎者的謝意,也表現了鬥牛士氣宇軒昂,英姿勃勃的形象。副歌轉到F大調。沉著,穩健的節奏,光輝,豪邁的旋律,猶如一首凱旋進行曲,先由埃斯卡米洛獨唱,後接卡門等人的五重唱加男聲合唱,既表現鬥牛士的勝利激情。愛情的喜悅,也表現眾人對他的贊美和頌揚。
此曲的結構圖式:
引子(第1-8小節) A(第9-36小節) B(第37-60小節)
整部歌劇欣賞完之後,讓我對法國喜歌劇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對《卡門》。這部震驚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虛傳,劇中的音樂完美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樂中體現了鮮明的吉普賽風情,主人公卡門的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音樂一直為大家所傳唱,尤其是《鬥牛士之歌》其威武雄壯的節奏,強而有力的旋律讓人很容易就被感染。每每聽到都會使整個人為之一振,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歌劇最重要的恐怕是歌和劇的和諧統一。《卡門》就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音樂和劇情結合的是如此緊密,以至於每每音樂響起,心中所想與劇情契合得毫無差異。音樂與情緒同升同落,或者更確切的說是音樂帶領著我在欣賞《卡門》,那種感覺很舒服。是思想徜徉在音樂中的感覺。
《卡門》無愧於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歌劇的美名,在音樂中,比才把濃郁的民族色彩,個性鮮明的音樂語言。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當時法國歌劇最高成就。
通過中外歌劇欣賞課的學習,我的欣賞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歌劇確實能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我想今後我會更多地接觸歌劇,讓歌劇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D. 卡門的電影劇情
故事描述了吉普賽女郎卡門能歌擅舞,招來不少狂蜂浪蝶圍繞身旁。西班牙軍官唐澤喜為了追求卡門,不惜斷送大好前途。但卡門喜新厭舊,又愛上了鬥牛士卡米羅,導致兩個漢子為她爭風吃醋,終於以悲劇命運結束。
E. 卡門是什麼
卡門》是法國普羅斯貝爾.梅里美寫的短篇小說,後來成為著名歌劇《卡門》的主題。
歌劇《卡門》,四幕歌劇。1875年3月3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劇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愛上了軍曹霍塞並使其陷入情網,霍塞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並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這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於是,霍塞與卡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霍塞的愛情,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
歌劇《卡門》已成為所有歌劇院中最受觀眾歡迎、表演次數最多的作品。它還被改成了舞劇、音樂劇,並通過電影電視傳到了千家萬戶。歌劇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亞舞曲》、《鬥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膾炙人口。
但是,1875年的《卡門》卻被看作一種失敗。一位批評界人士認為樂隊的演奏"亂七八糟";而另一位則評價說,樂曲缺少"創新和個性"。
對於現代人來說,巴黎批評界對這部旋律優美、配器出色、創意驚人的歌劇的大肆貶低說明了他們的無知和惡意。然而,當時的評論家只是表達了一種廣泛的觀點:巴黎上流社會無法容忍這部歌劇的題材。
今天,《卡門》既獲得了評論界的美譽,又受到了大眾的歡迎,並且成為19世紀能與曠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並論的幾部歌劇之一.
關與歌劇《卡門》的評議:
歌劇《卡門》是比才在歌劇藝術上登峰造極之作,至今依然是世上演出率最高的劇目!
歌劇卡門里的著名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劇情一開始,性感的卡門慢步出場,大群俊男即時圍著卡門大獻殷勤,卡門媚眼一拋,卻盯上了目不斜視的哨兵唐霍塞,於是便踏著哈巴涅拉舞曲節奏,對唐霍塞誘之以色,示之以愛.唱詞里盡是卡門的愛情觀念的自我表白。
卡門是個怎樣的女人?
卡門渴望愛情,不僅敢愛,而且敢於追求愛,敢於表白愛,同時還敢於表明不愛和擺脫不愛.
F. 旺角卡門這部電影名字的分析。其中卡門指的是誰,為什麼,高分懸賞。
卡門是梅里美大師小說中的人物,小說的劇情是這樣的:生性無拘無束的吉卜賽女郎從事走私的冒險經歷。 卡門引誘無辜的士兵唐·約瑟,使他陷入情網,舍棄了原在農村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並被軍隊開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販行列;同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呂卡。於是,約瑟與卡門之間產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約瑟的愛情,終於死在約瑟的劍下……
旺角卡門借用了原來梅里美小說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其中卡門指的是劉德華扮演的華 Wah
從人物的結局來看,卡門最後是悲劇結局而劉也一樣,從情感上來看,卡門糾結在約瑟和呂卡之間,而劉糾結在朋友和愛情中間 所以我認為電影中的卡門指代的是劉德華扮演的華 Wah
G. 誰知道《卡門》是什麼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
歌劇《卡門》 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本劇以女工、農民出身的士兵和群眾為主人公, 這一點,在那個時代的歌劇作品中是罕見的、可貴的。也許正因為作者的刻意創新,本劇在初演時並不為觀眾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後變得長盛不衰。這部歌劇以合唱見長,劇中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四二拍子,迴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銳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這部歌劇的主要內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主題選自歌劇最後一幕中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 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在這一幕塑造了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於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調轉F大調、2/4拍子,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此曲形象地表現出卡門放盪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 選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 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裡喧鬧的氣氛。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溫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鬥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結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說的那樣:「當我看這最後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鬥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後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也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出的曲目。
H. 卡門是什麼故事
歌劇《卡門》以鮮活的音樂筆觸,敘述了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音樂色調的明亮與敘事內容的陰暗,兩者間構成強烈反差。這種奇妙的品格不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偉業,也使小說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劇《卡門》面前相形失色。舉凡文學名著的改編,陷入簡化、稀釋乃至歪曲的窘境,為數並不在少。僅歌劇中的文學改編,古諾的《浮士德》和托馬斯的《哈姆萊特》均是簡化稀釋的有名例證,就連威爾第的《奧賽羅》這樣被公認可與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劇改編,也是以損失文學原作的諸多精華為代價。歌劇《卡門》的罕見在於,它不僅保留了原小說的真髓,而且通過音樂的獨特力量,從根本上轉化和提升了原小說的藝術品質。梅里美的《卡門》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說,而比才的《卡門》則具有充分資格被看作是一部「偉大的」歌劇。
在梅里美的小說《卡門》出版近三十年之後,比才主動建議採用這一題材寫作歌劇,顯然他是意識到了該故事中的深刻內涵和音樂潛能。盡管此劇排演時就因故事情節的大膽刺激備受挫折,但比才堅持己見,力排眾議,終於將此劇搬上巴黎喜歌劇院舞台。可惜的是,比才不久因病謝世,無緣看到歌劇《卡門》在全世界舞台上的輝煌凱旋。自1875年至今,《卡門》盛演不衰,一直是觀眾最喜愛的歌劇之一。《卡門》通過歌劇,通過音樂,走向世界。
自「卡門」經梅里美之手誕生以來,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西方文化中一個具有多維象徵意味的著名符號。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門」這個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傑,歷經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詮釋,但只有在歌劇《卡門》中,「她」才獲得了充實飽滿和有血有肉的本體存在。這是一個必須依靠音樂的呼吸才能獲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熱情和堅決,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幾乎「本能地」召喚音樂的加入——因為音樂在所有藝術媒介中,是一種最有效的直刺神經的感官武器。以音樂塑造卡門,優勢不言而喻。卡門似專為音樂而生,音樂也在期待著卡門。
比才用自己的生動音樂為《卡門》注入灼熱的南歐色調和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在喧鬧的塞維利亞街頭和人聲鼎沸的鬥牛喝彩背後,演繹著一出令人驚詫的情愛悲劇。龍騎兵何塞受卡門誘惑,拜倒在卡門裙下。但兩人發生齟齬,何塞以死要挾,卡門拒不屈從,最終導致慘劇。直截了當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奪目的音樂和節奏鏗鏘的舞蹈。德國哲學家尼采曾連續觀賞《卡門》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話至今仍保留著當時因興奮異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這音樂令人愉快,但並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籠罩著它;它的快樂短暫、突然、不求諒解。我羨慕比才有勇氣表達這種歐洲文雅音樂先前沒有語言可以表達的感性——這種更為南方、棕黑、燒灼的感性……還有愛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愛情!愛情作為一種命運,一種災難,諷刺、直白、殘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結束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後喊叫——『是我殺死了她,我……我親愛的卡門!』,如此嚴峻、如此可怕地表現出構成愛情核心的悲劇性反諷,我從來沒有見過。」
到底是精通音樂的大思想家。尼采以其典型的尖銳感受力,一針見血地擊中了歌劇《卡門》的實質。不錯,《卡門》寫的是愛情。但是,《卡門》不僅僅是在寫愛情。或者說,《卡門》中的愛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它通過愛情,寫出了感性生命的不可預測與不可捉摸,也連帶寫出了人生命運的乖戾、盲目和無情。卡門,一個吉普賽女郎,美貌潑辣,桀驁不馴。她是所有男人的獵物,又是所有男性的陷阱。何塞,一個普通士兵,循規蹈矩,恪盡職守。但他不自覺走入卡門的魔圈,厄運從此纏身,直至走向毀滅。這就是感性生命的原初狀態——「南方、棕黑、燒灼」;這也就是愛情的本真原型——「諷刺、直白、殘酷」。
然而,在歌劇《卡門》中,殘酷的生活真實和刺目的道德悖論卻從不給人以壓抑和沉重的感覺。這必須歸功於比才的音樂才智和敏銳判斷力。「命運」的主導動機是不祥而陰沉的,但難得在音樂中刻意渲染,而且常常跟隨卡門的身影,一變轉型為小鳥式的輕盈靈活。卡門的音樂配置始終充滿半音的誘惑和舞曲的節律,其音樂勾人魂魄的魅力否決了觀眾對她進行正統道德判斷的可能。何塞令人同情又讓人唾棄,比才利用音樂的色調變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猶豫,無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後的歇斯底里。就連有點讓人討厭的鬥牛士,比才也通過一曲雄健豪放的《鬥牛士之歌》,使這個沒有多少戲劇分量的人物在觀眾腦海中打下深深印記。
歌劇《卡門》通過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以輕松自如和明快乾練的筆調描繪出一幅灼熱的南國生活畫面。如本文開頭所言,這種黑白互襯、明暗相映、正反交錯正是《卡門》最突出的藝術特質。《卡門》揭示出人生正面價值(愛情與自由)與負面威脅(墮落與死亡)具有反諷意味的相輔相成。它以逼真的寫實展現出人性的辯證悲劇,但絕無半分多餘的浪漫眼淚。這得力於作曲家能以超然物外而又體貼入微的心態對待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和每一個情境。為此,比才在《卡門》中獲得了堪與莫扎特媲美的成就。《卡門》在莫扎特辭世八十餘年後,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再現了莫扎特般的智慧,同時又預示了真實主義的來臨。透亮的莫扎特與棕黑的真實主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范疇在《卡門》中碰頭相遇。出現這個奇跡,在整個歌劇史中僅此一次。
I. 關於《卡門》的音樂知識簡介
《卡門》 (Carmen,1875)
序曲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幾段音樂之一了,雖然往往指得是第一段.歌劇的序曲非常簡單,由兩部分組成,基本上採用了現成的歌劇中的曲調.第一部分有兩個主題,一個是第四幕中鬥牛士入場的主題,一個是第二幕中"鬥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痛快淋漓的第一部分過後,短暫的第二部分的情緒於第一部分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是卡門主題,或者說是命運主題.顫抖的弦樂給人以不吉祥的感覺.序曲的結尾很特別,最後的一個音令人狐疑的懸在半空中,無形中增加了一種緊張感.
大幕拉開,現在是在塞維利亞廣場上,班長莫拉萊斯(Morales)和一幫龍騎兵無聊的看著過往的行人.這時卡門的對立面米開拉出現了,她向莫拉萊斯打聽一個叫何塞的下士.莫拉萊斯告訴她何塞會在換崗時來.莫拉萊斯想留住米開拉,但米開拉說她會等會兒再來,然後就走掉了.
不久號聲從遠處響起,士兵們開始換崗.這時有一群天真的頑童出現,他們模仿著龍騎兵的樣子邁著大步,十分認真卻也滑稽可笑.劇本上寫著越小越好.這時有一段兒童合唱,非常動聽.柴可夫斯基喜愛"卡門",並在他自己的感覺"黑桃皇後"(The Queen of Spades)中引用了這段合唱以示對拜耶的尊敬.在音樂中可以聽到兒童們模仿軍號的聲音, 第二幕中,卡門也有一段模仿軍號的聲音,但卻大不一樣. 換崗後莫拉萊斯告訴何塞有位姑娘來找過他,何塞知道一定是米開拉. 這之後新到任的蘇尼卡(Zuniga)中尉和何塞有一段談話.吉羅將它改為宣敘調,刪掉了大段的對白,也淡化了何塞的形象.在這段談話中,我們知道米開拉是一個孤兒,被何塞的母親收養.何塞和米開拉從小一起長大,並深愛著米開拉.然後何塞開始修理自己槍上的撞針鏈子.這時工廠女工們上場了.她們一下子就成為了男青年們和龍騎兵們目光的焦點.
女工們在一邊抽煙一邊唱.這一場景曾令首演時的觀眾們震驚."卡門"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這段女工合唱,將溫柔的情話比作飄動的煙雲,而歌曲也如歌詞般飄渺.卡門終於登場了.她的第一句歌詞便展現了她的性格:"何時愛上你們?天哪,我說不清...可能永不愛...可能在明天...但不是現在,請躲開."
接著卡門唱了著名的哈巴涅拉"愛情象一隻自由鳥".這是歌劇中極少的幾支帶有西班牙色彩的曲調之一.因為原曲是一個叫伊阿迭爾(Yradier)的西班牙人寫的.拜耶對原曲作了很大的改進.而歌詞幾乎全部是拜耶自己寫的.這段的關鍵詞是愛(L'amour)和要當心(Prends garde a toi).
何塞一直在忙於自己的撞針,根本沒有注意卡門,而卡門卻注意到他.卡門將自己胸前的一朵花扔給何塞,引起一片鬨笑.在哈巴涅拉的副歌聲中,卡門,女工們和青年們都下場了.何塞拾起花,聞著,唱道"要是世界上真有女巫,她就是".吉卜賽的魔力開始起作用了.恰在這是,米開拉上場了.何塞藏起了花.兩人有一段動人的二重唱.
米開拉帶來了何塞的母親的一封信和一些錢,還帶來了母親對愛兒的一個吻.何塞非常激動,他想起了母親和美好的家鄉,他吻了米開拉,讓她帶回赤子對母親的親吻.米開拉走後,何塞讀了母親的信,知道母親希望他娶米開拉.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差點被卡門和她的花朵誘惑.
何塞正要扔掉花,工廠里突然傳出騷亂聲.原來在和另一個女工吵架中,卡門用切紙煙的刀子在對方臉上劃了個十字.工廠女工們沖出大門,分成了兩派.一方說是卡門,一方說不是,各不相讓.這是一段絕妙的合唱,演唱很有技術.合唱一開始要保持原有的速度, 還要注意看指揮,還要注意音色優美,而女工們都在爭吵中,很難同時做到.爭吵以互相拉扯對方的頭發而告終.
蘇尼卡命令何塞帶人進去看看.何塞帶了卡門出來.何塞敘述了了解到的事實,於是蘇尼卡中尉轉過臉等待卡門的回答.卡門用一段不著邊際的歌曲來回答他.最後蘇尼卡中尉叫人捆了卡門的手,交給何塞看守.當兩人單獨在一起時,卡門立刻變的無比溫順.她告訴何塞你已經愛上了我,因為那朵花的魔力已經起作用了.何塞對她提起花顯然有點生氣,雖然他實際已有點心動,他叫卡門不要說話.
於是卡門開始唱起賽格迪亞舞曲."卡門"作為一部喜歌劇,又於傳統的喜歌劇不同. 拜耶在一些地方適當的採用了音樂而不是對話.比如這一段音樂.它用卡門富有吸引力的歌聲成功的推動劇情迅速而自然的發展.這是一段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的音樂,具有弗拉門戈音樂的和聲,節奏和配器.卡門唱著在賽維利亞城城門邊的帕斯蒂亞酒店中,她將和情人一起跳賽格迪亞舞,喝曼扎尼亞酒.當她唱出她的情人只是一個下士時,何塞坐不住了. 他需要卡門的承諾.卡門繼續用歌聲向他保證.隨後蘇尼卡中尉出現,命令將卡門送入監獄.在何塞押送卡門經過一座橋時,按預定計劃,卡門推倒何塞,逃掉了.第一幕也隨之結束了.
第二幕的間奏曲很短小,如前所述,在首演時得到了Encore.音樂中使用了何塞稍後在他去帕斯蒂亞酒店路上唱的小曲的主題,所以在"卡門組曲"中這段又被稱為"阿爾卡拉的龍騎兵".
場景轉到帕斯蒂亞酒店,這里是走私犯們碰頭的地方.蘇尼卡中尉坐在卡門身邊.卡門突然站起來,唱起了波希米亞之歌.歌詞是從描寫格拉那達地區波希米亞舞蹈的文章中節選出來的.整個歌曲中興奮,激動和越來越瘋狂的情緒與歌詞配合的非常貼切,音樂就如同歌詞一樣,從第一段的"唱歌跳舞,多麼快活"到第二段的"越跳越快,越唱越響亮" ,"熱情奔放",和最後第三段的"旋轉如飛","歡樂又瘋狂".
在同蘇尼卡中尉的談話中,卡門知道何塞因為放走了她而被降了職,還被關了一個月, 剛剛被放出來.卡門很高興.這時外面傳來了歡呼聲.鬥牛士艾斯卡密尤出場了.蘇尼卡中尉邀請艾斯卡密尤進來喝酒.於是艾斯卡密尤開始唱起"鬥牛士之歌".
這或許是"卡門"中最著名的唱段了.著名歌劇評論家紐曼(E. Newman)說這是一首絕妙的裝腔作勢的歌.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拜耶標記到要唱得愚蠢些(with fatuity).歌詞描述了鬥牛場上的緊張場面.而副歌中對愛情的吟唱暗示著劇情的下一步發展.這段的關鍵詞還是愛情(L'amour).在副歌的結尾,卡門,艾斯卡密尤等人輪番唱出愛情這個詞,而艾斯卡密尤一上來就對卡門產生了好感.歌曲一結束,他就對卡門表達愛慕之情.不過卡門此時還愛著何塞,她對鬥牛士表情冷淡.
鬥牛士和蘇尼卡中尉相繼離開了酒店,離開時,蘇尼卡中尉說他會在點名後回來.只剩下了卡門和她的兩個朋友梅塞德絲(Mercedes),弗拉斯基塔(Frasquita).隨後兩個走私犯子丹凱爾(El Dancairo)和雷曼達多(El Remendado)來到了酒店.
兩個走私犯子需要搶一批貨物,他們需要三個女人的幫助.幾個人有一段精彩的五重唱.它有點象前面的女工爭吵時的合唱,非常難唱.因為音樂節奏很快,又很有風趣,還必須唱得清楚.在歐洲,尤其在法國,每當演唱這段五重唱前,觀眾都會認真坐好,以便洗耳恭聽,盡享樂趣.歌中,走私犯們認為"無論是對人搞欺騙,還是盜竊,還是愚弄,都需要有女人一同干,沒有女人就是不行",弗拉斯基塔和梅塞德絲也同意了,但卡門不同意.在追問聲中,卡門說"我已陷入情網!(Je suis amoureuse)".這句話猶如一顆炸彈,立刻引起一陣混亂.不過走私犯們不久就想出了辦法,他們要卡門把何塞拉下水,卡門同意了.
何塞出現了,其他人都已經逃出,只剩下了卡門.卡門開始為何塞跳舞,她嘴裡哼著歌,用響板伴奏,何塞看得目不轉睛.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省的省會,這里以弗拉門戈舞著稱.而弗拉門戈舞的一個特點就是常用響板或鈴鼓為自己伴奏.
忽然遠處傳來了軍號聲,若隱若現.拜耶強調要用軍號而不是小號.何塞注意到了號聲,這是點名號,他要回去了,而卡門卻不以為然,她仍接著跳舞.兩人的性格發生了第一次沖突.當卡門發現何塞打算聽從號聲的召喚回營時,她怒不可遏.她用漂亮的言詞來諷塞.她也模仿了號聲,但效果與第一幕中的頑童合唱迥然不同.最後她叫何塞滾開.
何塞感覺非常委屈,他從衣服中拿出卡門扔給他的花,唱起了著名的詠嘆調"花之歌" "花之歌"的曲調以前曾出現在拜耶的一部未完成的歌劇中,後來被放到了這里.它的結構是不尋常的.它只有一段歌詞,樂句也並不重復,也不象其它的詠嘆調有副歌.所以這段詠嘆調可以視為何塞個人感情的一次發自肺腑的對愛情的表白.
在隨後的爭吵中,老實規矩的何塞和自由奔放的卡門之間格格不入.何塞唱著永別了轉向門口,卻正好遇到點名後如期來到的蘇尼卡中尉.蘇尼卡中尉的厲聲斥責令兩人拔刀相向,走私犯們立刻一擁而上,將蘇尼卡中尉繳了械.何塞襲擊了一個軍官,他現在已別無選擇了,只有和走私犯們一起走.第二幕完.
第三幕的間奏曲選自拜耶的另一部傑作"阿萊城姑娘" (L' Arlesienne).這里介紹一下"阿萊城姑娘",它是為都德(Daudet)的戲劇的27段配樂.這是拜耶在接下"卡門"後又接下的工作.拜耶迅速完成了整部配樂.但這部作品的首演也失敗了.它在空空如也的劇場里上演了21場.都德的朋友都感到懊惱,害怕音樂的壞印象會連累了劇本本身.但到如今卻主要是由於拜耶的音樂才使人們想起都德的戲劇.1885年它再次首演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拜耶在首演後迅速對其中的四首作了改動,就成了今天的第一組曲.它在兩個月後的10月10日的演出獲得了掌聲.第二組曲是拜耶死後由吉羅編選完成的.這首小曲具有田園詩般的風格,似乎與整部歌劇的風格不太一致,也許只是在進入更為沉重的後兩幕的一個小小的放鬆.
幕起,走私犯們正在山間吃力而小心翼翼地前進,從音樂中可以感到這是一件秘密而危險的勾當.大家一起唱道"要當心,當心別跌交",隨後幾個人高聲唱道"我們無所畏懼向前方",音樂最後又"要當心"的曲調上.
從隨後何塞和卡門的談話中知道卡門已不象以前那樣愛何塞了.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正在用紙牌為自己算命.卡門後來也加入了,這就是著名的"紙牌三重唱".
三重唱的前一部分實際是一段精彩的二重唱.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要從牌中看到自己的命運.她們交替唱出自己看見的.弗拉斯基塔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他後來成為一位傑出的首領;梅塞德絲嫁給一位闊老,終於成為一個有錢的寡婦.她們的歌聲最後停留在各自的關鍵詞財富(Fortune)和愛情(Amour)上.這是卡門也來看看命運好壞.腳本上寫著"幾乎是道白地"唱:"方塊!黑桃!死亡!(Carreau,pique...la mort !)"有人說只有到歌劇院里去聽,才能體會死亡(mort)一詞震撼人心的力量.命運已經決定了,卡門准備等待這個結果的到來.這是全劇的第一個高潮.最後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又唱起了愉快的歌曲,與卡門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效果.
兩個走私犯子回來了,告訴大家有三個稅務官在城門口,卡門立刻說可以讓她們幾個女人來對付.何塞很生氣.最後何塞被留下來看守貨物.
這是另一側米開拉出現了.為了讓米開拉唱一段詠嘆調,何塞和走私犯們一起先下場了,下場時他在槍里裝好火葯.米開拉唱了一段詠嘆調,這是歌劇首演時便受歡迎的三段最通俗的曲調之一(另倆段是第一幕中的二重唱和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音樂表達了米開拉害怕的心情,共有三段歌詞.開始唱道"我說我從來不會害怕",顯然是為自己壯膽,一副弱女子形象.但到中段"我要仔細看看那女人",歌聲立刻變得高亢有力,而在"那曾經是我愛的人"一句又溫柔無比.最後一段和第一段歌詞一樣,不過這會卻顯得有力量了.
突然一聲槍響,米開拉立刻藏了起來.艾斯卡密尤出現了,他的帽子上有一個彈孔,但他毫不在乎.何塞隨後出現.艾斯卡密尤自我介紹說他是一個鬥牛士,為愛情而來.他所愛的人是一個吉卜賽人,叫卡門.她曾經愛過一個士兵,不過她對他的愛已經結束了.馬上艾斯卡密尤就意識到那個士兵就是面前的走私犯,一場打鬥不可避免.在腳本中,這場打鬥分為兩個階段:先是何塞被艾斯卡密尤擊敗,但艾斯卡密尤饒了他,但何塞不服氣,他們又開始打,這次是艾斯卡密尤滑倒在地,被卡門救起.拜耶顯然不想把這一段作為高潮,於是在打鬥中艾斯卡密尤的刀折斷了,何塞正要結果了艾斯卡密尤,卡門和其他人趕了回來, 救下了艾斯卡密尤.艾斯卡密尤邀請大家去看他鬥牛,並加上一句"誰愛我,請賞光",隨後緩慢離去.(不過,在我看過的ERATO的VIDEO中,還是打了兩次.)
這時大家發現了米開拉.米開拉告訴何塞,他的母親已經病得不行了,還想見他一面. 何塞是個孝子,他就和米開拉一起離開了.不過他說"但,我還要回來!".
第三幕是以鬥牛士在幕後的唱段結束的.歌中唱道:"鬥牛士啊,你要保持警惕".
令人興奮的第四幕間奏曲為轉入一個十分歡樂的場面作了鋪墊.第四幕是很簡短的一幕.場景是在塞維利亞市鬥牛場的外面.各式各樣的人物出現在場上.我們現在知道了序曲中的第一個主題就是來自這里.雖然有朋友的警告說何塞就在附近,卡門仍平靜地說"我等他".不久,兩人見面了,死亡也快到來了.歌劇進入了最後的高潮.
這是一段二重唱.在這段音樂中,卡門的音調變化不大,卻始終很堅定.而何塞的感情卻經歷了從希望到絕望的全過程.另外背景的合唱幾次恰到好處的出現,促成了何塞感情的發展,大大推動了劇情的前進.
一開始,何塞就懇求卡門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卡門也斬釘截鐵的拒絕了他.最後懇求與回答交織在一起,卻又那樣格格不入.然後何塞憂傷地輕聲問卡門"難道你已不愛我?" 卡門沒有回答,何塞又大聲地問了一遍.卡門平靜地回答"我已不愛你".何塞於是唱出了一曲凄涼的歌,懇求卡門別把他拋棄.卡門唱出了歌劇中最著名的一句歌詞"要自由生,也要自由的死(Libre elle est nee et libre elle mourra!)",這就是卡門.
突然間鬥牛場里傳出了歡呼聲,艾斯卡密尤鬥牛即將獲勝.卡門很高興,而何塞則在合唱聲中變得絕望了.他開始威脅卡門.當歡呼聲再次傳來,何塞已到了瘋狂的邊緣.他不願卡門屬於另一個男人.何塞:"我的忍耐已到了頭",卡門回答道"殺死我吧,要麼讓我走" 當卡門把何塞給她的戒指扔回給何塞時,何塞徹底絕望了."鬥牛士之歌"的副歌聲從鬥牛場里傳出,但在歡快的音樂中我們能聽到命運主題的影子.艾斯卡密尤獲勝了,人們走出鬥牛場,卻看見何塞撲倒在卡門的屍體上:"你們抓走我吧.是我殺死了她!啊,卡門!我愛慕的卡門!"歌劇在愛慕(adoree)這個詞上結束. 全劇終.
"卡門"將永遠是永遠舞台上最偉大的創造之一,這個作品是一遍雅俗共賞的理想的歌劇.
J. 卡門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卡門(睡前故事)》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睡前故事卡門,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創作的的短篇小說,《卡門》(一名《嘉爾曼》)是梅里美的代表作,它講述了生性無拘無束的吉卜賽女郎從事走私的冒險經歷。卡門引誘無辜的士兵唐·約瑟,使他陷入情網,舍棄了原在農村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並被軍隊開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販行列;同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呂卡。於是,約瑟與卡門之間產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約瑟的愛情,終於死在約瑟的劍下。